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Category:2021-06-06 答疑”的源代码
分类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Category:2021-06-06 答疑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中道国际读书会历次答疑总览]] 32A 今天开始,这个是戒波罗蜜的最后的部分了,导师跟我们谈失戒的果报,还有持戒的功德。 '''己二、失戒果報''' '''16B-【失戒眾患本,惡趣亦貧困。】''' '''己三、持戒功德''' '''17-【持戒三善本: 增上決定勝;為他淨尸羅,則入於大乘。】''' '''一、不能受持淨戒的理由 69''' 导师在著作里面有提到两点,就是我们学佛的人要持非常清净的戒,通常都有一些注意事项,假如不能够受持的话,他一定是有理由。导师认为说: '''1、不知道犯戒的過失''' 那犯戒有什么过失?一般人认为说我们持戒过后,如果犯的话,犯了要受果报,所以我们宁可不要受戒,导师说这个是极为可笑的。那因为有一些戒他不是说你受了才有的,他是法尔如是的一些性罪——杀、盗、淫、妄,这一些不管你受不受戒,你做了没有受戒的罪,但是他有性罪,或者是他就叫业报,有业报。 这一种不知道犯戒的过失,如果按照菩萨来讲的话,真正的一个大菩萨,他是做到是与为小罪,以最为小的罪见大怖畏,这是菩萨的一个特色。他不只是说是在三宝面前发愿要持守的话他能做到,他不只是如此,而且他还能够做得到就是以最微小最微小的罪,他都能够见到很大的怖畏。为什么?我们有一些事情认为是漫不经心,或者是认为说,这个不是我故意的,所以就随意的让他滴水穿石。 因为我们的心,没有禅定,没有智慧,所以对于一些微小的罪,我们都轻易的让他违犯的话,那这样子我们要持守净戒是很困难的。所以真正的一个大菩萨,他是能够做得到与微小的罪见大怖畏。 '''2、不知道持戒的功德''' 持戒有什么功德?像《阿含经》所提到的,持戒的功德就是因为有持戒的话,那我们会得到什么?心不悔。因为你心不会懊悔,不会追悔,所以我们容易产生禅定,你有禅定过后,那也容易生起智慧。所以你有戒的话最基本的就是能得到不悔,那不悔的话,包括追悔,懊悔等等后悔,那有持守戒律,那就不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过失,这个是持戒的功德。 '''二、持戒的意義''' 【'''重戒──性戒,不問有沒有受戒,犯了都是罪惡的。所以有的聽了犯戒的過失,而 不敢受戒,極為可笑!實際上,外依三寶的加持,內發深切的誓願而受戒,是更能 做到清淨不犯的。'''】 我们通过受戒这种仪式,这种承诺,外有三宝的加持护念,提醒,内发自内心的誓愿而受戒,这个能培养自己去恶行善的这个意志力,那是更能做到清净不饭的。那假如我们没有透过这样子的一个仪式,或者是这样子的一个承诺。你看'''我们在三宝前许下过多少的承诺,那毁掉这种承诺的也是自己了'''。所以我们竟然都一而再,再而三的都如此的话,那假如我们还不在三宝面前恳切地发愿求持戒的话,那我们只是在佛菩萨面前默念,心里面想一想,这一种力量是极为微小的。 如果是说我们能够在善知识的面前,许下这样的承诺是非常有利的。那我们许下这样的承诺过后,如果做得不好,我们可以来跟就是受戒的师父,或者任何一个师父都可以,跟他发露忏悔,就说我哪里做得不好,如果是有这样子的一个忏悔的话,也有机会恢复清净。 '''三、犯戒是貧乏因;持戒是富樂因''' '''1、【從違犯而失戒的過失來說,這是眾患的根本,主要是墮落三惡趣,及受貧困的果報。】''' 2、【'''平常說:慳吝不捨得貧窮報,犯戒得墮落惡趣報,這是約特殊的意義說。生在鬼、畜,有墮落而受福報的,在人中,有貧苦不堪的,這是施與戒的不同果報。''' 这个我们在五乘共法那边有提过,比如说有福报的就是像多财鬼,那畜生,像现在我看台湾有一些宠物是蛮有福报的,每天早上主人还带他到公园去散步,我们对我们的老爸老妈还没那么关心。 那人中,纵使是生在善道,人道,不过也有贫苦不堪,或者是非常愚钝,没有智慧,也有这样。 所以布施和持戒的不同果报,这个我们在五乘共法有提过有三种,第一种是你有布施,但是没有持戒;那第二种就是有持戒没有布施;第三有持戒又有布施。就是持戒跟布施两个是亦有亦无,第三个就是全部都有了。那有施无戒,你没有戒的话,保不住人生,那可能会堕落畜生道。但是你因为有布施,所以你很有福报,变成非常有福报的宠物。有戒无施,也许是身为人,不过因为过去没有布施,所以贫困的不得了,不过还可以有机会学佛了。那第三有戒有施,是最好的,那保住人生也有福报,能够让身心非常安顿来学佛。所以布施和持戒不同的果报,会现起我们现生的种种。所以我们欲知前世因或者过去因,今生受者是。 所以我们今天所受到的种种,也许我们会想说,看到某某某人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很羡慕,或者是非常的妒忌,或者是非常的怎么样。那这些都是因为过去有做过不同的因。所以假如我们基于这样子的一个观察,那我们欲知来世果,怎么样?今生作者是。所以我们今生能不能累积更多的这种福慧资粮,那就要靠自己,师父是给不到你们的,不然佛菩萨早就给我们了。 《大智度论》提到这个问题,他说假如功德能够全部给人的话,过去无量劫度那么多佛跟菩萨,他生生世世都发愿度众生,那应该我们这个世界是看不到有受苦难的人,按照这种逻辑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但是面对现实,我们确实还是很多天灾人祸,还是很多苦难的众生,那佛菩萨到底发的愿,或者是他到底有没有存在?《大智度论》针对这个问题有做讨论,那就是功德几乎是不太可能给人家的,因果的定律就是自作自受。佛菩萨的这种慈悲原力是一种行动,那能够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 '''3、【如犯重戒而墮地獄,一定貧乏得什麼都沒有;如持(世間)上品淨戒而生天,一定是非常富樂的。可見犯戒也是貧乏因,持戒也是富樂因了。】''' 你看,我们假如真的是想未来,或者是今生学佛以后,那更加的安乐富乐的话,那就要持净戒,布施当然也要我们。导师提到: '''4、【要知道,專知私德而潔身自好的,(如不布施)才會生人而得貧乏報。】''' 就是有戒但是没有布施,就是你只是知道自己的这种个人的一种德性,德业,自己洁身自好而已,那不懂得去关怀众生,如此的话,你纵使戒持得好,再那还是得到贫穷报。 我们在前面在谈布施的时候,我就跟大家说,我们一开始学习做布施的时候,导师在书里面有提到,他不是叫我们现在一定要发自于行动,你才叫做有在实践布施,不是。我们的心里面当我们一学到什么叫布施波罗蜜的时候,我们就要接收到一个讯息就是,只要因缘成熟,只要我能力可以,就是这一种无所不舍的心,就要成就他。这一种忍耐力,这种福德力,就要靠慢慢慢慢培养培养的。那我们现在还做不到的时候,至少我们有这一份心,就是所有一切其实都可以跟人家分享的。那假如我们学习布施过后,这一点信念都建立不起来的话,是等于没有学到,所以这一点的话就是,希望大家要记住。 那持戒也一样,我们持戒,有一些人会问说,师父,比如说我们吃五戒或者八戒,那我做不到那么多,我可不可以慢慢来?持一条,两条戒,三条戒可不可以?可以,《大智度论》也讲可以。假如你有这样子的心,问师父说,我可不可以持一条戒,两个条戒?我觉得这种还好一点。这一种人还有心,那有一些是完全生不起说,这一种持戒的那个意念的话,我是觉得这个是还没有学到持戒波罗蜜的一个精神。因为真正持戒他并不是为了专知私德,他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清净而已。真正戒的精神,导师说佛在经典上有讲到,就是以己度他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痛苦,也不要让众生得到痛苦。那这个是有戒无施。 '''【如與慈心相應而持戒,充分表現積極利他的意義,生天是一定能得富樂尊榮的。'''】 所以假如有慈悲心而这样子去持戒的话,他不单只是能够自己非常清净如法,而且也能够护念众生,让众生得到心灵的安慰。那这一些就是有慈心相应的持戒。所以真正的持戒,它不只是身口的,就是口答应三宝说我要持戒,身去力行,而且连意念我们都要非常清楚说我持戒,我并不为了什么,我就是为了要持戒,就是真的是要做一个佛弟子的一个端正的行为,那这个是我们的本分,如此而已的话,自己才不会觉得有压力或者是不甘愿。 '''四、持戒的功德: 是三善的根本''' '''1、【以「增上生心」而持戒的,能得增上生,生人天而得富樂自在的果報。''' 以人的身在修持戒的话,那你只是说,我希望得到来世更好,那只有这样子的心的话,我们持戒只能够得到人天的善报。 '''2、以「出離心」而持戒的,能得決定勝果。決定,是證得聖果勝法的,一得永得,決定不再退墮生死。''' 那假如我们有出离心,想要断烦恼的心的话,你这样子持戒,那就能够引导我们获得殊胜的圣人的果位,这种果位或者圣法是'''一得永得,'''决定不退,这是发出离生死的心来持戒。 '''3、【以「菩提心」持戒,為利樂他而持清淨的尸羅(戒),這就入於大乘,名大乘戒,為成佛的因。】''' 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来持戒的话,主要它跟上面出离心比较不同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利乐他而持戒。那这样子的话就进入了大乘的领域,他不止是在利他而持戒的,真正菩提心他是基于前面的基础,所以他一定是有自利,还有利他的,他不可能只有利他,没有自利的。我们要拿这个烛光去照人的时候,自己也会被照亮。所以这个纯粹是为利他,因为这是菩提心的特特质,不过他也会利益到自己的。 '''【所以,優婆塞戒也好,沙彌戒也好,比丘戒也好──七眾的 別解脫戒,從菩提心出發而受持的,就是菩薩的別解脫律儀。'''】 只要受了这一种别解脱'''律儀'''的话,那假如在以发菩提心为出发点,那他这些全部七众都可以称为菩萨比丘,菩萨比丘尼。乃至菩萨优婆塞,菩萨优婆夷。什么条戒才可以称为优婆塞,优婆夷?要受戒还是皈依?皈依是一定要的,受戒要吗?要。所以优婆塞,优婆夷这个语词放在持戒波罗蜜这里,所以至少我们要做到五戒,那这个是我们身为佛教的在家男众跟女众最基础要求的。 '''五、佛教衰落與混亂的原因''' '''1、【有人以為:七眾別解脫戒是小乘的,我是大乘學人,所以不用受持聲聞的別解脫戒。 ''' '''2、有人聽到持戒,就以為是小乘。這是大邪見,為佛教衰落與混亂的原因!】''' 所以大家看,导师他会这样子稍微点出,他最主要要我们学佛的,尤其是在家弟子,或者出家的弟子也一样。戒律,如果是大家有看过出家戒的话,你会不敢出家的。我没有出家之前,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当我接触我们师兄弟,还有我师父,我那几个师兄弟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他们不是来教禅,就是来弘法。我们认识他过后我们觉得,哇,师父太厉害了,太清净,所以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要出家的。我是来到台湾,这个环境很奇怪,这个环境会熏习到人家想出家。因为这里的佛教的风气比较好,而且像福严这个团体就是你纵使是在家的身份去读书,但是你过的生活是跟出家人一模一样的。慧日讲堂也是,就是当你一段时间过后,你觉得说这种生活还蛮适应我的,你回到俗家,反正是格格不入的话,你差不多够时间了可以剃度了,如果你觉得寺庙的生活你是格格不入的话,那你还是保持有头发,这个没关系的。 不过这里导师要提到的佛教衰落,还有很乱的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导师说我们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我们不能够做到的,至少我们的心,不要去排斥,我们要接纳佛所说的这一种戒律。那我现在或者我今生做不好,自己发缘很惭愧的慢慢学。那如此的话,这种戒才会自己想要去发愿,要实践。那假如我们还没有学之前,还没有持守之前,就生起排斥的心。或者持守过后,或者出家过后也不好好学戒、持戒,也觉得理所当然,那个就很不应该。而且假如有持戒的这个精神,我们也可以检验一些外道,他不是佛教里面真正的修行人,我觉得大家应该要多少要知道一些戒律是好的,因为我们这样子才不会被人家迷惑掉。 因为我在美国,我就是有遇到一个越南华侨,问我们说,师父,我们在美国没有来听佛法之前,我们是听信一个看起来很像出家众的那个修行人,他说去他们那个地方学,但是一直跟他们要钱……有很多人迷信他,一些什么加持过的,什么咒语,甘愿跟他奉献。所以这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你有没有什么办法把他们那些信众都救出来,我说怎么救?因为他觉得说自己从那一边到这边来,看到很多朋友还是没有这样的因缘走过来,还在里面打滚,所以他心情很不好过。所以回想到我们自己那么有福报。一碰触到佛教,就是导师、太虚大师这一脉的这种正统的思想,是蛮有福报的。所以假如大家出去走走,你会知道我们其实真的是很有福报的一群人。所以佛教的一些乱象一定是要用戒律来审核的,那只要跟我们杀盗淫妄酒有违背的,你自己停止就对了。 己四、輕重等持 【受持淨戒者,如護於浮囊。】 己五、決諸戒慢 【不輕於毀犯,】 己六、不著於相 【持犯俱不著。】 那这些就讲得越来越微细了。 一、毀戒的原因: 我们守戒,会毁犯,其中有三个理由: '''1、環境的誘惑力太強''' 当然我们想到诱惑,一定男的就会想到女生,女的就想到男生。其实在佛法来讲,五欲都属于诱惑的,就是色声香味触都是,有一些人很着迷在音乐——声音,有一些人很着迷在那个味道——吃的,有一些人就着迷在这个触的,所以他穿衣服要很讲究是要什么牌子的,否则他的身体会很不好受。那这一些的话就是属于环境的诱惑了。 '''2、煩惱的衝動力太強 ''' '''3、自己淨戒的力量太弱''' 这个也是,现在我们都常常会看到的问题。 '''二、護持淨戒而使戒力增強的方法''' '''1、【沒有犯重戒以前,一般總是忽視輕微的過失,而不知這是大失敗的遠因。如涓滴不塞,會造成堤防的潰決一樣。】''' 就是一般我们常常都都在念的,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假如我们有这样子的警觉心的话,其实小恶久了,它就会形成大恶。导师这里举例就是这样,用不'''肉食'''来说明: '''【舉不肉食來為例,如素食成了習慣,內心有 對肉食腥臊的厭惡心,這是不容易犯的。如本沒有不肉食的決心,或者會想到 肉食而生快感,那雖然素食很久了,】''' 假如我们喜欢素食的人,你会有一点不喜欢那种腥味,那假如你吃到腥味,你会觉得好像什么?就是曾经很熟悉的味道的话,还是自己很很贪着的话,那这个是很难能够做素食,吃得非常清净的。导师就是说你对于肉食还有快感的话,那你素食是不持久的,而且自己会给自己很多借口,说我在外面本来就吃的不是非常清净的,因为外面什么都炒在一起,我们都会有这样子的想法。其实你如果真的很厌恶这一种味道的话,你还是会想办法让自己吃的接近圆满了。所以导师认为说这个是属于 '''【由於戒力的羸弱不堪,還是容易破戒的。】''' 就是持戒的决心,不够强。【'''由於戒力的羸弱不堪'''】这句话,在戒律里面有一个语词叫做'''戒羸'''。导师的著作也有,就是你只要看到'''戒羸'''这两个字的话,就是说你持戒的心已经退掉了,就叫'''戒羸'''。比如说我们持了这个菩萨戒,假如我们一段时间过后很久没有去诵菩萨戒,也很久没有去听佛法的话,听菩萨戒的内容的话,我们会慢慢忘了到底菩萨戒要做什么。那你忘了的话,那你就随意,你随意的话。本来菩萨戒它的原则就是你一定要利益有情,利乐众生,那假如你厌恶了或者厌倦了的心产生的话,那这个就叫'''戒羸'''。 '''2、如持戒而時有微小的違犯,不知道警覺,不知道懺悔而使淨戒清淨; 積小成大, 就隨時有犯重的危險了,所以戒經有如護浮囊的比喻。浮囊是游水所依而不致 沈沒的,如現代的橡皮圈。這應該特別珍惜愛護他,如小小洩氣,不知道補救, 一定會滲水而有滅頂的危險。】''' 做讲义真的很累的,大家如果有打过电脑你就知道,所以我看院长《大智度论》的讲义已经300页,我的才200页开始,真的是佩服佩服。戒经就像菩萨戒,所以就叫戒经,就是戒本,就是叫戒经。 所以持戒也是如此,假如我们观察力强的话,那当然了,我觉得在家跟大家在一起比较没有问题,在家跟出家众间,就会有一点问题。为什么?因为我们北传都说,在家人不可以看出家戒,但是在南传没有的,南传他们可以看到,而且可以很大方地看,而且他们还可以研究戒律,那我们北传不可以。 其中有一些理由,古德曾经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就是因为居士知道出家人的戒律过后,他毁谤或者是用这样子的那个标准来看出家众,那反而造了很多口业,很多过失。所以后来古德就说,在家不要看出家戒。因为也少接触,也少看,所以很多部分其实大家不知道,不知道说我们出家戒大家要怎么样,我们彼此互动,才不会让我们违反到小小戒。所以我曾经也写过一篇文章,是非常含蓄的,就是写了一篇文章叫护僧,保护出家众。有人都看了,有不同的意见,我这篇文章,但是没关系,反正百家共鸣。那我那篇文章最主要就是说明一个在家众,怎么跟出家众互动,然后出家众怎么样去教导在家众,那彼此都能够清净,这个很重要。 假如你们有看过《清净道论》的话,从微小戒来讲,他说在家众不能够问师父你要吃什么,如果严格来讲,你不可以问师父的。因为出家众他的以前的名字就叫乞食,你煮什么我就吃什么,所以你要察言观色,你要稍微聪明一点,你稍微看师父吃饭,多吃哪几样,你就要知道,你不要说师父你给我开一个清单,不然我煮的你不喜欢吃。除非彼此很熟悉了,或者是在寺庙里面已经相处很久的,那一般的话通常都不会讲。有一些做法,我们也是要谨慎,尤其是现代人,我觉得常常有的毛病就是很多苦要倾诉,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就找师父。电话、email,发个不停,那师父如果常常在忙这种事,就没完没了了。 ……因为中国的禅宗,像百丈怀海大师,他不是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嘛,本来我们比丘连啃土掘地都不可以的。为什么?因为土里面有虫。你们有念过《遗教经》吗?很多我们的小小,叫做学处,有时做了,因为它是可忏悔的,就是最轻微的戒他很容易忏悔。……因为比丘尼是300多条,比丘是200多条,这种微小的。现在泰国缅甸他们小小的都很重视的,比如说这样子的同一个屋檐下,出家众、在家众是在一个屋檐下住的,不可以超过三天三个晚上,如果按照比丘戒来讲,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但是现在很多人住公寓,那就一定是同一个屋檐的…… '''三、菩薩應受持淨戒''' 我们大乘不共法是学习菩萨道,所以在这里导师有跟我们讲说,真正的菩萨,他受持净戒就是: '''1、【菩薩在未得忍力以前,在生死大海中,常願生在人間,見佛聞法,利益眾生; 淨戒就是確保人身而不致失敗墮落的浮囊。】 ''' 那这里的净戒,也就是导师一开头所提到的,真正菩萨一发菩提心过后,要做的第一个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是什么?身三、口四、意三。 所以我们要确保人生,那常在人间听闻佛法,清净善知识的话,除了发愿生生世世亲近三宝,还有就是一定要实践十善业。那导师在《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也提到,这一种其实是初期大乘菩萨的共意,共同的一个愿望来的,就是常生人间,常得闻法,确保人生。 '''2、【所以菩薩的受持淨戒,輕重等護,比聲聞人的持戒,還要謹嚴得多。】''' 我们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为什么导师会这样讲?假如你有读过瑜伽菩萨戒的话,或者其他菩萨戒,一定会了解为什么菩萨是'''輕重等護''',就是他比声闻持净戒的心是百千万倍,他要持守这一个心,他是百千万倍,要持得更加的精严。为什么?那现在有一些方便,比如说不该杀的人他去杀,因为他要救度一船的人。像这一种他是非常的怜悯之下而做的业力,但是他在做的时候,他是有心自己去承担的。那这一种菩萨心,他为了要持这一种利益众生的戒,他比起声闻更加的强烈,更加的用心,更加的严谨。 所以假如我们学习大乘过后,觉得说大乘本来就是很多方便道,所以我们现在做不到也方便一些,不要让人家觉得我们很恐怖的样子,不敢接近。其实我是觉得现在人用方便这两个字用的太随便了,他说方便妄语、方便什么,他是为了要帮助人家。 我真的是有接触过这样的朋友,他方便到他已经不知道他在方便了,我觉得他已经方便习惯了,真的方便到太过了。比如说我怕你听了这句话不高兴,反而是讲了非常多的那种绮语、两舌,但是就是不敢跟你讲事实。那我觉得这样子,反正你的人格更糟,你干脆不要用这个方便法还好一点,人格还没那么差,因为这种迟早会被人家发现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这种,迟早会被人家发现。像我们在学院也是,你假如口德不好的人,我们大家一坐下来,一聊天就知道了,因为我们的环境就很小, 80个人住在一起很小,很容易就知道了。 32B 然后我们接下去看第四,菩萨净戒是不离三心而修的。205页,这个黑板的,待会我讲到我才讲哪一个句子,你抄在那个地方比较准吧,好不好?不用急着了,205页。第一,菩萨自己言辞净戒而绝不轻视毁谤戒律的人。菩萨也是严以待己什么,宽以待人的性格。真的自己做得假如我们只是用自己做得好的水平,自己做得好的这个程度去衡量众生的话,这个是哪有慈悲心所以导师在这里就是要评论这个,他说从大悲心来说,这是可怜悯,而不是可轻视的,有没有?为什么可怜悯,因为众生的烦恼太多了,贪嗔痴一碰出境就生,所以菩萨应该要悲悯,而不是轻视。那所以导师在这里继续说,他说虽然犯戒,不是不可能反复清净的,也不是不可能成佛的,所以凡是轻视毁谤,一定自以为持戒清净,自己是怎么样的清净如法,不知道,这早在偌大,若在般若什么,掉落在我执我们的分别心当中,那可以称为菩萨的戒波罗蜜,所以菩萨持净戒,自己吃,吃得那应该要静静,自己吃得不应该要惭愧,那别人吃的不应该要同情,要怜悯。而不是去轻视众生。我们看第二。而且假如菩萨会轻视毁谤众生在忆念上的对立,反而让众生觉得不容易教化,而不是反而造成不容易教化的结果,也就失去菩萨利他的方面。倒不如不轻视毁犯,怜悯而安慰他容易,把他赶快过来,赶快过来。所以别人做错了,或者是我们看到不清净的这一种,众生的时候应该要善意的引导他们恢复清净,而不是一直要让人家好像下不了台,一定要让他的罪状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样子的话是,让人家没有悔过自新的一个因缘。这个是非常的不应该。因为我自己觉得说真正要感化一个人,我们比如说要教好一个小孩子,还是说我们的兄弟姐妹,你真正要把思想,把一个行为要感化人家,除非是你自己做得很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除非对方有惭愧心的时候,他觉得不足,那你讲,就容易感化他,那假如人家在做的不好的时候,还是没有在持戒的时候就把人家价价值的判断主观的意识在判断人家的话那这样子的那种意识的对立,反而是不容易达到教化的这个意义,这是很,不应该的,所以这种意识上的对立,就是像我们之前所讲的,就是那种,忆念上不清净,才有这样子的一个结果。那有惭愧心的人做得不知道自己有惭愧,只要生起惭愧心,这些人心很柔软的时候,刚好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时间,反而不是放弃他,反而是慢慢应该要引导他为正入回正轨,那个才是。好。最后第三,菩萨的净戒是以无所得的空会为方面,对于持戒犯戒都不着相达到持戒犯戒不可得,这就是三轮体空的戒波罗蜜。所以真正持戒清净的话,导师在这里有提到说要配合智慧才行,假如没有无所得的智慧,那你只只手戒来,那也是非常在意人家的眼光,别人的肯定,那如此的话,你我执我慢,并没有因为持戒而消除,那这一点是很可惜的。那所以我们持戒,比如说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我们当然也说我们有在持菩萨戒,像我们出家众,我们因为有声闻界在神有比丘戒,所以我们终止有受菩萨戒的话我们的形象还是要以声闻的那个形象为先,然后你内心才有这样子的菩萨的心情,就是有点像古代内密菩萨行,什么外现菩萨像,内密菩萨行。为什么,因为这一个传统,声闻的这一个比丘的传统,或者比丘尼的传统这一种声闻的戒律般若的形象已经在这个世界建立得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形象清新的形象。所以菩萨的这个样貌就是还是非常尊重这一种声闻戒律的一种规范。所以我们应该要保持怎么样的心态,导师说,就是要做到这样,最旁边这个日常而冷眼的看待众生,就是我们,也许基于我们这样子的身份,我们不能够非常像大家一样,你随便去哪一个场合都没关系,你要去度化哪一个众生也没关系,但是似乎不可以,我听说假如师父到硕果去走,都非常多。那个众目睽睽地看着你在买东西。我们马来西亚就是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才前阵子而已,上半年就是有法施去那个百货,就是百货公司里面去买东西,然后被记者拍照起来,然后放在报纸上说法施怎么可以去逛百货公司这样,那后来就有人出来澄清了,有一些团体出来澄清,就是现在这种科技时代,你要看他去哪里才比较重要,而不是说所有的地方不能去。他就说这个这些法施已经曾经知道,他们是主要是去买电脑仪器,因为法施他们现在用电脑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就要看人家在什么事情,然后才做这样的报道,而不是这样一味的批评。所以有一些地方我们还是不方面的,老实讲,真的还是很不方面。所以你不要约束过师父,我们到哪里去玩了?到海边去玩,到哪里去玩?你去到海边就看到那些东西了。什么可以,所以不要约师父到处去,听法比较安全一点。听法可是师父,古时候有一个冬瓜和尚,我不知道有没有听过那个鲫鱼冬瓜和冬瓜和冬瓜冬瓜冬瓜,他就是那个就是他就是每天都去戒头戒坊走,就是说日日走戒坊,其实他心中是念佛,然后结果后来他那个舍报的时候,他就实现视线,然后就大家可能刚开始也是会觉得说他怎么一天到晚去逛戒头,然后结果也是多少会有误会,但是事实上他最后他要走的那一刹那,他就留下一个句子,就是这样子,其实心中念佛,然后他就是先说他是这么走的这样子,这种菩萨的故事或者禅宗的故事有,就是被人家误会的,到最后很洒脱的走也有了,但是这种毕竟是少数的这种大菩萨的实现,我们这种凡夫菩萨还是不要那么危险,整天去逛。然后你就说你是肉身再来。这样,如果你真的是的话,我觉得你就不会害怕别人的诽谤,或者是你自己也做得非常那假如不是的话,还是不要不要去冒这个险了,那橘子的话是无妨了,那我们这波罗蜜,就到这里,再请教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这边讲到持戒,那那个我们有刚刚提到受五戒或者受菩萨戒等等,那如果说你在刚开始你你就愿意辞辞职圆满了,那结果后来发现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的确可能会有一两条或者是几条没办法死的时候,或者是说已经犯了。那除了刚才师父说跟师父出家,师父忏悔以外,那这个戒,那一条不能持的戒,或者说你考虑可能未来也不容易能够持得住的话,那是不是要舍戒?需不需要舍戒,如果是按照我就讲,五戒这个他本来就是性罪,你持戒你犯戒,只是说你多了一个叫戒罪,持戒的罪就是你答应担保你没有做好,而且毁约的意思。但是,你纵使你这条戒放手了,但是假如你还是继续犯的话,他还是有业报然后然后他就越醉,其实那个最好了之后你就不吃这个不吃,但是因为他是性罪,所谓性最早是这里有讲。对。对。对。对。不管你吃不吃,它是一种业力来的。对。对。值不值?那如果说是遮遮戒,这戒不饮酒,饮酒不饮酒那种不饮酒,那当然是比较小的,。那一种。那种舍戒,我是说我现在只是在分别信戒跟那个。如果是像喝酒这种可能是还好,就是他因为在《大智度论》有讲酒有多少种过失,35种过失。你们你有没有想到?。所以他纵然你你放手了,这一条戒,你可以喝酒,他不会做造很严重的业力,但是像《大智度论》所讲的,它就是造下这一种什么,愚痴的音等等其他的音。那那我我刚才在想,如果说犯了性罪,那个你忏悔了,跟出家师父忏悔了,事实上然后结果你还是再继续犯的话,那其实就那个忏悔就没有意义,。你唱其实你重视的,其实你这样子不是,其实你就是看了你的戒鉴给你唱清净,但是你的业绩还是有的。对,还是有的,就是凡是身口意的,不管你有没有受戒,这个性罪,五戒,你造了就是会有过失,有果报。只是说假如我们真的有在三宝面前发露忏悔重罪会情报,假如我们继续做商业的话,那我们所谓舍戒的情形通常是什么样情况下,可以是像那种非性罪的这种人,像这罪的这种才可以舍吗?还是怎么样?那什么情况下要是他都可以。都可以。对,如果是按照我们 bujas 的,当然他有说了,你只要是比丘的话,你舍种子给你,说完你还是有5g这样的,他们也有这样子的说法,。这样。因为五戒是法而如是的性罪。那我们继续看忍辱波罗蜜,那忍波罗蜜,也是非常,精要的。导师点出一些我们日常生活里面都会遇到的,对我们菩萨道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要讲忍辱之前,就是新的讲义20六页,就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忍忍度,忍。波罗蜜它可以分成很多种,比如说我们想到忍不是只有忍辱而已,或者忍耐他在修行人来讲的话,他可以内跟外的东西他都要忍,外般若就是外在的,无情物,有情物他都要忍无情物的话就是下大雨,刮大风,下雪,什么那些,天灾人祸那如果是如果是内在就是有情的话就是伤害他,有人伤害她,那如果是内在的事情,我们要忍的话,就好像自己烦恼,贪欲,这些就是内的,所以忍辱他的范围可以放在内外,有情无情。还有身口意都可以放,就是都可以解释到这个人,所以你人可以生生人,但是你的口不忍,所以有些人就拼命骂人,但是又不敢打人那种。或者是忆念,只是用忆念来去咒骂人家,但是诅咒人家那是身口又不敢表达出来。这个就是,忍辱他可以用在很多部分,那我们之前前几堂课已经有提到六度里面的持戒还有忍辱他的原则,都是规定在般若什么人与人间和乐相处为原则,持戒跟忍辱,这个是要对人来说的,对有情来说,这是这两个波罗蜜的一个特质,那在其他六波罗蜜来讲的话大家都没有提到说有两种善心,那善心有分出的善心跟细的善心,出的善心就是忍辱,c 的善心就是禅定,这两种心能够遮掉众恶,能够遮掉中文,这是我们当上大致的论的时候,有伤到这个部分。然后大家众还有提到说诸烦恼中,在所有的烦恼里面称的烦恼是最重,因为它很粗,很粗。然后所有果报里面称的果报是最大,称的果报是最大,所以大家应该有听过以前有一个王后,他不是他的嗔心很重。然后后来他是得了什么果报?做满蛇蟒蛇这个就是诚心,真的是非常可怕,所以《大智度论》龙树菩萨有提到,就是这里第二第二个格子中间称为灭碑之毒,就是菩萨以大悲为为首,但是这个称,对于菩萨来讲,它是首要克服的,因为假如你起嗔心的话,众生就不敢亲进我们。所以你看,假如你看过,假如你曾经一个师父,很简单,假如那个师父在你眼前发过一次脾气。你会牢牢记住的,对。但是你们在师父的面前发过很多次脾气,师父都可以原谅你们,因为我们的那个焦点,师父的那种焦点的那种希望,给人的希望太大,所以都要希望做到。安人就是这样,假如我们学习菩萨道的话,真的这个安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和乐相处是非常必要的。所以那一天上课,上个礼拜上课,院长他说他这这一首是他的座右铭,我不晓得有没有写错字,你们看一下。人之人之聪明才智,都不用来折戟,都不是用来责备自己的过失,是用来责人,那不用于己所长,就是自己的长处。应该要聪明才智,要赶快去发挥,去救助人家,帮助人家,那不是都用于般若什么,复制自己的所短,尽量的掩饰不要让人家知道,这个就是世间的聪明才智,那这一些聪明才智,假如你用在佛法上,包括忍辱也一样,持戒不是也一样,你用错对方地方的话你原本很好的,本来可以照功德的你变成是你的四肢变聪,小聪明,那该忍的,我们忍下来,忍气吞声,那还好过你自己就是在那边,起烦恼,造了很多这种不好的业力的话,结下恶缘其实也划不来。导师到后面就跟我们讲,其实这个都没有必要,但是这个初学我们都是慢慢来的,不能够一下子了,我讲一个,就是有一个人在旅游印度的时候,有这样子的一个小故事,就是我们在外面遇到人家,真的你不忍的话,真的很多事情。那有一个外国人去印度旅行,去印度旅行。那他有一次就是因为印度很大,他从国内要做买旅行社,要买飞机票,到飞到另外一个地方去,所以他就一大早般若就去那个旅行社那里买机票,当他去的时候,因为匆匆忙忙,当天就要起飞,所以他要赶着那一张,那那班级,所以他就早餐都没吃,所以他就跑去排队了。那在排队之前他想到自己没有吃早餐,所以他就买了一束香蕉,路边就买了一束香蕉带到那个那个旅行社前面去排队。那当他拍到他的时候他要进去买车票的时候,他就说,拿着一束香蕉,这样 gg 很像很不好看。所以他就请旁边那个车夫三轮车的车夫帮他看管,这这是香蕉。那当他买了车票出来的时候,那个车夫就把他的香蕉全部吃完了,全部吃完了。然后这个人就非常的生气,这个这个旅客就非常生气,说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香蕉,我叫你看完了,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香蕉全部吃完?你知道这个印度人怎么回答吗?他说,我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印度教徒,上帝给我的这个早餐,我不能拒绝不吃。很幽默。这个音,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般若。这个旅这个旅旅行人,他记录的这个故事,是真的般若。不是假的,是真的。那本书你们没有没有看过吗?。书名叫穷人的幸福穷人的幸福它是鳄鱼出版社二一,二的二鳄鱼出版社出版的很多年前的书。超好笑的。所以我们一般其实在人间会有很多这样子的一个小事,大事,都需要我们来忍辱,有家长的也要忍,我们看第一色,为了摄化众生,为了护念众生而修人。第一,成佛一定要修己,摄受众生的布施,假如我们要摄受众生的话,一定要修行布施,要护念众生的话,要持戒,才能利益众生而成就佛道。第二,但是众生是愚痴的吧,你给予布施,他可能不知道感恩,反而恩将仇报。那护念众生而持戒,但是却有众生故意来扰乱你,他说要考验你,那假如不能够坚忍,布施跟持戒的功德都会因而破坏。所以菩萨非修忍辱不可,这个是成为菩萨道的大行之一,或者大恨之一,就是这样。那要布施,要持戒,我觉得假如我们在实践的过程里面也有这样子的一个考验的话,那自己就要学习忍辱。那导师第三有说到说世间上上要做到什么,相忍为国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在无量生死当中度众生,那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众生,你说不修,人怎么能够活得下去,那这个就是非修不可,而成为菩萨道重要的条戒之一。忍的意义第二,那第一个,忍是忍耐。第二,阿拉伯数字人忍辱不过是忍当中最重要的一项,所以忍的字意来看可以分成两个,我们看20七,在意志上来说,他可以忍,可以分成堪忍,还有忍耐,这个是大家比较耳熟能详的。在意志方面,比如说我就是我的意志,我的看人,就是要把这个孩子养大。可以,很多妈妈都可以做得很那刮胡二是比较少人去谈的,就是肢解方面是属于认可或者认可古代的那个人,他是通言字旁那个认的。古代,你去看古书,那些字典,认可的人,他是通用于那个有言字旁的那个认的那,所以人也可以称为认,就是确认,肯认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主角二,主角二在20七页注脚二人范文是3地,就是阐提,直译的话就是阐提,就是忍,忍不但是忍辱,还要忍苦耐劳,人可就是确认,确定是跟礼,那这个是跟理,如果是按照菩萨道来讲的话,是是一个理,是一个,是我们说是四象,理就是道理,但是是在菩萨道来讲其实它可以说是类似三乘所共振的那一种解脱的心境,那也有菩萨不共的心境。那李静的话就是无自性,胜义谛,这个是,大家所见到的胜利地都一样的。那诗经的话,思想上就是镜的话就有所不同了,声闻是声闻的,菩萨是菩萨的。那我们要怎么认可这些事跟理,那慢慢学,我们就知道了,像我们谈到 b 的时候就谈到很多这种无自性的理,到时候我们再来确认它的内容。那论典里面说人有三种,一个忍受人世间,这是人事,不是世间,是人世之间的突破,叫生人,人世之间,人与人之间,忍受身心的劳苦病苦以及风雨寒热等苦叫法。人就是有点像是那种,内外,那第三认可或者人可诸法的无生性,无生,不生不灭,这叫无生忍,也就是般若的智慧。那这一点是比较难的,不过我们菩萨的话,慢慢学,那先学第一种人,还有第二种人。我们看一下导师的诠释,因为导师的全是这个注脚,这里,诠释得非常好。常人所不易不容易忍的,即受人的欺凌。所以经中多举忍辱为例,无论世间事或出世间的大事,在实行的过程中,身心,自然界,人与人之间都有种种的纠缠困难。尤其是菩萨发大心,行广大行,度无边众生学无量佛法,艰苦是在所难免的,有时我们在利益众生的时候众生可能不知领受,反而以怨报德,有吗?有没有遇过?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要学习人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安忍的话,怎么去继续度众生?那假如你没有这样子的忍耐力的话,我们遇到这种以以怨报德的人,我们一个就可以把你打败了。有些人是这样,他遇到一个,然后就就退失菩提心,就不要再做了。这个就是,不容易实践的。菩萨道就是这样。所以要度众生的话,成佛的大事必定要大人才能完成,所以发现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人是强力不拔的意解力,它是一种意志力来的,那菩萨修习这样子的能力,即不为外来跟内在的恶环境,恶势力所屈服,外就是外面,内是自己内心的烦恼,所屈服,那受的苦难看得彻底,站得稳当。我们看20七页的注脚,发现的地方,以无限的悲怨熏心 b 相应能不因种种而引起自己的烦恼,退失自己的本心。那这里所提到的以无限的悲跟愿,悲就是大悲吗?愿,菩提,愿,就是菩提心波,人,就是智慧。这个是什么,大乘三心?有没有大乘三心?那假如我们有这样子的大乘三心的话,才能够保得住自己的当初的本心,本愿。那如此的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忍辱是内刚而外柔的,能无限的忍耐,而内心能不变初衷,不变初衷,什么初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为了要达成理想,所以我们要学习人。那佛法劝人忍辱,是劝人学菩萨道,是无我大悲的实践,而并非是奴隶式的奴忍辱,也不是消业障的忍辱,是无我大悲的时间。所以在人世间,我以前看过朱墨长老写过这样,他是马来西亚很著名的一个大陆去的书法家,就是太虚大师的学生朱墨长老,他写过这样子的一个偈颂,就是那个难得尽随人意,但求无悔我心,这就是我们做菩萨道就是要生在人世间,就是这样,我们要任何事情都随得人意,那是很困难的,。所以有一些人会批评我们,不满意我们,看不起我们,那这个就是人世间不圆满的部分。但是只要无悔于心,无悔自己的心,自己内心没有一回的话,那因果之道,对不对,佛菩萨也知道。所以这些我们就是如十地照着自己的愿意去做就可以了,那论语,论语也有提到,造次必于是,还有颠沛必于是,就是对于自己的菩提愿,要坚持到底,不管遇到什么,琉璃,或者是不圆满,自己都不会退失道心。为什么说学习忍辱是无我大悲的实践,因为当我们在忍辱外境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讲,一般凡夫很容易被这一种外境所影响,我们那别人只要说,你这个胆小鬼,你这个什么的话那侮辱你一般你就会觉得说你不应该忍,应该要反击。但是有时不知道,六度里面假如没有人人波罗蜜的话,那不能显示菩萨的一种看人力。那这一点的话,我觉得现在很多人,仗着自己的口才,仗着自己这种辩才,那就能说什么,能做什么,都尽量发挥。有些时候我觉得现代人,已经忘事很多,其实像佛法里面讲的这种人的功德,我们都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的什么,但是有时听听别人的看法,有时不见得自己的意见真的那么有时候听一听别人的是好的。真的。所以我其实我喜欢听佛法,我不喜欢讲佛法,听是非常享受的事情,你知道吗?真的。所以而且上课后都不会有压力。真的很好。我们在学院刚好不是我,所以我常常跟我同学讲说,我说来辉瑞讲堂,虽然有时坐车要坐很久,但是我说来跟同学们上课跟在佛学院教书的心情是两回事,真的是两回事,在这里上课虽然是都是我讲,是会口干舌燥一点的,但是比较没有压力,我自己也比较没有压力,但是在学院就不一样,因为那些都是出家众,你看到他们那一个那副样子,如果懈怠的话,你这实在是,实在是很很不忍心,很怜悯他。但是如果是像大家,我看到有一些同学因为一上工就过来了,不晓得有没有吃饭,大家我不晓得那有一些味道,他就他的头就快到那个真不知道那边当枕头,真的是非常的同情。如果我在学校的话,在佛学院的话,我是把那个粉笔这样丢过去,当然不是说这种不修忍辱,而是说我们的对象不同,我们在佛学院教书三年四年,有一些毕业大概2/3的人都不会继续读的。那你看你很多出家众,你就是自己年受教育,如果你不严格一点的话,他们出去就是就是很可惜,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身材。所以,在这里的话就不怕,在在会的讲堂这里讲课就没有这样的负担,所以大家如果真的是累,你就我会修忍辱波罗蜜。好。第一,我们看20七页。人的特性,人是意志坚定,经得起打击,受得了磨难,不为不问,什么艰苦,都能保持自己不受外来的影响而改变初衷,改变宗旨,隐身罪过。这个就是,常常改变宗旨的人,就是意志懦弱的人,意志薄弱的人,那隐身罪过,为什么说不能忍受内外的这一种因缘会让自己隐身罪过,待会会讲,就是有一些人,他会,当他生气真心起的时候他是能够不顾一切,也不怕因果。我真的有遇过这样子的人,所以有时是蛮蛮感慨的,就是他受过五戒的人,但是他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减,然后别人就跟他说,你不是15届的吗?你怎么还可以这样子在外面拈花惹草,人家是持戒从常道友就讲他,然后他就说,我不持戒就不吃了,我就从今天开始我就不要吃了。真的也也也敢讲出这样子的话。所以我觉得就是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方面,但是这一种无意轻就是轻,非常轻视地造下这样子的因果的业力也是很多。所以大家也是要提醒正面,提醒自己。其实真的,我们同参道友,能够互相提醒,是非常有福报的,真的。假如你们家人一起来学佛是更好的,不然你自己很孤单般若。你回去,人家人问你,你要干什么?回去住不习惯。或者你在家里也住得非常的跟没有学佛的人住的不习惯,你喜欢看大爱台,我不喜欢看大爱台,那两个人就在那边起成行这样子,你看变到一个家里一楼一台电视,二楼一台电视,三楼一台电视,这样就不会起冲突了,但是这个不是解决办法般若。这个其实没有解决的办法只是怎么讲转移目标了,大家转移目标,所以忍辱其实真的是蛮实际,人间可以常常实践的看恶从前舍利佛六0劫修菩萨行,那有人来祗求眼眼睛,舍利佛就对他说,眼睛那个年代眼,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很高明的艺术,那个年代他这个这个祗求眼睛的人,又真的是在他面前就要把眼睛拔出来给他,那我就跟他讲,你这样子拔出来也没有用,也没有保护,也没有什么但是那个那个人一定要跟他计划,他就给了,他就真的是这样子挖出来了。你们可以试试看怎么挖,我也不晓得用手怎么挖,要挖出来给他,那这个人还嫌他很臭,说你这个没有修行的人,怎么那么臭,你这个眼球还丢在地上,用脚去踩。所以舍利佛就从此觉得说这个众生太难度了,所以他就放弃菩萨道,而去证入阿罗汉果了,所以你看,连我们十大弟子里面的智慧第一,要成就这个人波罗蜜多那么难,更何况我们这种不要说智慧第一,智慧100都赶不上舍利佛的智慧。所以,这个忍辱,我们开始学习菩萨道的人就要开始,就要慢慢慢慢累积这样子的一个能力,才有办法应付众生,那想讲到人,其实真的大家如果是你们在你们在下面坐的人,你们比较不知道,就是当你们换一个角色过后,你们就知道就是以后有有机会,真的,我要让大家尝试一下坐在这里讲,为什么,其实真的,我以前没有当导师的时候,我当学生的时候也是,哇,讲导师讲课非常做笔记什么,然后讲得不好我还会打一个问号,或者是说,就举手问,导师你自己解释错误什么,后来当换一个角色过后,变成我的导师了,我的导师变成长老了,那我自己做导师过后我才发现,就是真的当你觉得很好的东西要跟别人分享的时候,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的,真的当你体验到你觉得这个经验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时候你告诉别人,别人不或者是非常表面的应付的时候,你应该要怎么去对待。所以你看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或者是自己,我们在付出的时候,真的你看比如说像像不要说大家说我就好像我虽然不是说非常辛苦,从新浦江过来,其实我我对大家现在已经一年超过一年了,那还是非常的。有多少会有一点愿望,就是希望大家就是学得很把整本书学完这样,因为讲完过后我就不晓得敢不敢再接第二本书了这样,为什么?因为让。让给别人机会,因为还有很多法施,我们敷衍让别人来,但是至少我自己有这样的行为的话,有时就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来的人,有时候不一定的,你们也许你们不太会发现,因为你们来就坐下来,然后走就不知道。不知道就走了,你知道吗?你们不会发现,但是我坐在上面的我很清楚的。真的,你看现在左右很不平衡的,一高一低的。哇,那当然,像上个礼拜我在上《大智度论》的时候,下课有一个学生跑来,有一个男生,跑到我前面来,就是蹲在我下面跟我讲,他师父,我这个学期开始,不能来上你的《成佛之道》,那我说为什么你不来,他以前都坐那个位置,这边难中,坐那个位置?他说,我现在礼拜五不方面出来,家里,但是我礼拜六可以来,所以我就礼拜六来。上大学都是这样,以前他没有上大学的人,现在倒过来,他礼拜六可以来,礼拜五不能来,他说师父很高兴,再见到你这样,所以我自己觉得说你重视不来,但是如果你能够还是继续精进的话,其实你重视没有在课堂上,我还是很怀念大家的,还是很高兴,所以你们,你们不要觉得说,你走了一个人那么多时,会不会记得我了,我跟你讲,你们拼命在抄笔记的时候,我就在看着你,我跟你讲,所以看过不会忘记,但是不要懈怠了,我们看第一人的种类,第一是耐冤害害人,就是冤仇损害,刀葬伤害,假冤误害,恶意诽谤,这是一般人最难忍受的,那菩萨应该要修安忍,怜悯对方,觉得他为烦恼所驱迫,为恶势力所转动,忍受怨敌的伤害而不生成分,不加报复,这是一般人最难忍受的。我觉得。当然这个是前面几个比如说冤仇,然后到账这种伤害是真的是不容易消解。所以我最近有时我有在看一些杂志,我有看到有一些意外,家里的人,父母他小孩往生他非常的怀恨某某司机,某某某人,但是经过一些像慈济团体还是什么团体去关怀他过后化解了这一种仇恨,父母不再怨恨这个司机,怨恨这些事情的时候也看了,我觉得真的是,非常感动,因为我自己就是,我曾经有过这样子的一个经验,就是被人家在这里所写的,我就是含冤。对,含冤就是说不清的那一种。那种冤说不清。他说不清的时候,我我是有一次那么严重,就是我几乎晚上都没有再睡没有再睡,我一直在想,就是为什么别人要这样子来来形容你,就是为为什么别人就是会这样子来看待看待我。假如是真的是自己不对的话,那就要就要求忏悔,那要改过。那假如不是自己错的话,那就是也没关系,你就忍耐了。后来我觉得,真的,假如你真的有经过很严,很刻骨铭心这样子的一次忍辱,你以后对事情都比较有看人心,那假如你都小小忍都忍不到,不要说大人了,你都忍不到的话,我觉得你要承担一些大事情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所以你看有一些人,他虽然整天给人家回报回报他,因为他脸皮很厚,他不怕人家回报,那一些也不那些就变成很很皮了,但是假如你真的是自己是修行人,那被人家毁谤,但是如果是我们很清白的相信因果的,那这些就要忍,忍耐下来。因为修行是个人的事情,那涵养也是个人的事情,那我们没有办法辩证的,也不需要留一个纸条说从此再见,这样你留一个纸条,事情也是没有解决的,那这一些怀恨在心的不不满,或者是这一种怨气精神不解决,难道我们愿意带到下辈子?所以我们尽量能够化解的精神就要赶快化解。所以后面所以我们住持和尚才会说,我们要消灾,要消灾,千万不要轻生,再接很多仇人。消了救灾心灾又来。这样,这样子的话是说不完的,好。第二安受苦忍就是外界的无情物有风雨寒热。第二有情物就是蛇,蚊子,等等,那这一种安忍的话,当然有一些东西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说蛇,你知道有蛇的话,那你就不要走过那些地方。那蚊子也一样,假如你知道自己蚊子会扰乱我们情绪的话,你就挂蚊帐。这么简单,我也是后来才知道说以前我们在家没有学过的时候,要睡觉之前都喷那个杀虫剂,然后两三个小时过后就进去睡觉,这样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蚊帐。后来自己出架构,因为我们出家之后就就知道这样的问题,所以就就要挂文章,后来我在学院开始我就一直挂文章。就是我觉得蛮好的,因为有些人就有些人是非常好睡,因为他躺下去,他躺下去如犹如死了一般,然后不晓得为什么,第二天因为眼睛张开这样,那这种人倒是没关系,不过如果是你,我们非常亲民,而且情绪非常容易波动的人,你最好要让自己晚上也能够非常安眠,因为我真的有看过那些人生气那个蚊子,生气到他是拿鞋子,墙壁都是那个协议,我真的是有看过,你知道吗?就是为了要晚上要注定他不得安眠那一只蚊子,我觉得,这个也是太没有智慧了一点了,而且他们有我还看过那些打得非常有成就感,那第二天还叫人家去参观他的房间,你知道吗?我觉得莫名其妙的这种人,那就是没有学习人了。再来刮胡二自身那如果是出加重的话就是出家。其实油画修行这些都是要隐身苦痛要学习忍,因为人能够磨练心智,安心忍受,不能忍的话就引起烦恼,障碍自己修行。所以人如果是按照出家众来讲的话大家都是我们上个礼拜有上到,就是忍顺的缘,我们不逆的缘,我们通常才会想到要忍你的缘,逆缘或者恶缘,外在的我们才会想到,但是内心里面的话我们比较不会想到,或者是他非常柔软,非常舒服的我们也不会想到要忍。所以《大智度论》里面有讲到有一个用词叫软贼。软贼。那什么叫软贼,精子。我们上过了这个礼拜。什么叫软贼?恭敬供养,对,恭敬供养。恭敬供养就是名闻利养,就是你碰不到也摸不到,但是会让你非常陶醉的,很舒服的。名闻利养,这个就叫软肋,很软的,很柔软的,那我们收到别人的赞叹,说哇,你今天怎么那么漂亮,今天,你不要在那边哇,人家搞不好是后面是要影射什么,你还在那边很陶醉。这样,不会忍,那就中人家的圈套了,所以人他有力的,也有顺的,我们都要忍了,那人是能够消除我们的对立了,跟外在的对立,或者跟内心烦恼的对立,我只消除我执的一种修行方法。所以对外可以如此,对内的话贪嗔痴生起的时候或者蠢蠢欲动的时候,我们就要忍忍耐,不要让它继续生长蔓延下去。好看208第三谛察法忍法是佛法,深细地察而误入佛法地查的话,就是地是四圣谛那个地,他是真实的,意思就是如实的观察,而误入佛法。人是安心陆离的,意思,就是你会非常的内心非常的安定,非常的冷静,能够入到佛法的大海里面,而不是如浮光掠影,就是散乱轻浮,这样子的话是不能够入安心深入佛法大海的。所以你看有一些人,假如他的内心是非常散乱的,你不要说看,不要说叫他念经,他,你叫他看书就念经可能他用木鱼还可以继续念,念佛。但是如果你叫他看书,你很容易知道自己心是不是散乱的,很容易知道的。你回去测试,你就打开《成佛之道》,从第一页这样看看,鬼镜三宝上,看完你盖起来,你问自己说规定三宝章导师讲了什么重点,你看你记不记得起来,每一个字我都会读,读,读到这,但是我想不起规定三宝藏在讲什么,这个叫散乱,每个字都会读,每个字都会念,所以我们念药师经,念《金刚经》也一样,每个字都会念,但是有一些人练到熟的时候,他只是嘴皮在动而已,你知道吗?他的脑海可以想非常多事情,送完金他就知道,我的那个蛋糕做好了,应该少放了什么才比较好吃。这个就是很难能够安心深入法义,因为就是他轻浮散乱轻浮散乱。那这一些的话,我们粗糙,能够培养这种比较粗略的善心,就是修忍辱。那维 c 的话我们到禅波罗蜜的时候再会跟大家说明,所以我们善心有两种,粗的还有细的。好好。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有没有什么疑问?请师父,我想请问一下,之前有讲过说称是因为我们都会对外在的环境不满意,所以才会有那个自己,才会有那个反应。那是不是说其实就是我们总是要戒着外在的环境去肯定自己的想法?那因为得不到肯定,所以你会有反感。那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是从从这样子的理解成去修那个忍忍入会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如果都不要去老是要执着说,戒着外在环境去肯定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就比较不会起嗔心,这个当然也是一个,就是我们不需要外在的任何人事物来肯定自己的生存价值。你不需要靠这个的话,那你的你当然能够忍,但是顺着你也能够发现,能够忍,因为你不需要人家肯定,你知道佛法讲无我,那我们就不需要别人肯定,因为我知道有些人学佛真的是他很在乎别人的肯定,那这样子你是没有学到无我的。没有学到无我,所以有一些肯定。他是非常维系,那些维系,就是他希望他的名字在师父的内心里面能够建立一个位置。当时我记得他,所以他就好。怎么样?就是要要要透过什么方法,让师父记得他,但是这一些都是为了名,或者为了什么,不是真正为了修行,如果你真的非常用功的话,其实师父就会记得你,不需要。不需要为了什么这样,反正不是很很持戒。还有特别再问一个问题,那个我我有一次在电视上听那个弘法有师父弘法,然后他提到那个不杀是不杀生戒,然后他就说他们那个道场就是就是说突然蚊子夏天蚊子很多,因为在南部,然后结果后来那个那个法施觉得非同小可,就觉得说蚊子怎么突然变那么多,然后那时候南部不是有登革热吗?对,他就下令说就杀蚊子是清那个水沟,然后那个就是可能喷杀虫剂或什么的。那我在想说他是认为说怕众生得就是说来这边的信众,或者是是这些深重得了恩格尔等等,所以他他的出发心是这样,所以他有杀生,那这样子他有讲,他有讲他他是这样讲,他是这样讲。对,那他是说他是这种时候,我就还是要该杀还是要杀他,他的意思是这样吧?那我不晓得。师父你觉得就这一点,那个不杀生戒那个真正的本意来讲,这样是对的吗?如果按照我们所知道的,五戒是从来没有没有这样讲的,就是该杀的还是要杀。这样。这句话我是没有接受过这样子的讯息,他的可能意思是这样,但用的文字不是不见得就是该杀他,他的意思就是说,这样子就已经会危及到人人们的生命了,那可能就是不得已,逼不得已了,不得不的时候,那人有的时候总是会面对这种净戒的时候,你在实践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不得不的时候,那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来来处理?这就有关关关系到自己的发心。还有你对了解因果业报的问题了,假如你知道说故作业必有报,那你也愿意承担这样子的因果,然后去成就大乘的话,这样子当然是跟菩萨戒是相应的,但是你在当中,或者是你在做这个行为当中,你是不是真的是是大悲为首,或者是无我为上?这样子才是。那假如真的是有一念嗔心的话,你其实不是真正有在做到菩萨戒的精神。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他不得不的时候,如果他的出发心其实是在痴心,他他的心是信念,如果说是为了大乘,对。对。对。对。其实这个果报他也愿意承受了。对,不是说你是大悲心就不用果报的,所以他就表示说他应该到时候就会愿意承担。对。对。对。不过如果是说自己不杀,叫人杀也不可以,如果这种情形不得不的时候,那你你又不总问你自己师父一个人下,所以所以你所以你要下达这样的命令的时候,你就要让大乘知道,说你大乘大家都要知道做这个行为会有这样子的因果,然后是因为基于什么理由,而你大家一起来做,这样你就是要先决定要让大家都知道,而不是般若成为一种惯例,或者成为一种很随便的这一种判定,说这种有害的有害生命的这种就要傻傻屌这样,师父,那我我再讲一个反过来的例子,就是最近我遇到一件事情,就是有听说就是有有有一个朋友的办公室他是没有空调的。那因为闷,所以就是同事们都想要打开那个窗户,那有一个就是有学佛的的人,他就说打开窗户会有虫子跑进来,或者蚊子。那那可能就会会造成困扰,然后会有那种杀蚊子的可能,所以他就坚持不把窗户打开,那结果就朝着大家觉得非常困扰,就是也有人会抱怨,说明明就很闷,为什么不打开窗户?那这样子其实其实就是变成说大家知道他要学佛,然后因为他就因为他坚持这样的理由不打开窗户。对,像这个时候应该要怎么去处理处理像这样的大家讨论一下,看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做纱窗,对,你这个学佛的人,一个纱窗没有很贵,如果大家不愿意,你就自己出钱去买。这样。所以我我会这样做吧,那个比较不会说,不然你就是类似点电蚊香,如果不是很大,电蚊香是可以驱走蚊子的,它不会杀死他,他是会驱走它,点蚊香。点蚊香也可以,但是里面的人可能会闷死了。没关系,我们,我们下个礼拜停课,大家知道吗,下个礼拜刚好是法会,常常住的法会,所以我们怎么知道要停课一次。所以我们忍辱波罗蜜就要分到下下周再继续讲。所以大家的讲义记得要带过来,我们讲到208页的,那下个礼拜的话大家就可以来参加法会了,我们来回想。
返回
Category:2021-06-06 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