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阿含经讲要 第十五讲”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阿含经讲要 第十五讲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阿弥陀佛!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我们的阿含经。阿含经师父基本上依阿含经本身的内容:缘起跟四谛来划分。那么接下来就以缘起,缘起已经教过了,讲四谛,四圣谛。刚来的同学如果不懂慢慢听没关系。 '''四圣谛''' 四圣谛是哪四圣谛?苦、集、灭、道。四圣谛是一切佛法的总纲,缘起四谛,苦、集、灭、道。因为有几个同学是新来的,所以你们慢慢注意听。佛教讲不管大小乘都是讲四谛,那么再深再高妙的佛法还是以四谛而展开的。那么四谛叫做苦、集、灭、道。很简单的讲,苦就是讲世间是苦,集就是说世间苦但是有它的原因。那么灭就是说苦是可以消灭的,是可以解决,世间的苦是可以解决。但是解决世间的苦并不是就它的现象来解决,而是去解决它的什么?它的因,对不对?因为你因不解决,你苦还是继续。所以要解决世间的苦就要解决它的因。解决因的方法,还有实践,是苦、集、灭、道中的哪一个?道谛。修道就能断苦的因,那么苦没了因就不会再相续,这是佛教的根本内容。 上次师父已经讲到苦谛,但是上次放假到现在是三个月?有吗?有。时间很快,三个月一晃过后,好像上个礼拜而已对不对?一晃过后三个月马上过了。现在已经是九月中了,时间过得很快,“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我们的生命又少了三个月。那你们说:师父我好像常常看到你。你中间如果有来做义工,来做客,来打坐来什么,当然不说了,但是如果就上课的话三个月就过了,对不对?好,那么上学期最后一天师父讲什么你们记得吗? 弟子:大医王。 师父:大医王啦,还不止。我今天忽然回想去看了一下,其实我讲的更多,我讲了苦谛。不过没关系,我们从头稍微注意一下。佛讲一开始悟的就是四圣谛,成佛之后他跟大家开示也是讲四圣谛:苦、集、灭、道。但是你不要紧张说:师父苦到底是什么?我会慢慢解释。那么佛陀讲四圣谛有比较有名的叫做[[三转四圣谛]]。第一转什么转?第一转叫做[[示转]],示转讲世间是苦。你们大家以前不曾听过这样子的,所以你们必须要好好的思考。世间是苦,然后苦有它的因,然后这个苦是可以灭的,还有灭苦、灭集的方法就是苦、集、灭、道,这个叫做示转。就是世间的一切无外乎就是苦、集、灭、道,佛要开示的不就是苦、集、灭、道,有这么一个状况,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佛陀就这样告诉你这个叫做示转。 一般来讲,佛陀还没有告诉我们世间实相的时候 —— 我以前曾问,今天也不大想问了,因为问过好几次了 —— 以前我曾问过很多学佛的人,我说世间是苦还是乐,还是不苦不乐还是有苦有乐,还是whatever随便的都好?(某某居士)是苦还是都行? 弟子:大体来说是苦的。 师父:是不是苦?世间是不是苦?我跟你讲一件事情哦。如果你学佛,我跟你讲真的,如果你学佛你不认为世间是苦,如果要讲严格一点,确切一点你没办法学。那当然你说,师父那我也不知道世间到底是不是苦,我只是来听听看佛法有没有道理。可以呀,没关系,你来听听看有没有道理,可以,但是,师父现在讲的不是说你来听听看而已,我现在是说你如果真想学佛 —— 真想学佛哦,真想用功发起勇猛精进的用功,真想学佛,真想体验佛法的好处,你必须要真正地恳切地认知世间是苦,对不对?如果你觉得世间一切非常美好,那问你,你今天来这里做什么?增加点知识?来师父这边听一听,可以回去跟大家聊一聊?谈谈佛法是什么,人家在谈我也知道,苦、集、灭、道什么都可以谈,“一切法毕竟空”,“无自性”等什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我们讲的口口是道。你都可以谈,可以聊没问题,但问题是如果你要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你必须恳切的认知世间是苦。师父也讲过好几次,那你现在如果还没恳切的认知没关系,师父后面慢慢会讲。那我也告诉你说为什么世间是苦,等一下后面还会慢慢讲。其实上礼拜,上个学期都有讲过,只是你们可能忘得差不多了。 第二个,就是师父刚才要讲的。佛陀说'''【复次,苦圣谛智当复知】'''就是什么样?这是苦,这是集,这是灭,这是道。苦,你们要恳切的知道,这个叫做[[劝转]]。佛陀告诉你们说世间是苦,苦有它的因,要确认。那么苦还有因是可以灭的,还有修道。好,有这样子。第二个佛陀告诉你说,我告诉你这些事情不是跟你谈一谈聊一聊而已,而是要你们要恳切的认识,恳切的接受,恳切的明白之后对你才有真实的帮助。所以这个叫做劝转,劝你们大家要这样子的去做。所以你看'''【苦圣谛智当复知,本所未闻法,当正思惟】。'''好好思考,世间真的是不是苦,要好好接受认知它,然后'''【生眼、智、明、觉】''',这个就是智慧的生长。苦集这个就是集。'''【圣谛已知当断】''',就是你要去断苦的因。我不是告诉你说有苦,你要进一步恳切世间是苦,不是说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好,而是你恳切的认知世间是苦。我问你,你会不会想要去灭苦?会啊。那你想要灭苦是不是要找出它的原因?你如果说我今天肚子痛,你要不痛当然你也不会觉得怎么样。但是你肚子痛,很痛,你有没有想办法说要治疗它?那问题是你肚子痛,如果说你现在吃了止痛药好了过两天又痛了,那怎么办?你是不是要去看医生把你肚子痛的原因找出来?那找出来之后是不是要想办法去治疗?如果治疗得当那病就会好了?是啊。所以佛陀告诉你,说你不是知道,告诉你说肚子痛就好了,你要恳切认为说肚子痛是真的很痛苦,而且你要更恳切明白说你要去治疗,这个就是告诉你什么,劝转。苦、集、灭、道,劝转,你必须要这样子的去学、去修、去做。 第三个叫做正转。正转什么意思?(某某居士)正转什么意思? 弟子:就是要切切实实的证出来。 师父:不对。'''【复次,比丘!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已知。它什么意思?'''【此苦圣谛】'''它之前说此苦圣谛,接受此苦圣谛当知、应知,这里说怎么样?'''【此苦圣谛已知,知已出,所未闻法,当正思惟】。'''为什么?什么,然后那么'''【此苦集圣谛忆知,已断出】'''对不对?然后是怎么样?'''【苦灭圣谛已知,已作证出】'''然后'''【苦灭道迹圣谛已知、已修出】'''已经哦,什么意思?已经断苦了,已经不再苦了。然后已经知,不但知苦而且他断了苦的原因了,他已经证到了,证悟了涅槃,然后他已经修了道了。那这是指谁?当然是佛陀。这他刚开始跟各位弟子讲的时候,那时候弟子们还没修,这个叫做正转。就拿佛陀说:我不是空口讲白话,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苦我已知,苦的因我已经断了,然后灭苦的结果我已经证悟到了,然后呢灭苦的方法我已经做了,叫做已修,这个叫做正转。我已经这样子,所以我已经这样子,你们要遵随我作为一种示范,然后你遵随我教导你们,你们这样去做你们也可以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各位这样了解吗?所以'''【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为什么叫做三转十二行?他四圣谛讲了三次,所以叫做三转十二行,然后成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为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其实上个礼拜,上个学期有讲。讲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印象?有没有印象说师父这里上个学期其实有讲。没有印象没关系,我们去复习一下。 '''正法要''' 再来。这个故事听过吧,这个故事师父至少对你们讲过三次了,这个叫什么故事? 弟子:申恕林的故事。 师父:申恕林的故事,Simsapa树林的故事,这个是师父特别喜欢讲的,也讲过好几次。我找一个人,这个故事谁听过?(某某居士)听过是不是?你要不要把这个故事替师父讲一下? 弟子:就是佛陀在申恕林里面,有很多弟子都在那边,然后佛陀抓了一把树叶问弟子:我手里的树叶多,还是地上树叶多? 师父:对,对,对。你只讲一半,弟子怎么回答? 弟子:弟子就讲这个当然是地上树叶多了。佛陀的意思就是,他讲的,主要的就是这个手里边这点,真正法是很广要靠弟子去。 师父:后面有一点点不完全,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子。同学们知道(某某居士)是刚刚故事在讲什么?你们知道(某某居士)故事在讲什么?他讲的这个故事。还有没有人想要再把它弄得更明白?来,(某某居士)来,你讲。你上课这个故事你听过吗? 弟子:听过,但不大有印象。 师父:听过,不大有印象,这很重要。来,你讲,还是你要帮他,你欠他看你要买个馒头什么,来,下次带个什么东西给他。你要帮忙啊 弟子:弟子说地上的树叶多,但是主要的精华或者佛法就是在我手上,你们要学的也就是在我手上这个树叶。 师父:对。那是什么?那是什么?(某某居士)你帮他一下。 弟子:三转四圣谛。 师父:不用讲三转了,就是四圣谛。对呀。好。可以这样了解什么?佛陀在申恕林里面说,刚才(某某居士)是讲抓一把树叶,申恕林是一个很有名的树林,佛陀常常带弟子他们去打坐,那有一天打坐做完,佛陀随便抓起了一把树叶,问弟子说:是我手中的树叶多,还是大地树林里面的树叶多?那当然了,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如来佛,什么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所以如来的手掌涵盖三千,你不要扯这些。人间佛陀他就以我们人,佛陀为导师来教导弟子。那当然了,你想也知道弟子说当然是说世间的,当然树林里面的树叶多,而且什么他讲什么?'''【乃至算数譬类不可为比】。'''就是什么?根本不能比。你那一把小树叶跟这些百千万树不能比。'''【「如是,诸比丘!我成等正觉, 自所见法,为人定 说者」】'''“我成正觉”怎么样?我成佛。“自所见法”就是他看到很多而且知道很多,“自所见法”。佛陀成佛他知道了很多东西对不对?可能不是我们能想象。但是'''【为人定说者】'''一定要开示告诉大家的精华、重要的如手中叶。我懂很多东西啦,但是有一些是根本的最重要的,就是我手中这把,就是这些你们必须要学。所以'''【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对你们有帮助的了。'''【梵行饶益】'''对修行有帮助的。'''【明、慧、正觉】'''这个都是指智慧的意思。'''【向于涅槃】。'''什么“向于涅槃”?可以断除我们的烦恼然后可以得到究竟涅槃,断除烦恼,不再生死,可以这样子。'''【是故诸比丘! 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就是说我懂很多东西啦,但是最根本的就是我手上的这一些,就是这样,那这些在法里面就是四圣谛。所以四圣谛是根本的重要的,学佛就是学四圣谛。这样同学明白吗?讲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弟子:师父,我有问题。 师父:你是不是要问无间等是什么? 弟子:不是,这个也不知道。它这个故事里头并没有任何的,佛陀就没有说这个意思,就是说我现在告诉你们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的我来不及告诉你们,或者是没法告诉你们,有没有这个意思? 师父:有没有这个意思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个意思就是说手中里面这个是最重要的,这样了解吗?那其它的,他什么时候要教你们,或者说你要不要学,这个故事里面我不知道,看不出来,但是在很多经典里面大概还可以看得出来。佛的意思是说你要学那个也可以,你不学那个也可以。但是在大乘经典里面就是说你除了精要的学到之后,你未来要行菩萨道,其它这些你就要学,这样你明白吗? 弟子:那他说树林当中的树叶也就说是这种方便法,无穷? 师父:对对对,就是种种法无穷无尽,这样了解吗?但是无穷无不尽,你不是说我什么都不是,但是它有根本的精要的东西,你要把这个学了,那你可以解脱生死了,了去根本的问题,没问题。至于其它要不要学那就随你的方便,你有能力就学,但是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弟子:那么,师父,从现在就是教学四圣谛就是根本了。那么还有很多现在比如说什么论什么经什么法,这样的话基本上都不用去学那个,就学个四圣谛就可以了? 师父:用不用看个人,你说那些用不用,需不需要学看个人,但四圣谛你不学不可,四圣谛你非学不可,因为这个是精要。至于说菩萨种种法、种种方便、种种多大、多广多怎么样看你自己呀。 弟子:就是学个根本,然后找一个法入门一样的? 师父:其实是这样子的。我们学东西根本的要学,根本的学到之后懂了之后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其它的你能学多少去学,但是你学其它的千万不要把这根本的给漏掉,不然会本末倒置。那么在大乘佛教里面当然说,你把这些掌握之后,你学其它的无外乎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对这个根本东西可以更了解,第二个自利利他。你学得其它的这些种种,你就有种种不同的世俗的世间的方便跟智慧,可以帮助别人,可以讲经说法,度别人就是这样子。这样各位同学了解吗?这样(某某居士)可以吗?可以。比如说师父来讲,说师父为什么要学英文?英文是不是四圣谛?不是啊。英文当然不是四圣谛,为什么要学一学英文?一种工具,当你学的四圣谛根本的掌握之后,你学的英文可以跟其他讲英文的人交流,把这一套教导给他们,你说有没有用?有用。但是你不能四圣谛不懂,然后学英文学例外,然后人家来问你乱讲一通这样子,那行不行?然后胡说八道说佛法是什么样,佛法就是佛陀可以用跟你灌顶然后你就怎么样,然后就胡说八道一通这样。那就没意义你这样学英文,当然你说:我学的是其它世间的另外,但是如果就佛法的弘扬来讲那就没意义了。你学任何学科都是这样,你学哲学、学心理学、学什么,师父在大学学哲学、学心理学,但是不管师父学什么,因为我是出家人所以回归回来都是:第一个帮助我对四圣谛更深刻的了解跟应用;第二个在可以的时候依这些知识学问还有这些能力,去弘扬四圣谛。 弟子:那么师父是不是你一定要明白四圣谛以后再去学其它的,还是可以同时? 师父:你可以同时,但是要有一个观念:你还是要把四圣谛,重点放在四圣谛把它搞懂。但是师父是出家人那不一样,师父就必须先把所有的重点中心放在四圣谛,因为我是出家人,我不要搞到最后什么都懂就是四圣谛不懂,我剃这个头,穿这身衣服就没有太大意义了。那有人会说:其它的课程,其它的这些学科什么也很好。我告诉你,你要了解说佛法是出世间是难得、难闻的、是解脱生死的,世间其它学问跟这个比起来,老实说,我说比起来,要听清楚我说相对比起来都不算什么。你千万不要把前面切掉,然后师父,我们师父说其它那些学问都没有什么,没有价值、没有意义。我是说世间所有的学问都是世间生死法,跟出世解脱法比起来那一些都不算什么。 弟子:师父,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来理解佛陀说的这个经。也就是说佛陀教导我们,主要就是说如何的熄灭苦,这是最主要的。熄灭苦,也就叫我们如何去解脱,而不是去了解什么这个,还有什么世间的究竟是怎么回事,或者是星球碰到地球会怎么样,或者是物理的或者最后的哲学的终极,他不跟你说这个东西。他主要说你有什么痛苦,我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这些痛苦,就好像你有箭射在身上一样,那么说我可以把箭出去止苦,你自己对于这个箭从哪里来… 师父:还是你跟射箭的有什么恩怨,那是其它事情。 弟子:我就是跟你说,就是说治疗你的苦,所有东西都是,而不是说是其它的。 师父:对呀,你记得前面上面讲什么,上面都是“苦圣谛已知”、“苦集圣谛”前面都加一个苦,苦圣谛、苦集圣谛,然后后面有什么苦灭圣谛,然后什么有什么样,苦灭道迹圣谛它前面都加一个苦,他就要解决我们的苦的问题。就是你刚才讲的,其实你箭已射也是阿含经里面的,你被箭射到了你找医生,然后医生来问说你跟这个人到底有什么恩怨吗?你是欠他钱还是你抢了他妻子老婆,不然他为什么要射你,医生在乎这些吗?等到问好了你已经死掉了对不对?医生最重要是说赶快先怎么治疗才是当务之急才是最根本的,至于说你以后要怎么报仇,为什么会被射,那是你跟他的事情跟医生没有关系。 弟子:我还继续多说一下,可能实际上佛陀也没有一定要我们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实际上也没有说是一定要去追究这个事情… 师父: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有不同的角度。 弟子:他不管怎么说,他给你治疗,他用这种方法,你说从哪里来,那么说我的主要的目的,即使我跟你讲从哪里来那也是为了治疗苦。 师父:对,跟治疗苦有关系的。 弟子:我再跟你说,我不跟你说,我也不会讲,比如说大概十二集。 师父:就是说我们从哪里来一定跟身心生命有关系的,他才讲了那些。他不会讲说我们的创造主第一个世界第一个人从哪里来,他不会讲这些。但是他有没有讲我们从哪里来?有。轮回生死,过去因缘业力,但这一些跟生死是有关系的。没错,跟生死有关系的才是佛陀的重点,跟生死的了结、苦的解决有关系的才是佛陀教法的重点。他这个是根本,就是佛陀那个叶子。 弟子:我学佛法,或者说我仔细的老是想、思考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东西,比如说想要究竟的一些东西,实际上因为我们这老人实际上是很难就究竟到的。但是如果说从熄灭苦的角度来运行就很容易了。因为佛陀讲了很多的法门,十万八千法门对治你个人的苦恼。 师父:对,两个:一个对治苦恼,一个帮大家对治苦恼。对治苦恼这个就叫做阿含经的解脱道,进一步如果你有能力帮大家对治苦恼,那就是菩萨道,就是这样。所以大家学阿含经,要把刚刚(某某居士)讲的、师父讲的这个重点把它掌握住,掌握住就是手上的这一把,这个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都已经本末倒置的,已经忘记了,已经忘记佛陀讲的这一把树叶了。而在一些世间的神通、世间的这些、一些宗教性、然后仪式、仪轨什么什么到处去钻、去引,我不是说那些不好也不是说那些不重要,但是最根本的却已经忘记,我后面会再讲。 弟子:就是等无间上一次您解释以后,这三个月我也忘了。 师父:无间等不是等无间。谁记得上个学期师父解释无间等是什么意思?都忘光了?那我每三个月要解释一次啦,(某某居士)你记得吗? 弟子:不记得。 师父:不记(得),你记得说这个你有来吗?(某某居士)你记得吗? 弟子:不记得了。 师父:(某某居士)记得吗?你们有时候说:师父怎么跟你皈依够倒霉,每次都叫“海的”就这个名字容易记啊,那你不要因为这样不敢来这边皈依哦,以后一皈依中间叫海每个都来找,每次是问都是海什么海什么。(某某居士)你上次没来,你曾经知道师父解释过无间等。 弟子:好像没有。 师父:来,谁记得? 弟子:有。积极的去引进。 师父:现观啦,记得吗?对,直接认识就是现观的意思。无间等Abhisamayā,无间等在其它的翻译里面叫做现观。 弟子:《现观庄严论》。 师父:你想起来哦。《现观庄严论》的现观啦。现观同样一个梵文字叫Abhisamayā,有时候翻成现观有时候翻成无间等,这个很多时候还会再出现的。那么我讲一点,讲的更精准,要在什么状况下才能叫无间等或现观?如果要定义的最完整的话见道的时候才能叫现观。如果要定义的最精确、最严格的话唯见道当下才能叫现观。俱舍论里面暖顶忍世第一,后面的八忍八字(待查)那一个才能叫现观,如果在大乘就是你在定中起观,然后般若智慧现前,悟一切法空当下才能叫现观。但是很多时候,这里当然你也不一定说要把它定那么高,反正也就是说对某一个东西你有一定深刻的认知,也可以这样子讲了。所以你看这里叫现观,'''【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就是说你还没证入四圣谛的话,那你必须要勤方便学习,学习对四谛的证悟。 弟子:它这个现观所以说在定中起观,因为他在现有的感觉比较定,是的现量的旧业,不是证悟。 师父:对呀,Abhi是直接的意思。 弟子:而且我认为从定中起观还不行,必须要证到才能属于 师父:对呀,我说真正严格的定义是见道,但是你要见道的第一,见道当然你闻思,修是慧跟定学的配合,是定中起观,然后经过暖、顶、忍、世第后面见道,那个才叫现观,严格的定义。如果不懂去把俱舍论看一看。 弟子:它是说是到了初果? 师父:初果相。其它同学如果你不懂没关系,你不懂说现观哪有什么初果相,软鼎忍什么的,不懂没关系。你只要认为说,把它说现观不是一般我们讲说知道看一看,而是深切恳悟的理解,就深入到内心里面的恳切认知,真正的认可,这样就好了,你把它当成这样就好了。可以吗?好,来。 '''医王喻''' 师父大概讲一下而已。医王,就是说那时候:<blockquote>'''【世尊告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医王者”】'''</blockquote>有没有?这个就是佛陀是大医王,但是它意思到不是佛陀是治你一般的病,佛陀是治你什么病?最根本的生死病,对不对?他说'''【何等为四?】'''就是说要知病,要知病源,要知病的对治,要'''【善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复发】。'''这个清楚吗?你一个医王你要知这是什么病,善知病,对不对?你不知道什么病,有没有人判断,把病判断错误了?有,把脉。师父:“医生,我最近常吐,常呕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吧?其实是吃坏肚子。把脉,你怀孕的。其实吃坏肚子而已。那个叫做什么?那就是不善知病对不对?当你知病:“你吃坏肚子。”但问题是说你要知道说它病源从哪里来,对不对?你肚子痛,肚子痛的原因可能很多,你是不是胃癌?肠癌也有可能肚子痛,吃坏东西也有可能肚子痛。所以你要知道说他的病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好,有些医生他知道病相,可以知道病源,但是怎么样?开药常常开错,开药也没用,不知道怎么去治疗。所以一个医王要善知病的对治,然后知后要告诉你说,以后你不能怎么样怎么样,不能再怎么样怎么样,你这病就不会再复发了。对不对?比如说这个人得了肠癌,好,一个好医生医王一看,然后把脉一看你肠子有癌,怎么办?好,初期而已没关系,我告诉你应该怎么治,还开药给你。经过一段时间,方法也正确,治疗好了,然后他也知道说那你病的胃癌,这肠癌是从哪里来的?他问你很多生活习惯,方方面面说原来原来怎么样,原来你喜欢吃烧烤,烧烤你们知道吗?喜欢吃那种烤的东西,吃太多了,很容易的。我不知道在大陆有没有那么方便,台湾,台湾每一个小镇的夜市都有好几家烧烤。你一进夜市远远味道就可以闻到。师父以前讲过,曾经讲过师父还没有出家前吃素,有一次吃素吃了一个礼拜,结果碰到烧烤破功。以前讲过以后有机会再讲,不然常常讲就没意思,因为那个味道很香。你知道有时候我们嘴,口欲受不了,有钱就买,有钱就买。也曾经是这个样子,真的哦,才十几岁出头,肠子得癌,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什么?烧烤吃太多,是真的这样。那么后来医生就告诉你说,因为你的肠癌的问题的根源是因为你烧烤吃太多,说所以你不能再吃烧烤,因为这样的话就可以'''【知治病已,当来更不复发】,'''我现在帮你治好了,但是如果你继续维持这种不好的习惯怎么样?很容易再复发。这个叫做医王,对不对? 这个它叫比喻,它在比喻什么? 弟子:佛法。 师父:佛法的什么?佛法太笼统了。 弟子:四圣谛。 师父:佛法根本就是四圣谛嘛。苦,对不对?苦就是病相。集呢?病源嘛,对,要知病源对不对?是病知、知病源嘛。佛陀有没有告诉你苦的原因是什么?有啊。那我们后面慢慢会讲不要紧。然后佛陀有没有告诉你,那苦的因是什么,然后怎么治,怎么修行,怎么断苦,断集有没有?那就是道。最后佛陀告诉你说修了之后得到涅槃那就怎么样?永不再轮回了。就病不再起了,对不对?这个叫做医王欲。当然后面很多了,你们可以上网去看,Donwload去看一下,因为师父上次讲过,我就不再不再重复了,这个叫做四圣谛,这个叫做医王欲。好。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上次讲过了,因为比较长师父也不再重复。 四谛的必然次第。 这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非常重要。而且呢,现实下很多的人学佛已经忘了,不但忘了四谛,而且更忘的四谛的次第必然性。我们来看一下他怎么说。<blockquote>'''【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blockquote>这个够有名的吧?什么经常常有?什么经里面有? 弟子:《金刚经》 师父:还有什么经,还有什么经? 弟子:《阿弥陀经》。 师父:《阿弥陀经》对不对?好。好,所以是佛陀在这里住很久。<blockquote>'''【时,须达长 者往诣佛所,稽首佛足,于一面坐。白佛言】'''</blockquote>为什么稽首佛足,师父讲过。对不对?不知道。来,这位居士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弟子:我姓黄。 师父:你是第一次来? 弟子:第一次来。 师父:大概听得懂吗?这个应该很浅,比较浅显的。我找一个人来替师父解释一下。(某某居士)是讲过。(某某居士)你要不要试一试?你讲没关系。你现在师父现在要解释什么吗?为什么“稽首佛足”?没关系的,我找另外一个人,(某某居士)你来帮师父个忙,为什么“稽首佛足”? 弟子:这应该是当时对佛陀的一种礼仪。 师父:这是第一种什么? 弟子:礼仪,尊敬。(41:54 一段英文回答) 师父:这样你知道吗?大概听懂。 弟子:含手去,还低头去触摸佛,佛陀的足。 师父:印度,印度的最高的尊重,最高的礼仪,尤其是对宗教式的尊重,以我们最珍贵的地方,我们的额头去碰一个人最下最下面的地方是什么?足。所以一般来讲他会他磕下去捧佛的足,然后额头去顶,这个叫做“稽首佛足”。 弟子:师父,我这个还有有一点心得。实际上它是一种礼节。还是在六祖,当时六祖的时候,有一个徒弟过来的,过来以后磕头没磕下去,弯弯腰,然后被六祖训了一通,就是“离北折漫状”到后来我就理解它之所以有这种礼节,能够用自己的额头去触这个你认为是非常尊敬的,棕我慢就没有了。因为我慢以后你才能可能去从它的里面去(学)。 师父:这是相互我慢的一种,这是相互我慢,这样你才能对这一个圣人或是这一个法师所讲的法,你才能真正细心的去接受。不然你就进来一副,我看你懂什么,连那讲的都没用,你怎么讲你都觉得你自己很厉害,对不对?这个是一般人很容易会有的。因为什么?我执重,就我慢重,这样了解?那么后来当然到了佛灭之后你也不可能再捧佛足了。所以到了中途的时候,你看你们常常很多人来礼佛对不对?拜下去,然后这样刻这种表征,他还是这样子,但是你要观想想象你是捧着佛足,你不要跑到佛前面去弄佛像,你就在这边拜就好了,你就光想说我就是捧佛足,所以我们后来就是这个样子。好,这样各位同学了解吗?好。<blockquote>'''【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此四圣谛为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blockquote>对不对?是'''【渐次无间等?为一顿无间等?”佛告长者:“此四圣谛渐次无间,非顿无间等。”】'''什么意思?要不要谁猜猜看?什么叫做“渐次无间等”?什么叫做“顿无间等”?这个跟禅宗顿悟渐悟不一样。 弟子:这个是它那一顿是一次吗? 师父:不是,就是刹那。好,没关系,我们再继续看下去。好'''【佛告长者:「若有说言于苦圣谛】'''“若有说言”如果有人这么说,以苦圣谛为无间等就是对苦圣谛还没有现观'''【而于彼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说不应】。'''到这里清楚它讲什么。如果有人说他对苦圣谛还没有现观,但是他对什么样?集、灭、道已经现观的怎么样,是没有这种,没有这种东西的。'''【此说不应。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无有是处”不是没有用,你这个人没有用,不是这样。无有是处,无有是处,就是没有这样的道理,不合道理,这样了解吗?好,我等一下会回来再看来。我举一个例子'''【犹如有人,两细树叶连合为器,盛水持行, 无有是处】。'''什么意思?我们再看下去你就知道。'''【如是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 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 者,无有是处】。'''好,这个已经讲完,接下来'''【譬如有人,取莲花叶连合为器,盛水游行, 斯有是处。如是,长者!于苦圣谛无间等已】'''怎么样?对苦圣谛有现观的。'''【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 无间等者,斯有是处】。'''就是怎么样?你要先对苦圣谛有现观,你才能进一步对怎么样?集、灭、道现观。'''【是故,长者!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这一句经典看到这里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纵使说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有没有大概了解它讲什么? 弟子:四圣谛是要一步一步来的,先苦然后再集,然后再见道,不能就是一下子苦、集、灭、道或者是先道,或者倒过来或者当中下来一定要有一个秩序。 师父:有它的次第。在了解认可、恳切,要有它的苦、集、灭、道的次第。 弟子:师父给我的感觉这地方不仅仅次第的问题,它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这四谛里头苦是核心,没有苦就没有其它的东西。 师父:对呀,是啊,所以师父刚才第一先前讲什么?你如果学佛对苦不认可,我觉得你不会学得很好,也不会真正的去学。所以这个经典就是证据,这不是师父空口说白话,这个就四圣谛。你不恳切的认知世间是苦,你怎么会有苦集?你怎么会有道?道就是什么?修道,对不对?你怎么可能证得灭?你没有苦集圣谛的现观,你怎么可能去修道?对呀,所以第一个它的现观认知上是有四谛的。第二个,一切以苦为核心。 弟子:苦是基础,如果你不讲苦只谈道的话那就是空中楼阁。 师父:对呀,你不讲苦,你谈道什么?它道是针对什么的?道是针对灭苦啦。你如果不认为苦你会修道吗?所以佛所说根本不合道理,无有是处吗?因为有苦,苦有它的因,你知道它的因你才可以去怎么样?针对它的问题然后去解决。你对苦跟集都没有认知,也不认为是这个样子,你修道什么你怎么修,你修道干嘛?你没有病,你没有病因,你吃药干嘛?保身补血,强健身体。好,这个我们回来等一下会去看一下。 你们好好去思考一下。现在很多人学佛,动不动讲开悟,动不动讲明心见性,对不对?他们对苦有真的恳切的认知吗?还是抛开苦跟集不讲?他动不动讲明心见性,动不动讲开悟,他就是在讲什么?讲灭道,讲灭道圣谛,但是他根本对苦集圣谛他没有概念的。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师父跟你讲他是不是真的开悟,当然,你就实来讲,我没有无漏的他心通我也不知道,问题是,为什么是师父有很多时候我可以判断?外面一些宗教骗子为什么我可以判断?很简单,他对苦跟苦集圣谛都没有无间等,那他有没有无间等你听他讲话就知道了。他对苦集他都没有概念,也不会特别觉得怎么样,你说他开悟了,他明心见性,他是什么再来,他是西方哪里再来,他是什么什么,这很容易就知道骗人,胡说八道。所以你问师父说:为什么师父可以判断呢?你学嘛,听经闻法,你经典多学多懂,你就知道它有一定它的次第性,还有它的逻辑性的,违反了那就是不对的。这样可以吗? 好,我们先休息一下。(某某居士)回来,再给你发问。我们休息一下,8:10回来。 只要记得,越有修行的人他是越谦虚。越有修行的人,他在度你的时候他唯有慈悲心,他不会告诉你他修多少,大家你就这一点去判断就好。那当然更深入的你就用这个。看他有没有对苦有没有真实的恳切跟认知。 来,我们继续来。 刚刚也提到说现在宗教骗子很多,所以大家要注意多听经闻法就不会受骗,对不对?现在从经典这样来看的话就是说,四圣谛有它的一定次第的认知。我问你:如果你都不觉得这个世间会苦,我问你你修道你到底要修什么?你都不觉得我有问题,我人生充满美好,我一切都这么的好,但我很有修行,你在修什么?我问你到底要修什么?我现在以佛教来讲,你不要说其它宗教什么。 佛教第一个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是有问题的,你不要想说佛教这么悲观,这个师父讲好几次。是悲观,是如实观,是积极观,我会慢慢再谈。你先确认说这个世间是苦的,那就有问题了吧,有问题那就有它的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你必须去了解那个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那这就是什么?集嘛。那你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你要确认恳切这个问题的根源确实是这样子。你如果不恳切不觉得这有问题,你没办法修道。比如说,佛陀告诉你说我们的最根源的问题就是烦恼,贪嗔痴烦恼,贪嗔痴都是源于我执,有一个不变的我的执着。如果你认为说不会呀,好像不是这样子呀,你不可能修道呀。因为修道的目的,还有修道的一切方法都在对治什么?都在对治我执,都在对治我执,贪嗔痴。如果你不认为我执是问题,你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我非常好,我没有我执,那问题你怎么修道呢?对不对?你如果整个方向搞错了,你告诉人家说你明心见性了,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呢,现在你们要用这样子的一个根本的经典,这是根本经典,佛陀亲自跟佛弟子讲的。所以你们要现在来判断,现在外面很多人动不动就告诉你他明心见性,他悟到实相,他明心见性,然后他怎么样怎么样。很容易嘛,他对苦集有没有无间等?他们认不认可世间真实的苦?他讲不出讲得出,讲不出世间苦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讲不出来也模模糊糊的,那就是没有无间等,他的明心见性都是骗人的,都不是真实的,只是可能看的几本书,或是装神弄鬼的,假里假怪的,东搞西搞的,搞个灌顶,搞个火供,搞个什么什么,搞个这个搞个那个,然后大家来跪来拜。好,各位这样各位清楚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弟子:我想问一下,我们确认人生是苦的,可是我们不用生活很苦的,不平常的生活不一定要苦。 师父:你不用故意去找苦,因为你已经够苦了。 弟子:所以也可以开开心心的,可是也可以觉得生活是苦的,都可以这样子? 师父:你可以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当然可以。问题是师父后面会告诉你,怎么样的问题,还有怎么样开心过日子是怎么回事。 弟子:对,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你可以开开心心的。 师父:是啊,但是要正确的开心,不是不正确的开心。什么叫做正确的开心呢? 弟子:真正明白。 师父:真正明白道理,明白佛法的,然后用佛法的方式来应对。那你也可以是错误的开心,什么叫错误的开心?比如说,你已经糖尿病很重了,对不对?那你吃甜的东西的时候你又喜欢吃,你吃的时候很是不是很开心?但问题这是不是真的开心?那是害人害你自己的,对不对?这样了解吗?所以佛教常讲说刀口上舔蜜,刀口上舔蜜,你去舔蜜很甜,对不对?但随时有伤舌的问题。好,后面师父是会讲。好,这样了解?所以佛教讲苦不是很悲观的,是告诉你实际上是怎么回事,但是他讲的时候后面会告诉你那我们应该怎么生活,不是告诉你苦,大家在里面苦,也不是叫你自找麻烦去找苦,也不是叫你没事唉声叹气:“啊,很苦。你要这样子对我,我去那边又被师父骂,今天上班又被老板骂,晚上来这边又被师父骂。”不是这个样子的,一是我们人生本来就是够苦的,那至于怎么样苦,师父后面慢慢讲好不好? 好,这一个有没有什么问题?好,那么师父这边再重头稍微细的解释一下,大概说明一下。就是说世尊,这个四圣谛呢,这个无间等刚才不是说现观,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很深刻的体悟、认知这样也可以的。他说这个四谛是渐次的认知学习证悟,还是一下子四谛全部都懂。那么需不需要次第?那么佛陀告诉长者说:这个是次第的,不是顿(悟)的。然后佛告这个长者,在家居士就说: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对于这个苦还没有无间等,但是呢对集灭道有皆有无间,'''【此说不应】'''就是(说)这个是没有道理,这个说是错误的。'''【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 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 无有是处】。'''它比如说有人用'''【两个细叶联合为器】'''就是用很细的,然后随便弄一弄,然后说这样子可以装水,那当然是骗人的,没有道理,对不对?那么他反过来说,如果有人取莲花和莲花叶,对不对?莲花也很大,如果他用莲花叶这样很大说它可以装水,有没有道理?当然是有。'''【斯有是处】。'''就是这个是合理的。'''【如是,长者!于苦圣谛无间等已】'''就是说你对苦有真实的恳认、确认世间是苦,然后进一步呢想要欲,有没有?想要对集圣谛、灭圣谛、然后道圣谛,想要真正的达到确实的学习跟认知,这个才叫做道理。 '''【是故,长者!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就这个增上欲是什么?这个叫善法欲。我们的欲望有两种,如果是五欲的想要享受的,贪嗔痴而起的这个叫做一般世间的欲望,就恶法的。但是如果你想要学习佛法,想要帮助别人想要禅修,修戒定慧,这个叫做善法欲。善法欲在很多时候翻(译)成增上欲,这样各位了解吗?如果你们去看俱舍论,所以你们回去有空要真把师父的《俱舍经要》看一看。(某某居士)你就学过俱舍论了,你有学过俱舍论吗?有。你有没有印象说很多心所里面有一个叫欲心所? 弟子:有印象。 师父:有印象。你们记得欲心所是中性的吗?欲望的这个欲,欲心所,但是这里就不能叫欲望,它是中性可善可恶。如果你跟善法相应它就是善的欲望,恶法相应就是恶的欲望。如果你今天想要,如果今天欲望是跟贪嗔痴相应的,他昨天骂了你,你想办法明天要报仇,怎么样嗔心相应,那就是不好的。如果你说(某某居士)是这么用功,师父问了他什么都懂,我这边学的两年师父问什么,我什么都不懂。(某某居士)你不要笑,师父不是说你了,你也蛮用功。你不用担心,你不用看到师父不好意思,师父一转过来,看到师父眼睛马上。不用担心了,其实你也懂很多的了。如果你说那从今以后我要好好的学习,用功加紧再用功,那是什么欲望?就是增上欲,就是善法欲。你不要在那边,咦,你这个也是执着。我告诉你刚开始学习就要语气出气,要先有好的执着,等到你真正证悟现观的当下,你才能放掉那个执着,知道吗?《金刚经》有没有伐什么?伐木欲对不对?你还没过河之前,你能不能把竹伐丢掉?竹伐丢掉你就淹死了。但是你渡到河的对岸去,你要不要丢掉伐?你要跳上岸,你就是要舍去那个伐,对不对?你能不能说你刚渡河渡到一半,你太执着,你要把伐去掉,那你就淹死了。这样可以了解?所以学佛的第一步要先有善法欲。他就说如果你对这四圣谛还不清楚,你必须要起增上欲有没有?善法欲去学习,这样可以吗?好。有没有什么问题? 弟子:师父,我有个问题。这个地方就讲苦的重要性,它是基础还是核心。我一直在想,就是说,因为像我这种凡夫对这种认识,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认识它,还是就说是你对苦体会的深浅,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去体会? 师父:本来就是从日常生活中。你要听经,然后把经典上所讲的从日常生活中去体验,这样了解?你没听经你就没有学东西,你会乱体验的。说不定你会体出一些歪邪的道理出来,这样了解吗?什么叫做没有学,没有听经闻法,然后自己悟出一些歪邪的道理出来?有些人会经过很多的苦之后忽然悟出一些道理,强者才是一切,手段要更狠才能超过别人,也没有悟 出这种道理?有啊,从此以后他就是人格就怪怪的。这样各位了解吗?所以第一个你要先了解佛讲的苦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苦有内容的,不是随便乱讲的。苦是怎么回事,然后依循的这样子的一个佛讲的东西,再到日常生活中去体验,这样可以吗?这样了解吗?有没有回答到你的问题? 弟子:有。我就说是比方说工作一个星期了,礼拜五大吃一顿,睡大觉,礼拜六爬爬山、看看电影。你从这个生活当中,日常生活中怎么能体会到? 师父:我等一下后面会讲。你讲的都可以了,一般爬爬山什么当然都好。 弟子:我就说你怎么去体会这个礼拜六礼拜天都是苦? 师父:我没有见过,我没有告诉你。 弟子:因为你说是苦,如果说有礼拜六、礼拜天是乐的的话,那这个理论就有问题啦? 师父:你这个问题放着我后面会讲,你现在讲的都是现象上的,你知道吗?佛教讲不是那么笨说现象上都是苦。那我今天吃了一大餐,肚子饱了,那我不苦。 弟子:苦,肚子疼。 师父:当然肚子疼这是苦,但问题是你今天肚子饿,就像你讲,我累了一天,我睡一大觉起来吃了一顿,那我乐啊。那当然人生你如果依这个立场,当然人生有苦有乐,对不对?那佛教讲苦不是在这么浅的地方讲苦了,我后面会讲了。 弟子:刚才(某某居士)我讲了很多情杀破什么,有些对我来讲比较高深,这个是那样,但是我就说从一开始入门的话,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个四圣谛,苦谛的话,怎么体会? 师父:我等一下会讲,慢慢讲,一步一步来。你只要能够对人生观察够深入,你慢慢会体现出这个道理。我再讲一次对人生观察够深入,而不是在于日子,一般生活上的苦苦乐乐这样子,就这样了解?我现在很渴,我渴得要命,肚子又饿的要命,我喝杯水吃顿饭当然乐,但是佛教不是在这种现象上讲苦跟乐。这个现象的苦乐当然佛教也承认,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佛教也讲,我后面会讲。(某某居士)你是有什么问题? 弟子:对,我是今天第一次过来听课,完了之后我对这个苦到底它指的是什么?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贪嗔痴吗?还是说? 师父:你没关系,你这个问题很好,我后面会讲。师父是一步一步带进去,这样可以了?我后面会讲。贪嗔痴不是苦,是苦的原因,贪嗔痴是苦之因,苦就是贪嗔痴的果。好,我们等一下慢慢会讲。来,(某某居士)来。 弟子:还想问一下就是说,刚才您说的苦、现观。因为现观刚才你也说过了,现观这个词是从定中入这样? 师父:这个是最高的,最严格的定义,但是很多时候它只是认为,是告诉你说你要对有深刻的理解跟体悟,这样就可以了? 弟子:那可能现观就是说是对苦这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明白,还是从意识界的角度上来说? 师父:讲什么? 弟子:意识的角度,人的可以理解这个角度上。 师父:都要,不是意识的知识而已,而是一种先从意识的知识理论道理上明白之后,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到,两个都要。 弟子:这个容易做到? 师父:我不知道容不容易?我再讲一次。无间等,我说最高、最严谨、最严苛的定义是现观。但是在很多时候你也没必要说定到这样,就是说认为说对某一个事情或是这个道理有深刻的体悟、理解、认知,这样子也可以叫做现观的一种随顺的意义。这样了解吗?(某某居士)你是认为说这样的话,其实一般(人)还可以做得到。 弟子:一般人可以做的到。比如说,他只要朝“无”思想上,认识上,还有生活体验上可以做。 师父:对,是不是做到那么高没关系,但是至少你要能做到一定的程度,那程度到怎么样让他看个人,看你体悟理解的程度怎么样,因为一直在提升的。你现在可能说:师父讲的苦的道理好像还蛮有道理,你认可,但这种认可只是怎么样?只是你在相对的某些知识刚开始觉得道理上好像还可以的,认可而已,还不是真正的什么,你知见还有什么?你认识内心里面思维模式的真实的认可,也更不是你日常生活体会的真实认可。(某某居士)你知道吗?师父讲的是经过你的思考,你的判断,然后形成你的思维模式,还有你日常生活的体验的这种真实的认可,才能,至少要这样才能叫做无间等了。这样了解吗? 弟子:我觉得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就是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然后就是“如今识尽愁滋味,确道天凉好个秋。”差不多这样子。 师父:你讲的蛮深,师父以前学过,但是现在都忘光了,完了,我看你用白话跟大家解释一下。 弟子:就是浅的说,模仿别人说愁,然后写一些词、诗歌很容易。等到自己真正的认识到那种程度,那种一下就不想写了,或者说没法去写出来,这种东西,就是说,已经上了一个层次。 师父:各位知道在讲什么?师父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曾经在有人是这样子,年轻才二十几岁,刚结婚,一切都很美满对不对?刚结婚之后其实都很美满的,他就觉得自己很不错,然后就写一个什么婚姻指南,对不对?好,因为她说她跟她先生,女的,她跟她先生从认识然后中间有一些磨合,然后有些争吵,然后也是怎么样,好到现在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然后终于结婚了怎么样了。然后她只是经过那么一点点根本不算挫折的挫折,她就以为很伟大了,就写了一本结婚指南。二十几岁还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轻轻还写一个婚姻指南,还大卖特卖,去卖那什么,结果10年后跟她先生离婚了。人家开始问她说,她说我现在后悔得要命,我真的无地自容,我很想把那本书全部都收回来。那说你现在有这种体验的,你要不要再写一个什么?他说你有什么好写的?我连我自己都克服不了,我要怎么样去指导人家婚姻指南,对不对?(某某居士)是不是这样?你讲的那一句是不是这样?是。程度上有时候我们是师父讲的这是一层,等到你真实体会到人生是怎么回事,那是一层。所以师父常常会说,你觉得人生是苦吗?三十岁以下的,一般二十岁的,十几岁的一般都是什么叫做苦,什么叫人生是苦,有了没零钱用的时候有点苦了,对不对?爸爸妈妈给的钱什么都不苦,对不对?二十几岁到三十岁的时候不敢确认,可能有点在思考,三十岁以上有一点认识到人生真的苦,有点苦,为什么有点苦?上有七老八十的,老母,下有什么小孩,然后还有家庭,慢慢开始有压力了。到了四十岁以上的,一般你问他他都说苦。到了50岁,他还是人生本来就是这种苦,不然要怎么样,就是这样子,他不会告诉你人生是乐的,少数的。因为什么,这人这就是人生。好,有没有什么问题?苦是怎么回事后面师父慢慢讲,不要紧。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吗?来。 弟子:师父,那个我看到像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这个道迹的迹? 师父:道迹。为什么呢?师父讲一个为什么它叫道迹?它意思就是说,这个道迹是别人这样做过,走过的,你依循的道也跟着这样走过去,这个叫做依古仙人道。这个仙人是指谁? 弟子:佛陀。 师父:佛陀。因为佛是这样子走过来的,所以他跟你指一个说,这个道的一个痕迹,你跟着他的脚步跟着他的这样子走,你也可以到达那个境界。所以常常讲道迹,讲古仙人道。在阿含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就是说有一个村庄发生的灾难,然后大家都要逃难,然后逃逃,逃到河边,对不对?然后大家渡河、游泳都好,渡河过去了,过去之后不知道往哪边跑。对不对?然后忽然有人发现说这边有个小路,而且有人做记号,而且有人走过的迹象,所以呢大家就随着这一条路跟着走,对不对?然后走走,走到一个地方,终于安全了。走到一个城镇,城镇有守卫,有士兵,有什么,就这样就安全了。他是遵循了什么?是古仙人道是遵循着人家前面走过的这样子。佛陀告诉你什么?就是说我们现在是随顺着佛陀的道迹,佛陀的脚步在走的,所以它就叫道迹。好,有没有?可以吗?好,来。有没有什么问题?来,没有问题,我们继续来看。 '''苦圣谛''' 这其实上面上个学期都讲过了,只是你们好像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没有记忆,忽然全部还给师父了这样子。 '''苦为人生的真相'''<blockquote>'''【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 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 变易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blockquote>它这一段告诉你是什么?来,这段告诉你什么?'''【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 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 变易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怎么是色、受、想、行、识,就是构成我们身心的。这个肉体就是色,内心所想的是受、想、行还有识,那色也当然可以指换成外在你认识到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可以。好,那色无常变易之法。我问你,不管是受、想、行、识,还是内心的还是物理性的这一些是不是无常?变化中对不对?是不是变易之法?是不是刹那都在变化当中,对不对?那么变化当中厌、离欲,我们能不能去执着?我们需不需要去厌离它?这个厌离不是讨厌,而是能不能去执着它,染着它,喜欢它,执子不舍?不行。你要离欲你就能够达到即灭如没,这个都是讲达到寂静的意思。【'''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 变易之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所以这里要告诉你,苦的最重要的原因跟根源是什么?无常变易所以是苦。这里要传达一个讯息,无常变易所以是苦。(某某居士)对不对?这是不是在讲一般的的感受而已?这不是在讲你一般的感受而已。我后面还会继续再讲,所以你可以慢慢了解。第一个你要先确认一点,变易之法,无常变化就会是苦,我后面会讲的更深一点,更深入分析。 第二个经'''【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他说世间呢到底是什么是世间呢?对不对?我问你,人家问你说这个世界什么是世界你是什么观念?一般我们来讲,谈到世界都是从时间空间的观念,对不对?空间多大,时间多长来讲世界对不对?但这里不是。你看佛陀讲,是人家问,一个比丘跑来问说世间,云何为世间?'''【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 意、」】'''然后以眼、耳、鼻、舌、身意的意义跟意对法身意是意识就会认识到外面就是意触,意触认识到外面之后就会产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名世间,所以者何?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它讲的世间是什么世间? 弟子:是我们身心感受的。 师父:讲得很好。我们身心所感受到的这个才叫世间,对不对?你去谈说那么几千万年光年以外的一个什么宇宙,大爆炸什么,在佛教来讲跟身心的感受没有关系,不谈这些东西。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对的色、身、香、味、触法所产生的六识,对不对?六识就会产生六触,然后就产生六受,这个受就是感受。那么它这里有没有讲,就会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有没有?这样对不对?对,我们感受到、接触到的这些,感受上、情绪上会有苦、乐、不苦不乐,会有这样子。但是它到最后,你看'''【六入处集则触集,如是乃至纯大苦聚集】。'''但它到最后终结了还是归到大苦聚。也就是说,他讲我们这个感观的世间,这是我们所有的世间,这感观里面确实有苦、有乐、有不苦不乐,对不对?这不可否认的,感观里面确实有。我今天看到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说(某某居士)你喜欢看到什么样的?你看到鲜花开很舒服,对不对? 那这个叫做什么?眼,眼识的触,眼识的受,对不对?蓝天白云多好。这是眼识的触,眼识的受。对不对?有没有鼻子闻到喜欢闻的味道,对不对?这些你也闻到喜欢的,你就觉得心情舒畅,闻到不喜欢的,袜子的臭味心里觉得很恶心,就很不高兴是吗?就有苦跟乐。那平时也没有什么特别味道,你闻到不苦不乐,没有特别喜欢,没有特别不喜欢,是不是?这些感观\感受确实是有苦有乐,但是他为什么最后面讲说纯大苦聚集? 弟子:是无常的,是变易的。 师父:对,他意思就告诉你,佛陀讲的,佛教讲苦不是在这个什么感观的,一般感观的这种现象上讲苦、苦乐,不是在这边讲苦,讲真实苦。它是什么?深层的,从世间的根源,从我们流转了身心的根本上去谈苦。也就是说从无常上去谈苦,可以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弟子:实际上从根本上来说,不管是我们感受是苦还是乐,它的本质,它最终是苦。为什么苦,是因为它是无常,但是我们是只认为常。 师父:对。这后面师父会讲不用担心。因为师父以前其实讲过,听过师父讲经都知道也讲过,但是师父讲阿含经,现在我要用阿含经的经教跟证据来告诉你它是这样子讲的。以前师父讲的很多东西不是师父自己编出来的。(某某居士)到这里有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没有慢慢一点一滴解决你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弟子:这也说明,师父,这个就是说因为它从浅层次来讲,它有苦、有乐、不苦不乐,所以造成很多人他信可能有的就是生来这种性格特性,他比较容易进入佛门,有些人就是说不信他很难就是理解到,就是说是佛教讲的这个理解是什么意义,很难。 师父:因为他没有真实理解到佛教讲苦是在什么状况,什么立场,什么道家讲苦,他都会讲说你们的佛教太悲观了,人家世间有苦有乐,对不对?我吃饱了多高兴,我儿孙满堂多好,你们为什么要这么悲观?那是佛教不是在这些现象上讲的,现象它讲眼生触,眼色生识,生触,这个是有苦有乐,这个大家都知道,佛陀也不否定。你今天牙痛,痛苦,对不对?牙痛治好了,不错很舒服。佛陀也知道,他也不会跟你在这边抬杠,对不对?佛陀不会在那边跟你抬杠,明明肚子饿的时候很难过,吃饱了很舒服,是妥妥的,不会叫你跟你抬杠。他们扯所谓吃饱机会吃饱,市民吃饱,不会跟你在那边乱扯这些东西。对不对?佛陀讲苦有他的根本的,一个根源的立场,好,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继续,后面会更清楚。 '''究竟义说苦''' 我们是不是以一步一步进来的?其实是(某某居士)是你记得这次是上个学期有讲的,还是你们都没有印象了?还好师父的抉择是明确的,从头稍微讲一下,后面接下去可能大家都忘了师父上学去讲。 究竟义说苦,对不对?在深层的根本,本质上说究竟意义上说,这个经典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 '''【尔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他禅思,然后想什么呢?'''【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有没有?我们一般说是有苦有乐,有不苦不乐,对不对?这不是刚才(某某居士)你讲的吗?星期六、星期天去爬个山,吃个饭睡觉多怎么样?多舒服这个叫什么?乐受。你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是什么?苦受。星期一到星期五除了一段时间,星期五晚上7:30~9:30不苦以外,可能是不苦不乐,因为他有来这里,是不是这样?他说【'''世尊说三受】'''就是佛陀常常说三受,受有乐受,情绪上有可以有乐受、有苦受、有不苦乐,但是佛陀又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那不是矛盾吗?感觉上表面上矛盾了。经典也这样讲,这是阿难,佛陀的侍者阿难提出来的,说佛陀是不是讲错还是哪里有问题?好。'''【此有何义?】'''对不对?这是什么意思?'''【作是念已, 从禅起,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念言:『如世尊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又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此有何义?』】'''为什么会这样子?到底是什么道理呢?'''【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这是告诉你什么?在现象上,对不对?有苦有乐,有不苦不乐。但是在本质究竟上,从无常变化来讲一切皆是苦。所以他是从本质上,人生的真实面本质上一切的变化无常,上来说一切都是苦,他不是在你的日常生活的现象上来讲。可以吗?有没有人想问为什么诸行无常那就是苦?其实很多人可能已经知道,因为有些人听了好几年的经,有些人有些同学新来的可能就会慢慢来,不要一下把谜底揭穿了那就没意思。变魔术要慢慢变,你不要我变到一半,藏在后面,这什么意思呢?你真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思考看看。佛教讲一切苦不是在现象的感受上讲苦,而是在一切的变化的人生的流转这样子无常诸群变化里面去讲苦,你要更一步去寻,想说为什么一切的变化,一切的无常必定是苦呢?你就要好好去思考看看。对不对?尤其是新来听经的同学。对我们来讲变化无常绝对是苦,骗不了人,绝对是苦。不管你有观察到没观察到,你理解到没理解到,绝对是苦,只是你有没有观察到而已,只是你没有真实的去理解到而已。好。针对这个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个经很重要已经告诉你,你看师父提出来每个经都很重要,这个都不是多深的理论让你搞到,就不是像星期五的理论又这样子复杂,又有什么种子现,唯褒又变什么,弄到一个人一个头两个头大。这个都是很贴切很现实的东西,你一看就很清楚明白它在讲。而且是很生活化,对不对? 弟子:师父,我知道可能大家都理解,但我还是不理解。上面这句话最后一个,前头讲的是诸行无常,诸行变化,所以说是诸受是苦。它后头和渐次有什么关系? 师父:就是说一切有的都会终归一灭。这样知道吗?一切存在的到最后终归一灭。 弟子:师父,渐次跟止息有什么不一样? 师父:差不多意思。它的意思就是说你所拥有的东西,所存在的东西到最后都会怎么样?终归一灭都会消失。那我问你有的东西消失会不会苦?对不对?我儿孙满堂,很高兴,但问题是儿孙满堂这种高兴只是能相对的而已,你能保证你一切一定都是这个样子?对不对?我家财万贯,我要什么有什么,谁能保证一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你再多终归一灭,两眼一闭,两脚一蹬什么都没有。是不是?这样可以吗?这样了解吗?它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拥有的一切终归一灭。因为什么?诸行无常,一直在变化当中。其它同学有问题吗? '''八苦'''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我们下个礼拜来看八苦,这个更具体指出从无形上来产生生活上的苦到底是怎么回事。好,慢慢讲。但是你们今天要回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诸行无常,诸受必是苦?好好去想一想,要先想好,你不要一下子下课去问同学,你来这边上几年你能告诉我什么?好好想一想,如果想不通,下次回来再来跟同学讨论。好,我们先来回向。
返回
阿含经讲要 第十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