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折叠侧栏
磐中觉道 • Wiki
搜索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导航
Login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
查看“6.2.05 集聖谛 - 火供不能消災”的源代码
页面
讨论
选择语言
选择语言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
6.2.05 集聖谛 - 火供不能消災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
管理员
、limited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width="100%" |+ style="border: 0px solid black;" | |<small>[[雜阿含經 第1183經|'''<u>雜阿含經 第1183經</u>''' {{#fas:arrow-circle-left}}]]</small> |style="text-align:right;" | <small>[[雜阿含經 第1185經|'''{{#fas:arrow-circle-right}} <u>雜阿含經 第1185經</u>''']]</small> |} {| width="100%" |+ style="border: 0px solid black;" | |<small>[[6.2.04 集聖谛 - 祈願不能除業|'''<u>6.2.04 祈願不能除業</u>''' {{#fas:arrow-circle-left}}]]</small> |style="text-align:right;" | <small>[[6.2.06 集聖谛 - 惡業無法用水洗|'''{{#fas:arrow-circle-right}} <u>6.2.06 惡業無法用水洗</u>''']]</small> |} <blockquote>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拘薩羅,落腳在孫陀利河旁。這時,佛陀半夜起來打坐,因剛剃完髮不久怕受涼,就以衣覆頭。同時,河邊住了一位婆羅門,也剛好半夜起來作祭祀(火供)。他做完儀式後,想將剩餘的食物拿到河邊,供養有德行的婆羅門。 這時,佛陀聽到有聲音,就將蓋頭的衣拿下,想看看是誰。婆羅門看到佛陀時,心想:「原來是個剃頭的沙門。」就在轉身想離開時,忽然想到:「婆羅門也有剃頭的。」於是就走向佛陀問道:「你是什麼種姓的?」 佛陀很有智慧地回答:「你別問一個人的出生,你應問這個人到底做了什麼事。就像鑽木也能取火一樣,下賤種中也能出生聖人。最主要是要有智慧,心懷慚愧,精進於調伏煩惱,清淨修梵行,證得究竟真理。你想要供養的話,這是最好的時刻。」 婆羅門回答:「我以前祭祀完後,都將剩下的食物布施給其他人。從來沒見過如此的聖人,這真是最好的供養時機。」 這時,婆羅門信心增長,就想拿剛才的食物供養佛陀,佛陀卻拒絕了。那是因為在乞食受供時,不能宣說供養的福德<ref>[[雜阿含經 第98經|《雜阿含》98經]]:「時,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白佛言:『善耕田!瞿曇!極善耕田!瞿曇!』於是耕田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聞世尊說偈,心轉增信,以滿鉢香美飲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因說偈得故,即說偈言:『不因說法故,受彼食而食。』」(T2,27a) </ref>。 婆羅門問佛陀:「那這些食物應該如何處理?」 佛陀就讓他將食物丟進沒有蟲蟻的水中。 當婆羅門把食物放進水中時,水中冒煙沸騰,啾啾作聲,就像將燒熱的鐵球投入冷水中一樣。婆羅門看了之後驚慌害怕,以為會發生什麼災難。便收集了一些乾柴準備火供,期望能消災解厄。佛陀見了便以偈頌勸告婆羅門: 「婆羅門以燒乾草木來作火供, 千萬別認為這是清淨之道,而能消災除難。 火供本是錯誤的供養,被誤認為是聰明的方法, 外道就是用這種方法來修行,誤以為能得清淨。 你們要放棄這種形式的火供,而生起內心的火供, 即是常不放逸地修行,常常修真實的供養, 隨時生起清淨信,起廣大布施。 如果只是作形式的火供,而不知內心的清淨, 那內心的貪欲就像火供的乾柴, 瞋恚就像生起的黑煙,妄語就是燒焦味。 舌頭是火供用的杓子,胸內就是起火處,火常燒不息。 一個修行人應自我調伏,消滅內心的火。 正信就像大河的水一樣,持淨戒能得濟度, 澄淨的流水能滅心中的火,這才是智者所讚揚的。 想要得到清淨法的智者,應在信戒的河中洗浴, 水淺不濕身,能安然地渡到對岸。 正法就像一池清水,福德能濟度眾人, 澄淨的法功德水,智者所讚嘆。 想要得到清淨法的智者,應在正法的池水中洗淨, 水淺不濕身,能安然地渡到對岸。 以真理做為調整自我的目標,並依此來攝導梵行, 慈悲才是真正的苦行, 以正法的水來清淨我們的心, 這才是智者所讚嘆的。」 '''【原文】[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1184.html 《雜阿含》1184 經](T2, 320b)'''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萨罗国|拘薩羅]]人間遊行,宿於孫陀利河側<ref>孫陀利河(<sup>巴利</sup><code>Sundarikā</code>)為憍薩羅國境內的一條河,傳說在河中洗浴能洗去罪業。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II-1251.</ref>。 尔时,世尊剃发未久,于[[後夜|后夜]]时,结跏趺坐,正身思惟,[[系念在前]],以衣覆头。时,孙陀利河侧有婆罗门住止,夜起持祠,馀食不尽,时至河边,欲求大德婆罗门以奉之。尔时,世尊闻河边婆罗门声,闻已,謦咳<ref>[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1184.html ''謦咳:輕咳。「謦」,讀音同「慶」。'']</ref>作声,却衣现头。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见佛已,作是念:“是剃头沙门,非婆罗门。”欲持食还去。彼婆罗门复作是念:“非独沙门是剃头者,婆罗门中亦有剃头,应往至彼,问其所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诣世尊所,而问之言:“为何姓生?”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莫问所生,但当问所行。''' '''刻木为钻燧,亦能生于火;''' '''下贱种姓中,生坚固牟尼。''' '''智慧有惭愧,精进善调伏,''' '''究竟大明际,清净修梵行。''' '''而今正是时,应奉施馀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吉良日,求福修供养,''' '''遇得见大士,三时最胜尊,''' '''若不见佛者,当更施馀人。”'''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转得信心,即持馀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说偈得故,如上因说偈而得食广说。孙陀利河侧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今此施食当置何所?” 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隐者。汝持此食去著无虫水中,及少生草地。” 时,婆罗门即持此食著无虫水中,水即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烧铁丸投之冷水,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是彼食著无虫水中,烟起涌沸,啾啾作声<ref>''此处佛陀的用意是在施展神通教导此婆罗门吗?可能是由于佛陀想借此作为一个机缘告诉此婆罗门火供是不正确的行为。''</ref>。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心欲恐怖,身毛皆竖,谓为灾变,驰走上岸,集聚干木,供养祠火,令息灾怪。 世尊见彼集聚干木,供养祠火,望息灾怪。见已,即说偈言: '''“婆罗门祠火,焚烧干草木,莫呼是净道,能却诸灾患。''' '''此则恶供养,而谓为黠慧;作如是因缘,外道取修净。''' '''汝今弃薪火,起内火炽然,常修不放逸,常富于供养,''' '''处处兴净信,广施设大会。心意为束薪,瞋恚黑烟起,''' '''妄语为尘味,口舌为木杓,胸怀燃火处,欲火常炽然。''' '''当善自调伏,消灭士夫火,正信为大河,净戒为度济,''' '''澄净清流水,智者之所叹!人中净天德,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乐度彼岸。正法为深渊'''<ref>'''深渊:水。'''</ref>''',福德为下济'''<ref>'''下济:救济,济度。'''</ref>''',''' '''澄净水充满,智者所赞叹!人中天净德,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乐度彼岸。真谛善调御,摄护修梵行,''' '''慈悲为苦行,真实心清净,沐浴以正法,智者所称叹。”'''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ref>''[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1184.html 復道:照原先來的道路回去。]''</ref>而去。 '''【析辨】''' 「火供」梵文<code>homa</code>,音譯為護摩,是印度教傳統的修行方法。在原始的印度吠陀(<code>Veda</code>)中,人們經由祭祀來求得諸神的護佑。在祭祀時,婆羅門(<code>brāhman</code>)祭司將所有的供品投入火中(配合咒語),再經由火神(<code>agni</code>)傳遞給天神,這樣神才能享用到供祭品<ref>Bodewitz, H W. The daily evening and morning offering(Agnihotra)according to the Brāhmaṇas(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2003)1-15.</ref>。這些吠陀的祭祀方法,在大小乘經典中曾不斷地被佛所呵責,本經就是最好的範例。佛陀認為這些祭祀方法不但沒有任何意義,如若因此而殺生則更造種種罪。佛也在《法句經》中告訴羅摩達長者,百年事奉諸天祭祀火神(以火供祭神),不如須臾布施眾生供養有德者<ref>「雖終百歲,奉事火祠,不如須臾,供養三尊,一供養福,勝彼百年」。(T4,564b)</ref>。由此可知,佛教強調的是善惡行為的業感相應論。要想消災解難,與其祭供諸神不如多行善事造善業。 令人扼腕的是,在印度佛教發展的後期,為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許多印度教的儀式被吸收到密教中來。其形式不變,只是將祭奉的對象由神改為佛菩薩而已。如今許多弘法者不了解「火供」被吸收進佛教只是一種方便的適應,還特別強調「火供」的效用和功德,而到處去做火供。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在各地傳播,藏密中的火供也慢慢流行起來,進而受到不恰當的利用。聽說幾年前在大陸,有台灣的法師燒了幾百斤的白米做火供,引起了政府的關注和百姓的不滿。要知道,現今糧食缺乏,幾百斤的白米可以救助多少的貧民。這種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做法不僅會引起民怨,也醜累了佛教。想想看,如果這位法師能有些許的正見,將白米轉為對貧民的救助,那應該是多大的功德!學佛的出家在家大德們,還是應以正見為導,以蒼生為念吧!</blockquote> [[Category:《佛陀的教示:杂阿含经的启示》]]
返回
6.2.05 集聖谛 - 火供不能消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