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K4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慈惠 (Cihui)讨论 | 贡献2024年5月11日 (六) 06:05的版本

佛法概论-20

(2024-4-10

最后这一章,都是从果位上来讲。一个是从声闻,一个是从佛果。

第20章就是正解和解脱。什么是证觉,什么是解脱。正觉那是指佛的正觉。解脱,是指声闻,就是阿罗汉的解脱。所以,第一节就是讲的,声闻的解脱,第二节,就是讲的佛陀的证觉。这是从两个果位上来说的。因为前面,我们学到四谛,缘起,八正道。八正道,谈到在家的德行,出家的德行和菩萨的德行。

菩萨的德行,前边学到第19章第二节的时候,谈到菩萨的三心。然后,依三心行六度。然后依六度再圆满三心。那菩萨经过这个过程修行的结果,那就是正觉的佛果。

出家的德行,那也依戒定慧。然后达到了四果。就是初二果,三果,四果声闻的解脱。所以,这一节是从果位上来说,前面都是从修的道品上来说的,这跟成佛之道的次第,是一样的。三学,八正道,37道品,然后就是果位。

首先,谈到第一个主题是次第证果。

第二个主题,就是解脱。

第三个主题,就是涅槃。

先从次第证果来谈。

首先谈到,凡是依法修行,都能够得正觉的解脱。

贤愚万别的佛弟子。

就是贤惠和愚痴的这些根性吧,所以,根性就差别万千。但是,无论根性是利是钝,虽复种种姓,同修出离行。然后经善知识的教诲,僧团的陶练。所以,它是两个方面,不仅仅是善知识引导,还要合法合律的一个团队来陶练。

如果依法修行,所以能得正觉的解脱,所以依法很重要。如果真的能依法,依戒定慧,经典怎么说,就依照这个经典,如法的去修行。当然只要你如法,就顺从于这个真理了,顺从于善的真理,善的法则,就能够趣入正觉的解脱。

正觉三菩提与解脱。正觉包含了三菩提和解脱,就等于说包含了这两个内容。那这两个内容,就是佛和声闻弟子所共同的。

就是佛也要有正觉,有解脱。声闻弟子,也需要菩提和解脱的。

不过,声闻的阿罗汉,侧重于自己的解脱。佛陀侧重于正觉而已。

就是侧重点不同。

这个是整个第20章的总纲,因为第一节,那就是侧重于阿罗汉,声闻乘的解脱,

第二节,那侧重于佛陀正觉的内容。

所以,首先把这一章的重点纲领先列出来。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声闻众,因为声闻众,解脱道,不仅仅是出家众,也包含了在家众。

所以为了无限生死的苦迫,觉了生死的根源,就是无明贪爱,然后依中道行去修持,既能向于正觉,达到生死解脱。

你看这几句话,其实就是把四圣谛纲领都给讲出来了。因为无限生死的苦迫,这就是苦谛。但是这个苦谛原因,就是觉了生死的根本,就是无明和贪爱。这就是集谛。那你能够对集谛追查出生死流转的苦因,再依中道就把这个苦因解决它,这就是道谛。然后,到达生死的解脱,这就是灭谛。

几句话就是把四圣谛全概括了。

但是,依照中道去修持,也不是轻轻松松的,他必须 坚毅肯到的精进。所以这个坚毅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力,坚定的意志力。肯到其实就是过去用的词语,就是道,就是智的意思。在下边注解里头有。至诚,就是表示人的这种诚恳,诚恳到极致,诚恳到极致的时候?

这个是我们汉语的表达。如果说用佛法的表达,那就是信欲勤。你要有这种真诚的信愿。然后,还有愿求,就是欲。精进就是勤。

所以,经过非常的努力,才能豁然大悟,超凡成圣,转迷情的生活为正觉的生活。

所以由迷情转入正觉,其实就是用八正道来完成的。所以三学,八正道,它就是由凡转圣的,必须要经过的过程。这个也就是我们解脱的次第。

下面就是讲解脱的次第了。详细的来介绍这个次的。这个次第就是出果,二果,三果,四果,这个在我们城市道也都学到了,不过这里是简要的介绍。

所以学者的进修实证,略分为四级。

首先是须陀洹预留果,预流就等于说,能够进入圣流,这是内心初得从来未有的体验。执法,入法。虽没有究竟,但生死可以得解脱了。

因为预流是下边就讲断三结,

那时候断了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那就是无明,我见,彻见了寂灭的法性。因为断我见就见了法性,如说,于此法灭,如实正慧等见,三结尽断知。就是身见。戒禁取,疑,是名须陀洹果。不堕恶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边。

所以这个三菩提,也通于声闻。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佛菩提。三结就是身见,戒禁取,疑。身见,也就是我见,由于智慧的正见,无我性,不再在自身生神我想,就像咱经常禅陀说的:不复见我,唯见正法。这是很有名的一个句子。

因为在我们五蕴身心观察,我们色,受,想,行,识,它都是因缘和合的一个复合体,中间没有一个独立的一个法存在。,所以,他不见我,但是,见因缘的和合的法而已。

所以,见到无常无我,就是见到这个法。戒禁取就是当时,外道种种的苦行,种种的不正确的之行,还有祭祀,婆罗门就是祭祀为上的。然后还有一些咒术,因为持咒能得到解脱,或者能得到吉祥,这都是不正当的方法。


圣者不会再有这种戒禁取,去做不合理的宗教邪行,因为圣者完的了因果业报这个法则,他完全不是那种不合理的修行方法,也不用那种祭祀祈求,用那种咒术,这些都不是合理的。所以,它属于宗教的邪行。

就是对于佛法僧的犹豫。对佛法僧?等于说对佛证悟了真理犹豫。对佛证悟的法,他也不清楚。对僧的修行,他也不大清楚。僧是以什么法去修行的,他证悟的圣道是怎样的。他都是犹豫不决。

圣者,初得法身,与佛及僧心心相印,还疑惑什么?

因为圣者见了正法,见了法的集灭性。他就是说悟佛所悟了,他看到佛当初悟的是什么,所以他也同样看到佛所悟的法,他也见到了。这样,就是他和佛的心,心心相印,还疑惑什么?

所以经典中经常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他见的就是佛所悟的实相。你像金刚经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意思,见立都是同一个法,并没有第二个法。所以,出果圣者,断了三结。

我们在成佛之道学的。他断了三结,还有三界的修惑烦恼,还有一品没断的。所以,他只是断了见惑的烦恼,我见断了。但他还继续,还要往上修二果三果,四果。往下,就是次第的来断修惑的烦恼。所以,见惑烦恼一断永断。修惑的烦恼,那就是一分一分的断。所以,依此进修。经过一来,二果斯陀含。一来二果。三果是阿那含不还果。第三果就是不来。因为在欲界烦恼里头,它是九品烦恼。九品烦恼要断了六品,那就是二果,他只能润一生生死。然后到三果的时候,他欲界九品烦恼都断尽了。所以,他不再投生到欲界。三果就是投生到上界,因为欲界烦恼断了,他就没有引业,往欲界来引。圣者也不叫引业了。


一直到究竟解脱的四果阿罗汉,阿罗汉才能达到自由境地。解脱的境地。

然后这里有几道的话,它三个特征,一个是,阿罗汉,他已经正如无声,烦恼贼呀,已经杀尽,叫杀贼。然后,

他值得天人恭敬供养,叫应供。阿罗汉,有这三个特色。所以在经中说这个须陀洹,谁破除了烦恼?还有余慢未尽。这个慢其实。这个慢它是修复的烦恼。因为贱货烦恼?断了。那这些收获烦恼?他一瓶还没电还没断。对,这个慢它是上分解,我们在学通知道的时候,

五上分解里头有个慢,是不是?所以这个慢?它是和我相应的,但是我见已经断了,他和这种爱烦恼相应的。所以他就有一种微细的那种慢烦恼,还是起着一种作用,所以在他不知道我们学到这种微细的烦恼,见爱慢无明就是这个是色无色界的叫肆无忌根。他是阿罗汉要断的烦恼,因为它是色界,无色界的烦恼就是属于无上的分解的,

所以它是属于情爱方面儿来的烦恼。所以这个慢在从道之中,它是内在的一切众生烦恼的内在特性。为什么?因为我们在遇见的时候,我们这个慢,它都是对它而起的,都是因为我好像不比你差,是不是?看到别人比自己强,自己也会起慢心,有七种慢。但是这个设计,这个慢,它不是对外而起的,

他完全是内饰自我的一种特性。有一种,这种妄自尊大的一种感觉,它完全是内圆的,它不是像我们欲界众生的,他们都是往外来对比,生慢心。所以这个,应该说它是比较难断的,他是非常非常微细的自我感,所以这个余慢未尽就是这种自我的学习,它是非常微细的,他难免还会有那种自我的这种习惯。

这些慢类。这谁?因为智力不再起分别的我我所见,但无始以来习成性的,那是那次的事,我还不能进进,所以无始以来形成的内视自我,就是那种微细的自我感,他还是有的,虽然说出国的胜者,他已经断了,我见了,但是这个段子我见,他是分别的,我,我见这个分别的火箭,其实它还是属于那种萨迦耶见的,因为见烦恼,他断的就是这种大家意见,但是这个里头是不在一起分别的。

我我所见为什么?因为这个萨迦耶见不起了,那分别我见也就不起了。但是里头,还有一个爱人的这种自我感还是有的,但是非常微细的。所以,它还会润七升,因为这些烦恼,哪些烦恼润几声,我们在成功之道学到。还有,上品,中品,下品,上品转脑能运两大生,是不是?所以,他总共起来孕七升。这需要再经不断的努力,

才能彻底的根据达到究竟解脱的境地。那再努力,就是要断上分节,因为先先断五下分结,就是欲界的预计的这个贪嗔痴慢疑,然后,设计的?那就是贪,色贪无色贪,还有调取无名,还有还有没有无名,这个就是五上分解才能真正的断尽这些收获的烦恼。这个是指次第胜者?

他曾出轨二股四股这么一个次第然后接下来讲这种正如四果它不一致的,就是从正道初果到四果这个过程,它也是不一致的。因为这个在经典中详细地讲的时候,是有这个信行人和发行人,大智慧的如舍利佛和最愚笨的如周立盘多起。这个是从优质差别来说的,最笨的周立盘陀企业和最智慧的智慧第一的舍利佛来做个对比,

那就是不一致。说明,从正如出国一直到四国,他这种时间性,他都不一样。你看舍利佛,他听到一个寄送,他正如出国,但是这个周立盘头企业,他正做出我这个阶段,这个很艰难的,但是舍利佛,他有很短的时间内,半个月吧,就进入了四个,那周六盘做结合能经历的时间很长,这是从预制的差别来来对比的。然后下边儿就是从年龄上的差别,就像西巴陀罗佛陀,最后临终涅磐的时候度的120岁,还有一个最年轻的七岁的沙弥军头,

就是舍利佛的一个侍者,他?七岁就正如圣果。所以,你看他就是,不一致,是不是?从修到这个过程来说,有年龄很很久的,120岁,还有最年轻的七岁的。然后,又说阿难他跟随佛呀,十多年,二二十多年,还没有正入二老汉。但是,你像舍利佛敲真如,不过几天就证入了阿罗汉。这个是从时间上来讲,来做的一种对比。说明,这种从出国,正如四果,

这些虽然都是正了正果,但是就是差别不等。而且,挣得须陀洹,出国之后,有现身进修,记得老汉的,也有正如初果,二果,三果后,停顿不前的,但生死已经有限量,究竟解脱是不成问题,也确实负责。在世的时候,他有先生经过处理之后,很快就挣了四果,但也有,正如出国就不再前进了,或者,正如二果,也就停止不前,或者正如三国,他就停滞不前。然后,临终,,或者七反人天,或者是一来,或者是不来,

所以他正的果位,都是差别不等,虽然不等,当然他生死也有限量,就像说这个如大池水和这个早上水一样。所以说正果的情形不一样。大概,基于根性利钝及信道,深信三宝,努力求其实现的经精诚程度而定的。所以就是无论是动根还是劣根,它郑州的程度或者快或者慢,其实也都是他用功的程度,看他,在县城之中,

他精不精进用功,有的,可能他不太精进用功,可能就最后七反人体是吧?最最长的七反人天。有的他经济用工?先生他就能够证悟四果。所以他等于说还是对这个三宝他深信,因为深信了他就会产生性欲情这种努力。如果说对三宝?他这种信的程度,追求的程度,不是那么恳切。,可能就缓慢一些。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所以说这是人人可得的。

但是如果心有所求或有所偏,不能恰到好处的通道,特别是乱心妄执,那就非常难得了。就是说,这个能够。这个京城去。休学的追求究竟解脱的这样根性的人,那就非常的,如果说你这种有所作有所偏的,或者这种乱心妄执,那可能就没办法去证悟。

然后讲到解脱。你看这个政务的次第,从出国到四国,它是有这个次第过程的。然后,就讲到声闻的生死的解脱,然后第三个就是涅槃,其实这个,不难,都比较容易理解,解脱就是我们解脱,我们对烦恼的束缚,我们,一切的贪嗔痴烦恼束缚着我们,是我们不能自在,受很多冤枉之苦。然后,通过修宪法领域,得解脱,解脱,是解脱我们这个束缚烦恼,生死涅槃,就是我们,解脱之后,

他不再这个落后,有,不在这个生死轮回呀。就是陷入这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大概,就是这两种意思。所以如果说我们,明白这两种纲领的时候,它这个过程,也不难理解。生死解脱,他是胜者,是自觉自证,他自己能够既说,就是自己姐妹解脱,见不见法,他非常清楚的。所以说他最后能我生于境,放行以立,所作已作,东不落后,有。

自证涅盘的两个面向。这是自证涅盘?它还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个是从。剑法。剑法就是我们。出国先。宪法领域?那就是从我们,这个私货,一点点地断除我们这个爱欲,因为期货,它是一分一分断,还是,就从如果到四果那个过程。所以从剑法说,由于见的无常无物法法关于集灭,献血,没有一毫可取可浊的,这个无浊无类的绝症,即烦恼无生,生死不可得的确证,因为,我们这个有烦恼,

有这个爱国,就会被束缚着不能得解脱,得解脱,就摆脱了这个总统的戏服,你就没有拖累的意思,无浊无泪。然后这是从剑法来说的,因为见到实相了,没法可取的,都是见到诸法的空性,无常性,见到他的苦心,就是见到真相。然后?见到真相?这还要继续。修这些爱护,离异,从离异烦恼说,不但在空性的陷阱中,如日朗天空没有一些阴影,即使从出关恢复平常的心境,世俗治也自觉烦恼不起。

这个就是从一个是箭,一个知见上,一个是离遇上它,这个离欲真正的断除了我们这种收获爱欲,他就能够在这种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回到世俗的心境程,为什么?因为你还要接代物,还要托过乞食,这是平常的心境,世俗知,这时候,你也能够觉得烦恼不起,因为这个就是解脱知见他,照顾了空性,断除了烦恼,他还要在生活中来检验一下,他有没有贪心,嗔心,痴心升起来。所以,他没有这些烦恼的时候,

所以,他还是如日朗清空。所以试验烦恼静静的方法,实验,就是,这是可以试验的。如舍利,佛说,我做思维,我内心中为离宝,是比丘当于境界获取镜像,就是故意,取出那种过去,那种可爱像,想,这种男女的亲爱像,声色的,娱乐的,这种可爱可可听的,可闻的,这些声音,以及五种预预警吧,都可以去检验,这时候,若感觉自己内心?,

与这些境界都远离远离?他有个顺序,顺时郡主,这是暗经的用语。顺序,就是去顺从于这个灭?就是涅槃。那个灭了,寂灭这个证书,是流向的意思,就像那个大海水,它始终这个河川之水吧,始终像于大海去奔流一样,因为它是顺于涅盘法,这样,他检验自己心,不是像五欲,境界,世间这个这方面去,发展了,它完全是趋于寂灭涅槃的,

这能堪任自己与五欲功德离欲解脱,这样子,他就是真正的叫解脱知见。我们法身里头有个解脱和解脱知见。解脱,他可以说断烦恼,正如法性,然后,再自己来检验就可以,自己既说自己作证,不用别人来验证自己,因为他观的法,非常清楚自己这些,烦恼有没有,这些无名无知有没有?这时候他完全清清楚楚的,就像我们,有没有办法,是不是?如果对法律清楚,我们也很能够心里很坦然的时候,

我没有办法。那阿罗汉?他对这些,烦恼法,他也很清楚,已经断尽,不再生气了。所以,这样,却见自己的烦恼静静不再,不会再从自我私欲,实践而行动,既不会再做,再做,感生死的后有的业如明灯,不再加油,不久,会归于熄灭。因为我们这个生命,它只是,是一种业力的一种,于是它就像说那个大树的根给断了之后,里边,还剩余的这个水分,你在太阳下暴晒,

是不是它的水分马上就会干枯,干枯,它就不再这个发芽生枝了。就等于说,我们不再生起烦恼,不再生烦恼就不会,再给他加油,这样,我们的生余下的这个五蕴之身吧,就最终,会归于熄灭,我们五一之间终究要死掉,坏掉了。现生的证涅盘不能,不但能确证未来生死的解脱,对于现生,更能实现解脱的自由,因为解脱,你现生就能证明得到,他不是等来生的,

这由于通达了无常,无我,无生人生的究竟真理,知道一切的本来空间,一切本来如此,必然如此。就是这个先生?佛陀在世的时候,当然有很多是宪法见的,宪法就是正德的。确实是,只要如法的去修,确实能达到,关键是我们,就很难能够,实时的如理如法,这个还是我们,这个人的问题,人的这种精进度,这种诚信的问题,人的根性的问题,它并不是法的问题。,如老死?无常性的必然到了,佛也没有例外,这有什么可悲哀的?这个老死?佛陀?他已经看到这种真相,

谁也躲不过这种生老病死的佛陀,这么大致的佛陀,他也难免。所以,依法持心,能有一切苦得解脱,什么都不能扰乱圣者的心境已经能寂然不动。所以,又下边谈到这种生苦与辛苦的解脱。生苦,就是我们生老病死,生理的饥渴的辛苦,就是我们心里的忧苦,患得患失,生别死离,生离死别的伤感,尤其,到老死到来,感到自己的幻灭,罪恶的,毁贤系列家族财产而起的痛苦,因为这就是我们。到生离死别的时候,

就是有很多忧悲苦恼了,感到自我,不存在了,是不是非常恐惧,又感到了自我有种种的罪业,种种的不足,这都是我们身体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它是互相影响的,一个是生理的,一个是心理的,身体而来的是生苦,生老病死就是生苦,然后就是辛苦。所以圣者,他不但有生苦,或者有身苦,但他是没有辛苦。,辛苦?一般,一般,

共辛苦,都有一身苦,和什么共?就辛苦,其实一般人都共感的辛苦,因而不宜因不同,。舍利佛和那俱罗长者说,身口患心不恐慌。他们在争。既揭示了佛法修行得解脱的教育,佛弟子的定慧须修,只是达到到达心地明镜真会洞彻,即使老病死到来,那样的痛苦也会引起系列的辛苦,会解脱的。身体的痛苦与常人是一样的,这就是既解脱的。

当然他已经身苦,辛苦,都已经断除了。会解脱的,它由于定力缺乏,所以,他身体的痛苦和平常人是差不多的。定的身份,身苦可以减轻,或者是,毫无痛苦。辛苦由自体爱而生,正无会胜者,以离爱与得心解脱。,所以说辛苦是从自己爱所起的。我我所见中引发来的情绪。因为什么?辛苦吗?他都是这个患得患失,

爱恋这个我们我所呀,亲人,财务,还暗恋我们身体,这样,引发了我们这种情绪,心理,情绪,是心理的胜者。断了我剑。他怔住了。无我的会,技能?离开爱与心,得自在解脱,从自身净化的解脱来说,这是出世法最根本的唯一重要的问题。所以,最主要就是这种心,它能够净化烦恼得解脱,这个是一定要说解脱最根本的问题。

所以金总么说,他一段说心解脱,新解脱,他其实在这个拒解脱里头,它也是可以说心解脱,在慧解脱里头,它也可以说是心解脱。所以这个新的解脱,它通于两边的舍利佛,说大师为说调伏贪欲,这是曾经有一句话,贪欲就是极地,爱为本的身心是献身苦厄的根本,它又是未来流转的根本。解脱了这个就现身自作证而得究竟解脱。未来?

不再受生死现实,能离去,自我执,解脱自在。所以说从自他和乐的行为中,因为正确的合理的生活,所以中处处都谈这种调伏贪欲,断贪欲。或者是,一爱断爱,一欲断欲,讲的都是断这个爱欲,当爱欲,它就得到心解脱。这个等于说,断了爱欲,他才能把我们的烦恼能够断,断尽,因为你断了贱货,他只是正如出国。所以,

只有说断贪欲才能真正的能达到最后的生死的根本解脱。所以,这都是从解脱来说说吧,就是断处理我们这些,辛苦,辛苦,种种烦恼的束缚,所以这些,无非是从知见来的,一个是从爱里来的,然后,又分生苦和辛苦,涅盘?涅槃,其实一个是,解脱,那就是证入了涅槃。但是这块儿,正如涅槃和解脱,它是有什么区别?其实解脱当然了,解脱烦恼,解脱,我们这种五欲,解脱,

这种我执我见涅槃?他说记住那种真理,他不在。生死轮转,从这个角度来说,然后讲这个涅槃,那个分两类,一个是有余涅槃,一个是无余涅槃的分别。所以涅槃,它不在人间,受生死的意义,就不再轮回生死了,不再有后有的生命不再来人间了。所以咱就说,众生于此命中,成一生身生于一处,当你这时候,因爱故取,因爱而入故,说,有余世尊,得比无余,成等正觉。这个有余,一生身不再来人间了。

那这个三国?他也是不来人间了。所以,它有分有余和无余。增阳经,也说,比丘灭五下,分解即得,即彼得涅槃。后来此时点是为有余涅槃。这个等三五,它是有余四果,成无余涅槃。进,所以,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活着的是由于,他这个临终,是进入涅槃,是无余。所以这个有余无余,它是两种来记的。最早的案件是这么个说法。所以中阿经,善人经里边也谈到,少慢未尽,五下分解一段,

更分为七,善人欺善人,就是七三生死而现,究竟不再受生死的,称为无余涅槃。五下分阶段,五下分阶段,就是三国的,是我的,称无余涅槃。这个涅槃,不在人间受伤的意义,阿那含与阿罗汉,佛也是阿罗汉,都不在来人间,所以讲成涅槃,但阿那还有烦恼身的剩余,阿罗汉才是无疑的,你看这个人讲的佛,他也不再来人间的,这个就是涅槃。涅槃?要从否定面来说的。

,涅槃是线上自证的,自己人间生死的解脱,无论是人间究竟,或处于过于抵触,究竟就是?三果上到五环天,生死的究竟解脱,成为半涅盘,得涅槃,除了政府俱灭,还可说什么?所以有也不可说,无也不可说呀。这个有的,不可说骨折,因为还有身心的,以为有心而没有身的,这个,就是在后来的大乘经,无论藏司这里头,大肠经,认为这个,涅槃,还是有身心的,或者是,有心而没有身的,那这个都是?不正确的,

就是对这个涅槃,都不了解的。你像这个有情无情都是佛的法身,是不是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这个佛的法身?它是那种无声在说法的。山西既是广长舌,山西,实实在为我们说法。其实,就是这种思想来的。他一个是有身心的,还说有心没有深的,好像佛陀,尽虚空,遍法界,也是无所不在。其实这个思想是不对的。一经说,这是忘情的戏论。三经说,如来,如来者,

所以色受,想,行,识动,悉虑,虚妄,有为爱尽,心善,解脱,甚至广大无量,无数涅槃,若有若无,若有若若有无若非有非无。后生死不可计数。就如来?他死后,是有,还是无?是若有若无,还是非有非无?这些都是估计。这个在中国军论里头,不是在中观论颂里头。讲讲得挺多的唉哟。962经说色以断之,以出远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结多了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有灭就是他,无量无数,就是没有这个数量,没有这个边界,

可说甚深广大,这是无边无际,所以后来就说无边无际,无量无边的,就给他一种人性化,或者是一种灵性化了。后来就。所以,一切一切见,一切受,皆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着断灭,即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求生者不然,不生者亦不然?,就是在这种涅槃境界,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法,不可说,不可说了。所以说,世尊,对于涅槃,除了说明烦恼业苦的不生以外,甚至广大无量数来形容,甚至广大无量,无数即法性空寂,这就是超名下数量以上,这个就是法性空。你要是有数有量,

有名相,那是世俗地的。所以,金融经常说不作数,有堕落的,这种数量里头,我们众生,还是在这个落在数里头,数里就是有违法。所以说曾经,说如来法律离住,其枝条和叶为空干,兼顾独立,就是那枝枝叶叶,它会有一法空,这个空,就像一个独立这个芭蕉树一样,你看他外边有这个,一个坚固的东西。其实层层剥皮,里头空无一物,别压寒。说其他艺术,如是断经烦恼劫富是道邪,或细节灭尽,

没有坚固真法身在,这是佛的清净法身,就是我们原先学到这个五分法身,我也是五分法身,所以,幻化的身心永灭,唯是空性,空为是法身,这就是涅槃。所以,涅槃,心中有很多的形容词,无量无边,甚深广大。但是,如果说在我们众生的这个心室里头,好像还是有一个相可得,是不是无边的宇宙,宇宙的这种,它的一个广大,还是有一个影像,在我们这个脑海里头。其实,那都是戏论,

那都不符合事实的。所以,就是断爱物,我欲灭不起,因为爱,它是我们生命延续的一个因,动力因。所以,爱灭,我们这个五蕴,就不会再升起了。所以,这种个体的永远的流转相续,它就无限的苦厄。这个是迷情为本的住行,在我觉得摄取著作中形成和相似的个体,这才五蕴,自然生死不了。那么迷情为本,这是以民情为本的,生死不了。但破除了爱?截断了生死链,就是你不给它添加这个油了,你这个灯,它就早晚要熄灭。

所以说五蕴灭后,因不再起,唯一法相不可说。为什么像大海水一样,由于过分的寒冷,结成了冰块儿,冰块的个体与海水的相爱,如天暖了,冰的消融,融化了,那仅是一味的海水,更不能想象冰块儿个性和在因为你冰块儿融在水里头一样,仍然一体,你不能说这个冰块在哪里。所以这个法性空,我们这个生死的身体,一个人,他集密涅磐了,我们?可能就会想,这个人?去哪里去了?这个佛陀涅槃啦,他有没有?还是有?就是一个常见,无?就是灭绝,这都是我们凡夫的一个思维,他总是想给你安利一个去处,安利一个点,如果说什么都没有了?我们思想就蒙了,没有着落,

他就容易落入灭,断,灭见。所以我们众生,它就不能达到中道这样的想象。涅盘中的身心是什么样子?我以为是一个小我,融入一个大我,就是天人合一。,您想超越了不可思议的个体,实在是忘情的策动。所以涅槃都不是我们思维想象的。所以友情去向于涅槃,可说此灭故彼灭,可说如今多罗树头,无复生分,如只论涅盘,那是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能想象是为生,也不能说是无声,这是超明星数量的,不可实现的,但我们一般都说正如无声。。所以,要大家以为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

各被斥为邪见。这个时候断面见了,是问如来见法真实如无住,无所得,无所施设,这怎样可想象为无所有,无所有?就是断灭见了。本事经里头讲,也说得非常明白,毕竟寂静,究竟清净隐没不见,唯有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为可说,为不可施者,究竟涅槃,就是不可说,不可说了,不可施设。后来就说不可说,不可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说及一物即不中。然后,你就蒙了,

一般人就会懵了,但是这个需要一个悟性的。所以这个是对于涅槃的一个描述。因为佛法中对涅槃,你看大涅槃经,讲的讲的就更复杂,更多了。其实明白这个空,明白这个缘起,就是空气,是没办法施舍放施舍,都是世俗,世俗言语,世俗的像世俗有违法谴责,一切的遮浅,在这个真实的,永恒不变的,把它解除掉,当体就是极密的空性。如果说有悟性?就简单。但是,那如果说我们落入这个名校里头,越听他越烦恼,越乱,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培养一些这个悟性吧。所以这一段,我们就快速的学过了,大致了解就可以,因为它是果,下面大家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