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 滅聖諦 - 涅槃
雜阿含經 第489經 | 雜阿含經 第491經 |
6.2.09 集聖諦 - 命終時無懼 | 7.02 滅聖諦 - 捨報身之無餘涅槃 |
有一次,閻浮車請教舍利弗:「常常說到涅槃,那麼涅槃到底是什麼?」舍利弗回答:「所謂的涅槃就是貪欲永遠斷盡,瞋恚永遠斷盡,愚癡永遠斷盡,所有的煩惱永遠斷盡,這就稱為涅槃。」……閻浮車再請示舍利弗:「所謂的阿羅漢,什麼又是阿羅漢?」舍利弗回答:「貪欲全斷而沒有任何剩餘,瞋恚、愚癡已經全斷而沒有一點剩餘,這就稱為阿羅漢。」
【原文】《雜阿含》490經(T2, 126b)
如是我聞:
爾時,尊者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國那羅聚落。
時,有外道出家名閻浮車,是舍利弗舊善知識,來詣舍利弗,問訊、共相慰勞已,退坐一面,問舍利弗言:「賢聖法、律中,有何難事?」
舍利弗告閻浮車:「唯出家難。」
「云何出家難?」
答言:「愛樂者難。」
「云何愛樂難?」
答言:「樂常修善法難。」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常修善法增長耶?[1]」
答言:「有。謂八正道。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閻浮車言:「舍利弗!此則善道,此則善向,修習多修習,於諸善法常修習增長。舍利弗!出家常修習此道,不久疾得盡諸有漏。」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如是比閻浮車所問序四十經[2]。
閻浮車問舍利弗:「云何名善說法者?為世間正向?云何名為世間善逝?」
舍利弗言:「若說法調伏欲貪,調伏瞋恚,調伏愚癡,是名世間說法者。若向調伏欲貪,向調伏瞋恚,向調伏愚癡,是名正向。若貪欲已盡、無餘、斷知,瞋恚、愚癡已盡、無餘、斷知,是名善逝。」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能起善斷?」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3]問舍利弗:「謂涅槃者,云何為涅槃?」
舍利弗言:「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涅槃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舍利弗言:「為斷貪欲故,斷瞋恚故,斷愚癡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斷貪欲、瞋恚、愚癡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有漏盡,云何名為有漏盡?」
舍利弗言:「有漏者,三有漏,謂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4]。此三有漏,欲盡無餘,名有漏盡。」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漏盡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
舍利弗言:「貪欲已斷無餘,瞋恚、愚癡已斷無餘,是名阿羅漢。」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阿羅漢者,云何名阿羅漢者?」
舍利弗言:「貪欲永盡無餘,瞋恚、愚癡永盡無餘,是名阿羅漢者。」
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阿羅漢者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
舍利弗言:「所謂無明者,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中際無知;佛、法、僧寶無知,苦、集、滅、道無知;善、不善、無記無知,內無知、外無知,若於彼彼事無知闇障,是名無明。」
閻浮車語舍利弗:「此是大闇積聚。」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無明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復問尊者舍利弗:「所謂有漏,云何有漏?」如前說。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云何為有?」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有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有身,云何有身?」
舍利弗言:「有身者,五受陰。云何五受陰?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有身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苦者,云何為苦?」
舍利弗言:「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苦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流者,云何為流?」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流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扼者,云何為扼?」扼如流說[5]。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取者,云何為取?」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取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縛者,云何為縛?」
舍利弗言:「縛者,四縛,謂貪欲縛、瞋恚縛、戒取縛、我見縛。」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縛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結者,云何為結?」
舍利弗言:「結者,九結,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他取結、疑結、嫉結、慳結。」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結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使者,云何為使?」
舍利弗言:「使者,七使,謂貪欲使、瞋恚使、有愛使、慢使、無明使、見使、疑使。」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使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欲者,云何為欲?」
舍利弗言:「欲者,謂眼所識色可愛、樂、念,染著色。耳聲、鼻香、舌味、身所識觸可愛、樂、念,染著觸。閻浮車,此功德非欲,但覺想、思惟者是[6]。」時,舍利弗即說偈言:
「非彼愛欲使,世間種種色,
唯有覺想者,是則士夫欲。
彼諸種種色,常在於世間,
調伏愛欲心,是則黠慧者。」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欲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言:「所謂蓋者,云何為蓋?」
舍利弗言:「蓋者有五蓋,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五蓋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穌息[7]者,云何為穌息?」
舍利弗言:「穌息者,謂斷三結。」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三結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得穌息者,云何為得穌息者?」
舍利弗言:「得穌息者,謂三結已盡、已知。」
復問:「有道有向,斷此結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得上穌息,云何為得上穌息?」
舍利弗言:「得上穌息者,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是名得上穌息。」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上穌息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得上穌息處,云何為得上穌息處?」
舍利弗言:「得上穌息處者,謂貪欲已斷、已知,永盡無餘,瞋恚、愚癡已斷、已知,永盡無餘,是為得上穌息處。」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上穌息處耶?」
舍利弗答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清涼,云何為清涼?」
舍利弗言:「清涼者,五下分結盡,謂身見、戒取、疑、貪欲、瞋恚。」
復問:「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斷此五下分結,得清涼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得清涼,云何為得清涼?」
舍利弗言:「五下分已盡、已知,是名得清涼。」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得清涼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上清涼者,云何為上清涼?」
舍利弗言:「上清涼者,謂貪欲永盡無餘,瞋恚、愚癡永盡無餘,一切煩惱永盡無餘,是名上清涼。」
復問:「有道有向,得此上清涼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得上清涼,云何名得上清涼?」
舍利弗言:「得上清涼者,謂貪欲永盡無餘,已斷、已知,瞋恚、愚癡永盡無餘,已斷、已知,是名得上清涼。」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得此上清涼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愛,云何為愛?」
復問:「有道有向,斷此三愛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謂業跡,云何為業跡?」
舍利弗言:「業跡者,十不善業跡,謂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十業跡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閻浮車問舍利弗,「所謂穢者,云何為穢?」
舍利弗言:「穢者,謂三穢,貪欲穢、瞋恚穢、愚癡穢。」
復問:「舍利弗!有道有向,斷此三穢耶?」
舍利弗言:「有。謂八正道 —— 正見乃至正定。」
時,二正士共論議已,各從座起而去。
如穢,如是垢、膩、刺、戀、縛亦爾[8]。
【析辨】
「涅槃」一詞,其梵文為nirvāṇa,有吹熄、息滅、消失、止息,也有死亡、生命的停止等種種意思[9],又譯為泥洹、涅槃那、涅盤那、泥盤那、暱縛男。在佛教中,不同的經典對涅槃都有各自的解說。除《阿含經》中的各種解釋外,更有大乘經典所說的「不住生死、不入涅槃」的無住涅槃。一般習慣上會將涅槃看作為「死亡」的別稱,因為佛陀報身的死亡,經上確實稱為般涅槃。然而,「涅槃」一詞遠非簡單地指生命的停止,而是有著更深刻的含義。本經中舍利弗依佛陀所說,謂「涅槃」即:「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可說是「涅槃」一詞的根本定義。
- ↑ 有道有向,修習多修習,常修善法增長耶:有何道路和方向可以時常修習,從而使得善法增長呢?
- ↑ 像這樣比照閻浮車所提的問題,依序有四十個問答。
- ↑ 閻浮車(
Jambukhādaka
)依據本經前面所說是外道,為舍利弗的老朋友,住摩竭提國那羅聚落。當舍利弗跟隨佛陀來到摩竭提國那羅聚落時,便來找舍利弗論議,故有此段對話。 - ↑ 欲有漏、有有漏、無明有漏:欲貪引起的煩惱、想要生命存在而引起的煩惱、無明煩惱;欲界眾生的煩惱、色界與無色界眾生的煩惱、三界的無明煩惱。「有漏」是「有煩惱」的意思。
- ↑ 扼如流說:關於「扼」的回答,如同「流」的回答,也就是「扼」包括「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
- ↑ 此功德非欲,但覺想、思惟者是:這些感官的功能並不是貪欲,因此而念念不忘才是貪欲。其中「覺(尋)想」、「思惟」是同義複詞,是指將心投向目標,也就是去想所貪愛的事物。
- ↑ 穌息:休養、安息。其中「穌」同「甦」。
- ↑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490.html
- ↑ Monier Williams. Sanskrit - English Dictionary, 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