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雜阿含經 第1174經”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雜阿含經 第1174經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width="100%" |+ style="border: 0px solid black;" | |<small>[[雜阿含經 第1171經|'''<u>雜阿含經 第1171經</u>''' {{#fas:arrow-circle-left}}]]</small> |style="text-align:right;" | <small>[[雜阿含經 第1175經|'''{{#fas:arrow-circle-right}} <u>雜阿含經 第1175經</u>''']]</small> |} <blockquote>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阿毘阇]][[恒水]]边。时,有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于上增修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观察恒水,见恒水中有一大树,随流而下,语彼比丘:“汝见此恒水中大树流不?” 答言:“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树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ref>''[https://buddhaspace.org/agama/sub/1174.html 洲渚:水中可以居住的地,大的稱洲,小的稱渚。]即不搁浅。''</ref>,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顺趣、流注、浚输至大海不?” 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复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沈水底,不阂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败,当随水流,临趣、流注、浚输涅槃'''。” 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何沉没?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code>人取</code>?云何<code>非人取</code>?云何腐败?善哉,世尊!为我广说,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谓[[内六入处]]。彼岸者,谓[[六外入处]]。人取者,犹如有一[[习近]]俗人及出家者,若喜、若忧、若苦、若乐,彼彼所作,悉与共同,始终相随,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犹如有人愿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诸梵行,当生在处,在处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犹如有一还戒退转。腐败者,犯戒行恶不善法,腐败寡闻,犹莠稗<ref>''稗:長的像水稻的雜草,常與水稻生長在一起,而影響水稻的生長。''</ref>、吹贝之声,非沙门为沙门像,非梵行为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彼岸,乃至浚输涅槃。'''”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彼比丘独一静处,思惟佛所说水流大树经教,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有牧牛人,名[[难屠]],去佛不远,执杖牧牛。比丘去已,诣世尊所,稽首礼足,于一面住,白佛言:“世尊!我今堪能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沉没,不阂洲渚,非人所取,不非人取,不入洄澓,亦不腐败,我得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修梵行不?” 佛告牧牛者:“汝送牛还主不?” 牧牛者言:“诸牛中悉有犊牛,自能还归,不须送也,但当听我出家学道。” 佛告牧牛者:“牛虽能还家,汝今已受人衣食,要当还报其家主。” 时,牧牛者闻佛教已,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尊者舍利弗在此舍中,牧牛者去不久,白佛言:“世尊!难屠牧牛者求欲出家,世尊何故遣还归家?” 佛告舍利弗:“难屠牧牛者若还住家受五欲者,无有是处。牛付主人已,辄自当还,于此法,律出家学道,净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 时,难屠牧牛者以牛付主人已,还至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牛已付主,听我于正法、律出家学道。” 佛告难屠牧牛者:“汝得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 出家已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增修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成阿罗汉。</blockquote> [[Category:《杂阿含经》]] {{DEFAULTSORT:雜阿含經1174經}} [[Category:入处相应]] [[Category:譬喻总分类]] [[Category:《杂阿含经》第43卷]]
返回
雜阿含經 第1174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