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Test:文字整理-K1”的源代码
Test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Test:文字整理-K1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佛经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阿弥陀佛,各位同学,大家好,师父好,我们继续来看我们的真实义的导读,已经有大半年了,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已经大半年了,这一次换到谁?师父先等一下,我这边录制还一直录不起来,可以了,师父是该弟子静定了?静定了,有看到了,是从近来的一分学者,那弟子就从这里先读一遍是吧?对,近来一分学者,推动西兰所传的巴利语圣典,西兰的佛教说,这是世尊使用的摩羯陀育,巴利语圣典是王射成500节节的原典,以语文的古老证实他们的三藏是古老的正统的佛说,与他们不同的,即使是阿含经,或者是阿含经与广律,也被看作后期的改写的,如这不过是为了宣传的目的,那么让麦唐人去说他的唐前吧,如作唯识实,作为是否佛说的标准,那是违反佛陀精神的,不能不表示反对,佛智听随国俗言音学习佛说,佛法是朴硬无碍的,不是神教式的质一而强同的,以不同的言音来学习佛说,也是西兰律典所共说的,所以无论世尊与王射成阶级使用什么语文,佛教界并没有标准的语文,伊尔与阿盘帝与宋一品,世尊是一样的赞叹他,雅语起初是恒河上流西方系所使用,世尊不同情他们的佛法统一化,雅语化,但并不反对他们以雅语学习佛说,这是佛事既已如此,以雅语颂习佛说,不是后期的变化,传说阿育王时代,华氏成因僧众的来自各地语音格外,所以分用不同的语言颂戒,佛法即分为多股,在不同的环境中,佛教适应不同文化,采用当地语文,这为佛法分布的重大原因,西兰的佛教从大陆来,起初是并不专为巴利,照西兰佛教徒自己的传说,由于大四派和无畏山四派相争,大四派始以巴利语写定三藏,这是公元前一世纪的事情,他们的想像以为巴利语圣典都有摩西陀传来,不知即使摩西陀使用巴利语佛法,在当时口口相传的状况中,三藏的南传绝不会出于一人的口述,其后也还有非巴利语,西元四五世纪的原因,是一律的改写为巴利语,这在当时仍旧是大四派,而不是西兰佛教全体如此,我们相信巴利语作为古代的方言之一,然以巴利语写定三藏,在西兰也不算太古,我们如不打算效法神教徒,不希望宗教获得语文的特别支持,如波罗门教以费多语为神的语言等等,那么语文不过是宰盗的工具而已,印度佛教语文的复杂性,与佛法语文化的种种问题,是值得巴利佛教者反省的,好了,应该是到这里, 对,应该是,师父,下面就是要总结一下,说一下我的理解,对对,讲一下你对这段的理解,这段导师主要就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提出佛法并没有,不能以说什么语言来作为界定是否佛说的标准,导师在这段最后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是点明了中心,语文不过是宰盗的工具而已,包括当时佛陀, 包括导师在文里面也提到的佛法,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虽然说我记得师父也讲过,就是说有弟子提出能否在传法的时候统一用一种语言,那佛陀当时就表示反对,在这里导师也提到了这个事情,佛陀不反对他们当地的人用当地的话来说法,但是佛陀是反对把所有的统一把各地不同的弟子都采用统一的语言,所以说我觉得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语言并不是,当然语言是宰盗的工具是很重要的,但是它并不是最重要,尤其是说到来界定是否佛说,来界定佛法是否佛说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就显得相对更不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印度,印度本身是一个多语言,很多种语言的一个国家,那么出现这种很多不同的语言也是通过不同的语言来传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这应该是导师这段话的中心思想, 导师举了很多例子,我也查了一些包括大四派和无畏山四派,一些象征的一些事情,总之大致的意思就是,我觉得就是这样的,语言不过是宰盗的工具,不需要太去纠结,到底摩羯陀语或者是巴利语是不是最正宗的,或者说是不是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用来传法的语言,即便是巴利语是真的,当时佛陀在摩羯陀国传法的时候用的语言那也并不就说明西兰的佛教就是100%正确,其实我觉得导师可能也有一层这个意思,师父这是弟子的理解,其他同学读了这段有没有什么想法看法,除了静定刚才说的,同学们刚刚他这样读过有没有什么想法跟看法,师父弟子谈一下真实的感受,因为弟子在中国南城上头部法珠禅陵,在那儿参学了半年多的时间,那么就很明显的南传的,确实是他们就认为巴利语是佛陀的语言,佛所说的语言,他们认为巴利语的经典才是真正佛说的,而且摩羯陀语是不是一定是巴利语,那么在现在南传的很多僧团都认为就是这样的,巴利语就是摩羯陀语,但是好像弟子不记得是在哪一篇文章里面看到的,其实这个也不是特别正确的,这是一个,也就是说,而且刚刚静定也讲了,当时有人提出来要用统一的语言来宣讲佛法,那佛陀当时明显的就是表示反对,这个也是一样的,因为从佛法本身的这种流传流部来讲才在各个地区,你说要把这个语言统一起来,那也就是说人家学习佛法之前还要先学你的语言,实际上这个本身也是给弘法制造一种伤害,和那个佛法因时因地,因根因机,这种师教的这种理念就是完全就不相符的,所以它这个地方包括下面一个,下面一个也是有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很多人就说什么是佛说,导师举了很多这个从方方面面来说明,不能说是巴利语的就一定是佛说,非巴利语的就不是佛说,确实那个商作部的也有商作部国家也讲就是梵文,那也就是因为确实大晟经典大部分都是梵文的经典,那他们认为这个就明显就不是佛说,他们用这种语言的这种文字语言的这种也是作为否定大晟佛说的这种一个依据,所以就是简单就是这种感想, 刚才海澈师父提到的那个摩羯陀语的那个事情,我后来查了一下是纪宪林先生考证的,他的研究就是说巴利语应该是大致上是属于古印度西部的方言,但是摩羯陀语实际上当时是流行在印度的东北部的,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说这个巴利语是摩羯陀语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因为当时是那个阿育王的儿子摩羯陀长老,摩羯陀长老是阿育王的儿子,那摩羯陀长老是出生在尤柴尼,尤柴尼实际上是在印度的中西部,所以说他出生在那里他自然应该是讲那里的话,所以从那个角度引该是说巴利语应该不是摩羯陀语, 这是后面查的一些资料,庆德,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庆德,你是不是要讲什么?师父,您刚才不是说吗,就是大家说一下,就是弟子其实觉得就是说,这个还是承接之前导师讲的这个,首先应该区分这个大乘,这个大乘说的是大乘是否佛说,说的是大乘经典还是大乘论典,还是大乘的精神是否佛说,弟子觉得到目前为止,导师说的都是大乘的精神是否为佛说,那么导师在这里面,他就肯定的就是说,大乘的精神是这种佛说,然后弟子的感觉就是这样子,因为如果是说从第八段,就是这个静定师兄念的这一段的话,那么就是不管是南传北传,或者是藏传,都还是公认阿含经是最早期的这个佛陀所宣说的这种圣典,然后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就是并不在意就是说,这个所谓的语言是怎么样,就是当时的这种语言的流露是怎么样的,然后如果是说只是从语言的流露来说,大乘非佛说的话,这个大乘的精神非佛说的话,这个是站不住脚的,弟子就是这么理解的, 对,没错,是,没错,因为这个地方,因为既然谈到语言,导师谈到语言,事实上这个就顺带提一下近来的一些问题,近来那已经是几十年了,不是最近了,近十年就是在佛教开始南传北传、藏传开始交流之后,就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那导师这里不是说近来的一份学者推动西兰所传的巴利文圣典,那导师的意思倒不是说语言文字不重要,而是说不能以语言文字来推定哪一个才是最古老的,哪一个才是佛说,因为语言文字都是在改变,它的精神意义基本上就是这样子,那当然说实在的,要考证巴利语到底是最早从哪里来,还是是不是佛说,这个当然都可以考证,但是变成考证的话就各有各的说法,但是我们从此也可以知道,语言的变化跟多样性,语言的变化跟多样性,那导师没错,只是在这里导师是认为说,不能用语言来推定哪一些是最古老的,或是哪一些才是佛说,哪一些不是佛说,还有问题吗?还有谁要提出来谈一些心得?刚刚信定讲的,还有静然讲的都不错,还有那个海澈师父讲的,因为刚刚海澈讲的,师父断线没有听到海澈在讲什么,没有了, 他们现在目前的南传上的佛教,很多僧团里面的说法,他们是怎么推论巴利语是佛说的呢?他们认为摩羯陀语到后来的发展就变成了巴利语,明显的就是,他们认为阿毘达磨是佛在道立天说的,同样的大乘的也是一样的,就认为繁文就是佛说的,巴利语就不是的,这个就是他语言就认为不是的,其实无论是南传还是北传还是哪,这可能都是人的人性中间的一种,应该怎么讲,人性的弱点吧,那种固化的去看待所谓的佛说,是,都是比较自中为上,都是自己传承的是最好的,然后去推断这样子,这种推断一般来讲,现在的推断有两种,一种就是比较考古式的, 另外一种就是比较宗教式的,宗教式的就是说,以自中的宗教经典上的传说去推定,这就是比较宗教式的,有一种是比较跳脱出来,就是说不会基于哪一宗哪一派的论典,或是经典来说,而是说参考所有的宗派的一些传承,然后做一个统规,然后做一个推论跟研究,然后再加上所谓的现代的考古学,然后包括语言的传统,人类文化的传承这些,然后去推断这样子,这些当然就比较客观一点,比自中专依自中的论典来推论,当然就是比较客观一点,是不是又断线了?推断部派佛教是怎么传承的,那么事实上南传有南传的分别说系的传承,北传有好几部的传承,如果是南传就专依自己论典上的传承,那当然会把自己推到最早最高的叫做上座部,但是如果你是依现在北传所传承的,各个不同五六种部派的分部跟传承来讲,那当然就会认为说南传它不是说最早的上座,它只是上座部里面的分别说系的次同点部,那这样的推断就是说,根据很多不同的资料来推断,严格来讲,如果就学术方法学来讲,这种的会比较客观一点,因为一个是根据不同的传承而推断出来,另外一个是专门根据自中而推断出来,那当然这个就会有差别,这样大概了解,还有谁有什么看法跟想法吗? 师父,弟子最近在看师父的印度佛教思想史入门,在那个序言里面讲到出气,佛教的出气扩张,师父那里有个图,出气扩张里面基本上有三个方向,一个是斯里兰卡,就是西兰,一个是缅甸,一个是阿富汗那一块,所以我在想如果从谛理位置上来看,往西兰或者就是说斯里兰卡传应该是最方便,因为往西边它要过山,往东边它要过海,往南边斯里兰卡就在印度的南边,它就隔那么一个短短的海峡,应该说如果当时不知道有没有这个考证,如果当时说找出最早,佛教最早从印度大陆传到印度大陆之外的地方的话,那是不是说斯里兰卡西兰是最早的呢?有这样的考证吗? 当然啊,如果是三传,现存的三种传承来讲,传到斯里兰卡当然是最早的,是最早的,是啊,是啊,所以他们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比较离,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离印度大陆最近的,所以他们可能自然而然的就有那种觉得,我是正统的,对吧?因为我最近,他们他有地域的关系,所以他会认为自己,而且他的文化很接近,文化传承还有饮食习惯各方面很接近,所以他自然而然会认为他是最早,而且有些生活模式确实也是保持的比较古型的,我说生活跟文化模式,所以自然而然会认为是最早,这样可以吗?明白,但问题是这中间会有传承性问题,他只是说在传承上,就是传到那个地方最早,但不一定传去的东西是最早的,不一定传去的东西是,意思是不一定传去的是最古的,他是上作古的,他最先传去的是上作古的长老带去的,是吧?那个都已经是部派国家分裂以后再分裂,哦,那个是之后的,是的,你不能说是佛时代,所以那个时候如果我们说最早传到斯里兰卡的时候, 那个时候传过去的佛法还不分上座部和大众部,已经分了,已经是部派分裂了,而且不只是分裂,公元三世纪的时候,对吧?已经分裂一阵子了,所以传去的还是部派,已经有部派性的东西了,那你说像比如说汉传的最早的阿含经,那你不能说他是公元以后才传来的,不能说他是新的,这样了解吗?因为社会教育部也是上座部,社会教育部也是很早就存在的,所以不是说后面比较晚传过来的,他就是比较新的东西或比较晚的东西,这样了解吗?那就会有人去争论说,那到底是汉裔的四部阿含比较早,还是南传的比较早,那就各说各话了,就各有各提出各的证据了, 那导思慧,比如说导师也曾经说过,汉裔的可能汉传的,现在汉传所以就部所传的,沙汉跟中汉可能会比较早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被编辑过,那南传的编辑的很明显,而且每一个经都给他经名,但是汉裔的就保持第几经,第几经,并没有给他一个经名,那很明显的就是,如果一这样来讲,那当然是一种推断,那南传当然也可以提出他的各种传承的说法,说他们是传的比较早,这样可以吗?但师父这个北传的阿含经和南传的,你可以啊,本质上从这个思想上来说,应该有没有90%是一样的,大同小异的,我不敢说是90%,但是你去看导师的笔对,或是他的原始佛教的圣典,那里面他都有去做一些比较详细的比对,但是我们只能说大同小异,所以从佛法的法医上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因为内容是一样的,内容差不多,我们只能说大同小异,但不能说百分之百,只能说是大同小异,很多北传有的经典南传也有,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容易比对导读,就是这个样子,还有吗?还有同学哪里有问题?静能刚刚提出来的也是对的,就是说这是从整个大乘佛教的,整个谈论大乘佛说的角度,来看这个文字的,导师这里是要用一个观念,不是文字不重要,而是说不能用文字来推断,是佛说或不是佛说,或是哪一些经典比较早,或是哪一些经典比较晚,然后这里有一句话,导师有一句话,他说:“然以巴力与血电三战,在西兰也不能算是太古,一般就是公元前一百年左右,”我们如果不打算效法神教徒,不希望宗教获得语言的特别支持,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是师父以前讲经的时候讲过,就是说婆罗门教他们在,他们有一种特别的语言,只有他们的特定的人,才能跟神,就只能用来通过跟神交流的那个语言,所以他基本上是把用语言,来支持他们的信仰跟宗教,也就是说他们以神话,神教式的认定语言的神圣性,跟它的特殊性,然后用这样来支瞋他们宗教的特殊性,但是佛教呢,佛教一直以来,虽然重视语言,也认为语言重要,但是不能把它当成怎么样, 支持佛教教法的唯一,以及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不是用语言来支持,这样了解,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看法?没有的话,我们是直接来导读, 近来一分学者推动西里兰卡所传的巴利礼圣典,西兰的佛教说,这是世尊使用的摩羯托仪,巴利礼圣典是王色神炉摆掘起的原点,当然,这都是西里兰卡的传说,西里兰卡的传说以语言的古老证实他们的三藏,是古老的正统的婆娑,与他们不同,即使是阿含与广义,也被看作是后期的改写,所以,哪怕是北传也有阿含,也有绿,也有绿,也有阿含,也有阿比塔姆,他们也会认为这些都是后期的,那这个宗教的偏见就很重了,宗教的偏见就很重了,所以呢,所以你看,基本上,师父讲一个就是会比较特别的状况,基本上北传的法师们,如果对于学术有一定的深入跟研究的话,不大会去否定南传的东西,你像师父在研究,我不会去否定南传的东西,不会整体的去否定南传的东西,甚至有时候还会推崇某些南传的经论,甚至在研究阿含经的时候,要比对南传,但是相对来讲,南传上座部比较会去否定其他的传承,我说这是一个大体的方向,那这个当然对于修行或是研究,乃至对佛法的弘扬,当然就会比较有局限,有没有什么问题? 讲到这里,若这不过是为了宣传的目的,那么让麦特师说他的堂典,老师的意思是说,如果一直宣说自己的宗派很好很好,都好都好,那当然如果只是要宣传自己的宗派好,或是自己的传承好,那就无所谓了,但是如果作唯识实,作为佛,作为是否佛说的标准,那是违反佛陀精神,不能不表示反对,佛字,这句话是那个论典,那个律典里面,经典也有,就是听随国俗,原因学习佛说,这个刚刚鉴定有说,有提了一下,就是说在经典里面,曾经有佛陀的弟子跟佛陀说,把语言都统一,那么结果被佛陀说,被佛陀给否定,佛陀给否定,那这里,师父要提出一个你们去思考看看,统一语言有没有它的优点,那么如果它有优点,为什么佛陀说不可以?为什么佛陀说不可以?是有优点,但是要统一的话,就不太可能,能不能?另外一回事,就是说那么统一,会有产生什么问题,统一了之后,法的流传就有局限性了,这个是谁讲?静雯,静雯这个观点倒是不错,统一之后,法就有它的局限性,而且会变成一种权威,变成说, 其他的声音就不对就不好,这样,而且这样子反而怎么样,违反了佛陀教法的那种,怎么样,那种精神,所以你们知道吗,基督教,问你基督教圣经是什么?圣经是,师父您说圣经是从孟文字写的吗?不是我说,基督教现在的圣经是什么?是新约,新约,但是新约里面包括有旧约,但是你们,但是一般人都不知道,其实基督教在罗马教廷还没真正把它制定为新约之前,其实基督教有很多圣经,这不是只有旧约跟新约而已,他们其实有很多,哪怕旧约有很多版本,还有很多的,只是后来教廷把它制定下来,变成所谓的新约,那就会变成什么,结果就引申了什么问题,引申了教廷的权威性,他说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所以你看,所以有些人说,那佛陀为什么不干脆把语言制定下来?但是问题是这样反而,造成法传播的局限性,造成权威性,然后对于佛法的精神,就已经有点抹煞跟违反,这样大概了解,师父,那您刚才说到的圣经当初有那么多不同的版本,也是因为耶稣在去不同的地方讲法导致的吗?这个跟那个还不太一样,因为耶稣是谁,刚开始根本搞不清楚,后来有关耶稣都是弟子,意思就是说那些门徒们的传说,跟佛陀到处讲法还不太一样,都是后来的门徒们的传说,跟各种书信,而且更多的是门徒的一些门徒,很多都没有见过真正见过所谓耶稣这个人的人,这样了解吗,跟那个还不太一样,其他有没有什么问题?讲到这里,我们继续来看,佛法因是普音无碍的,不是神教式的,质一而强同,所以你看这句话就是说,佛法是普天无碍,不是神教式的,质一而强同的,所以你看,这个跟哪一个精神有点同样的精神意义,就是说佛陀没有指定什么,继承人,对,佛陀没有指定继承人,对不对?如果指定继承人,那个问题就大了,那种权威式的东西就出现了,佛陀把教法的传承,修行的传承,指定寄托于僧团的传承,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可以看出佛陀是真正的觉悟的圣人,他不会说很自私的认为说,我这个教派那么大,我那么的,我要把它传给罗厚楼,所以罗厚楼到时候,后来没有什么记载,只是在阿含经里面有一些有跟罗厚楼的一些, 到后来没有什么太多,记载罗厚楼的一些世间,就很说,亲生的儿子,他并没有把他弄为继承人,不然这个权威就又出现了,以不同语言来学习佛说,也是斯里兰卡红点所说的,当然了,听水国俗,这个也是斯里兰卡经典里面有,这个不是只有北传有,这个斯里兰卡经典也有,所以无论,世尊与王色界体,王色成戒体使用什么语言,佛教界并没有标准的语言,所以怎么样,所以导致这里是说,王色成用什么语言其实不重要,因为佛教从佛陀开始就没有规定说一定要用同一个语言,老实说,从这个意义来讲的话,就算是王色成戒体的语言是巴利文,是巴利语,没有文,巴利语,那又怎么样?难道巴利的圣典就所有都是最早的吗?也不尽然,这样了解吗? 后面后期的出现也可以用巴利语来传承,来写,你们知道,你们看过师父,看过师父的印度佛教是这样子,南传有五部,你们知道吗?北传是阿含,南传有五部尼科亚,尼科亚对,那静能,你记得第五部是什么时候才出现?曾一,曾之,尼科亚,不是,那是曾一,对,小部,好像是五世纪,对啊,小部是五世纪才被编辑出来的,这样了解吗?问题是,我们这样讲吧,就算是说,王色成那时候戒体语言确实是用巴利语,那难道就等于第五部也是那么早吗?当然不是,所以不能用语言来推论他的早晚,这个当然, 来,海瑟你说,这个就跟那个很多人说,只要是如是我闻的都是佛说的,是啊,那问题就大了,所以谁写了一篇东西叫做如是我闻的,那就是佛说的了,是啊,如果今天要伪造经典的话,我就弄个如是我闻,然后下面写一写东写一写西写一写,那就等于是佛说的,当然不能是这样,对不对? 好来再来,这是南传的传说,世尊一样是赞叹他,雅语起初是恒河上流,西方系所使用的, 那这个雅语,雅利安语其实就是,所谓的放人,其实是恒河上流,西方系所使用,为什么是西方系所使用?因为雅利安人是从西方过来,当初的西方,还有印度的北方,都是雅利安人,也就是婆罗门的教区,那么东方呢,尤其是恒河的中游,下游是比较属于传统区,受雅利安的影响比较小,这似乎在印度佛教思想史里面,最后都有谈到,所以他导师才说,雅语起初是恒河上流,西方系所使用,世尊不同情他们的佛法统一化,雅语化,但并不反对他们以雅语学习佛说,学习佛说,这就没问题啊,你只要能学习你的语言方言,用什么就用什么,这是佛寺既是如此的,以雅语习诵佛说,不是后期的变化,传说埃尔王时代,佛寺臣民深重的来自各地语言隔阂,所以会用不同语言, 宋介,佛法既分为多部,在不同环境中,佛教适应不同文化,采用当地语言,确为佛法丰富的重大原因,确实啦,不同的语言会造成有一些隔阂,所以会造成不配,这个也是不争的事实,西兰的佛教,从大陆传来,从大陆来,并不专为巴利,照西兰佛教自己的传说,大四派与无畏三世派的象征,大四派与巴利写定,这个当然就是有关西兰卡里面的派别的争论,派别的争论,基本上,无畏三世派思想比较先进,而且无畏三世派甚至接收一些大乘的思想,也曾经接受过一些大众部或大乘的思想,后来由于无畏三世派在竞争当中,就是输了,所以西兰卡才会一直维持早期的传承,这是14年前一世纪的事,这些历史现在容易找,网络上找都可以找得到,还有一些书有关西兰卡佛教史的书,靖海长老写了一本《南传佛教史》,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一本靖海长老写的,义活寺靖海长老写的,师父要对着镜头看不清楚,这样看得到,这样能看得到是南传佛教史,这一本是华府山华府山出版,这一本是靖海靖海长老送给师父,这一本师父觉得不错,很难得,他的第一篇有没有看到第一篇,他的第一篇就是写西兰卡佛教史,然后呢,从西兰卡佛教的传入初期发展,然后部派, 然后,佛音论师,部派佛教的分裂,这些全部都有,所以有兴趣这一本,我是觉得蛮权威的,靖海长老花了他几十年的时间在搞这一本,可以去看一看,比网上查的,应该会准确性更高一点,师父靖海长老是北传的法师,北传的法师,我今天在查那个大四派和无畏山四派到底在争啥的时候,就查到那个南传佛教历史那篇文章写得很详细,我把链接发到那个里面,靖海长老写的是靖海长老,你可以发一下给大家看,如果有兴趣的,也可以来师父这边,不过我看,大家应该没那么多时间, 靖海长老今年94岁,94岁,他早年20几岁30岁的时候到泰国去读巴利山藏,慢慢在那边待了好几年,好,再来我们继续来看,他们的想像以为巴利圣典都是由摩羯图传来,不知即使是摩羯图使用巴利语弘法,在当时的口口相传中,山藏的南传绝不会出一个人的口述,所以这些都是很复杂的,不是一个人很传一个人,其后还是有非巴利语的,西元四五世纪的爵音一律改为巴利语,有没有看到,他是到爵音论师的时候才改为巴利语,所以他们早期传承的语言还是不一定是巴利语,有时候还蛮复杂的, 在这时仍旧是大师派,而不是西兰佛教的全体,现在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我们现在讲南传,其实南传包括哪一些,包括哪一些地区,斯里兰卡,在缅甸,泰国,越南北部,泰国,越南北部,甚至包括中国的西南的云南区,都有可能,你们要了解,南传它是一个概念,一个整体的概念没错,但是这整体的概念里面还是有不同的分支的,包括哪一支国家,比如说缅甸,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缅甸佛教,大部分所知道的都是帕奥禅师,帕奥禅师是重视禅教跟阿毗达磨,但是问题是,斯里兰卡不一定是这样子,还有泰国更不一定是这样子,泰国的佛教相对来讲,他们比较不重视阿毗达磨,他们比较重视经,他们比较是重视经,对阿毗达磨,他们认为是弟子们所做的,所以没有那么重要,他们重的是经,所以南传还是有各种不同的认知, 南传不是都是理性的,你不要看到南传以为一定是禅修很厉害都一定很理性,传承佛陀的传统教,南传有很多那种, 迷信的信仰多的是,这样你们了解吗?结合他们的各式各样的信仰,多的是,其实这个状况在全世界都有,跟北传,北传佛教有时候会结合各种民间信仰,其实南传佛教也是这个样子,这样大概各位,大概知道,我们相信巴利语为古代的方言之一,然以巴利语写定三藏,再西兰也不会算太古,如果我们不打算效法神教徒,不希望宗教获得语文的特别支持,意思就是,不要把语言赋予他神圣的神性,好像是天上传下来的,所以那个梵文,天成体是,天所传的嘛,所以叫做天才,如婆罗门教以贵土为神的语言,那么语言不过是宰道的工具,语言是宰道的工具,很重要,但是不要把它当成神信根唯一,印度佛教语言的复杂性,与国文文化的种种问题,是值得巴利语佛教,佛教者反省,这个就是这一段,对于历史还有语言,有大概一定的认识, 同学们,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想法,心得吗?师父,我想请教一下,谁想要讲什么?那个静元,静元你是不是要讲话?静元,你没有声音,没声音吗?你把那个,师父我想请教,他这个前面他不是说,因为语言而,也是佛法分布的重大原因,我们之前学的时候,佛教它不是分成一部派吗?说是因为戒律,也是因为有一些什么见解不同,所以呢就分成很多的部派,现在又加了有一个,说是因为语言的原因,语言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不能说它是大原因,大原因还是因为前面那两个吗?还是前面所说的?那像那个,那就是南传这个赤铜铁布,它这个地方,说分成这一个部派,成为这一个部派是因为语言的原因吗?不是不是,因为他们还是有地域性的,因为他们最早是从,如果从我们的研究,北传的资料研究的话,它是属于分别缩细赤铜铁布的,还是部派分裂之后的问题,不完全是语言的问题,语言当然也会造成,加上就是雪上加霜的意思,导师这里说语言,语文可以成为它的重大原因,只是说分成某一个部派,那么语言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一定的作用,不是根本的原因,不是说因为语言就不同的分成这个那个派,对对对,它只是雪上加霜而已,好的好的,可以吗?再来,没有问题,也没有人要谈些什么心得,师父,是不是弟子可以说吗?可以啊, 就是说,刚财施父说到语言的问题,包括师父刚才说,就是这种统一语言有利有弊,然后不同意语言也有利有弊,然后其实弟子就想到,就是说,比如说南传上座,就是说弟子去过南传上座部的寺院,尤其是在美国,还有藏传的寺院,他们弘法都会有很多的这种课诵,都是用英文来课诵,或者说下面有英文的翻译,然后比如说,弟子第一次看一个寺院,虽然都是用英文,比如说,佛陀他把翻成 Lord Buddha,然后法师开师的时候也是 Lord Buddha,我觉得他可能就有一种,他觉得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他要把Buddha可能是说,因为在英文里面说上帝也是用 Lord,当然是一种说法,反正弟子听了觉得,也许他是想要去更靠近他们的文化,但是感觉这个好像稍微,我不知道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还是怎么样,反正就是觉得统一语言以后,这也是一个问题,就是说你对,你可能虽然语言统一了,但仍然你会造成一些误解,藏传佛教他会说,比如说这些法王,或者他就会说 His Holiness His Holiness,现在如果我们去,去看天主教的教皇 Pope His Holiness,所以就是说你即使是统一了语言,弟子感觉也会造成,好像没有统一语言的时候的那种误解,可能有一些混乱在里面,这个就,你讲的除了一个语言统一,还牵扯到一个译经跟翻译的问题, 所以,你们知道中国佛教译经曾经有两派,一个是讲格译,一种就是说不要格译,就维持它原来的意思,格译佛教就是拿当地的信仰宗教,然后有类似宗教的名称,然后拿来作为佛教的一些用词,跟翻译,比如说你讲的 Law 基督教常用的问题是西方最,西方最多的就是基督,尤其美国就基督教,所以用基督教相同的东西来翻译,那当然有可能会造成一些误解,就是格译佛教反对格译佛教,就觉得说你这样用会造成误解,所以不是说以前佛陀曾经阿罗汉曾经分成大仙,佛陀曾经分为大仙人,对不对,以前曾经分成修行者称为道士,不只是那个道, 叫道士,连佛教都称为道士,所以就会有这种格译的问题,后来,另外一半就说,完全新的语词,比如说佛陀,这个在佛教里面传进来是没有这个字,所以就创造了一个叫佛陀佛道这样的一个语词,只要用久了把这个概念灌输进去久了之后,慢慢就会有,大家就会了解,所以,所以,现在西方文化也是一样,到底是要直接用梵文用进来就好了呢,还是要用基督教的语词?那当然就,就见仁见智,因为现在英文还没有统一,像我们以前在翻译的时候,这个佛陀,当然现在就用Buddha,但是问题是觉悟,那就,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用enlightenment,有些人会用awakening,两派都有学者,随便他们,两派都有学者支持,有些就说enlightenment就不认为,就说enlightenment是什么文明复兴时代的,就会让人家误解,所以要用awakening会比较好一点,觉悟,这样可以吗?那当然,如果说语言统一,可能会有一些它的优点,但是呢,总之一句统一有它的优点,但是有可能更会抹煞佛教的真实精神, 再来,意思想就是说,佛陀当时决定不统一语言,其实应该正是佛陀慈悲和智慧的体现,因为如果统一语言之后,就像您刚才说的有利有弊,那然后,其实像刚才举的例子,宗教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战争,统一了语言之后,谁更权威,并且这种权威性,可能就是会和当地的整个的历史环境、政治因素结合在一起,然后就打着宗教的幌子,去做一些其他的一些政治的战争目的,实际上也给普通的老百姓造成了很多的战争和流血,佛陀,现在弟子也不敢揣测,肯定是佛陀的智慧是很高的,然后即使佛陀预计,未来不同的语言可能会随着各种地方的适应产生了分布,分成不同的部派,但即使是这样,佛陀对世间的真理的唯一的确认是高一切的,所以也相信佛法还是能够,即使是分布也是流传下去的,总比权威好一些,因为权威一旦错了,那问题就大了,整个法教乱了,对, 好,来接下来, 下一段是谁?是弟子,因为那个,这个是弟子的工作事物,因为,我的那个,就是上次的录音,录音弟子是查到了,去年10月26号,那个时候是宗纯讲的,实际上后来静治和静修都讲过了,后来,最后我发现,实际上是今天应该轮到静定,所以那个后边第八地九,就是后边的分段的,认领工作只是刚刚开始,所以就,没关系,就比较匆忙一些,没关系就尽量尽力就好,就是这一段,还没有来得及,就很认真的去学习,没关系,你就尽力,其他同学可以帮忙一下,那这个,弟子先通读,还有应该注意的,就是现见于文机的,并不就是先存在的,这像,先见于,并不就是先存在的,这像民族的故事,有还没有记录的,但并不仿早已存在,它比近代发明而出版的要早得多,从这种意义去看,佛法在文字流行,教持的圣典,可以说在某时盛行,不能就此只为后人玄想的产物,它的是否佛法,是否佛说,需要从种种方面去判决审定它,后起的,可能早已存在,但我也不否认,受有外来的影响,以及传说而改变的成分,这还专在语文上说,其实,佛法的表现,音声符号中,还有音乐歌唱,甚至语言的情调,形象符号中,还有图画、建筑、雕刻等,无不在有意无意中,表现佛法,影响活弟子的思想,这些,又大多是象征的,抒情的、比拟的,如不从表现佛法的种种方式、种种关系中,去把握佛法,而想专门在说与不说上,去衡量佛法,这真是佛法的不幸,这些离佛两三千年的我们,却乎已不能亲切的,明确的容易了解,对于这些问题,也许是不谈美妙,倒不如,把传统的片面的见解,佛说,复述一遍,来得像样而博得人的同情,不过,如想更充实的,更正确的了解佛法,使佛法从古人的糟粕中解放出来,那非从新的观点,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观点,出发不可,从对象到认识,从认识到语言,从语言到文字,这表现佛法的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中,有种种问题,承认了这一点,就不会专凭佛口的说不说,用作现存圣典的, 适合佛法的抉择标准,这个呢,实际上这个是两段,两段呢,最后这段实际上是对这一个小节的整个这一个小节的一个关于语言文字的一个一个总结,那么上面还有应该注意的以及传说改变,整个实际上是承接上面一段的,它就是讲到一个是前面就是说语言的这个不能又以某一种古老的语言来判断是否佛说或者是原典,那么这个在这个地方呢,同时又强调了一下,又提醒了一下,就是说不能以最早的鉴于文字的来判断,它就是最早存在的,实际上导师就是写文章,他这个从方方面面每一个能够考虑到的或者每一个存在的这个问题就是他都把它列举出来,然后一一的去加以分析和抉择,或者说是和批判,就是给人感觉特别有说服力, 那么,这一段就是弟子是觉得这个好像就是那个导师,你看就是说他其中就是在文字流行教时的可以说在某时盛行,不能就指此为后人玄想的产物,那么他这个这个地方弟子就联想到就是很多人就说大乘的经典,大乘的经典是比较晚结集出来的,就认为是后人发明的或者是后人怎么创造,这个就是弟子不知道导师这个地方这样子说是不是也有隐含这个方面的这个意思,那么这个也是它是否是佛法是否是佛说不能应该是从种种方面去判定,这个前面导师已经从好几个从文字从语言文字,然后这一小节就讲了这个出现记载的前后来判断是否佛说,这个也是不合适的,但是它这中间也讲了一段就是因为弟子老觉得导师的这两段其实隐隐约约好像是在对那个大乘经典很多人对大乘经典的这种, 批判或者是疑虑,做的一种分析和解释,包括像他讲的,后起的可能早已存在,但我也不否认受有外来的影响,以及传说而改变的成分,就像师父那个讲的大乘的思想,其实是在很早在部派的时候应该讲在部派,包括在阿含经中,他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存在的,是在潜留之中,就像讲的后起的,那么大乘经典的阶级可能是比较晚的,但是大乘思想,它的潜留实际上是早已存在的,那当然就是后来的经典的阶级,包括那个老师在那个《印度佛教思想史》也讲了,那么大乘经典的很多经典的阶级能看得出来,它有一些地域性的,这种地域性的变化,弟子是记得好像是在讲那个《善财童子五十三餐》,就是讲到他就讲到里面讲到一些海,就是讲到一些海里面的一些人物或者故事,那么就很明显的就是说,它出现的这个区域正好应该是在靠海边的那一块,就是这个是弟子的联想,那么,就是刚刚这一小段,那么底下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这一段的一个总结, 不光是语文,老师的意思就是说,不光是这个语言文字,那还佛法的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到后来的发展到后来有童话,有建筑,有雕刻,像在印度他们会用音乐、歌唱等等这些来表现或者是表达或者是传播这种佛法,那么这个东西,你就很难去说这个东西一定是佛说的,或者说不是佛说的,它只是用不同的形式来传播这个表达佛法,那你不能说佛没有用音乐或者没有用童话、建筑或者雕刻这种表现方式,那就不是佛法,我觉得老师这个讲的就是说,应该是这种很怎么讲,很正常的一种推论或者一种逻辑思维的这种概念,其他的就是说这个老师这个,总而言之就是说,佛说和不说作为这个现存经典的这个社会佛法的角色标准就对上面的这种种种的,无论南传, 空白行 空白行 无论北传,在这个对判别佛说这个方面,用从那种佛法的载体的分析来最后做了一个这样的总结,弟子就是在学习这段大概,就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没有去更深入的再去把它再琢磨,那个,你们要注意一下,因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去讨论,这个课已经停了很久,你们要知道说老师为什么这个地方谈到语言文字呢?因为这个是第二段,这个是在谈从哪里佛法的表现上说,知道,这个是从佛法的表现上说,对不对?然后佛法的表现,所以老师这里才会总结说,佛法的表现可以是各种各式各样的,包括音声符号,然后音乐甚至是语言雕刻,建筑什么种种种种,但是呢,最直接了当,而且最多的表现,其实是表现在哪里?从用什么来表现,用语言,最早是用语言,后来是文字,对不对?所以才会特别谈语言文字,这样各位了解吗?所以才会特别谈语言文字,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在谈佛法的表现,佛法用语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但是呢不限于语言文字,还是可以有各式各样,还有,我们这个课到几点?8点半,还有,导师这里有一句话,海瑟你看一下,导师这个意义跟他的那个到底是什么?比如说,他说很多东西,这些离佛两三千年的我们几乎不能精确的明确的容易了解,对于这些问题或许也许不谈为妙,倒不如把传统的片面的解释活说,复述一遍来得像样,而博得人的同情,这是一个,不过,如想更充实的更正确的了解,佛法使佛法从古人的照顾中解放出来,那非从新的观点存在于现实世间的观点出而不可,那这个导师到底要表达什么?或是他的意涵到底是怎么样?弟子的理解实际上是这样的,其实关于是佛说,非佛说,不是说近现代就有的,实际上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那么,就是说,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那么大家好像很自然的都维持这样的说法,那是最最简单的,也是不容易被别人批判的,所以说容易, 这个可能争论了,有一两千年了,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就是说,如果一直保持,是这样的话,实际上对完整的理解佛法是有害的,对整个的去把握佛陀的本怀或者佛陀的精神,它是有害的,所以说,你看他这个后面讲,想更充实的、更正确的了解佛法,使佛法从古人糟粕中解脱出来,那么导师的意思就是说,你就不能够仅仅去依靠传统的那种,甚至是宗教式的这样去理解佛佛说,而应该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这种观点,那实际上就是从应该讲是从历史的观点,嗯,这是弟子这么想的,对,那同学们呢,其实同学对这句对这些问题也许不谈为妙,倒不如把传统的片面的见解佛说复述一遍,来得像样,得得人的同情,师父,我说一下好吗?好,你说一下,就是因为,怎么说呢,就是传统佛教里面嘛,讲究的是圆融,反正免得发生争执,怎么样都可以,其实这是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一种懒人的做法,免得引起争执嘛,争执几千年了,也争不出什么结果来,传统佛教嘛,也知道都是佛说的,争来争干嘛呢?但是呢,这是一种,嗯,就是,圆融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但是如果说从导师来对我们的提醒的角度来讲,其实佛法他不仅仅求圆融,他要求真求实,所以他才提醒说,你如果你想要真正的去正确的去了解的话,那你还不能太圆融,你还是要在那个原始佛法里面或者从那个里面再去找真正的东西,你只有这样的话,佛法他才会能够保持他的原汁原味,而这样传下去,否则的话,都可以这样也行那样也行,这个好像,这不是佛法的真正的意义,这是我的理解,对因为是没错,因为倒不如把传统片面的见解佛说复述一遍,其实每个传统都有这样子被传,我们长期以来就说,反正我管你是什么经典,反正只要是祖师说的,反增上面写如是我们的,就是经典,管他一样不一样反正都是对的,反正都是佛说的,那就把它弄成一团粥这样就行了,反正那样讲也对那样讲也错也对都没问题,其实里面有很多是适应外道,适应众生的,都不是究竟的实意,都只是为了适应而已对不对,那南传也有说,反正我们这些是佛说的, 其他都不对,那藏传呢?藏传某些教派更离谱的是,把密教的很多性命相救的当成是佛陀的教导,那难道能够把它弄成一锅粥?反正大家都是这样说就对了,也不要怕人家批评,也不要去动那个脑筋,动那个脑筋会头痛,所以就干脆都是这样子就好了,反正你不用去探讨,对不对?现在很多大部分的佛教都保持着这样一个态度,但是,问题是,问题是什么?这样的态度是违反佛法的态度,为什么说违反佛法的态度?因为佛法是什么?觉悟之法,觉悟之道,那如果反正都可以都圆融的话,那就失去了探究、寻求真理的这种精神,所以学佛就是在寻求真理,而不是只是一种宗教信仰而已,如果你只是寻求宗教信仰,反正都对,那就是一种宗教信仰,但是学佛既然叫佛法,是觉悟之法,那就在寻求真理,所以我们总是要去探讨真正的佛法,佛法核心的教义,不共世间的特色到底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学佛,这也是导师一直说的,然后在探讨中,我们到底要用什么观点?你可以用各种观点,那什么观点更符合呢?这就是导师研究的一个过程, 来那个,进来,师父,阿弥陀佛,您刚才问,来得像样,出发点不可能,弟子的想法是说,弟子的理解是说,可能导师这里面稍微有一点,就是有一种弟子想的比喻,比如说,两个人在吵架,然后A一直在说,B你的观点不对,但是你让A去说,那你到底你的观点是什么,他也没有办法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所以弟子的感觉是说,导师说倒不如,把传统片面的见解,佛说复述一遍,来得像样而获得人同情,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去,从某种程度上说,来去否认大乘是佛说也好,或者说去反驳大乘是佛说也好,那么你除了在反对大乘是佛说的情况下,你要把你自己的见解,比如说不管是什么乘是佛说,你要把它说清楚,或者是说你能复述一下,到底佛说了些什么,这样的话反而让人觉得,你是有理论根据,或者说你是站得住脚的,至少在你自己的所认知的观点领域之内,你是非常广博而又精通的,因此你是在一个非常有基础的大楼上面去跟人家探讨,而不是站在沙堆上,自己的基础都不牢, 然后就要去反驳别人的意见,弟子觉得导师在这里有一点在批评,大家用一些非常片面的见解,而不是一个广博的见解去反驳,然后你这样子去做的话,反而就是连别人的同情可能都得不到,弟子是这种感觉,这里的片面指的就是说,你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说,大雇主把传统片面的,为什么会有片面?因为你一直的传统里面是这样认的,那你只是照着传统把它互输一遍,比如说人家说大乘会我说,那人家问你为什么大乘会我说,因为大乘经典说“如是我闻”,那就是你的传统,而且这种讨论是很片面的,那问题是如果这些是南传的,他并不承认你所讲的经典,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你刚才说是片面的没错,但是就是要加进传统的传统的片面的,因为没有真正去探究,那你这个传统到底是全不全面,所以就是说对于佛法更有探讨求知的精神,而去分辨去批判的有时候会受到一些很宗教信仰式,那些人的批评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跟问题吗?这是我弟子静修,静修来,就是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其实导师就提到了佛法在第二段,从佛法的表现上说,就是世尊的三业大用,这个就包括意境、言说和身形,这个言说其实经过语言的留步已经就是有多分少分了,那么至于意境和身形,两三千年以后的我们肯定也是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去了解,那导师其实在之前的段落里面也说了,说佛法特别是如来的功德、佛心的深处,哪里都能从世尊的言说自称自赞中得来,就是说如果一切都是依照佛说,当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一种不肖思考和去抉择的一个结论,但是对于佛心的导师其实就是一直在讲佛心的深处,一定要自己去探自己去修,所以导师这里面其实还是在表达他的自己的观点,弟子的理解是,所以你看导师不是那种原容型的,你说也对他说也对反正都是对的,不想去得罪人也不敢去,导师讲东西他是有判断有抉择的,像成佛之道里面导师是有判断有抉择,那当然就会引起某些人的不认同,但是事实上你会发现,很多人不认同导师的东西,有些是完全没根据,有些的根据是非常片面的, 而不是整体的,所以要反对导师,不是说导师十全十美都可以,而是说你要反对导师,第一个就是说,你要有根据,你不能没根据,反正就是不符合你的想法,第二个,你不能用片面的证据去否定,这是师父一直认为,所以师父为什么开这个课呢?其实这个讨论课的重点跟意义,除了让大家了解导师的思想以外,也让大家知道说,为什么师父中道的弘扬课程,师父讲课的精神跟意义到底在哪里,不是只是传播一些佛教这样讲佛教那样讲而已,而是在里面有带引著大家学佛,但是师父的学佛是让大家能够真正的去探讨的精神,探讨佛法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有这样的一个用意,而不是说,我们正经点就这样做就这样就对了,这样可以吗?有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师父弟子这个地方有点自己的一点想法,其实弟子是觉得这个地方,其实导师也是在阐明他关于对佛法这种抉择,现在因为去佛两千多年,就像导师在777人间佛教讲的,导师不认为是越古越真,也不认为是越后越原,就是佛法的真义,通过两千多年来的留步,需要进一步的去决法去决择,如果你片片地认为,不管是认为你说这个,这个这个就是佛说的好,还是说你这个以为巴利文的就是佛说的好,但是你由于这个这么多年的流行,佛法的真实义需要去决法,去决法去决择,这样才能把佛法这个真正的这个好处才能决法出来,那导师呢,他是一个,按导师自己讲他是一个佛弟子,为了佛法的长久的兴盛来做这些工作,他不是以某些祖师就是为了某一个宗派,为了某些名闻利亚,或者为了自己的这个宗派能壮大一些来做这些事,他是为了佛法的更好的适应世界,他的出发点跟其他人不一样,那现在,佛教到现在是吧,就是特别在中国大陆,这个最明显,就是说,自说自话,什么自说自话呢?就是你自己没有太多的影响力,用那些迷信,现在也不行了,是吧?那你还拿不出一些真正的东西来,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的这个搞学术的这些教授, 对佛教传统,佛教从古到今流传的东西,他们都在考证,考证而他们写了很多东西,来驳斥你佛教说的东西,你是在自己在编,那如果你佛弟子,如果你不真正的把这东西,你自己先搞明白,先弄清楚,那你说,现在人的这个知识水平这么高,这个受教育的功课程度越来越高,你再像过去那些人,就说你诵经啊,就有多大功德啊,你拜拜啊,就佛法的保佑啊,这个很难再持续下去,所以对佛法的这种传播,实际很不好,所以现在大陆真的很多,这个法师包括大德他们也认到这问题了,但是好多人就说,他可能还是说,不想改变太多,因为改变太多以后会影响他的,他的思妙的生存,包括甚至有的可能会动摇信仰的根机,如果你不是正信,如果没有确实真正理解到佛法的这种核心的东西,那可能会产生信仰危机,这都有可能,但是你现在你不刮骨疗毒,这个词可能说的有点严重了,老实讲是叫刮垢摸光了,让它重新发扬出来,那你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大,不是说你不谈为妙,暂时不谈为妙,但是慢慢就会越来越不妙,慢慢会越来越不妙, 为了遮盖不谈为妙,但是不谈为妙会越来越不妙,越来越不妙,因为你现在很多东西,你不能说服人的,他不能获得真实的受用,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不能解决他真正的身心切实的问题,你这个东西慢慢就越来越衰落,其实导师当时,他不也是看到了在佛教经典上讲的,跟现实中的佛教差距那么大,他才下决心出家,去挖掘这个东西,到底为什么出现这些变化,一点一点往后推,推到了印度佛教,后来又推到了原始佛教,在哪这边产生变化,那你不能说,我明知道这个问题,我现在这个钱很多,我这个中国的寺庙,现在信众也多,华人也多,不像我们在加拿大那边,华人少,信众少,这一边这个东西他也不愁,反正我就是每天弄个法会,搞个法会,搞个皈依,皈依好几百人,来了以后钱就很多,现在大部分都这样,弟子前两天又到一个寺庙去了,他真那样,现在你说回去大陆,有去寺院,有啊,我问边上就有那个谁, 法尊法师的一个寺庙,教法尊寺啊,武泰山,我问那个方丈,因为弟子去年回来就去,跟他见过面,我说那个,这个大和尚,我说你们那个,我们这个御佛节有什么活动吗?他说现在还没有定,他说我们刚搞完一个皈依法会,搞了可能是近一个月,皈依法会还有武泰山可能过来一个人,过来个大和尚给他待了一个月,好像那个意思比较累了,这个事还没定, 那天弟子就要离我母亲去,就过去看看,因为离得很近,开车就几分钟,十八分钟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所以,他就做这些事情,所以导师尽管这个事冒了很大的,被别人攻击了,被别人甚至有些这个威胁了,但是导师他得发心,因为佛教就想发心,发心他是想把佛教真正的佛法要告诉大家,让大家能真实的受用,而且长远的让佛法的兴盛,暂时可能痛苦点,但是你现在你不痛苦,你现在你不受微妙,将来就会越来越不妙,因为人的认识水平其实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你再拿那种信仰型的民信型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不容易越来越多,对,这是第一点, 静禾回去之后有些感触,那最后那个静修,你刚刚是不是要讲什么?八点半了,不说了,没关系,你说怎么样?已经到点了,该下课了,没关系,只有几分钟嘛,大家没问题,因为你刚刚你想说,后来就没有,弟子就是想,这个是导师您之前提到,是在三年月葬的时候发现的,结合导师的这篇文章是导师38岁的时候之前开始讲的时候说,实际上是导师出家十几年之后,然后在这个三年月葬是在哪个山,那个弟子已经记不太清了,然后那上面还在大陆的时候写的,去台湾之前写的,但实际上他结合导师的出家过程就是说他曾经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是对佛法产生了兴趣,但是又找不到一个系统的一个对佛法的见解, 导师对佛法的入手又是从三论开始,然后就是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然后在这个三年月葬的时候发现阿含经是比较重要,然后才开始去觉知佛法的原汁原味,那么其实导师可以说是自己说他在书里面写, 他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找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才找到了一个佛法的原汁原味,那么就是他觉得这个肯定是现在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汉人不浅,那以导师的智慧,还是要四五年的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如果要是普通大众,他就不知道会被误解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这里面也是导师说的,怎么能够正确的了解佛法, 说实在的,师父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没有几十年,可能就是一二十年,研究导师的思想,然后觉得非常好,可以给很多人指导一个正确的方向,也不会走错路,所以才会这样积极的去奉扬导师的思想,所以师父一直讲说,我为什么开这个课,就要让大家了解说中道的佛法理念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跟特色,所以大家能够这样子参加也是难得,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下礼拜,不是下礼拜,是下下礼拜, [[Category:其它整理]]
返回
Test:文字整理-K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