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 第八十九讲
(如源法师) 成佛之道-89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我们之前谈了法空观,中观谈缘起性空,这个性空可以分成我跟法,不管是我是法,一切毕竟空,就是般若中观的用意,基本教理。
法空观我们讲过了,那么现在来讲我空观。之前讲“法”可以泛指“我”以外的一切,但是如果更广泛的话,当然“我”也属于“法”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就现实的修行来讲,在佛教的教理上,他把我跟法把它分开来,因为毕竟我跟法,(各自)有它的不一样的特质,当然你说法把它广泛的定义来讲,我也是属于法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这样话就笼统了。所以分开来的用意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最执着的到底是什么?就是我这个身心生命。所以他分开来之后以后作观,他会有次第的修观,必须先从我观空,才能进一步观一切法空。所以说在佛教的教理上,我、法,基本上把它分开来。那么法空讲过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讲我空观。
3.3我空观
3.3.1 我
- 我有二:一、“补特伽罗我”:二、“萨迦耶我”
- 补特伽罗, 译义为数取趣,是不断在生死中受生的意思。无论是自己,别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个体,都可说有世俗假我的(受假)。但众生不能悟解,总以为是实体性的众生在轮回,就成为“补特伽罗我执”。
- 萨迦耶,是积聚(身)的意思。在自己的身心和合中,生起自我的感觉,与我爱、我慢的特性相应,与他对立起来(名假)。这是根本没有的妄执──“萨迦耶见”。
- 我执见:对人,有“补特伽罗我执”,对自己,有“补特伽罗我执”,更有“萨迦耶见”的我执。
简单讲一句,我空,指的就是这个身心生命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没有个一灵魂,没有一个阿特曼,没有一个轮回的本质,这个叫做我空。
我空观就是思考观察身心生命是缘起性空的,这个叫做我空观,很简单的解释就是这样子。但是如果是这样子讲的话,你们都懂了,你们就可以下课回去了。当然没那么简单了,佛教在分析很多东西的时候,他会把东西分得很细,为了要说明清楚,佛教讲“我”,其实有不同的概念。
“我”有两个概念:一个叫“补特伽罗我”,一个叫“萨迦耶我”。
“补特伽罗我”叫做“补特伽罗我见”。“萨迦耶我”叫做“萨迦耶见”。所以有“补特伽罗我”,还有“萨迦耶我”。
所以我们如果讲的是身心生命这个我的话,两个概念,第一个是萨迦耶,第二个是补特伽罗。如果再加上佛教里面对于我还有一个定义,不变的自性也称为我。
佛教里面这个“我”它有很多种定义,如果我指的是这个身心生命的话,它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叫“补特伽罗我”,一个叫做“萨迦耶我”,两个。但是如果我指的是不变的自性的话,他等于两个概念,或是另外两个名称来代替,自性,另外一个又叫做神。5:41(师父画图)
但是你们千万不要被这个名相给弄馄了,你们看到神,你们的概念是什么?天人。对,一般中国文化里面讲神就讲天人,但实际上佛教里面讲神不是指天人,如果是指中国概念的神的话,在佛教里面叫天人。
所以很多人会弄混的地方就是说,到底佛教是有神教还是无神教?无神教。我们一般都会讲无神教,一般洋人还是什么都会讲说无神教。有人问你说无神教,为什么佛教又承认有天龙八部?有那些天人有那些什么,那些不叫神吗?那不是神吗?其实那是中国人跟佛教的概念基本上有不同的一样。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概念的神,在佛教里面叫天人,佛教里面的神不是指天人,佛教里面你看经典上讲神的时候,它不是指天人,不是那个最早的封神榜,里面不是一大堆神。佛教经典里面讲“神”的时候,等于讲“我”,等于讲“自性“】。所以你当讲佛教是无神论的时候,你要先定义佛教的认为的神到底是什么。如果从这个定义来讲的话,佛教讲无神是等于无我,等于无自性,那佛教当然是讲无神论了。
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佛教当然不承认有一个创造神,就没有一个创造主,所以这个叫做无神。这样清楚,这样就很明白了,
西方人西方文化里面的神,一般西方文化或西方宗教,你们讲到神会想到什么?神最普遍的翻译叫做god,或者我们讲神,英文叫做god。西方文化你们会不会有god是加 S 的?有,Greek,但是Greek的god可以加 S,但是Greek的god可能就不是大写 God的意思。所以Greek的文化里面,它神是很多神,但是它不是基督文化。所以我们现在要分西方文化,要把它分稍微清楚一点,是指基督教文化还是指西腊罗马文化?因为西方文化可以分当然很多,包括印欧文化,那也是一类。,但是基本上印欧文化它牵扯到印度文化了,所以就不把它归纳在西方文化里面了。
所以西方文化里面,如果宗教或是他们传统文化来讲的话,你看似要只指基督文化,毕竟基督文化有二千多年,在中亚还有东亚来讲二千多年可能是很小的问题。但是在西亚的话,二千多年是很长的历史。我们说印度也五六千年,中国也有五六千年,埃及有七八年千年。
如果你要讲西方文化的话,就是基督文化还是希腊罗马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里面的神它是可以加 s 的,因为它有各式各样的神。但是基督教文化来讲,它的神大写,而且不能加s的。因为唯有一个,就是创造主,就是上帝,就是creator,就是GOD大写,后面不能加s的。
因为近代的近几百年来的西方文化,西罗马文化它在宗教上其实已经没落了,现在我们讲宗教文化的话,在西方其实就是指基督教文化。所以当基督教文化在讲佛教是无神论的时候,其实他们指的是佛教没有创造主,也就是如果用我们佛教本身来理解的话,就是我们佛教不承认有这样一个东西——不变的我,自性,还有不变的我就叫做神。
所以讲佛教是无神论,基本上是对的,第一个佛教没有创造主,佛不是创造主,很多人误解会把佛跟创造主拿来等等,那是差非常多的。所以基本上当讲佛教是没有无神论的时候,不是说佛教不承认有天人的存在,天人当然是有啊,佛教不讲有一个创造主,就这个意义上来讲是的佛教是无神论。
第二个,如果更深一步来讲的话,佛教的无神论,其实就佛教本身不只是指佛教没有创造主而已,佛教本身认为一切法是无自性的,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如果就这个意义来讲,更符合佛教讲无神论的意思。在这个方面是有没有什么问题?
Xy:《地藏经》里面提到很多神,就是说天人的意思?
师父:佛教里面讲讲天人,我这样讲比较清楚了,中国文化里面的神,它的概念等同于佛教文化里面的,包括天人也有,包括阿修罗也是,包括甚至大福报的畜生跟鬼,都是等同于中国文化里面的神。所以你看《地藏经》里面讲的很多鬼神,其实它包括有天道众生,有阿修罗众生,有大福报的畜生,有大福报的鬼道,这样你知道吗?这样大福报的这些东西笼统的来讲,在中国文化里面都称作神,所以会有这种文化的不同用法。所以很多人在讲神的时候,因为很多人是在中国的文化区域里面,他又是有点佛教徒,又有点中国传统的信仰,所以东搞西搞搞到最后,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佛教讲个神到底是怎么样。基本上什么鬼神、山神、河神那些,基本比较属于什么鬼?大福报的鬼道众生。如果是佛教真正的神的话,那就是欲界天,是须弥山顶以上不着地的,那一种叫欲界天人,以及色界、无色界,这些才是真正的天人。
那么你说,跟我们周遭生活在一起的,我们中国文化经常会去拜的什么地基主,黄大仙是属于哪一类的众生?狐狸,狐狸是哪一道的?畜生道,它是大福报的畜生道。有没有听说什么地基主,你们可能没听过了,闽南区域闽南文化,包括台湾人很注重拜地基主,什么地基主?就是管理这块地的鬼道众生,有点像土地爷了,但是跟土地公也有点不大一样。土地公等于里长或村长,地基主等于是这块地另外一个世界的管理者,这个房子在人间是你的;地基主,另外一个世界,这也是他管的。为了我们要相安无事,所以你要尊重他。所以在闽南的信仰会有拜地基主,每个看什么时候就稍微拜拜。大家互相虽然不同空间,但是同一块地方,所以说尽量大家你尊重我,我尊重你这样子的,就有这样的信仰。那么你说土地公呢?土地公有点像是什么村长、里长这一类的,所以土地公不是每家都有,是一个村有一个土地,大一点的村或大一点的里,还有一个大一点的,城隍呢?就管城府的它比较大,他是等于市长或省长那一类的。
就佛教来讲的话,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过去生中有修了一些福报,但是道德理念可能没那么好,所以他没办法成人或成天,但是因为他的福报大,所以他虽然称为鬼畜生,但是他有大福报。话讲回来,这种的在畜生道跟鬼道里面属于非常少数。你说师父,非常少数,我到处看都有土地公,为什么?你说跟其他无量无数的鬼道众生那些比起来当然是少数,不是每个鬼道都有福报,可以当土地公,会可以当什么城隍什么,在鬼道那么多众生里面它属于少数。大部分的鬼,就经典上大部分的鬼道众生都是属于没有福报的,所以以饿鬼为主,99%以上,如果就经典描述全部都是。所以鬼道众生在佛教里面有一个名称叫做饿鬼道,这样可以了解吗?其实师父以前五乘共法里面讲很多,只是说现在既然在区分,我们就要把它分清楚。
大概讲一下,不要再问师父,你们回去五乘共法里面再去看一看,那个地方师父讲很多,书上也都有。
现在我们再拉回来这边看的话,
我,如果是指身心生命的话,我们这个叫我。但是佛教认知的这个我叫做假我,虽然是假我,但是在缘起上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叫做补特伽罗,第二个叫做萨迦耶,两个都是我。
1、【补特伽罗, 义译为数取趣,是不断在生死中受生的意思。无论是自己,别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个体,都可说有世俗假我(受假)。但众生不能悟解,总以为是实体性的众生在轮回,就成为“补特伽罗我执”。】
知道什么意思的吗?“补特伽罗我执”指的就是说,我们会执着。所有的六道轮回的这些众生,它都有一个个体,个体里面都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个和合的个体就叫补特伽罗。如果你执着合格的个体里面有一个不变的灵魂什么东西的话,这个就叫做特伽罗我执。这样明白了吗?像师父的身心生命的和合就叫做补特伽罗,但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俱生而来的,会认为这个身心和的内在会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是实有的,这个叫“补特伽罗我执”。这个特伽罗很多时候又翻译成就叫做我,这个第一个,我就是补特伽罗的意思。
所以我们会认为说,比如说LA、Rrk、Hk,如果众生执着会认为说还有这样一个LA,因为我们都还有执着,我不会单纯说他就是一个身心合体而已,色心和合体,我们会认为说他一定有一个不变的什么东西,所以他是一个补特伽罗,我也是一个补特伽罗,你们大家都是补特伽罗,但是我们自然而然都会认为他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个叫做“补特伽罗我执”,这样同学可以吗?
第一个叫做补特伽罗,又翻译成数取趣。为什么叫做数取趣?就是不断在生死中受生的意思,“数”就是不断的,“取”就是因为有烦恼造业,然后造业的业力就会再来三界轮回投生,这个叫做数取趣。是什么趣?六道轮回,取就是取著执着的意思,因为我们的执着烦恼,所以会不断的造业,不断造业就会一直再来三界受生,那一受生你就会又执取这个身心生命的报体,那就不断的这样子轮回再轮回。所以那个数就是不断的意思。不断的轮回的身心生命的报体就叫做数取趣。
如果你在数取趣上执着一个不变的自性,不变的本质就叫做俱生我执。
在这个课之前你们有听过,“补特伽罗我”还有“萨迦耶我”的请举手。你们都听过,因为你们之前有上过课或听过其他,其实这次听师父讲的在这里是哪一个课?是《金刚经》(12集),那是之前的。其他同学没有吗?没关系,你现在就要了解讲我是有这样一个分别。21.28 数取趣的梵文叫做pudgala,就叫做补特伽罗。
第二个, 【萨迦耶,是积聚(身)的意思。在自己的身心和合中,生起自我的感觉,与我爱、我慢,我爱我慢就是根本烦恼的特性相应,这是根本没有的妄执就叫做“萨迦耶见”。】
“萨迦耶见”是什么呢? 补特伽罗是每个众生,你觉得你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本质,这个叫做“补特伽罗我执”,但“萨迦耶见”特别用在于自己,对我自己这个补特伽罗生起自己本身有一个不变的本质,然后很执着自己的身心生命,这样的根本我执就叫做“萨迦耶见”。所以萨迦耶是积聚的意思,在中文翻译常常翻译为“身”。22.42
这个叫做身见或叫做有身见。所以“萨迦耶见”叫做有身见,是在自己和我的身心中生起自我的感觉,与我爱我慢,还有无明的特性相应,这是根本没有的妄执,就叫做“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叫有身见或叫做身见,这是根本的我执见,我们要破的基本上就是这个“萨迦耶见”,这样可以了解吗?我们要对治要破就是这个“萨迦耶见”,“萨迦耶见”一旦破了,“补特伽罗我执”自然就破了。因为这个“萨迦耶见”是在自我的补特伽罗上面起执着。
你们记得入初果断三结,记得吗?谁记得入初果三断三结,身见、戒禁取、疑。如果你要真正成为圣人的话,你要断根本烦恼,那断根本烦恼在经教上叫做根本的三结。结 就是说卡住打不开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烦恼就是卡住打不开,这三结里面,最根本是哪三结?刚才Rrk讲哪三个?身见、然后戒禁取,还有什么?疑惑的疑这三个。要成圣人,这三个必定断,这三个里面又以哪个为最根本?身见,你身见断了这两个就不会有,你这身见断这两个一定断。相对的如果你没有这两个的话,你也绝对没有身见。这里的身见指的是什么?就是这里的“萨迦耶见”,就叫做有身见了,根本的烦恼执着,这是要破的根本。
补特伽罗是指每个众生(有执着),“萨迦耶见”是指个人对于自我。所以我对众生有补特砌罗我执,对自我有“萨迦耶我执”。
问:什么是戒禁取?
师父:戒禁取就是错误的修道修行观念,什么外道很多错误的观念,比如说认为吃草会升天,持牛戒、持狗戒。还有到印度有没有看到有一个一只手一只脚的,认为这样可以消业障了;还有用滚的滚去朝山,认为这样可以消业障的,太多太多了。
在印度文化里面都有这种戒禁取见,不只是印度,印度特别多,中国也有一些戒禁取见,不是(正确的)修道的方法,但是你错误的观念把它认为是修道的方法;不是应该持的戒律,你把它认为是应该要持的戒律,那就是叫戒禁取。那讲微细一点的,你做很多东西,你的发心错误的话,那也有可能把很多东西错认,也有可能是戒禁取。比如说佛教讲吃素,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佛教讲吃素的用意是什么,你认为吃素本身就是一件大功德,所以你非得吃素不可,那就是戒禁取见。你认为吃素可以升天,那跟牛吃草有什么不一样,那也变成是一种戒禁取见,所以就认为自己吃素一个大功德,然后就到处去批评人家不吃素了,然后就认为吃素本身就是一个大功德,就等于是戒禁取了。
所以很多其他宗教和外道批评说你们佛教讲吃素,牛吃草也是功德一件。但是他就不了解佛教讲吃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就是大悲护生。他吃素的目的不是为了吃素而吃素,他是为了悲心护生,不忍众生苦,去吃他们的肉,以这样的心来吃素,那才是佛教真正的意义,这个跟牛吃草就不一样。牛吃草只会填饱肚子。
所以非道行道。就是说不是通向解脱的,对烦恼也没有意义的,某些行为你把他认为说这个是修行,这个可以断烦恼,这个可以升天,这个因果就不对了,这个就叫做戒禁取。
为什么要了解这个呢?因为这个就是你们要对治的问题。如果学佛不了解他的根本,我们的烦恼还有轮回的根源是这个东西,那你学了半天,培养培养善根,种种因缘可以。但是你说要真的怎么修行那是相当可以了,因为你根本的问题都不清楚在哪里。所以这个一定弄清楚,我空观真正到底要空的是什么?空的是我们执着,我们执着基本上会有哪二种执着,一个“补特伽罗我执”,一个“萨迦耶我执”。里面更根本的是“萨迦耶我执”。
讲到这里我后面会讲,但是这里我还是提一下就更清楚明白了就是说,如果你们不清楚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子讲,(29.29师父画图)
谁知道接下来师父要画什么?(我法非法),没有谈到那么深了,谈非法的问题,这个知道是什么了吗?里面最小的要填我没错,第二个呢?这个还是我,罪外面这个呢?法。里面这个我们如果说1、2、3,里面这个我在补特伽罗跟萨迦耶里面要填哪一个?萨迦耶,确定吗?对!基本上最里面圈圈是什么?“萨迦耶我”,外面我是什么?“补特伽罗我”。
为什么外面这个圈圈会比较大?因为包含其他众生,外面最大这个圈圈是什么?法。就包括外面万事万物的一切事情,当然可以是器世界,但是它可以包含所有的,也就是说这个法其实包含了我在里面,只是为了要作观,还有为了分别清楚所以它分开来,但实际上就一个广义的意义来讲,这个法其实包含这两个我,所以我圈圈这样画。
补特伽罗是包括我自己也是补特伽罗,所以他这个小圈就被我的大圈圈包住了,但最里面这个圈圈就是我自己的萨迦耶。所以第一个叫“补特伽罗我”,第二个叫“萨迦耶我”,第三个叫“法”,下来这里是什么?自性执,所以说穿了还是自性执在作祟。
自性执就是上次师父讲了,(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自成的,不随时间而变的,不依因缘而成的,这个叫自性,你执着有这样一个东西就叫做自性执。你把这个自性执用在我自己的身心生命上面,这个叫我执,更具体的讲就是“萨迦耶我执”,就“萨迦耶我执”,如果用在其他有情身心生命上就“补特伽罗我执”,
如果用到一切法就叫做法我执或叫做我执法执,这样是不是清楚了,这个是中观的观念,中观的观念就是这样,所以现在你看你根本要破的其实是破自性执。
但是你如果观法空、观我空,观萨迦耶空,其实都是在观自性空,你当然可以观一切法空。因为就我们众生来讲的话,我们最执着的其实是什么?我们这个身心生命,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真正要修的时候必须观我空了,不能局限于我空,还认为说法是有的,这样就有问题。
所以理解上道理上你可以观一切法空,但是真正起观修的时候必须观这个身心生命是空的,因此在《金刚经》里面或是在中观的修行观念里面,他会画一个什么呢?
在中观或是在《金刚经》般若经这一类或者是中观他的修行里面,他把它划分成二道,有时候又用金刚杵来做比喻,34.57 二道,般若道、方便道,师父《金刚经》(13集)有讲。
这是我们的凡夫开始发心,这边是成佛,你们看过金刚杵吗?你看西藏佛教金刚杵很普遍,两边大中间小,他用金刚杵来比喻这边的叫什么道?你们会把方便搞错,因为佛教里面方便有两种,上次也有人来问师父,因为他听师父的《金刚经》听了很高兴,但是就有个地方一直从头到尾都有疑问,因为他把方便搞错了。
因为佛教里面讲方便有两种,这个叫般若道,这个叫做方便道。
为什么这边叫般若道?因为这一边修,当然你要广观一切法空,这个地方就修六波罗蜜,而且六波罗蜜的当下观一切法空,所以这边很广。但是你观到最后,你在般若证悟的当下,止观相应的当下为什么变狭?为什么变小?他们小的意思是什么?你要收摄回来观自我的补特伽罗,自我补特伽罗就是“萨迦耶见”,观我们身心生命是无自性的,不是广观外面一切法。
你刚开始学的时候,你当然在理上你可以广观一切法,而且行六度,然后什么三轮体空,但是这个只是你还没开悟,你只是凡夫在一步一步的修行而已。但是经过了两大阿僧祇劫慢慢修行之后,当然你平时都可以修了,但是真正在你要悟的当下,转凡成圣的当下,这个时候止观相应的观,你必须观什么?观(自己的)身心生命,因为这个身心生命是你最执着的东西,也就是要观这个萨迦耶,这个身是无自性无我的。这个时候叫般若道,为什么般若?悟般若。你这里悟了般若之后,在菩萨里面是什么?初地,我们现在不讲三乘,这个是讲菩萨道,这个是初地,初地先断根本什么见?“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身见了,根本断了,因为三结必断,到这个地方就观成了,断三结里面的身见“萨迦耶见”。
所以观我才能观萨迦耶,“萨迦耶见”断,断了之后,从初地又开始修福德资粮,智慧当然一般修,但这里方便是指大方便,是广度一切众生的大方便,然后到最后成佛,所以这个叫做般若道跟方便道。
所以前面这个是般若,重在于悟空性,后面这个叫方便道是大方便,是在严土熟生。所以前面是悟空性证般若,后面是严土熟生。严土熟生,其实我在后面菩萨一地一地的时候都会讲,但是你们现在先了解一下。
为什么叫严土?庄严佛土,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你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佛土,你可以到其他佛土去帮助那边的佛渡众生,所以叫做严土,庄严佛土。
庄严佛土的方法就是什么?度众生,熟生,就是使众生成熟,其实是帮助众生了,其实我们帮助众生不是帮助他到他成佛了。我们帮助众生的目的是让他证得般若,证了般若之后,他自己要到处去,就是说你功夫学成了有基本的能力,你就要到处去度众生,不是到处去行侠仗义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后面这个叫做方便。
但是佛教另外一个也叫方便,所以有人会搞错,基本上菩萨道,师父其实这个讲过你们再复习一下,
基本上菩萨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它有分成方便道还有正常道,菩萨道有分两种,所以很多人会把这里的方便道跟正常道,还有这里的般若道跟方便道,里面两个都叫“方便道”,混在一起了。
菩萨道的正常道就是在生死中,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修六度万行,然后度众生积极各种资粮,这个东西容不容易?不容易,很辛苦。你要悟般若,然后要步入般若,然后又要为众生牺牲忍耐,然后又要成熟众生,然后在布施的当下又要被骂,那你要布施人家不一定喜欢,你布施帮助人家,你还被骂的满头是包,他一直会骂你,但是你能不能对众生起嗔心?不行。你要持戒,然后要修忍辱,这些当然都很辛苦,当然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但是一般人要修菩萨他必须这样做。
我是说菩萨的大概是这个样子,当然很辛苦,但是
问题是说,师父讲过好几次就是说,
菩萨道众生中求,你不要以为离了众生你可以修菩萨道。菩萨道就是这一些在众生中一起,然后受尽各种侮辱、受尽各种破坏,然后在当中能够三轮体空,然后能够忍受众生能够这样,当然真的不容易。这个叫做什么?难行道,而且是菩萨的正常道,你不要以为离开众生你可以去修菩萨,可以修什么成佛,不可能。因为这个样子太辛苦了,所以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有人问龙树菩萨说,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些人,如果一下子没办法这样子做,有没有方便一点的,先不要那么辛苦,先栽培一些善根,先修一些信心的(法门)?那么龙树菩萨说,有!经典上说有,那就是所谓的各式各样的宗教行为,念佛、拜佛、礼佛、持咒、诵经,这些都可以,然后这些都可以栽培积极一些福德资粮,熏修一些善根都可以的。
所以这些种种的就叫做普贤十大愿,我们早课每天在念。你不要念普贤十大愿念他玩的,这个都是在积聚你准备进入菩萨道的资粮,你初发心者就是要先做这些准备,所以这里的方便道叫做准备之道,先去栽培这些福德资粮。
我告诉你,如果真的要修行,什么都困难,但是相对于六度万行这样子的东西来讲,相对来讲容易一点。
我们以前常常在讨论,如果说我今天坐在这里念个十遍《《心经》》,以及你去那边布施做很多东西又被骂,然后又不能生气,然后还要说没关系,众生就是样子,如果同样功德的话,我说同样功德你会选择哪一种?我当然(选择)坐在家里吹着冷气诵经比较舒服,我说同样功德,但是实际上功德是不一样了,我说如果同样功德的话,为什么?所以叫方便道。但是你不要小看方便道,所以对方便道、正常道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虽然菩萨讲的是正常道才是应该要的,但是因为我们都是初学者,所以方便道变成是一个必经之道,所以不要小看它。但是也不要把方便道本末倒置,认为菩萨就是修这个就好,我每天念经我就可以成佛,你如果不能不去那边跟众生磨合去度众生,你成什么佛呢?所以记住一句话,菩提众生中求,这样可以了解吗?(问:净土宗常常说他们是方便道),净土宗本来就是方便道,如果就龙树《十住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确实把净土宗定义为方便道,为什么?他有讲过初学者或是信心不足的,我怎么办?
他说有一个学校,校长是阿弥陀佛,你先到那边去有诸大善人,然后有很多好老师什么,你先去那边训练,把基本的信心培养足了,培养足了接下来怎么样?回到这个地方继续来难行能忍,难忍能忍,还是继续要修六波罗蜜,还是继续要做之前没有搞过,没有被骂过的,没有被修理过的,还是继续要做这些。
问:念佛拜佛,如果他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时他也没有跟这个世界的人结缘,回来的时候怎么办?
师父:你如果标准没到的话,你就没有办法去那边,你就继续在这个世间了。
问:有些人一天到晚都念佛念十万遍,根本没有时间去接触现在的人,人家有什么苦要什么帮助,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就想着去西方极乐世界,可是如果万一他们去不了,他回来的时候?
师父:他去不了就没有回来的问题,只要他不做什么坏事,他五戒持好他照样是人道,所以是这样子,你要念佛什么都好,但是你基本的五戒持好,还是人道。46.45
基本上如果你光念佛,但是净土要求的某些条件你没达到,你还是没有办法去的。不是念了你就能去。(问:他没有跟我们结缘,回来做人是不是很辛苦)?
这个我慢慢再跟你谈,因为中间有一些问题师父再讲一次,这不是我讲的,
经上讲的,你要去他方净土世界,不只是极乐净土,他方净土,你要去要具备大乘的心愿,这样知道吗?你必须是因为这边众生苦,然后你为了要帮助这些众生,只是你现在的能力信心还不足,所以你发愿到那边去进修,学习到一定的信心跟技能,但是目的是回来,去留学再回来。所以很多人基本上师父讲过很多次,就是说你发净土愿不是发去,而是去了要回来,要不然去不了,所以师父曾经很久以前不是说净土是two way tickets。
你不能说去买我买万位的,没有净土,没有买卖万位的,because I'm always worried about those people who recited good thing only。48.10
And they don't have any activity with this world。So if they don't go to the western pure land, They come back as a human being,they must be having a house。 What about the company?The company is just a different
师父:基本上英文不能这样,英文就是这样可通,但是就中文来讲就不通,因为你就没有come back的问题,你还是在继续在我们娑婆世界轮回该怎么弄怎么弄,因为牵扯到个人的某些概念师父就不谈,私底下跟你谈,没办法去不了就在这个世界继续轮回。
所以师父现在这样子讲好了,因为这样讲会有点问题说到底这些人怎么样,我们现在这样讲,依我们的能力条件往上提升,你今天能座到这边,师父就希望说你再提升一下,你今天有能力坐到这里,师父希望你往上提升一下,所以叫做法乎中得什么?得其下嘛,你不要老是用最低标准(要求自己)。如果说只能念佛,比如说年纪真的很大了,你叫他听经他也听不懂,不是说年纪大就听不懂,我是说很多了,他只能念佛,我们希望他念佛种善根,也希望说他能念佛就算是没有往生,但是未来依念佛的善因善缘也能够求生善道,这是一个要求。
但是如果说年纪稍微轻一点,或是说他本来就有在读经诵经,他有听经闻法,这种有能力的我们应当时怎么样?鼓励他多学多听。这种鼓励他多学多听,如果他真的能多学多听,我们就鼓励他多行菩萨道。所以就一个一个往上求,你不能说他能多学多听能行了,你说你不要,你念佛就好,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我们当然往上是能提升就往上要求,至于说那些人他怎么样,我没办法怎么样,那些人师父只能鼓励说,能做的不只是念佛,还要把佛法学好,把佛法运用在人间,不只是念佛而已。所以不能说他们浪费了,为什么?
如果他们能力只能这样子,你不能要求。所以我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说浪费,师父会认为有些人浪费,怎么浪费呢?他其实有能力的,但他不愿做,他可以行菩萨道的,比如说他很有钱,很有闲,你为什么不去做一些善事?多关怀世间帮忙建设净土。如果这种人他学佛只是说,我有钱有闲又年轻才四十几岁,我就每天关在家里念佛,这样确实是浪费,他不愿意去听经闻法,不愿意行菩萨道,那就是浪费。但是如果他已经到了,比如说年纪大了,那脚也不方便,身体也不方便,他就好好念佛,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如果有能力的你把它限制住,让他不愿意去做,那就是浪费。
所以当一件事情你要看他的能力怎么样,有能力我们要尽量鼓励他往上求,往上提升,学佛就是往上提升。52
Rrk:师父问一下,比如说到净土以后,可能是已经修到登地情况下断了,要不然他又在到这个世间?(52.23听不清)
师父:基本上很多东西这个是有争议的,到底他要到什么程度?其实每个经典讲的不大一样,论典讲的不大一样,但是基本上是大乘的信心不退,求大乘的心不退,我们现在都容易退。但是他去净土再回来的时候,他的不退是指信心不退,而不是真的登地了,你要真的登地,我问你,你戒定慧不学,你怎么登?去净土也可以听经闻法,但没有机会太多的磨练。你每天都遇到好人你要磨什么?(环境)太好了你要磨什么?这个是净土上面讲的,不是师父自己讲的。这也是经上讲的,这边修一天的功德等于那边修一劫的功德,所以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有好就有坏,这才会符合佛教的缘起法,不然等于天堂,去了一劳永逸,这怎么会符合佛教的因果或缘起法呢?休息一下。
Zr:有三结,如果到初果的话。前二劫你讲的是一个身见,另外一个就是戒禁取,还有疑。疑是什么?
师父:断三结证初果,菩萨初地。疑是指对三宝四谛的疑。因为如果你对三宝四谛还有疑惑的话,基本上你对三宝四谛尤其是对法宝,如果你有疑惑的话,你根本不可能断身见的。
疑,不是对一般世间的疑惑,是对身心生命的根源上,对三宝他讲的这些佛法僧这些东西有疑虑。(问:一定是对三宝的疑虑)?重点在于三宝四谛,四谛法就是四谛,很简单,你有疑虑,比如说今天我讲无我,你说是吗?无我吗?不是啊,你怎么断“萨迦耶见”呢?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初果,他有这样又叫四证净,又叫做四净信,这个净完全没有疑惑,但是这个完全没有疑惑不是说你一般的相信他,是因为智慧高到一定的程度,断了根本的见,那才是真正的清净。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你怎么可能对三宝四谛还有疑惑呢?他就觉得说真的吗?学佛可以断烦恼吗?如果你还有这样疑惑,你不可能证初果,(问:您初果指的是初禅)?不是,差远了,初果基本上已经是圣位了。菩萨如果断了三结入初地圣位,二乘来讲入初果,初果是果位的,不是禅位,不是禅定而已,这个东西以后师父再慢慢,因为这个是之前在讲的了,师父也建议你有时间的话把成佛之道师父前面讲的这些,因为这些什么是果,什么是禅,师父前面讲很清楚,有空把它看一看好不好?
Hk:“补特伽罗我”,感觉更强调就是生死轮回的。
师父:生死轮回的这一个身心生命体,这个本来是假我没问题的,
我们会再回去看一下,没问题,这个地方有问题现在问,因为刚刚有同学来问,然后把很多事情又厘清了,我们这边一个字来看的话,
补特伽罗是译为数取趣,是不断的受生的身心生命体,然后是不断生死中受生,无论是自己别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个体。所以这个身心和合个体不断的受生,这个就叫做补特伽罗。如果你认为这个只是因缘和合的没问题,补特伽罗有没有?有。有这样你我的补特伽罗没问题,是世俗的假我,如果你认为补特伽罗只是世俗的假我那没问题。但是现在因为他补特伽罗其实后面加一个我,但众生不能悟解,这个只是一个轮回的假我,总是以为实体性的众生在轮回,就成为“补特伽罗我执”,就是“补特伽罗我”。
Nature:师父,它和《金刚经》说众生见是不是一个?
师父:对!就是众生见,后面叫我见,又叫身见,这个就叫众生见。以前师父在讲《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讲四见,其实般若经里面讲十六见,是把十六归纳成四个,那里面的其中一个众生见就是Sattva。所以他只是个人的翻译,有时候直接翻成众生见,有时候就翻成“补特伽罗我执”或者是“补特伽罗我见”。如果是“补特伽罗见”就是这样子,我见就是“萨迦耶见”,没错,就是这样。师父在《金刚经》里面也有讲四见,它的梵文本身是什么?因为从梵文翻译过来,每个人翻译的不大一样,所以你以为不同的东西,其实你看梵文的话,你就知道众生见其实就是“补特伽罗见”,就是“补特伽罗我执”。
Hk:如果要相对来说,“萨迦耶见”更强调是当下,就是这一世是不是?
师父:不是。“萨迦耶见”是针对我自己,(问:但是他好像并没有强调是说他生死轮回这一块),你这样讲生死轮回也都有,问题是那么多这些补特伽罗里面,补特伽罗包括我自己的补特伽罗,但是如果你针对我自己的补特伽罗起的我执,根本我执接就叫做“萨迦耶见”。所以在教室里面有几个人就有几个补特伽罗,但是萨迦耶只对我自己自性执,对我自己起的执着就叫做“萨迦耶见”。
Hx:这个地方和唯识对应起来的话,不管是萨迦耶还是补特伽罗,实际上就是第八识。
师父:如果是“补特伽罗我执”的话,那就是第七识执第八为我。
Hx:我主要想还是轮回的问题,因为讲到这个地方,因为你做我空观这一类的空观的这些东西都是空的,我总想就是关于轮回到底轮回主题是谁的问题。刚才您就讲到补特伽罗他就一世一世数取趣一直轮回,实际上就是这个东西,只不过这个东西是变化的,它还是这个东西在轮回。
师父:有东西在轮回,但是没有不变的本质在轮回。
Hx:它是在变,能成凡成圣,最后它还能变成就是说成圣。1.01
师父:可以这样讲,因为如果就阿赖耶,他转阿赖耶,转识成智,可以这样子讲的。1.02 有时候就是说有情satkAya,又是另外一种,有情跟补特伽罗有点像,但是意义不大一样,所以pudgala就是人我见,sattva就是有情,两个都可以翻译成众生。
3.3.2 俱生我执与分别我执
- 俱生我执:众生的世俗心境,都是执我的。但这是直觉来的,极朴素的实我,到底我是什么,大都不曾考虑过。
- 分别我执:这到了宗教家,哲学家手里,就推论出不同样的自我来。但作为生命主体,轮回实体的我,一定认为是实有的,这是与他对立而自成的,轮回而我体不变的。
有没有听过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为什么我们现在来分?因为现在在讲我空观,要先观我空,但是要观我空观我没有自性,如果你没有把这个我弄清楚,你怎么观?你怎么知道说我到底要破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破这个身心生命的和合体,我们是破我们对身心生命合体的那种自性执,那种执着,那种执着是错误的所以要破。但是这个身心的生命的合体是缘起的,你破它没用,它就是缘起和合的。
但是我们众生的问题就是在缘起的和当下,会执着一个不变的自性不变的我,这个是要破的,所以不破缘起,但破在缘起上错误的观念。
Hx:讲到这地方,到底是谁在做补特伽罗或者是萨迦耶,谁在执着啊?
师父:不是谁在做,我们在执着,是个人在执着。
Hx:那就是说是缘起的我身心生命在执着,还就是什么?
师父:就是我们这个人,就是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我们这个无明随着身心生命在轮回当中,无明本身就会起一个自我的这种执着,如果你要照般若中观谈到胜义谛的话,那是一切法必竟空,执着的那个也是空的,(问:那就不是“萨迦耶见”)?“萨迦耶见”就是我执见,就是“萨迦耶见”就是我执。也就是说这样子的,本来是有一个身心生命的和合体,这个和合体本来就是缘起合和,和合而成的,但是无始以来我们就会有这种“萨迦耶见”,在和合体上面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本质体,这样就会造成身心生命的生死与不断的轮回。现在要破的就是错误的观念,你说那观念是谁?就是我们身心生命的合体的这个我。
这样了解吗?你再想想看没关系。
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有没有听过?没有听过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的请举手。没有,尤其因为大部分很多都没有听过新来的,很多听过可能也是在这个师父课上讲过了,我执又分为俱生我执还有分别我执,
俱生我执:【就是众生的世俗心境,都是执我的,但这是直觉来的,极朴素的实我,到底我是什么,大都不曾考虑过。】
指的是什么?
就是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有一个“萨迦耶见”,这个东西不用人家教你, 生来就有,而且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无始以来一直跟着我们,就是这个东西让我们不断的生死轮回,这个就是烦恼的根本,这个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俱生我执,无始以来的无明,由于我们有俱生的我执,所以依我执就会造业,造了业就是有漏业,不管是善不管是恶就是有漏业,有漏业你这个烦恼再去润发,它就会来三界不断的生死轮回。
再加上如果说这个我执在我们当体下,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去执着,师父画一个图,你们就清楚了,1:06 这个图其实你们应该都背得起来,而且是无量无数的,很多次了,A B C,师父不是常常讲这个是我执吗?现在我们讲的具更具体一点,这个我执它的根源,如果就刚才讲的就是“萨迦耶见”,我执见,我身见。就这个地方来讲身见,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叫做俱生我执,这不用人家教你,这无始以来你一直是这个样子。所以就他的执着的本身来讲,他就叫“萨迦耶见”,那么他无始以来一直跟着我们,不用人家的来讲的话叫做俱生我执。
俱生我执,因为俱生我执有我,所以在十二缘起支里面它就叫做无明根本,由我执比较现起的粗的相来讲就会有贪嗔痴,有这个无明的话就会怎么样?造业。无明缘行记得吗?行就是行业,造了业,这个我执继续再去润它就会成熟受报。这个是一个
再来,由于这个我执,我们把无明缘行这个是列在时间观上来谈一个纵向的演化的状况,就会有三世轮回。那么从当下来讲,我执会对他周遭的一切起执着叫做我所,他起执着他就会去执着周遭的一切,不管什么东西,(希望)会照着他想要的东西想要的一切来。但可惜 B是无常,无常如果就中观来讲是什么?无自性,无自性一定是无常的了,无常的绝对是无自性的了。因为自性本身就是常,无自性一定是无常,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执不但会造成未来我们不断的轮回,而且会造成当下的苦痛。为什么?我执跟无常绝对是对立的,有我执那你跟无常一定是对立,对立就会产生矛盾,矛盾的当下对我们的觉受就会产生什么?苦。所以如果就《阿含经》来讲的话,这个叫做我执,如果就中观来讲这个我执他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自性执。
那么在《阿含经》他叫你先观无常,如果是中观他叫你观什么?叫你观空,空就是无自性。
所以就中观这边可以无自性,那这两个是不是也是冲突的?自性执跟无自性是冲突了,哪一个是真理?当然这个是真理,这边绝对是真理,这一边(我执、自性执)是我们的妄执,我们的妄执跟真理冲突,冲突的当下,因为我们想要外面这一切照着我们的自性或我执来,可是外面是变化无常的,怎么可能?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哪有那么容易?在这种冲突下,苦就一定产生,所以佛教讲苦他有浅的苦,他是有深的苦。
佛教讲深的苦叫做怎么样?五蕴炽盛是无常苦,这个根本的,所以你如果了解这个图的话,当佛教讲生命的真相或是人的身心的真相是苦,很多人会觉得很悲观很消极。但问题是如果你知道这个图的话,你会觉得佛教很悲观很消极吗?佛教反而是如实观,告诉你真相而不去欺骗你,因为你唯有承认(这个实践相)你才能面对,你不承认每天说不错,人生很好,你怎么去面对问题?人一般不愿意去面对这种事情,所以佛教不是悲观,佛教是如实观,那么如实观世间的真相,有自性执他一定是苦的。而且由这样看起来的话,反而佛教是一种积极观,因为你了解到你有问题,你有有病,你才愿意真实的去面对它,然后才能产生积极的态度。所以佛教的这个图是如实观,由如实观而起的就是很积极的面对真实的人生。
所以从这样来讲,佛教不但不消极,而且是很积极的去面对自我,但是面对自我的当下,其实很辛苦了,因为是向自我挑战。因为我是什么?我是“萨迦耶见”,我是什么?我是无始以来的俱生我执,既然是俱生的,那就是跟我们好几辈子无量无数,你现在要向他挑战容易吗?很辛苦,真的是很辛苦,所以学佛辛不辛苦?辛苦。那我学佛干嘛?要离苦得乐啊!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但是在你(挑战自己)的当下苦,很苦。
我举一个例子给你听,你去看医生,医生说你有病,你的病是因为你的生活习惯不好。我问你,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习惯苦不苦?苦。但问题改变之后是不是对你真实的有帮助?当然你继续照你的坏的生活习惯(现在)觉得很高兴,但是问题是真正的苦头在后面。我们人生现在其实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每天照着我们的习气毛病来觉得很好,但问题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就觉得真的不好,是不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就是俱生我执,众生无始以来的根本我执,他一直是跟随着我们的,除非你学佛修行,你慢慢去减损我执,然后一直到证初果或初地把它断除掉,不然一直都是跟着我们。而且你不要以为小时候没有,师父讲过,不分大小、不分老人、不分年轻人、不分中国人、外国人、西洋、人分黑人、白人、黄人。俱生我执也不分动物,也不分天人,这个俱生我执一直都在,一直到你证果初地,他才根本断掉。
所以有人如果一直喊我业障重业障重,我说业障大家都差不多重,看你要不要去修行而已,你不要猛喊,但是叫你真的去做你又不做,每天说因为我业障重,所以没办法修行。如果俱生我执在大家(业障)都重了,师父也跟你们一样重了,只是可能这辈子因缘稍微好一点,可以出家修行。要讲重的话,俱生我执没断大家一样重,所以大家要积极的学习。
俱生我执怎么断?经过闻思修然后思惟,然后养成正确的观念,这些佛法的正确观念一定跟我执是背道的。佛法是告诉你什么?佛法是告诉你这个,你确认这个你就可以对治这个(我执),你确认这个你对治这个,这个(我执)只要稍微力量不那么强,稍微减损一些,你的苦就少一分,你的生活就快乐一分。
2、【分别我执:这到了宗教家,哲学家手里,就推论 出不同样的自我来。但作为生命主体,轮回实体 的我,一定认为 是实有的;这是与他对立而自成 的,轮回而我体不变的。】
宗教家你不要把它当成是学者了,所谓的宗教家,老子也是宗教家,或是其他耶稣也可以算是宗教家。你们不要以为学者,不是学者,而是真正其他某些宗教的创始人,像古代印度也有六派哲学,又有六师外道,六派哲学比较后面,六师外道,佛陀时代有很多。佛陀时代基本上它的宗教跟哲学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顺婆罗门的,雅利安人的大梵的思想;另外一个是反婆罗门的,婆罗门以外的各式各样不同的宗教,还有思想。
佛教是反佛罗门还是顺佛罗门?佛教根本是反佛罗门的,不管是反婆罗门、顺婆罗门这一些本身都可以叫做宗教家。像跟佛教最像的叫做什么?耆那教。耆那教他的创始人叫大雄,大雄宝殿那个大雄,其实佛陀还有一个名号也叫大雄,你们讲大雄大力大慈悲佛陀,大雄在印度,这个雄在印度里面本来就是对于伟人或是对于圣人的称呼,所以印度甘地叫什么?圣雄。对古代的这些宗教创始者都可以叫大雄,耆那教创始人他也叫大雄,我们有时候称佛陀叫大雄。所以佛教的大殿叫大雄宝殿。印度耆那教创始人他也叫大雄,那他也是一个宗教家。
我们的俱生我执本来就有,但是到了宗教家或哲学家这手里,就推论出不同样各式各样的自我,不管在理论上在哲学上在思考上,就会不断的去创造一些理论,拿来说明有一个我【作为生命的主体,轮回实体 的我,一定认为 是实有的;这是与他对立而自成 的,轮回而我体不变的】
你与生俱来的这个我执叫做俱生我执,那么你今天去上一些印度教的课,然后他一直灌输你,其实我们有一个阿特曼。或是说你去基督教,基督教告诉你有一个不变的灵魂,这个灵魂从无始以来,很久以前就有一个罪叫原罪,他会这样子讲。如果这些宗教家或者不断的灌输你有一个我的概念的话,这样就叫做分别我执。
这个东西师父好像在星期五有讲过,所以第六识分别学习到的这个叫做分别我执。
如果就唯识来讲,第七识无始以来的执着,执第八识为我那个叫做什么?俱生我执。二种不同。那么当然这里面最根本的是俱生我执了,但是你也不要以为分别我执不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开始学习佛法的话,还是在分别我执里面去破它,然后确认无我。你如果有分别我执你不可能破俱生我执了,因为你浅显的观念都认为有一个我。
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听经闻法第一步,养成正确的知识,正确的知识就是在分别上灌输你一个无我的概念,无自性的概念,这个弄清楚了就可以影响到这个东西,1.20 因为你弄清楚了,你在思考分别上认知上你认为无我,这样不断的熏修就可以影响到俱生。
所以你不要以为说虽然这个是最粗浅的以为它不重要,因为我们的学习还是都先透过第六识,先透过这种分别抉择而来的,你经过不当的分别抉择,然后经过熏修,在分别上确认无我,进一步你就可以在这个上面去减损俱生我执的某些力量。1.20
问:因为是俱生的,你都还没生,怎么减少?
师父:俱生不是你生不生,俱生就是说无始以来与生俱来就有的。(问:怎么可以减少?减少下一辈)?不是减少下一辈,现在你就可以慢慢减少力量,我说减少就力量不像他那么强,不要他再增加。与生俱来的就已经在了,每一天就在增加。如果我们不去修行的话,他就一直增长,你说增加也可以了,反正他的本质就是这个样子,(问:这样从0岁到10岁增加了很多,我们修行了就减少,他一出生就有的那个东西?),我们这样讲,它的力量是可以减少的。如果我们经过闻思修,(这个我执的)力量是可以减少的,不然我们修行就没用了,(问:而且会不会你的轮回,你的下一世的慧根比较高)?因为我们如果这辈子有听经闻法甚至有修行的话,你的慧解力就比较强,所谓的慧解力就是说无自性的观念就比较强。你记得无自性的观念是跟自性执是怎么样?是对立的,它是可以对治这个东西(我执)的,所以(我执的)力量就可以减少,但是没办法断。但是我们要断也不能忽然间断,你要先把它的力量,周遭力量慢慢减少,减少到一定的力量,我们再透过止观才可以真正去断到它。
问::那个俱生我执是你出生就有的,无始以来就有了,那么你是不可以去的掉的,因为他与生俱来的,是因为你修行了才去掉,你修行的时候你的我执已经较重了,把它减少到最低的就没有?
师父:是可以去掉的。这个基本上我们不能用量来分别的。
它不是量,师父说增加或减少量强度,所以这个是语言上的,它不是一个量,它是一个本质的问题。我们现在当然在描述上会用量来描述,因为这是不得已的想法。如果万一用量的话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说我们无始以来堆积那么厚了你怎么弄?下次又去堆积,我说这个是本质的问题。我们如果学习这个是对治到它的本质,所以可以让他慢慢力量,我说力量而不是 Number的量,而是它的力量。力量的强弱,而不是东西的多少。
这样你们有没有回答到你的问题,应该就比较好一点。
这个东西其实有时候语言不容易描述,所以现在我们讲用量,力量的强弱了,如果你硬把它当成是数目的,那就会有产生你这个问题。
Sw:你说本质的问题,那么今生我是男的,下一生不知道出生做狗还是做女人,那么这个女人的本质跟男的本质不一样,这个是不是不是人的不一样?
师父:俱生我执一样的。这是人的根本烦恼,这个不管男的女的,师父讲过,俱生我执因为是生死轮回的根源,所以它不管是男是女是动物,只要六道众生有情,只要你没有修行没有去对治的话,它的本质都是一样,这样了解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来看的话,无明的本质大家一样,但是到底过去多少业,大家都千差万别。
多少业,这个地方大家你有修行我没修行,你做很多善事,我做很多坏事,业可能就不大一样。但是无明的这个地方,如果你不是圣人,你没有学佛,你没有对治的话,这个无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你讲说是男是女是什么,这个是在业力上的状况,不是在无明上的状况。这个俱生我执指的就是说,无明无始以来一直都跟着我们,这个的我执就叫做俱生我执,你讲它就是根本的我执见就好了。这个东西无始以来一直都是跟着我们,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不管你有没有去学习到,不管你有没有认知到,他就一直跟着我们。如果你没有学佛的话,他跟着我们你也不知道,是因为佛陀依他的无上的智慧,告诉我们我们有这么一个麻烦跟状况,我们才意识到说有这样的一个东西。
这里的分别你把它当成知识上的学习就好了,这样可以吗?这样是比较清楚一点?
所以佛教讲很多分别,这也是一个大问题,佛教讲的很多分别它的意义不大一样,所以一谈到分别的话,那一个头两个头大,这里的分别是指意识上的分别,第六意识上的分别,也就是第六意识上的知识学习,你把它这样认知就容易了。所以俱生我执一定有,分别我执怎么样?后天可以学来。师父不是刚讲说你去参加什么课程,然后他一直告诉你有一个不变的灵魂,到时候你在知识上也认为是这个样子,那就是分别我执。所以分别指知识上的分别,你先不要用分别这个名称了,你把它说知识上去学习有一个我,就这样就好了。俱生我执不是学习来的,是无始以来根本烦恼,就一直就有,分别我执就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Hx:分别我执,唯识为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意识是做根本我执的执着。实际上它两个意义是一样的,分别就是唯识里面第六意识分别,然后就有我执,类似于说唯识里头第七那是......
师父:因为第六意识他在学习的时候,他可以从外面的资讯学习到说,如果人家一直告诉他有一个不变的我,那就是第六识的学习跟认知,这样你了解吗?那俱生我执是第七识无始以来就执着第八识为我,这个就是俱生我执,不用人家教你自己无始以来就有。分别我执就是说你出生之后慢慢在学习过程上,第六识对外面的认识状况之下,外面这些讯息告诉你有一个不变的我,有一个阿特曼,有一个灵魂,那么你在第六识的分别认识上觉得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就叫做分别我执。这样清楚吗?
Hx:修行人的话是去分别还是去我执?
师父:师父慢慢会跟你讲,基本上去我执。“分别”在佛教的意义不大一样。
我后面会讲,什么叫做有分别,什么叫做无分别,刚好我后面会讲。这个地方比较有趣的是,佛教讲分别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定义跟不一样的观念,第六识的分别是一种分别,但是很多时候佛教在讲分别的时候等同于执着,有时候讲分别只是意识上辨别而已,这个跟那个不同叫分别。但是有时候我们讲执着也是一种分别,但两个意义是不大一样的,其实有好几种意义。正好我后面会讲,会先分析区分出有哪几种分别,有哪几种叫无分别,我后面会很快就会讲到了。这样知道俱生我执跟分别我执是什么了吧?
所以我们要对治的就是刚才讲的“萨迦耶见”,“萨迦耶我执”就是指我这个身心有一个不变的我,“萨迦耶见”无始以来就跟着我们,不用人家教你,你无始来就有这样一个执着的概念。如果从无始以来跟着你的话,这个叫做俱生我执。
所以你要对治的到底是什么?你要观我到底观什么?观我执着我这个身心生命,无始以来有一个我,要对治的就是这个。所以观我空就是观我们这个身心生命是没有这样一个本质的,这个叫做我空观。你们有空把这个地方都好好看一看,弄一弄,不然它容易弄混的。
3.3.3人我执&法我执
- 我执和法执:实有(实)、自有(一)、常有(常),为自我内含的特性。这与执法有自性的自性,定义完全一样。
- 我法二执:约法说无自性,约众生说无我,其实是可通的。所以说为法无自性空,我无自性空,又说为法无我,人(补特伽罗)无我。
- “萨迦耶我执”
-在这实、一、常的妄执上,进而说乐。觉得自身为独立的, 就觉得是自由自在的。从我(妄执)的本性说,我是乐的。
-从我所表现的作用说,是自我作主,由我支配(主宰,是我的定义)的权力意志。所以“萨迦耶我”,是以主宰欲而显出他的特色。
- 如通达无自性,通达实、一、常的我不可得,主宰的自在我,也就失却存在的基石而遣除了。
人我执&法我执
【我执和法执:实有(实)、自有(一)、常有(常),为自我内含的特性。这与执法有自性的自性,定义完全一样。】
所以这里我执法执,我跟法,它的根源都是一个自性执。然后再由这个身心上面起自性执的话就叫做我执,在万事万物上起自性执的话就叫做法执。有没有看到刚刚师父画的圈圈,就中观来讲,它的根源就是一个自性执,这个自性执如果用在我身心生命去执着身心生命一个不变的东西,这个叫做我执。如果执着外在的万事万物有一个不变的体叫做法执,所以中观就是这样区分的,但是它的根源还是一个自性执。
所以执法有自性,这自性的定义完全一样的,因为还是一个自性执。
【我法二空:约法说无自性,约众生说无我,其实 是可通的。所以说为法无自性空 ,我无自性空, 又说为法无我,人(补特伽罗)无我】,
所以无我跟无自性是同一个道理的,只是佛教里面在运用的时候对法讲无自性,对我讲无我,但是如果就中观来讲,其实两个都是无自性的意思,无我其实要破的我还是自性执,其实还是无自性。
所以如果就这个“约法”是什么?这个是印顺导师的语句了,我们应该说如果从万事万物的一切法的角度来谈,叫做无自性。那么如果从我们身心生命的众生来讲叫做无我,但是无自性、无我,本质一样,其实是可通的。所以说【为法无自性空,我无自性空】,两个都是一样的。又说法无我,又说人无我,这里的法无我。 ?
执自性,人无我的无我也是执自性,其实就是法无自性,人无自性。
所以中观说如果了了说,方便讲叫无我了,如果就实来讲无我就是等于无自性。只是为什么你知道《阿含经》跟中观他其实讲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是在《阿含经》里面他更比较重点说你直接观这个身心生命,从无常观身心生命,然后透入到无我,然后到究竟涅槃,因为这个身心生命是我们最直接最执着的地方,所以《阿含经》常很注重观这个五蕴身心。但是到了般若中观,它除了观五蕴身心以外,因为它要行菩萨道,所以他必须要拓展出去广观一切法空,了解一切法,然后当下观一切法空,它有这样的不同点,但是本质上要破的都是自执是一样的。
所以这个就是人我执还有法我执的这个我自性的意思。那么“萨迦耶我执”就是刚才讲的“萨迦耶见”了。
【 萨迦耶我执:
– 在这实,一,常的妄执上,觉得自身为独立、自在的,从我(妄执)的本性说,我是乐的 】
– 从我所表现的作用说,是自我作主,由 我支配的权 力意志。所以萨迦耶我,是以主宰欲而显出 他的特 色。】
记得师父画这个图吗?1.36 刚才师父不是讲说有我,然后就会对外面产生执着,所以我从它的作用来讲,他会想要主宰一切,可惜外面这个是不让你主宰的,你只能说我去具备某些因缘,想办法让它成熟。但是外面有太多因缘不是你的能力所能控制到的,所以你没办法主宰一切的。但是“萨迦耶见”,他与生俱来就有主宰一切的习惯,有我执就有我所,那么有我,你就会想控制主宰一切,这样的冲突当然就一定是苦的。所以“萨迦耶见”他是根本的执着,那么从它的作用来讲,它又有主宰的那种欲意跟主宰的习惯,这就是人的痛苦来源。所以想要不痛苦少管一些闲事,但是师父讲少管这些闲事不是叫你什么都不干。有些人就误解,师父叫我少管一些闲事,我回去什么都不干。那也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你要记得诸法因缘生,既然是因缘生,你就要是具备那些因缘,诸法因缘生是当下无自性空,无自性空你就是具足了你能力之下,能够具足的因缘,接下来很多是你没办法掌控的,你就必须要了解无自性空,你就必须要放得下。
这就是师父常讲的,从佛教得来的人生观,就是那句老话,这个是有逻辑观念的不要弄错,要先随因缘、尽人事,尽人事之后随因缘。为什么要随人缘?因为要记得:缘起,尽人事,尽人事之后要随因缘。缘起性空,性空所以你要随因缘,所以你要做事的时候你要随因缘,到了哪一步的因缘,你要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做,因缘没到的话,你再怎么强求再怎么用力还是不到就是不到。
师父还是在举那个例子,比如说在十年前可能没有这么多的因缘,当然现在因缘有你们来是很高兴,这个也是师父的福德福报了,可以感召你们,也很高兴了。但是如果就某一个立场来讲,因为师父毕竟德行还没那么大,所以没办法感召几千人,但是至少在座的二三十个,外面可能还有没来的,或是有因缘五六十个一百个。五十个一百个的因缘,有这样的一个因缘,那么就是说五十个一百个的能力聚集起来,盖一个小小的禅修中心,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所以随现在的因缘,所以我要做这样一件事情。
既然有这样因缘我要做了,发心要做,我要尽我最大的能力来做,做了之后,至于说我尽了力之后能做多好,谁能保证呢?有太多外在(因缘),如果政府不给你盖我怎么办,我只能尽力,尽了力之后能够盖到怎么样,我们就随他的因缘。但是我不能在中间不尽力,然后随随便便然后就说因缘,那就违反了缘起法了,这个叫随因缘。如果十年前师父还在大学很忙,那时候我如果说我要盖,然后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我说我要盖一个道场叫做不随因缘,因为根本没那个时机没那个因缘,你这样去弄,那根本是自找麻烦。而且也还没把佛法传给大家,大家也不知道有中道这样一个地方,师父跟大家的缘都还没到,如果那个时候一来就强求,当然弄不成了就怨天尤人,大概可以知道这样的因缘。
【如通达无自性,通达实,一,常的我不可得,主 宰的自在我 ,也就失却存在的基石而遣除了。】
所以在学习的佛法过程当中,一定要先听经闻法,在知识认知上知道无自性、知道无我,这个是第一步。如果你连这个都没搞清楚,你不要说你要怎么样修行要破烦恼,然后断我执要什么,还没到,谈不到那样子,因为你连佛教根本是讲什么,你只能最多就是做善法修修布施持持戒修修善的因缘。
你只能说这样而已,你要谈断烦恼,你要谈开悟那还早的很。因为无自性无我,缘起性空是根本的基本道理,根本的实相,你要悟什么?悟缘起性空,悟无自性、悟无我,但是悟已经谈到很高的境界了,你在之前你要先学什么叫做无自性。先学这个我是我们自己执着的妄执是错误的,这是第一步,所以你们现在听经闻法。你不要以为听经马上可以断烦恼,听经开悟没有那个事情,你要从闻思修一步一步慢慢来,你们现在是在养成闻所成慧,先听经闻法改变自己对我跟执着的这种观念,学习顺于佛法中观般若的这种观念。
9点了怎么那么快,我们下个礼拜继续,但是下礼拜是最后一天,我们能讲尽量讲。记得如果你们有同学或朋友还是亲戚想要学佛法入门的,记得他们9月10号晚上7点尽量让他们来,因为最近来你们也知道来了很多新同学,但是因为为这也深中观也深,刚来了听不懂两三次就走了,太可惜了,所以师父星期六7:00~9:00开一个佛学入门,当然在座各位有愿意来的都可以。
但是在座各位当然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师父还是建议你们成佛之道唯识多听,因为在座都有一些基础了,那么如果你时间允许你三天都来师父也是很高兴,多做一些包子让你们吃,好,我们先来回向。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