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1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慈惠 (Cihui)讨论 | 贡献2023年11月3日 (五) 01:24的版本


佛法概论-49(复习第十章)

(2023-10-30)


今天我们复习因缘法第十章 的 我论因说因

第 十一 章是缘起法,第 十二 章就是三法印的三大理性。第十章我论因说因

第一节,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佛法主要是因缘论,它分两个主题。

这个我简单分类一下,没有按照开仁法师那个科判,我是按大概这个法义来分的。就是从前后的连贯,也没有引用注解。第一个主题是总说这个因缘,我论因说因。总说以因缘为立义大本,然后总说佛法的因缘论。

因缘论主要是讲各种的因缘,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第二主要是明理。就是因缘这个必然理,第三,就是依这个必然理则来集成事.达事。这个是总说,了因缘。第二就是根据这个因缘,是无因.邪因.与正因。

人类生活也是探求因缘的。但是它有正确的,不正确的。佛法对邪因的否定,对这个宿命论.中庸论.无因论进行否定。然后才能选择正确的因缘。正确因缘就是我们人类的思想和行为的因果律。第二因缘的类别就是三重因缘和二大理则。第 章讲到缘起的定义和缘起的内容。第二节就是缘起的流转和缘起的还灭。其实这个缘起的流转和缘起的还灭,也就是二大理则的详细讲解。

然后第 12章也是缘起。这个 12章的缘起,是深浅的三大理性。三大理性就是三法印,用来印证佛法的究竟不究竟。然后三法印的真实性,三法印的实践性。第二就是三法印的统一,从无我中贯彻一切,三法印就是一法印,从这几方面给他连贯一下。所以说第一节就是从因缘论开展出来的,因缘论无非是明理和达事。第二个主题就是否定无因.邪因.与正因。


因为因缘。佛法要解脱生死,也要寻找正确的因缘。就是它怎么展开的,其实就是从我们。以友情为中心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然后论到人与自他的关系。人与自己心理的心境和与物质的关系。唯一的特色就是因缘论了。其实因缘论也可以说缘起论,因为我们,自他的缘起,和世间的缘起和心境的缘起。这也关涉到,这种八苦都离不开这几种因缘。所以杂阿含经说是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这就是因缘论的一个大纲。然后就是明理,就是我们众生的生死也是因缘。

众生的一切法的灭也是需要因缘,生与灭都是依于因缘。因为因缘有指主要的和一般的,所以说每一法的生起必须具备某些条件,凡是能生起某法的条件,也就成为此法的因缘。因缘法就是每一法的生,需要具足些条件才能生起来。灭也需要因缘。不但是生起就是某一法的否定不存在,也不是自然的,也需要具备种种障碍或破坏的条件,这可说是因缘。其实这个还灭的因缘,像八正道就是用正见。来破坏这种烦恼。惑把这种烦恼,给他对治掉,所以这个佛法因缘的灭的话,这块就讲的很清楚。


有种种障碍和破坏的条件,那就是圣道破坏我们这种烦恼种种的烦恼障业障。他障碍我们修善。所以就需要破坏的条件。..当然,所以这个也需要因缘。因缘灭需要因缘条件的。所以说集与灭,佛所说的生与灭都依于因缘。这说明世间什么会生起,怎样才会灭去。就是我们知道苦,知道苦的因。苦的因生起来了。那怎样才能把这个因灭去,所以,因灭则果灭。这样,就从生命因缘把握中,指导人怎样去实行冰达到目的。其实简单几句话就是。这个从寂灭因缘把握中。


它为什么生起,怎样才会灭去,其实灭就是用八正道对着烦恼才能灭去的,所以生灭都依于因缘。下边是。从这种因缘而达到这个目标。这是达到这个目的。指导人怎样用实行去达到目的,那就是。对症下药服药。服药病愈。所以说人现有的。痛苦困难要追求病苦的原因。知道了痛苦的原因。既知道没有此因。困苦就会消灭。没有因当然了,他就没有这个苦。有这个因,它必然有这个苦,这是因果必然。所以,这非求的对峙。控股的方法不可。对着苦的方法。这是八正道。我们学的八道,戒.定.慧.闻.思.修。其实都是在对治,苦果儿苦因的方法。下面儿就用病来譬喻。如害病了你要求医生,求医生,先要从病相而彻治病因,然后再以对治病因的药方使病者痊愈。这个其实很简单的。世间的这种事项,上医院去看病,但是求医生,还要先诊断。给你诊断什么病,找到这个病因,然后对治下药。对治病因的药方你还要熟练,药方不熟练的时候,你也没办法去服药,这个得说,

是什么烦恼你还要找到,烦恼的因。使病者吃下才能病愈。这个服药不是说念念药方,背背经送路经。那就只是药方,你没办法服药。服药,其实就是戒定慧你去实践才算服药。..依照八正道的方法去实行。你这个病才能够解除,所以这个就是对症下药。

第一个因为你要完成因缘解脱的目标。首先要查病因,然后对症下药。第二就是说。应生起的生起,该灭去的灭除。所以我们学佛的应该首先推究因缘的必要。这是我们学佛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能够推求出我们烦恼的因。所以我们烦恼的因,你看我们学佛为什么总是好忘学给你去总是好忘。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容易忘,甚至听不明白,记忆力不好。其实都有原因,不过这个原因可能是各个不同。所以知道世间困苦的,所以生,所以灭的条件才能合理地解决它,使它该生的生起;该灭除的灭除。所以什么因应该灭除,什么因该让它生起来;集起来。这个我们应当去抉择。就是我们可能不懂因缘,因果善恶的时候,该生的生不起来,不该生的可能天天在生。这样我们在因缘来说,就没有把握,也没有抉择。这首先要推究因缘的必要。

然后下边儿介绍,佛陀初转法轮就开示了这个染净的因果。染净就是什么是该去除的,什么是该生起的,初转法论的活动就开示了。下边就有个表,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这都是该灭除的灭除,该生起的生起。第一个主题就是因缘,第二主题是无因.邪因.正因,我们都知道的。我们的生活时间。世间一切的知识,科学文化都要探求因缘,是求世间冷了要求暖,这叫什么冷,怎样它不会冷,发现取暖的方法。一切知无不是从查果知因中得来。我们为了解决生活一些问题,会发现一些科学,科学解决了我们很多世间的难题,给世间生活带来一个便易。


其实这都是因缘。不过世间的因缘我们会用,但是不明白它的原理。我们走路累了发明车,为了走路.行车的方便修了公路,其实这都是因缘。世间上都懂,不过它是和我们生死解脱是没关系的,但是能提高我们生活质量。错误的因缘生活中有非因计因,在佛法中,有很多非因基因的。我们去消灾免难,求发财,求平安其实,这些都是非因计因。偶然现象碰大运,有时候我们就会去赌一把;碰大运等于说。佛法对邪因是否定的,不遗余力。然后是两种邪因就是宿作论,也叫定命论。感觉一切都是前生注定的。所以就对我们现生的行为价值,完全抹杀了。然后,尊佑论就是一切都来自于神的旨意,一切都是来自神的赏罚,什么事都是求神。一切不依行为去做都是求神,这样也是不正因。

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鉴别,因为长期混杂在佛法中这些思想。所以我们应该去认真的鉴别。

下边是错误的因缘就是无意义的苦行。这个在印度有,感觉好像吃点苦,就能够消业,就能够胜天。无意义的苦行跟我们解脱没关系的。这些前边儿三个都属于邪因。

小结,容易生病都是命中注定的是尊佑论,说这是神的惩罚。唯有祈祷上帝才能解决。但有的知道是有病了。但是他又不认清病因。不了解药性。然后去画幅念咒,胡乱吃。这些都是三种邪因不正确,非因基因。

然后讲到正确的。它需要我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因果律来完成的。

就是我们要遵从八正道戒定慧,端正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善的果报,这是第一节。第二节因缘的类别就是三种因缘二大理则。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力。二大理则就是流转门和还灭门。三重因缘,果从因生就是苦谛。事待理成就是集谛。

我们学佛很重要的就是先了解七苦八苦。了解七苦八苦之后,进一步追求这个苦哪里来,苦从什么因缘生,如果说找到这种因,有某因必然生某果。这个必然理则事待理成所以。这个事待理成在我们学佛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佛法流传是这个必然理性,还灭也是这个必然理性。所以这个必然理性,也就是以理达事。这个必然理则一个是生死的必然理则。还灭也是,八正道也是。

所以就是事待理成。这个比较深刻一些了,因为理性都比较抽象。事象都比较明确。我们的司空见惯的事象。当然了,这个理性需要我们去学习才能了解。这个理性。就是 十二因缘这个流转门和还灭门,我们有生必然有死。

必然理性是佛出世,佛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的。所以必然理则,有这种本然性,必然性和普遍性。

然后第三是有依空立,凡是存在的,都是有的。这个事象的因果是存在的,但是这个依事象而有的这个必然理则也是存在的。那这个法也是存在的。法的像和法的性。都是存在的。但是存在是依空而立。

为什么,因为前面学的三大理性统一。空就是个本性空,没有独立性;没有不变性;没有实在性。所以,他正是因为没有这三方面,才能够缘起一切法的如幻象。这叫依空而立。二大理则,就是一个缘起支性,一个圣道支性。说明世间集的因缘就是缘起支性,说明世间灭的理则就是圣道之性。所以圣道支性是大小乘修行必经之路。

这里边又谈到了二大理则,部派把二大理则判为无为法。但是也有它的可取之处。为什么,无为法,重视理性,它不在差别的事象上来说,有它的独到处。

所以因缘.两大理则总括了佛法的一切,就是缘起支性,圣道支性总括了佛法的一切。然后这个二大理则的染净因果,杂染的就是缘起支性,清净就是圣道支性。然后,二大理则如果说圣道支性能够掌握这个必然理则,就能得法住智。有法住智进一步就能得涅槃智。这是第一章大概的一个框架。

我们先梳理个框架。第一章都是从因缘来说,有正因,和不正因的区别,非因基因。

因缘主要是从因缘之中的明理。怎样能够依理达成事,然后又从人类的探求因缘,然后佛法有尊佑论,宿命论混入了佛法。其实,我们修行。都是用正因的这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来达成这个因果律,完成这个正确的因果。


燕雀

请教师父 关于第十章谈到了这个无因.邪因,或者说这个不正因和正因的区别。

这个里面主要比方说和我们现在非常相关的,就是关于这个苦行可以修行,用苦行好像是能够消业,还是说现在比较赞同那种,如果你在修苦行,你就是修习佛法的感觉。其实你看在佛陀的那个时代提婆达多跟佛陀,他比佛陀的修的苦行还要苦。所以很多人在那个时候就认为。或者他自己认为他甚至于可以取代佛陀。也就是说,这个好像把修苦行当作是一种修行。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都还在延续。你像我们经常看到藏地信徒会跋山涉水到拉萨朝拜,虽路途遥远,但都是用大拜很辛苦。有人就很赞叹一样的。

还有我们经常看到大悲寺的行脚僧乞食,露宿荒野。那就有人说他们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只有苦行的人才是修习佛法。难道不修那个苦行的,就不是修习佛法。甚至有的时候说你看寺庙里的法师现在都不修苦行了,好像是就没有真正的修行似得。所以有的时候这些现象,真的让人很困惑。


师父

因为这就是事物以少为奇,因为现在只有很少部分做那些像朝拜。大礼拜、朝山、还有那种脱钵乞食。在我们这个世界,在佛教那是很少数人。你看现在佛教还有烧纸的,燃指供佛的,现在还有,

在佛教 由于过去有这方面的宣传,有用血写经书;抄经书的,那真的是功德无量。因为在传统里面有这方面的宣传。大家就认为这个有功德,甚至是功德,远远你胜于你修行,为什么,你看燃指供佛,如果说有一个人燃指供佛,那简直就成了大众仰慕的对象。因为大家不了解法义的时候,他肯定是非常羡慕这种行为的。

这个还是很现实的,因为大家不了解,就会认为这种是真修实干。


圆 行

我们这边接触一个辽宁那边的一个法师,他讲经是挺好的,但是他是燃臂。

我没有看到,但绝对不是说烫一些伤疤,因为他有一个手臂已经伸不直了。

师父

这要看他是把手臂烧了,还是在手臂上点一些香,烫上疤。在我们传统佛教里有个八指佛陀,是很有名的,他可能就是燃了两只手指,剩八个指头。很有名,在佛教界来说他也许有一些功夫,会被一些人非常的崇拜,认为这种是真的修行,甚至说这种功德远远大于其它功德


青牛男柜

我也在听道亮法师,他修学念佛法门。讲一些老少易懂的禅宗公案。

圆 行

他讲的一些我们学过的成佛之道里的法义,并没有系统的教给大家来学习,讲了一些念佛的方便法门,要长久;要念多少多少万遍,用计数器

师父

对,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佛教的常识,成佛之道和很多宗派都讲这些,像得人身;八难这是佛法的常识,这个一般都有的。他可能是没有系统的讲一个修行方法,他讲也是净土,从净土中来说他可能讲了一些其他的,佛教一些常识的基础知识。他可能是讲一切最终都是倒归极乐的这种思想。

虽然是容易听懂的,关键你比方说你像讲这种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他可能只是讲净土最殊胜的,碰到净土法门,你非常的荣幸,净土是无上法门,净土是佛大慈大悲给我们开显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法门,你要相信,就能够被佛所救度,你就能求生极乐世界,解脱生死这些内容,无非都是让你去求生极乐世界。很多法无非就是说别的都不容易成就这个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可能更容易。这个是净土宗历来都是以这个方式为主的。求生净土也是一个佛法的法门。

青牛男柜

师父,刚才师兄说的念佛,就是念多少多少遍,用到那个计数器。是不是不对的。念佛是要专注,用计数器不分心吗

师父

是分心。再者他只是求数量,不求质量。如果说你是以质量为本。可能就不在于数量了,但是你求数量的时候, 一天念 几十万遍。那心根本就静不下来的,肯定质量也不是那么相应的了。这种方式你要懂得我们佛法来说,它就变成了一种功课,应付的功课,为了完成这个功课念佛。你要知道净土法门,念佛应该口和心是一致的。如果说你嘴上念,手在捻。然后你心里还在打妄想,嘴里还说着话。还在攀缘,那效果是不大的。你捻那个佛珠是给人看,真正念佛是在心里念的。

圆 行

这时候他们都养成一种习惯,就是我在跟你交谈说话的时候,他手还在不停的计数。师父讲过就是你在德行不具足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威德去感染对方的时候,你说了他反而会烦恼。

师父

是的,简单易行的,因为太简单了,都能懂,但是能够修成就不容易,不一定能行。

燕雀

实际上现在佛法里面,像这样的念佛的很多人,之前我也参与这种念佛。真正讲对自己的受益,也只是跟佛法结一个缘而已,增长善根。真正对你起不到特别大的一个作用。


师父

对,你要知道念佛虽然说简单容易,但真的念成也真的不容易,你像那种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那就更难,不用说别的。就是说你能够念到功夫成片,那都不容易,特别一个人在家念,若你参加如法的佛七,你能够念下来,可能能达到那种功夫成片的效果。但是人一从那个念佛的环境一出来,不长时间你就消失了,你就随着境界转了。所以这个真的难。从古代这些大德出家念佛的都不容易,能够有成就。然后再加上接触这些因缘,心比较散乱。散乱的时候,你嘴上在念,心里该打妄想还打妄想,一点儿都不专注

燕雀

所以那个念佛法门,他说的是倡导的是他力法门,这很容易跟我们世间的那种求鬼神,或者是求什么有容易混杂。所以导师在这里他也是讲尊佑论,他这应该是有点像尊佑论的那种感觉吧。

师父

当然。因为他对教理不明白的时候,真的念佛跟念神没啥区别。他需要因为净土,也需要明净土的理,你要有信愿行,你能够口和心要一致,但是他现在已经不要求这个东西了,就要求你念多少多少遍。那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了。

燕雀

那就是佛法的根本的教理,在他们在那个地方基本上很难得到体现。..像我们讲的因缘论里面,果从因生还是一个缘起法,可以说是到了后面事待理成的时候,导师说这进一步要深刻,那到了有依空立更深刻了。那这个时候那就真的不是说一般人能够听得懂。如果真的大家都听得懂的话。佛法的教理还是有很大的深度的,像无为法,所以圣人在证的时候还是有差别的,那还是不一样。

师父 对深浅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燕雀

不是说大家好像都能听懂,小孩都能听得懂,小孩听得懂有用吗 其实佛法还是为了给我们用的。要用在生活当中。

过去的时候我学习佛法,因为是学大乘的。..觉得我是大乘学子。认为佛法就是佛法,世间法,那我还学世间法干什么,那我的这个多高,现在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佛法就是要用在我们生活当中,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才是分为佛法的作用。

燕雀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就有的时候就真的把它分开,把生活和佛法,就是两张皮。特别是大乘佛法里面,总觉得我是菩萨,我是学菩萨的,不需要做凡夫的事情,干什么什么什么,就真的有这种功高我慢在里面。

师父

对,一般传统都是以大自居,还看不上小。

燕雀

小乘都看不上,那凡夫更谈不上了,你的五乘共法;你的人天法。我要是学菩萨的,我去做你人天的事情干什么,

师父

对,所以中国历来都是以大乘为主的,在声闻乘时候,中国历来是判为小乘不了义的。不是很重视,认为焦芽败种。只学成佛的法门。所以一般他都不懂。解脱法我不去学,那不能成佛。所以,中国历来都是宣扬大乘,大乘都是建立在缘起法上的。若是没有缘起的基础,大乘经往往都是空中楼阁。为什么,学了大乘无没有下手之处。那只能是求他方唯一的一个修行道路,那就求他方。所以三藏 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千论万论都是导归极乐了,就变成这个了。所以有,因为我也听了很多。法师讲,反正是讲早归极乐晚归极乐。晚归不如早归,千经万论最后都早归极乐。那你还不如一句佛号念到底,三藏 十二 部让给别人悟。其实,现在就是传统,大多数都是这种思想。这样他就。

燕雀

那也就是说现在导师思想,把这个思想给导正一下。他才讲 阿含经

师父

对。导师其实也讲这种净土。净土不单是他方净土,我们这个世界,也可以建立净土,因为菩萨,第一 是自心清净。第二,可以去化它,去净化世间。净化身心,然后,你再去净化世间,这个是大乘菩萨精神。当然了,这个菩萨精神不容易修成,他需要发大心。一般人,一听说要行菩萨道要经历那么长时间。就望洋兴叹了,所以这就需要有个基础。

有这种修学的次第,比较完整的就是人天法,三乘共法和大乘不共法。这么完整的次第修学,把基础打好,我们在闻法趣入的时候,谈到这种三阶,人天就像个最基础的台阶。人天善所依;三乘胜法立。人天善法不足,想出世还是出世不了的,所以,这个人天善法是第一个台阶。然后这个出世法,解脱法是第二个台阶。在这个第一个,第二个台阶基础之上,你才能够登上大乘法的这个台阶。如果说没有底下这个台阶,那就是空中楼阁。我们学佛要从善法基础来学,闻可以系统的学。但是下手,从最基础的去修的,你看我们落实的生活之中,生活中也是离不开善恶因果的。所以我们这个人天善法多数都讲善恶因果。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业;什么是报;什么是三世因果;什么是凡圣。这个如果说连善恶我们都没办法做主,那么修出世法,更不用想。

燕雀

师父,再问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个阿含经在..古时候,好像也到传到中国来了。

为什么后来在大乘法过来以后,大乘法容易在汉地生根,好像这个阿含经很难生根。有人说是因为好像说大乘佛法和我们的儒家思想。还是说道家思想里有什么相合的地方,是不是有这个说法。

师父

对,因为大乘思想,跟我们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是一拍即合。因为儒家思想就是入世的,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的。中国古代,就是这个儒仕名人,他们学习的都是儒家思想,他们从小就是学这种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思想,像中国传统有这种大同社会,他的理想,也是社会大同的。

那跟佛法上这种净土世界,是一个理想,所以佛法中解脱道和道家比较相近,因为道家就是独善其身。儒家,才能达者兼天下的。佛法中解读跟道家相似,他是独善其身的出世的。与世间不是那么太关怀的,但是大乘佛法就不一样了,它不但说能够净化自身,还能生起悲心,不忍众生苦.不忍生教衰。然后生起大悲心趣入于大乘。所以跟儒家一拍即合。

在翻译经典的时候跟佛法的判教也有关系,因为经典中,都是这个批评小乘。你像那个大乘经,法华经,华严经很多大圣经典他都让主张人学菩萨道,修佛道。然后去讥嫌这个二乘,这样中国翻译经典就要按这个经来叛教,把阿含称为小教。他不是说人故意给他讥嫌为小教,因为翻译过来的经典,就让这个经叛教的。把阿含判为小教小教的时候,大乘经,他总是主张大乘的殊胜,佛陀佛果的殊胜,主张都去成佛。然后这个声闻乘不能成佛。他是自了汉,然后就不受欢迎。这样的历来,阿含经翻过来很早的,但是无人问津。藏在藏书里很少有人去讲。去注重它。因为在传统里你要注重小乘的时候,都讥嫌你是小乘根性,不能成佛。所以大乘法里说人有的是。一禅提是没有佛性的,一听说没有佛性,人都受不了。一听说人有佛性,就非常高兴。有信心成佛。

一般,你像唯识讲这个声闻是没有佛性的,大乘有佛性


师父

其实比如说大乘法,有些大乘法,也讲这种。解脱,但是他们也等于说。把这个空意,就变成了解脱的这种空了。佛法讲那个空了,因为你比如像说。中国禅宗。他跟解脱道是没什么两样的禅宗,因为他不用修菩萨道,你要见性成佛,你开悟就成佛了。成佛你也不用修菩萨道了,立下就成佛了。所以这个禅宗,他急于求成的,他不是说发长远心去。得种种善法功德一样在成佛的。

禅宗就是我今生就要 就要了脱生死。其实禅宗就有点儿跟佛法的解脱道相似了。他急于求急于求证。所以他学这一派,那肯定就是解脱到了。他把大乘法也理解成解脱道了。


佛法否定邪因论。否定,然后否定宿命论的不正确,那那那这么长久以来的这个。

业力然后。又说又不能说是命中注定的,就是又说过去又不完全影响现在。但是又有这个因果性。就是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性的,怎么,

那那现在这些怎么能不受以前的影响,

那就是。因为过去有一些习气也好,有些液也好。

那完全在今生今生,生的因缘,可以给他改变的。



巩爽

佛法否定邪因论,既然宿命论不正确,那这长久以来的业力,又不能说是命中注定,说是过去不完全影响现在,说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性的。现在这些怎么能不受以前影响呢?

师父

那就是现生了,无论过去的习气还是业用今生的现缘去改变

龚爽

今生还有现缘?缘分不完全是就是前世留下来的吗?

师父

是前世是留下来的,可以借助今生的因缘来改变。比方说中国古代有个孟子择邻,是说孩子如果接触一个好的因缘,他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古语那这时候是现生的因缘,这就是今生的因缘。

龚爽

那今生的这个因缘是怎么来的,孩子遇到的这个因缘不是前世修来的?

师父

因为你比方说你今生,可以去主动的改变,你像这种从小受这种好的教育;好的这个环境的影响;这种善知的一种培养;这都是现生的因缘。就是把前生不好的业缘,在今生是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按佛法来说,你通过己的修养。都可以改变的。

巩爽

但是有时候业力很重,如果碰不到善缘的话,自己改很难,也比较难意识到。

师父

对,这就要看你想不想改。如果你不改,那就定业难逃了。

巩爽

讲义上说,一切现象无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可笼统的讲因缘,什么是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系?

师父

正确的因果就是你受到正确的教育,如果说你接触的是不正确的教育。你像这种去求神;去拜;去烧香,你怎么求也求不来。如果正当,你要去多做善事,多布施,那多守规矩。按照正当的教育去学习;去行为。这也叫因缘,这就是说你去选择一个正当的因缘。

巩爽

怎么来判定这个正当的因缘

师父

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正。学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那你不学习谁知道,因缘本来就是善恶都包含的。那就要去选择正确的因缘。修行



我有了就是那个。那那就是理一下子这个第十章吧,就是理理理。


。可以。


顶礼师傅,今天我们复习第十章。他是以因缘为本。就是主要就是佛法的核心,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佛法它是以有情为中心,以人以人类为根本的。他就是我们人,这个就是说了就是,也就是说就是。肾经,就是自己的那个肾。病死。然后,


就是对的,就是这个,因为它主要是讲这个,我们知道这个就是把这个苦给我们分析给我们这个苦苦。分析主要的因为这个现象,但是要知道苦背后原因,原因就是他的原因是怎么形成的,他就说这个。有。他时间,他这个这个是我们人的这个人的这个因果,他是就是我们就是我们这个生死流转的这一遍是一遍。永远有缘灭世界永远世界灭这是,这是那个环的一点,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那个处理处理事件的一遍吧。大概就是他主要是讲的是怎么怎么,然后你得到解脱,这个是怎么来的,就是。这这个是这一点,还有一个就是说讲我们这个。平时就是就是我们怎么讲,好多就是这个就是还有。怎么说,我们讲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存在,你看到的东西他并不是说有一部分人是偶然的,但是,这是有部分人。但是绝大多数的这个绝大多数就是那一种,怎么说,有好多人都是那个比较错误的,认识的比较多的人,就是说什么就是。一切都是过去所决定的,但是现在。有过去的,但是,也是精神所造成,也就是说过去过去就过去。十年过去之前讲话之前他过去的也有,还有过去的也有,这都叫过去的。..然后,主要解决,因为过去我们所呈现出来的种种迹象都都一部分都是。



是不分。可以讲部分可以在这之前所造的那个所造成的,但是我们现在就是知道了,那所造成的已经过去了,我们没办法了,我们就是就承受吧。不要不要就承受,那我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从现在上,那么后面下一秒下一秒下一秒,十年 年或者下一次等等等等它都叫下一秒,那就现在那后面他就是。就上。就是佛法,就强调我们就说现在的努力。现在就是就是这一点,就是这个神。那上级来决定这是,其实佛法讲的我们世界就是我们自己和大家的工作。佛法他着重,就是我们的思想。思想决定我们的行为就是我们的肯定是正确的。。


。然后,还有就是说肺阴滋阴就是它的。他没有必然性,他肯定是不是正确的了,因果之间有必然性,例如。有神。必死。有这个实践也不能从古到今也不能。时间和空间都是这样,这个就这个就叫普遍性,普遍性,必然性,普遍性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它的必然性,普遍性和必然性,这就是它的正确的。正确的一个正确的。然后然后说那个那个啥,就是说我们,我们就是佛法,佛在思想和行为的,这样就知道我们就是佛法,佛法才能知道。我们哪些东西该做的不该做的,我们不该不该,我们应该的是应该生气的是。就是我们的智慧不断的增长,那个烦恼就越来越薄。


那就是你如果个个都能达到这种的话,都能听到的话,都能按照佛法,佛陀的话是。一片祥和这是指大的方面来说。然后的是一个是,然后就是说,然后一个一个这个我们所有存在的,它不是都是由。由原因而来的这个原因,就是就是说那个啥,。种种因缘条形关系组合而来的吧,也就是说,也就是说那个就是这个,这个就是他的就是。例如我们就是。他这个哪来的,从无名来的,这个行就是从而来。


然后,这个就是说生必有死的话。那这个就是四代,然后那个怎么说,就是说我们世界所有存在的现象都是。因而是因为他应云之。他这个说明之前他就是空的。如果不是的话,是有的话,他就不会有,他就有就有。就不再生气了,就说明他有,就说明他是空的就是。就是有的来说的话就是当下的恐惧。正因为恐惧性才会引起有。这时候,然后由于。


就是说那个他这个。这个。然后是。到那个这个这个就是说你那个你那个就是我们。因为不知道真相的,因为所以就造成了我们这个这个。然后,就是用我们。用这个方法就是在这个把这个,然后,我们这个这个这个。以后,我们就得到了解脱,这个就是就是。大概就讲完了吧,师父那个就根据自己简单的分享,简单的理解,分享完毕,感恩师父,


<噪声>


那感恩师兄们师父了,



慈惠

请师父开示一下十二章里边的导师从诸法无我贯通三法印。

特别是后面缘起无性的含义,有见和无见,前面导师从诸法无我贯通三法印。一开始说是阐明有为无为的诸法是无我性,有为的就是指无常无我,然后无为是从涅槃来讲。有为法是从缘起和缘生来讲,十二有支。从缘起的二律说明诸法的无我性。

这里边还是从十二有之支的此故比来解释的

此故彼还是指生死流转的无常,还灭的因果即灭是从道谛来讲的。这里边为什么说这个缘起能贯彻这两端,他不是这个,主要是从这个无我。是指这个这个法有无我的这种空性,普遍性,无我怎么能贯通两边?

师父

因为无常是生灭有为的,是我们因果事象这一边,我们现在一切都在因果事项里。

无常是有前后象,有这种变动象。我们生老病死,种种造作行为都是因果事项里边的,它就是无常生灭的,是有为的。缘起寂灭因为缘生,缘起是理则缘生是事相,那同样缘起和寂灭涅槃。缘起和涅槃那就是从此无故比无。此灭到彼灭的。缘起是依缘无而此无的,依缘而显示的寂灭涅槃。所以这个缘起缘生是因缘法,那么寂灭涅槃也借助因缘法来显示它。那怎么一个生灭无常的一个是不生灭的,寂灭涅槃就是生灭也好,不生灭也好。它都是通达了无我性。因为无常。

它就没有一个长的存在,没有一个常的存在,就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这样,从无常进一步,观到它没有一个独存的恒长的不变的我。那这样它就是无我了,无我就是空,然后就是空涅槃。所以无常就是无我。无我就是空,空就是不生不灭这样就贯通了,生灭有为和寂灭无为的两端。


慈惠

前面学过无我是从触境系心里面来显示。来显示出无我,这个无我是指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体。它是从五蕴来解释这个所谓的这个假我吗?

师父

五蕴和合的假名我是可以有的。

慈惠

就是五蕴这个假我,这个也不算是一个独自存体,这个属于是理则

师父

它这个是我们比方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五种蕴素合起来,建立一个假名我,因为五种蕴没有独立的我,你看色是我吗,受想行识哪个是我,你分析的时候哪个也不是,但是和合起来,施设一个假名我。施设一个世俗,施设一个假名。

成佛之道学过无常空无我,惟世俗假有那一块,它施设一个假名,它不是独立的一个,也叫世俗的假有。

慈惠

就是说这假名我,不管是生和灭,这个无我就是指五蕴和合体,五蕴是自性空。是指的这个吗?本来无我的是指五蕴。

师父

五蕴多从无常来说的,无我多从六处。我们六个感官接触六境,他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形成一个受想行。形成我们的感受,我们的认识。当五蕴这个生命体,它都从这种前后相,相续的时候说无常。六处,它是从根境识和合说的

我们对外镜接触,所以叫空村落。所以无我,都是从六处来说无我的。总相说的。

慈惠

是指它对外境,没有一个独立的自体。

那后面说这三印统一空无我的思想。然后举经说中道缘起法。再一个就是缘起无性的含义说到有见无见。那这个有见和无见说到前面,就是我们所说这个法,就是这个理则。虽然缘起法在,凡夫就会认为这个事项是有见的。可以看到的,生起.灭掉,我们会认为是有见,但是实际上说我们看不到这个法是实有的。这个应该是有见吗?

师父

不是说法是有见。这个现象是实有的,指我们众生,它不是指真理。众生眼见的耳听的都是像。

不是说有为 法,是我们看的这个电脑,杯子,桌椅,板凳。

师父

理上是缘生的,但是我们这种眼见耳闻的都有这种实有感。

慈惠

师父

自我感觉认为一个实有的东西存在,这叫无名。然后我们就认为他有实有的东西,比如一个孩子生出来了,我们就认为实有的一个孩子。一朵花开.花灭,我们认为一个真实的花开花灭了。这样就落入一个有或者落入一个无,落入有无两边,这是凡夫众生的常态。但是真理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法在生或者法在灭,它都是因缘生因缘灭。

不是真实的生,真实的就不会灭了。真实的就不要因缘生了,他独立会生了。那独立生的还要生吗,那就不用生了,那不用生也不用灭了。正是因缘生没有独立性。所以不是真实的生,它生起的当体就不实在。灭也是因缘散了才是灭,才是空,这是真理。但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个真理,可以用我们的思维去推论它。这个属于哲理的,就是我们现在没有证实之前,还都属于哲理的。但是哲理现在也不容易搞清楚。

慈惠:师父您是说,这个法的因果是有的是存在的。那刚才说的花开.孩子不都是事项吗

师父:对,我们在凡夫的眼里不是在这种,

慈惠

凡夫的眼里是你生了就是生了,你死了,我们就会认为没有了。就是人活着,他就是生了;人死了,就会认为是无

这样会落入两边,这是从普通的这些事项上来讲有和无。

对于法来讲怎么解释,它本来就是有的,就像佛说的,佛出世佛未出世。此法常著法著法界。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这个事项,这个因果法则是在的。

师父

对。这个法则,是依事项而呈现的法则。你看因果象我们是很清楚的。花开花落我们都能够知道,是这种现象背后的必然理则我们是不明白的。

慈惠:若没有这个现象,这个理则就不在了吗,不是还在吗,

师父

理是从现象显示出来的理,没有现象哪有理,所以,象是因果事相,我们就从缘生法现起的,是能被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个事项,或者叫从因生的果。

事项有,这个理则肯定也有。

慈惠

这些果从因生事待理成是从三重因缘说的。对这些应该不起无见。这些事项虽然我们能看到,但是理则是看不到的。

理则是实有的。不能说这个理则没有。

师父:但是这个有不能说实有。因缘有。都是依因缘现起来的,

现起来的就是依因缘才现起来,没有因缘现不起来的。所以这个因缘有不能说实有。

慈惠

因缘有这些因缘所生的事项,不都是世俗的.有为的.杂染的吗,

师父:对。但你不能说是实有,如果说我们在众生的眼里是实有的。但是从佛法来说,它不是实有的,不过我们不认识而已。

慈惠:它现起来这些事项不是实有的,这个法则应该是实有的吗

法师

法则也不是实有的,你看现象,因果法则,因果现事项都不实有,那你法则怎么能实有。法则是依现象而起来,就像说人从生然后老病死,死了之后,这个象,一个人的因果现象就没有了。

所以没有了这个理也是因缘而有。象因缘有,这个法也是因缘有,我们学到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因缘这个法,佛出世佛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指这个理则是不会失去的,但不是说实有,是因缘有。我们讲论因说因

慈惠

法则必须依事象显现这个法则才在。

师父

比方说十二因缘这个有,造了善恶业,也是潜在的有,它不是实有,他还是依因缘有的。

因缘有不是实有,是和合的假有。我们前面学到无常空无我,惟世俗假有,只是有业报而无作者,没有一个真实的造作者。所以,眼空.恒常不变异法空.我.我所空。都是讲因缘有的。

法现起的像消失了,但是这种潜在的因缘业,还是潜在的存在于三界之中,也叫三有,除非说你解脱了不落后有,入涅槃了。那也不是断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十二因缘 有业有,三界的有。那业,它是真实的业吗,它还是因缘造作的。

可以说业是潜在的现象,但是在我们凡夫眼里,可能是实有的。真相确不是实有的。

依因缘而有的理解成是相依相待的,不是独立的。这是此有故彼有,灭去是此无故彼无



再说法灭去了也是依因缘灭去了,是不起实有见。

这个法是因缘。你要了解这个因缘法无自性,依因缘生,因缘成熟现起,那只要因有因缘。他就会现起来。例如一朵花,水分都足够,温度也够,就会发芽,长叶,抽枝开花。那因缘尽了之后,它也会灭去,再遇到因缘它还会现起来。


因缘法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生的东西,所以叫因缘。因缘法这个原理,只要因缘具足它就现起来了。但是这种法,它还是因缘法的。不失去。缘起是指因缘,佛出世,佛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它指这种必然的理则,这是因缘的。不是说抽象的。


它是因缘的存在,因缘,它是相互的。


就像一个种子一样,它没有水土;阳光;肥料,就现不起来。只要因缘具足了,这个种子就发芽,这就是因缘有。因为因缘无自性,因缘具足就现起来。

慈惠

师父请再开示一下有见和无见

师父

邮有见是从我们凡夫这个角度来说的,凡夫由于有无名有我见。有我见就有我所见,它就有相对性,比方说。我们总认为,在我身心之外,有一个实在的境界被我看,有个实在的声音被我听。这个原因,也是由于有我有我见。有我就有自我感。这才产生了这种内外的对立。自他的对立,心境的对立。它都不是那种因缘所生的真相,这叫无我之中起我见。有了我见就彼此相对立起来了,横空生成一个知见出来,然后形成一个身外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也是一个真实的,它是二元的。

这个自我和外镜是分开的,我也是独立的,外界他人也是独立的,物质也是独立的,真实的存在,这个就是一个有我见就有这种有见。然后这个外边儿这个象消失了。或者一个人消失了,一个花儿灭了,我们就认为一个真实的东西灭了,就有一个实有的灭。这是从我们凡夫这个角度来讲的,他就有这种有见和无见,肯定要落入两边的。现起来就是有了真实的有,灭了就是一个真实的灭,这时实有时无。完全是建立到我见.我所见这个思想上的。

慈惠:有了有见还是执着于有一个我。

师父

因为有我见肯定有一个心外的境界,我们看别人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存在的,你怎么说这个人不是真实的,这个当然是我们凡夫了,有我见必然有这种实有感,有那种真实的。这个是反腐,当然了,我们通过理性的去思考,通过理上推论出来。是没有这个我的。但是这个,如果说。我们要把我见去掉,其实还要生起一个。对治我见到这个法给它升起来。他才灭去。也不是他自己就能灭的。

因缘。所以要学法,这种时有时无就要从缘起。多多的。欣喜。然后,能够建立起这种缘起的正见其实需要我们。动点脑筋,费点脑筋。




慈惠

那师父就是说这个不起无见,只有只有在断三结。就是圣人他才会。不起无见。


对,那是已经正式无我了,但是我们用推论,也可以建立这种圣解的证件,圣解证件,它是一种。从。理解上来的。从我们这个私会上文。这个圣解来的正见,他也是出示的正见就像前边。无常空物。没事,叔加油,伯亚那说,人己欲深深,此有故必有此生,故必生如常空,我为世俗家有。


能够圣解,其实也能够建立起缘起的政见了,但是,他没有正你要进一步。用那个鉴定会,去证实他。当然有这个证件,你肯定要发心。肯定,要去行八正道了,有这个证件。我们政界,如果说没有建立起心愿的时候,也可能是理论知识。所以这个理论知识还是有必要的。

慈惠

明白了师父,感恩师父,感恩大家,

刚才讲的就是就是和,就是我们从理上去,这个是真心有了真心你才会去那个啥。


去。就是你。你有证件听了,你好,比方我听完我一开始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什么什么东西,然后听了知道,那要知道要首先要规矩,然后我就要吃见我依教奉行,我就要吃。然后你还要根据他,那你就就有这种欲望。对吧师父。


对,他要要求一些实践了,他这种心愿就会升起来,精尽力。



上都会送进来的。


对,他就会主动去,不是被动的就会主动去了。


。所以我们先建立证件,还是第一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这个缘起,是要一步一步来。希望我们从。因为在大汉,京东。讲缘起。讲因缘呐。论音说音呐,讲缘起缘生。将元气涅槃呐,


讲缘起星空。讲三法印一法印,反正这些,其实都在说明缘起,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这个缘起的,因为这都是经中,经常提到的。这些法。术语。所以,要慢慢的去给他。捋出一个框架来。要么听多了吧,就糊涂了。那今天,就到这里吧,


十。


。什么问题。


就刚才讲的就是说整个的核心就是在不同的角度来说明这个,我们来听,然后你再去实践就说明白了这个。都之间了,然后再去。


好了,那我们,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悔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祝大家晚安,下次再见,下次我们学习 章,复习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