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7 佛陀的弟子 - 阿难 - 不为色诱
杂阿含经 第563经 | 杂阿含经 第565经 |
9.06 佛陀的弟子 - 大迦旃延 | 9.08 佛陀的弟子 - 罗睺罗 - 教学相长 |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阿难也随侍在旁。这时,有一位比丘尼对阿难起了染着心,便派人告诉阿难:“我生了重病很痛苦,希望尊者能来探望一下。”于是尊者阿难便一大早搭衣持钵,到那位比丘尼的住所。这位比丘尼远远看见阿难尊者走来,便故意裸露身体躺在床上。阿难远远看见比丘尼的裸体,便摄敛六根,转身背向比丘尼。这时,这位比丘尼看见阿难的反应之后,顿时感到很惭愧,便起身穿衣,敷好坐垫,出来迎接尊者阿难。请入门后,顶礼阿难,坐在一旁。
这时,阿难开示教导比丘尼:“这位姊妹!我们这个身体是饮食所长养的、㤭慢所长养的、爱所长养的、淫欲所长养的。依于饮食长养就应该要断饮食;依㤭慢而长养就应该断㤭慢;依于爱欲所长养就应该断爱欲。什么是‘依于饮食长养就应该要断饮食’呢?圣弟子们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好好省察:不是为了享受美味,不能起㤭慢,不是为了好吃或好身材;而是为了维持身体、持续生命、消除饥渴、避免生病,可以好好地修行。适当的饮食可除饥渴、长养体力,让身心保持安乐。就像将润滑油涂在车轴上,没有其他上面所说的㤭慢等种种想法,只是为了能顺利地行走而已。又譬如受了伤,涂上膏药,只是为了治伤而已,也不会有上述㤭慢等各种想法。这就称为‘依食断食’。
什么是‘依㤭慢而长养就应该断㤭慢’?有佛弟子听到有某一位尊者或某位尊者的徒弟,烦恼已经断尽,心从烦恼解脱,慧从烦恼解脱,自己能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这位佛弟子就这样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断尽烦恼得解脱。尔后他努力用功修行,最后也断尽烦恼而得自作证。这就称为‘依慢离慢’。”
这位姊妹!什么是‘依爱欲而长养就应该断爱欲’?有佛弟子听到有某一位尊者或某位尊者的徒弟,烦恼已经断尽,心从烦恼解脱,慧从烦恼解脱,自己能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这位佛弟子就这样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他们一样断尽烦恼得懈脱。尔后他努力用功修行,最后也得断尽烦恼而得自作证。这就称为‘依爱离爱’。”
“然而,这位姊妹!淫欲却无法以行淫欲离淫欲,而是要完全没有淫欲的行为才能离淫欲。”
阿难说法开示后,这位比丘尼远离尘垢得法眼净,并深心地向阿难发露悔过,请求阿难原谅她。阿难不但原谅了她的过错,而且还为她做了更多的教导、劝诫、鼓励,让她心生欢喜。
【原文】《杂阿含》564经(T2, 148a)
时,有异比丘尼于尊者阿难所起染着心,遣使白尊者阿难:“我身遇病苦,唯愿尊者哀愍见看!”尊者阿难晨朝着衣持钵,往彼比丘尼所。彼比丘尼遥见尊者阿难来,露身体,卧床上。尊者阿难遥见彼比丘尼身,即自摄敛诸根,回身背住。彼比丘尼见尊者阿难摄敛诸根,回身背住,即自惭愧,起着衣服,敷坐具,出迎尊者阿难,请令就座,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时,尊者阿难为说法言:“姊妹!如此身者,秽食长养[1]、㤭慢长养、爱所长养、淫欲长养。姊妹!依秽食者,当断秽食;依于慢者,当断㤭慢;依于爱者,当断爱欲。姊妹!云何名依于秽食当断秽食?谓:圣弟子于食,计数思惟而食,无著乐想,无㤭慢想,无摩拭想[2],无庄严想[3]。为持身故,为养活故,治饥渴病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令灭,新诸受不生[4],崇习长养,若力、若乐、若触,当如是住[5]。譬如商客以酥油膏以膏其车,无染着想,无㤭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运载故。如病疮者涂以酥油,无著乐想,无㤭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疮愈故。如是,圣弟子计数而食,无染着想,无㤭慢想,无摩拭想,无庄严想。为养活故,治饥渴故,摄受梵行故。宿诸受离,新诸受不起,若力、若乐、若无罪触安隐住。姊妹!是名依食断食。
依慢断慢者,云何依慢断慢?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闻已,作是念:‘彼圣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今何故不尽诸有漏?何故不自知不受后有?’当于尔时,则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慢断慢。
姊妹!云何依爱断爱?谓:圣弟子闻某尊者、某尊者弟子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我等何不尽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彼于尔时,能断诸有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姊妹!是名依爱断爱。姊妹!无所行者,断截淫欲和合桥梁[6]。”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彼比丘尼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彼比丘尼见法、得法、觉法、入法,度狐疑,不由于他,于正法、律心得无畏。礼尊者阿难足,白尊者阿难:“我今发露悔过,愚痴不善,脱作如是不流类事。今于尊者阿难所自见过、自知过,发露忏悔,哀愍故。”
尊者阿难语比丘尼:“汝今真实自见罪、自知罪,愚痴、不善,汝自知作不类之罪,汝今自知、自见而悔过,于未来世得具足戒。我今受汝悔过,哀愍故,令汝善法增长,终不退减。所以者何?若有自见罪、自知罪,能悔过者,于未来世得具足戒,善法增长,终不退减。”尊者阿难为彼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析辨】
关于阿难尊者,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楞严经中被摩登伽女以咒术引诱,差点破戒失了戒体的故事[7]。然而在楞严经之前,较早译入的《佛说摩邓女经》却说是因为摩登伽女与阿难过去生中曾做过五百世夫妻,所以一见阿难就喜欢上他。摩登女因为希望能嫁给阿难,自愿剃发出家,最后证阿罗汉[8]。摩登女经也说,阿难为护戒体,宁可入火坑为火所烧,也不肯破戒。阿含经此处说,有比丘尼想引诱阿难,阿难不但不为所动,还为其开示法要,此比丘尼最后因阿难的开示得证初果。从阿含经的种种故事上看,阿难是佛的堂弟,自然生相庄严,加上多闻聪敏、个性和顺、具有悲心,自然能得女众的喜爱。也因此,许多经典在以有关男女的问题为切入角度谈修行时,常会以阿难为主角。所以,当我们看到诸如楞严经一类的经典中,所描述阿难尊者的故事,也要将它看作是说法切入的契机就好,切莫认为那是阿难的真实修为。要了解阿难尊者,笔者建议,还是依本经做为参考为上。
再谈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本经中阿难对这位比丘尼的教导:不能以行淫来离淫欲。以行淫欲做为修行的方法,在印度教由来已久,印度教的性力派便是以行淫欲作为修行的代表[9]。由于性力学派的古老和影响力广,虽然佛陀不断地强调淫欲对修行的大障碍,但在佛世时还是有弟子误传以为行淫欲不障碍修行[10]。佛灭千年之后,印度教复兴,其各种当初被佛陀所呵斥的修持法,包括念咒、结手印、火供等等,也被后期的佛教所吸收而发展成为密教的修行方法。其中以性爱为主的性力派修持法更被混用入佛教,而发展成密教的无上瑜伽修持[11]。密教的发展,本为佛教后期受印度教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种非常特殊的方便之法。如果不了解其只是一种不得已的方便,而本末倒置地将之当做快速的成佛之法,那么就不成为其方便而成为学佛的无上障碍了。笔者在此以万分的诚心建议正见的佛教徒,尽可能别学密法,如若因缘非学不可,请小心谨慎。
- ↑ 秽食,巴利
āhāra
,即人们日常所用的食物。 - ↑ “摩拭”指的是舌根对味的触觉,所以白话译为“好不好吃”。
- ↑ 《舍利弗阿毘昙》卷第十四:“云何严饰身食?若作是念:‘我食此食,当端正姝好妙相成就,是名严饰身食。’”(T28,620c)
- ↑ 《舍利弗阿毘昙》卷第十四:“云何断故受不生新受?若饥缘饥故,生身心苦受,是名故受。何谓新受?若食过度,缘过度故,生身心苦受,是名新受。若比丘知足而食,善思量食,是名断故受不生新受。”(T28,621a)。
- ↑ 《舍利弗阿毘昙》卷第十四:“云何勤力?若作是念:‘我食此食,欲身勤进自勉。’是谓勤力。云何乐行,若饥缘饥故,生身心苦受,若食过度缘过度故,生身心苦受,是名不乐。若比丘知足,善思量食,无有不乐,是名乐行。(T28,621a)
- ↑ “无所行者”一句是相对于前面所说“依食断食,依慢断慢,依爱断爱”,指无法依行淫欲而离淫欲。“断截淫欲和合桥梁”指要断淫欲的行为。整句意为:行淫欲是无法断淫欲的,所以要断截淫欲的行为。
-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1(T19,106c)
- ↑ 《佛说摩邓女经》(T14,895a)
- ↑ J. Gordon Melton; Martin Baumann. Religions of the World: A Comprehensive Encyclopedia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2nd Edition.(ABC-CLIO. 2010), 2600~2602.
- ↑ 《四分律》卷45:“尔时世尊在舍卫国。时有比丘字阿利吒,有如是恶见生:‘我知佛所说法义,犯淫欲非障道法。’时诸比丘闻阿利吒比丘恶见生,即往阿利吒比丘所。恭敬问讯已,在一面坐。……时诸比丘欲除阿利吒比丘恶见,即殷勤问之:‘阿利吒!莫作如是语,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如是语。阿利吒!世尊无数方便说断欲法、断于欲想、灭欲念、除散欲热、越度爱结。’”(T22,895b)
- ↑ 详见印顺导师《印度佛教思想史》,433。《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复次宣说秘密成就:若男子若女人,谓应遍入于婆儗中,彼遍入已,想彼诸身普遍展舒。”(T18,355b)。婆儗(梵文
Bhagiratha
),女根、女性生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