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Test:文字整理-K1”的源代码
Test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Test:文字整理-K1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Category:其它整理]] 佛法概论-52 (2023-11-20) 大家晚上好!今天呢,我们继续学习佛法概论。第13章中道泛论的 第二节。第一节呢,人类的德行。 从神到人,从少数到多数。从人类友情扩展到一切友情,这就是佛法的这种。德行的。价值充分的呢?来重视我们!自己的德行和自己的这个。思想。第二节呢,那就是正确的德行,因为通过呢前边。人的正常道。然后呢,达到这种圣道达到证据证据呢就是。达到圣道了? 也是两个题目,一个是呢?法修行的陷阱。第二呢是证据的生活。我们呢先从第一个。依法修行的现觉现觉呢就是。我们。现证法的证据。就是。正如。现建的法。因为我们在佛法概论第一章的时候呢,学过现证的政法。 所以呢,我们修行吧,最终呢还要达到了。现证。现证也是献血?现证呢?首先讲到佛法的中道行呢,是真理和德性的统一。和志与行的圆满。佛法的中道行。为人类德行的深化又广泛。这个前面呢,我们已经学到了。深化呢,就是能够净化自己。广化呢。净化时间。 他所以超胜人间。一般的德行。即为中道呢,是于正法而去入正法的。当然了,佛法呢?他也讲德行。是不是。但是佛法这个德行呢?它既深化又广化。所以呢,他能够超胜。人间的德行。我们人间的德行呢?你就是再高尚呢,可能他。没办法出世间。 所以出世间的德行呢?那就更深化了。既因为中道是与正法而切入正法的。中道。他是依正法而切入正法。一的正法呢,其实就是我们。正见。这个等于说呢,是我们前边儿学八正道的那个真谛法。首先呢要。见到真理。正见。 通过文思要了解佛法的这个。李泽我们前边呢讲到。缘起的。这种必然的礼则性。那这种里格呢?一,遵循这种礼则。就会气入呢!涅槃的正法,或者叫解脱的正法。所以这个a等于说是真地法。中道行是德行的肠道。与世间长变的真理呢? 相随顺。香气和。所以呢,京东常说呢?随法。这个在下边儿论里头介绍哈。这个法呢是指什么呢?这个法是。涅槃法。这个水法呢?随法就是。八声道法。 所以说这个法。是随法行。而切入这个涅槃法的。又一个。词语呢就是法。然后呢。然后呢。所以这个法呢,它是也是指涅槃刺法呢,就是八正道。一巴掌道儿行。一般正道呢,项羽这个涅槃法。所以18声道呢行。 项羽这个。涅槃法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中道行是德行的肠道。他呢和世间长变的真理相随,顺相契合。就是中道法我们呢?在法国人头边。讲到皈依法的时候它有。真谛法和中道法。最后呢,就是解脱法。相当于呢。 中道法。三呢。一中道法去实践,能达到法的体现。称为呢知法入法。那这个就是解脱吧!所以。第一个呢,那就是。征地法。这个呢就是中道法。这个呢就是解脱法。体现正法的理智,平等,称为呢法身。 所以这个。法身呢?我们前边呢?也谈到了,在诚不知道呢!佛以正法,以为身,敬会以为命。所以呢他。礼呢那就是。就是法了法理。智呢?那就是会。所以呢,佛法呢就是。是因为见到了真理。你见到的真理呢?是什么样子的真理,你智呢?就是什么样子的智?这样呢,他礼和制呢就是。平等的。也叫理智亦儒。霍尔教呢。以如如至。正如如理。一如如里。显如如至。你叫真如。所以呢,这个。我们正见哈! 正见所见的这个礼。就是等于说。他是。不以我们主观。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理。它不是我们主观想象出来的。想象出来的呢,那就不是法的真实相。见到这个元期法元期法的。流转缘其法的还灭,见到法的这种即灭性的时候。那你这个智呢就和理呢是平等不二的。这样呢。 两者。都。平等则称为法身。下边呢就是小。所以佛法呢?依法。剑法的德行。所以这里呢,他这个德行很重要。你看。他。依法。 剑法的德行。所以我们呢?等于说你想?悟道。你想剑法。他必须呢,要有这种崇高的德行,这个崇高的德行呢?其实。我们前边呢也讲到。他就是。八正道。这个德行呢是世间的用语。佛法呢,就叫中道。 或者叫界定会?他都是德行的。所以说真理和德行。并非呢,互不相干。他觉得是一真理。而引发你的德行。一德行呢。才能够去实践这个真理,去证实这个真理。所以呢,他俩呢是相互依远的。依真理那发起德行? 依真理而发起德行。你像八正道呢?正见。建立就是真理!正见下边呢?那就是正思正与正业正命。所以有正见?必然呢,能引发正思。沈利斯发动司?决定词和发动时发动我们身语意的德行。然后再以八正道这个界定会德行呢?最后去体现。 体悟这个真理,涅槃真理。所以说真理。和德行的统一。达到礼以智智行的。圆满。即为佛法崇高的目的。最高的目的了!所以呢,佛法不仅仅是说。你要剑法。你要开悟。其实呢。 佛法他需要这种?德行的。一种。伴就是陪伴!如果说没有德行。纸呢就是。口头上谈空说。谈修说正。其实呢。那是缺少德行这一法的。德行呢,他就是属于功德的。 你让我们修界?你让他戒清净?你要修订。定呢,就是心情定。所以这种功德呢?如果没有的话。那你。谈空理呢,那是没办法合法相应的。所以真理呢和德行。他一定是统一的。绝对是。不相干的绝对不是那种不相干。 不相关。这样呢才能够。礼和智慧。然后呢,智慧呢和这种德行才能达到圆满。达到佛法最崇高的目标。所以佛法中呢,其实要了解佛法中很多法门呢。就是。忽略这个德行。忽略这种界定会。往往呢都是。口头禅。 谈的挺好。但是缺乏的这种德行。第二,中道型呢?依法而行,行道法的体证转迷情。困惑的生活。从法的法性的空。或者呢。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法印说呢?这是法法,如此可说,真理无所不在。 因为前面呢,谈到了这种呢,真理德行的统一,真理与智慧的统一。 所以呢,从法性,空寂的法性空性呢,就是,涅槃寂静的这一边,直接呢,进入空性,这边是三法印,它无论是从缘起法的空性性来讲,还是呢,从三法印来讲,法,法呢,都是这样子的。等于说呢,它既是缘起空,相应的它又是呢,诸行无常无我。所以这个诸行无常无我呢,我们在成佛之道里头,学到他。是呢, 世俗的家有它是缘起甚深之处。这个法的空性性呢?那就是背负甚深,难知难见之处。所以这个无常,生灭有为,和这个寂灭涅槃无为,怎么统一起来呢?那就是要体证诸法无我,才能把有为和无为呢,这两边呢给它统一起来。所以呢,从无论从三法印来说吧,还是一法印,他这样真理呢,是无所不在。为什么呢?因为法法如此, 12因缘法每一法都如此,四圣谛法也是每一法都如此,我们五蕴,六处,六界也同样,都是空相应缘起法,它都是呢,没有字体的,没有恒常不变的,所以呢,这这样的真理是无所不在的。下边呢,就说但是呢,友情,他由于无明所盖,爱结所系,这就是指我们这个凡夫有情了,被无名呢所覆盖的,然后呢,又被爱烦恼呢所缠缚着, 然后呢?怎么样呢?激素于狭隘的自我思维中所知所行的一切,不但不能出征这本人的法性,反而呢障碍他。就等于说我们呢?为什么不能够保证这些法。我们呢?现在初中的都是什么呢?初中的都是无名,和无名相应的,和贪爱相应的,天天呢去处这是无名处。所以呢我们就没办法出证。这个三法印和这个法性的空寂性,不但出不了它, 还障碍它。障碍呢就是我们的无明烦恼的障碍。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嗯无常,我们呢就是起常见,如果呢,我们起我见嗯一条一切法的不真实性呢,我们呢,却起这种实有件,所以呢,他就障碍着这些真理。下边呢,做的譬喻也好,如迷茫者,迷方者呢,是迷失方向的人,他辨不清方向的人呢, 它不但呢不能分别东方和西方,而且呢,它固执认为呢东就是西,以东为西。这样呢,有情住着的五蕴呢,五蕴,五取蕴,成为持然大苦,五蕴身心,我们呢,前边学到这种五蕴炽盛苦,我们呢?五蕴呢,纯大苦聚集,激起了我们这个苦报之身,所以呢,我们注注重着这个古韵字体,爱着这个五行字体,一定要说看着我们这个五音字体,当然了,就成为自然大哭。但是我们呢, 可能也不觉得,我们这个身心现在也挺快乐的,是不是?我们呢,也可以呢,去,享受,你也可以去陶醉呀,去快乐呀。,并不觉得苦吧,也有乐吧,是不是?所以呢,我们即便说成为大苦,找不到一个方向,这都是呢,不知道无常而直肠直断,无常也成为大苦,为什么呢?因为无常苦,苦一切呢,他都是因为无常变化, 变化呢?等于说呢,我们在生活之中呢,好的事情,好的心情,可能呢也会遇到人呢,一下就变成苦了。所以在世间呢,,我们遭遇了不快乐的事儿,遭遇了这种艰难困苦的事情,这个时候呢,我们心心情就,嗯不情愿去接受他,因为不知道无常,我们呢,总是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看待事情,这样呢,我们就往往呢叫,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以呢,其实我们的时间呢, 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是这些苦事呢,我们不会去反思,往往呢都会怨天尤人。所以这个,苦呢,它会给我们带来烦恼,也会给我们带来呢。造业。因为什么呢?因为一受苦就会抱怨,是不是怨天尤人的你这样呢就可以去继续造业,不甘心,不情愿,所以这都是由于我们的过敏,肝癌结性,固执这些无常的东西,所以我们前面呢, 在,关于三宝章的时候呢,谈到这种世间事乐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要当离,有生无不死,国家之后乱,妻妾成后悔,世间不可乐,不是可以护。所以呢,我们对于自然,社会,身心弄得处处几天,即极天际,惊天极地,没有不是恐怖的,自然呢,就是我们跟这个自然界物质发生的关系,社会呢,就是我们呢?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是不是? 那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关系呢?那就是爱别离,怨,憎会,就是这两边和自然关系呢?那就所求不得。我们和身心关系呢?那就是生老病死和这个五蕴炽盛。其实这几方面呢,为什么叫七苦八苦呢?因为就从这几方面使我们呢处处惊天极地,惊天极地呢,就是这种带刺的草丛,我们等于说呢,在这三方面来说吧。起心动念呢,它就像嗯带刺的草丛一样,处处呢针刺着我们,因为七苦八苦吗?苦呢, 它就是一种四,所以呢,也等于说呢,我们也学到了我们这种感官,感官的这种流入处六处呢,处到六境,那没有不苦的。当然我们出境也有乐的,但是呢,这种乐呢,它也会,因为它不长久。所以这个无名我爱为本的一切活动,构成友情内在的深刻的特性。因为这种无明和情爱嘛,他呢,内在深刻的特性呢, 其实就是执着自我,自体爱,境界爱和后有爱,这样呢,就是沉没于生死海之中。如果不把这个情看破解放出来呢?这永远是矛盾缺陷的苦迫中讨生活。所以说,佛法吧,缘起法,其实呢就是讲我们身心,不离开我们身心,可是呢,由于我们无名肝癌解气,看不到这个真理,所以呢,就被这些烦恼,搞的是惊天极地,处处呢构成这种突破。 所以说佛法的中道情,就是要扭转迷情的生活,为正觉的生活,扭转困惑的生活为自在的生活。这所以呢,以实证此法为目的,实证,实证呢,就是正如这个三法印也好,语法也好,正如法的实相,然后呢,以随顺此法的思想行为为方法。所以这个思想和行为就是等于说呢,法随法行,随顺真理法则,随顺真理法则, 他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呢,无非就是佛法讲的行为上来说就是界定,再加上布施,这就是随顺这个法。那世界上呢?知见上呢?其实就也是随顺这个因缘,随顺这个圣道的因缘,它不是随顺这种流转的因缘。所以这个必然理则或者叫世代里程。那这个世代里程呢?我们要一代这个团灭的这个必然法则,你这样才能够随顺于真理,你不能随顺的那种, 流转流转呢,那就是心理了,那就不正义了,以厌离迷情而去向正确的动机。所以我们这个动机呢,那就是从正见而引发出来的正思。所以我们正见呢,为什么要一定要发动正思我们这个动机呢?才能够升起来,激发出来。所以这个动机呢?它是厌离迷情的。这距离呢,我们这种颠颠倒倒,烦动恼乱的这种内心的烦恼生活。 所以要证实证此法,那必须呢要随顺正确的思想行为,但要随顺正确的思想行为呢,你要发起呢,厌离迷情而向正确的动机,就是这个关系。所以你要证的证它为目的,正如这个法的实相,你要随顺这个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还不足,你还要呢,有这种动机,就发起呢这种意愿来。因此呢,装修取向的分别性是不够的。佛, 所以说一治不一时。我们呢?取向分别,我们开始还是需要取向分别的。在零误入的时候呢,我们在不不取一切相,因为我们现在呢,取向都取不进来,分别呢,我们都分别不清楚,因为这里呢,说装修取向分别是不够的,那意思呢,我们到一定程度,那叫不取于相,不加妄分别,还有正分别,所以说是医治不一时, 这个字当然了,是从戒定慧而开展的这种官制,官制呢,它需要对法呀有一定的辨别,所以呢,这种理和智,它是平等的,是不是?你要能够先见法,你才有智,并不是说你先有志,然后你再去见法,一定先明理,你才有志。所以这个理智呢,它是非常相关的,所以我们一般说你要有智慧,一个人呢,要有智, 所以我们是要学佛法,要学佛法的智。但是这个字什么字呢?其实佛法的治呢,它是建立这种法理上,对法理呢清楚,不但说对法理能够辨别,能够抉择,而且呢,还能够断一些烦恼,才是治。治的这种作用,它是断烦恼的。所以呢,见了真理就破无名,是不是?无明就是烦恼。你这样呢,见了真理,你破了无名,你这个才有治,这个才是智。如果说我们现在呢,, 你能讲,能说,但是呢,烦恼依然呢还存在。当然了,我们要是从一顺从于正确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还必须先一这个中道行,然后呢,才能断这个根本的烦恼。所以八正道呢,也可以说先断恶,先断恶心,先生善。这样说呢,你先断五欲,五盖先呢,舍弃这种不正行, 这都是恶,然后呢,最后呢,才能够生起智。如果说呢,专谈呐,法法平等,不知行为为有法与非法,顺义法与不顺法的差别也是不对的。如果说只是讲这个法法平等,因为法法都是缘起的,法法都是无自性的。这样呢,就这样从这种没有差别的法性上去讲。但是呢,对我们这个善恶,你不清楚,那也是不对的。是不是?就像我们一般,有的人呢,学了缘起法,然后呢,, 一关就是生生灭灭一关呢,法尔如是,一切法必然归于灭,生而寂灭,方法都是这样,这个还有分别吗?你看你这个当下,他都是在生灭,生灭不住,无常法,你能让依法注入吗?你能让依法留住吗?其实听起来呢,是不是?,似乎似乎也是在谈法。也对呀,但是呢,问题说你是善恶你都分不清,你说你生灭,你能灭得了吗?,你那个善法升不起来, 那然后恶法呢?也灭不去,然后呢,就在那生生灭灭。其实呢,那就打糊涂仗。因为什么呢?因为佛法开始先要么呢,先灭这个恶法,先生这个善法,所以说有的时候也说不思善,不思恶,你有善恶呢,还是有分别心,所以说呀,信皆无稽,妄想取空,一想取空是邪空。这个呢,下边呢,大智度论里面呢,讲得比较细致一点,关真空的人呢,先有无量的布施,持戒,禅定,然后呢,七心柔软, 注解始博,就这些烦恼,都非常的淡泊了,然后得真空,你看他前边儿呢,先有无量的布施,持戒,禅定,然后呢,身心柔软,烦恼使呢薄,才能够得到真的真实的空意。邪见中呢,没有这个事情,但欲以意想分别邪心取空,你只是臆想,想象的,那就是邪心在起着空。然后呢,说一个人呢, 就是当然这个故事,它这个嗯最初呢不认识这个盐,这个我们做菜的这个盐,最初他不认识,然后呢见到一个贵人呢,你这个盐呢,炒种种的肉肉和菜而食,他就放这个肉菜之中呢,去炒熟而食,然后就问说,菜这么好吃,是什么原因菜这么好吃呢?这个贵人就说呢,此言呢,能令物为美,故就是这个盐呢,才能令这个食物非常的美味好吃。 因为我记得呢,有一个古语,说这个,一般我们说炒菜,说香味是来自于油,我们炒菜都搁油吗?说这个香哪里来呢?是因为有油。其实呢,不对,如果说你没有盐,你这个菜呢,它就没有味道了,这个油呢,也再香,也是没有味道,它不好吃,那说明这个盐呢,在我们这个美味之中呢,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人呢,一听说,这个盐呢能用,能让这个菜能够美味,所以呢, 他就自慰必多,他认为呢,这个只是吃盐,那胃那不就更好吗?非得满口食之,咸苦伤口。然后呢,问你为什么说,你为什么说严它能够起到一个美味的作用呢?这个贵人说,你这个吃人呢,你应当就是电量应该放多少令之美?美人,为什么你单单的吃盐,不放在这个菜肴里头呢?而且这个菜呢,也得说,你还得不能添多是不?放盐多了,他闲苦不堪, 你放少了呢,,他也是非常的清淡,没有滋味,所以呢,你要放的适量适量呢,这个菜味道呢才非常的可口。下半句说呢,无智慧的人,他听空解脱门呢,他不行诸功德,不修各种功德,但欲得空,是谓邪见,断诸善根呢。所以呢,这个等于说他是没有智慧的人,他听了空,一切法空为最究竟,然后呢,也不去修各种的善法功德,他就想得那个空,这就是邪见。导师呢, 在修三教里头也谈到这个事情,会学的成就,离不开其他功德的,就是我们这个会,会呢,就是戒定慧,是不是我们前面已经学到了,所以说会学成就,哪儿说天天呢?你是空谈这个谈空说妙。,空谈这个庙里,那是不是会的?所以会议的成就,他一定是呢,离不开其他功德。布施,持戒,修订,修身,这都是其他的功德,所以其他功德呢,也要一会学才能够究竟完成。其他功德呢?你没有正见,那你这个其他功德呢?也不能究竟, 就等于说因为它不能出世。比方说外道呢,他也有戒,也有定,但是呢,他没有佛法的无漏慧,所以呢,他就不能究竟,它只是人天善法,所以呢,有这些功德,你还要有佛法的慧,他才能够把这个功德呢,达到最究竟。所以说离开了信界碑定而专谈高深现证,无论会,既是妄想。所以龙树说呢,信界无极万象曲空是邪空。所以我们这个信呢,其实就是我们听闻佛法而来的。所以呢,你没有信和戒, 你没有闻思佛法和持戒的这个基础,你还想正如那个空,那就是写空了,所以说空而不能与信界相应,皆落邪恶坑,永远不能得现证会若修会学而抛弃他无边清净功德,那不管在声闻法或是大乘教中,都是非常不相应的了。所以这就是说我们行为呢?还要知道非法以正法,顺法和不顺义法,顺义法律就是正,不顺法的,那就是非法。 第三呢,方法对现证法的体现于实证的理智德行,不只是信仰而已。所以这里谈到了这种想,正如这个法,你这种不只是信仰就能够达得到的,所以佛法中呢,大多数呢,现在有很多都是信仰型的,它仅仅是停留在信仰上,没有文法的政治界,这样呢,你还是不足。所以说依法修行,虽然呢,因为根性不同,不一定呢, 线上就能够见法的目的,这个呢是从事实来讲,因为人的根性,有利根,有顿根,有信心人,有发行人,这个是从现实这个角度来说,你不一定呢,你今生就能够达到现证法的目的。但是呢,从佛法来说,佛法他对于法的体悟,绝不认为是要要实现于死后,或实现于来生,实现于另一个世界。为什么呢?因为在佛陀那个时代,佛说这个法,现证的这个中道法呀,就能够让人呢, 能够现证法去体现的。下面就说呢,佛弟子依法修学,绝不等到未来他方,而要求现在的正业,这个在佛陀在世的时候,确实是没有这个佛弟子呢,那说我等未来再修吧,或者说我去他方去休学去吧。所以在根本经典之中是没有这种思想,都是呢,要求现证法的经验,就今生呢,就要正视它,如先生都不能体会,不得解脱, 将希望寄托于未来他方,这太过于渺茫了,等于呢,不能真实体验的幻想。所以佛法的中道行重视呢,自知自觉自作证,因为这个通道型,它完全是自立的,就是刚开始正见是需要呢亲近善事,从他听闻的听闻之后呢,你还要能够自制这个自知呢?他需要自己能够思辨呢?自己思考,然后呢自己确定。 所以这个自知呢并不是说别人告诉你一个现成的方法,然后呢,就变成你的了。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没办法说,把佛陀已经证悟的这个果儿一下子就给你,你不用你动脑筋,不用你学习,一下子你就得到这个果,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你自己呢去听闻,去思辨,去抉择。达到自知,四肢呢,就等于说不用别人去给你肯定,你会自己呢会肯定的,当然是肯定的,他一定是如法的了,不能自己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有自知就会有自觉,就会自作症。有人呢,以为出,以为比丘的出家是为了祈求来生的幸福,毛比丘告诉他呢,不出家是舍非时乐,得现在乐,随时呢,那就是,未来你舍出家,要舍弃未来的乐,要得现在的乐现证法了。所以说现前了,就是自觉自证的解脱之乐。这个是在佛世的时候。这个经文呢, 很多经文都是强调现证法乐的,舍弃非时乐。关于法的体现是容易到达的。法的体现呢,不是渺茫的,不是难得的。如佛说呢比招行如是目,必得生进,目行如是朝,必得生进。这个是中华经里面的念佛经,这是容易到达的,问题在学者是否能顺从佛陀的开导而行,这个是关键。这个就是呢,如说随修行的 如是佛的法去实践,这就等于说是要服药了。那我们前面学呢,我们佛弟子应该并想要想因众了之,想随文如说行佛说法。如今,我们呢去听闻佛法,佛是大医,王僧是呢,病者法如药,那听完了法呢,你还要去服务他,你不能说念念药方你就能够治病,所以呢,服药呢,就要如佛说,随随顺佛的开导而去行持,去实践,这就是服药了。因为法呢, 我们前面写到,我们烦恼,需要去把这个烦恼去对治掉,你才能够达到团灭。那对治烦恼怎么去对治呢?其实就是呢去依照佛法讲的文法,升起正见,然后呢引发证书,然后呢升起德行,升请文道德行为,这就是服药了。因为道德他就是对峙不道德的行为,你道德增长上来,你不道德的恶法呢,它就会灭去,这就是服药了,吃药了。 对法的实证的也可能。佛曾归纳说,世尊,现证法律一住持人非是通达,基于现证法,源自觉悟。这个案件中呢,很有名的,这个是念法的功德。世尊呢?世尊的现法律。因为世尊呢,他以现前的身心而讲的这种法和律。所以佛最初哈,我们在华概论最初学到法律的时候,法与律的对立嘛,法语意义的对立那种,最初佛讲法是法与律是并举的。所以呢,法你尊重于法,就等说你尊重于律了, 你像八正道,八正道呢,正见是法,正语正业,正命是法,正念正定是法,所以遵从于法,等于说你尊重于律了,所以说现证法律他是不说的这个法律的,你顺从这个法律,这个法和律呢,就会让你呢迷住热闹,离开了种种的烦恼,非是通达,非是通达呢,就是不现实,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努力呢,任何时候都能够通达,所以说基于现证法原则,源自觉悟,这是阿含经中的易经, 所以说这非时通达就不在时,这是解这个导师的解释哈,不,暂时,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开悟,所以呢,这个也等于说呢,功到自然成。你不要求,什么时候现证法什么时候开悟,因为你功夫到了,是不是?它自然呢,它就会开悟,这叫公道自然成,光大自然成也是,你不用求什么时间去解脱,开悟剑法,关键是你能不能时时的用功, 这个是要紧的,如果说你不实时的用功,然后呢还要求,什么时候能解脱,其实那就是妄想,一点儿都不切实。机械法或翻译为呢就是此剑,意思是呢能修行,当下就会体悟此法的,这就是现证法,或者叫县官现前的这个法,你就可以去现观察县官呢,就是当下就会体会这样的法, 因为你见了法,你就自己能够觉悟到这个法呢?它是本性空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因缘和合,没有自体的,它存在的单体呢,就是空性性,就在波浪翻起的同时,他就是急性的,不是等到他坏去,它才是空性的。这就需要呢,这种现证法律能够顺从于这种现证法律下边小杰, 不是学者充满了理智德行的新生命,佛法呢,如实正直的如此重视,既表示学者充满了理智的,德行的佛法的新生命,因为你要是能够如实的证知这个法,你呢,你就充满了理智,德行,对吧?新生命,这本书呢,你的生命,是在佛法里头,又重新得到了一个新的生命,因为这个新的生命呢,是你已经在佛法里头呢, 改头换面了,都整个生命体给你输入了新鲜的一个生命体,都给你全身身心都拧。更换了一个新的生命体,叫新的生命。那么怎么去更新呢?其实就是把我们旧有的思想全给他对峙掉,剔除掉,都换上佛法的新的理念,新的思考,新的知见,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界呢,就是佛法的真理的世界,完全的是革新了自己,所以它不是传统的,他们的宗教信仰而已, 因为这个完全是自立的了,王家是源自觉知的了,当然他就不是那种传统,他立的只是信仰。这是对于你性生活的否定转化为正觉生活的关键呢。这是法胜官,大乘小乘没有多大差别,不过下手的方便与究竟多少不同罢了,所以这个下手嘛,前面我们学到,身份证呢,多从三法印,无常,苦无,我来下手,来观次第见到的大众呢,直接从极密涅槃,直接切入空一。所以呢, 方便和究竟方便呢,一般说声闻法呢,是,是方便,施设的方便。那这究竟呢?那就是佛道了。这是第一个主题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这个中造型中造型结合了我们这个,理智和德行,礼仪,智慧和德行,把这个三者呢给它统一起来,那这个就是正确的德行。依法呢, 而进入正法的我对我们整个佛法呢,先明理,然后纯粹,纯粹于礼,达到这种质证。大致呢就是这些内容,下面呢,大家来分享。可以可以。媳妇,我这个麦干脆干脆清楚不清楚可以清楚。 佛法概论-51 (2023-11-17) 13章 中道泛论 第一节 人类的德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佛法概论人类的德行。 我们现在学中道行四圣谛的中道,也就是八正道。先是学中道泛论,对中道广泛的论述。 所以,第一节先是谈人类的德行,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行。但是谈到人类德行的同时,又谈到当时印度的宗教背景,当时印度的宗教思想界这些外道。牵扯他们那种迷茫的宗教行为,因为他们的宗教行为都是以神为本的。他们那种道德价值观,都是绑架在神的旨意上。等于说人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道德的价值。人的一切都来自于神,一切都是神的给予。所以说人也只能是服役于神,乖乖的去听从于神,所以他们的道德价值,是以服侍神为最终目的的。 他们的道德的根源是来自于神的,这样如果没有神作为他们精神依托的话,那这个人生似乎是毫无价值的。就是人的一切行为都没有什么价值了,如行尸走肉了。这样它就否定了人的这种道德伦理观,也否定了人生的这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价值!所以在神教中的人,就把人的德行变成了神的一种奴役。因为你只能听从神的旨意,你不能违背他。你的一切的行为和价值观,都以神的价值为价值,都是出发于神的。 所以,佛法就不一样了,佛法充分的肯定了我们人的思想价值和道德行为。所以说赋予人的,很高尚的,合理的价值观,使我们人的这种道德伦理从神教之中解放出来,摆脱出来。所以这就是佛陀这种中道行的意义所在,给予人类充分的价值肯定。让人把这种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充分的发挥出来。因为它不是来自于神;也不是来自于天;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努力向上。 所以就指出了,这些外道的宗教行为都是用祈祷,祭祀,杀生来求得升天,求得好的果报。所以这好像说把石头投到大河里,你在岸上去祈求石头升起来吧,浮起来吧,无有是处。为什么? 因为你不做善业,去造恶业,你还想生善道,那等于说把石头扔在河里,让它浮起来是一样的,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所以佛教导,如果说你想升天,必须要修十善业。有了善业想让他堕落,都没办法堕落。所以上次学的是 德行是从神的德行解放出来,来发挥我们人类自由意志的这种道德行为。 二 从少数人到多数人 (一) 在佛法中宗教与种族是平等的 这个主题还是围绕宗教。 最初是掌握在少数人的这种权威上,像婆罗门。婆罗门掌握了人类的生死大权一样,因为由于他是给神祭祀的这个职业,少数人掌握了这种神的权威,那么逐渐逐渐这种神权慢慢被打破,然后发展成自由的宗教行为。 首先谈到这种佛法中的宗教与种族是平等的。谈到了人类原本就是应该平等的,但是由于职业分化,分为不同的职业层。由种族的盛衰造成自由民、与奴隶,这是古代社会的一般情形。 所以人类诞生在这个世间的时候,各个方面本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生存形成了一种群体的生活。群体就各自分工,各自从事职业,这样成为不同的职业层。不同的职业层在整个社会之中就会出现专门领导的,管理阶级层。那么同时又有经商的;农作的。 我们现在社会分工更多了,有工业的;农业的;商业的;政治的;各行各业。由于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就分出人有这种教育行业的;科技行业的;娱乐行业的。这样在当时社会上由于职业不同,地位就显得不一样了。其实本来如果说没有这些职业的话,大家都平等,就是因为职业的分化,成为不同的职业层。我们现在也是,虽然说他现在没有那么严格,但是在印度按职业分化就比较严格。印度历史和中国历史都是一样的。都有种族的盛衰?造成了自由民与奴隶,是古代社会一种情形。种族的生活就是这种印度的种族,像中国过去有贵族和官僚这种家族。所以古代皇权贵族都是担当着社会的顶端。这种族群的家业肯定都是连带的,都是权贵的,还有各种行业的这种家族。 家族有兴旺的时代,也有没落的时代。中国历史上也有这种家族的盛衰,也是屡见不衰的,比如说有很多兴盛的大家族如果和时政不相应的话,那这个家族就会没落。如果说这个家族能和时政结合的非常密切,那这个家族就比较兴旺。兴旺的时候成了自由民,衰落的时候就成了奴隶,就变成了社会底层。所以这块儿,讲的这种人本来是平等的,是由于职业的分化,有不同的职业层,然后造成这种种族的盛衰。 第二是初期乃氏族的宗教,宗教成为强势与胜利者的特权。 就是起初是一个很少部分人的一个宗教,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用这个宗教来搞特权。最初的宗教,是和种族相结合的,成为氏族的宗教,氏族就是家族的。或者是这种姓氏的,或者这种族性的,在印度叫族性,族性就是一种阶级。这才因种族的盛衰而弱者的宗教被排斥,宗教就成为胜利者的特权。 下边举了耶和华为以色列人的上帝,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 因为在圣经 旧约里,很清楚的讲到以色列是上帝的选民。就是在世界上这么多的人,这么大的世界就选择了以色列为上帝的子民。那对以色列人来说在他们这个宗教圈里就感觉自己就非常的幸福,能够高人一等。他能够被上帝给所选上,那肯定是有一种优越感。摩西从希腊给他们带出来。带出来去找自己的国土。这个历史上,很有意思神的选民。就是神率领摩西把他们带到一个荒僻的地方,就是现今耶路撒冷,就是巴勒斯坦那个耶路撒冷。在那里建立他们的一个神的一个国家,结果在历史上以色列人被别的地区人,在古代历史上,把它城池给吞没了几次。所以后来以色列人就没有国家了,就流浪到世界各地,流浪到西方各个国家。后来二战胜利之后联合国就给他们给建一个国家,就是现在的以色列。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本来是两个有主权的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现在还是冲突不断。或许他现在还是以这种优越感来刺激的。这个是举这个西方的基督教了。 然后印度的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的宗教。就是三个种族的宗教。首陀罗是没有一宗教而得再生的权利。因为在印度,印度的一个传统上就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是主持祭祀这个职业的。他是与神沟通的这么一个职业。刹帝利是国王是政府,就是政治方面的,有军队。吠舍是工农商的经商的。经营农业的首陀罗那是奴隶,最底层的那个阶级。 所以这个婆罗门地位是高于刹帝利,因为他那个国家,他要高于国王这个地位。为什么?因为那个时代国王国家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要去祈求天神的,他祈求上帝的。吠舍也要去祈请婆罗门去与神沟通,来保持他这个国家百姓的安居乐业。所以那个时代,婆罗门至上的,他的地位是最高的了。这样这个婆罗门教就是属于这个三个种族的一个宗教,他们死了之后还有再生的权利,首陀罗就没这个权利了。他一死就像如灯灭一样,所以也等于说婆罗门是婆罗门教的权威,他掌握了这种神权。这样这个氏族的宗教就变成了胜利者的特权 第三 四姓是平等的,它的差别不过是职业的分化。 印度的四性阶级制不但是世俗的,而且与宗教相附合。世俗就是从世间承担的职业,婆罗门是祭祀的与神沟通的职业,刹帝利是管理国家政府的一个职业,吠舍就是工农商的。这都是世间的,但是它和宗教又相符合了。这些宗族怎么来的?他还是跟这个大梵天、跟神有关。因为婆罗门是大梵天从口生的,刹帝利是从大梵天的胸部生的,吠舍是从大梵天的膝盖生的,好像是。首陀罗那是从脚下生的。 所以这个阶级性就和宗教相符合了,但是佛法不是这样说的,佛法说四姓皆等,四性都是平等的。没有种种的胜劣的差别。 下边就是从几个方面来讲到这种平等。 无论是从财力说,从法律说,从政治说,从道德说,从这四方面说,他们都具有平等性的。这个在下边注解里讲到杂阿含经[五四八经] 从财力说四种姓四种阶级任何一种阶级为王。他们都能做得到, 令其侍卫,先起后卧。及诸使令,悉皆如意。 那意思你这个四种阶级哪个阶级如果说你能当上国王,他都有这种自由支配,命令百姓服从领导,服从国王的意思。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去做什么,有这种自由支配的意思。这是从财力来说,因有国王一定有财力。国王是国家的君王。他就能够控制整个国家的财力,财和权力方面都能够得到随心所欲了。 第二是从法律来说。四姓阶级任何一种阶级只要犯了罪,同样受到法律的惩罚。那时候惩罚有用鞭子抽打,用绳子捆绑,或者给你驱逐这个国家。或者是罚其金,现在是罚款。甚至还有酷刑,就是截断你的手足,挖掉你的耳朵,鼻子。重罪的要判为死刑,有偷盗的,给你灌上贼寇的恶名。这从法律来说人人平等的。 无论是百姓和皇帝犯法同样要受到制裁。这从法律来说是平等,毫无差别,没有种姓的差别。那么从道德业报来说,这四种姓只要做了不善业,必然要堕恶道。这个是毫无情面可说,如果说你行了十善业,一定升到善趣。这是从道德行为的因果业报来说的平等,没有什么种姓差别的。 下边又从女人所生,随业受报,修道解脱来说平等。因为无论你是什么种姓,都是女人所生,都是从父母所生这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然随着你的善恶业报去受报,这也是平等的。 无论你是谁,国家皇帝还是百姓,都是有因有业的。然后再是从修道解脱,你只要如法如律的修行。也能达到贤圣,转凡成圣。所以说四姓从这几方面来说都是平等的,机会也是一样的,只是从社会职业来说是承担的职业不同而已。所以说人为的非法阶级就是婆罗门,婆罗门假托神权的四姓说,即是说他是借助于神权来分为四姓的。等于说他是打着神的旗号,然后人为的分成这四种阶级。 下边儿说 如有人 强与他肉,而作是说。士夫可食,当与我直。 意思是有人强迫你买他的肉,而且还说你要有价值相等的回报给我,现在的话说就是强买强卖。你强迫人家买你的东西,而且还要你相等的价值,现在来说叫欺行霸市。这都是人为的,都不是那种自愿的。谁也不愿意去当奴隶,当下等的阶级,这都是他假托神来评判的。是一种强加于人的,这种四姓阶级把自己高高在上的标榜起来,凸显自己,去贬低他人,好像自己多么高贵。 让别人自然而然就显得多么卑贱,所以这打着神的旗号,现在说是营私舞弊。其实现在打着神的旗号和佛的旗号去骗人的。去强加于人信仰的,其实也是这样子。你像西方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真主为什么一手拿着古兰经一手拿着刀。他要强迫你信;强迫你成为他的奴隶;成为他的仆人。然后再奴役你,因为在古代宗教想搞那种霸权,搞那种的像资本垄断一样。 因为这个你要了解西方宗教的形成,罗马教皇那个时代,现在叫梵蒂冈,那个国家不大。梵蒂冈那个国家不当他最初就是罗马教皇的统领者,曾经用基督教,从基督教教分出东正教等几个分支基督教。他们就想用宗教统领这个世界,让所有人都服从于神的权威。所以后来资本起来之后,他就利用宗教来奴化人所。以你看西方这些发达国家,他们最初都是去殖民一个国家的时候,侵略一个国家的时候,他都是先让基督教很多牧师先给你传授,让你信上帝。然后他们以上帝的身份来救你们,来帮助你们,给你们投资,帮助你们脱贫,帮助你们国家富裕,但是他表面是帮助,实际上是把你的国家财富全控制到自己的手里。实际上就是掠夺殖民,西方历史都是这样。 四 佛说四姓平等,就是把种族优劣差别从根本上给你否定。这在宗教中佛法是一切人的宗教。所以说四姓出家学道,没有本性,没有种族性的阶级,但言沙门释迦弟子,所以说四姓出家同一释姓。 所以你再高贵的阶级出家,你到了出家僧团一律平等的。你看佛陀这些王子出家,他们还是要尊崇于先出家的人,先出家的人哪怕他地位阶级再低劣,那你也要去尊敬人家;顶礼人家的!下边就举出优波离尊者。因为优波离是属于出身贱族的首陀罗,但是他是持律第一的上座。就在说是在大众之中比较被人尊敬的一个对象,所以你看他出家。虽身份低贱但是他出家修学之后确成为大众的上座儿,上座是资格非常老的一个修行者。这个叫佛法的人类平等的精神。因为佛法不是少数人贵族的宗教,它是一切人的宗教。他不是那种权威的,只有少数人统治的一个宗教,它是平等的。 在佛法中男与女是毫无差别的,男女他从信仰方面;德行方面;智慧方面;佛法中毫无差别。如在家的信众,男子是优婆塞,女子是优婆夷。出家众男的是沙弥、比丘,女的沙弥尼、比丘尼。这同样都可以修道解脱,因为这是在佛世的时候,确实是。无论在家出家,男众女众都有能够见法得道的人。从这方面儿来说,无论是信仰还是德行,德行就是戒律。还有这种佛法的智慧,当然毫无差别。解脱是一味的没有差别的。 这也是事实。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虽然现在很少见,但它毕竟是我们这个世间曾经存在的事情。 所以说,从解脱的道器说,男女形象的生理差别是毫无关系的。道器的平等观。 为道之器。这个我们大概讲到,人就像个盛东西器皿。但器要成道,这个道和器在道德经里,用的这个词。道器是道教的一个词汇。但是在佛法中,也非常实用。所以一般说我们都是法器。法器这身,虽然是有形之的,但是这个道是无形指的,它是一种理性的。我们身心五蕴六处,其实都是道。我们十二因缘流转来说都是邪道,不正道的器。若经过修行,那这种道器都是转成正确的道器,那就是八正道。 所以这种道器的平等观等于说跟生理和男女的外表的形象是毫无关系。因为这从法方面来说都是平等,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无我。它不在你男女形象生理的差别。这是杂阿含经199经里面的,说明你所说 心入于正受,女行复何为?正受就是入于正定,你入正定的时候,人是不再受形体上的约束了,所以说女众有大慧大利的,当时实在不在少数。但世尊制戒摄僧就是依法摄僧,是世俗悉昙。这个在大制度论里面,这样就不能不受当时的重男轻女的社会情形所限制。律是因缘所显。因为世俗上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这个戒是有所调整的。 印度当时佛陀制的这些戒律,为什么在北传有些戒律就不实用了。因为他们三衣一钵,赤脚。但是在北传就不行了,不适应了。所以这个戒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因时因地去改变的。所以对于女众的出家,师尊曾大费踌躇。因为当时那个社会情形就是重男轻女,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那个样子,就像中国古代也是一样的。所以就受那种社会背景的影响,要让女众出家,世尊就大费踌躇,就是一时不能决定。然后不得不为她们定下八敬法。因为当时佛的姨母要追随佛出家,追随了很长时间,佛陀考虑的比较多,因为当时那个社会背景不得不考虑,所以后来阿难为为这些女众就是说情。 佛陀才借助这个因缘就让她们出家了,让她们出家又不得不为她们定下八敬法。出家女众知道八敬法很严格的,就是像开仁法师所讲,八十岁的老比丘尼要向刚出家的比丘顶礼。比方说最年轻的比丘二十岁,那就要为二十岁的比丘顶礼!因为当时就是那个社会环境,在当时是非常合理的。人人都认为这是没有什么违背世俗的,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在我们中国那就不一样。 所以女众即使出家了,形成了自己的僧团,但是还是附属于男众的。因为她要依附男众而住,就是她的僧团要依附男众的僧团。因为那时候女众修行需要依靠男众,防止出现意外。女众当时出家修行,必须要一个团体。因为在当时也有很多都是独住的,在野外独住,在露天打坐。杂阿含经也有,在山洞里打坐,女众这样的修行就不适合,不适应。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又不障碍佛法的弘通。佛陀就为这些事大费踌躇。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外道都有很多修行者,也是没有女众的。那么佛教出现了女众出家人会不会出现问题,会不会障碍佛法在世间的弘通。所以,这不得不去考虑。因此佛陀为女众受的戒律,要比男众要多,多一百多条。这可见对女众出家的一种审慎的态度,还是比较严谨的。虽然说是平等,但是从当时的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虽然也让她们出家了,但是戒律上就比较严一些,这也符合世俗悉昙,或说符合那种因缘所显的这种律法。 由于佛法多为比丘说,所以对于男女的性欲偏重于苛责女色。 因为那个时候出家毕竟是男众占有率比较多,而且男众也容易独自修行。在山林野外,甚至在那个坟墓之间,所以大多数都是为比丘说。所以对这男女间的这种关系,偏重于苛责女色。因为在杂阿含经也都是偏重于苛责女色,因为它为男众说法,男众的诱惑的对象就是女众,所以就说女众梵行垢,女则累世间。这个杂阿含经有这一经,如果说那个时代女众占有大多数的话,你为女众说法的时候,女众的这种诱惑对象,当然就是男众。那自然而然这种说法应该说男人是梵行的污垢,男人累时间,是世间的拖累。所以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上,一个是重男轻女,一个是大多数都是男众围绕佛陀说法。你为男众说法,自然的要守护根门不要被女众所诱惑。 所以两千多年的佛法一直在男众手里。不能发扬佛法的男女平等精神,不能扶助女众,提高女众,发反而多少倾向于重男轻女。甚至鄙弃女众,厌恶女众。以为女众不可教,这实在是对于佛法的歪曲。这一段,导师说这句话的时候给台湾很多比丘尼一个很好的撑腰。因为很多比丘尼都认为,现在这个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众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女众一样都能做。因为在我们中国也是,女众也可以是半边天。和男众是平分天下,所以,其实社会现在也侧重男女平等的。但是在传统佛法里,还是重男轻女的,这也是事实。 所以多年以来佛法掌握在男众手里,确实在传统佛法有比丘在,没有比丘尼说法的份儿。所以,过去比丘要是讲法,女众来听法,在八敬法里,就女众必须要跪那儿去听法的。在印度那个时代,可能是那个样,但现在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但还有比丘拿这个戒律来说事,所以就说应该提倡发扬男女平等的精神。 因为这就说佛法虽然说是平等,佛陀在世的时候是平等,从某些方面都是平等的。但是在现实上,他有的地方还是不平等,你看佛陀在世的时候为啥给女众说那么多法,限那么多戒律。然后出家又大费踌躇,讲法又偏重苛责女色。所以平等的是从某些方面是平等的,但有些方面还是因缘所显,所以不同的因缘就应该给予不同的制约,皆符合佛法因缘法。 但是佛法一直以这种男众为主导,就有点儿大男子主义。在现在这个时代,是不应该再发生的这些事情。 下面说,总知道佛法为全人类的佛法,不论贵贱男女老少之一都为佛法所摄受。佛法不为一切人所依护,这个是总体来说,佛法还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人的这种生理。 智愚的这种差别,从事项上还是有些差别。总体上是平等,在个体上还是有所差别。 第三是从人类到一切有情!最大来说从人类在扩展到一切有情了。 所以佛法要救济的是一切有情,所以学佛者应当扩大心胸。以救护一切有情为事业,这是佛法的广大处。如菩萨的悲心激发,不惜以身饲虎。这个是本生谈的。当然了这个等于说还是修习到一定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去扩大慈悲,去利益其它有情。 佛在人间,佛法的修行者与救护者,到底是以人类为主,以人为主其它都是次要的。如基于自他和乐共存的道德律。杀生的罪恶对于人畜,蝼蚁是有差别的,对畜生,凡夫圣人的布施功德也不同。所以从造作恶业来说对人和对畜生是罪业轻重有所差别。但是从行善来说也同样,你慈悲布施畜生,布施人,布施圣者的功德也是有差别的。 如果忽略普度一切有情,以人类为本,而违反了佛法的精神。 这是忽略普度一切有情,而以人类为本的精神,就是佛法虽然说普渡一切有情!但是它还是以人类为本为主要的精神。这块儿如果忽略了,如某些人,专心放生鱼、蛇、龟、鳖、对这些罹难的人类反而不闻不问,这既违反了佛法的精神。现在你看动不动都是放生畜生,鸟类的,鱼类的,甚至是天天做法事超度鬼神。但对人间的这种灾害,病苦,却不加关心,那就违背了佛法真正的精神。所以佛法以人类为本,这个还是主要因缘的。 虽然说普度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的还是以人类为本,所以我们在佛法概论第三章的时候,佛法是以有情为本的佛法。是以人类有情为本的佛法,也是人本的。 所以从神到人,从少数到大多数。整个道品就从这块儿给他广泛的舍略一些,又从人类扩展到一切有情。这个是从道德价值来讲,所以这个道德价值还是围绕我们人类有情为核心,这一点不要忽略。在佛教界一些慈善事业做的不多,这些超度鬼神,超度亡灵,都非常的兴盛,其实这就有已经违背了佛法的基本的精神。 佛法概论-50 (2023-11-13) 佛法概论 第十三章 中道泛论 第一节 人类的德行 分了几个主题,(一)从神到人,(二)从少数人到多数人 一、从神到人 (一)概说佛法中道的两大特色 【'''佛法,不是为了说明世间,而是为了解放自己、净化世间。'''】 因为佛法不仅仅是说明的,在佛法概论 第一章也谈到了,佛法不是为了说明佛法多么的殊胜,多么的伟大,多么的高尚。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解脱自己和净化世间 。 所以【'''佛法是理智的、德行的、知行综贯的宗教,要从生活的经验中实现出来。】''' 佛法包括了理智和德行,它不仅仅是说理,他还要去以德行来完成的,所以它是知和行来贯穿的,而且是从生活经验中实现出来的。佛法讲到八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生老病死苦,这都是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经验得到的苦。那这些生老病死苦,只要能解决它,那么就能够完成修行之路,所以说是从生活经验中实现出来的。古代贤圣,佛陀也好,圣弟子也好,(他们的知、行)都是在人生之中去实践出来的,像其他的宗教(的德行,没有人的实践,完全是祭祀于神,从神的那种祈求祷告之中来,所以在其他宗教来说,人是没办法去成神的,但是佛教不一样,人人都可以(通过修行)去成佛。 '''【说它是最高的哲学,不如说它是完善的道德、深化又广化的道德好'''。】 它一个是深化,一个是广化的道德,这一点就不一样了。佛法是最高的哲学,为什么?因为佛法它是最高的哲学,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在宗教界,有很多人说佛教不是宗教,他是教育,其实佛法也是教育,教人向善去学好。但是教育,好像仅仅是停留在这种教说上。所以说它是最高的哲学也好,说它是完美的教育也好,不如说它是完善的道德。因为完善的道德,就要高于世间人天的道德。'''而深化的道德,那就是出世的解脱道,广化的道德,那就是出世的菩萨道。''' 【 '''释尊从正觉中,开示了缘起支性,更开示了圣道支性。'''】 我们在学习缘起的时候,已经谈到了缘起支性是我们生死流转这一边的,这就是我们生活能够经验得到的。所以佛开示了我们生死的缘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缘起支性通向流转和还灭。但是怎样能够灭除苦?他就更开示了圣道,因为圣道是灭苦之道,把我们这种种的苦给它灭除,但是灭除不是理论能完成的,它需要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八正道。所以他不但开示了我们生死流转的缘起法,他还开示了圣道。 所以【'''圣道是恰到好处的道德,是向上、向正觉所必经的常道,所以称为「中道」、「正道」、「古仙人道」。】''' 恰到好处就是中道,不落入两边。所以它是向上、向正觉所必经的常道。古代贤圣都是遵从于这种圣道走向出世解脱的,所以说它是常道。常道就是所有的古圣先贤,古佛也好,它都是从这条道走向出世间的。 '''【''' '''这是佛陀所开示的惟一的人生正道──八正道。'''】 我们在世间也经常讲人生的正道,人生的正道就是能够行善,不做坏事。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按佛法这个人生正道,那就是八种正道,他在一切的不正道之中,抉择出来的这个八正道。 所以说,【'''正道的具体说明,关涉到极深极广,现在先略说它的两大特色【2】。'''】 '''两大特色:'''就是人类的德行和这个正觉的德行,就是第一节——人类的德行,第二节——正确的德行。 先从人类的德行和达到正觉的德行这两方面来开示它,八正道关涉的极深极广。我们在成佛之道里谈到了八正道,一个是世间八正道,一个是出世间八正道,出世间八正道又可以扩展为六度万行,又关涉到了这种道品,所以它很广也很深。深,就能够达到自己的解脱和净化世间。 下面这个表是开仁法师整理的,是对整个佛法概论的一个总体的归纳。总体的归纳,就是来自于这个缘起支性和圣道支性。开仁法师看了把整个佛法概论法义的次第判摄出来。 缘起支性,其实就是我们这个苦谛,集谛和灭谛的内容;圣道支性,就是四圣谛的道谛的内容。 然后这个缘起的缘生就是集谛、苦谛。苦谛是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就是讲我们有情,有情的自体。 第一章第二章就是三宝和这个圣典,就是教典的形成。 第三章,就是佛法以有情为本。 第四章,就是有情和有情的分析,因为苦谛,我们这个有情是果报体,就是苦果。苦果就分五蕴,六处,六界。我们有情的延续与新生,延续,就是四食。生有四种生,胎,卵,湿,化,这都是苦谛的内容。 集谛(第六、第七、第八章),就是集起苦的因,这种有情流转的生死根本,无明,贪爱,我见,识,有取识,再加上有情的流转的业力,这个就是惑和业。 佛法概论增加了这个佛法的心理观,就是我们心心所,心心所其实就是我们烦恼惑的一个内容。惑和业是集谛,因为有惑业,你有烦恼就会造业,造业,就会感得苦果,生死的苦果。所以这个烦恼的分析,最详细的烦恼分析,其实就是我们心理观的心心所法。 灭谛(第十、十一、十二章),是从三重因缘来谈的,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然后二大理则的流转与还灭。 然后就是中道的原则,(13~15章)中道是我们三乘共一的原则……(其余内容自己参看图表) (二)佛法否定因神教而引起的种种不当与迷信的行为 1、从人本的立场,使德行从神的意旨中解放出来 (1)神教者的奴役、迷妄德行觀 【'''神教者以為德行的根源是神的,德行只是人怎麼服事神,人怎麼體貼神的意思來 待人; 如離開了神,德行即無從說起。】''' 在 神教的一个思想里头,人是没有德行的,人,只有是去服务于神,你只能是去为神去做工,因为人在神的面前就像奴仆、奴隶一样。所以这一切的德行,都归功于神。所以说人类是没有德行的,就否定了人类德行的价值。 (在神教看来),那人类的德行是什么?人类的德行你只是去,服服帖帖的去体贴神的意思、服侍神,在基督教里头就是这样,你要体贴神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神是爱世人的,你也以神的意思来去爱世人。但是,他们这个爱世人是有条件的,你必须要信他,神才能够恩赐给你一些好处。一切的幸福、平安、长寿,都是来自于神的赏赐。人是没有德行的,也没有价值的,因为人的一切都来自于神的赏赐。所以人只能是说体会神的意思来爱人。如果离开了神,人的德行是无从说起,你这个人毫无价值,人在神的面前是太卑微了。你只有老老实实的去信奉神,服侍神,你才有出路,你如果说你不信神,那你只有下地狱的份儿了,没有丝毫出路的。所以等于说这种思想,就剥夺了人的一切的这种价值和权利。 '''【 所以在神教中,不但人的德行變成了神的奴役,而迷妄的宗教行為也被看為道德 的、有價值的'''。】 这种宗教行为,他们认为那就是道德的,那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在神教的思想之中,那是充满了一种迷惘,因为只有神是最高的权威,所以这种迷迷茫的去祈求神,那人是太卑微了,毫无价值,人怎么能够超越神?神教徒在神的面前那就是一个羔羊,那就是一个奴隶。不但说印度,就是我们中国在古代的时候,也是这样,都是祭天、祭神的,甚至是祭鬼的。因为中国古代都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最普遍的,那就是祭土地神,然后城隍神,城隍神就保这个地方城池平安的, 什么这个风神雨神雷神都变成了一种大能力者。这种民间信仰一代一代的传承, 到现在还是非常的普及,虽然说这种信仰还不成为宗教,但它就是一种迷茫的信仰。下面是讲佛陀的中道德行觀 。 (2)釋尊的中道德行觀 【'''釋尊的中道行,與神教相反,從人與人──自他的合理行為,深化到內心,擴大 到一切有情、無邊世界; 】''' 这个当然就是内容很广了,你看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是一种道德的行为,他深化到内心。比方说五戒是行为上的,没有从内心上来约束。但是到了十善业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十善业,它有意业,意业有无贪无嗔无痴,这就深化到内心了。内心,比方说,瞋就用慈悲来对治的。人类有这种三种特性,忆念生、梵行胜、勤勇胜。而这种慈悲,只有人类能够生起,这种慈悲,他同情一切有情,包含了我们六道的有情。 '''【從人本的立場,使德行從神的意旨中解放出來。'''】 所以佛教是人本的立场,神教是神本的,神权的一切都来自于神。但是就佛法来说,就不一样了,佛法说,一切的善恶业报都是从人自身造作出来的,人在六道之中,它是处于中间,上有天界,下有三个道。人是升沉之枢纽,天道也好,三恶道也好,都是因人的这种造作才产生了轮回。因为天只有享受的份了,没有造业的因缘。地狱只有受苦的份儿了,你像畜生也好,恶鬼也好,它都是一种业报体,它没有造业的因缘。只有人和一少部分的低级天,他们能够造业,其他道都是果报。 所以就佛教来说,上升善道和下堕恶道,都是由于我们人的这种造作,所以它是人本的,那么在神教来说,那就是神本的了。一切都来自于神,你上天堂,下地狱,都是神在主宰着你。但佛法讲人本,不是谁来主宰我们,都是我们的自己造作。但是我们通过学佛,也可以去向善,向解脱,这是佛教的中道观。 了知 佛法是人本的,这样就从神教的神本之中解放出来,才能发挥我们人类的这种特胜。下面引用了阿含经的一些经典,这些经典的故事都是说明古印度时代就有那种迷妄的宗教行为。 2、世尊對祈禱、祭祀、咒術的否定 (1)否定神教的祈禱 【'''《中阿含經‧伽彌尼經》說:「梵志(婆羅門)自高('''高慢'''),事若干天,若眾生命終者, 彼能令自在往來善處,生於天上。」】''' 婆罗门是祭祀万能,通过祭祀他就可以能够办很多事情。所以他说众生命终了,他们通过对神的这种祭祀,就能够让他往来善处,往生到天上。 '''【這種神教的祈禱、祭師的神權,佛以為:這 等於投石水中,站在岸上祈禱,希望大石會浮起來。'''4'''實則我們前途的苦樂,決定於我們行業的善惡,決不會因天神與祭師的祈禱而有 所改變。'''】 像我们现在很多民间信仰 ,希望家庭幸福、平安,升官发财,认为只要祈求神、鬼能够赐给他们。其实如果说不用这种因果善恶行为,你是没办法得到这种结果的。佛陀就像说站在岸边,把石头投在水里,祈求大石头浮起来一样,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说你造恶业,你还想通过祈求天神升到天上,那是不可能的。下边这个经文,佛陀用的比喻说,如果说你修十善业,它就像水里头洒下了油一样,你想让它沉,它也沉不下去,因为那油在水里,自然它就漂浮上来了。这意思是真正的去修善业,你想堕落也堕落不了。所以,你不修善业,你做恶业,你还想去升善道,升天,那怎么可能?所以说,我们前途的苦乐是决定于我们行业的善恶,绝不会因天神与祭师的祈祷而有所改变。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的成佛之道里头讲的四大正见,知善知恶,知业、知报,知三世因果。如果连这种善恶业报不知道的话,我们想通过抽签算卦看相,去做这些迷茫的祈求,想达到目的是不可能的。 【'''所以說:「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無有是處。」(《長阿含經‧三 明經》)5'''】 这个是'''《長阿含經‧三 明經》''', 它就是去祭祀日月水火。也许大家不知道接没接触过,密宗这个火供,我学净土的时候跟他们参加过火供,其实就是奉侍这个火神。你要去把你的什么粮食、首饰、水果,甚至很多值钱的东西,放在这个火里烧,然后你就会有福报。有的说祭祀火神、祭祀这些鬼神,你就会得到加持。其实这个拜火神就是印度宗教里头,有一种拜火教,他们认为这个火神,你供养他一些东西,然后你就得到平安,得到幸福。所以这种思想到后来就渗入到佛教里头,佛教特别密宗特别信这个东西。买很多的粮食,油,点心,有的甚至把戒指也放火里去烧,供养这个火神,让火神去加持它,那真的是一种浪费。你有这个钱买油和这个粮食,你去祭祀这些贫苦人,那功德多好!你做这种火供,东西白白都给烧掉了。 那时候我初入佛门也不懂, 想用这种方式去生升天,或得到种种善报,怎么可能? 现在我们民间也有这种形式,还有寺院也搞这个迷茫的信仰,比方说这个孩子考考学,他就整一些法会,说你去拜或者去供,然后,你孩子就会考上理想的大学。能不能考上还在于孩子努力,孩子不努力,这样求神,神能够让你榜上有名?有的孩子努力考上了,他就认为是神帮的忙,就觉得真的很灵验,他就会更相信,什么事都会都来求,这个是说祈祷。 【4】《中阿含.17 伽彌尼經》卷 3〈2 業相應品〉(大正 1,439c28-440c11): 阿私羅天子伽彌尼白曰:「世尊!梵志自高,事若干天。若眾生命終者,彼能令自在往來善處, 生於天上。...」 世尊告曰:「伽彌尼!我今問汝,隨所解答。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男女,懈、 不精進,而行惡法,成就十種不善業道。...彼命終時,若眾人來,各叉手向稱歎求索,...汝等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必至善處,...生天上耶?」伽彌尼答曰:「不也,世尊!」 世尊歎曰:「善哉!伽彌尼!...猶去村不遠有深水淵,於彼有人以大重石擲著水中;若眾人來, 各叉手向稱歎求索,作如是語:『願石浮出。』伽彌尼!於意云何?此大重石寧為眾人各叉手 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而當出耶?」伽彌尼答曰:「不也,世尊!」 「...伽彌尼!於意云何?若村邑中,或有男女,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業道...寧為眾 人各叉手向稱歎求索,因此、緣此,身壞命終,得至惡處,生地獄中耶?」伽彌尼答曰:「不 也,世尊!」 世尊歎曰:「善哉!伽彌尼!所以者何?伽彌尼!彼男女等,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業 道...猶去村不遠有深水淵,於彼有人以酥油瓶投水而破,滓、瓦沈下,酥油浮上。...伽彌尼! 彼殺生者,離殺、斷殺,園觀之道、昇進之道、善處之道。...云何復有園觀之道、昇進之道、 善處之道?謂:八支聖道──正見乃至正定,是為八。伽彌尼!是謂:復有園觀之道、昇進 之道、善處之道。」 【5 】《長阿含.26 三明經》卷 16(大正 1,105c27-106a25): 佛言:「三明婆羅門亦復如是,虛誑無實。婆悉咤!五欲潔淨,甚可愛樂。云何為五?眼見色, 甚可愛樂;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甚可愛樂。於我賢聖法中,為著、為縛,為是拘鎖。 彼三明婆羅門為五欲所染,愛著堅固,不見過失,不知出要,彼為五欲之所繫縛。正使奉事 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者。』無有是處。譬如阿夷羅河,其水平岸,烏鳥得飲, 有人在此岸身被重繫,空喚彼岸言:『來渡我去。』彼岸寧來渡此人不?」答曰:「不也。」 「婆悉咤!五欲潔淨,甚可愛樂,於賢聖法中猶如拘鎖。彼三明婆羅門為五欲所染,愛著堅 固,不見過失,不知出要。彼為五欲之所繫縛,正使奉事日月水火,唱言:『扶接我去生梵天 上。』亦復如是,終無是處。婆悉咤!譬如阿夷羅河,其水平岸,烏鳥得飲,有人欲渡,不 以手足身力,不因船栰,能得渡不?」答曰:「不能。」 「婆悉咤!三明婆羅門亦復如是,不修沙門清淨梵行,更修餘道不清淨行,欲求生梵天者, 無有是處。婆悉咤!猶如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無船栰,又無橋梁,有行人來,欲渡彼岸, 見山水暴起,多漂人民,亦無船栰,又無橋梁,彼人自念:『我今寧可多集草木,牢堅縛栰, 自以身力渡彼岸耶?』即尋縛栰,自以身力安隱得渡。婆悉咤!此亦如是,若比丘捨非沙門 不清淨行,行於沙門清淨梵行,欲生梵天者,則有是處。...」 下面讲佛教否定 婆罗门教的祭祀万能。 (2)否定神教的祭祀萬能 【'''神教的祭祀萬能,特別是血祭,釋尊也反對它:「若邪盛大會,繫群少特※牛,水 特、水牸 ,及諸羊犢 ,小小眾生悉皆傷殺。逼迫苦切僕使作人,鞭笞恐怛,悲 泣號呼。......如是等邪盛大會,我不稱嘆。」(《雜阿含經》卷四‧八九經) 】''' 这种宗教信仰里头,有一种是血祭,就是杀一些畜生,杀牛杀羊,所以,佛陀也反对,佛陀称它叫邪盛大会。 这些都是那种祭祀,就是杀猪宰羊,其实我们中国民间也有,有到庙里去求一种事情,如果说如愿了,我年终给你杀个猪、宰个羊,要还愿。有的是祭祀,祭祀就是求神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有的地方的村民非常的迷信,每年为这个河神祭祀童男童女,如果不祭祀,这个河神就会发大水,淹死很多人。所以村民为了去讨好河神,就用船把童男童女放在船里,然后往河里一放,让他放任自流,这个就是一种迷茫的信仰,解放之后这种行为就不允许了。所以在古代,这种迷茫的行为确实是存在的。 '''【「作 是布施供養,實生於罪。」(卷四‧九三經)。'''7】 杂阿含经讲的,这种邪盛大会做这种的布施供养,实生于罪。你用这种畜生的生命去做供养、祭祀,希望获得你的好处,不但说你们有什么好处可得,反而还会产生业报罪业。所以现在也是民间也有老爷庙,很多人来还愿,整个大猪头,然后供在那个神像上,有的整的这个猪肉,不知道是买的还是自己杀的,来祭那个神殿上,他们认为这是供养这个神,神就会给他们好处。所以这种信仰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普遍存在着这种信仰,这种一种迷茫的信仰。 【'''這種殘殺犧牲、虐待僕役的大祭祀,那裡是布施,簡直是作惡! 所以當時的人, 都以為「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8】 这就是作恶了。所以当时的人,都以为沙门瞿昙苛责一切住祭祀法,佛陀就非常苛责批评这种宗教迷茫的宗教行为。因为佛陀诞生在那个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看到这些外道很多这种迷茫的宗教行为,所以佛陀才去探求真理,最后能够成佛,体悟了真理,才把这个正道来讲出来,让人们行正道。下面谈到这种神教的咒术。 【7】《雜阿含經》卷 4(93 經) (大正 2,24c7-15): 佛告婆羅門:「或有一邪盛大會主,行施作福而生於罪,為三刀劍之所刻削,得不善果報。何 等三?謂身刀劍,口刀劍,意刀劍。何等為意刀劍生諸苦報?如一會主造作大會,作是思惟: 我作邪盛大會,當殺爾所少壯特牛,爾所水特、水牸,爾所羊犢,及種種諸蟲,是名意刀劍 生諸苦報。如是施主,雖念作種種布施,種種供養,實生於罪。...」 【8】《長阿含.25 倮形梵志經》卷 16(大正 1,102c26-103a16): 時,有倮形梵志姓迦葉,詣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倮形迦葉白佛言:「我聞沙門瞿曇呵責 一切諸祭祀法,罵諸苦行人以為弊穢。瞿曇!若有言:『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罵苦行 人以為弊穢。』作此言者,是為法語,法法成就,不誹謗沙門瞿曇耶?」 佛言:「迦葉!彼若言:『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罵苦行人以為弊穢。』者,彼非法言, 非法法成就,為誹謗我,非誠實言。所以者何?迦葉!我見彼等苦行人,有身壞命終,墮地 獄中者;又見苦行人身壞命終,生天善處者;或見苦行人樂為苦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者; 或見苦行人樂為苦行,身壞命終,生天善處者。迦葉!我於此二趣所受報處,盡知盡見,我 寧可呵責諸苦行者以為弊穢耶?我正說是,彼則言非;我正說非,彼則言是。迦葉!有法沙 門、婆羅門同,有法沙門、婆羅門不同。迦葉!彼不同者,我則捨置,以此法不與沙門、婆 羅門同故。」 (3)否定神教的咒術迷信 【 '''對於《吠陀》,特別是《阿闥婆吠陀》9 中的咒法,以及占卜星相等迷信,】''' 婆罗门教有三种吠陀,吠陀,也都是吠陀天启,就是天,就是天神对人的一种启示。其实就跟那个基督教的圣经一样,圣经其实就是说那是神的话,神对人的启示。他怎么对人启示的?它是通过人授予人,然后人把神的话记下来,就变成了圣经。 圣经,它有旧约和新约,旧约就是历来一代一代的传承,都是神的仆人,神的这个儿女,一代一代给记下来的。最早那是摩西,就是把以色列人从希腊引出来了,说这是神的选民。所以现在以色列犹太人都是神的选民,你看神的选民到现在这么残忍,他本身被德国给屠杀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全世界都同情他,结果他成立了国家,现在又来发动战争了。 这个吠陀里有很多都是咒法、咒术,还有占卜星象等迷信。占卜星象的迷信中国古代的帝王也有, 一个国家的一个大事小情,他都是看星象来占卜。中国这个周易,就是很有权威的一个经典,古代帝王是用周易来占卜国家大事。印度吠陀,不但有这些占卜的东西,还有咒法。中国道家它不单是念咒,还有个画符、驱鬼、除病、驱魔,封建时代很盛行。下面举了这个长阿含经的梵动经说, '''【如《長 阿含經‧梵動經》說:「沙門瞿曇無如是事。'''」10】 这些做法,这些迷信,沙门瞿昙没有这些事情,就是佛陀的教法里头是没有这些事情,没有这种迷茫的行为。但是我们现在佛法中有很多咒,现在佛法中这个咒是从哪里来?你要了解佛教史才能知道,这些咒都是从婆罗门教慢慢渗入到佛法里头来的。因为中国当初翻译的经典到中国,把一些带咒的经典翻译过来的时候,在印度已经渗入到佛法里头来的,中国 就是给照样子翻过来了,以为也是佛说。其实,佛教在印度已经流变了,是外道渗入进来的,但是由于时代的问题,没办法鉴别。那个时代,交通不发达,你看唐僧取经,走了三年,九死一生才取回来的经,取回来就是真经,都是佛说了,谁敢去怀疑。 【'''這些,都是無知的產物,凡是「見(真)諦人,信卜問吉凶者,終無是處。】''' 因为已经见到真理了,你知道这种因果业报的,他怎么还会去卜卦问吉凶?一切吉凶都是来自于你自己的造作,见真谛的当然懂得这种因果业报。 '''【...生 極苦 ...乃至斷命,捨離此內,更從外(道)求...或持一句呪,二句、三句、四句、 多句、百千句呪,令脫我苦者,終無是處」(《中阿含經‧多界經》)。11 】''' '''【說得徹底些,如《雜阿含經》(卷四○‧一一一八經)說:「幻法,若學者,令人 墮地獄。」'''12】 就是说这个见真谛的人,哪怕他遭受了极大的苦在世间,乃至他失去生命,他也不会用持咒的方式去脱苦,因为他知道是没有意义的。佛教中很有名的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但是他活活被外道打残,被外道用石头把身体砸伤。即使说到这种程度,因为当时的阿罗汉不可能用咒去脱苦。舍利弗说,你神通第一,为什么不躲开外道的石头?你完全可以躲开的。大目键连就说,这是业报所致,因为他非常明白这种因果、业报,因缘到了,他不会去躲避。所以我们知道,不是说圣者得了阿罗汉了,业报就没有了,还会有的。不过他们不像我们众生(受苦报的时候)还会造业,他们不会再造业了,他们就接受了这个苦。然后舍利弗就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神通威力来留世,你可以住世的。然后大目犍连说,我是佛的上首弟子,古佛上首弟子,佛当涅槃的时候,上首弟子都是先于佛涅槃。我是佛的上首弟子,我应该先与佛涅槃,我不能去住世。 大目键连为什么有这种心情?他是报佛恩,因为上首弟子对佛的这种感激是不能言状的,他先于佛涅槃来报答佛的,法情宏恩。 在经典中,阿罗汉都自说,我是真的佛子,我从佛口生,我从佛的法化生,所以我要报佛恩。意思是说我是通过佛讲经说法,使我们悟到了佛所讲的这个法,也等于说是从佛口生,从佛所宣说的教法中的化生,他解脱了、自由了,所以他要报佛恩,他才先与佛去涅槃。所以舍利弗,大目犍连,都是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先于佛涅槃的。 【'''說得徹底些,如《雜阿含經》(卷四○‧一一一八經)說:「幻法,若學者,令人 墮地獄。'''」12】 这个幻法,就是一个阿修罗和帝释天(的故事),有一天这个阿修罗有病,让帝释天为他看病,帝释天就说你教我幻法、幻术,你教我幻术,我就给你治病。这个阿修罗说我要跟同伴商量一下,他同伴让他跟帝释天说,他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不是那种虚伪的人。你要学这个幻法会堕地狱,然后阿修罗就跟帝释天说了,帝释天一听说,学幻法要堕地狱他就不学了。所以这个幻法,按现在来说,开仁法师说相当于魔术。还有一种法术就是说能让你看到一些虚幻的东西。我们现在网络其实就是幻法,我们这个网络在虚幻的世界。帝释天就不学这个幻法,觉得会下地狱。 但是我们现在天天是陶醉虚拟的世界里面,因为幻法就是虚拟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这些祈祷、祭祀和咒术,都是当时外道印度宗教比较盛行的迷茫的宗教行为。 (三)佛法不但否定神教的種種迷信行為,還巧妙的改造他 【'''總之,因神教而引起的祈禱、祭祀、咒術、種種迷信行為,佛法中一概否認。不但否 定神教的迷信行為,而且巧妙的改造它。'''】 1、三火 【 '''如婆羅門教的祭祀用三火,佛也說三火,但三火是:供養父母名根本火,供養妻兒 眷屬名居家火,供養沙門婆羅門名福田火(《雜阿含經》卷四‧九三經)'''。13】 这个说明什么?'''婆羅門教的祭祀用三火''',佛陀给他纠正到正确的行为上来,你不是供火吗? 那你供养父母,那就是跟本火,供养这个家庭就是居家火,供养妻儿就是我们一般的养家糊口。从佛法来说,你有正当的职业,正当的收入来养家糊口,他也比你那种迷茫的信仰要好。再者就是供养这些修行人,沙门,婆罗门,是福田火。 2、禮拜六方 【 '''神教徒禮拜六方,】''' 因为印度有苦行的,那真是得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他们的修行方式真的很多神教徒,礼拜六方。 '''【佛也說禮拜六方,但這是親子、師生、夫婦、親友、主僕、宗教 師與信徒間的合理的義務(《中阿含經‧善生經》)'''。14】 这个礼拜就是一种恭敬的意思,这个在中阿含经的善生经。 (四)小結 【 '''釋尊肅清15了神教的宗教道德,使人生正道從神教中解放出來,確立於人類的立場, 為佛法中道的特色'''。】 所以这边,就是从神到人,把人从神的旨意之中解放出来,也等于说从这种迷茫的祈求、祷告、祭祀的这种行为,找到佛法正确的因果业报上来,还要去发挥我们人类这种道德的意识,道德的行为,来完成的这种善恶的果报。 所以佛陀讲这种八正道,把这个外道的一些东西来对比一下,让我们能够区别(佛教和外道德行的不同)。(同时也知道) 佛教中也滲入(印度外道)一些迷茫的东西,或说是民间信仰的一些东西,渗入到佛法里头来。通过学习和辨别,让我们能够重视佛法的正道,以正道来修行,才是佛法的根本的思想。
返回
Test:文字整理-K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