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YQ4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靖远 (Yanque)讨论 | 贡献2023年9月3日 (日) 15:41的版本


《《大乘是佛说》》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的那个《法之研究》已经讨论完了,接下来就要讨论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也是目前几十年来争议性比较大的一个主题,就是《大乘是佛说》,也是很多人不了解导师的想法跟立场,然后会来批评导师的,那我们就大概来了解一下,导师讲的《大乘是佛说》是怎么去讨论,然后去提出他的理论。

【一 序起

来信所说的「若当日佛陀未曾说过大乘,则其余大乘,亦应如真常系,一切皆为后人之悬想产物。若佛陀当日曾说大乘,不知某些大乘是佛所说?」这确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值得提出论究的。你们的提出这一问题,好像是怀疑大乘,而实是不能忘情于真常唯心论。信仰是应该坚强的,是不可随便的因他人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这是应有的态度!问题既然极其重要,我当然愿意来研究一下,提供我的意见。而且,站在另一对方的,你们不是也时常听见吗?他们以形式的信仰为满足,公然的宣说「大乘非佛说」;自称所信的为「佛说」,或称为「原始佛教」。这种胡涂的信仰与抹煞,引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我们有信佛与护法的热忱,应该好好的论究他,起来纠正他!

你们提起的问题,经我审慎的研究起来,使我非常为难。这个一言难尽的问题,真的一时不知从那里说起!在我的了解中,是佛法与非佛法的判别,根本与你们心目中的标准不同。佛说,是佛当日从口中一句一字的说出来,可以信。佛没有说,就是后人的悬想产物,值不得信仰。我不知你们的意见是否如此!我想大概是如此。但我觉得,佛法,虽然是有佛也好,无佛也好,老是如此如此。但一经如来从语言与身行中表现出来,那就成为世谛流布。世谛流布的,是显现于世间的佛法,就不能违反世谛流布的一般性。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我们要研讨的大乘是否佛说,也需要从世谛流布——从佛法流行于世间的情况中,去理解,去论定。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说就是,不说就不是」的取舍标准,根本不能适用,要从根本上加以纠正。不然,就无法正确的论断这一问题。为了要解答这一问题,不能不从多方面说起,希望你们能耐心的读下去!

JH:

《大乘是佛说》这个非常重要,也是争论好多年了。那这个《大乘是佛说》导师写作的缘起,弟子在那个真实义里面发了一个两个截图。其实导师在《游行法海60年》和《平凡的一生》里都有提到,民国38年,导师当时是38岁,导师在四川合江法王学院当导师的时候,与四川缙云山的汉藏教理学院续明等法师通信,讨论大乘的问题,后来经过整理,整理成这个《大乘是佛说》。导师这个副标题,这个僧愍,这个弟子就查了好几次,发现也查不到什么资料,不知道这个是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父:那个僧愍在那个佛教大系里面有他的文章,然后有他的介绍。不过师父现在手上没没这套书。我这套书在台湾,好像说是出生民国1928年吧。不过这个就比较不重要,我回去看看佛教大系里面有他的一些文章。

JH:简单说一下,第一段,由于来信互相通讯讨论大乘的问题,这些法师们提出大乘是不是佛说的问题,导师认为,无论是从坚定大乘信仰,或者对南传认为只有声闻经典才是佛说,而且指责大乘非佛说。那么从这个立场来看,导师觉得这个都要认真的研究,这是非常重大的原则问题。这不是说你仅仅是真常唯心的问题,这里关于大乘的问题,主要的争论(的主要焦点)就是,导师觉得,一个是大乘佛到底有没有亲口说,另外有没有结集?就大乘经从哪来?主要是这些方面。

如果这个要找不出根据来,那当然就怀疑你。而且如果按照后期大乘总结说这个文殊菩萨,弥勒菩萨等人,在界外结集,而且同时是大乘、中乘、小乘是一起结集,大迦叶跟阿难是在王舍城是结集了声闻的经典,中乘就是缘觉,大乘就是这个菩萨圣或者叫佛乘。现在随着这个社会的发展你再拿这种观点,就很难让人让人接受。

所以导师在这个大乘是不受论后面,导师会详细的论证这些东西。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汉传佛教的这些,不管是佛法爱好者,还是我们在家的这个弟子也好,这个都确实是非常重要。弄懂,弄清导师的意图,导师为什么说这个大乘是佛说这个非常关键,对于我们坚定信仰,对于我们跟南传那些否认大乘师父说的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抗争,那弟子觉得也是非常有益。

师父:那问题他的第一段重点是什么?第一段跟第二段它的不同点在哪里?他们分成两段。第一点就先厘清问题到底是什么? 导师写的东西是非常有逻辑,非常清楚,他要先提出问题,先把问题说清楚,才不会你看了半天不知道到底他现在到底要谈什么。所以第一段是谈问题,问题的提出。那第二段的重点在讲什么?

JH:第二段,导师经过认真研究,要弄清这个问题,那要确定什么是佛说。这个非常关键就是说导师认为的佛说跟一般人的佛说,这个字是一样,但是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师父:师父先跟你们讲一下,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是导师先说明他接下来要怎么去解决,也就是说提出问题,然后第二个提出解决的方案。

JH:第二段里面,导师说佛法虽然是有佛也好,佛也好,老是如此如此,尽管佛法是非佛作,亦非余人作,尽管是这个普遍的真理、普遍的法则,但是一经世谛流布,那就要符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符合这个三法印。

那导师在这里提出,不是说你说就是,不说就不是,因为佛法里面有四悉檀,有的是方便适应,你不能即使是佛说的,佛当时为了适应印度当时情况,那(有些说法)现在已经不适应了,那现在有的需要进行修改、改变,那也要改变。就是不能非常机械的去看看待某些东西,要领会佛法的深义。他的根本意义到底是什么东西?要把握这个佛说的最根本的内涵,这样大乘是否佛说才能认真的研究下去。

师父:所以现在有一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一般人的标准,是佛亲口说就是(佛法),没有亲口说就不是(佛法),一般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但事实上根据导师的研究是不能从这样去看,这就是很多人误解导师,说导师认为大非佛说的一个关键点。

JH:那就是佛陀在两千四五百年之前,在当时印度说的好多的法,里面也有一些适应当时的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东西,那你如果拿到中国,拿到日本,拿到韩国,你还坚持这个名字,这个明显是行不通的。因为佛法是很理智的,你得去思考这些问题,你不能说佛说了就是,佛没说就不是。佛说的里面也有适应性的东西,导师说得非常果断,即使是佛当年亲口说的东西,现在不再适应的,该抛弃的抛弃,这是这这才是真正的在保护佛法,而不是说佛怎么说就怎么坚持。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你不是保护佛法,你是把佛法导致了没落,大家没法再接受你。

师父:这里有导师终究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就是从世谛流布上去研究佛法的真实意义。只要是佛法的真实意义,符合佛法的真实意义,那当然就是佛说,这是导师的一个重点。

JH:而且导师在《初期大乘佛教起源》里面,导师经过广览经藏,他从第一次结集到第二次结集,到部派,到后期大乘这个经典,在部派中的经典里逐步的查找对比,发现大乘在逐渐的产生、发展,已经有这种规律可循,并不是说横空出世,突然就这个经典就出来了。但是它也是按照世谛流布的这种发展,大家逐逐渐的认可、认同,由少数到多数。当然也是适应当地当时的,可能跟印度的当时的婆罗门教的这个复兴都有一定关系,它是有迹可循的这么个东西,并不是说大乘经凭空出世,很快就流行。这个从本质上讲,它也不符合世谛流布的这个法则。

师父:对,那这个观点当然就跟一般所采取的观点,就是亲口说跟非亲口说,就会有很大的冲突矛盾,这就是很多人去批评导师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要了解这件事情,既然是结集了,就是说不管当初佛亲口说了什么,现在的经典就是透过弟子们的结集,所以,那结集就有弟子们的理解、诠释、修证在里面。

JH:佛所说的应现在弟子心里,得到弟子们的认可,但通过弟子的口,共同把它总结出来,这里面可能多少(会有些偏差)?佛法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佛为法根,佛为法眼,佛为法依,根本来源就是佛陀的证悟。那佛陀说出来以后,再经过这个圣弟子的这种接受理解,再经过弟子们的修证,大家再结集,那这里世谛流布。就是经过发展,它可能就不是百分之百按照佛陀的当时说法的那个意图。但是主要核心的东西还在,慢慢慢慢世谛流布可能越来越偏,可能在某一点上,某一个部分,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域,可能逐渐的研究扩大发展,逐渐的问题可能就慢慢越来越来越多了。

师父:这个序起有两大段,第一大段是提出问题,第二大段是提出解决方案,那导师的解决方案就是从世谛流布当中去了解,去认知到佛法的真谛。这就是导师在序起里面所说的。接下来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要提的,要补充的,有什么心得的,还是有什么看法?


J X:JH师兄说,这个是导师在38岁的时候写的,弟子看了这个文章之后,就看了《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那个是导师已经老年的时候写的。我在想导师的观点是不是有一些变化?因为这里面是统说《大乘是佛说》,但是实际上在《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里面,他就是已经分得很细,初期大乘、后期大乘,包括秘密大乘。其实导师在现在这篇文章第一段里面提出了,就是说现在目前大家可能讨论的大乘是否佛说,好像更多的是在这个真常唯心理论上的一些值得发展,大家的(理解)不一样?

师父:基本上差不多了。因为导师从他有一些观念之后,他一直就认为真常唯心论就是方便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认为。所以他在《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里面,他谈到「立足于根本佛教之淳朴,宏传中期佛教之行解,梵化之机应慎,摄取后期大乘之确当」。所以真常唯心里面有符合的、方向上正确的就摄取,只是方便的或是不恰当的,那就暂时放着。

问:师父,那这个题目本身他也没说是哪一部分大乘是佛说,这个是不是有点不太清楚?就是容易有曲解的意思。

师父:所以你如果把导师后面写《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一比对,就知道导师到底要讲什么。这个导师要讲什么?

JH:实际人间佛教的提出,导师是在二十七八不到,他就提出来了,他针对太虚大师讲人生佛教,他就提出来了人间佛教佛的问题。至于说《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是导师后来写的。他开篇讲了嘛,就是怕这帮弟子们抓不住他的这个核心精髓,他又重新写了一下,他提出那个东西是很早。

师父:他是在做他自己思想的总结。现在是说那导师的《大乘是佛说》,他的重点跟中心到底是指什么?

师父:初期大乘就是导师说的终极佛教。就是什么?立足于初期佛教——根本佛教之淳朴。弘传中期佛教之行解,弘传嘛,意思就是导师非常重认同中期佛教的行跟解。那他指的中期佛教是指什么?般若经以及般若经所延伸下来的中观、唯识。般若经,初期般若还不是后期般若。初期般若也就是师父现在写的,解释的小品般若、中品般若以及以小品般若再延延伸出来的中观唯识。这个就是导师的所谓的中期佛教之行解。那中期佛教,也就是说初期般若的行是指什么?十善六度万行四摄。解是什么?

它的解,还是 依阿含经而来,但是它重在于什么?重在以空, 因为阿含经没有直接讲空。但是到了小品般若,开始讲一切法如幻如化,然后到了中品般若,直接讲一切法毕竟空。所以,解是解诸法甚深空,行是行六度万行。这个就是导师认为佛法的核心。

问:那如果是这样讲,唯识不是种在空的那一面了。

师父:所以缘起性空,师父不是讲过吗?缘起性空,中观讲缘起性空的性空,唯识重缘起性空的缘起。

问: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从解的这个角度来讲,其实是缘起和性空都应该是包含在这个里面。那导师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说般若是谈空的这一块儿,那唯识这一样是也是很重要。

师父:导师认为般若空性,还有中观更直接。唯识绕了一圈。

问:但弟子觉得这个这整篇文章,就是《大乘是佛说》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师父:也不是伪命题,因为刚刚不是提出来的嘛,就是说有些人就直接反对,直接认为大乘不是佛法,不是佛说的,就直接推翻的。那这个不是现在才有,这个在2000年前就有,初期大乘开始新兴起的时候,当部派佛教有某一些人就提出来,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的,大乘教法不是佛的教导,就已经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导师认为大乘不是佛说,他为什么要弘传中起佛教的行解?


问:来信的这几位法师,续明法师,他们的立场是什么?是真常唯心吗?

师父:这个还要去看一下才知道,因为在佛教大系里面有这个法师的著作,但是找不到那,但是我在台湾有。 那得看看他们,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的理解是怎么怎么理解的才可以。

问:因为我查到了续明法师,而且这个法师好像是印顺导师的弟子。

师父:也不是弟子,就是说学生跟道友。

问:从我查到的那个资料,好像他应该是认同印顺导师思想的,但是从第一段话的意思,好像他跟印顺导师那时候是有一个争论,有一个讨论一样,是这个意思吗?

师父:因为续明法师是没问题的,但现在他说来信说的是回复那个僧愍法师。你们那个书上应该有说民国三十二年冬覆僧愍等书,他这个是针对僧愍提出来,那僧愍有可能就是类似支持真常唯心还是什么,但是他的文章要去看一看才知道。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是看法什么都可以。

问:导师先说【但我觉得,佛法,虽然是有佛也好,无佛也好,老是如此如此。】。然后他又说【我们要研讨的大乘是否佛说,也需要从世谛流布——从佛法流行于世间的情况中,去理解,去论定。

这句话弟子感觉,导师这里面的意思就是说,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因为它就是如是如是的。佛法它虽然是胜义谛的,但是我们仍然要从佛法传播的角度来说,它毕竟是世谛流布的。所以在世谛流布的过程中,他说我不需要跟你们去解释胜义谛,我只需要去给你们解释一下世俗谛,让你们二者合一。然后他从不同方面去解释世俗谛,然后就告诉你们就是说,不管从胜义谛还是从世俗谛,大乘就是佛说,导师有这么个意思吗?

师父:方向上大概可以是这样,没错。但是其中有一点就是说,世谛流布跟世俗谛还不大一样,是世俗谛,没错,但是世俗谛有反佛教的,也有顺佛教的。他这里讲的是说依世俗而顺义。也就是说世俗里面有在诠释胜义的,他是要表达这这一方面给你看。 当然你要讨论得在世俗谛讨论了,你没办法在胜义地讨论。

因为我们讨论是不是佛说,既然这说或教导,那当然一直是世谛流布的。但是世谛流布的东西,就是说你胜义谛的东西你没有办法表达,那一定是用世俗的流布,用世俗谛来表达,但这样的世俗谛是顺于胜义的。因为世俗谛有不顺于胜义的。

只要是他的这种世俗的表达,是符合佛教的、符合佛法的,能够引导到我们到胜义谛的,那这个就是佛法,就是佛说。导师的意思是这样子。

问:《大乘是佛说》有没有定义是哪尊佛?

师父:当然这是迦牟尼佛,你要用哪尊佛,如果是燃灯佛,那就不用讨论了,当然一定是释迦牟尼佛的。但是问题是说那燃灯佛,那佛佛道同,只要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那一定是燃灯佛的教导,不会教不一样的东西。

HC:在这第一段最后一句【这种胡涂的信仰与抹煞,引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这个其实从古至今,包括目前为止,这都是佛教界的一个问题。

师父:是的,没错。

问:弟子是觉得后面这句话其实是反映了导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们有信佛与护法的热忱,】导师的不光这篇文章,其实导师的很多文章里面都反映了这个问题。他的性格是很坚定的,但是他不是那种糊涂的信仰,是很理智的那种信仰。他同时他有护法忘我的这种精神,看了就觉得特别感动。

师父:导师一直都是这样。

问:就是他所有的著作都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想,都完全可以来指导我们的修行,不是为研究的。其实这篇文章,其实还是一直延续了他「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这个思想。等于说用那个思想准则来解决我们目前,在佛教界或者我们学佛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只是他用这个方法来解决给我们看,而且还觉得【这种胡涂的信仰与抹煞,引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这个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也是跟那个佛陀观也有关系吧?

所谓的这种抹杀,大部分还是属于一些南传的了,南传就是认为不是佛亲口说的,那就非佛说,那就是抹杀了大乘。但是像汉传的很多就是属于那种有些属于糊涂的信仰,只要是大乘的都是佛说的,只要是三藏十二部都是佛亲口说的,这个只要属于经的,就是佛亲口说的,这又是一种糊涂的信仰。而在南传也反映了这种糊涂的信仰,最明显就是觉得他们认为阿毗达磨是佛陀在忉利天说的。那也就是反映了一种很糊涂的这种信仰现象。所以再研究这篇文章,虽然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到现在还有指导意义,其实到现在很多人还是没搞明白。

师父:是。而且很多人以为他们在护法,其实是在破坏佛教,比如说你对某一种法门太过于偏执,然后就非得认为这个法门就是这个样子不可,其实是在破坏佛教、

抹煞佛教。

师父举一个例子,如果有人是非常的偏执信仰净土,认为只有净土的法门可以,只有专心的念佛才可以得才可以得救,那么其他的就不用。那表面上他看起来是很热忱的,在弘扬净土法门的,但实际上他是在在破坏、抹煞佛法的真实教义跟精神,那这从意义上来讲,是对正统教法的一个很大的伤害。

问:如果都以净土为究竟,教法也没人研究,说末法众生根基就这样,那佛法的核心教义慢慢慢就没了。如果按照因果关系来说,那这个你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师父:这个我就不知道承担什么责任,糊涂的责任。

问:你普罗大众方便可以,但是佛法真实的,它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必须得有的。这些大德必须得站出来要把它讲明。并不是说众生都那样,你认为众生都这样的话,那再过几十年以后,佛法的核心教义没人知道了。

师父:当然了,不只是信徒了,师父举一个例子而已,包括密教,如果都认为说做那个什么手势,弄个什么,那就这样不合法,佛法早晚就完了。

问:不仅导致佛法灭了,其实在当下就会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混乱,因为大家都认为经都是佛说的。那净土的这种经典,就认为就是只有净土。虽然现在在大陆或者是台湾,很多传统的法师就讲的楞严经,大家也把它奉为最殊胜的,那都是殊胜的。 有很多教义上面还有冲突,那最后真的是很多人会有混乱的,是吧?

师父;然后接下来就会循着众生的劣根性,就会越走越方便,越走越容易。那到最后就越走越变成只是一种纯粹的信仰而已。因为众生的根性就是这样,就是喜欢简单、好用、殊胜,众生就是喜欢这样子,所以很多法师在弘扬的时候,他也是讲一些简单、方便、殊胜的东西,越简单、越方便,越殊胜,大家越喜欢,那信徒越多,就到最后就搞成那个样子。所以确实是,这个大家真的是要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也是回到了师父开这个真实义课的一个最主要的用途。你们谁记得师父当初开真实义课,最主要的用意是什么?

当然是让你们学习佛法的真义,了解导师的思想,但是了解导师思想,再进一步,师父的目的是什么?谁记得?把那张纸拿出来,看来那张纸上面写什么?

目的:让学员们了解印顺导师的思想体系,以便对目前中道的教学体系和安排有一个清楚的方向。因为中道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是以印顺导师的思想体系为基础而建立的。

没错,就是要让大家知道现在师父为什么要这样子教,我现在教的一个目的,还有最终的一个用意到底是什么,这样大家清楚了吗?

所以这个要注意,当然了,这样的教导会比较辛苦一点,因为毕竟相应的人会少,。但是,没关系,一个人做事总是凭着自己的良心能够利益大众就好。因为师父不是上次讲正法不孤吗?一定会有相应的。你看那个大陆的,也没有亲自看过师父,但是他们就相应,当然你们大部分人都是来自陆的。那这就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嘛,就是相应,总是一定会有人相应的,那这样子正法的传承才有一些希望。

不过大家都想一些方便法门,都只是想一些信徒多,那这样下去,佛法早晚会灭亡。


ZC:师父带领我们开始从《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然后再到《以佛法研究佛法》,整个的学习的体系就是导师的一个思想。人间佛教也可以说是佛陀的本怀,也是导师的这样的一个思想的展现……

问:弟子没有特别的做调查,网上说大乘非佛说的人,他们的这个所谓的非佛说,就说是非佛亲口所说,还是说大乘是非佛法?

师父:重点就在于非佛亲口所说,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既然是非佛亲口所说,那就不符合于佛法,会有这样子的一个认知。那么这个最早来源从哪里?就是从部派佛教开始分裂,然后慢慢的大乘佛教兴起之后,新兴的这些思想跟传统的部派佛教,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那这些传统的就会批评说,这些新兴出现,但他新兴出现,不是思想是新的,它是有它的传承跟记抉择的,他就会认为说这些,所传播的佛法不是佛所说的。然后他们的认知,就是四阿含或是现在南传的五部尼克雅才是佛说,才是经典,大乘的这些都不是。


P:我记得导师后面在什么地方,他也说到了,就是后来那些大乘(经),明明确实不是佛亲口说的,但是他非要编个故事编出来说,佛在什么什么地方,如是我闻。这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他就不能找一个更好的方法吗?

师父:如果你看那个导师的研究的话,其实印度人的这种习惯,包括现在,南方有这个习惯,明明阿毗达磨就不是佛说的,其实阿毗达磨是不是佛说并不妨碍它的价值,但是他们就非要说是在忉利天说的。

问:要么说大雪山取经,要么是编个故事出来,这就是双刃剑吧。一方面好像是能引导某一类众生入门,但是另外一方面,比如说比较理性的人,他一看就觉得你胡说八道。

师父:所以论,就直接讲明是谁造的,它不会说是佛说这样了。


JH:弟子这里有一个小品般若经,一个是佛遗教经,弟子想在这里读一下,很短,不知道给大家启发有没有什么益处。这小般若精,这也有说不是佛说的,但是这这不影响他的价值,你深刻领会如理思维的话,你会觉得他很有道理。小品般若经卷一【佛诸弟子敢有所说,皆是佛力,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于中学者,能证诸法相、正义有所言说,皆于法相不相违背,以法性力故。】

第二段《佛遗教经》也有一段:【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得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辗转行之,逝者如来法身常在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就是佛法的这个世谛流布,佛的这些大弟子们不断地按照佛说的去修证,而且也需要结合世谛流布当时的条件,地域,文化等等,去留布这个佛法,这样佛法才能佛的法身不灭,佛法才能长久住世,就是这样。所以第一次觉得这这这两段写得非常好。还有就是一个关于南传,就是说这个菩萨道的问题,尽管初期大乘开展以来,这个按照印顺导师的抉择,是佛弟子对佛陀永恒的怀念,以这个为动力或者为主线开展,但是大乘,弟子是觉得这个就是佛陀的本怀,

佛陀当年不管他什么也没说,但是有一个问题大家可以想明白,就是说声闻能够解脱,是靠听佛的声音而解脱;缘觉,尽管此生可能是没听过佛的声音声,比方说像大迦叶这个根性的,那他往往世累积,也是听到佛法,他才能在这一世能够自己悟这个缘起解脱。那如果要是没有佛出世,没有菩萨行菩萨道成佛,那就没有声闻。所以怎么论证这由行菩萨道到成佛,这个肯定是应该有的。


师父;根据最早的杂阿含经,里面也是说佛陀跟声闻不一样,所以才会有菩萨道的出现。也就是说佛陀本怀有这些东西,因为有时代因缘的限制,所以必须经过弟子们的不断的理解、解释、解说,然后修证,然后不断地阐发,然后才能把佛的精神给阐发出来这。这个应该就是导师的一个意思。不然导师不会说弘传中期佛教的行解。

刚JH念的那一段很重要,一开始佛陀就让那个须菩提为菩萨,还有这些众生们开始般若波罗密,舍利佛就疑惑说,那为什么佛陀不说?为什么叫须菩提说?是须菩提比较厉害,还是乘佛神力?那须菩提就直接说,佛诸弟子凡有所说,皆是佛力,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于中学者,能证诸法相,证以有所言说,皆以法相不相违背,以法相立故。

其实这一句话,就是最早的大乘经典里面,自己都是这样子讲,这就是写什么?从佛陀的修证,然后佛陀的教导传给弟子,然后弟子修行有所修证,然后教导下来的,与法相不相违,即是佛说。这个就是小品般若,最早的般若,他一开始就是这样子讲,他已经暗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导师也是说,那他用现在的语言叫做世谛流布,佛陀修证了,然后用教导弟子,弟子依于世谛流布,听经闻法修行,修证的,然后再讲教导出来,那就是佛神力等同于佛说。这个以师父可以慢慢再跟大家讨论小品般若这个问题。

问:我也是觉得,佛法不能单凭说佛口中说出来,这就叫佛法,其实不是这么偏狭的吧?因为这样就否定了后代弟子们修、发、觉,或者说发掘佛法的真实义。如果老是守着佛法只是佛亲口而说的话,(佛法)就变得很僵化。

P:我有个不是很直接相关的问题,说一切有部在当时是影响力很大的一个部派,它的发展壮大有一个什么背景?就是说为什么发展壮大的不是(其他的)?当然那时候可能般若经还没出来,为什么不是般若那个一切法空的思想,而是这个说一切有部变得发展壮大?因为我前几天在听师父讲《心经》讲记里面,导师好像有个地方说,我觉得导师的意思是觉得他们其实就没有证,还是我误解了?

师父:那个《大智度论》上面这样说的,

问:那要这么说,但是他毕竟那么大的部派,他影响力那么大,你要说他没有一个人能够证悟,这个也说不过去。

师父:所以说那个说一切有部里面是没有证悟的,那个是《大智度论》说的,但是我们就参考就好,就不一定认为真的是这个样子。那它那么大的部分一定有它的原因跟道理,他造了《大毗婆沙论》,它有它的影响力 ,它要受到政府的支持的。

问:就是说它发展壮大这个背后就是说主要还是政治因素,

师父:有政府的支持,他结集之后,500阿罗汉做了《大毗婆沙论》。

问:就是说不是因为他的这个思想有多有好,吸引到了更多。

师父:当然他的思想一定是有它的优点。

我们现在就是来解读一下。有两段,第一段,导师是提出问题,也探讨问题的来源;第二段是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段【来信所说的:「若当日佛陀未曾说过大乘,则其余大乘,亦应如真常系,一切皆为后人之悬想产物。】

他的意思就是说,导师觉得他这样认为,导师也没有这样说,他可能认为说导师觉得真常系的东西,是后人玄想的产物。那么如果佛陀未曾说过大乘,那所有的大乘经应该跟真常系一样,都是后人玄想产物。

若佛陀当日曾说大乘,不知某些大乘是佛所说?」】

这个某一些应该是哪一些了?那不知哪一些大乘才是佛说的

其实这里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算是都是佛说,我们就是说依于教义的真谛,然后判摄大乘经是佛说的,但事实上大乘经里面还有各式各样。所以所以导师用了一个方法来作为判摄,就是了义不了义、方便与究竟。那这个方式,大家可以在哪里看到?

《佛陀的教示》里面有四悉檀,但这个是针对阿含经的,在《印度佛教思想史》第94页也有一个表,那个才是在讲大乘。

大家看一下,大乘佛教大乘佛法的发展,其实最早根源也可以相应四阿含。所以你看,虽然都是可以叫做大乘是佛说,或者是大乘人的教义,但事实上,它还有符合于佛陀教义的,有方便的,还有一些偏颇的发展。所以你看,中阿含所发展出来,【大乘初期「空相应教」,遣除一切情执,契入无我空性为主,重在于对治。】

有没有看到这个地方,有两个,第一个,如果他讲空,相应教是讲一切法毕竟空的,那这是第一义谛,但是它这个空如果是在对治执着有的话,那它是对治。

那么还有你看,长阿含是从衹夜的理念,从衹夜发展出来,是适应的世界悉檀,是佛超越天、魔、梵。所以你看【「秘密大乘佛教」为度列慧,痴爱自弊诸众生,随顺说是法。】所以秘密大乘,秘密大乘也有他的一些来源跟他的一些用意。但是如果把秘密大乘当成是究竟的话,就会落入外道的这样的一个问题存在。

最后,你看(增一阿含经)【「后期大乘佛法」为真常不空的如来藏,点出众生心自清净,而为生善解脱成为佛的本因,重在为人生善』。】这意思是需要种下一个善根种子,

所以都是大乘,但它的特质,它的用意都是不一样。

所以导师重在于说抉择究竟胜义到底是什么?因为后期的有人会认为真常如来的这种东西才是佛陀的究竟胜义,讲佛性,甚至到了密教产生之后,会认为密教才是究竟。那经过导师这样的一番有理有据、有发展的一个抉择跟解说之后,你们就会知道说,那是佛法的根本教义到底是什么,这是导师的一个用意。

某某你大概知道导师讲的大乘以初期大乘为主,但是它的大乘的概念可以含括所有的大乘,虽然含括所有的大乘,但是它的特质还不一样。从中我们就可以去做抉择,千万不要以方便为究竟,不要本末倒置,就是导师的一个用意。

接下来导师说,【若佛陀当日曾说大乘,不知某些大乘是佛所说?」】

所以这个问题,导师列出来的问题,确实说是一个伪论题。因为导师整个讲的跟他这个问题,也就是他问的问题是太过于简单的话,整个大乘的抉择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他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话就是说,到底是不是佛亲口说的,是,就是佛说;不是,就不是。他这个问题就是有这样的一个大的问题所在。

这确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值得提出论究的。你们的提出这一问题,好像是怀疑大乘,而实是不能忘情于真常唯心论。

所以导师也点出这个问题本身的所在点,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事实上跟大乘的产生是不相搭的,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它还是立足于是佛说、非佛说,这样的一个亲口说的一个标准来看。接下来导师说

信仰是应该坚强的,是不可随便的因他人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这是应有的态度!问题既然极其重要,

所以导师是认为说,我们自己信仰要坚定,不要随便人家讲两句就就好像放弃了或是改变。那怎么办?师父问你们了,你的信仰不要人家随便讲两句就改变了,那现在那你要怎么办?信仰是应该坚定的,是不可以随便因他人而轻易放弃自己的。那现在该怎么办?不管对错,坚信不疑。

JY:按照导师的说法,如果有问题,我们要学会好好去研究它,找到这个答案, 然后是更进一步去坚定信。

JH:佛法听闻后,要通过思辨,深深刻的了解,由正见起正信,有正信起正行,这个就很难改变。你如果要是迷信或者是仰信,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你可能要动摇。

师父:对,没错。所以你看后面导师说【这种胡涂的信仰与抹煞,引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所以,我们的信仰到底是要坚强、坚定,还是你好像觉得说那坚强坚定,那如果信的是错的,还是说那我是不是就要盲信,就反正不管对错,我就是信?当然都不是。其实佛教讲的信,不来自于情感的仰信,而来自于对佛法的真正抉择,养成了正知正见,这样的信才是真正的正信。那这是经过研究、听闻、研究,如理思维,抉择,然后真正的了解,确信,这样子才叫做真正的正信。所以导师要的是这种正信,而不是一种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仰信。

所以,

是大家都要做一个检视,你现在学佛信佛,是建立在知见上的认知,还是只是一种情操跟情感?当然情操情感没错,但是到最后必须要转成正知正见的信仰。也就是要透过理性的分析,再加上情操、情感要结合在一起,才是所谓的正知正见。那当然,这个是相对来讲有一定的困难度,不是随便都可以得到得到的。但是,说实在的,再怎么困难,总是要经过这个样子。其实导师要传播的以及师父现在教的,就是透过这样子,要经过抉择、思维、批判,然后慢慢慢建立起实践和观念,这才是真正的信仰。


问:导师的这个大乘主要是立足于初期大乘,那僧愍等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他的思想就是如来藏的思想……他这个大乘是不是那个秘密大乘、如来藏那些,都可以叫做是大乘?我们也要厘清,导师真正要讲的是初期大乘这一块,对吧?……是不是导师说僧愍等,你虽然怀疑大乘是不是佛说,但是真常唯心论也是大乘。但是你还不能忘记真常唯心论,就是你还认为你这个真常唯心论好像是佛说,那别的好像不是佛说,是不是这个意思?

师父:其实是他的意思是这样,因为如果你认为大乘是佛说的,那这些真常唯心当然也是佛说的,那就没问题。(问:……)所以师父说要去看这个僧愍的文章,要看看才知道,我现在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是就他的文章应该是这个样子。

我们再来看【问题既然极其重要,我当然愿意来研究一下,提供我的意见。而且,站在另一对方的,你们不是也时常听见吗?他们以形式的信仰为满足,公然的宣说「大乘非佛说」;】

这里说站在另一个对方,这个指谁?

就是现在的南传佛教,或是那个时候的,现在南传佛教比较没有那么强烈,几十年前的南传佛教更强烈,几十年前的南传佛教几乎否定所有的其他的传统的佛教。因为毕竟那时候还封闭,交流不多,但现在已经交流的多了,基本上还不大会。

所以你们要知道那个背景,你看民国三十二年等于1943年,今年是2023年,80年前,那时候就算是有交流,但是不可能像现在这么频繁。所以那时候的南传是非常的保守跟固执的。你不要说年80前,连师父刚出家,那个时候南传很多,他是不承认北传,也不承认藏传佛教是出家人。那现在当然最近十几二十年来了交流的比较多,所以慢慢的态度也开放,甚至南传上座部也不承认南传某一类上座部的。像 斯里兰卡的,或是说缅甸,他也会去否定其他的某一些人,他认为没有那么严格就不算。甚至我有一些同学,本来是在南传出家披南传戒,然后来福严读书,换北传的生活,回去他们就不承认他是出家人的。(答:现在帕奥系统还是这样。)当然他有他们的坚持的一些观点,当然持守戒律严谨是好,但是就会产生这样。

而且,站在另一对方的,你们不是也时常听见吗?他们以形式的信仰为满足,公然的宣说「大乘非佛说」;自称所信的为「佛说」,或称为「原始佛教」。】

他们所信是什么?声闻三藏,他们现在是四部阿含经或者叫五部尼卡雅。还有就是经律论,还有他们的阿毗达磨,他们是认为这个才是佛说的。

问:这个地方导师说他们指的是什么?

师父:它的形式信仰就是四部阿含经或者叫五部尼卡雅。这样子的形式的才算是佛说,也就是说那个是有结集。这样的形式,以及他们所传承的,那种服装也好,文化也好,托钵也好,这样子的才能算是佛教,才能算是佛说。

问:就像您刚才举的那个例子,换了个衣服回去就不承认了。

师父:那种形式。只要不是四部阿含经或者五部尼卡雅的,都不算, 不是早期结集的就不承认。

导师说【这种胡涂的信仰与抹煞,】

当然一方面就是信仰,那你这种信仰当然就是抹煞其他的教法。

【引佛教走上了黑暗的歧途!我们有信佛与护法的热忱,应该好好的论究他,起来纠正他!

所以导师是有护持大乘的热忱,刚刚也说了,所以大家了解,导师是大乘佛教的,而且是护持大乘的。千万不要在这听一些人不懂,胡胡瞎胡瞎乱扯,说导师认为大乘非佛,说要破坏大乘。因为真的看过那么多,只有少数人能够从理性上,教法上真正来论证大乘,真正来护持大乘,很多护持大乘的都是从情感跟信仰上。他就是这样,他没有错,或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证,那你那有什么意义?你用生命保证,不信的他还是不信的。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