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Category:2022-11-06 答疑”的源代码
分类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Category:2022-11-06 答疑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class="wikitable" !编号 !出处 !提问日期 !提问人 !问题 |- |1 |《俱舍论》 |2022-11-01 |'''照华法师''' |群讨论问题:《俱舍论》的心所法,定,慧皆有对应的心所,那”戒”对应什么心所法? |- |2 |《俱舍论》 |2022-11-01 |'''照华法师''' |道友讨论:俱舍论14集 轻安,原文叫做”心堪任性”,师父说:”轻安”,我们一般多多少少都会有,但是要真正达到这种”轻安”的话,要修禅定。谈到《心经》里面的心无挂碍,师父说两种:一种是智慧上的无挂碍,一种是心地上的无挂碍。请问:如何理解智慧上的无挂碍和心地上的无挂碍?这两个是不是也是一种轻安?持戒清净是否也会带来一些轻安?请师父开示。 |- |3 |《成佛之道》 |2022-11-01 |'''慈佳''' |当今社会很多道友并不清晰懂得五戒十善的意义和作用而受了三皈五戒,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贪图受戒的功德而受戒。自开始学习师父的《成佛之道》才明白五戒的意义和作用。现在弟子有一个极端的问题想请师父开示——听某些道友说过,受戒后破了戒是可以再次受戒。那么假设一个像我以前糊里糊涂受了三皈五戒的人,无论什么原因犯了杀业,然后出狱后他是否在此世还能受三皈五戒? |- |4 |《成佛之道》 |2022-11-01 |'''慈佳''' |在没有学习《成佛之道》《阿含经》之前,弟子跟当今大部分人一样热衷于烧香拜佛和诵经。弟子在第一次诵经的时候就对经的内容起了兴趣,想知道经中讲的是什么。可问了身边的道友,他们都告诉我诵经不需要强调知道经的内容,因为诵多了就自然会懂。可是在诵经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想这到底在讲什么。道友会“告诫”我说,诵经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可以停下来等等。这就让我在诵经中慢慢失去的兴趣,就像一本读不懂的书,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但是最近学习师父的《阿含经》,师父将经中故事幽默易懂的方式解说后,弟子对经又产生成了浓厚的兴趣。弟子想请师父开示弟子诵经的这些思考,不能全神贯注是否合规,我应该如何正确诵经? |- |5 |《印度佛教思想史入门》 |2022-11-01 |'''燕雀''' |《印度佛教思想史入门》P245: 大乘佛教的三大理论学派阐述修行时,虽然最后都是引导我们成佛,但切入角度是不同的。中观讲的是“累 积”, 福德智慧的不断修行和累积,所以叫累积。唯识用“转” ,转识成智,或转依。如来藏是“显” ,就是显现,去染显净。 '''请问:'''阿含经的修行理论重在如何断断烦恼,业消不消没关系。那么,唯识的修行理论,是业种子和烦恼种子全部转为清净才可以吗? |- |6 |《阿含经讲要》 |2022-11-01 |'''燕雀''' |阿含经-94集,经文:多聞聖弟子於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请问:'''这个“相在”,就是在讨论五蕴和我的“一、异”的问题,那这个和楞严经的七处征心,是不是差不多的意思? |- |7 |《佛陀的教示》 |2022-11-01 |'''燕雀''' |《佛陀的教示》P101,【析辨】 本經所說的第一義空和上一經的「勝義畢盡空」意義有些不同 。 '''请问:'''第一义空和胜义空,有什么不同?第一义是什么意思?维摩诘经中的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两个“第一义”是同样的意思吗? |- |8 |《阿含经讲要》 |2022-11-01 |'''燕雀''' |阿含经92集31:40,师父讲:《阿含经》的教义还是偏向于苦集灭道的流转跟那个(道),但是它的深义,它的缘起的当下,生死轮回的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而不是真实的变成两段,这就变成后代的阿毗达磨跟大乘的论师,在谈论的一个根本关键跟重点。 '''请问:'''也就是说,《阿含经》的教义是偏向于苦集灭道的苦集跟那个(道),谈灭比较少,而且如果讨论阿罗汉或者佛陀入灭了以后的相关问题,属于无记。但是后来的大乘佛教就比较重在灭上面进行发挥,就是果德上来谈吗?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变化? |} [[Category:中道国际读书会历次答疑总览]] {{DEFAULTSORT:中道国际读书会答疑2022-11-05}}
返回
Category:2022-11-06 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