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成佛之道 第九十三讲”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成佛之道 第九十三讲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成佛之道-93集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我们现在继续来看虚妄唯识,记得大乘佛教的三种思想体系吗?大乘佛教思想很多,经典很多,但是可以总归纳为三个体系。第一个体系是以般若经为主的叫什么?性空唯名,讲缘起性空的,中观学派。第二个体系,虚妄唯识,以《解深密经》为主,最早的这是《解深密经》为主的,就是叫虚妄唯识。你看唯什么识?当然你可以讲最根本的就唯阿赖耶识,但是问题是为什么虚妄?因为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在凡夫位阿赖耶识里面是杂染的,所以变现出来的都是虚妄。还有第三个(体系)叫做真常唯心,那么以后我们会再谈。 '''理体:缘起和阿赖耶识''' * '''依阿赖耶来解释缘起''' '''阿赖耶(ālaya-vijñāna):藏识''' '''— 耶(ālaya):诸藏、仓库,识vijñāna''' '''一切现象生起的本源(source)''' '''— 一切种子识''' '''— 第八识''' '''— 生死轮回的所依''' 那我们现在谈到虚妄唯识,那虚妄唯识谈到一切种子识叫做阿赖耶识,又叫做藏识,这个阿赖耶识就是轮回的主体,但是阿赖耶识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那赖耶识里面藏有种子,就像一个大仓库一样,储藏我们无始以来所造的业,所有的经验,还有一切的学习跟记忆,都在里面。那它熏习收藏了之后,它就会形成种子这样一个概念。比喻,你们不要真的以为有一颗一颗的种子,是比喻,那它是一种,你说一种作用,一种能量,一种什么都可以。就好像我们电脑,你电脑设计成一个程式或者什么之后,你就变成一种data,然后储存在 data base 里面。那个阿赖耶就是我们生命的 base ,储存无量无始以来无量的熏习种子。那么这个种子只要它的因缘成熟,它就会现起,然后现行成为业就受报,还是现行成为我们所认识的这些,这个我们认识的见闻觉知一切的世界,那这些都是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 所以你看(讲义)阿赖耶识又叫做阿赖耶仓库,然后一切现象生起的本源,又叫做一切种子识。因为储藏一切种子又叫做第八识,也是生死轮回的所依,为什么?因为它是生死轮回的主体,它里面有我们根本的烦恼,那这些烦恼会让我们去造业,那造了业,再由这些烦恼去润生,那它就会受报,所以我们是依阿赖耶而有生死轮回。那么它除了生死所依以外,它也是生死轮回和涅槃解脱的关键。为什么是涅槃解脱的关键?因为我们所有的涅槃解脱,就唯识来讲,是转阿赖耶的染污成为清净,叫做转识成智,所以你没有阿赖耶,你没有办法修行了。不过有情不可能没有阿赖耶,没有阿赖耶那就是无情物了。所以就唯识来讲,有情跟无情中间它的差别,就是有情的情识,它主要的情识,就是指有情有阿赖耶识。那么什么叫无情?花草树木这些有是有生命,但是没有情识,因为它没有阿赖耶。那有情跟无情的差别就唯识来讲,就是说有情识有阿赖耶识,所以它也能见闻觉知,会生死轮回,无情是不会生死轮回的,有情才会生死轮回。那么要修行也就有情才可以修行,有情识的众生,六道轮回的有情识众生,它才可以修行。那么它的修行主要就唯识来讲,叫做转染成净。 你只要记得这样子,我们后面会慢慢讲。这是上个礼拜讲的。 '''种子Bija''' '''& 能生的功能性:能从潜在位转换各种现象的功能性,此种转换称为「现行」。''' 种子,阿赖耶里面储藏的就是种子,讲唯识就要讲阿赖耶,讲阿赖耶就要讲到什么?所以你们要记得唯识的根本重点,讲唯识就是在讲三性,依三性才能讲三无性,所以三性是唯识的根本中心理论。 三性,还记得哪三性吗?第一个是什么?依他起性;第二个,遍计所执性;第三个,圆成实性。讲唯识就是讲三性,你懂了三性,你就懂唯识,你不懂三性你就不懂唯识,你懂三性你慢慢就可以了解什么叫三无性。 那么了解三性,三性里面的根本关键点是哪一性?依他起性,因为其它二性都是依他起性而起的现象,讲依他起性就要了解什么?'''依他起的根本的“它”是众因缘的意思''',但是在唯识里面众因缘里面的根本因缘,根本亲因就是阿赖耶,所以依它主要就是依阿赖耶而起。那我再问你们,那阿赖耶刚才不是说是一切种子识吗?所以要了解阿赖耶,要了解种子,所以种子理论是唯识学的核心理论。所以我们现在阿赖耶大概的意思知道了之后,我们来讲种子。 种子 是一种能生的功能性,同时一种能生的,记得它是能生的功能性,它是比喻,你们不要把它真的认为好像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是在哪里,有一颗一颗这样子,那这样子的话你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了。所以你要知道它是一种能量的比喻或一种功能的比喻,因为你用任何的语词来运用,到最后都会有问题。其实古代不止用种子,它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类似这样的作用。说一切有部或其它部派,有时候这些东西又叫做“法”,有时候又叫又叫做“界”,有时候又叫做“因”,种种的各式各样的称呼。但到最后?它以种子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就是变成用种子是最好的解释了。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种子,它只是能生的功能性,能够从潜在位转换成各种现象的功能性,此种转换称为“现行”。 师父上次在讲《唯识学概要》的时候曾经讲过, 如果你们这边没有上过师父讲的维《唯识学概要》来举手一下……9.36 时间过得很快,是日已过,如少水鱼,一晃就几年过了。 从《俱舍论》讲完之后,因为必须要讲唯识,所以请怀净法师来谈的唯识学一些根本的想法跟理论,那么师父回来之后继续接着讲《唯识学概要》,因为进入真正唯识学之前谈一些主要的理论。《唯识学概要》讲完,讲什么?《解深密经》,《解深密经》讲完,现在在再什么?《摄大乘论》。 Hx那你慢慢慢慢观念就会清楚了,你现在还在混沌当中了,有学,但是没有办法摸出一个形状出来,慢慢慢慢久了这个形状就会摸出来了。 上过师父《唯识学概要》的,师父以前曾经在那边讲过说为什么要用种子,因为它最早要用种子来解释,其实是为了解释业力的留存,是为了解释业力。(问:什么是业力)?业力你不知道吗?你学佛多久?(答:我知道,我听不懂),你是因为这个(听不懂)中文的关系。 业力,最早就是牵扯到说业力怎么留存,怎么保存,那当然业力的保存也牵扯到记忆怎么回事,经验怎么回事。我问你,我问我们为什么可以记住东西,我们表层的意思师父现在讲的,你现在明白了,你会不会忘记?会,不可能你永远记得。但是你忘记之后,我提醒你会不会觉得对好像.像刚才Hx这样啊,有会。那就表示我们深层里面有一个记忆库,会有这种记忆的,只是深跟浅而已,所以经验记忆都一定储藏在我们某一个地方。那么当然记忆跟经验我们一般还能了解,但是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什么?业力,我们的所作所为,只要发心,有善有恶,都一定会潜存下来一股力用,或一股作用,那这股力用、作用会跟随着我们,然后到最后因缘成熟,会产生善恶报。所以人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大概的理论就是这样子。 佛教是主张是有业力这种东西的,那问题是说我们很多行为刹那就过了,那这个业力到底要存在哪里?甚至这个业力不是这一辈子而已。这业力还可以从过去生中,如果它没有成熟,它就一直存在着,然后一直到它哪一辈子机缘成熟,它就是现行,就现行就受报。所以种子当初佛教要解释记忆是怎么回事,然后经验是怎么回事,还有重点就是说业力怎么保存?那么早期佛陀在解说的时候,其实它懂的就懂了,不懂的人就是必须要在进一步解说。那么接下来,我们后来在佛陀的经典里面,或是后来的论师就发现说,要解释这样的东西,我们必须拿一个现实的例子来做比喻,让我们能够了解,不然你难去了解。 你说有业力、业力,那业力它的理论是怎么回事?那它一直用什么方式来储存?那么后来的很多论师或者是经典上就慢慢发现以外种譬喻内种,其实我们《摄大乘论》都讲。什么叫外种譬喻内种,它以外种来比喻内种,那什么东西是外种?五谷的种子,苹果水果的种子,我们都看得到的这些,这些不用再解释了吧?苹果、香蕉、西瓜,这些是不是都有种子?五谷类也有种子。那意思说那这些种子,这些种子它有一个现象,就是说你把这些种子种进土里面,种进去之后,种进去之后tb怎么样?它表面上看不到。 是不是?你种进去之后,你把它弄平了之后,你表面上看不到, 那我们的业力跟经验还有记忆都是这样子,你学了之后,或者你造了什么业,不管善恶,你做了之后,你在做的当下,我看得到你在做什么。但是做完之后那股力量,还有那股东西,你看得到吗?看不到,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它储存着,于是佛教经典或论师就用这种外种,好像你种一个种子下去,它有作用,而且潜藏着这股力量,但是你表面上看不到,所以就用种子来比喻,而且还有其它很相似的地方,这个种子种下去之后,它虽然看不到,但它也没有在作用?你必须要浇水施肥。然后它虽然在土里面,但是它会开始生长,也就是说它有在成长,有在变化,虽然有在成长在变化,但是你表面上看不到。 那同样的,我们这个业种或记忆的种子,或者是说经验的种子,就用种子这个来代表这样一个东西。然后我们做了之后,就像一个种子存进我们的内心里面,它一直在变化,而且它功能一直在增长转变,但是我们看不到。那么从这样子来推演就是说,而且这个种子它不断在变化当中,它要有助缘,不然它的变化就小,有助缘,它的变化就大。什么助缘?(答:听经闻法),不是听经闻法,我说外种要什么助缘?当然听经闻法那是修行,外种要什么助缘?阳光,你要浇水,要施肥,那也不能太多,不能太少,那它慢慢长出来,说要有阳光,这些都是外来的助缘。那么我们在里面种子也一样,它善恶种子,由你的善恶行为就成为它的助缘。所以过去种了种子,造了业之后,它要靠你现在的烦恼,还有你现在的造业,善或恶来增长它,来作为它的助缘。 所以它一直在变化当中,那我们的种子会不会有一天长出来之后开花结果?种子会这样子。同样的,我们的业种也会慢慢慢慢增上或助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然后它会形成果,就叫做果报。那基本上善的我们就叫做善的行为,业力(导致的)就叫做善报,恶的就叫做恶报。当然要更精确的讲,善的有可爱可乐之报,恶的有不可爱不可乐之报,这个是比较讲的微细点,但是你们现在只要把它记得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中间必须要有时间,还要有一些因缘来增长,来助长。因此,这样的种子这种种种的功能,跟我们这种业力的状况很像,所以到最后,就用种子来作为比喻。 比喻说不管我们的造业,还有我们的学习,还有我们的经验,全部都以种子的形态储存在哪里?储存在我们内心的一个大仓库里面,这个大仓库就叫做阿赖耶。那这样子的话就解决了业力解说的问题,还有轮回的问题,受报的问题,全部都解决了。 你要说业力问题,就必须要牵扯到什么?轮回的问题,那轮回问题就是要解决业力的问题,那只要业力提出解说之后,业力问题解决了,轮回的问题也清楚说明了。然后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经验,包括怎么修行,修行之后这个智慧存在哪里,都解决了。所以很多人说,来世有隔阴之谜,有人问我说那师父,我今天听经闻法,这辈子听经闻法听那么多,那好像也懂了也学得不错,我会不会这辈子死了,下辈子再来之后什么都不见,变成归零?然后听到佛法,好像完全没有什么印象这样子,会不会这样子?不会。因为你过去有熏习,再过来之后,同样类似的东西出现,你的熟悉度就很高,为什么?因为熏习而来的。 所以你就会说,为什么有些人听到佛法他学习特别快,有些人学习特别慢?那你要怪师父吗?当然跟师父没有关系。师父尽心尽力了,那可能就是这个人过去生中有熏习,过去生中没有熏习,那就会有快慢。那所以你不要担心,不要去比,你要是说你很契应,听得很快,那你可以高兴,但是不要骄傲。你高兴就说你过去生中有学习,那么这辈子又能够来学习,那当然进步的快。如果你的进步比别人慢,你不要气馁,你要高兴,高兴什么?还有机会学习,没有机会学习你才要难过的,你有机会学习,那你要高兴,那只是慢一点也没关系。那你这辈子多用功,多用功让它种子种的多一点。你每次来听,来讨论来思考,或者是说回去之后用功,怎么用功都可以,戒定慧修行怎么样,这个都是种子的熏习。 你们不要以为来这边听经才是熏习,来这边是主因,但是很多的增上力还要你回去之后常常听,不断复习,然后把这些观念不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去检视。每检视一次,每思考一次,就是一次的熏习,把这个种子种进去。 所以你们现在一定要记得,种子是什么? 所以你要知道说很多东西,透露用到语言上就有它的一体两面,有好的,那就有它不圆满的地方。种子这个比喻虽然很好解释,但是也有它不圆满的地方,因为种子你们会想成是一粒一粒的这样,那你没有搞清楚,就用种子的解说一定是一粒一粒的。我问你,当我们讲data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 当以前没电脑还好,现在有电脑,我们讲data时候你会你会想到什么?Hx你会想到什么? 1001,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功能。这样各位了解吗?我说data你没有想到,就是电脑里面很多种的那种储存的功能,你可能会这样想,或是1001.但是你讲1001那可能比较专业的懂,但是有时候就会想到,那到底它是什么东西?那我们讲种子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一粒一粒这样子,那问题就会比较大。所以你们要记着,种子最大的定义就是,它是能生长的功能性,能变化成为现前我们见闻觉知的这种功能性,它能从潜在在阿赖耶的位置,然后机缘成熟就现行各种现象的功能,此种转换就称为种子的现行。 Hx:我觉得这个现行更合适,因为它在种子位,它就说是空相,属于是相上的那种,它这个现行以后就是万相。 师父:用这个现行也不是说不行,但是这个现行比较属于变成现象,变成一种形状这样子的,那这个行是作用的意思。就是运作,产生运作的意思,所以用这个行为的行,它更能表达出本来在潜在位,然后它现在开始作用起来了。所以一般以来共通的用法都是行为的行。 * 种子六义 1、刹那灭:无常性 2、俱有:种生现因果同时俱存 3、恒随转:业种不失 4、性质决定:三性决定 5、待众缘:要各种因缘和合 6、唯能引生自果 种子六义 那么种子它有一些定义,师父稍微提一下就好了。'''24.26图''' 那你们看这里,你看这个是阿赖耶,那阿赖耶里面不是有很多种子吗?那么机缘成熟的时候,它会就会现行,然后现行就会形成我们这一个见闻觉知的现象界。那么现行成为这个现象界之后,由于我们的认知作用还有我们的学习,它又会从这个现象界熏习成为种子,然后进入我们的阿赖耶里面去,这是它的一个基本观念。那么唯识就是说,我们因为阿赖耶识杂染的,有染着的,有执着的,所以它现行之后,我们会有染着,会执着错误的观念。 由于这边是一个外来的,然后听经闻法的学习,所以你现行之后经过这个正法的熏习之后,你会变成为清净的,然后会熏习进去阿赖耶里面,然后这样的一个循环。如果你有修行的话,那这样的循环百千万劫不断,好几辈子好几生不断地修行,那么你(阿赖耶识)里面的杂染会慢慢成为清净,杂染越来越少,清净越来越多。到有一天我们常常讲说量变变成质变,那当然中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那个观想方法,修行方法,我们大概的理论这样子讲。那么有一天你就会清净,那如果阿赖耶完全清净之后,那就成为另外一个名称了,那就成佛了,那它基本的理论就是这样转化。(问:你说的现象就是因为你的业力造成的?)。这就是我们的业力,还有过去的熏习,除了业力以外,还有我们的学习熏习记忆都会,就是是一个综合的。 (问:一个综合的累积一下)。对,我等一下后面会讲得更详细。 也就是说你现在的见闻觉知看到的这些,都是我们阿赖耶种子变现出来的,就好像你在做梦一样,你梦里面那些见闻觉知都是你的心识的作用。 你们现在先知道说,我们现在的见闻觉知都是这样的现行,那我们的修行就是外来的一股(力量)。像师父现在讲经说法,你接收进去了,就是无漏的善的种子就进去了,那么你的阿赖耶里面就产生了些许的改变。为什么只是些许少少的改变?因为无始以来有太多种子,而且以杂染的为主。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小小的改变,小小的改变是人生改变的一大步,是一个起头。没有这个小小的改变,就没有未来的很大的改变,因为是种了一个清净种子进去,未来就会开花结果,越熏越多,它的力量就越来越强。 所以修行,很多人很奇怪,这个也是师父一个理念,很多人没办法抓住师父要讲的是什么。我问你,什么叫修行? Hx:我的理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每天的行为,你用什么修正?如果从这个你这个团队来讲,就是说是通过正法熏习,然后一天一天,每次你自己的身口意的这个行为,就是说按这个法的要求,如法的作为,这样的一个就是慢慢的在变化,那种东西的这个过程就是。 师父:你说改变我们的行为是对的,修行就是改变我们的行为。具体的?(答:具体的三学八正道),你听师父讲很多经了,但如果是你,你具体会怎么做?日常生活上你会怎么做?一言一行,具体一点,你不要太笼统。空花飞月都是行,都是修,你不要看别人,你讲的是你自己的修行,你自己的行为,那我说那具体上你会怎么做?(答:具体上那就是三皈五戒)。三皈已经过了,五戒每天要做,其实具体上就是戒定慧了。三学八正道戒定慧,但问题是戒定慧你具体上是怎么去做,那现在师父大概讲一下。 很多人会以为修行就一定要有一定的模式才叫做修行,这一般人都是这样认为,但是这样认为也没有错,但是修行不止以一定的模式,比如说我每天要拜多少佛,我才叫做修行,会不会这样?会。我一天要念多少咒我才叫修行。比如有人会说我一天念108遍的大悲咒,我这样就叫做修行,我一天要拜53佛,88佛,我必定要这样子做,那才叫做修行,其它的就不叫修行。会不会有很多人是这样子想法?会,一般都是这个样子想法的。有人说,你最近修什么?我修大悲法门,那你的大悲法门怎么修?我的大悲法门就是每天念大悲咒21遍,这个叫做修行。然后说你没有念,那你就没有大悲法门,你就不在修大悲,你就没有慈悲心。 师父要表达的是什么?所以我现在表达的是说从唯识的角度来讲,一举一动,顺于善的思维,顺于善的行为,其实这个都是修行。为什么?因为你的一举一动都是熏习,所以师父现在意思是说你有固定的行为,那当然是一种修行,但(没有)固定的行为就不能说那不叫修行。有些人有固定的行为,但他把固定的行为当成是修行以后,它可能就不在乎那个固定的行为以外的很多行为了,也不会去检讨(自己),那这样子怎么能称作修行?那有些人他虽然没有固定的行为,但他听经闻法之后,他会常常去检讨自己。我今天这样子做,如果就正法来讲,就师父所讲的来讲,我这样做到到底对不对?那就发现说,我这样做其实是不对。今天我布施看到一个(人)我想布施,但是看到他脏兮兮邋里邋遢的,算了算了,我找一个干净一点来布施。那你回去之后想说,这样子就有相布施的,那我这样以后不可以这样子,你就改过了。 我问你,这样的思考是不是一种修行?一种真实的熏习,所以师父所说的修行就是说,你可以有固定的宗教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在初学者是重要的。所以师父以前也会规定规定说自己要念多少经,诵多少咒,或是说拜多少佛,都会,但是这是一种辅助。记得!这种固定的模式,宗教行为在初学者不可或缺,但它不是根本。为什么我说在初学者不可或缺,因为我们都有懒散的习惯,你们说师父,我没有,我很清净,我二六时中都一直在检讨自己,那如果你根基那么高,那我也没话讲。但是一般人其实惰性很高的,那这种惰性很大的状况下,就必须有外来的一些规范让你去做,从事一些宗教行为,磨练我们的习气也好,然后产生我们一些一定的规范也好,不管拜佛,礼佛,诵经这些,也都是一种善的行为,都是修行的其中一个而已,但是它不是根本。 那你说师父,什么是根本?我问你,修行什么是根本?要记得,修行的根本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你持五戒,每天反省你有没有持得好,你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每天在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一方面你要有宗教行为,固定模式,但是更重要是你在五戒的规范上,你自己有没有每天去思考。你以前喜欢打妄语,但是现在开始学佛之后,觉得说妄语是一件不好的行为跟事情,所以你慢慢慢慢在规范自己。当然一般人不会去偷拿人家东西,但是以前习惯就是随随便便的,你觉得说,反正也不一定是偷了,随便什么东西,多拿一些,公司东西多用一些,多弄一些,这边弄一些。但是现在师父讲清楚了之后,你会觉得说这种行为还不构成偷,但实际上是有一点模糊,比较占便宜的这种行为,从此以后你就开始规范自己,觉得不应该这样子。你的行为有没有增上?有没有杀盗淫妄,刚才讲过,那酒,这个都是可以规范的。那定呢?你有没有打坐?每天心很乱,你有没有找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来打坐?)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内心的平衡跟净化。你每天忙忙,忙这个忙那个,你有没有想办法给自己每天一个不要长,十分钟,二十分钟乃至半小时都好,一个真实平静的时间,有没有这样?有点困难。(问:那念咒算不算?)念咒也可以,但是师父说念咒比较属于宗教行为方面的,念咒也是摄心的一种,但还不算是真实的摄心。所以念咒拜佛,礼佛这些,师父给具体的把它规范成一种固定的宗教模式,也可以,但是还不是真正的那个定。 Hk:如果现在比如事情比较多,你一打坐就不专,这个时候你还要不要坚持打坐?因为你知道打坐的时候你是在乱想。 师父:必须要坚持,但不要长,必须要坚持。因为你不坚持,变成说我每天都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那你每天都不用坐了,那一个月一天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就这样过了,过了三个月之后,我好像三个月没有打坐了,那你这时候要再坐非常困难,所以你如果有打坐习惯,不管再忙,你一定要坚持十分钟20分钟都好,每天一定要有。(问:但是在打仗的时候就胡思乱想了)。那没办法,那你就要克制,如果打坐没有胡思乱想,那师父恭喜你,你比师父还强,因为这是一个过程。你们不要以为打打坐很容,打坐必须做,戒定慧,不要以为打坐很容易。 因为有时候外面很多错误的讯息给你们,太多了,你们会以为打坐很容易,因为外面很多讯息都告诉你们,动不动就境界多高活佛再来,什么菩萨再来,或是开悟了或怎么样,动不动都给这种错误的讯息。然后你很多人就会误以为打坐很容易,其实打坐不容易的,打坐会胡思乱想,那就一般人来讲那是正常的。但是正常不是说你们可以继续这样下去,那你就是要对治,所以才叫定。所以你变成固定(时间打坐),现在师父已经讲到修行的三件事情,哪三件?固定的宗教行为,诵经拜佛礼佛念佛都好,你不用长,你不要说师父我一个礼拜做一次,然后一次两三个小时,不需要这样,这样效果不大。你宁愿短,每天做,固定的宗教行为。还有什么?持戒,至少五戒的规范,自己要常常去思考。 '''很多人很奇怪,谈修行,但从来不谈戒,这都是外面很奇怪的现象。谈修行从来不谈戒,你们会不会有看到很多人是这样子?谈修行,谈的一切法空,一切法怎么样,自性佛,自性三宝,我修自性,什么念即不念,不念即念,能理所理性空寂,自己讲到天花乱坠。那我就问你说,请问这位大德,你三皈五戒了没有?(他说)我持的是自性三宝,持的是自性戒,讲得天花乱坠,但是连第一步他都踏不出去。很多人这种错误的观念,其实这边听师父听过很多的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修行一定要持戒?'''(问:不持戒的话入定很难),为什么不持戒入定很难?烦恼的干扰了。 其实Hm谈到一个重要问题,虽然还不精确,但是你不持戒烦恼很重,你一打坐,各种贪嗔痴全部都来。 我告诉你一件事情,刚才师父讲一句话说,勤修戒定慧,目的是什么?熄灭贪嗔痴。智慧跟烦恼是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你智慧高,贪嗔痴低,没有智慧很高,贪嗔痴有可能低的,不是。因为佛教里面讲的智慧就是知诸法实相,能伏烦恼,甚至断烦恼才叫智慧。 持戒主要我们借由外来的规范,把粗重的烦恼给压制,给降伏。如果你烦恼很重,你怎么可能打坐?你一坐下来,昨天的烤鸭,前天的鸡翅膀全部都跑起来了,那一天的啤酒配花生太好了。如果想的都是这些东西,那时候那个股票又涨又跌又涨的,如果你每天心里都在这样很重的烦恼里面的话,你怎么打坐?因为我们的习惯习性就是这样,所以要注意一点,持戒其实是要克制我们粗重的烦恼,还是不是内心微细的,是从内心很强发展出身口,那就是要靠持戒,靠比较强一点的规范来规范我们。等你这种粗重的烦恼慢慢慢慢压制降伏了之后,那么比较深的内在的?你靠戒是没办法的,那就要靠定,但是因为你把粗的烦恼降伏了,所以你现在要打坐相对容易,那就靠定来降伏微细、粗重的烦恼。所以现在师父讲这三件事情,你一般来讲,你要有宗教的行为规范,不管你要打坐,念佛,拜佛多少次,每天要观照自己五戒的持守到底怎么样。再来,打坐。 现在从宗教行为到戒到定都讲了,那么还有什么?最重要现在想到最重要的根本点是慧,如果你慧学,你的知见观念不对,你前面做的这些东西可能会事倍功半,有可能是错误的,有可能是戒禁取。你如果知见观念不正确,前面你持戒,你包括你持戒也好,或是你拜佛也好,或是你念咒也好要,你有可能观念都是错误的。有人认为说我拜佛就可以拜到开悟了,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没有慧的基础。所以刚刚Hx 讲说,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是没错,但是更具体地讲我们的行为来自哪里?我们行为是身口了,那身口从哪里来的?意。 所以是改变我们的行为,修正我们的行为没错,但是修正我们的行为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我们什么?思考模式。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的观念,修正我们的观念,这就是修行了。 所以戒定慧的慧是最根本的,观念知见正确了,你的行为模式改变了,你就会去引导前面的宗教行为。持戒的观念,修定的观念,是不是这样?那这三个你在进行的时候必须同时前进,你可以有偏重,但是不可以偏离,你可以必须要同行前进。但是要有成就的时候,必须先有戒,才能有定,依定才能进一步让慧学的力量发挥。但是你在真正在做的时候,必须同时做,所以讲戒定慧、戒定慧,它是说在成就上有这样的次第,它不是说你在学习上可以这样,我先把戒持好再来修定,等到我定到了一定程度,我再来听经闻法,就不是这样子。听经闻法是主因,后面我讲唯识的时候会讲。 那收摄回来,师父讲那么多,我要讲的是什么?讲那么多其实是要把它汇到这个理论上来。因为你前面的这些行为,如果知见观念听经闻法正确了,熏习的观念进去了,你打坐会不会熏习?会,你持戒持好向上、向善会不会熏习?会。你每天的自我检视会不会熏习?也会。而且这个熏习有一个观念,你那个发心动机越强,思考越强,它的熏习力越强,这个师父讲过好几遍了。这个熏习来讲,你的发心动机越强,你的思考越强,你的熏习力越强。 现在是问你,比如说师父现在口渴了,让我喝杯水,这是不是一种行为?是,会不会熏习?也会,但这种熏习就是微薄的力量,因为它没有特别的好坏。那我问你,如果现在肚子饿,那么Kan有一个面包,我知道他不会给我,因为跟他关系不好,那等他走的时候赶快拿来,会不会熏习?会!强不强?强。因为为什么?你有善恶的发心,你清楚明白,那个等于是偷,但是你无所谓,你就是要,那这种力量就强了。所以为什么师父要特别强调,就是说当你知见正确越来越正确,观念越来越正确,发心越来越强的时候,你发出的善法力,你的戒定慧熏习的力道就强。所以这个在世界上也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说杀了一个人,你无意杀的,有罪,你预谋的罪更重,你无意杀的熏习有恶业,但是你预谋的那个力量更强,那个业种子更强,所以你的戒定慧,还有你的宗教行为各方面修行,其实每一举一动都是形成一个这样的东西,然后熏习进去。所以佛教很重视起心动念。 Hk:师父你看,有些人是天性善良,他可能很自觉做了一些善事,那这样的话,你说他是发心不够强大还是....... 师父:所以就佛教来讲的话,他更重视你后天学习的发心,我不是说那个不好,但是佛教更重于你后天学习,能够判断是非的发心,而不在于无意中做的好事,他可能他本人过去或许他熏习了很善很好,那当然好。但问题是说这个东西过去了怎么样修行我们不知道,但佛教更重视说你这辈子受什么教育,你能不能清楚地去判断?意识到的是最重要的,有没有清楚意识到。所以师父以前讲说修行还有持戒是对境发戒,对境修行,什么叫对境发戒对境修行?遇到事表现出来的,这才叫做功夫。你平时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那有什么好那个的,我都不杀盗淫妄,为什么?因为你什么都有。当然我不是说他那个不好,问题是说你就没有办法真正表达,表现出你的观念到底是不是正确,你有没有识到某些东西是对的,某些东西是错的,(问:或者说你识到了,说明你在成长)。可以这样子讲,但这个必须要有学习,不只是意识到,你意识到有可能是错误的观念。所以佛教更重视正确的学习,正确的熏习,能够有正确的判断,还有正确的去应对。因为你有正确的这些觉照,还有正确的判断,然后才能应对。 师父讲过,这个才能熏习成为强烈的种子,这个是很重要。所以这个唯识学他的好处就是这样子。 我们来讲种子的几个特性,刚才讲了一堆,那一堆其实要告诉你们。 Hx你现在你知道怎么修行了吗?具体是怎么做了吗?知道。你知道为什么师父星期天要用早课吗?你如果平时自己也没有定,然后自己也比较忙,那么星期天的早课你没办法每天,但是至少你一个礼拜一次,来做一些宗教行为。因为从早课里面有诵经、赞叹、礼佛、拜佛,这些都是宗教行为,那中间有打坐,那就是修定。不但是里面这个僧众自己的行为修行,更是一个礼拜给这些居士一个机会,愿意来的来参加一个礼拜固定一次的行为,每个礼拜都来,形成一种他的固定的宗教行为。 51:30 种子有什么特性?刹那灭,这个种子就是说现行之后成为现象,马上就刹那就灭,就消失了,他不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他机缘成熟,刹那呈现之后,他刹那就灭掉了。灭掉之后,就有新的熏习进去了,所以他必须是刹那灭,所以从种子的刹那灭可以说阿赖耶,也是一个无常的变化。阿赖耶虽然是一个大仓库,但是他仓库里面的东西随时在变化,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阿赖耶其实也是一种无常性,也可以符合无常的定义。 Hx一向以来你对刹那灭有一点不是很清楚是什么。 Hx:我很糊涂的这个地方就是关于就这个刹那灭,这个有一个问题,比方说是突然一件事情发生,你要说一颗种子成熟现行了,好理解,比方说那个车祸一瞬间发生了,那个人就撞死了,那就是说一颗种子? 师父:这个不是一颗种子,我们对于这个车祸的认识是我们自己种子所变现,但是车祸发生有我们阿赖耶外面的因缘,(问:那就不是一颗种子)。不是一颗种子,是无量种子,同时现行同时灭,然后第二刹那有无量种子同时现行同时灭,然后构成我们这个森罗万象你认知的世界。 Hx:既然刹那,比方说这个人,你比方说三岁的时候,和八十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可以理解,不一样的。那就前一秒你比方我进这个教室和我出教室,实际上这个形状并没有大的变化。 师父:是吗?你确定吗?(问:外形上我觉得我变成很大的师父也不会认识我,然后同学们也不会认为是我。)很好的问题。有没有人要替师父会对他讲的这个提出一些看法跟想法。你进来到这边才不到一个小时,没有变化很大,但是变化也不小。我们不要说内心的,外形上。(答:外形上新陈代谢的细胞已经不是你进来的时候的了。) Hx:比方说我有一个疤,这都过了几十年了,还在这儿,如果有新种子的话,为什么它会? 师父:问你,你确定那个疤都没变吗?其实在中观和唯识里面他这样讲,这个很有趣的一个哲学问题。这个小孩,你刚才讲了,他一岁到十岁很明显有变化,那我们能不能问说那他到底在哪里产生变化?他是在九岁半的那一刹那忽然变化的吗?你绝对不可能。那他怎么变化?他是在一岁半的时候忽然变了?也不是吧。那他是不是一岁到五岁中间产生变化,五岁之后不变化?不可能。那他到底在哪一个时候变化?现在的医学其实也告诉我们,他刹那都在变化,他新陈代谢细胞的什么都随时在变化。如果他这一刹那不变化,没有刹那停的,这一刹那不变化,你怎么可能说他第二刹那有变化?那如果长期都不变化,他怎么会变化?所以你把他切、切、切、切、切,切到最后你发现说他不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他是随时刹那都在变化的。 那刚才回答你一个问题了, 但是这个刹那变化,因为变化的太微细,所以我们暂时里面我们看不出来,如果你现在都没有变,不可能十年后你会变老,就是表示现在你从进来到现在其实已经变了,但是因为这个变化的那个幅度不大,但是随时都在变,变化因为不是很明显,幅度不大,所以我们暂时看不出来。但是这个就牵扯到大跟小的问题,大跟小,所谓的小只是我们一时分辨不出来,没有看到你在变化,所以称作小。那么我们比如说用另外一种,比如说发明了一个什么东西,然后照着你,然后从那个里面来看,看到你其实温度什么什么随时都一直在变化当中,那个就大了。 只是说我们在变化当中有他的一个前后的延续性,但这个延续是在刹那变化里面延续下来的,不是不变而延续的。包括这个疤,八十年后你看起来差不多,但是一直都在变的,不可能不变的,你只要这样子想。或者你在那个显微镜下看,你看我们的皮肤什么?你在显微镜下,它好像一个另外一个世界一样,它一直在变化当中的,所以叫做刹那灭。 师父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楼下装了一台电视,你们记得吗?师父在这边看没问题,但是你们在网络上看会不会觉得那个电视一直在闪,好像有停格一样的?会。那么如果你从更精密的机器去看,你会觉得其实这个电视是有很多颗粒一直在变化闪动,里面组成这样一个画面,它有没有在变?有,但是我们的眼睛怎么样?看不出来,所以我们以为它是一个不变的延续动作,是不是?但是如果你用更快的来抓的话,其实它就是一大堆乱码在那边跑来跑去而已。这样你能够体会到师父讲的这个东西。刹那灭无量种子现行形成我们认知这个之后,第二刹那灭掉,但是很快的接续的第二刹那的无量无量种子又出现,但是它出现不是乱出现的,它会有它的一个延续性。所以说长期这样延续下来,就延续了我们一个认知,以为有一个延续性这样。 Hx:这个延续性,就是前一批灭掉的那种子和新现行的这个种子长得很像?但实际上是已经不一样。 师父:已经是不一样的种子现行的,就好像师父刚才讲那个电视有没有,你用高科技的东西去抓的时候,你会看他一边乱码这边跑来跑去,但是我们的眼睛因为没有办法分辨那么快,所以我们眼睛看到了,以为是一个延续的画面,觉得它没有在变,它就是这样子。包括电视停止的时候,其实那些码都在变。 俱有:种生现,因果同时俱存。 就是说这个阿赖耶现行的时候,种子跟这个现象同时存在,为什么同时存在?我问你,'''一般我们讲苹果种子,等到苹果生的时候,种子已经不见了''',记得吗?那怎么会种子同时存在?这样就有疑问了。但是你们要记住一个东西,种子是比喻,它叫做功能性。本来是比喻,你却把它当成是真实的一颗种子,(就会奇怪)果现起为什么这个种子还在?它只是说它的功能性而已。它现行之后,这个现行的功能性当然跟那个现行的果是同时存在,因为它是功能性记得吗?我这个大概讲一下,你们只要理解一下就好。 Hk:种子现行的时候,它只能现一次吗? 师父:现一次,现一次就没了,(问:现一次没了,但是你现的是不是又存在?)因为是它的功能性,它的特性,不然的话你因果中间就断掉,种子跟它的果中间就断掉了。 Hk:比如说你造了一个大业,这个业的业力会很重,那他种下的也是一个种子,他并不是一批种子。 师父:一个种子,但是有可能是延续性的。因为我们说种子一颗二颗,有时候又会落入那种种子一颗二颗的一个概念下去了,它是一种造作下去储存的一个功能性这样子。所以师父刚才讲就很怕说,因为用这种比喻,你会变成一颗二颗这样子,一这样去算就有点问题了,到底几颗形成什么,那有问题了。你要记得说,它表示说你当初造作的时候,一个存在的功能性,未来机缘成熟,它会现行让我们受报,不管善跟恶,你就这样理解就好。那这种功能性在现行成为果的当下,这个功能性会执持这个能力存在,等到它消失的时候,种子就没有了。 Hx:这个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说就是 重新熏习的话,就是熏习进去要通过行为熏习进去。(师父:身口意都是。不只是行为而已,你思想都是)。比方说这个色身的话,刹那都是在变化,变化我知道他是生现行。他灭去了,这你要放到显微镜下看,那个细胞的话在不停的在变化,老的都死去了,新的又生成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哪来的身口意行为重新熏进新种子的? 师父:因为你生下来身口意一直不断地运作。(问:那也就是说那种造作,并不是说你有意的),有意无意都是熏习,师父不是讲过有意无意都在熏习,(问:就是不管你想什么不想什么,全部都在熏习),都在熏学习。你的一切行为都在熏习,但是这些熏习的行为当中,有意的善恶就会成为业力。熏习不一定是业力, 所以你星期五要多来,就这样。因为你们记得星期五上课时候师父讲过二种熏习,其实是三种了,有一种叫做什么?名言熏习,就是没有善恶的一切行为都是熏习,所以阿赖耶里面永远有种子。但是你有善恶的发心,还有善恶的发心所发出的行为,那就成为业力,那业力就造成生死,就是这些种种熏习里面,其中有善恶行为的这种强的这种熏习就变成业力。 你想想看,等一下师父可以再跟你谈一谈,或是你可以再问刚刚你有没有清楚师父再讲什么?(我大体上知道这个,我知道就是想不通他是怎么进行的)。你慢慢再思考看看,有空师父再跟你谈一谈的。 总之要记得一句,我们不管好几遍,生生世世以来,不管你成为什么什么动物什么或是人什么都好,你的刹那的一切身口意都在熏习,你的行为都在熏习,包括师父这样走动,喝一杯水,全部都在熏习。但是这里面,你只要有善恶的发心,那一股熏习也叫熏习,但是这股熏习比较特别,他就变成业力,有善恶发心,尤其是烦恼带起的善恶发心,这一股力量就变成业力。所以种种熏习里面,他有一股比较强烈的是善恶发心所带起的,这股就叫做业力的熏习。 Jq: 1.04 上面讲刹那灭,第二个讲的是说熏习就是现行,有时候同时那个刹那灭,即使它业种还不现行的时候,它也是刹那灭。 师父:但是刹那灭,但是业种在里面,一般有时候比较不谈。那个叫种生种,一般早期唯识比较不谈这个。 Hc:这个地方种生现,因果那么,他也是同时灭吗? 师父:同时灭,他不可能说果灭因不灭,因灭果一定灭。 Hc:这个好像是在那本书里面提到的,就是种生现以后,他那个种子就当下就是有二种说法,一个为当下就灭了,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它有一个暂存。 师父:你再回去看看,不是这样。这边种跟果一定同时存在,灭也是同时灭,种不可能继续留下来的,种现行之后成为果,那这个种就没用,就消失了,所以种跟果一定是一起灭。那个《解深密经》里面谈,你拿来师父再跟你解释一下,应该不可能说果灭种还在,不可能是这样子。(问:就是种生现以后的当下,他就灭,就一旦他形成果了以后,那个种他就消失了?)。一般来讲他会因果同时的,就摄论来讲,他会讲因果同时。(问:可能他有很多这种相续的)。这个相续就是其他其他种子现行了。延续下去的,你会看你表面上看到是同一个果,但是是其他种子现行,同类种子现行,然后比如说第一个种子现行果存在,刹那灭之后,他当下又同类性质的种子又现行,所以你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持续性,他的果性质差不多一样,但果是不同的果,也是一一个延续性的。 比如说我们眼识,你在看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眼识种子现行,那这个眼识种子现行之后,变成眼识,那一刹那,但是下一刹那的眼识又带起来,但是是从下一刹那的眼识种子现行的,那前后的果是不一样,但是他有一个同性质的延续性,因为是同种类的种子现行的。比如说我们看电视的时候,除非说镜头切换了,不然你看一个人一直走过来,但是如果你看到我们的摄影机里面,如果是那个倍数很大,或者是说那个解析力很强,你看他是一种颗粒,但是颗粒里面怎么样?有相似的,他不会忽然这样整个变了。他有相似一直持续延续下来,所以你看到的时候,因为好像是一个动作持续的降下来,有这样类似的状况。 Hx:您说那个熏习的话,只有在善恶的时候才有种子进去? 师父:不是。我们的一切都是熏习,只要熏习就有种子进去,这样清楚吗?一熏习就有种子进去。我们的一切,哪怕你站在那边傻傻不动,都在熏习。我们的一切身口意,所有不管好坏,全部都在熏习。那熏习就成为种子,阿赖耶里后的种子其实都是熏习来的。无始以来好几辈子,一直都在熏习,所以阿赖耶里面有很多种子,那这一辈子很多种子,因为既然成为现行,就变成你所认识到的这样的一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刹那现行,刹那灭的,但是虽然说刹那现、刹那灭,但是当下你的身口意又有很多持续的造作(,所以又不断地有新的种子熏习进去)。你不要以为我睡觉就没有在熏习,你睡觉还是在熏习,所以熏习之后就成为种子进去了。进去哪里?阿赖耶里面,都是在熏习,都有种子,但是这类的熏习里面有一类的熏习,比较特殊的,是由善恶的发心,以及善恶发心所造成的身口,这一类的熏习就变成是业力的熏习,就变成业种子。 Hx:那就是说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不全是业力(种子)? 师父:有其他不同熏习的,不全是业力种子,那这样明白的吗?我们名言熏习的就是种子,但不一定是业力种子。 所以你星期五一定要来,要不断的来,因为师父在星期五的课,你们记得 星期五《摄大乘论》课讲过三种熏习,记得吗?名言熏习、我见熏习,还有有支熏习。有支就是指业力熏习,所以你要弄清楚,你就知道说这个阿赖耶里面的熏习不完全是业力,还有所有的名言都叫做熏习。 所以师父画一个图,这样子你们可能比较明白一点,1.10 我们这样讲,阿赖耶里面的种子全部都是熏习而来,但有一类比较特别的就是叫做业力种子,那由有支熏习而来就是业力种子,那这个业力种子是不是也是阿赖耶里面种子的的一种?是,但这一种比较特殊,因为它是业力。 问:那经过修行,如果业力的种子都没有的话,这个时候阿赖耶识是什么状态? 师父:这些种子,你要记得种子必须要有因缘,它才会成熟。所以比如说我们过去当然做了很多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包括很多业力,他不一定会受报,他会受报的现象唯有什么样?机缘成熟。那机缘成熟一般来讲,我们烦恼而造的业,不管善跟恶,机缘要成熟,必须有烦恼继续造业去润生。所以当佛教讲说,当我们的烦恼断尽或是断了之后,就失去了润业的主要因缘了,那很多业力就不再成熟了。就是说不一定要把它全部清除了,因为如果讲全部清楚,可能会讲不完。但是要把有烦恼染污的那一类要把它转化。但是虽然说不用清除,但是我们无始以来还是很多种子,把根本的烦恼执着染污的那一类,要把它转化成清净。 Hx: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凡夫的阿赖耶识里面六道的种子都有,但是在圣人里面就没有六道种子? 师父:我们这样子讲,他还是有,但是,那一些已经不再成熟,不再现行了,他唯有圣道现行。因为唯识在这个地方,就有二种不大一样的说法,一种是说要全部把他转换掉,一种是说它不再现行。这个比较深,以后我们可以慢慢再讨论。那基本上师父要跟你讲的就是说,其实有些经典也在讨论佛有没有恶道种子,那有些人就会认为说他是有的,但是这一些缘缺不生,永远不在现起,所以佛不会再堕恶道,佛从这样的角度叫做完全清净。 Hc:因果他就是种子现行了以后,那么他下一刹那的那个等无间缘是种子的等无间缘还是果的? 师父:应该就是果的等无间,不能说种的等无间。比如说他前刹那的眼识,引起后刹那的眼识,是指现行来讲,不是说种子。那它叫等无间缘,因为它是指那个果现起的缘,它自己灭掉了,但是它让果现行了。所以他讲的都是指果而言,不是指种子而言。 这个种子是什么?'''缘生的功能性''',要记得它这个功能性。【'''这个功能能从潜在位转换成各种现象的功能'''。'''此种转换称为「现行」。】''' 所以'''在它产生现象的当下,这个功能性有没有消失?没有,它功能性在,它才能够执持这样的果,但是这个果消失之后,它的功能性就消失了,这个叫做因果同时'''。 '''3、恒随转:业种不失''' 什么业种不失?业如果没有现起之前,业的种子还没有现起之前,它种子永远都存在,种子的消失唯有一个状况,现行它才会消失。要记得,不管什么种子,它唯有现行之后它才会消失,这是它的一个特性。 '''4、性决定:三性决定'''了。 什么叫三性决定?比如说有一些不好的烦恼种子,它的性质就是烦恼种子,它不会在里面忽然变成好的种子,比如说贪的种子,它就是贪。好的种子,善法的种子,它就是善法,它不会性质改变的,这样各位知道它这样的一个状况。 三性:善、恶还有无记性的种子。你们如果上过师父的《俱舍论》,你就知道说那个,我们心心所法,有很多是善的,有很多都是恶的,哪一些都有它的种子。以后我们教唯识也会讲到这些心心所法,有些是善种子,有些是恶种子,就是善法,善心所,有些恶,是恶心所。比如说嫉妒,嫉妒也是一种心所法,那嫉妒有它的种子,那这就是恶的,不好的,但是它不会变成好的。善、恶、那个无记就是没有善,没有恶的,你喝一杯水熏习进去,那种子没有善恶。 Hx:刚才说的那个阿赖耶识里面有一部分叫业力种子。为什么第三条你又只提到业种子,不提其它的种子? 师父:其它种子都是种子不失,但是问题就是说它很多时候特别指的是业种子,你知道为什么会特别提业种子?种子都不失,'''恒随转'''就是种子(未受报)都不(消)失了,你把“业”字遮起来也可以,这样你知道吗?但为什么经上会特别提业种不失?因为它比较强,而且跟我们有息息相关的,生死轮回的,就是业力的引导。所以它有它根本的中心点,所以它叫有支熏习,就会造成我们生死轮回。广的范围来讲,'''所有的种子都是没有现行,它就不会消失''',而且特别指的就是业种。所以不要以为业种子下去了,所以要叫我们要小心,不要随便造恶业,造了恶业之后,还没受报之前,这些业种都一定在,它只是机缘还没成熟而已。(问:不是有一句话叫众生畏果菩萨畏因),就是这个,因为众生就是等到果报现行看到它才会怕,但是他在造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这些。那么学佛你就是要学菩萨,学正法,就说你要知道它果是这个样子的,种了业果你就跑不掉,所以你在造作的时候,你就要小心。 Hx:那这个业种实际上指的就是那个非可乐? 师父:可乐、非可乐,业种,业有善恶都算。 Hx:业种有三种是吧?三性。 师父:业种只有善恶。(问:只有善恶,那这个地方的业种不失就是指的恶报的那个种子?)。业种善恶都算,只有恶那就亏了。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你这句话只是要勉励我们不要做坏事,你要把握一句话的重点,有些经典上话是鼓励性的,不能用很逻辑的,你要这样来判断,有些经典有些话是在勉励性的话,以及很逻辑告诉我们法的教育的状况是怎么样,你要区分开来。一般来讲论会很逻辑地告诉我们它的中间的运作,但是很多经是用鼓励性的,佛是用鼓励性语言来告诉我们。比如师父常讲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大家都知道,你能不能说它错?这种鼓励性的直接讲的是对,但如果你从正统的经教或是从论上来谈这个,这句话是有语病的。你们听过师父讲《俱舍论》吧?其实具体讲,应该善有可爱可乐之报,恶有不可爱不可乐之报,但是人家一般在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不能去纠正他。 种子不失,还没有现行,没有现行前它不会消失,但是它讲种子不失它有特别的用意,是说业种不失。所有的种子是没有现行,它都不失,但它特别强调就是业种。 '''5、待众缘''':要各种因缘和合,种子才会现行,这没问题吧?如果种子不用因缘,那你整个都混乱了。比如说你现在成为人,那我们我们的阿赖耶识你们无始以来是不是有六道的种子?那你会不会成为人的时候,一下子变狗,一下子变猫,一下子变什么?不会。因为你会被最强的人的业力种子所规范住,人的业力所规范住,所以在这一期当中,你能现行的就是人,就是人的能力的这些种子现行而已。为什么?因为这个力量,它的缘就是你的人的业力所规范住了,所以你眼睛能看的有限,你能摸的,能听的,都是以人的业力范围规范为主。那每一个种子上的现行都有它的因缘,可以让它现行。 比如说我们刚才看到东西有九缘,摸到东西有多少人缘?有这些缘它才会现行,你才会作用。比如说我们眼识种子,眼识的种子要看到东西,眼识就是眼睛要能看到东西,那必须要有什么?眼根这个功能必须是好的,眼根的功能如果不好的话,那就是根有问题,感官有问题,有问题那它就是一个主要的助缘之一。那我们种子里面有眼识,它也出现不了。那你说我们的眼根好,我们的种子当然有,问题是它要怎么样?还要对象,那还要距离,还要有灯光,那这些具足了之后,我们眼识种子才能现行,可以看到东西。所以种子的现行要有各种因缘和合,那业力的种子当然也是要有它的因缘,要有其它因缘和合,它才会现起。 Hk:师父说的那个业力为主,然后吸引相关的种子,你怎么来判断哪一个是主要的业力? 师父:一般是强业、重的,比如说你这辈子如果杀了人,那就是很恶的,强烈的这样知道吗? Hk:就是说你这个这个强烈的意思,它就像一个吸铁石一样,把相关东西都吸一起带过来。 师父:也可以这样子理解了,就是它会把其它的业力规范住,必须在它这个规范里面的。(问:就是有点像有个引力范围的)。也可以这样子讲,比如说你成为人,你的鼻子的闻的力量就不可能会像狗一样,狗是人的好几十倍,你一个人如果你能闻的力量再强,你跟最弱的那只狗都不能比。那有些众生它可以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但是人的眼睛有一些是众生所看不到,是其它动物所没有的能力。那就是被这些重业我们叫做引业所规范的。那另外那其它那些小的就叫满业,这个其实师父在《成佛之道》以前有讲过。你就大概有这样的理解,不要误解就好了,你可以用其它某些东西有助于带领你往正确方向的理解,但是不要误解,不要带进一个来,然后又跑到另外,然后又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所有的引用,包括现代物理,现代科学,现代化学,所有的引用都必须有助于我们对佛教的一些理论正确的理解。如果能够大体上能够正确理解,那都可以,你都可以引用,但是不要造成误解。 Hk:就是说你的业力在,怎么样就会决定了你的能力, 师父:就决定了你的能力没错。(就像你说闻,对的人,你作为一个业力是人的话,对它的闻的能力就比畜生要差)。你再会跑,你作为人再会跑,狗跑得快还是人跑得快?你不要说很小的那个了,你再会跑,你一定跑不过那些动物的,你人类最会跑的,你绝对跑不过那个豹子里面最弱的,这个是它的基本的这个业力规范的能力问题。 '''6、唯能引自果''':什么叫做唯能引自果?就是种子跟果之间,它有一定的相应的特性。讲的具体一点,就是说苹果种子只能生苹果,那香蕉种子只能生香蕉了。比如说我们的眼识种子,它产生的就是眼识,耳识种子产生的就是耳识。那五根也一样,眼根它种子现行,毕竟是眼根,它不会眼根种子现行变成耳根,这个叫做唯能引自果。 简单的讲就是因跟果间有一定的特性,因只能引因自己的这种果出现而已。 讲到这里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可以问了,反正现在星期天,因为又有星期六的课,所以它们现在我也不知道,有跑来跑去,有的跑到星期五又跑到星期六,那都没关系。那现在因为这个有刚刚好回去或者怎么样,那现在反正这样的就是我们也不是很多,所以你们有问题尽量问,师父尽量帮你们解答。尤其现在又谈到唯识,唯识在中国没落了很久,第一个因为各种因缘。再来就是说能讲唯识也不多,再来说唯识本来就蛮复杂的,师父不是唯识专家,但多少二十几年来,大大小小学派学的多少懂一些,那我懂的我尽量跟你们分享。 Hx:就是刚才您说是那个种变现的问题,1.29 刚才您说善种子和恶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凡是善不善的种子就是可乐不可乐,可爱不可爱的报,都是业种子。但是如果看到的比方说有墙壁。 师父:那就不是业种子,那就不是它的的熏习,就叫名言熏习或名言种子。其实唯识因为它有一套,但是为什么你们常常都搞不明白,因为很多就是说师父在讲这一套,因为它很复杂,所以说慢慢在讲的中间有时候你们可能一堂课两堂课没来,但正好那个是一个关键,关键或一个关节,所以你关节任督二脉就卡住没打通,那有时候就卡在这么一个地方,结果后面的地方就有问题。所以你们要尽量听,如果不能来网上,要上去回去看。后来打通了这话,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子!其实名言种子跟我见种子。还有支种子,其实在摄论里面师父花了几堂课在讲。 Sl:师父以前讲无漏种子和无记种子。 师父:无漏就是没有烦恼,是清净的种子,无漏不是无记,'''无漏跟无记不一样,无记就是没有善恶,无漏种子是不为烦恼所杂染的,无漏一般来讲是指没有烦恼,是清净种子。''' Sl:那三性的时候提到无漏? 师父:基本上它不谈无漏种子,师父说我们现在谈唯识是从什么?烦恼,凡夫有漏边来谈的,不谈那个清净的那一边。所以当我们讲三性的时候,那就不能是无漏种子了。因为无漏种子它就没有恶可言了,它唯善,而且是出世之善,是没有带杂染烦恼的善。 Sl:清净的种子是不是不会现行? 师父:也会。比如说我们修善法,然后你有善法产生,那么善法当然分一般的有漏善,还有无漏善。比如说你们听经闻法,听到一切法无常,一切法无我,然后有向于解脱的这种熏习进来了,那就是无漏种子。但是因为它的力量不强,为什么?因为我们里面杂染的太多,那我们现在有单纯少数的无漏种子,它的影响力还不大,但我说这是第一步,那我们未来在不断的熏习,刚才讲的戒定慧的熏修当中,要让这种順于无漏的这种种子会让它越来越强,越来越强。修行就是让这种无漏种子的力量越来越强,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没关系,你再想想看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问题可以再问好不好? Hk:师父我就想问一下,就是无记,比如你刚刚说视力,对吧?能看到。但是你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你视力好,年纪大了视力退化。那这样子的种子算是无记,还是什么? 师父:这个很简单,你年轻的时候视力好是因为什么好?不是识种子好,是什么?是根好。那这是一个很大的助缘,增上缘。你年纪大了是什么?根不好,不是识种子有问题,是你的根有问题,不是根种子出了问题。应该是这样讲,因为我们的业力,比如说我们引业,作为人的这个业力,它有一定的力量,那这种力量会慢慢削弱,那么在削弱当中,它现行的根就可能没有那么具足,所以我们就会慢慢慢慢各种官能就会减弱,就会慢慢慢慢越来越差。(问:这个差异就并不是善恶的问题),这不是善恶的问题,这种就无记性的。(问:为什么我这样问,因为虽然这样的话,虽然是看不见,但是你还有喜好之分,对吧)?你看到东西喜好,那不是你的眼识问题,如果你这个根有善恶,那有人生下来就是坏蛋,这个根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唯有你的心心所会有善恶的状况。 但是你的根有怎么样?有可乐不可乐。(问:我就是说这个可乐不可乐对应的,当然你希望视力好一点,那你到了年纪大了,自然就是)。那就可乐不可乐,但是年纪大的那种可乐不可乐,是因为你的业力慢慢慢慢做人的规范造成,倒不是说因为你过去造作了什么恶,因为这个大家都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生下来就是瞎的,根就有问题,那个就不可乐了,那这可能是你过去生中做了什么问题,造了什么东西的业力,但这个业力虽然不让你堕恶道,但是这个业力有可能造成你这辈子做人的时候眼根出现了大问题,那这样子的东西它不是善恶的问题。,你过去造作有善恶,但现在受报,没有善恶,你不能说眼根是善恶,这个叫什么?可乐不可乐,可爱不可爱。 这样子你可以了了解师父讲什么吗?你再思考一下,因为这个可爱可乐这个以前在《俱舍论》讲过,但是现在你在忽然间这个地方,你以后星期天都要来听了,这个东西要师父会一再重复,反正 你就知道说当我们身为人根还是哪一些不具足的时候,有可能是过去生中造作了什么,造成他的满业不圆满,但是这种不圆满没有善恶的问题,你过去是因为善恶引发的没错,但是造作的这个不圆满就是可爱不可爱,现在的这个果不是善恶。 Xy:可爱不可爱,但它也不是无记。 师父:无记只有跟善恶无记是三个是排在一起的。如果不谈善恶的话,就没有无记性的问题,你可以说它是无记,因为它不是善恶了,但是特别来讲的话,你可以说它是无记,但是如果讲无记是怪怪的,因为你唯有从善恶来谈才能叫无记。 但是它这个产生之后,它的这种果叫做可爱果不可爱果,可乐果不可乐果。就这样子。那你当然说它是无记,那当然没有善恶就一定是无记的。但是一般在这个状况下不谈无记。 Hx:今天开课的时候,开始的时候你讲就是说,只有有情才有阿赖耶识,无情没有阿赖耶识。(师父:有阿赖耶识那就不叫无情了,那就是有情了)。我的问题是就是通常讲这个诸法空相,那这个比方说这个星星,一颗星星,它是没有阿赖耶识,我这个人和这个星星,如果从那个诸法空相上来理解,两个有什么不同? 师父:我们学佛要注意到一件事情,佛教基本上不去分析无情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那种是无记性的问题,但是这里的无记性你们又会搞混了。这里的无记性问题不是在讲善恶无记,跟修行没有关系,跟解脱断烦恼生死轮回没有关系,所以佛陀不去讲那些东西,所以叫做无记。这里的记,跟那个善恶无记的的那个字一模一样,但这里的无记,不去记别。 这个无记,虽然跟善、恶、无记都一样,但是它这里无记特别讲不去记别,为什么不去记别?因为你谈那些没意义,跟生死解脱轮回没有关系。你当然可以问佛陀说,这个世界多大?这个世界有边无边?那佛陀说这些无记,你问这些干嘛?这些跟你的生死解脱有关系吗?有十四无记,就叫十四无记,你谈这些都没有义,这样你知道佛陀的它讲想法的重心了吗? 它基本上是谈有情众生怎么样生死轮回,然后怎么样流转还灭,然后怎么样去解脱,这是重点。一定要抓住这个,不然你抛开这个,然后在那边谈星球怎么样的,到最后你就失去了佛教的意义,而且在有情里面,佛陀还特别重视什么?人,因为三藏十二部绝大多数都是对人讲的,我说绝大多数,我不是说所有,有些是对一些天人,或者对一些大菩萨,那个就不谈,但是很多时候都是对人在讲的,一定要抓住这样的一个主题。不然真的有时候谈佛教,谈到什么十万八千里去了,就失去佛教根本的意义到底在谈什么。 阿赖耶与种子 我们这个讲完就可以下课,你们有什么问题在这个课尽量问。没关系,因为这个课很多人就慢慢学习,那有什么问题是会尽量回答。讲阿赖耶跟种子其实很简单,这个叫做阿赖耶,1.40 然后里面有一点一点这个是不得已的表达了,这一点一点,你们以为是一颗一颗这样子。种子是存藏在阿赖耶里面,能生的功能性,能转化成我们这个现象。 那个Sl 这个地方,如果你有些东西不明白,你尽量思考。没关系,师父后面慢慢慢慢讲,你就会知道这个唯识它的体系到底在讲什么。现在你只是一步一步进入而已,你回去可以跟Hd 讨论。 阿赖耶,一整个的叫阿赖耶,然后这里面的就叫做种子。 [[File:种子.png|thumb]] 这样可以大概知道,我们能理解,只能是这样理解而已。再来认识论,我们下礼拜来谈认识论,因为我们一步一步进入唯识里面,就知道说唯识它整体在讲什么。虽然师父画的这个图这样子,但是你们很多上过唯识知道师父在讲什么,但是很多刚刚来的就可能有点模糊,不知道师父整体在讲什么,还有唯识学它大概在讲什么,我们下礼拜再谈认识论,就知道说一步一步带入,你会越来越清楚说唯识学到底在讲什么。这样可以吗,那么我们今天到这里。 回向!
返回
成佛之道 第九十三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