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1
佛法概论-47
(2023-10-23) 佛法概论第12章 三大理性的统一
佛法概论第十二章 三大理性的统一
第二节 三法印与一法印
三法印和一法印的关系,上一节也大概的谈到了,不过,这一节就是对三法印和一法印做一个详细的解释。
一 从无我中贯彻一切
(一)三印的统一取决于诸法无我印
【 本章的标题,是三大理性的统一。三者能不能统一?】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三者能不能统一起来?
诸行无常是生死流转,前后相续的;诸法无我是因缘和合的。所以这种横向的因缘和合的,没有一个独立性。涅槃寂静就是一切法的本性,一切法毕竟空。三者是缘起法的三种理则,但是他们之间怎么能够贯通统一起来?
1、古来学派间为三印的矛盾所困恼
(1)无常与涅盘的对立与矛盾
【有的学者以为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与涅盘寂静,是相反的。【16】】
古来各种学派对三法印,有很多矛盾和困扰、困惑的地方。首先讲,无常与涅槃的对立和矛盾。有的学者认为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与涅槃寂静是相反的。诸行是无常的,涅槃寂静如果是常的话,那等于说,二者是矛盾的。因为有些学者就是这么认为的。无常和是相反的,二者根本是结合不起来的,所以是矛盾的。其实佛法中有很多这样的教义,可能大家都没有接触到。
【16】
【 因为凡是无常的,即是有为法,有为法是生、住、异、灭的;】
那这种生住异灭,从我们有情来说就是生老病死,还有的从我们这个刹那生命来讲,就是这种一期生命的生灭,还有那种大期的生灭,还有刹那的生灭。所以,简要的说生就是现在,灭了就是过去。
如果说,从生命的一个暂住的时候它就有住相、异相。从这个器世间讲有成住坏空这个过程。所以它对应我们生老病死,住就是变异的延续相。变异等于说我们一个生命从出生,从婴儿,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他都是一个变异过程,变异,就是一种延续的迹象。所以,这四种像,就代表了我们生命和刹那,和大期的器世间,都是有为的,都是无常的。
【涅盘是无为法,无为是不生、不灭的。【17】生灭的与不生灭的,如何统一?因此古来某些学派,为这二者的矛盾所困恼。】
这个在注解【16】里面,有很多部派对这个无常涅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就是说,古代的很多学派,都为这个二者矛盾所困恼,有所困惑。二者到底是截然不同的,还是分开的,还是两边的?,所以就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了,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困扰,不能给它统一起来而导致众说纷纭?这个如何给它统一,下边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17】
(2)二者的截然分開破壞了佛法的完整、統一性
就是把无常和涅槃给它分开,那就破坏了佛法的完整和统一性。
【看重無常,將涅槃看作無常以外的; 】
其实,佛法中无常之外,有一个常的东西是什么?其实前面已经谈到了,一般是常乐我净的,外道就有一种常乐我净,还有一种真常不变的,一个清净的东西。所以这就破坏了佛法的完整性,统一性。
【重視涅槃常住的,又輕忽了無常。】
无常是有为,忽略了无常有为的,重视涅槃常住,佛法中就有这种思想。
【 這樣,佛法的完整性、統一性,被破壞了。】
因为割裂了,割裂了就等于说是二元论,一个是生灭的,一个是常住的。
2、導師從諸法無我貫通三印
【其實三法印是綜貫相通的;能統一三者的,即著重於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印。】
为什么着重于诸法无我印?下边又在解释无常和涅槃它们能够统一,只有说诸法无我才能给它统一、连贯起来,就是不发生矛盾。
(1)闡明有為、無為的諸法是無我性
【諸法,通於「有為」與「無為」,從「有為、無為」同是無我性去理解,即能將「常」 與「無常」統一起來。18】
这个常,常指涅槃了。就是头一句话,诸行无常和涅槃寂静是相反的。所以这一块就讲有为、无为,有为就是诸行无常,无为就是涅槃寂静,所以这两者只能用无我性去理解,就是讲常和无常统一起来。
【18】
(2)從緣起的二律說明諸法的無我性
【諸法的無我性,可從緣起法去說明。緣起法本通兩方面說:】
要想用做诸法解决诸行无常印和涅槃寂静印,还要针对这无我来进一步进行了解。所以说缘起法本通两方面。
【 一、流轉的因果相生,即是無常;】
我们的流转生死是因果相生相续,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明缘行乃至存大苦聚集。所以流转就是无常的,无常是一种生灭相续,因果相生的相续。
【 二、還滅的因果寂滅,即是涅槃。 】
还灭是因果寂灭,这是涅槃。所以这个因果寂灭,如果说我们要了解这个寂灭,或者是还灭,或者是涅槃,都是从因果来说涅槃的。所以这个因果和涅槃什么关系?其实就是因果相生的无常。所以像大乘经,一般的般若经也好,或者是中观论,讲一切法无自性空,它都是建立在因果相续相上,因果相续相为什么是寂灭性?这就是生灭的当体就是不生不灭。其实前面大概就谈到了,这个需要了解他的因缘,二大理则。
【所以緣起能貫徹這兩端; 緣起是無我性的,無我也即能貫通這兩端了。】
所以这个无我性,诸行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这个是从有情身心来说的。但是从无情来说,一切法也是无常,但是它没有苦,所以緣起是無我性的,無我也即能貫通這兩端了。
(3)從無自性空理解諸法的相生還滅
【 諸法的所以相生、還滅,可以這樣的理解: 一切法因緣和合,所以能生; 因緣離散,所以一切法歸於滅。】
那这个就是缘生、缘灭,缘生,是因缘和合而生,就是很多条件累积起来,组合起来生。那么因缘离散,一切归于灭。其实这个因缘和合可以譬喻我们大众聚会,这个比较现实好理解,大家集合在一起,就是因缘和合,这个学习班也好,这个会也好就成立起来了,所以生起了这一个学习班或者是一个团队。但是这个团队如果说解散了,那这个团队也就不存在了。就像我们这个学习班,如果说有一天解散了,因缘离散了,那这个这个学习班就不存在了,这叫归于灭。所以,这个就是因果相生和因果的寂灭。
【 看起來,似乎有什麼實體在那裡生滅,其實並沒有實自性的生滅。 如真是實有的, 那也就用不著生了; 】
在我们众生的这种实有感之中,肯定都认为一个实体在那里,生命的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那生,那这个东西没了,我们会感觉到这个真实的东西消失了,没有了。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生灭,没有真实自性的生灭。为什么?如果是真实是实有的,那就用不着生了,就是真实有的话,意思是不用借助因缘条件而生的,就像生下来就是那个样子。
比如说一朵花,不用借助水土,阳光,种子,肥料,它一诞生就是花。如果说这个花本来就是花,还用生吗?它就不用各种因缘条件,水、土、阳光、种子、肥料,就能生这个花,自己生自己长,那时候还用生吗?它本来就是个花了,就不用生了,所以说他就用不着什么。
【如確乎是真實有,它也決不會滅。】
因为它不靠因缘条件而有的东西,当然就不会灭。灭了是因为因缘灭了,这个法才灭,但是它不是因缘生,它自生的,那他就谈不上生,没有生当然也谈不上灭,也不会灭了。
【 所以從一切法的相生、還滅,理解它本來無自性空的、本來無我的。】
这样,从他因缘生灭和真实生灭就能做一个明显的对比。因缘生的本来就无自性,本来就没有一个独立自体性。因缘和合的东西,它就像水上泡儿一样,你看着是一个东西,但是你抓不到它,所以它自性就是空,是本来无我的。
(二)從緣起無性洞徹空無我的思想
【這三印統一於空無我的思想,非常深徹,惟有佛的弟子──像舍利弗等才能完滿的通 達。19】
因为舍利佛是智慧第一。
【19】
1、舉經明中道緣起法
【且拿佛《化迦旃延經》來說,迦旃延是佛弟子中「論議第一」的,】
佛弟子中有十大第一弟子,智慧第一,神通第一,说法第一,这个迦旃延是论议第一,就是论法没有人能胜过他的。
【佛為他說中道法。 世人依於二見,墮於有邊與無邊。佛說中道的緣起法,即不落二邊。20】
就是化迦旃延经,这个在佛经中很有名,很多经都沿用它,因为他是利根的,佛为他说中道法。
【世人依於二見,墮於有邊與無邊。】世间人就是我们一般凡夫,肯定是会堕入两种见解,一个是落入有边,一个是落于无边。有边就是一个实有,看着东西生了,就以为是真实有的,看见一个东西消失了,就以为是真实的无,我们凡夫众生的常情都是这样子的。但是佛说中道的缘起法是不落入这两边的,不落入有,也不落入无。那为什么不落两边,下边再继续解释。
【19】
【20】
2、釋緣起無性的含義
(1)一般世人的倒見
【 一般人見到法生,就起有見;見到法滅,就起無見。 如常人見一朵花,以為實有此花體;等到花謝落,就以為什麼都沒有了。 小孩從母胎出生,以為實有這個有情自體;等到死了,又以為什麼都沒有了。 世間常人總是如此實有、實無的倒見。】
一般世人,见到法生起了,就起有见,见到一个事物生起来了,然后就对他有一个实有的一个看法,见到一个事物消失了、灭了,然后对他就产生一种真实的一个消失,以为什么都没有了。下边儿举一个例子,比如常人见到了一朵花,认为实有的花体,就是认为这个花是真实的一个存在,在常情之中,没有人认为这个花是不真实的。因为都会对这朵花有一种美感,有一种赞叹,有一种好的一种心情,不用说,真实的,就是我们凡夫看着一个幻化的花,也会生起真实感。比方说所谓的水中月,镜中花也觉得美,也会感觉到很真实。等到凋落了,什么都没有了,花开花落,然后,这个花就没有了,真实的没有了。开头是真实的有,花谢了,也是真实的无。所以我们凡夫就会落入这两边。
下面又举例,一个小孩子从出生,认为有这个有情的自体,就是这个小孩子自体真实的,小孩有他的身体,就把他的这个身体当做一个真实的东西,实有的有情的自体。等到死了,又认为什么都没有了。所以说世间常人总是如此的,实有实无的倒见,颠倒见。当然了这是从佛法这个角度来讲颠倒见,我们一般人不理解,明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一个人存在,你怎么说他不真实明明有个人死了,他也是真的没有了,你为什么也说他不真实这就是我们众生的难以理解的地方,非常非常难理解的地方,虽然难理解,只要我们用心的去思考这个问题,慢慢的就能够理出它的一个必然理则。
佛法的缘起正见,
佛说的缘起法,就不一样了。所以缘起法,它就和这种实有感的实有和实无就不同了。佛之所以能够说缘起,就是为了破除,那我们这种实有实无的颠倒见,所以才说缘起,让我们建立缘起的正见。那么缘起法,佛说缘起法是哪里不同和上面哪里不同
这块可能更难一点儿,见到法的生起,知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是缘起的定义。此故彼必然的理则。见到缘起法就知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缘生和缘起这种必然理则和这种缘所生的事相,通俗讲此法就是这样的法,它的名就是名称、名言,一般法都有一个称呼,就是名。像就是它的特性、特点。就是每一法都有它的特点,因每一法的因,每一法的果,都可以说它是有的。我们学过凡是有的就是存在的。因此看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个必然理则,这个必然理则如果说从三重因缘来说那就是果从因生,然后追究到事待理成,所以它都是有,都是一种存在。既然它存在了,因此就不起无见。你看它生起来了,就不生起,没有的这个见解,因为我们一般人,生起来了,就是一个真实有的见解。
如果说缘起的正见,它是不起无见,这个才是符合缘起真相的正见。所以这一块,其实完全和我们一般的理解是大大不同的。这个是见到生。下半段说见到法的灭去就知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此而不起有见。你看一切法消失了,就像一个小孩儿生起来了,然后慢慢老去,死亡。看到一个事情,一个人死去了,但是,因此不起有见,不生起实有的知见,
不生起这种真实有的知见 。 这个很难理解,一个人明明死去了,为什么说它是真实的,不起真实的有见,而且还不落入实无见,因为你不起真实的有见,就是说它不是真实的有。那这个有是什么有还是因缘有。前面我们都已经学到了,凡是依因缘而存在的,他说相依相待的存在,不是独立自己的存在,自己存在才是真实有的,然后,
它消失就是真实无,但是它不是独立有的,是此无故彼无,没有此就没有彼,这样,它消失了,此无故彼无,就不起实有见。所以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去体悟它,如果悟性好的,它就能够理解。所以这一块,一个是从理上去分析,一个是还要培养我们一种悟性,因为它和我们正常的理解是相反的。我们正常理解的生起来是真实的有,不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不起不见。一切法灭去,我们仿佛就是为真实的无,但是从缘起来说,它不起实有见。和我们正常的思维就是不一样,能离有无二见,就是安于中道了。这个就是缘起的中道正见。缘起正见其实就是中道,中道正见。
不解缘起本空即落于有无见
不解缘起的本性空,容易认为佛法是诡辩的,确实是,如果说真的不了解佛法的话,真的认为佛法是诡辩,一会儿说有,
一会儿说空。说有说空,一会又不有不空,反正都是你说的。说来说去,大家还是一头雾水,不了解缘起法,真的是没办法去理解缘起正见的。所以说不仅缘起本空容易认为佛法是诡辩。因为常人会于生灭法起有无见。常人就是一般的人,这一法生灭,生了就会起有见,灭了就起无见,但是,到了佛弟子这里头,还是照样的生灭,但是就不生有无见了
成佛之道因为正因为常人会于的心目中,总是认为真是不空的,一切法,真是不空的,所以,见生见灭,即落入有见无见。这是从凡夫这个眼光来看,这个心境来看。
下半年说学佛的了达一切法本是空无我的,他从本以来就是空无我的,他不是说有个我,你你给他坏掉,给它破除掉,有过我你是破除不了的。正是因为,无我,
我们才能够了解缘起,才能真正了解这种空无我。像前面我们学的这种佛说贤圣空相应,随顺缘起法,缘起法就是空相应的,所以它是本来是无我的。那么本来本性空。那一切现象的有生有灭,佛法也并不否认它,他有这个生有灭的,现象,确实有因果体用的,有现起有还灭的,佛法承认有因果业报,有体有用,有它的作用,有它的体性,
然后,它能现起来,还能消灭。但没有一一些是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常住的,没有常住的,这是佛法的无常,没有独存的,这是佛法的无我。没有实在性的,就是他本性就是寂灭,就是空性的。所以说他生灭也仅是如幻生灭而已,为什么叫如幻因为它没有真实的生,也没有真实的灭,所以说他的生命灭,都不真实,也叫幻生幻灭。所以说能够了解一切法如幻,
一切法如幻不实在,那就是诸法的实相,真相。如果能把握这一点,就不落入有无之中,然后,正确地处于缘起的中道了。
所以这个中道,非要通达缘起才能到这个中道,因为他不落入有无,不落入断常。所以说通达一切法的本性空,就会承认一切现象的生灭因果。
知道,它是没有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知道它是幻生幻灭。所以这需要什么头一句话,学佛的要通过闻思达到了这种一切法的本性空、无我的、从本一来,他就空无我的,这个很重要。然后,才能够成立一切现象的生灭生死因果,才能真正的掌握它不实在,没有常恒常住的,不能独存的。所以,正确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学佛的,首先要了达一切法本是空无我性,这个很重要。
依缘起无我贯彻三印
生灭是缘起本空的
无常与常的贯彻,即在这缘起的空无我中建立。
了解这个无我性缘起的本性空,就贯彻了我们生灭和不生灭。
生灭是缘起本空的
照上面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没有真实性的,所以生而不起有见。它生起来了不起实有的见,有还是有,但是不是那种真实的有,它是如幻的有。灭了也不起真实的无见,它是如幻的灭。所以说生灭都是缘起本空的,但缘起本空,它不妨碍一切法的生灭,一切法的依缘而存在。所以,有依空立这个意思。一切有都是依缘起的本空而成立起来。我们前面学的三重因缘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这个有,
无论是它生灭的现象和生灭的这种必然理则,它都是有,都是存在。但是它没有真实性,所以这个没有真实性,真的需要从缘起无常、无我、寂灭涅盘,去深深地思考它,理解它。
缘起本空是从他的生起存在而了知幻化空寂的
缘起法的归于灭,说它是空,这不是因缘离散才是灭,是空。当诸法生起时,存在时,由于了无自性可得,所以是如幻如化空的寂灭的。所以,这个空也好,灭也好,他不是说这个法消失了,那才叫灭,才叫空。就在这个法存在的当体,它就了无自性可得。所以它存在,它也是如幻的存在,不真实的存在。所以他生,也不生。十实无见。灭了也不生实有见。存在,也不生真实的实在感。其实,这个就是一切他本性空,不碍它的因缘和合,正是因为,它没有自性,才会因缘和合起来,有自性,
它是不需要因缘来生起,凡是生起的都是相依相待,辗转相依的。所以,它都有这种,因缘和合的,就是组织的,前后延续的就是流动的。所以它都不是自体能存在,自体能生的,靠因缘而有的。这样就知道,他本性是无自性可得的,本性就是空的,无自性可得,它就是本性空。
所以,在心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我们的五蕴身心的当体,是不宜与寂灭空的。因为它不是独立的存在,它是相依相待的存在,依他而存在的,依靠因缘而存在的。缘坏了,那你这个法就灭,我们五蕴身心就要死亡。所以,五蕴和空不是两回事儿。那意思不要把这个我们,无常生灭的,
身心和这个寂灭空性把它分开,不是无常之外有个寂灭涅槃,不是生生灭灭之外,有一个不生不灭,就在我们五蕴身心存在的当体,它就没有一个我独立的东西存在,也没有一个恒常的东西存在,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存在。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是空空一色。当然了,说起来,可能是,容易,真正地理解它。,深入了解了他,对本性空的,还要花一份我们胜解的功夫,要有深刻的理解。
下面,说从我的深入的本空,本寂灭,本性空不生不灭,记在这个缘起的生灭无常中看出来的。因为无我的深入的本空,本局面,就是他的本性空。本性空就是啊本性就是不生不灭的,就像前面我们学到那种用水与波浪那个 譬喻的时候,那个波涛汹涌,是因为有风的这个因缘,使波浪波涛汹涌,但是不是波涛汹涌灭了,才是他的本性,清净本性就不动的,而是说就在浪花给吹起的汹涌涌起来的时候,他本来就是本静的,就是寂灭的,因为它是靠因缘而生起来的,它不是自己生起来的,就在他泛起浪花,溅起浪花的当体,它也是本性空寂的,本性静止的。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在缘起生灭,就是在浪花,波涛汹涌之中看出来的。
就是在无常生灭中看出来的,他本性的不生不灭。
因为,依缘而现起来的,缘灭了,它也就是归于灭。所以一切法必归于灭,就是这样,所以生灭无常,是空无我的。空无我,就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既是生灭无常的,是不是这句话虽然说他是连贯,从生灭无常到空无我,这就是说他统一了生灭无常和不生灭的无我,
所以说是生灭无常是空我的,但是空无我,他就是不生不灭的。这样,就把生灭无常和寂灭涅槃,统一起来了,也得说,三法印和一法印,统一起来。因为不生不灭的,就是生灭无常的。这个,可能我们也不能理解,寂灭涅槃是不生不灭的,他怎么又是生灭无常的前面学到了解一切法的一个本性,空寂才能够了解,能够现起生灭现象的。这样,缘起法的本性,通过空无我就贯彻三法印。
一般学者的误会
一部分学者的误会,即认为涅槃是要灭除什么,如海中的波浪熄灭,才能说是平静一样。就是它要灭除,好像说在一切法的现象之中,发现它的无常无我不容易。它认为要灭除什么好像有一个真实的我给他灭去,有一个真实的常法给它灭去。其实,这就不了解因缘法的一个本性。因此,常和无常,生灭和不生灭,对立而不能统一。对缘起的流转与还灭也打成两截。
我们前面学的缘起,一个流转门,一个是还灭门,二大理则。它可以打开,分开了。这样,就等于说,还是有这个诸行无常有为法和寂灭无为法给它分开了,机械地分开了。这是一般学者的误解,误会。
误解的厘清
把误解给它解开。这是从缘起无我的深意去了解,那么法的生起是如幻的生起,它不是真实的生起。为什么因为因缘和合而起的。还灭也是幻灭,生灭无常的,本来空寂。所以佛弟子的征得涅槃,不过是显出诸法实相,还它的本来如是。三法印哪里是隔别对立而不可贯通这里,其实就解决了,这无常和涅槃它的矛盾,它的对立,他的困恼,历来部派佛教是各种的遗说,众说纷纭,所以,印顺导师,就引用了大智度论的思想,把它给贯通起来,连贯起来。因为这个也不是说印顺导师的一个独到见解。因为导师是参考的大智度论的思想,把这些都给它完整地会通起来。但是,
这里头为什么说缘起是通于两边这块儿为什么讲缘起能够通于两边,一个是生灭无常,一个是还灭寂静。 其实如果说从这种,法的现象,我们前面学到三重因缘中的事待理成,它是在三重因缘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必然的理则,一般称为它的一个理则性,这种理则性是哲学的。
所以佛法不称为它理性,称为法,所以哲学是可以通两边的,用哲学的理念,它可以通达一切。如果说从这种胜解上,也可以说是一种理解。如果说从大乘来说,它需要有一定的功德。你像我们大乘的,基本上都是在般若度里面讲这个东西,会通一切法,毕竟空。法无我,空无我,都是在般若里头。般若慧,它是修正的,以修正为主的,它就不是闻思的了。当然般若慧,
它也通于闻思,但是在大乘他通一切法,观的时候是通修正的阶段。这样就知道缘起能够会通两边。,他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讲。
下面大家来分享。
佛法概论-48
(2023-10-27)
佛法概论 第12章
第二节 三法印与一法印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三大理性的统一,第二节的三法印与一法印。上次我们学习了第一个主题,从无我中贯彻一切。里边又分三个小主题,三法印统一取决于诸法无我印。三法印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生灭有为法的因果事相。寂灭涅槃是无为的。是圣者的境界不生不灭的。他们怎么能够统一
就是用诸法无我印来统一生灭有为和不生灭无为的两边。第二主题是从缘起无性动彻空无我的思想。既然要空无我的思想去统一。世俗和胜意。首先,还要从缘起无性来动彻空我的这种思想,因为缘起就是与空相应,就是无独立性,无恒长性。所以无我还是要从缘起的无常缘起的和合来了解,最后依缘起无我贯彻三法印。第一节主题就是这三个大主题。
三法印即是一法印
也是有两个主题,第一个是说明了三法印与一法印的真理本无二致。三法印就是一印,这是大乘的思想。所以三法印同缘一实相印都是空,它的真理并无二致。但是这要对缘起法的因果相生的流转,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然后才能够了解因果相依相待的寂灭。所以他的因果并没有两个,都是从缘起法的呈现的三种理论。
第二,是从根性的不同而说有三法印和 一法印的区别。所以,首先要了解三法印与一法印,从这种法理上的一个一贯性无二无别。第二,主题是从根性上,它确实有三法印的次第性和一法印的直接性。首先,我们从第一个主题,第一,
是平常说,声闻乘的三法印和大乘的一实相印,这是似乎如此而并不恰当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平常说也就是在佛法中,大多数的思想都认为,声闻乘多说三法印,大乘是多说的一实相印,一实相印也就是大乘法,基本上都是讲空,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无所有,毕竟空,所以大乘基本上都是讲空。声闻法,基本上都是讲无常,无我,寂灭涅槃,他从无常无我来呈现这个空。所以这个再再怎么说,在传统佛法里头,都是这样的。似乎,就等于说大多数,认为都是这样的,这样的看法,并不恰当的。不恰当,就是并不符合符合它的真相。所以说,阿含经与声闻学者确实多说三法印,大乘经和大乘学者确实多说一法印。
这三法印与一法印好像是大乘与声闻成截然不同的,其实这不过多说而已。如果我们没有学过传统佛法的,听起来也不知道他在说啥了。如果说有学习过传统佛法的,他就知道这句话在说啥。所以阿含经即是说,几乎都是三法印,多说也不是说就不说一印,但是大多数都说的是三法印。那么大乘多说一法印,一实相印,就是空、寂灭涅槃,它也说到无常,无我。但说得少,这是第一个。
第二,佛法本无大小,佛法的真理并没有两样,也不应该有两样。所以,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和前边儿就有矛盾了,一会儿又说大,一会儿又说小,一会说三法印,一会又说一法印应,到底是几法印。
其实这个是从声闻经和大乘经来讲,事实也是有这么多说法的。那为什么说这里不应该有两样,其实下边就应该了解。它的一个一致性,理无二致,它没有两样,等于说,它是相同的,下边儿的。就在解释它的一致性的。
首先,从缘起这法相说,三法印的差别,其三者,有着次第性的关系,
无常,无我,寂灭,从缘起法相说是可以差别的。
无常是变化的,无我是没有长性的,没有独立性的。寂灭是没有实在性的,它都是从缘起法相而说。为什么缘起法相来说因为无常就是变化,相生相灭。无我就没有长性,没有独立性,寂灭就是法的必然归于灭,或者是法性的本然寂灭性,
法的空性,当然它是不同,我们前面学到无常是从时间线上的流转动态的,无我是从组织的,彼此相关的,从空间上来呈现的,所以从法相它就是不一样,空间的和时间的,它就是不一样。寂灭的是从他这个本性上,或者从一切法的一个空寂上。所以无常无我是世俗的寂灭涅槃它是胜意的,所以它是可以差别的,就是从现象上它确实是差别的。
首先说无常树观诸法的延续性,念念生灭的变异成为无常,延续性就是它的流动性,从前到后的一个延续。我们生命从生到死的一个延续,我们前面学的这种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这就是它的一个延续,生灭变异,这就是无常。无我是恒观诸法的相互依存。横贯就是横切面的,空间的。无常,竖观就是做法的前后项的,彼此相关,
没有自己成为无我,这个最能够说明的我们在成佛之道那个皈依法宝章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所以寂无人,就比喻我们六处无人,是空村落。我们六根接触六境,它就是相互依存,彼此相关,它没有一个自体,没有个独立的一个认识,或者是一个感觉,一个受相思,它都不是独立的,是因缘和合的,彼此相依相关的。这样他就没有自体,因为都是相对而产生的一法,他哪有自体,自体就不用彼此了。所以这就是无我,没有一个单一的独立法。
所以如果说从前后延续这个角度来说,多是呈现在五蕴,我们五蕴都是多说无常的。我们六处几乎是多说无我的
明寂灭涅槃,寂灭涅槃前面学到了无常,无我的观察,是世俗的假有,离一切戏论,甚至法相寂灭,无累自在称为涅槃,
所以通过无常无我的观察,才能通达无为的寂灭的这一边,无常无我是生死流转的因果事项的这一边,在成佛之道那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常空无我,为世俗假有。通过这种假、空、中,就能够离一切戏论,最后,深刻地达到法性的寂灭,就是缘起的空寂性。缘起本身有也是假有,
因为它是相依的存在,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可得。所以就在它升起的当体,就是没有独立性,没有恒常性,没有时代性,它就是空性,就是涅槃。当然这个涅槃,它是那种离垢的,离开烦恼,断除我见的,才可以证入涅槃。如果说从哲理上来说,我们还是有烦恼的,当然可以从我们这个思辨上去推论它的。
引经证
杂阿含经,270经说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这是依三法印而进入涅槃的明证。所以三法印的一个渐次的修正,一般它有说渐入的,还有顿悟的。这个是第一点,三法印的次第关系。
第二,是从智证空寂,阐明三法印是同一本性 法性 的内容。然而真得无我智的,真能体证涅槃的,从无我智证正空寂中,必然通达道三法印不外乎同一法性的内容。
所以,这个等于说是从无我智能够直接进入这个智证的空寂性。所以这种无我的契入,这个法性的本然空寂,必然也通达了三法印的这种事相。 明无常,由于本性空,所以随缘生灭而现为无常性。这就是说有依空而立,
明无常,由于本性空,所以随缘生灭而现为无常性。这就是说有依空而立,
它本性就是空,不是说这个法是实在的。然后,你给它破坏的掉,然后才是空。它本性就空。所以随缘生灭而现为无常相。本性空,正是因为一切法是空性无自性的,所以,才会随缘,而生成一切法。这样就是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正是因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随着因缘它或生或灭。相上来说,它就是无常变化的相,
好比一块冰一样,一块冰本性就是空性的,但是它是冰的像,还是如实而有的,为什么因为他一遇到因缘,它就会融化了,化成水,然后化成气体,但是,因为它无自性,它才会随缘而生,随缘而灭,因缘具足了就会变成了雨,变成了水,又碰到天气冷的因缘,
又变成了霜,又变成了冰。所以在现象上它可以是无常变化,生灭变化。正是因为它没有自体性。它没有独立的冰,这个冰不靠水成,这个水也没有独立的水,这样它必然是随缘变化的,变化生灭,它就无常相,有为相。如果实有的,就是有一个真实有的,它不是本性空的,那生的就不会灭,灭了就不会生了,没有变化可说。这样也不能成为无常相。那个实有的一块冰不是水遇因缘而成的。它也不是水由于温度而变成冰的,这个冰生下来就是冰,那这个冰它是实有的话,它就不会依照温度高就会化掉了,就会散掉了,遇到温度低又会结成冰了,他就不会有这种生命的变化。因为你生下来就是生,你现起来就是冰。你说他不需要因缘而现起的冰,生成的冰,
那就不用什么生灭了,就不会变化了,也不会随着这个冷暖来变化。不变化,也就是常了,就不能成为无常的,所以延续的生命无常。如从法性说,无常它就是没有常性。有时候这个没有常性,也表示一个人,干什么工作都是有头无尾。开头很热心,很积极,
可是干了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了,坚持不下去了。然后,又改弦一张换一个方法吧。其实我们无论学习修行,也都是性情无常,为啥无常因为它没有独立性的东西,它都会随缘变化,遇到好的因缘,那就随意,遇到困难了,那就是在改变,原因就是我们是没有自我性的,没有自我性,你看我们这个六根接触六境,就是随境界转的,
我们平常说心随境转。就是心没有境界来影响,自己还妄想纷飞,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我们众生的心,就是没有常性的。一般所说的小毛驴拉磨,没有长性,没有长性,即事相所以有变异可能的理则。无常变化,任何事没有恒常性,没有独立不变性,那当然,
你这个事相,所以就有变异可能的理则。就是这个变化,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我们干什么事都不能持久一定有它的原理在,但是我们是属于随性情的动物,感情的动物。所以这个理则就不明白了。是随着我们性情来的。我今天对这个有好感。然后玩了一阵儿,然后就没有兴趣了,讨厌了,然后再换一个,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我们尝试一个新鲜的东西,感觉很好吃,
可是,让你天天吃,吃个一个月的话,就烦了,因为他没有新鲜感了。那怎么办,我们这个口味,越吃越叼,那就还要寻求刺激吧,再换个口味来刺激刺激,满足我们这个感观感受。其实,这个背后里则不明白,但是我们这种善变的心,它很容易变成我们这种常情。所以这个理则性,我们前面学到的,就是缘起之支性。它从中这种因果必然的理性,也就是说,果从因生事待理成事相的背后,
一定有一种原理的存在,这个在三重因缘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学佛,都是在这种感性的事相的,掌握这种必然的理则。所以这个是生灭有为相,是无常没有恒常不变的东西。
明无我
它是空间的。横向的观察彼此相依相成的,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单独方面它不能成立,单独的一法是不能成立的。就像我们六根接触六境,因为有六境,我们的眼,才能成见。如果说没有境界,我们有眼也没有对象,你看渺茫的天空,你看那个漆黑的夜晚,他没有对象,你这个有眼,也没有作用。所以它就是相依相成的,我们之所以能看这看那,是因为有境界,能被我们看,我们的眼,还是正常的眼睛,说有境界,我们眼花了,眼盲了有眼也看不见。这都是两边,失去一边,成不了认识。
就是彼此相关性,就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存在,这叫无我。横向的观察是无我。所以说一切是众缘和合的假有。没有自存体,没有一个独立的自体。所以从法性说,无我是无有我性。因为众缘和合,没有独存体。所以从法的实性来说,就是没有我性,无我性,所以现象是这样的,相互依存。无我性,就像几根长棍给他,
相互依持地竖立起来。我们一般说,支个架子,几个长棍儿互相支撑起来。那么这样,都是互相依存的,它没有一个独立的,它能站住的。三只架子给它立起来互相支撑着,那等于说你去掉一根,那两个就站不住了。所以三个角它才能够立起来,三足鼎立。两只脚它就站不起来。人两只脚能站住,东西两只脚就站不住。所以这是无独立性,就是无我性。
所以现象是这样依存的,互相支撑着,但是它没有独立的一个自体性,所以它是无我,无我就是我不可得,独立性不可得,这是空,空性。
明涅槃
涅槃,是从时间的相续的,就是时间相。和合的就是因缘和合的空间相。所以五蕴前后相续的,和六处彼此无我的生死,如果说得了无我智,即解脱而证得涅槃。这个无我是用我们智才能够看得到的,
所以叫无我的智。我们现在,嘴上说是无我,其实就是一个名词,是一个概念。还没有真的说把这个无我用智慧,给他观察出来,体会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去可以去推论,推论是一种哲理的,他不是我们的行为上去证明得到的。真正的说得无我智,你就会证明到诸法无我性。证道无我就会解脱,就会证得涅槃。这个涅槃是已经超过了时间性和空间性,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性相的,一种觉待性。所以说这种流动的,和合的,都是相依相待的存在。那么能够超越这些时间相和空间相,一切相就泯灭不起,那就是证得了寂灭涅槃性。当然证入寂灭涅槃这些相续的和合的相,还是宛然的存在。不是我们的生命死去了,才叫证得涅槃。就在活着的当下,就能够证到无常,无我性,关键是证入这个无我性,就得涅槃。无我,并不是说这个生命死了叫我,
而是就在我们生命当体生存着,就是那种和合相,还是相互依存的现象,还是相互依存的无常相,可以说是有变化的,它一样的有生死,有变化。但是已经断了我见,证入了实相。涅槃的不生不灭。从实相来说,因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消散过程而成立,这个就是还灭的。而且说,他也是从事相上来说的,
所以说流转和还灭都是事项的有为的。所以这个灭也事相的灭。他不是那种不生不灭的本性寂灭。所以如果说我们一般说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好像就已经是那种本性的寂灭,其实不是。这个还是事相的生灭,事相的灭相。无常有事相的生起相,还灭有事相的灭离相,它都是事相的。因为灭,它还是事相上的灭。不要理解那种本性的灭。
因为涅槃,就是从生和灭,才能够体现它的不生不灭的真实相。因为生没有真实的法和生,灭也不是一个真实的法去灭。有一个真实的法,那就是有我,有一个常,有一个独立的,那它也就是生,它就不用灭了,灭也不用生了。正是因为有这种无常的生,无常的灭然后,才能体现出他本性的不生不灭。所以说涅槃的不生不灭,也是从事相来说的。
约法性说,这就是诸法的本性,本来如此。法本自涅槃,涅槃的无生性,所以能实现涅盘的寂灭性。
当然了,这一块就是甚深倍复甚深,难知难见处。前面的无常,无我还是缘起甚深,为世俗假有,有业报而无作者。涅槃那都是角逐戏论,所以无常,无我,无生性,
这是同一空性。慧的诸法宗旨。三法印,即三解脱门,处处能植入佛陀的正觉,所以说无常,从无常性都可以入同一实相,可以同入同一个空性。三法印,就是三解脱门,三解脱门,都可以入到一个实相的门,实相的寂灭涅盘门。
小结
由于三法印即同一空性的义相,因为空性都是空性空义的一种相。所以,
真理,并无二致,即真理的究极,它没有两样。否则,执无我,执无常,对于断灭中,那哪里可成为法印这就是从它的究极意义来说的,究竟意义来说的。如果说只是从相上来看,有一个真实的,执着一个真实的无我,执着一个真实的无常,就会落入断灭见中。所以说,无常相就会有生灭相。
它有灭了,它还会生,诸法无自性,它会遇缘会生起来,所以就不是断见。那无我是没有独立性,是因缘和合性,所以,就不会落入常见。其实在整个三法印的究极意义都是同一空性的一个义相,所以真理并无二致。这个当然是倍复甚深这一段,可能难以理解,
但是通过前边学习的论因说因,缘起的内容,缘起的三法印,缘起的层次,把这前边儿这些熏习熟了,你才能够观察到这个甚深处。因为这个甚深处是用八正道的正见,就是从出世的正见去观的。它不是我们闻思能够理解,是希望我们能从戒定慧,在与定相应的这种这种观,才能够观到这个倍复甚深的这一层次。我们现在应该先从缘起甚深,无常无我,世俗假有这一块来了解,即先从闻思这一块先了解,能够对这个缘起,有一个深刻的悟解,就是有个深刻的悟性。我们现在都停留在文字相上,所以还是需要多学习,不是学习一遍两遍就可以。除非你是大根性人。所以缘起法,真的是我们百学不厌,百看不倦的。
第二个主题,从根性的不同而说三法印与一法印
前面,是从这种理性真实意义上来说,没有论及到我们根性。下面是从根性来说的,分四个小主题
第一个是佛为一般根性说三法印,为利根说一法印。
一般的根性,大多都是从无常,无我次第的引入涅槃。但是为利根如迦旃延等,就直视中道,不落两边的中道,这个迦旃延经,杂阿含经,导师引用了特多的著作,特别在中观里面,大乘的中观,它就是利根的。你像那个三法印,直接从涅盘印从空印去执入,所以大乘,多说一实相印,就是它没有次第性,直接进入中道。所以,我们一般
还是从无常无次第来修的,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那种高高在上的利根性,不用次第,一观当下就刺入中道。下面,详细一点声闻多依三法印,大乘多依一法印。所以说在生闻佛教多说三法印,大乘是少数的利润,在悟的无生法忍时,即一般声闻弟子以为究竟的境界。是说少数人在杂阿含经,迦旃延,还有几位,
就是直接,从那个胜义空经那块儿入,就是从寂灭涅槃那块入。这样就是一般声闻认为,这个无生法就是最究竟了义的境界了。但是大乘根性的少数利根人,不以为这是究竟,他还要悲愿利他,那么这个区别在哪大乘的根性的人,即是说他智慧大,愿力大,悲心大,但是主要是悲心大。只有悲心,才能推动他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生起大悲心,来趣入于大乘。
所以下边说,从无声的深悟出发,所以彻见三法印的一贯性,惟是同一空性的义相,这才弘扬真空,说一切皆空是究竟了义。这种深悟就能够彻见三法印的一贯性。这个当然是少数利根者,这个不能当做大多数人的一个真理,所以他们才能够直接从无生趣入。无生就是从甚深的那个境界来出发,从甚深那个境界出发他不只是见到了这个实相,这种寂灭的涅槃相能徹见这种空的义相。就是无常相,无我相。因为,胜义涅槃,是依事相的无常无我来展现的。所以说涅槃是从事相消散过程而成立的,所以它能够,撤见这个一切法空性的义相。这样它才去弘扬真空义,说一切皆空是究竟了义。所以大乘法,几乎都是直接就是弘扬空义,讲一切法毕竟空。
第三主题,三法印与一法印会相互抵触的原因。抵触的原因就是三法印和涅盘印,他们互相融通的原因。什么原因下面就说拘滞名相的传统学者信受三法印,而不信一法印。传统学者拘滞就是那种停滞,或者是它局限在一个小部分,然后停滞在这一部分之中,就拘滞在名相。名相就是三法印。为什么
因为杂阿含经中多说三法印,然后它就拘滞在三法印的名相。这些学者们,他就对三法印也非常的信受,他不信一法印。所以拘滞名相也在所难免,因为佛经中,特别在最早的古典的阿含经中,大多数都是无常,无我,空。无常、苦、空、无我。那么一法印,毕竟说得少,也不是不说,阿含经说得非常少。但是大乘说的非常多,这样它就拘滞于三法印,信受三法印。久之,大乘者也数典忘祖,自以为一法印而轻视三法印了。这样它也是变成两个偏颇的发展,这就是在传统上的,上座部的解脱道的学者,他们,只执着拘泥在这个三法印上,他就不信受一法印。但是大乘学者,他等于说在时间流变久了,他也是数典忘祖,就是他也忘记了一切的法的来源,也是出自安阿含经。佛教的发展它都是从根本佛法中流出来的。他自认为,
自己一法印才是最殊胜的,而轻视三法印的。这样就是大乘感觉这种空的高空的妙。三法印,它是还是次第来的。可他比较钝一些,这种大乘的一切法无所有,扫尽一切的次第性,一切的这个枝枝叶叶,就感觉非常的殊胜。属于无上之法,立根之法,圆顿之法。不是一般人能够契入的。所以,就一味的宣扬这种空,寂灭涅盘,究竟的一切法的实相,
就是这种一法印,所以大乘经典,大多数都提倡这种一切法空义。真实意,真如意。所以,他就轻视什么三法印,就会互相抵触。
所以下面就说第四个主题就是说唯有龙树菩萨能贯彻三印。合一,所以,这个三法印的统一,其实是导师沿用了龙树菩萨的中观学,在大智度论里面,给他研究出来,大智度论卷22说,有为法无常,无常就有为法,
他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他都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没有独立性,它随着因缘变化,所以,他就没有自在可得。我有自在,所以是无我,因为没有自成的法,所以他就是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浊。因为无常无我,不像,就是没有那种独立的不变相,没有一个真实相。所以,心,他生过了,世俗假有,都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所以,心,他就没有着落,
没有立脚处,所以这个无相,不着没有立足。然后,就知道,我们心性本空,能所寂静,寂灭涅槃。所以这也是一般京东,我以为一切法无所取,故不取则不浊,不浊,则灭,灭,故寂灭涅盘。所以说,。慧眼见一切法,没有一法可取得,就是看到了法的真实意义。因为无常我都是世俗的,假有假象。假的,也就是它不是真实意义,虚无意,我们在城市道路讲到,
为师书甲有假如,他就不实在,虚浮不实,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他的这种有,它是一种如幻的,有生命的有,如,如一,如电,如梦幻泡影,所以它不是真实,你就无处可躲,你取不到一个真实法。所以,就提倡它的本性,寂灭,就是涅槃相。就是说,观色,念念无常,皆之为空。这时候,立刻,他观到念念无常,就知道,
他没有长性可得,没有常性,它就是空。所以空即是无生无灭,没有真实的生,他也没有真实的灭,它就是无生无灭。为什么因为它是如幻的因缘和合的流动的相声,它是幻生幻灭,从真实来说,它叫无生无灭。所以说无生无灭即生灭其实是一回事儿,说有广利,实际上是无生无灭,但是,他由于是因缘和合,随缘而生,随缘而灭,
它要是幻生幻灭,所以说我们前面写的就像海上的浪,浪起,它又浪费,不是因为浪费,它才不真实,是因为在浪起的时候,水的本性还是静态的,它没有这种浪的实体,浪是因风而起,风停了,浪就恢复了平静,所以说浪升起的时候,那水还是平静的。不过它相声,现在是一种升起的浪,像,其实,
他是没有真实的浪可起,也没有真实的浪消失,它本性就是寂灭的。所以,他的无生无灭和他幻生幻灭其实是一回事。所以在说明起来的时候,,它有广略的不同,广大的整个原生法,整个缘起与缘生,和原生对论,那就是我们生死流转,生生死死,哭哭闹闹,苦集2d生死流转,因果事项都是这个列列就是,或者说贤圣空相应,随顺缘起,法空相应缘起,空先随顺缘起,那句话怎么说了
这就是,这是直探佛法的甘心的言论,就是直接,深入到佛法的,精华。所以这个等于说,大肠的这种局面,直接,从这种寂灭相来入,从111法一来入。其实在声闻法里头,它也有,这种遁入的和建筑的有见地得到的,就是三法印次第而入的,歼灭得到的,或见空得道,那就是直接从实相实相印来切入,
从实相印进入的时候,它也能够通达三法印,同事一味的扣一。所以大臣,也正是因为它少数的劣根性,他直接就从这个界面得到这块儿来讲,买入的。下边是一种附录。就是补充的。其实内容比较长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就先列谈到这儿,主要是把这一篇的内容先贯通一下,再参考。如果说这一篇的没有理解,你扩展到其他的时候,就跑了题了,
所以我们,还是以这个内容吧,来连贯一下。现在,大家来分享。
(以下内容不用整理,谢谢师兄!)
我想请教几个问题。好吧
这个地方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不是讲的就是那个三法印,即是一法印,然后这里讲说明三法印与一实相应的真理本无二字。然后到了后面导导致又说也是说所以生理并无二致。那么他这个真理指的是什么
真理就是他直,直达空义,直达实相。一就是从不查,也能够直接切入空域,从也能够切入空域,从涅槃直接切入空域,就是真理并无二致这个意思。这个是从法理方面,真实一方面来谈的。
能不能说是从到底就是民商法一反应的什么的真理。您刚才说的是从法理上面讲的。
对,就是从这种法的理则方面来说的,它的道理道理并没有两样法的理则,
那法的理由是什么
法德里则就是无常,无常的生灭,是不是他的生命变化下,那这个就是从刺激来说,它是从事相的生灭变化,它是有一项,我们生死是不是,从从少到老,到中年到老到老死,他这种变化的有为相。然后他其中有一个必然的理则是不是就是你说到时候他必然一个英国式的礼盒。
是不是您之前说的就是那个什么时代里程是不是那个
对,就是世代里程的。从这个真理的理论来说的。
真实的理论就是这样。
。然后然后这里后来就又说,他说平常说小乘三法印,大乘一反应相应这个平常说。然后导师又说似乎如此并不恰当。那那他这个是谁说的导师认为说他这个说法不恰当,
其实这个就是传统佛教有这么个思想。
那问题是到后面的时候他还是这样讲,他说,声纹多一就是到了从更新的不同这个地方讲的时候,他说,声闻弟子还是以这个多说三法印,然后大臣他说还是以这个什么一法一,他还是这样讲的。
对。因为从根性。从根性来说,有的根性,它没办法直接进入这种直接的空运,就是从悟空得到就是那种不是,无常果次第的直接从空气中的这种个性的人毕竟是少数,是不是人的根性本身,在佛法中,就有信行人,有法行人,是不是在大众中有这种慈悲门柱,这种信愿门柱,智慧门柱,这个从事实来说,人确实是差别的,有这种力度差别的。
那这个力跟能不能说他是他是就说是比如说像思维跟我们比师父您肯定属于利用人,因为毕竟比我们要广学多闻了很多很多。所以就说是,那你们要理解就反而比我们那肯定就很快,那你就属于另一个人。那像我们那肯定就属于钝根人了。因为我们毕竟不能这么说。不能这么说吗
不能这么比因为什么你比方说,我毕竟说。比你们就是时间花的要多。而且,人的因缘不一样。,也等于说,其实我是很笨的人,我不过就是,下的时间多,因为出家,,肯定比你们用功的时间就多,是不是你们在家给我们的还有一些事物去干扰你们,去牵扯,你们要分心。他不是说我就比你们,而是说,出家的,时间比较多,事物,不是那么太牵扯。这样。可能就是,花的功夫多一点。在家,可能,由于事务多忙一些,
用的功少一点儿。因为事物一多,心就忙,乱。这也是事实上是不是
那能不能那能不能说从动根,如果通过学习,通过什么什么,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还变成一根
可以,这些利润,其实我们在三人站后边也学到。其实,佛法,只是有修的长久之说。你比方说,另一个人,他是过去式,累积了很多的善根,这一生,他一学起来就快一点儿,他只是从渐修来的里根。
我们现在虽然笨一点,但是,我们要坚持,坚持过这一生,就为来生,就打下了另一个的基础,是不是一样的那你今生如果说不学,你来生他没有伤根,你还是从头开始。
那这个这个根指的就是那个555根五力的那个根那五种根吗
也。也不是,那个吴总跟就是我的。这个真的是这样。你说广告充电什么我们那个我跟武力那个根,你看我们那个信根和慧根这方面,是比较先要那个完整的,你像我们文化,
其实就先建立这个性格和慧根。慧根当然了,如果从阿丁来说,这个会是属于文思修的,那个修会信根才是文慧。如果说我们这个善根的话,如果说从文法来说,那这个文字很重要,你像那个信进念定慧,这个肯定都不足,但是如果说文会能够建立起来,其他的根,就慢慢就会扎一下,如果说文化的根没有的话,那其他根都根本就扎不起来。你说所以说信为能入,信为能度。信虽然是首要的,但是它是结合我们文法的慧而来的信,是不是
这个文法的会它不是我们那个参观的那个观慧,所以这个是首要的。信为啥是首要的我跟这个信也是为首的度是智为主为主的。
那那这里讲的那个根性就不从那个五根的角度来讲。
如果说通话来讲也是五个。如果说从重点来说,我们这个文字还是挺重要的。
注重于五,就是那个五个里面的文字,就是那个后面的心理也定会会学那个地方和信,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
这个文字。是信,就是我们这个信任,是从文汇来的。那个我跟那个慧根,那是参观的会,他不是我们这个文法的会。。
好的。是。还有就是刚才这里就后面就接着讲,他说大臣本是少数利根者,然后后面说这个大人还要不愿意,他。就是正好这两天有一个道友就跟我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就说,他说我觉得我们现在就说是虽然还没有皈依这个菩萨戒,就是他知道他自己,就他没有皈依菩萨戒,但是觉得自己发了这个菩提愿。那么就首先第一个就是应该算是菩萨了,对不对
然后发心就是菩萨了,
就算他就说虽然还没有受菩萨戒,就发了心,就算算菩萨了。那么就是说那我现在是菩萨,那我现在是不是就要去因为我发心我就要去利益众生。他说就是,那我之前就是因为怕麻烦,所以就从很多群里面退了,那现在我是不是要加到那个群里面去,然后我再去利益他们我说我我我觉得不太好像应该不是这样解说吧,菩萨的行为。
对,其实菩萨也不一定说加入群,在这个生活中,工作之中,也都可以随分随力的做一些利大事,是不是,不一定说加到群里才叫菩萨,那不加群里那就不是菩萨。
他说只有只有通过加群里才能去理他们。我说我说,其实按照英雄导师给我们的教导说,其实你这一辈子的话,你首先也不要去太谈太多的那些,你先把证件树立了再说,因为你老是你如果如果说你去现在想我像个菩萨一样,我的话到处去利益众生的话,说实在话你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听听文法了。本来我们的证件就很少,结果他就说他说你如果这样的话,那你不就是二乘行人了吗我我我这是我觉得。
那可能可能他的观点认为我在群里头可能是多讲经说法,多发一些佛法资料,去弘法利生,可能是这是菩萨行,其实这不一定,菩萨也不一定说只是弘法,是不是菩萨六度,都可以作为菩萨这个行持弘法当然也是一方面。
你这样说是不是就是。但是我就觉得现在现在像我们现在因为学的比较少,你你说你把东西发给人家,人家还不一定接受,然后我们说法,
我们说的是什么东西来,
我们再从。所以说在弘法上面我们根本就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一生还是你自己,你先把自己的证件梳理来说,但是你要你要要去建立证件,真的是要很花时间的。那我说那你就把眼线发着,然后就是不是只有这一生,还有来生,是不是我就我的想法就是这样子的。
对的。对的。我们修学确实它不是一一生能完成的。在这我们就说你发了很多资料,其实你自己不一定能够看得懂,不一定能够熟悉,就是说你讲的也不一定能够全面。其实这个只能说在这种教学相长之中吧,来称上而已。这种就是和大家学习共修,其实只是一种修学的一种增上缘,并不是说,这就是行菩萨道,这就是离他其实还差得远,是不是其实我们就应该有一个自我的认知,我们也不是说讲的就是十全十美。有的时候,可能是也有纰漏,有的时候有不足,其实在学习中吧,不是说我们再去弘法,
这是他相互的学习,这种真正的弘法,那真的需要专业的培训,从专业队伍出来那才可以的。我们都是山寨的。
就是我,我就是还想请教,就是比方说,你看我们平常当中你说就像你想要给别人弘法,或者给别人传真的,或者跟什么,如果说不是别人向你请求,你传给别人,有的时候反而会增加一种烦恼的感觉一样。所以这个就是你跟别人布施吧,或者说传资料这种法布施是不是还是如果说别人说向你要,你再给要好一点,还是说,你觉得你觉得好,你就直接发给别人。
对的。对的,还是需要真实的来说吧还是需要就是你发了一大堆到群里,有几个真能认真看的,有几个能够真的看得懂,甚至还有一些烦的,是不是所以这个不一定说这就是在弘法,只不过就是按自己的兴趣,再发一些资料而已。
那师父真正的弘法是什么什么样的才叫真正的弘法就是像我们居士,
其实弘法,当然它需要一个团队,或者是你真的是从这个这个专业的培训,对佛法,有一定的这个掌握。你像台湾很多。这个句式是不是他们本身都对佛法有一定的深入,经过法师们的一个认可,然后,你他们弘法也不是说就是,以这种菩萨的身份去弘法,他们也是在很多弘法都是在教学相长。他们,都是在说通过弘法之中,在不断的去深入,不断地加深佛法的理解。因为有的时候,你在合法之中,你才会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哪里有那个纰漏,
然后才能不断的在完善。其实很多法师,他有点这个佛法,常识的,他都不敢轻易的说自己怎么怎么样,都是在不断的在学习深入。你看导师,导师这一辈子著作他都不断的在纠正前边,年轻的时候讲的一些不足处,是不是何况一般法师,也都是,活到老要学到老的,弘法也是这样,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讲的世界之美,都是这样子的。
那那等于像我们那那像我们这些,越发的不要谈什么大言不惭的说就弘法了,根本就是自己都就这样。
可以说在群里头,大家都是通常在互相的交流,互相的探讨,互相的这么增上你你知道的互相的去分享一下,他知道互相分享一下,那当然有先学在后学的,也可以说学习不足的去带带他们,其实这是一种教学相长吧。。弘法,现在正宗的弘法吧还谈不上,但是也有这种去利他的一个效果,帮助这个后学,帮助初学的一个责任,也是佛弟子的一个责任。虽然说不是那种正宗的,弘法也是,能够把一些佛法,让有缘的人,能够接触得到。你看亲朋好友,同事之间,也有很多,就劝他们学,让他们看,也有很多得意的,入佛门的,
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一种行为。要是真正的弘法,你像那种,就是那种团队,一种仪式,一种大的场合,他都有一种仪轨的,叫弘法。你像这个专业的方法,网络上无法,它也有,但大多数,都是现场无法,要会拍上视频传到网上去的。在网上单独的弘法,你看现在都是由于疫情,上网的这种线上弘法的法师,你看台湾会讲的也有不少,那都是专业队伍,这里头举办的时候有团队,来邀请,来邀请法师,他得有组织的。像我们这种个人的,组织的,还谈不上那种,正规的。所以我们,
也就是带大家,怎么来自我的学习吧,也只能是这样。
所以说学得越深,越越有修行的人,他越谦虚,反而是我们这些学的不咋地的,反而还自己以为自己在弘法,就那个鬼。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后面最后讲了,说,。无相不着,就是见名涅槃。那么其实我也也是这个道理,就跟我说,他说,那我在学了佛法以后,我感觉我自己经常就是处于那种好像心就不太执着了,对于世界上很多事情好像淡漠了很多,那我现在这个样子,是不是就可以叫进入一种相似涅槃的状态因为我不执着了。这样算不算
不只是说,也可能是我们在佛法中的进修之中,一种个人的一种修为,就是,通过文思,能够领悟一些无常的道理,人生的一种真实的意义。不执着,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是说你就会记住那种无我,那种空。其实你要知道,我们抽象的,不执着的,那种深沉的,这种自我感,自我见,可能我们现在还感觉不到这种深沉的我见我执,才是我们最后要去努力的。是不是对外界的物质上的一种不执着那现在一般的修养好的人也能做得到,你像我们家的这个,君子,他也能做得到的。所以,
这方面也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初步的,,得意,得意之地吧,得意之处吧。
只能算,只能算自己的,就是稍微有好像学佛了哈,稍微有一点点收获,但其实自己觉得不是说实际上实际上是还是在执着,我觉得不可能说达到是真的,说是什么随顺涅盘,因为你最起码的处理出轨,那我们跟他差的太远了。
对你们对外在的物质五蕴确实淡薄了,对,淡泊名利,但我不欲了,但是我们这种深沉的我见我自己爱他,还是很难一下子去断断,是不是所以这方面,还是要继续努力的。就是无欲。就算说五月断了,那其实,预计的要断除还真的不容易。
那到三果才行。
当然能够大过努力就很不错了,咱们休学来说。
好了好了好了,谢谢师父。好了好了好了,
我下了好的师父。师父。师父,这个那个让你不清楚吧清楚。可以。,好,
给你师父。
各位师兄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