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揵陀若提子
尼乾陀若提子(Nigaṇṭha jñāta putta)或筏馱摩那,外道六師之一,耆那教的創始人,被其教徒尊稱為大雄(Mahāvīra,音譯摩訶毘羅,即偉大的英雄)。主張苦樂、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須以苦行(如裸形、塗灰等)償還,要脫離輪迴,必須修苦行,等苦行成就、舊業消滅,新業不生時,生命就回復清淨,捨離肉體、獲得解脫。此派與其餘五派相比,較類似佛教,但主張命與非命二元論,而不是因緣論,所主張的極端苦行,也是佛教所反對的。又譯為「尼揵子」、「尼揵連陀闍提弗多羅」。
尼揵陀若提子與釋迦牟尼的生平類似,是部落首領的兒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長大。三十歲時尼揵陀若提子放棄了財產、家庭(他有一個妻子和女兒)和舒適的環境,決定出走尋求真理,追求精神上的覺醒。在之後的十二年半,他透過進行密集的冥想和深度的懺悔,最終得到了「專一知識(Kevala Jñāna)」,也就是「最終的啟示」。之後,他用餘下的三十年生命遊方傳道,走遍了印度,傳授他的哲學,反對種姓制度,主張和平主義,反暴力,還有不殺生、不妄語、不偷盜、不邪淫及不執着的五誓言。筏馱摩那認為,透過禪定和自我實現達到了覺悟的人,他們就是耆那(jina),即勝者,故稱耆那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