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Category:2021-06-06 答疑”的源代码
分类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Category:2021-06-06 答疑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中道国际读书会历次答疑总览]] '''燕雀:''' '''1、'''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句经文应该怎么解释?听网上某人讲:差别是指根性不同。有人说,根性也是动态的,如果根性是动态的,难道声闻种性和菩萨种性是可以变化的吗?不是说无为法没有差别吗?那这里的无为法和差别,到底指的是什么?''' 问: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群里面讨论的,《金刚经》的这句话,师父其实在《金刚经》29讲里面讲得很清楚,但是大家讨论的时候还是觉得不是很明白。一个就是说无为法指的是什么?因为无为法没有差别,为什么这个地方说有差别,然后这个差别到底指的是什么差别?有道友说,听网上有师父说差别指的是根性,是因为根性的不同,大家就说,根性有的时候它是动态的,不是说有不定种性吗?难道说声闻种性和菩萨种性它是可以换的吗?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不太清楚。 师父: 我先讲,因为在师父的《金刚经》上面有讲,你们听的应该也很清楚,我大概讲一下,无为法性就是性空,这个叫无为法性,一切法缘起而性空,那性空就是无为法性,这样了解吗?你们知道说,那无为法性跟圣人有什么关系? 问:它是不是叫诸法实相,然后是圣人所证的东西? 师父:是,圣人就是证到无为法性,就是圣人证到性空,这样了解吗?然后断除烦恼,这个叫做无为法性。所以无为法性第一个就是无自性,一切法缘起无自性空,这无为法性。另外一个就是说从我们的智证上来讲,就是说证得这个的话就能够断烦恼了,这个就称为无为法性。 那什么叫做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第一个来讲,无为法本来就是诸法实相,无为法没有所谓的差不差别的问题,但是以圣人证无为法而显出差别。那为什么会有差别?我们讲一句话,性空无别而缘起有别,我再讲一次性空无别而缘起有别。怎么样叫缘起有别? 第一个,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第一个讲法就是说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而跟凡夫有别。为什么贤圣以无为法跟凡夫有别呢?无为法如果缘起空性的话,这在圣人在凡夫都一样的,因为这是诸法实相。但是圣人可以了解缘起性空而证得无为,但凡夫不了解,所以哪怕凡夫本身还是缘起性空,但是凡夫不了解,所以有烦恼,所以有生死。圣人证得无为法,知一切法无生,知一切法无自性,所以一个有证一个无证,一个断烦恼,一个没断烦恼,一个证得无为法,一个没有证。所以从这边显出圣人跟凡夫的差别,这样清楚吗? 问:您刚才说的是凡夫和圣人,但他这里是讲贤圣? 师父:我现在讲的这是第一层。我现在先问你说这一层清楚吗?所以说贤圣以证无为法跟凡夫而产生差别,就是贤圣有别,贤圣跟凡夫有别。就是贤圣差别,因为印顺导师在《金刚经》里面它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一切贤圣以无为法跟凡夫而有差别,这是第一层。 现在依圣人的差别来讲:圣人的差别在于——他有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个都是证的诸法实相。 三乘:如果是二乘的圣人,还有菩萨至少到初地,都是证诸法共相,那就是所谓的无为法。说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证得诸法共相,你就能断烦恼,这个叫做一切智——证诸法共相。虽然是证诸法共相,但是诸法还有别相,那么所以说依般若经或是《大智度论》来讲:二乘、三乘圣人共证诸法共相,但这在别相上来讲的话,菩萨有道种智,通一切法门的种种智,然后也知这种种智性空。所以菩萨就是知诸法共相,也知诸法别相的性空。二乘人只住在于诸法共相,他不一定会去观诸法别相,'''不是说他会执着,而是说他的重点不在诸法别相。'''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师父:因为这个是经典上的差别,因为《阿含经》它重的是身心的无我,这样了解吗?所以他只要在身心上观无我,然后证诸法共相,他就能够断烦恼,至于说种种法门,种种众生,不同众生,不同根基,他就随缘。 因为'''从般若经来讲,他本来从一开始就没有发要度一切众生的心'''。那么道种智就是菩萨智,就是他通达种种法门,通达种种道,然后依种种道,种种法门来度众生,而且又能知这些法门是无自性空,众生也是无自性空,这个叫做种种智。所以从此就可以显出都是依无为法,但是从对别相的观空就可以知道说,贤圣就有别了,二乘跟菩萨就有别了,这样清楚吗? 最后到佛的一切种智,佛的一切种智是共相、别相、性空圆满,不但知道共相空,而且知道种种法、种种道、能度种种众生,而且知道无一切众生可度,毕竟圆满。所以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都是依性空共相而产生的,这样清楚吗?一个是只观共相,一个又观诸法别相,然后最后是诸法别相的空性圆满。 因此贤圣证无为法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究竟,有没有深彻。因此般若经或是《大智度论》,它用三兽渡河,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听师父讲过,同一条河就是同一个无为空性,但是有深彻究竟,有不深彻不究竟,这样清楚吗? 这个就是所谓的贤圣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它的差别在于彻不彻底,究不究竟,这是它的差别。 这差别可以用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来区分,那一切种智当然就是最究竟的。 问:那也就是说其实所说的差别是在能上面有差别? 师父:差别在于在彻不彻底,究不究竟上有差别,不是在空性上、无为法有差别,无为法本身没有差别。所以导师跟般若经都用一个比喻说,空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他用虚空了,但是毛孔空跟太虚空,它的深不深,它的彻不彻底,究不究竟,那就有点不一样,但是空相没差别,无为法没差别。圣人对无为法证入的彻不彻底,究不究竟,那就有差别。 问:如果有人说是根性的差别,能否这样说? 师父:根性的差别,只能从唯识上来讲,因为唯识有种性的理论,但是般若经没有种性的理论。(问:那我们来理解的时候是依般若经来理解?)当然是依般若经来理解,因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哪部经讲的?《金刚经》嘛。以般若经跟《大智度论》作为比较正统的理解,这样了解吗? 问:能不能说就暂时不用根性来进行解说? 师父:因为你用根性不是所有的大乘都能够接受的,因为般若经就没有根性种姓的问题,般若经只有发心的问题而已,你要不要去发这个心去修这个法而已,那唯识就有讲根性、讲种性了。(问:也就是说现在是从般若经的角度,我就以般若经来解释这个话题,而不要把唯识的种姓把它扯到这里面来?)是,你要讲唯识那就可以另外再谈唯识,对不对?师父现在是以般若经跟大智度论的说明来说了。 那么现在我们再以《阿含经》来说,就《阿含经》来说,真理无别,但是断惑有别。同样悟得缘起四圣谛,但是初悟是断见惑,但是还有思惑在,所以就会区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但是证悟的缘起四谛是一样的,这样了解吗?所以你如果从初果到二果要观什么?还是观缘起四谛,二果上三果还是观缘起四谛,这样了解吗?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烦恼,见惑可以一下子断,思惑没有办法一下子断,所以《阿含经》还是从烦恼的断与不断,来区分贤圣,《阿含经》就不谈菩萨的问题。这是《阿含经》的讲法。 最后唯识,两个,一个是讲种性,刚刚才有讲的,另外一个就是我空跟法空,在唯识它认为不一样,这样了解吗?这是唯识的讲法。 3、'''根性与我们所说的习性又有什么关联?''' '''习以成性就变成天性,是不是就是根性了?那这个根性和闻法而发心,随机成差别的根性,是不是一样的意思?''' 师父:我现在这样讲:习性是比较偏重在这一辈子,根性比较重在于过去生中的熏修,这样了解?因为跟性、习性都是讲熏修,但是习性比较重视这辈子的熏修。当然这个是大概的区分,不是说绝对,但是如果要区分的话,因为很多时候你可以讲习性跟根性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要区分的话,习性比较重在这一辈子的熏修,因为当师父讲戒是善性善习的时候,他重在这辈子的熏修;但如果我们讲说天生的根性好不好,那是过去生中的熏修,这样清楚吗?这是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就像印顺导师在《成佛之道》里面说,如果从般若经一切法无自性来讲的话,不管你过去熏修怎么样,这辈子熏修怎么样,'''依般若经,都希望你发心发大心,所以变成它是以发心而说根基。'''(问''':'''对!《成佛之道》不是讲了闻法而发心,随机成差别),是,但《成佛之道》有讲两个层次,一个是过去熏修的根性,所以他听什么法,他会依他的根性而去理解,这样了解吗? 另外一个是般若经,因为般若经讲诸法无自性意思,就是说希望鼓励大家都发大心,所以这个就变成依发心而说根性,这样清楚吗?所以现在讲根性有两种解说:一个是以发心而说根基根性,一个以过去生中的熏修来定义根性,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说法,这是对根性两种不同理解。 所以你们要知道说,有时候在经典上,它不同的经典它定义的不大一样,导师是把经典里面所有的讲的不同的根性什么的,把它归纳为两种解说,一种根性是指过去生中熏修而来的;另外一种是般若经,希望大家都发大心,所以发心而说不同根性。 问:我们在抉择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区别这样子的一个说法? 师父:你们在抉择,看你到底要谈到要谈什么,对不对?如果我们是依般若经这种大乘来讲的话,不管你过去怎么熏修,不管你过去熏修的是人天善法,熏修是二乘法,还是熏修是大乘,他都希望鼓励大家发大乘心,你能发大乘心大菩提心,那就是大乘根基。 所以我们这样讲,虽然导师在《成佛之道》里也谈到说过去熏修的不同,所以又产生天生的根基不一样,但是如果从鼓励发心来讲,他希望大家都发大心,愿意发大心的那都是大乘根基。所以他就依发心来讲,但如果你不愿意的话,你只发二乘心说,我就要解脱就好,那就是二乘根基了。 问:这个时候如果像唯识说的那种,什么种姓、定性的? 师父:所以我就说般若经是这样讲的,但是唯识讲的有点不大一样,唯识就不定种姓可以发心,但问题是声闻种性他就没办法了,这样了解吗? 所以在《解深密经》或是唯识无著菩萨,他们都说般若经讲的那种发心是指不定种性而说的,但是当然龙树菩萨不这样认为,这样清楚吗?所以般若经或者是中观龙树学,他没有那种种姓的问题,所以你们要知道不同学派或不同说法,不然就会进入死胡同里面,就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基本上导师《成佛之道》里面所谈的大部分都是,除非说在谈唯识的时候怎么样,不然基本上都是以《答知道了》跟般若中观为主。 '''4、《以佛法研究佛法》讨论:''' '''有道友说,佛法的第一原则是真实,而不是发心、慈悲之类的。而所说的真实,就是如实清醒地了知苦和苦的原因,发心也是建立在这个如实知的基础上,有了这两点(如实知和发心),才是修行的入门。''' '''我的疑惑是:这样的如实知,只怕至少到闻慧成就的程度。师父常说如果只是在做一些宗教行为,没有听经闻法,那是还在学佛的门外,如果在宗教行为的基础上,能听经闻法,辅助戒定慧的修行,就是入门。那么这个戒定慧的慧,要以如实知的这个标准,那我们很多在精进学法的人,只怕都还没有达到,那岂不是说这些人都没有入门?而且'''佛教做任何事情都看发心,'''大乘佛法不是说大悲心为上首吗?如果说第一原则是如实知的智慧,那如何解释大悲心为上首?''' 问:第三个问题是我们在《以佛法研究佛法》课后讨论的时候,因为课上谈到发心重要还是发心不重要,课后有道友说,佛法的第一原则是真实,而不是发心和慈悲,那么他所说的真实就是如实清楚的了知苦和苦的原因,他说发心也是要建立在如实知的基础上面,有了这两点的话才算是修行的入门。 这样说,我有点疑惑,我说首先你的如实知的话,最起码到闻所成慧的程度,但是我们一般人你不可能到这个程度。再一个就是说师父之前也说过,就是说你要做一些宗教行为,然后如果说你没有听闻法是在佛教的门外,但是如果你在这个基础上,你要听闻法的,会去修行的,虽然我修的不好,这个时候也算是入门了。 师父:老实说你的问题有点混淆,第一个,你们的道友说的不要跟师父的混在一起。你要针对师父说的问,你们道友他怎么说,我也不知道他到底,但是你不要把他的跟我的混在一起,这样了解吗?因为你们道友所说的如实知,他指的如实知是怎么程度叫如实知?(问:我们后来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了),所以他定义的不清不楚,师父我没有说闻所成慧才算,我是说闻所成慧当然那是境界很高。你这里都说师父是说,如果只是做一些宗教行为没有听经闻法的话,还是学佛的门外,师父是这样子讲的,我没有说你要到闻所成慧。 他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入门是说你要如实知,然后发心才叫入门,问题是师父您讲的入门是说,你只要在有宗教行为基础上,然后再去听经闻法,有戒定慧,这个(入门的标准)就比较低一点程度。 师父:是,因为你就是把他的话跟师父的混在一起,你到底是觉得他讲的不对,还是说怎么样?(问:我是说师父是这样给我们定的,什么叫入门,而不是像你这样说的入门。你要到闻所成慧叫入门,大部分都没有。 因为有可能是跟你讲的那个人把闻所成慧定得很低,对不对?因为你要去问他,你要问他说,他讲的闻所成慧程度是怎么样?(问:他没有讲,他只是说如实知苦的因)。问题是他讲的如实知是什么程度,因为如实知苦,对四圣谛的如实知可以分成句生得慧,闻思修证,都是可以算是如实知。 那到底是什么程度?这样清楚吗?再来就是说,他讲如实知跟发心,也不是说不对,但是讲的模糊。为什么呢?因为在般若经,我现在讲般若经,我们现在在讲大乘了,在般若经里面要讲三心相应才能成为所谓的菩萨,才能真正叫做发心,你应该知道哪三心吧?菩提心、大悲心、无所得心。如实知诸法实相是属于无所得心,无所得心的如实知诸法实相,这是共二乘。 这样了解吗?唯有把菩提心跟大悲心来乘托,或是来巩来巩固无所得心,这才是所谓的大乘。所以发心跟如实知都重要,因为发心在般若经里面讲要发三种心,如实知就是所谓的无所得心。因为如实知诸法实相那就是无所得行,因为这是般若的智慧,般若就是证诸法实相的。 但如果只是谈诸法实相,悟诸法实相,那是共二乘,那大乘一定要有大悲心跟菩提心,才能算是大乘的般若波罗蜜。你们应该听师父讲过,《金刚经》里面也就讲,波罗蜜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圆满,一个是到彼岸,听过吗?如果是共二乘的到彼岸,那是共二乘。如果是用到彼岸来理解,那是诸法实相到彼岸断烦恼,那是共二乘。如果要谈圆满的话,就是要有菩提心跟大悲心,才能叫菩萨的波罗蜜。这样了解吗?所以声闻也有般若波罗蜜,但是声闻的般若波罗蜜不是真实般若经实际意义上的般若波罗蜜,它只是悟诸法实相而能到彼岸。 大乘或者是菩萨的般若波罗蜜,必须是有菩提心跟大悲心来衬托,或者是来巩固,才能叫做所谓的般若波罗蜜。这样清楚吗? 问:也就是说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它是属于三乘共法还是大乘的?(师父:不能把它全部混在一起,对不对?)如果在大乘的角度的话,就是说三心是并列的?(师父:并列的,都很重要),没有说谁第一谁第二? 师父:是缺一不可,(问:如果在三乘共法里面呢?)三乘共法的话是就以无所得心为主。因为如果你没有无所得心,你连解脱都不可能,那就不叫三乘共法,所以三乘共法是无所得的般若,大乘不共那就是菩提心跟大悲心。依般若经来讲,二乘可以不需要有菩提心大悲心,但是必定要无所得心,那大乘就是三心都要,这样清楚吗? 所以为什么般若经说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就是你要先发大菩提心,一切智智相应,一切智智就是佛智相应作意,作意就是发心,你发心要向于一切智智,就是要向于佛智,就是佛菩提。所以它讲的是三心,就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以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他讲的是这样子,它并没有把发心摆在后面。 所以你们读《成佛之道》还要多看几次,导师的《成佛之道》里面第一句就讲:'''发心明菩萨,众生之上首'''。 Paul:刚才我们说到唯识的种姓论,我突然有个问题,就是说这世亲菩萨本身他不就是回小向大的,怎么他又是唯识的种姓论?言外之语,就是说小乘根基的是不能转成大乘根基的?他自己又是回小向大,好像怎么会发展出那个理论? 师父:这个本来对他来讲没有问题,因为他是大乘根基。 问:但是他之前是小乘,不是吗? 师父:他之前是小乘,是因为他接触到是小乘,但是他的根基是大乘的,所以他会回小向大,或者说他是不定根基的,就作为唯识来讲说没问题。唯识不是说不能回小向大,唯识说声闻种性的,他没办法。 问:所以说现在假设有个人,他表面上或者说哪怕他自己都说他是行解说道,哪怕他自己觉得他是小乘根基的,但是并不代表他真的就是小乘根基,是这个意思吗? 师父:是没错,,这是从唯识来讲,但是般若中观龙树学就不认为是这样。 '''Paul(代道友提问):金刚经的这句话“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中圣人的差别:所断的见惑(我空、法空)是一样的,只差在所断的思惑和所累积的功德资粮不同吗?''' 问:师父刚才应该讲到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 师父:应该是《阿含经》,般若经就不大一样,师父不是说有《阿含经》,同证缘起四圣谛,但是以见或思惑断,还有烦恼的断来判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问:但是《阿含经》虽然讲思惑见惑,但是它又不讲所谓积累什么功德,对不对? 师父:因为《阿含经》的功德,如果你能够修诸法实相,它不叫功德,这样了解?,因为《阿含经》有讲世俗的功德福德等,那就是布施持戒这些,但是如果你讲出世的,那就一定是要见缘起四谛,然后断烦恼,这个才是出世功德,这样了解? 36:31 '''照华法师''' '''1、有人说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不容易,往生兜率天去亲近弥勒菩萨修行,到时候和弥勒菩萨一起 来世间。''' '''问题是兜率天还是在六欲天内,在这么⻑的时间内,会不会去其它道呢?这个算不算是个”无记”的问题啊,请师父开示''' 我们的身体有障碍,所以有远近的区别,往生的时候,投胎识投胎还有 什么距离之说吗?感觉这个说法没有太大的说服力。请师父开示,真的 往生弥勒凈土比往生⻄方凈土容易些吗? 我上次提的就是说法院往生极乐世界啊,他真不容易说往生逗上一天去亲近谱,你的菩萨修行,那个是比较容易一点。 那么就是说到时候和弥勒菩萨在一起学习能跟他在一起吗?是一个什么内院和外院。嗯那么就是说内院一般是讲内院,发愿到内院是吧?然后跟民乘府的一起学学,一起来到世间。那么在我们还没这个来世间那么长的时间,56亿多年,我们发愿的人会不会一直就在弥勒菩萨身边?是他对一般景点或者是祖师都是说一直在你的菩萨身边休息,然后有说经论上讲的不一样,有时候5亿年有时候57亿年这样了解,但是因为他都多帅,天的年兽很长了,所以基本上他的意思就是说上升到多帅天以后,你就一直跟着他,然后到时候就跟着他下来这样子,这中间就没有死掉轮回的问题是没有的,因为我们中想就是说到极乐世界去比较难,都是往深圳之后都是一个障碍,所以说是对这个事发生当然是真的很想到极乐世界去直接亲近佛,你怕门槛太高上不去,所以说这个想法所以估计是的,在古代的时候,不管印度还是中果,其实都有往求生弥勒净土的这样子的一个修行。 这样了解吗?发愿的时候每天要发愿回向。要回向吗?对,要回向。广深弥勒。你的净土这样子。 师父我每天就回想我们这上课的时候,回向西方这段时间不是就一样的,你把发发愿往生到极乐,到弥勒净土这样就可以,但是当然你5届时尚都要做好,5届时尚不要做,做都要做,不是不要做都要做,要做好都是要做的就是说他那个条件稍微低点比较低,一点唉对好。 我说的意思是就是说我们就是说在共修的时候,就是要回向往生希望这段时间跟大家共修的时候,那么就是说这个就是别相了,就是个别的回向了,对,个别你自己要回乡都可以,这样的就走回家,你都不知道主导在哪一边,不会的,其实都可以了,只是说个人的相应对吗? 还有问题吗? '''2、请问师父:证初果断三结,这个”身见”我不太明白,包括我们肉身吗?因为我盘腿疼就定不下心来修止,是弟子错解了”身见”的意思了吗?请师父开示''' 还有一个正初果不是断山节,断山节里面有申建还有嗯,戒禁酒键还有梨,那么就是说我对一段身剑一直有一点一种不明白,分剑它包不包括我们肉身的,所以会这个会误解它的生的意思是根本。 这样了解吗?又叫做见萨家也见一样的东西,三件就是上家也见翻成意义,它这里面不包括肉身的吗?不跟肉身没关系,主要是我们的,那就好对身会误解,他的身世根本的意思。好这样可以了。好来赞对,不好毫米头发没事,有什么问题可以讨论,要尽量讨论。好了,阿弥陀佛,好来。 叶豪40:57 1、'''问:用三法印来印证所说的是不是佛法,那修多罗相应,不违法性,不越毘尼,是来印证或者说明什么的 ?这个是佛说的吗?''' 他刚刚应该是在有看到的。好,可以的师父听得到吗?听得到可以,没问题,来啊啊。就是说我看一下感觉好就是乐好了,两个是一样,对好就越好。我想问一下就是说三三法印就是所说的,它里面就是有个什么修多罗相应,然后不违法性杜月平你跟当法院的关系,还有说后面一个圣人的果味,在他们就圣人看来他们是不是也有差别的? 这是不是无忌的问题,就这两个问题没好,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三法三法印是用来印证是不是佛法的? 这样了解你知道吗?那么知不知道讲这三项一般古代的论诗跟经典,就是说佛语聚三项,这样了解吗?三这三项就是株型无常,不是佛语聚三相,就是修多罗相应修多了相应不为b不会比你不违法性,这个叫做活语句三项三项,这样了解吗?只要是修斗罗相应不越比你并不违法性,即是佛说这样清楚吗?这个跟三法印有关联,很简很简单的有关联。 沙诺法印就是佛语第三项里面的法性,这样清楚吗?有听到时候讲话。你那边是我不配。可以聚三象修斗罗,修斗罗相应不越匹林不越不违法性,是法性就是三把印。这样清楚吗?这就是三法印。对。法信就是三法印,三法印就是法信。那三法印就是缘起的三项,这样清楚吗?可以。那就是说苏多罗相应不违法性,不违法性就是包含了三法印。 对不违法性就是不违三法,不就是不违三法印,就是不违三法,就是不违三法印,这样了解吗?觉好,为什么那边他的声音又关掉了的那个镜子他那个觉好,他那个声音为什么关掉?现在有声音吗是吧?有有现在可以有了,当然你突然有个电话打进来,这样明白吗?这样清楚吗?这样明白了,对就是一个范围更大的范围小一点。包含了是对。 '''凡夫看圣人是有果位区别,那圣人之间是怎么看这种区别,是属于无记的问题吗?''' 再来就是说不看圣人果外有区别吗?圣人之间怎么看这种区别? 你的因为这个果味我刚刚有讲说这个不是对不是诸法实相的差别,这是悟诸法实相之后,因为我们从缘起的差别上来讲,我们烦恼我们是有烦恼的,那么果位是从烦恼的断断多少烦恼来区别果味的,这样清楚吗?清楚,至于说更深的问题,其实你在看事物成果之道,或是在其他地方是会讲更深的问题就是说,那么般若经从什么角度来谈?烦恼是如幻如化的,我所有讲过好几次以后可以慢慢再谈,不同的立场。因此从我们凡夫因为从佛陀来讲,那一切法如幻如画就没有太大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或是阿罗汉进入到就近,他一切把如幻如画,那没什么问题。 所以果味这个东西是从我们凡夫来讲,因为我们凡夫有种种烦恼,所以凡夫就有烦恼可断,就是有苦,然后有烦恼可断,那有烦恼可断就有道可修,那就有涅槃,还有初果二三果可证,这样清楚吗?所以可以说是有苦疾,所以才有灭道。对没错呵呵好。跟众生有种种的烦恼,比如说有10个,那么然后我们佛陀假名私设有比如说有10个等级,比如说8个等级,然后要怎么修,比如说小乘4果,大车几果这样子,对就这样把它封起来。 你报了多少什么标准的时候,你是一果什么标准的时候是二狗,对就这样子对。这样了解嘛哈。 当然到了你到了奥罗汉或到了佛,他就没有果不果的问题了。因为就书法之多法实相无二无比,本来就是这样,但是凡夫因为有烦恼,本来不是这样,本来不是这样子,所以他这种烦恼相对,所以就有烦恼可断,有道可修,有烦恼隔断有果可证有果可证,有7分几果几果家。好,还有问题吗?没有了,这样我就都清楚了, Paul: '''1、有人说,成佛是要二个标准:福慧双修,慧是无为法;那对于初地菩萨而言,此时修福累积成佛资粮是属于无为法还是有为法?''' 师父下面这个也是一一位师兄问的,他说有人说成佛是要两个标准福慧双修,会是无为法。 那么对于铺地菩萨而言,此时修复累积成佛资粮是属于无为法还是有违法?无有非有为有为的无漏法,有为的无漏法,就是说对不产生烦恼的优惠对吧?比如说不是世界对吧?对对有因为布施直接有跟烦恼相应的,像我们布施烦恼相应,所以就有肉的,对不对?有为有肉对不对?但是你到了粗地以上相对偏重来讲,它就属于无为无漏法,那有为的无漏对不起,有为的无漏法,对不对?他是不跟烦恼相应的,但是他有的还是有不湿有词借的有什么种,这样了解,这个地方其实为是讲得很清楚,你可以去看所有的是成为是论摘要,后面再讲菩萨师弟的师弟的时候,有所谓的有为的无漏法,还有无尾的无漏法,上面有一些区分,你可以去稍微看一下,成为是论摘要最后面的实地的地方。 好,他要讲菩提还有涅槃的地方好吗?还有问题吗?师父我在想就是说出地菩萨的作为如果真的有个出地菩萨在他那个境界了,他应该不在乎所谓的积攒成佛之良对不对? 因为比如说吃不吃持戒,做这些善事对他来说应该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不是他不会执着,但是因为毕竟他还不是佛,他还是有个目标的,还是有一个终极目标,但是也不能说他执着,也不能说他是有个目标,但是也就是说他不会说天天想着去生活对不对? 但是他是有目标啊,因为他还是有些不圆满,这样了解吗?知道就是说知道自己不是最圆满的。是对。所以变成在实地都是修什么,都是在重点在断所知障,因为他有很多不知道没有克服的这些问题跟困难,但它的重点已经不是在烦恼这样了解了。所以成为私人摘要里面讲,实地菩萨有他的种种的不圆满,他要怎么去克服?这个就是实力的问题的。 好,还有问题吗?下面第三个问题 '''3、修福在果位中算是什么?入圣流后,大乘要修六度,小乘还需要修福吗?小乘是随顺因缘也会度化众生,大乘菩萨是尽一切可能度化众生,这里可以看出小乘没有侧重修福吧?是什么原因小乘没有像大乘那样积极修福?听说是小乘多数不在乎福报,更喜欢独自寂乐,还是因为他们害怕轮回苦,不是太想在人群里有更多牵缠,落于空边。是他们见解上有什么不同?还是发心、性格上不同?如果是发心不同,发心也是因缘法吧,如果大家看到的是同一实相,又为何有不同发心?''' 我就读一下,然后第三个问题是说问题是说修复在果味中算是什么?入圣流以后大乘要修六度小乘还需要修复吗?小乘是随顺因缘也会度化众生,大乘菩萨是尽一切可能度化众生,这里可以看出小乘没有侧重修复是吧?是什么原因导致小乘没有像大圣那样积极修复?听说小乘多数不在乎福报,而更喜欢独独自寂寞,还是因为他们害怕轮回,我不太想在人群中有更多千差落于空间,是他们见解上有什么不同,还是发心性格上的不同? 如果是发心不同,发心也是因缘法了,如果大家看到的是同10项,又为何有不同发心?因为这个问题好像他们跟上面思路在回答差不多了,重点就是事物上面回答的这样子,细节我不知道那是哪个道理了。 细节希望就是说是印顺导师的成果之道在讲大乘不共法地方,还有师父在讲成果之道,大乘不过,其实那个地方都不会解说,因为他这个问题其实蛮多的,但是对成大方向上刚刚师父回答院界的吴一切先生与吴伟华有差别,大概有说明到重点的主要这一细节就是从我知道在大乘不共法开始,那个地方导师都有说对不对? 有写,然后是不是又紧缩?好,这样了解,好,你请他去看一看,好的,好谢谢书记。 因为我要讲一下事情,说不是事务部会被打的时候打他的问题很多,但是如果他没有去看过师父讲的这些东西,我现在用有限的时间来回答,有可能不圆满,这样有可能很多东西没讲到,它会造成一些误解,这样了解好了,接下来来什么问题?邓艾琳打坐的问题,麻烦请来爱54:40 邓艾琳 '''打坐时一安静下来就感觉到呼吸。吸呼感觉微凉的空气由鼻窦到咽喉到 支气管,呼时感觉经过鼻窦。因为很清晰,间或失去所缘(人中)约 一、两秒。《阿含经》说要知息⻑短、冷暖,应该如何能够同时不失所缘?''' 你什么问题是关于打坐的问题,好。来我想一下。比较接近是个技术问题,因为打坐的时候最起码就是说舍心于人中的地方,以人中为随便,可是我一旦就是说我安静下来之后,我马上就感觉到我的呼吸非常的清晰,因为很清晰的关系,有的时候我会暂时失去所缘,虽然时间很短,我要是回到了人中的所缘的话,那么呼吸的部分就没有那么清晰。 不就是我没有办法说我赦心专注于人中,然后同时非常清晰的感觉到我的呼吸就是两者不能够兼顾,那么不晓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说两边的故道,你的两边都顾到是指怎么样? 同时不失所缘的人中,然后同时非常清晰,你说是不是你有点误解?我们十五说集中就是专注在人中,重点不在人中,是因为人中那边可以感觉到呼吸,感觉到气息的出跟入,这样了解吗?所以你集中在人中去是要去感觉到呼吸的出跟入,而不是人中。这样了解师父的意思吗?人中的用意是要去感受到呼吸,那么一旦感觉到呼吸的话,对是不是要跟着呼吸,就是说我比比如说我吸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夏天的话吸进去的时候会鼻都会感觉到空气有点凉,然后到咽喉,所以你一定要听事物。 你有时听师父讲禅修的要领吗?还是说你不要去管进去的东西,你只要管在笔,个人总比鼻孔口的地方就好,这样清楚吗?你不要摆进去或已经出去跑很远的,或者是说已经进去鼻窦的咽喉喉咙那些不要管,要管的意思就是说对就不要理他,你要理的是人中的气人中出入的气息,而不是比豆腐跟喉咙的气息先了解吗? 好,这样的话就这样就容易了,对这样,所以你之前有点误解,但是你现在在师父讲的你再去做看应该会比较清楚一点,好。 能不能请问师父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做多久,还是说做得越久越好?准备。我不知道你现在因为是完全对你完全不了解你现在能做多久。我先解释一下我的脊椎有问题,所以我所谓的打坐的话,我是躺着做,我可以做很久,不能机尽量不要谈着做,你其实就有问题是你没办法做,这是不是?我没有办法做。你如果坐在椅子上面不行,我连这样都不行。 对我的脊椎有我的尾椎5个,尾椎里头有4个错位,然后我上面的脊椎有三个有风湿,所以医生说绝对不能够做。 我坐到他说半个小时最长,你一定要站起来走动,就是坐着坐着最多半个小时是不是一,他说一定要起来走动,那没问题,你就坐半个小时就好。 Ok这样了解你,主要你半个小时里面,如果你能够训练集中的话那也够了,因为你的身体特殊这样了解,如果你没办法盘腿,你用坐在椅子上的也行。好的,这样了解蛮好,但是尽量不要扛着了。好,谢谢师父,阿弥陀佛。 来接下来谁的问题 智诤:59:53 '''1. 在《阿含经》有没有讲过如何修神通?修神足通,一身变无数身,在汉传 和藏传佛教中,有种修法是观想以无数身来礼敬诸佛菩萨,这样可以消''' '''除我执吗?会未来引发神足通吗?''' '''2. 不生⻑寿天,由于修未到地定还是 欲界定,是不是也会升到六欲界天?那么要来投身人道,是否只靠愿 力?''' 我看到你举手了。好师父好哈。 阿弥陀佛,我问一下阿弥陀佛师父,我想问一下那个这个问题其实是讲里面讲到修神童,我想了解一下阿汗经里面第一个有没有讲过怎么修神通了,应该不会讲了,它含金里面没有很细节的讲,怎么修神童,没有细节讲,ok对为什么没有细节讲,因为如果你听师父讲安静看安静转,因为佛陀认为神通那是什么? 赤鼠边刺鼠边都一样都有,外道也会有神通,这个不是最重要。对,而且这个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叫做世俗什么b背笔剑之法。所以佛陀非常不希望弟子无人过去乱修神通, Ok。对。 Ok,那么我第二个问题就是说,就是说因为神足通里面这次师父也讲到神足通医生里面和武术生等等,我在想就是说现在很多汉传和藏传佛教这种观修法观想无数身来,礼敬诸佛,特别是像莆田学院品里面也是如此,那么像这种东西是会修神通,还是消除我执还是怎么样来会不会去引发神通? 其实这种观想严格来讲的话,它只是一种什么样?希望自己以最虔诚的心而已,还不是真正去绣花花神童,也不是秀发神通,对这样了解吗?他只是希望我们以最虔诚的心而已,不是真的去绣花神童,这样了解。你要小米50了,是这个也不能消灭我执,你不能相信我是你不可能消灭我执,而且有可能会变成我慢,这样了解吗?会有我们ok我真明白,那么当然我刚刚讲说阿仁杰没有修没有说,但是在论战里面论点里面他倒是有修神通,怎么修法,这样了解吗? 所以神通不会忽然间莫名其妙引发的,他基本上要用根本定出产二产3产4产才能够引发意思说你要先有根本定的能力,你才能依他而引发神通,这样了解 ok,也就是说味道滴滴是不会引发神通的,基本上论点是说味道味道、滴滴还没有这个能力,因为它的力道不足,还没有力道不足,ok ok。好的,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就是第二个问题,这次书就讲了要不生长寿天,那么归到地建一大肯定是预计界定,他是不是会是到666欲界天,只能说有可能有可能要了解,对,但是所以在佛教里面他讲不生长寿天要叫你发愿,要发愿,其实我后面就是说只有发愿才能到人道,也就是佛教里面不是你这样讲有点不在里面的,不是说发给你就可以,就是说基本上你要符合人道的这一些行为,这些气味对。 至少要超越人道的这些道德行为,你才能够对不对?这样了解,然后再发愿你不是说胡作非为,然后发愿带人到到哪去,对我明白这至少有能上到的标准,然后才是跟我直接分到。 对,然后再法院这样子。 远娜娜我前面法师提的问题里面,我又在想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有其他,比如说如果法院去弥勒内院的话,一旦去了跟弥勒菩萨修行,他第一个我在想是不是他在明日内业修行也无法成佛,这是一个。 第二个它跟弥勒菩萨下身的话,它也不会是粗地以上的菩萨,不会他有他的标准跟资格,他只是说你跟在你的菩萨身边比较好休息讲而已,比较好修行。 那么其实他到了那边以后,其实实际上他是不是在那边,他能不能自己再发愿再来人道的,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因为如果以般若进来讲,你去那边比较不会堕落,然后但是跟他在修行之后,比如说入了初地还是什么,最后你还是要到死亡活泼,你要是要到10方果土去度众生,还要去上火,我都是你不可能跟在他身边,一直跟到城投是不可能会这样子的,就是说他这一期生命,也就是说他如果说因为窦帅天不是4000岁,也就是说他在这个时间里面,如果他的4000岁不到的话,他也没有办法去我到吉他岛去度众生,或者再来人道去去娑婆世界来来修,因为基本上如果你能在他身边,主要是到他身边的话,菩提宴不退,未来比如说跟他到了一定的时间尺尺段之后,你的福德音没人去读,你还是要到其他地方去读,这样了解吗? Ok,但是就是说你如果现在去到弥勒炼院去,他倒是没有说你跟他在这中间后悔的要等等,能不能到时候到时候没有这样说,我也不能乱说。这样了解吗?是因为我想因为你到那边肯定也是发大城院,然后是不是就是说我这个后悔我应该是在人人道,因为只有在说服世界才能够修行修行成佛。 但也换句话,第二句话我也在想,就是说第二种说法就是说作为弥勒菩萨也好,包括释迦牟尼佛也好,他们也都是从斗帅天然后下硕博世界来成佛的,对,但是他是一生不处,他不是过去没修探险度。 对,已经修了三八针之前,最后一生对,最后一生了,对,他也是属于愿力而来的,到硕博世界来成佛应该是这样讲,他也不是夙愿。 对,但因为他已经是10地菩萨以上,对,那就不是说纯粹艳丽,而他的功德力已经是一般来讲利很大,对这样了解。 他要到实地,然后最后医生才到一生补处,这样了解吗? 我知道他来了以后,其实他也有可能,他会不会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自己那个时候佛法已经灭了,他也应该有自己这种乘务的到世界,中果世界也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自己去证悟,然后他一定是在没有,就像释迦牟尼佛是出生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如果佛法不是他就不需要了。 对ok这样我明白了,我这样有点明白,所以我们对我们来讲,我们其实还是要嗯就是说,证件养成,然后来人道来修行佛法,又能够对修行更好,是这个道理。所以是这样,就是说它就是净土有净土的优点,但是在废土修行有他废土修行的功夫,这样了解好可以。 但是菩萨到正统的叫法的话,还是希望说能够在绘图里面发菩提心,然后修菩萨道难renren南行,这个是正常带。 好这一进图它的特色还有它的优点,主要净土重点都是在于你的让你的菩提不退,而不是修到,境界多高,是让你的菩提心不退。度众生还是要在沙坡世界,在20度才有真才有办法真正累积果土成果的质量。Ok好的,谢谢师父,好,我就这些问题,谢谢,好好阿米头发来。 接下来还有谁的问题? 靖善01:08:55 '''1. 择法觉支,如观四念住后,是否可以衔接【俱舍精要】第 251頁的四 念住表: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来操作?''' '''2. 择法觉支是否也可以依据【摄大 乘论】的四寻思(名、义、自性、差别)来做观? 与上题以四念住来做观的 差别及关联?''' '''3. 精进觉支与八正道的正勤(四正勤)有何差异及关联? 是精 进波罗蜜吗?''' '''4.喜、轻安觉支与未到地前的喜、轻安有何不同?''' '''5.定觉支 有观慧在其中的意思为何? 是禅定波罗蜜吗?''' '''6.七觉支与八正道是否有循 环运用或是先后顺序的关系?''' 第一个觉法得知这边大家就讲到四逆柱,然后后来就讲到觉法则知后面怎么去进一步去就好像没有那么清楚了。 我可不可以接到师父剧社经验251页这边,捏住那个表后面别像念柱,总像念柱就是接着这样操作,是不是应该就是用这样子接下来。 对没错,其实要这样讲,哲法觉知从一个意义上来讲的话,或是从大乘论或是其他地方来讲的话,即使执法觉知就是官的,即使扎含今天也有这样讲。责法觉知是官这样了解吗?好。所以你可以对你责法觉知的观,你可以用计社论的室内面处的总项链处,别项链处作为他关的一个训练,那是没问题的。而且就是这个样子。对是是。 所以曲解字这边主要就是已经到了开始直观双力可能在加行修道这一边的,对不对?是对,第二个问题我请教一下,这样的话学法则知是不是也可以依据设大生论里面有咨询师了,一定差别这样来,他可能跟前面有点差别,这样这样子讲的。 为是的官就是做事寻思剧色的官就是做4胜,就是做四念处的总项链处别项链处这样子做。这个都是属于会官折法觉知要了解。对,所以这两个等于是有点算是不同的,也不能说法门方便,就是说这两个都可以对不对?不是都可以有一点重叠了对不对?但是可能它的列入点可能会稍微有点不一样,它的不一样是因为剧社论毕竟是以解脱为主的,所以它的重点到最后是四圣地,从圣殿处入胜四圣地对不对? 不为他是大乘的对,所以上那座他两个做官的差别就是管理的刚才为一定作为是官,所以那个事其实就是为事,就是一种唯识无义唯识无义或是唯识所限的官法。 所以基本的是类似,只是说它因为大圣这样切入,所以会有点差别,不对它不只是大圣而已,它还是不为是所以它关怀跟中观还不一样,那个方法或什么去管。 对,第三个就是精进绝知八字道里面,乘勤市乘群也都是类似这样,在差不多八珍稻里面它还没有到家形味,所以它的差别可能主要是在这边吗?还是说有什么不一样吗?它的内容差不多了,可能程度有差,但是内容差不多都是断路修不上。 对,所以晶晶一次应该就等于说我们6度多,罗密里面的晶晶波罗蜜可以这样看,或者金晋波罗蜜还是金沁波罗蜜,这样了解吗? 因为现在讲的七绝之是共三乘,你讲到波罗蜜那就是大乘,他只有大了解,所以所以差别在这边,如果是差别在这里,他两个就内容可能是类似的,从但是问题是大乘就要透露,如果是波罗蜜要透露波罗蜜的,比如说要透露波罗蜜,然后才能把前面的接近普罗米,从经济变成经济波罗蜜。 了噢了解是这样了解。 对第四题喜庆安觉知跟未到第一定前面的喜庆安觉知,是不是这边的洗清安全是他其实是已经到家庭卫修到位,已经到了见了真真正跟打坐的,其实他还是打坐的还是打坐的,所以跟前面的洗清单是一样的,但是是多了,说他可能已经有一点会的,这样子是差别就一样,可是那个层次上可能是不同。 对,因为你喜跟秦安你可以是顶的这样了解。 七绝之里面它比较重在于会还定会相应里面的这样了解,但是基本上喜跟清安都才是偏重在店方店方面讲,所以他只能说大同小异,这样了解。 因为为什么是会这样讲,因为七觉知它的解释很广,就是说它所含涩的很广,这样你了解吗? 他从不同角度切入来说明,所以他有时候可能是在讲禅修从刚开始,然后慢慢抉择,然后到喜清安升起,专门可以做清洁,是可以用来专门修纸的一个状况,然后它也可以用来说明关的状况,它也可以用来说明只关相应的状况。 所以7节吃它其实它的寒涩很广,是喜跟清肝厥之后,因为它至少已经到味道一定以上的,所以他其实应该是都在一个喜庆那个状态之下,可能它会到可能味道进行到初产二产三产这样一直上去,可能就是这样子差别而已,对不对? 不是喜清安觉知都是在未到地定之前所产生的喜跟庆安这样了解,可是曲杰兹这边他不是应该紫光双双玉,紫光双玉应该都在味道定义,后来开始修是至少要到味道必定但是师父所以师父跟你讲说七觉知他的讲的解释的这个,很有一些观点都不一样,这样了解吗?是不是跟你讲说可以是讲纸的修行,可以讲观的休息,可以讲是只关双运的休息,这样你知道吗?谅解。 所以他不一定说这个一定是出彩来是什么,他有时候在讲纸的时候,他喜庆等于是我们会到地定之前要到位,到地地定的时候所产生的这种定的喜跟情难,那就是一样的东西。这样了解吗?但是他也可以讲是只关双面之后所做的,因唯识父这边是讲紫光双印这一篇,所以我是在讲只能说你,所以应该是到味道低定以上的才开始来到这边。你说以上就是说你可以说是用魏道帝定来做官,这样了解吗?唉唉你已经有洗更清了。 对,所以到定的时候就已经有洗清喜了吗?对你一定要有喜跟青安,接下来才能有味才能到才能有味道低点后面已经有喜庆安的后面又有李庆安觉知他维持着。对一直维持的,然后他为什么他如果是在这边的话,他整个在修的过程一定要维持在喜庆安就味道定义之上才有可能。为什么他要吃就要至少要保持着未到地定,不是说到这边经历之后还要再特别去修喜庆安,不是他要保持的,而且有时候他怕退的话还是要修,关到一个程度就回来再修,对在休止,然后死了一段dng,程度在修观这样子。 对时光一样来对了解,因为这个地方就是要用一切是利润讲的无分丙项跟有分丙项就是两个顺序,以前所有讲的止观就是伦理和的修将叫做止观双运。好知道。有一下会开始定力会降下来吗?对。对你修关的时候电力会降下来,所以你要换修纸这样子。好,因为因为这个东西细节有空之后再慢慢跟你谈,为什么?因为七觉知它的就是说它的解说范围很大,就是说它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它有可能是说定的,修订有可能是说修官的,有时候是讲子观双修的,有时候是讲对质。 这样了解15367页分析,试讲练习16特胜之恋16特胜之后,对叫双双对。那就是7节之的不同应用,就是说等于是在讲子跟关的交互休息,这样了解你到底如果这边366 67页讲的是比较偏重在直观双赢这一边的,内容是在讲对,比较偏重在直观创意上面讲,这个细节上一以后有机会再跟你讨论一个比较细节的东西,比较详细的。 好,我去查一些资料好像这就是港澳很广,大家讲的不太一样的,有些是在后家。行他怎么断掉?不好意思都可以听到,不好意思。因唯识父366页讲紫观双印,366 67,因为这个是师父是借由的确是6年在解说了,因为这个地方《阿含经》他们并没有就是说它的细节案件的它的操作细节并没有讲到那么的维系,但是它的大方向上都有讲,但是它的操作细节没有讲得那么细,这样了解。 然后师父这边是一一就是借由以解释理论的讲的直观,有分别人像无分别影像来对他是做一些细节操作上的说明,这样了解吧,但是如果你用其他论,比如说亲近道论,他讲的有可能会不大,这样清楚吗? 清楚,我只是说好像在曲杰斯的在什么地方修,好像不同的讲法只是想确认一下,这样就是说对对对,因为曲杰是我说他讲的角度很在汉经里里面,你看现在似乎在最近在讲7节枝,然后你听你就知道说案件里面讲的7节枝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有次弟修的,有随顺修的,然后有对治修的,这样了解知道不一定按两次。 那会再来说定阶支是谁断掉的。不好意思。师父在这样听到吗?听到可以的,可以的唉就是367页那边,倒数的第三行师父这边有提到说定诀之官会在其中的意思嗯嗯嗯这个意思就是说因为有道官会了,所以对波罗蜜当然是大圣的部分,所以跟应该有这个就是有差别。 不是长波罗蜜要另外解说你说,但是有官会在里面,就是说等于是有一点羞愧在里面了。 的意思是他其实就是官位,他的定觉知是定觉知,因为它叫觉知,它就不是一般的定义。这样你讲他有官会在里面,所以叫镇定。对,所以有会,所以一般是因为他从念觉知到知法觉知就已经在休止跟休关了,所以当他正定成就的时候已经是一定棋会观的,这样了解吗?也可以解释为桂冠成就,这样了解吗?好了解,下一个现在提刚思路大概有提到就是说因因为我是看获得的教师280元,然后是跟8正道我那时候想说是不是有循环应用,还是说要扒证到修完,然后再按那个表再往上,然后开始来修,也刚刚师父讲说这个是可以跳的,可以不一定是这样,所以他应该是有点喜欢用药的,但是大方大方向上大方向7节之是属于8正道里面从正念到正定的一个过操作过程。 我再讲一下大方向上,就是说因为七觉知可以用不同的解说,但是大方向上七绝十是属于八正道里面的正念到正定的一个过程。对,所以大方向了解了哈。先后顺序,先后顺序。用完应用对。录一下,然后再跳回来讲都有可能。对。所以怎么样从怎么样才操作正念到正定,其实就是需节制的各种应用过程,到最后成就就是镇定,这样了解,所以七觉知的电觉知其实就是八正道的正定了解,好可以,以后细节上如果回去还是什么,有时候再跟你这个细节上可以讨论好不好好? 谢谢师父,大概就这样。谢谢好好阿弥陀佛谢谢师父。好了, 是不是还有什么问题?吃不好。这是最后一个问题, 01:24:14 '''卢融''' '''在 5月7日的答疑 中,一位师兄问如 果我们被人欺骗遭 受财产损失,是不 是我们的果报成熟现前,师父说,” 我们受骗是对方造业 但不是我们受报 “。这好像和弟子之前 听师父讲的《成佛 之道》有出入,弟子以为,我们在世间的一切遭遇都可以用因缘果报来解释,今天我们 受的苦报乐报不苦不乐报都是我们今生或者过去世造业的结果,在受骗 等不公正的遭遇时,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勇敢地争取自己的合理合法权 益,一方面也要用因缘果报的理念来破除我执化解自己的烦恼。弟子进 一步以为,如果对方故意伤害了我们,要么是我们对对方造的业果报成 熟现前,要么是对方对我们造的恶业,以后对方也会因此受报,待因缘成熟时“还”给我们。不知道弟子这样理解是否可以,请师父开示。''' 好阿弥陀佛,来师父就第一次想问在5月初的时候是否有一次答疑?当时有一位师兄问说如果说我们被人欺骗,比如说财产或者说人生受到了损失的话,那么是我们的果报成熟现钱。但是师父说了一句话,说我们受骗是对方造业,但不是我们受报,这个的话就像是弟子可能想请师父再帮我弟弟子开示一下,因为弟子之前以为的说是说我们在事件的一切的遭遇都可以用因缘果报来解释,包括我们做的苦报也好,漏报也好,或者不可不漏报,都是我们今生或者过去是造业的结果。 如果说受骗了的话,比如说这种不公正的这种待遇的时候,那么我们一方面要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积极勇敢的去争取自己的权益,红岩石的话,我们可能也要用因缘果报的理念来来放下我执来发给自己的烦恼,不知道弟子这样子讲和刚才是这种开始有没有矛盾的地方,有一点点小矛盾,但是师父现在讲的,你参考一下你有没有失误的妥妥的教师?有。你现在手上有吗?现在手边没有。 好没关系,你找得到的话可以翻到实物妥妥的教室里面,237页的地方,如果你们现在是同学们手上有的可以去看一下,佛陀的教室237页这个地方,有佛陀在讲宿命论,这个可以很好的回答你你这个问题,而且经典它的分量很重,因为时间快到我大概讲一下,就可以完全的回答你这个问题,他是这样子,有一次佛陀在王舍诚这个时候有一个外道叫做撕破,他来问佛陀如果有书的可以去看一下,然后他说问佛陀说有人这样子说,他说有人这样子说,一个人现在一切的感受和遭遇都是过去数月所成的,这就是你刚才说的对,也是有人将文魔头外道,那么他外道继续说,现在修苦行不但能消除树叶,更能令今世不再造新业,未来就不会再升起有肉,这样的话猪肉灭尽,夜就灭尽,夜灭尽则苦灭尽,最终就达到离苦得乐的就近境界。 你觉得这样子的说法怎么样?弟子觉得前半部分我觉得是对的,但后面部分说通过修苦行而达到这个可能是不对的,对。 那么这个没关系,接下来你看妥妥怎么回答,对,那往下你这个就看到了佛陀怎么回答佛陀,佛陀回答说来往下地址地址没有输在旁边,对不起没事,他现在你看到银幕上有 ok回佛陀回答这些人不了解,说得很不正确,有许多事件和觉知它就是精神所受到的,很多事其实都是现实因人所造成的,有自己造的,有他人家里的,更有时节因缘的,对自己造成的痛苦觉知比如说无意的苦行,包括拔法拔须,然后这些事情种种痛苦都是自己先前造成五官猎豹的问题,你有没有看到所谓他人加害,就如他人用手死刀棍打你或杀你,这些也都是像前经典汉树叶无关,有没有看到? 了解,还有往下要,镜子再往下,10节因缘起,如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容易风寒传染病、中暑等等。以上这些痛苦都是现前一年产生的,在现实中都会发生在你我身上,所以主张一切事情的发生,他们觉知都是事物业所造成的,忽视了现前的因缘,这绝对是错误的。有没有看到?对。然后佛陀话话语一转,接着说,其实一切忧苦根本上说都是内心烦恼所造成的,这其中可归纳为五种因缘,堪称吃睡铭文,钓鱼禅的都是内心所造成的忧苦,这才是忧苦的原因,而不是树叶。 这样清楚吗?对,所以能休息8正道儿,离这5种因缘不但不会有内心的忧苦,更进一步能陷阵阵法离就近。所以这一个经理再去好好的看一下,人家来诈骗我们来伤害我们,不是我们的爸,这样讲清楚吗?是我们自己的贪念,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贪念,招感的这种是不是他的意思?是人家来招人家来伤害我们什么,当然他就是因缘就是如此,都这样了解,但是我们会因为这样子会产生多悲苦恼,然后甚至想保护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的问题。 至于他伤害我们什么,他自己造业,未来他自己要去承担,因为未来要去受报,但我们不需要因为这样去产生忧悲苦恼,叫他们清楚吗? 明白,如果说他未来要造,他现在造的业因为伤害我们他造的业他未来要受报,我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受的报?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是一种受爆的形式来还给我们,对受爆带荒可以我笨,但是不是我们有意的去伤害他,是这样,如果我们有意的去伤害它就不能叫爆了。 对,但就是对方Yuki,他之前造的业伤害我们造的业之后,他们也会不管是来世也好或怎么样也好,那会以一种某种形式来还给我们是。 对没错,这样清楚了,好的,那是后面有分析了,你可以同学们在座同学们如果有空有兴趣可以再把只有这个书后面有分析,包括真实的根本宿命论,还有因缘论,这个要好好的把它看一看,向各位了解思路的分析,对生死的根本,因为时间到了思路就不就不念了,有书的人可以去把它看一看,然后有宿命论,为什么成为宿命论呢?还有后面有一个叫做因缘论,佛佛陀讲的因缘论到底比较正确的是什么呢,这样了解吗?好。明白好的,好谢谢师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到这里,下次三个礼拜后如果有任何问题我们再提出来讨论,希望是各位也不用太过担心说这个问题不知道好不好,有问题就提出来,那么中道疑难中道那边会过滤一下,师父尽可能的跟大家讨论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有就是说食物也不是佛了,也不是大菩萨,所以师父的回答问题如果有不圆满的地方,大家可以思考参考,好不好? 好。但是师父回答的问题都有根据的,不是师父自己乱讲。好,因为时间到了,我们就这样子来,我们来回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进行用功,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好阿弥陀佛,好谢谢各位,阿弥陀佛好好。谢谢各位师兄师姐。
返回
Category:2021-06-06 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