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345經
雜阿含經 第344經 | 雜阿含經 第346經 |
如是我聞: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如我所說,
波罗延那阿逸多所问
[1]:具威儀及行,為我分別說[4]。』
時,尊者舍利弗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復默然。
佛言:「
真实
[7],舍利弗!」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世尊!比丘真實者,厭、離欲、滅盡向。食集生,彼比丘以食故,生厭、離欲、滅盡向。彼食滅,是真實滅,覺知已,彼比丘厭、離欲、滅盡向,是名為學。」
「複次,真實,舍利弗!」
舍利弗白佛言:「真實,世尊!世尊!若比丘真實者,厭、離欲、
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
。彼從食集生,若真實即是滅盡,覺知此已,比丘於滅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善解脫,是數法。」[8]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比丘於真實生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數。」如是說已,世尊即起,入室坐禪。
爾時,尊者舍利弗知世尊去已,不久,語諸比丘:「諸尊!我不能辯世尊初問,是故我默念住。世尊須臾復為作發喜問[9],我即開解如此之義,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10]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以異句異味而解說之[11]。」
時,有異比丘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舍利弗作奇特未曾有說,於大眾中,一向師子吼[12]言:『我於世尊初問,都不能辯,乃至三問默然無答。世尊尋復作發喜問,我即開解,正使世尊一日一夜,乃至七夜,異句異味問斯義者,我亦悉能,乃至七夜,異句異味而解說之。』」
佛告比丘:「彼舍利弗比丘實能於我一日一夜,乃至異句異味,七夜所問義中悉能,乃至七夜,異句異味而解說之。所以者何?舍利弗比丘善入法界故。」
- ↑ 波羅延那阿逸多所問:經名,「波羅延那」是音譯,義譯為「到彼岸」,是十六位婆羅門學徒與佛陀的問答集。「阿逸多」是十六位婆羅門學徒中第一位發問的。此經相當於南傳《小部尼柯耶.經集》〈彼岸道品5〉第2經,此事件也記錄於《賢愚經》卷十二〈波婆離品50〉。
- ↑ 得諸法教:證得佛法的教導。這裡特指阿羅漢(證得佛法的教導的無學聖者)。相當的南傳經文為「凡已體悟法者」,《瑜伽師地論》譯為「諸善說法」,《大智度論》譯為「諸數法人」。
- ↑ 種種學:即種種「學人」,佛弟子中尚未證阿羅漢的聖者,還有法須修學,因此稱為「學人」。相當的南傳經文為「凡個個有學」,《瑜伽師地論》譯為「及有學異類」,《大智度論》譯為「種種諸學人」。
- ↑ 若得諸法教,若復種種學,具威儀及行,為我分別說:請問已證得佛法的教導的人(阿羅漢),或是幾種有學,會具有怎樣的威儀及行為呢?請為我分別解說。此偈相當於南傳《小部尼柯耶.經集》〈彼岸道品5〉第2經第1038頌。
- ↑ 學:即「學人」。又見學人。
- ↑ 法數:佛法的法則,同義於前文的「法教」。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了知諸法的人」,南傳註釋書解說為「阿羅漢」。
- ↑ 真實:相當的南傳經文為「這是已生者」,相當的《大智度論》譯文為「有生不?」。此詞巴利文Bhūta一字多義,例如「真實、生物、鬼神、已生者」等等。南傳註釋書認為這裡意指(已生者)五蘊,菩提比丘進一步解釋,因為「阿羅漢(得諸法教)」、「有學(種種學)」有多種解釋方式,因此等到佛陀提示他以「五蘊」的角度來解釋,舍利弗才開始回答。
- ↑ 相當的《大智度論》引用《雜阿含經》第345經的譯文為:「如佛問舍利弗,如《波羅延經》阿耆陀難中偈說:『種種諸學人,及諸數法人,是人所行法,願為如實說!』『是中,云何學人?云何數法人?』爾時,舍利弗默然。如是三問,三默。佛示義端,告舍利弗:『有生不?』舍利弗答:『世尊!有生。有生者,欲為滅有為生法故,名學人;以智慧得無生法故,名數法人。』」(CBETA, T25, no. 1509, p. 82, c11-20)
- ↑ 作發喜問:鼓勵而給予提示。
- ↑ 異句異味:不同的詞句、不同的文句。
- ↑ 此段話的大意應該是,舍利弗告訴大家:「針對這次佛陀問的這個關於無學阿羅漢和其它有學之間的區別的問題,下次縱使世尊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問一天一夜,乃至七天七夜,我也能夠作答了」。ywsz, 5-11-2022
- ↑ 獅子吼:以百獸之王獅子的吼聲,形容聖者說法內容真實且具震撼力。
- ↑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345.html
- ↑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3/0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