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Test:文字整理-YQ1”的源代码
Test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Test:文字整理-YQ1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其它整理]] 中道师父答疑-8 (2023-9-24) 1、生活问题:上周一位居士找到我哭诉,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脑病,为此他们跑遍很多大医院,花了很多钱,医生都说无法根治,这让他们家人非常难以接受,压力导致她想带着孩子一起轻生。她知道我是学佛的,问我佛教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助她的孩子?我旁边的一位居士说,这个是业障病,做几场法会或者为他诵经也许可以消业。我从师父的《成佛之道》讲解中知道,这个居士的说法和建议是不妥的,因为师父在视频里面多次告诫我们,业异熟报不可思议,凡夫不可以随便揣测。但我也不知道如何疏导她,请师父为我,也是为她及家人指点迷津,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佛弟子如何去帮助这种人,减轻她生活压力下的痛苦,使其不至于走上绝路?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就是, 关于一些, 就是跟我去诉说一些他们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包括就是他对这些事情的一些, 怎么说呢?就是对困难的这这一块的承受力。 比如说就是孩子出生的一个先天性的问题,然后花了很多钱,然后在无法根治的情况下呢,就是对于家人来说, 不管是这个消息,还是说所谓的压力 ,都是让他非常的不能接受,所以他会想着去跟孩子们一起去 去跟孩子去亲生那这样这样子的一些问题 ,我是想问一下师父, 对于这种事情,我们也会有身边的人跟他说,这是业障问题,那么就是说你去参加多少次的法会,包括诵经 什么之类的,可以宵夜。 根据师父的这个成佛之道讲的,我们其实在很多的这种业上面,我们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也不要去随便的那个去猜测,但是面对他这样子的一个情绪跟一个事件的话,那我们如何去疏导他,让他就是在这个生活当中能够压力各方面能够就是 ,稍微减轻一些,那最起码先不要走上这种绝望之路了。现在这个问题要牵扯到两个方面的 ,就是说第一个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它的根结,真根结的问题是在于他的孩子可不可救, 那老实说这个都没有人知道这样了解吗 ,他到底是业障病还是怎么样?还是先天后天怎么样?这个到底有没有办法救,我们都不知道,思维也没有神通,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那医生判断是癌,是绝症,但是是不是绝对就不出来,这谁都不敢讲 。他是不是有这个误报,有一个有这个奇迹呢?那我们都不知道 。那么对,这个还是唯一能够做的 ,就是说尽可能的替这个父母亲要替这个孩子做一些我们叫功德也好,替他布施的吼,然后最最主要就是替他布施,布施师父罩上,然后回向给这个小孩。好,那如果福报因缘具足,或许救得回来,或许就算是这个救不回来,至少让他怎么样走的能够不要那么痛苦。然后呢,下辈子能够往生善道 这是第一个对这个孩子有意义有帮助的 ,就是替他修缮造福,然后会想这给这个小孩。那实际上呢,这个居士讲的这个 ,他说什么去帮他消灾 什么,其实这个讲得比较 太过于你,因为其实佛教并不是实际上佛教,你也知道讲天师讲那么多佛教,实际上以前的并不是用消灾,消灾是最近一一百年或者是几十年才讲的 ,其实都是讲造福回向 ,不管是回向给自己,回向给他人,都是用布施,持戒,造福,修缮,回向都是用这样子 。那回向作为这个小孩的真善 ,那希望他是不是自己有这种善根福德,那就要看他自己。所以这个居士说的东西呢,也不完全错,就是对一半,实际上他是替他照顾消灾,并不是说去替他消也。 那么至于说去寺院捐捐那个或者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护持三宝,然后有护持三宝的福德 ,会像这个给这个小孩那去那有时候我们实际上比如说去做一些华为,其实是做一些忏悔,那忏悔要自己做 ,那当然我们自己做也可以把这个福德回向。这这是第一个问题。这样大家知道 ,明白了。明白 ,在座的同学大家都知道 ,这是第一个问题,是针针对这个小孩子。那么第二个问题是说那针对这个母亲呢? 那因为这个母亲以前也没有学过,然后对佛教教育也不懂,所以你很现在很难用佛教的正统教育来跟他讲应该怎么样,比如说叫他接受无常, 然后我知道什么这些这些现在讲这个老师说太慢了 ,所以因为他一下子很难接受, 所以呢这个时候只能用一些方便知道 用用用一些方便知道。怎么方便知道呢?比如说一些宗教宗教的仪式,然后比如说叫他去寺院拜佛,礼佛忏悔来 修复了 ,然后回向给他小孩这样子。那么当然就是说比较,然后后面就是劝他说 ,这样让他有一个希望 ,来才不至于轻生 ,或者是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一些行为 ,那这些就是只能用宗教行为方便知道,让他有一些信念跟信心,这样慈佳可以知道。 明白了。那自己说要什么方法?因为思维没碰到人,因为每个人状况不一样,有些人呢,你用他叫他说去寺院拜佛求佛,他可能就愿意 ,所以很多宗教都是在人最脆弱的时候呢, 然后利用这种宗教行为跟宗宗教信念来度这些人 ,那一般来讲,在这种状况之下,对于这个母亲只能用一些方便知道 ,甚至跟他讲拜佛念佛,求佛保佑,求观世音菩萨保佑,让他觉得有这种信念可能会有奇迹出现,那么他可能会比较严厉。好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方便知道比较普遍性。这样子就会有这种问题。这样可以吗? 可以。那这具体要用什么方法?那得看个人的状况好不 好的。 。那你就针针对。因为她是女朋友 ,所以可能你比较了解他什么个性,所以你可能要用一些方便善巧 ,反正让他提提起信念,让他觉得孩子是有救的,这样就好,再来第二个问题, 2、师父在《摄大乘论》24集,讲到说人与树的区别,人是有生命、有情识的,而树是有生命、无情识的。 请教师父: 1)那水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是有情识还是无情识?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无情识的的,那如何解释那个“水知道答案”的现象? 2)有人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道理,因为他没有做解释,我们不太明白其中的缘故。请师父为我们开示,《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第二个问题的话是在那个说大论的第一个第24集 , 。24,纪检是否有讲到的这个人与树的区别?人是有生命的,有情史的,而术士有生命无情似的。那现在的话我就是想到了一个就是我们, 在这个心理学界 ,经常会用到的一个就是水的一个实验,就是您对这个水然后赞美,然后不断地去 以这种赞美的方式,那那么他就是在显微镜下结冰之后,在显微镜下它会开出很美丽的这个图案。那么如果说您对这个这杯水, 然后呢以一种就是愤恨, 辱骂,包括等等不良的这种语言去去刺激它,那么就是它结冰之后,在这个 显微镜下, 就是它会呈现出一种非常凌乱,或者说是不是特别让人赏心悦目的这种图案。那么就是在这里的时候,我第一个问题,那既然是树是有生命无情时,那么人是有生命有情绪,那么面对这个水,那我们应该是怎么去判断? 是这样子 ,因为这里问题太多了。第一个我我先跟你讲,从佛教来讲 ,地水火风四大。 这样了解。它是物质的,那只要是物质的东西呢?它这个东西它就没有情绪 ,也没有生命,它是纯物质的,因为它没有,它是地球,但是它没有那个地水火风空,是因为它没有事。这样了解 ,然后它也不是有机的 ,它也不是有机的,它也不是生长可以生长的。这样了解了 。 所以它不但是不是不是情势,而且也没有生命好这样了解吗?这是佛教的最根本的,所以直接直接跟你讲 ,那么现在牵扯到一个问题 ,就是说那这些人做的这个水的实验呢? ,其实你去网络上查一下他做的这个实验呢,其实很多人也是做用同样的实验来反驳他 ,那么其中有一个反驳的意思就是说他做的这个都太片面性,知道吗? ,因为科学或者是研究就是就是采采取的采取的这个东西呢,越少,那就越不能说明意思就是它不够普遍,也不够完整。你知道吗?比如说 ,如果是要调查说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佛教徒,那么我抽击要遍及全世界,我不能是只在只在一个区域 , 如果在台湾 或是哪里做的调查,然后不能把它当成说是全世界,因为你在台湾调查佛教徒一定是占很多的,数量就占很多了,那是不是等于就全世界都是这样的?那当然不是 ,所以它就变成说他的采采样不够普遍 ,不够普遍。所以这种研究呢,基本上不大被认同。这样了解吗?不能当成一种普遍的状况 ,再来呢。那个词家讲到这里有问题, 没有问题。 这样子我明白了。然后就是等一下。那再来呢?第三个思维要讲 ,有可能有一个状况,就是说这个所谓改变跟他这个人所发出的意念可能多少会有关系,因为如果从唯识学来讲,那这个也是讲得通的。这样了解吗?并不是水有反应,有生命,是你给他的意念,这样清楚吧? 是这个人讲他骂他或是赞他,赞赞美他,然后去观察,然后再做观察的这个意念,这样,因为现在在量子物理学,确实他会说量子量子受到人的观察会产生改变 ,那这个当然说得通 ,但这不能证明说这个水有生命,只能证明说观察的人他有他的一定影响力。这好,这样可以吗? ,明白了。好了,再来什么问题? 还是就是说这样子呢?就是 后面的这个就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这个道理。那其实刚才师父在做这种解释的时候,能不能在帮忙开示一下,就是关于华严经上讲这个情与无情同源种智, 其实这个很久以前我在博学的的时候也有人问,我也有讨论过,其实 , 后来去了解一下情与无情同源种子呢,这个并不是黄经经文上直接讲,这是祖师们做注解著书的时候讲的。这样了解吗? ,我再讲一次。 这不是华严经的经文本身讲,这是祖师注解里面讲的, 那既然是主持讲的,那第一个就是我要聊,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基本上如果是组织讲的不清楚的,那你要去看他是什么意思,就要去问这个组织,他是什么意思?这样了解吗?好,那么接下来说,那如果你硬要思路来回答,那师父只能说从事物自己的理解 来解释这句话,那么从一个比较合理的来解释这句话,并那个种子 ,是指一切字是成,是指佛字,这样了解吗? ,那如果直接表面上解释, 就是说请你无情都可以成佛,这是直接的解释,但这个不合理,这要从印度佛教来讲是不合理 。那你那这个这句要怎么解释呢?如果从论, 还有大乘一些结论来论来讲的话,那是可以解释的,就是说他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他是说有情跟无情都可以成为一个众生成佛的。具有因就是计策论里面解释了具有因,什么叫具有因呢?具有音的意义,就是说这些条件 ,这些因可以同成一个果,可以同铸成一个果,那么同铸成一个国呢?这样来讲的意思不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成佛,是说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有情众生来成佛。这样了解吧 ,所以呢, 有情无情都可以作为一个众生成佛的真善缘。那友情可以成为友情的真善缘,那没问题。那无情呢?无情的真善缘 ,可以讲是不爱真相 。或许你可以说当我们 ,当我们一个人 ,一个人要成佛或是要解脱,比如说要对五欲,离无欲,那么我问你,无欲是哪五欲? ,这个这个这个脑子里想一想,我突然就是脑子里想,然后讲不出来,那个,其实其他同学替他回答一下,眼耳鼻舌身无语 ,不是眼耳鼻舌身呢?这声香味触 ,这是为主 对对对对, 无疑是我们五根所对的色身香味触。那严格来讲,色是色身香味触是不是社保?是 ,是无情。是无情的 ,对 不对?那你对这个事是法起执着,你就不能解脱,你对这些那就是无欲的 ,对不对?那你对这些社保不起执着,那就可以解脱,那也就是说这些设法可以当你的什么不爱真相这样了解吗? ,这样可以了解吗?所以如果从事物的理解来讲的话,就是有情无情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来成佛,因为古玉色身香味触,它本来是中心,它是物质中心的,但是它的重点在于我们自己为他欺人做 ,那其然着,那它就变成障碍,你不其然着,它就不成为障碍,这样了解吗? 了解。。有没有?好,这样可以好好来, 这就是慈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东西,如果有类似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好吧? 师父。这个其实在这个问题里面呢,他这里有讲到树,那树其实也是因为他写他他的问题写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然后是情书,其实树本身应该也是无情的,它无情。是。 没错 ,对对对,就是说因为因为他这个问题感觉感觉是在问谁,可是好像他对谁好 树好像感觉认为是树是有情绪的,我是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树是有情无情似的,他前面有讲了,他说师父在社大争论里面讲,那个人是有生命有情是树是有生命,无情是他前面有讲 ,他的问题是前面我没看到 ,谢谢。谢谢 ,刚刚好像是有发生。的确。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 就是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什么问题? 那个老法师也讲过。 然后是南传的法师也讲过。讲过什?就是。然后呢就是刚才我觉得师父你讲的第一个就是说,因为他这个就是这个问题没有普遍性,就是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不能代表没有普遍性。是的,就是说那个实验的那个实验没有普遍性 ,那就这么如果没有,那就不能作为一个 普普遍性的结论,不能做一个普遍性的结论。 这样子是吧? 然后第二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些研究 ,但是你采样如果不普遍性的话,而且再加上你自己的理解 ,然后就会做做成一些不普遍性的结论,但是在被被利用了,被被那个解说了以后呢,让大家真的好像就觉得说 呀,这个有普遍就说是能够怎么样。 所以 就是说对症的,比方说大原则,然后在那里放一下音乐,他就可以讲得很是 ,所以我就是所以就是这。这个就这个。这个佛教根本违反,因为没有歧视的东西,你去搞那些没有意义。是 ,所以这样一弄,大家就做一些事是这样的,就人家觉得你个佛教徒就不像一个正常人,你这种 。这个菜园子。是 是 是 是 。 那个有没有情况?先把那个关起来吧。如果没有讲没有讲话的,先把那个过了,那个静默跟金杯,你先把那个麦克风,你的麦克风关起来。好的,还可以的,关起来好了。 第二个就是刚才您讲的就是关于这个同样种子的这个同志是并不是两个同时可以成就这个佛字,而是说 这个有个就是说这个无情,它是一个增上缘的一个味道一样。是的。是的。就真善缘。所以你可以用用用计策论讲的具有因 ,就是说有情无情可以可以都可以。都可以帮助一个众生成佛。并不是这两个都能够成就。复制。这是我就就是有一些那就是的话,就是他两个是并列的味道说。所以说那个他那个那就是一文解义而已。 那有些东西太多可以译文解义 , 师父解释这个太好了,第一次想到就是佛陀当年就是修苦行,以后不是受那个牧羊女的那个乳糜的供养以后成佛道 ,那个无情 ,对不对?那如果没有这个东西, 佛陀当年可能也因为他已经没有体力,没有精力了,要死掉了 对 ,结果他吃完就是这个乳糜以后,他又又有了身体又恢复了这个状态,结果他打断了他,他中午了。是 是 ,这这个比喻也不错 ,对 ,就是我们得看无情路 ,比如说水 粮食 等其他东西 。 可以吧? 谢谢师父。就是这个同事在这个这个同志这个地方,这这个字就是解说的。师父您在一起说不然。而且更重要是这句话不是直接初始化易经。 这是那个祖师的著书。 祖师的注释里面讲说那个法师说他都出自于因为我们环境你看这么大的不同,我们也找不到这一句具体是什么,因为所有以前去查过,他不是出自黄金,他是出自祖师的注解。好的好的,谢谢。好,这样了解。 来,再来。第三个问题是也是慈佳 。 3、《俱舍精要》P111「经论中常将“恶作”和“掉举”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性质基本相同,都是内心的胡思乱想、心不能集中。」 请问师父:那为什么把“掉举”放在大烦恼地法里面,把“恶作”放在不定地法里面? 也是我的。就是关于那个之前在成佛之道里面 ,师父讲到的这个 恶作跟调取的这个不同点。但是在这个我我现在的这个问题就是 看到那个就手机要的时候,师父的话是把这个 调取它是放在大地盘里面,然后把恶作呢是放在大凡地,不是大地大烦恼地,但 对,大话闹地,然后那个把恶作呢是放在这个不定法 。 对。这他们既然就是本身是放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在这里我把它分开呢?因为吼调集事物后面有讲调集二作都是属于一种,不是很集中的胡思乱想 ,这样了解 ? ,那胡思乱想里面呢? 有一种是追回胡思乱想里面呢?如果这种胡思乱想呢,从我们的修行来讲,它就会是打坐来讲,它是一种障碍 ,这样了解吗?那胡思乱想里面呢?有一种有其中胡思乱想的其中一种,它是对过去的追悔。 是的。这样了解了 。那么过去的追悔呢?都可以叫做恶作。这样了解了 ,所以恶做呢?他为什么叫不定呢?因为如果你对过去的追悔,你是对过去做的坏事追悔,那表示你有忏悔心,那这是好的善,有惭愧心,那是善,但是如果你对过去做的好事 ,产生恶做就是后悔的,那这就是不善的。所以呢, 恶做它可以风扇通不善这样了解 ,所以它叫做不定。 师父在那个聚首论上面说到那个不定版的话,它是可那个什么可通善恶无记三性的。第一个 。你要看几种,它分成三种,一种是通上25g,一种是只有一种是通善跟恶。那恶作是指只通上跟二,它不是5g ,这样了解吗? 。这样。大概大概清楚吧? ,大概清楚了。 。那因为它也是一种思维 ,不是专注集中的 ,是一种闪现的思维。那这种如果是从陕西思维的本质来讲,它跟调取的本质都是散散心思维。好,这样了解。 那我可以。 我是否我可以理解为就是说 二哥他是属于调取的一部分。 它的本质跟调取一样的,就是属于就是没有证,没有如理的注意跟思维就是胡思乱想的一部分。 那只是说性质相同。但是 不不能就是归到调子里面 对 。特色不大一样。不特色不大一样 ,就是他们很多的比比如说类型是 相相相同的,但是你不能把恶作单独的去归到教局里面。是 是 。比如说会会他有二位有三会,都是会,你知道吗?就就从技社论来讲,会一般会我们都是讲好的教会,但事实上如果从选择思维来讲,他都会都是教会。但是所以会不会就有善有好的,那就是界定会的会。还有二会 会不会那就是五种贱货。 这样这样了解 ,因为我之前的话理解成这样子,跟恶作它是放在一起的,那么他们它不能放在一起,它本质是一样,但是性但是性质不同,就像会 会本质一样,都是选择思维,但是他有善有恶,那恶者就叫恶,会善的就叫戒定慧的慧 ,我我只是单独的这个在字面上理解 ,第二局恶作它们是一类的 ,其实他们是分开的 对对对,师父 ,好的师父。好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四个问题 '''(照华法师)''' '''4、《成佛之道》里面说,人说是从光音天下来的,有说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是众生的业力导致。''' '''请问:这个「众生的业力」指的是这些光音天人的业力,还是还没有在这个地球上出生的人的业力?那这些光音天的天人应该不是这个地球的欲界人修成的,那他们是从其它的器世间来的吗?那这个地球的形成靠的是谁的业力?''' 师父:你这个问题比较比较复杂一点,「众生的业力」是这个世界,三界所有人,所有众生的业力,不是只有光阴天的,因为这世界不是只有人住而已,这个世界有三界六道,所以是三界六道所有众生的业力所成的 ,(那个三界里面没有光阴天)有了,三界里面怎么没有光阴天,你去查,(在色界天,那地球也是靠这些众生的业力 )当然,一定是众生的业力所形成的。5、《成佛之道》或者《俱舍论》,师父都谈到器世间的欲界六天,说欲界的最高一层天——他化自在天,是魔王居住的 请问师父:不是说人天三福业果报的因,是布施、持戒、 修定,魔王能够生这个欲界最的高天,他应该也会修这三福业吧,那他为什么 希望欲界的众生都沉迷在贪嗔痴里面,而不愿有情像他一样去修这三福业呢? '''5、《成佛之道》或者《俱舍论》,师父都谈到器世间的欲界六天,说欲界的最高一层天——他化自在天,是魔王居住的 请问师父:不是说人天三福业果报的因,是布施、持戒、 修定,魔王能够生这个欲界最的高天,他应该也会修这三福业吧,那他为什么 希望欲界的众生都沉迷在贪嗔痴里面,而不愿有情像他一样去修这三福业呢?''' 师父:其实他这种魔,跟我们认识的魔不太一样 ,经论上说有四种,当然也有讲五种,还有讲很多种,但是基本上结论上说五种;烦恼魔,烦恼是魔,这样了解 ?(有烦恼魔也可以升天? )不是,我说经论上说有四种魔了;第一个叫烦恼魔,烦恼就是魔。这样了解吗?烦恼魔就是烦恼就是魔,无明烦恼就是,为什么呢?它阻碍我们解脱,所以把它当成魔,所以这是一种抽象的魔,不是一个具体的魔,这样了解吗 ,抽象魔,就是烦恼是魔 ,还有叫阴魔,什么叫阴魔呢?五蕴是魔,五蕴身心是魔,因为我们有五蕴身心,所以一直轮回 ,所以叫做五阴魔 ,还有一种叫做死魔,就是我们人会死,对不对?死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所以叫做死魔,那么另外第四个叫做他化自在天子,那就是把他化自在天当成是魔,为什么他把他化自在天当成是魔呢?因为欲界最高天就是他化自在天, 那么五欲,就是让我们没有办法解脱的最初的障碍, 他们认为欲界他化自在天是最高的天,所以在欲界就是他控制的 ,传说是这样的 ,所以五欲会障碍我们解脱生死,甚至障碍我们修定,所以就把他化自在当成是魔,它是从这个意思来说他是魔 ,但是经典上也说;你要得他化自在天不容易 ,你必须布施持戒,然后好要多闻,因为他虽然布施持戒 ,好要多闻,但是因为他对五欲有很强的追求 ,所以他死掉之后呢,就会升到他化自在天,当他化自在天的天子,但是因为他欲界的五欲还是算重,所以他只能生在欲界天的最高 。(那这一些欲界天里面的人 ,要是修行他会干扰吧?)他的干扰主要是说;我们有没有受五欲干扰 ,并不是说他直接来干扰,而是说我们会受五欲干扰,他又是欲界最高的天,那么意思说五欲是他控制的,欲界是他控制的,所以就把这个干扰归到他身上,具体的归到他身上,只要我们受五欲干扰,那就是说受他化自在天魔干扰。 '''6、根据缘生缘灭的道理,这个器世间和世界的佛法都会灭,那极乐世界也会灭掉吗?有人说,只要有人发愿去极乐世界,那里就不会灭,是这个道理吗?''' 师父:极乐世界也会灭 ,这经典上都有说 ,因为一切世界都已经经过成住坏灭,因为这经典上自己就有说,说几十亿年后它也会灭, 成住异灭是一定的,必定的一个历程 ,这样了解吗?只是说多久,还有说能延续多久 ,这个都是这样子的 ,你也问到一个问题,那这世间的佛法会不会灭?世间的佛法当然也会灭, 那么现在牵扯到一个问题, 那既然都会灭,那你会想说我们弘法学佛要做什么? 因为你里面提到一个问题是蛮不错的,就是说只要有人发愿去极乐世界,那就不会灭,同样的,你也问到一个问题;我们世间的佛法会不会灭?(只要有人弘传就不会灭,33.17)有人弘传就可以延续,还是会灭,但是呢,只要有人弘扬正法,那正法就可以延续,这样了解吗? 那正法延续就可以多度很多人 ,还是会灭,但是呢,它短,很快的就灭,还是延续很长以后再灭,那意义是不一样的,很快灭就度的少人,然后延续长,它就度多一点的人,所以都会灭。(我原来看到宣化上人说;这个世间只要有人会念楞严咒,这个佛法就不会灭)这样讲得太过简要,简洁一点了,没有那么容易的,一定要有人弘扬正法,不能说只念什么,那大家都来念念楞严经经。(书上提的,我确实是看到了 )当然了,他这样讲,就是讲得比较怎么讲廉价一点吧,那为什么那么辛苦,还要读阿含经,还要读俱舍论,还要读中观,读般若,读什么,那大家都读楞严经就好了,那这个可能有在鼓励大家的意味了,但是有时候这样讲会让大家误会,这样了解吗?那我问你;那如果念念楞严经,佛法就不会灭,那是不是念佛,佛法就不会灭,对不对?同样有意义嘛,那为什么不念佛就好,念佛更容易念,所以必须要有人真正的像这样的讲经说法,然后让正法持续得下来,然后大家能真正的学法,而不是只是学一些表皮上的 ,做做宗教仪式,消灾消灾了 ,然后做做法会,就这样的,如果只是这样,那佛法真的会灭的很快,(那个是求的福报福德,学习教理就是功德)你学教理,然后帮忙弘扬正法,那福德就很大。 (弟子记得楞严咒好像是明朝才开始流行的吧,在之前唐朝那时候好像没有楞严咒 )这个可以再讨论。(如果过分的强调楞严咒的功德,那印度佛教为什么会灭 ?)印度佛教咒念的很多。(都不在了,好多东西都需要研究以后才能....)而且要多种因缘,尤其是正法因缘不容易。 '''7、不管我们在《成佛之道》还是《俱舍论》,还是《百法明门论》,或者《大乘广五蕴论》,总在分析各种不同的心所。诵经的时候,经文里面没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分析,那为什么这些论要做如此详细的心理分析?因为分析的太细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所学的东西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学一门很枯燥的知识一样。''' '''请问师父:我们如何将这种心理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如何用它帮助自己修行?在我们心对境的时候,修行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好像学的太多了。''' 师父:其实是这样的,不是学得太多了, 这叫做学得不够多,然后透彻的不够理解 ,应该这样说;学得不够多,然后对学的东西呢不够理解,所以没办法做一个整合,那这些需要时间,这样了解吗?师父举一个例子 ,有些人学英文学学学,单词背背背,然后跟我说,师父我英文学很久了,单词也背很多了,为什么觉得好像不需要学那么多呢?其实不是,他背是背,但是他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些单词里面的内容,以及实际上怎么运用,然后在认识上没有办法做一个融通,所以他不会运用,也就是说;你们现在读呢都只是刚开始入门,而且对于这些东西,就是说没有办法完全的弄透它的道理,把握不住 , 其实就是熏习的不够,就是对这些东西的全面性,还有它的一些东西,还不是很透彻的了解,那这个怎么办?只有使功夫继续读、继续学,然后继续想办法日常生活去思维,去思考,然后不断地再听经闻法,千万不要学得烦就退,就退堕,就退心了,因为学佛面对自己的烦恼,没有那么容易 ,一定会遇到挫折,学任何东西都会遇到挫折,世间的学问都会遇到挫折,更何况出世间 ,师父鼓励大家继续学习,功不唐捐 ,为佛教,为众生 。 问:我插一个小问题 , 关于这里我想问一下;有时候讨论的过程当中有时候会提到说,如何去避免这种知见处理 ,我觉得是因为学的比较不多,或者学了不用,才会形成这种知见处理的,或者说就是说只会讲很多的东西,或者说是 师父在这方面能不能做一个开示? 师父:知见处理,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 ,资金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没有系统的学习,就会有知见处理的问题 ,现在学佛有两个问题,有一种就是说不学、不读经教,只做宗教行为,认为这样子就是修行,这样就可以,比如说他只强调诵经、拜佛、念佛、持咒这些,他认为这样就功力就可以增进,就可以断烦恼,就可以得解脱,就可以降服烦恼什么的,就是只做宗教行为,他不听经闻法,他认为听经闻法没有必要,这是一种极端 。那么另外一种呢,就是说他认为读经读论,学习经教这些都很重要 ,那学习经教这些人呢,就会遇到你刚才讲的问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喜欢看书,喜欢听经,喜欢闻法,东读西读学了很多,但突然发现知见处理到底什么才是对的?这个法师这样讲,那个法师这样讲, 这个又讲那个, 我就讲这个,有些说《华严经》重要,也有些说《法华经》重要,那有些说这个说那个,就变成知见处理,这样了解了吗?那么后来师父观察,会有知见处理,并不是说他读太多的问题,而是说他读的东西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跟听经闻法,当它没有系统的时候呢,它就变得很乱,就会变成有知见处理。所以对这种问题,师父是希望说能够找到一个系统。所以不管是古代的印度 ,或是到中国,还是西藏,还是现在南传的好,他们都有一套的系统来学习 ,所以如果为了避免知见筹理,那么可能就是要做比较有系统的学习 ,那至于要拿什么系统呢?那当然就看你个人,见仁见智,就是可以看看藏传也有系统,南传的,还有北传的, 比如说有华严的,有天台宗的 ,但是师父建议印顺导师的成佛之道,是现代人非常好的一个参考系统 ,中道网页里面师父有一个读经读教的一个系统,大家都可以参考看看,你只要照这样去读,基本上也知道说你现在读的是哪一部分,应该放在哪里,就比较不会有这种问题。 '''8、路遇要香火钱的假和尚,我到底要不要给?有人说不应该给。那么如果从菩萨道的角度,或者与众生结善缘的角度来给,可以给吗?''' 问:就是说知道是假和尚,他是一个宗教诈骗的行为了 ,所以不应该给他,但是为了行菩萨道,跟众生结善缘的角度,我好像感觉又要给他。 师父:你应该去要看师父的《成佛之道》,里面在讲大乘不共法的布施 ,其实在佛教里面都有谈到;布施要有智慧 ,要有智慧引导的布施,里面其中提到一些,如果你给他钱,他拿去做坏事,那你应不应该给他?那当然不能给他!比如说你给他钱,他会拿去买毒品,拿去买酒喝,你会给他吗?违法戒律的不给,那问题是假和尚有没有违反戒律?他已经是假和尚,是冒充的,那你为什么要给他呢?那结缘有很多种方式,你劝他几句,用善法给他开示那是更好的结缘。因为你明知道他是假的嘛,他假的就是诈骗,那诈骗你为什么要给他钱?诈骗是不管他假装做什么,诈骗成什么,如果一个人假装成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跟你要钱,你会给他吗?那当然不会给,那为什么假装成和尚你就给,那假装成和尚罪过更大。 问:师父我先把前面的问题稍微再提问一下,因为有些都是我们讨论过的问题, 我也听有人讲过,他说你虽然说知道是假的,那么你可以从结善缘的角度去给他,因为自己是受了菩萨戒的人,好像就能够对人家发悲心。 师父:这个似是而非了,发悲心你会为什么不劝他不要诈骗呢?(他说你坏了自己的什么菩萨戒,他说用菩萨戒)那菩萨戒,有三聚净戒 ,第一个是摄律仪戒 ,明明他是诈骗 ,你要跟他一起共犯吗?(所以我其实赞成说,因为师父在经里面讲过,你明明知道他是假的,肯定是不用给,大乘佛法里面也是智慧为导 )智慧为导 ,我就问你 ,布施跟他结善缘,也是善的为主 ,《大智度论》跟《瑜伽师地论》都说;如果他拿钱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给 ,你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自己的小孩,你给他钱,他要去拿钱买毒品,你会给吗,当然不会 。(他就说是从免得坏了自己的什么戒的角度,你就应该这样)那这个就完全不是依智慧了,就没有智慧的引导 ,明明他是诈骗,装作假和尚来骗人,你还要跟他一起,那你给他,那这不是增长他的欺诈行为吗?本来假扮出家人,罪过就很重了,你还互持他 ,你应该要劝他不要这样做才对 。这才是真正结善缘。(结善缘的方式很多,不见得说你给他钱)有时候给钱反而是结恶缘 ,师父举个例子,他告诉你说我要钱,你说做什么?我要拿枪去抢劫 ,为了跟他结结善缘,你最后拿钱给他,是这样子吗?他跟你要钱,然后你说你要钱干什么?我要去买枪抢劫 ,为了要跟你结善缘,所以我拿钱给你,是这样子吗?那当然不是 ,那为什么他明明是假和尚,他扮假和尚罪过已经很重了,难道你还要去支持他吗?(如果说我不知道他是假和尚)那不知道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明明知道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不用给,如果说可以的话,我反而还去劝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是结善缘的方式,而不是给他钱才是结善缘)是的 ,结善缘很多种,为什么要做错误的方法 。 问:如果从因果的角度讲呢?我跟他结善缘,他假冒和尚是他自己的因果,我自己做我自己的善事,这样可以吗? 师父:不能这样子说了,因为你明明知道了。你不能说你不知道,你明明知道我们佛教有发心善跟恶,你明明知道他这样是不对的,那你要支持他,那怎么叫做结善缘。(穿那些和尚服当悲田布施是可以的)你劝他不要这样做 ,你不可以再给他钱,因为你明明知道 ,你明明知道就是你意念上明明清楚知道,那就不能再做这种事情,这样知道吗? 问:我就这个师兄的问题 ,然后想到身边有一个 道友,他是就是对于去偷他车的那个人,他是说我现在学法了,作为一个学佛的一个弟子来讲,他说我要去原谅这个偷我车的人,让他不要再受到就是公安机关的这种惩罚,当时就因为这个事情我跟他讲,我说他偷车,他是违反了这个法律,他应该要去承担相应的责任,您现在就是 打电话给公安局,说我已经原谅他了,然后写信,然后给他们,然后还上门说, 请不要去责罚他,让他不要去接受这样的惩罚,是我们对他最大的救赎,师父就这样子的话,是不是在他使用所谓的 发慈悲心的时候,也是属于那种智慧型的? 师父:是 ,你要有一点智慧,就是说你可以原谅他,但你原谅他,不等于他不需要去承受自己所造的这个结果,这样了解吗?我可以原谅他没问题 ,但是他该接受的承担的,他自己必须是接受承担,只是说我们不需要对他起嗔恨心 ,或是诅咒他还是怎么样 ?我们可以原谅他,没问题,因为原谅有很多种,这样你讲了,那你让他去承受他应该有的,让他吸取这个教训,那也是一种我们对他的帮助。(我们当时也是这样子说,但是他说我要发慈悲心,我要做活菩萨,所以我这个事情就放下来了)他放下了可以,有时候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一个人要面对他自己所做的对错去承担,以及我们原谅他,那是两回事的事情。 问:还有就是刚才前面关于华师父提的问题,我再补充一下,就是第二个问题,讲的那个他化自在天这个地方,然后他化自在天这个魔的话,刚才师父讲到说,因为我们老是把它当成了一个非常可恶的魔,(因为我们觉得魔都很可恶 )但是又想到说因为你升天的话,那起码他必须要持戒,他必须要布施,他既然这么好,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魔呢? 师父:师父是说因为五欲,我们对于五欲,五欲一直系缚我们,让我们没办法解脱,这样了解吗?然后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天,也有说五欲,就是欲界是他在控制的,(那他也还做善事,他也持戒)意思就是从我们受五欲所系缚来讲,就把它当成是魔, 这样了解吗? (那这样说,比方对我们自己来讲, 可能我们佛教徒有时候我们也持五戒,然后呢我们也布施,但是我们的五欲就下不来)意思就是说把五欲当成一个具体的魔,然后他就是欲界的最高天 ,意思就是他控制的欲界 ,所以就把他归为他是魔。(并不是说真的有一个这样的魔)并不是说他真的会对我们怎么样,前面讲师父讲的是不是说是魔吗?烦恼魔、五阴魔、死魔、这一些都是,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你看烦恼也是魔 ,所以佛教里面我有很多是抽象,(并不是说 什么魔就住在那个天上面,然后他控制我们,那我们就觉得说他既然是能上天,他本身其实也是很不错的,不然上不了天)经典上经论上也说他化自在天,要成为他化自在天不容易 ,他还是要布施持戒 ,然后他还要好要多闻 ,但问题是这种人他就是对五欲比较重,他放纵自己享乐,而且他很多都是外道。 问:还有第二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第四个问题;关于光阴天的这个问题,人是从光音天下来的,然后人没有下来这个光音天的时候,这个器世间好像已经形成了,那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您刚才讲的是指由上面三界,色界和无色界的业力重,它的众生造就的。 师父:不是的,师父是说三界的众生,造作三界的器世间,(问题是你那个时候人都还没下来,那个地狱和鬼道它会还存在吗?它也不存在呀?)因为他是讲说我们南瞻部洲的人, 这样了解吗? 那当然这只是佛教的传说跟记载而已,(传说跟记载是的。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这个经典上讲的都有点不太一样,但是大部分都说是从光阴天下来, 但是这个器世间形成的过程,当然俱摄论也有讲,当然这个器世间它有其他道众生,其实我们这个世间已经存在很久了,人类只是循环里面的其中一小部分 ,那未来人类会毁灭,但是不一定世间会毁灭,所以未来人类毁灭,还有下一轮的人类,那么到最后呢,整个器世间会毁灭,到最后呢?连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毁灭 ,(这样说人类会毁灭的时候,那其他道的不见得会毁灭)也慢慢都会毁灭,从欲界先毁灭,然后到色界,到无色界,那当然色界无色界,它有一些是个人的,只是个人的世界而已。那这个以后慢慢可以再谈,(也就是说人从光阴天下来,因为这当时也是印度的一个传说,而佛教不太谈那他是怎么下来的,或者怎么怎么样) 那当然他会有说他是怎么下来,下来之后他本来是天人 ,吃了这个地方食物,就不能再上去。那当然这些就是有种种的说法跟传说了,(那就不要把它太当真了,是不是这个意思?)你不要把它当成说非得这样不可能 ,但是你如果从阿含经来讲的话,那人是人以他的业力而来的。 '''9、大乘是佛说论《大乘是佛说论》,导师有一段话:世谛流布的,是显现于世间的佛法(佛 教),就不能 违反世谛流布的一般性。我 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 见,应了解 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 '''请问师父:如何理解「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这句话的含义?''' '''10、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是这两个图里面的,请师父再作开示: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世俗谛分有为、无为,那它这个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的这个无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就是在《解深密经》是说;世俗谛分有为和无为。 师父:因为很简单,世俗谛是什么?世俗谛是世俗缘起假施设,《解深密经》是说世俗谛是世俗因缘缘起那个言辞,是假施设,这样了解吗?所以有为法是世俗的假施设,这样没问题吧?那么既然有为是世俗的假施设,无为是相对于有为,而假施设为无为,所以才称为世俗谛都是假施设,而世俗谛假施设,所以假施设为有为跟无为,假施设为有为跟无为,(那它的有为是指的是什么呢?)有为就是现前的各式各样的法,就是五位七十法这些 。无为一样 ,它可以像那个唯识学的几种无为法。这样了解吗? (也就是说那这个地方的无为有一点像缘起的那个法则或是什么东西一样的 )它不是这样,也不是这个意思,反正他就是说在世俗里面,我们所言所安立的,包括佛法所说的这些都是有为法,所以既然是世俗的有为,那相对于世俗有为的无为,那还是假施设的。(无为也是假施设,一个概念)一个概念而已,这样清楚吧? (然后它的胜义谛所指的那个是?)那胜义谛证悟到绝对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胜义。(世俗其实它这个无为,就是原来说的那种概念的东西。)比如说师父现在跟你讲的胜义了 ,然后跟你讲的毕竟空 什么,这些可以说是无为,但是这个还是属于世俗的言辞跟施设。( 从语言的角度来讲),从语言还有相对的形式施设来讲,那唯有你自己真正证到的那个境界,那才是真正的胜义,但是在《解深密经》认为那是胜义谛,它不叫无为法。(在解深密经和无为是不能等同的),因为有为无为都是属于世俗假施设的安立。 问: 师父在这个地方我想问一下,就是说《解深密经》这里有没有比较针对,有部说的七十五位法里面的无为法,他认为无为法也是假施设这样子? 师父:他可能会这样认为, (所以他才会把它放在那个世俗谛里面?) 对 。 '''11、《佛法概论》第九章第一节,讲到天魔梵与三界,导师说:“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次观但唯有识, 名识无边处;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 '''请教师父:为什么要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四无色界不是业力形成的吗?这里说“立”,那意思四无色界是没有的,只是安立出来的?''' 师父:因为无色界师父说过,从初禅以上,到无色界都是属于个人的世界,你知道吗?个人修定果,尤其到无色界要修无色的唯识观,都是自己的识,因为它是无色的,因为它是修定而成的,不是很多人一起去,像我们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界,我会看到你,你可以看到我,然后大家成为一个,到了色无色界都是个人的 ,都是个人修定,而自己到那边去的,所以等于是你在无色界里面,自己一个人,就是他一个人的世界。 这样清楚吗? 。所以到了无色界,他就是唯识观,因为它没有色,没有物质 ,都是精纯精神的,所以一定是修唯识观的,(等于说他在还没有到无色界的时候,他是按照唯识观的这种修法在修。) 但是它这里讲唯识,不一定是佛教的唯识 ,他的意思就是说,他讲空无边处的时候,就是要把空相拿掉,然后观识无边,观一切空相,那就没有物质了,(因为唯识观,就是按佛教的唯识观的那个观,应该是慧观 ,对不对?)不是的,所以说不一定是佛教的唯识观。他这里讲的唯识,是你只要是观无色而唯是识而已,那就是唯世观了,你要升到无色界,一定要做唯识观,因为你不能观有物质的,那就没办法到无色界去了 ,(那就不是这个佛教的唯识学的唯识观。)不一定是一样的,(这样说的还差不多)所以他这个只是跟佛教唯识有点相似,因为他一定要先观物质空 ,物质空你才能纯精神,这样了解吗? 物质空之后,你连空都要去掉,那就是空无边处,空去掉了,但是还有识,所以空无边处变成识无边了,后来连那个识拿掉就是无所有处,但是虽然识拿掉了,还是有微细识,(外道他有一种这样的唯识观),外道其实也有这样子的,只是说他最后面的无我没有办法去突破它。(如果是佛教徒的话,他同样也做这个唯识观。)他唯识观到最后教观无我,他连他那个是真正的识都要去掉, 要观人法二无我。(也就是说他没有那个佛教所说的这个慧观。)他只是有相似的,但是他最后那个点没有突破了 ,他的那个无色界的观,就是这样修来,才会成为无色界的众生 ,无色界众生怎么来?就是修唯识的定果而来的, (这个唯识,不能说是佛教的那个唯识)当然你修佛教唯识,你如果没有发愿,但当然不会,有有办法修到这样,你一定会有发愿,而且对慧观很清楚,才有办法这样修。 '''12、请问师父,《杂阿含经解读》中“佛出人间”五天女离开四散。请问师父天女也是天人吗?她为什么会成为天人旁边的天女(侍女?)是因为她们的业力吗?''' 师父:天女也是他们的业力来的,也是他们在生为人的时候所修的 ,有成天,但是又没有办法大到成天主 ,就像我们当人 ,我们每个人有福报,虽然可以当人,但福报不一定每个人都一样,有些人当王,有些人当兵。 《成佛之道》93-96集 '''13. 种子性决定: 阿赖耶识染着的的种子,包括善、 恶、无记种子。如果从“心 净或不净,利他或 损他”定义来看善恶应该很明确,但对于情绪上的烦恼而言,例如担心亲人朋友的安危幸福等等,是“ 爱 着”,从性决定的角度来看,是下了 贪相应的恶种子吗?''' '''14.清净vs 杂染种子: 身口意的善行(世 间有漏法)是下了善种子,但不一定是清 净种子; 要发心,且和出世 解脱或和三心相 应,才是清 净?''' 问:有两个比较基本的观念,就是有的时候觉得很清楚,有的时候想想又觉得有点模糊。第一个就是说 这个种子的性决定里头,这个阿赖耶识里的种子 ,它是有染着的,然后可以分为善恶无记 ,这个善恶从 印顺导师在前面讲的就是心净或不净,利他或损,这个定义来讲,觉得应该是很清楚。但是有的时候在情绪上的烦恼,比如说对 自己关心的人的一些 关爱 ,那这些的话基本上是属于染着 ,对我所的染着,那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它是属于跟贪相应的恶种子吗? 师父:这不能叫恶,它只能是染着,但它是善的,也就是有漏善, 因为你对人关心,你不能说它是恶的,但是因为你是贪着的,所以它是有漏的,所以叫做有漏善,所以这是善种子,但是是有漏的种子,(那这样子就比较可以理解,因为好像跟定义上的恶也不太一样)你不能把它定义为恶,因为种子有善恶,但是种子还有有漏无漏,所以它是属于有漏的善种子,那恶种子一定是有漏,这就不用特别具体。 问:清净跟杂染跟前面有点类似,所以说我们的 身口意的行为,比如说在一些世间法里头的这些善行为,它种下的是善种子,但不一定是属于清净种子,要真正发心的话才是属于,不管是出离心还是菩提心,要真正发心之后的这些 身口意,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清净种子。 师父:可以这样子讲,什么叫杂染?因为之前有漏的善种子,它就是杂 ,有杂染污的 ,所以叫做杂染。杂染不一定是不好的,不一定是恶的。杂染就是说有恶有善,但是它都是怎么样?有烦恼覆盖着所以叫杂 染,(可是如果从唯识的角度来看,师父说要熏习清净的种子,这个清净发心的才能称为清净的种子?)一定要是发心,清净的发心。 '''15 、一开始心会向外攀 缘妄念,之后感觉能渐渐专注呼吸时,心虽不向外攀缘,可是妄念好像在“ 门外”等候 着,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寻vs 伺的感觉?''' 是关于我一个打坐的一个小小的经验,因为我对打坐是蛮新的一个经验 , 刚开始会觉得就是说,心会一下子就往外去攀缘,这些妄念很清楚,很明显,就是这样子 ,然后开始觉得有点进步,就是说好像真的可以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说我的心没有出去攀缘,可是我觉得可以感觉到我的心好像有一扇门,然后 那些妄念就在门口等着我那种感觉 ,所以这个时候是不是师父曾经讲过,在修定时候的那个寻跟伺的一个感觉呢? 师父:其实这个不一定要马上谈到寻跟伺了,因为寻跟伺我们一定会有,因为寻伺一直到二禅,二禅才会没有寻伺,只是说我们现在的寻伺是属于怎么样呢?心一境,在同一个境上起寻伺,所以这是比较细的寻伺,不是妄念,因为寻伺可以是妄念,但是也可以是在所缘上寻伺,如果我们的寻伺把它集中在所缘上,那它就不是妄念,如果跑掉了,那它就是妄念。(像我那种感觉的话,就是觉得说虽然我没有主动把心去攀缘,但是可以感觉到这个好像有一些烦恼就在....不是烦恼,就是有一些这个杂念等着我(妄念))随时有可能会起来, 这是正常的,这随时会有,因为你很清楚明白说现在集中了,但是妄念随时会起来,这个正常的,因为妄念才刚刚被我们降服,好像就是说有一个贼,他被我们赶出门了,但是他在门外等,随时有可能会跑进来,这个感觉是正常的 ,(我的感觉就像是那个小朋友在家里头做功课,但是明明知道朋友在外面等着,叫你出去玩,)对,你很可能马上就想要出去 ,(稍不留神就会把那个工作甩下来,就跑出去那种感觉 。)那现在你只要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关注, 让妄念尽量不要起来,但是师父也知道不可能不起,但是只要有人关注一起来,你就会知道 ,就是说有些知道的时间短还是长,那我们尽量会让察觉妄念的时间越来越快 ,不要说一阵子之后才察觉到,这样就好。 '''16、种子的对治是在阿赖耶里面还是现行时''' 问:有关阿赖耶的对治的问题,就是说,阿赖耶里面种子有可能是有;有漏种子跟无漏种子,那它对治的话,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它是有漏种子,那有漏种子有善跟恶,那善跟恶它虽然是有漏的,它还是一种对治 ,对不对? (师父听不懂你讲什么)因为有漏种子 它有善跟恶,既然它是有善跟恶的话,那它是不是也会有对治的作用?(你的对治作用是指什么?)因为我在想说它对治,是不是有阿赖耶里面的对治,跟它现行以后的对治? 师父: 其实如果就摄大乘论它是这样,就是说不能叫对治。 就是说相互有克制的作用,有恶有克制善的作用 ,善有克制恶的作用,(那真正要讲对治的话,清净种子有对治染污种子的作用。(清净种子对治染污种子,它是在阿赖耶里面呢?)它里面就会这种作用。(那如果说这样子的话, 比方说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他想要做坏事,那他突然间觉得说 这不能做 ,然后下一个念头,他那个善的还是敌不过恶的,然后他就真的去做了,如果是这样子的情况下,那这些他刚刚出来的那种对克制 对治的那些种子,它是跑到哪里去,它就不见了吗?)没有,它跑到阿赖耶里面去 。(但是它是失败了)失败就比较强烈 ,所以种子比较强, (那它出来的。这个对治的这些善的种子。有可能是有漏跟无漏,都有可能)基本上我们目前来讲都是有漏,但是如果你是正法,比如说你是听经闻法什么,那其实虽然还是有漏,变成它是倾向无漏, 这样了解了 ,那然后慢慢慢慢的。 到了初地或初果才会有真正的无漏种子。(所以说我刚刚那个例子的第二个例子,不管他第二个例子是好的种子还是坏的种子,但是因为它的数量不足 ,所以它战胜不了恶的种子还是善的种子,它还会熏回去的时候,力量它还是会熏回去,但是它的力量变薄弱,那如果说这个时候你继续熏好的的话,这个力量就会渐渐的增强) 所以摄大乘论有讲下品;善恶都有了,但是它是讲善的,会由下品转成中品,转成上品 ,然后最后变成无漏,那无漏有下品、中品、上品这样。 '''17、外境是增上缘吗?''' 问:我想到了一个唯识上面的一些问题;在摄大乘论中第三十五讲里面,师父讲到说我们作为 每一个人来讲起来,应该只是认识到这个自己所现的这个叫做相 ,有相识 ,有见识,那我们就是用见识来去认识这个相识,那其实外境,实际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外境也只是一个增上缘? 师父:对,那么如果这个没错 。 问:若是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今天 师兄们提的这些问题里面,我们做这些内容,引发别人的善根,其实是说能够使他的阿赖耶里面,能产生善的这个相识,让它能够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对很多的事情的看法上面,我们实际上更应该注重的是,对别人善根的引发,或者说我们是能够让他去认识到这个事情。否则的话,做其他的外境所有的东西,如果无法引发他的这种善根的话,其实也没有作用,因为我们认识不到,我们也理解不到这个状态是吧? 师父:所以你读摄大乘论时候,他有讲最清净法界的正闻等流的熏习,所以外界的东西虽然没办法见到它,但是它是可以影响我们, 那我们只能说相对,我们虽然不是最清净法界,但是我们可以相似的清净法界 ,因为我们都是从佛法听闻来的,然后我跟你讲,教导你,那就要看你自己善根多少,但至少可以作为你的增上。(也就是说刚刚开始可能不一定能理解,只能说是相似,可能一点点相似,但是听多了,就是相似度会越来越多,积累的种子就越来越多)然后你这样就会越来越理解 ,所以师父曾经说过,为什么人家讲的话你不懂,因为你里面的种子少,这种佛法的种子少,那你就多听多听,越来越多了以后,人家讲你就越来越清楚,因为这种种子越来越多了。 '''18、见惑vs知情意?利使、顿使 vs.见惑、思惑''' 问:曾经以前请教过师父,然后我最近刚好又在复习,师父之前讲到人的优点,为什么人会比其他各道的众生更强?就是这个知情意 ,所以我在想说,如果从这个知情意的角度来看,能不能说知比较偏向于见惑,那情义两方面是比较偏向于思惑? 师父:大方向上可以这样子讲 ,见惑就比较认为是知见上的问题,认识上的问题,但这不是只是知识而已,而是天生以来根深蒂固错误的认知 ,那思惑是属于比较情感意志上的,大方向上可以这样子分,所以情感意志上的比较不容易断 ,认识上的比较容易改变。这样了解吗?但这都不是一般的 ,不是一般的知识跟一般,只是说大方向上是这样的。( 所以另外一个角度,师父以前好像也提过,就是如果是从唯识,这个利根上的这种,属于知见上的话,也可以说是那个比较属于见惑,然后思惑是属于钝使那方面(五利使、五钝使俱舍论上面有讲)但他分的还不完全是这样,所以你还要再看一看,基本上利使都是属于见惑, 钝使见惑跟思惑都有, 那利使因为完全是知见上,所以它是见惑。
返回
Test:文字整理-YQ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