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佛陀的弟子 - 給孤獨長者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重定向自雜阿含經 第592經
雜阿含經 第591經 雜阿含經 第593經
9.12 佛陀的弟子 - 摩訶男

有一次,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一個專門棄屍的樹林中。這時,給孤獨長者有事來到王舍城,住在某一位長者家。到了半夜見到長者命令妻子、僕使、工人等:「你們趕快起床,燒柴作飯、作餅,煮各種配料,佈置家裡。」給孤獨長者心想:「這是要娶媳婦、嫁女兒,還是要宴請什麼王公貴族?」於是便問長者:「你們在做什麼?是要娶媳婦、嫁女兒,還是要宴請什麼王公貴族?」長者回答:「我沒有要娶媳婦、嫁女兒,也沒有要宴請什麼國王或王公貴族,我是要供養佛陀和比丘僧。」

這時的給孤獨長者從來沒有聽過佛陀的名號,聽了之後心生歡喜,問長者:「什麼是佛?」長者回答:「有沙門瞿曇,是釋迦族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出家學道,得無上正等正覺,就稱為佛。」

給孤獨長者再問:「什麼是僧?」長者回答:「無論是任何種姓,有善心的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離家,隨佛出家,稱之為僧。我今天設宴就是要供養佛和僧。」給孤獨長者問:「我今天能不能去拜見世尊?」長者回答:「先住下來,我請世尊來,你自然可見到。」

給孤獨長者就一心掛念著要見佛陀而睡著了。這時天色未明,但天空卻忽然變得很明亮。給孤獨長者醒來以為是天亮了,就出門向城門走去。到了城門下,城門還沒開。當時法規是初夜過後關閉城門,中夜過後才開城門。但當長者走過去時,城門竟然開了。長者以為是天亮了,城門才會開,便走出城。離開城門後,天空中的亮光忽然滅了,一切立刻又恢復黑暗。給孤獨長者心生恐懼,毛髮豎立,心想:「是人和非人,或是姦狡的人要害我?」於是便想回去。

這時,住城門旁的天神就大放光明,從城門一路照亮到棄屍林,同時告訴長者:「你放心地向前走,自然能得大利益,千萬別回頭。」這時,天神用偈頌說:

「良馬百匹,黃金百斤,騾車馬車,各有百乘,

各種珍寶,載在車上。宿世善根,有這福報,

用崇重心,向佛一步,分十六分,過前福報[1]

因此,長者!一定要往前走,千萬別退縮!」

再用偈頌說:

「雪山大龍象,用黃金裝飾,身大牙也大,

施象所得福,不及向佛福,十六分之一。

因此,長者!一定要往前走,千萬別退縮!」

再用偈頌說:

「金菩闍國女[2],其數有百人,

種種眾妙寶 ,瓔珞具莊嚴。

以是持施與 ,不及行向佛,

一步之功德 ,十六分之一。

因此,長者!一定要盡快往前走,

得到大利益,千萬別退縮!」

給孤獨長者問天神:「賢者!你到底是什麼人?」天神回答:「我是摩頭息揵,以前是一個修行人[3],曾經是你的善知識,對於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起信敬心。由此功德,死後得生天為天神,看管此城門。因此,才會提醒你:『長者!向前走,別回頭,往前走得大利益,而不是往回走!』」這時,給孤獨長者心想:「佛出現在世,非同小可,能聞正法也決非小事。所以天神勸我趕快去見佛陀。」於是他便尋著亮光來到佛陀住的樹林。

這時,佛陀剛好出房經行,長者遠遠看到,便走向佛前行禮:「世尊!一切可安好?」佛陀用偈回答:

「得涅槃的修行人,得到常時的安樂,

不被愛欲所污染,得到永遠的解脫。

除斷一切的欲望,調伏內心的煩惱,

心得到寂靜止息,睡眠能得到安穩。」

佛陀將長者帶入房內,讓他坐在座上,端身繫念。佛陀便為他說法、開示、鼓勵。佛陀為他說無常法,應該從布施、持戒、生天法等人天三福業做起,再修出世遠離之法。給孤獨長者聞法,見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心得無畏。即從座起,整理衣服,向佛作禮,右膝著地,合掌對佛陀說:「我已得度,世尊!已度,善逝!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請為我作證!」

佛陀問給孤獨長者:「你怎麼稱呼?」長者回答:「本名須達多,因為常布施給孤貧辛苦的人,一般人稱我為給孤獨。」

佛陀又問:「你住哪裡?」長者回答:「世尊!住在拘薩羅國舍衛城。希望世尊來舍衛國,我當盡一生供養衣被、飲食、房舍、床臥、隨病湯藥等等。」

佛陀問長者:「舍衛國有精舍嗎?」長者回答:「沒有,世尊!」佛陀告訴長者:「你可以在那裡蓋精舍,讓諸比丘們去那裡時有地方可住。」長者說:「世尊如果來舍衛國,我一定蓋精舍、僧房,讓比丘們有地方可住。」

這時,世尊默然受請。長者知道佛世尊默然受請後,從座起,頂禮佛足而去。

【原文】《雜阿含》592經(T2, 157c)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寒林中丘冢间[4]

时,给孤独长者有小因缘[5],至王舍城,止宿长者舍,夜见长者告其妻子、仆使、作人言:“汝等皆起,破樵燃火,炊饭作䴵,调和众味,庄严堂舍。”

给孤独长者见已,作是念:“今此长者何所为作?为嫁女、娶妇耶?为请宾客、国王、大臣耶?”念已,即问长者:“汝何所作?为嫁女、娶妇?为请宾客、国王、大臣耶?”

时,彼长者答给孤独长者言:“我不嫁女、娶妇,亦不请呼国王、大臣,唯欲请佛及比丘僧,设供养耳。”

时,给孤独长者闻未曾闻佛名字已,心大欢喜,身诸毛孔皆悉怡悦,问彼长者言:“何名为佛?”

长者答言:“有沙门瞿昙,是释种子,于释种中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佛。”

给孤独长者言:“云何名僧?”

彼长者言:“若婆罗门种,剃除须发,著袈裟衣,信家非家而随佛出家;或刹利种、毘舍种、首陀罗种善男子等,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彼佛出家而随出家,是名为僧。今日请佛及现前僧,设诸供养。”

给孤独长者问彼长者言:我今可得往见世尊不?”

彼长者答言:“汝且住此,我请世尊来至我舍,于此得见。”

时,给孤独长者即于其夜,至心念佛,因得睡眠。天犹未明,忽见明相,谓天已晓,欲出其舍,行向城门。至城门下,夜始二更[6],城门未开。王家常法,待远使命来往,至初夜尽,城门乃闭;中夜已尽,辄复开门,欲令行人早得往来。尔时,给孤独长者见城门开,而作是念:“定是夜过天晓门开。”乘明相出于城门,出城门已,明相即灭,辄还暗冥。给孤独长者心即恐怖,身毛为竖:“得无为人[7]及非人,或奸狡人恐怖我耶?”即便欲还。

尔时,城门侧有天神住。时,彼天神即放身光,从其城门至寒林丘冢间,光明普照。告给孤独长者言:“汝且前进,可得胜利,慎勿退还!”时,彼天神即说偈言:

 “善良马百匹,黄金满百斤,

 骡车及马车,各各有百乘。

 种种诸珍奇,重宝载其上,

 宿命种善根,得如此福报。

 若人宗重[8]心,向佛行一步,

 十六分之一,过前福之上。

是故长者!汝当前进,慎勿退还!

即复说偈:

 “雪山大龙象,纯金为庄饰,

 巨身长大牙,以此象施人,

 不及向佛福,十六分之一。

是故,长者!当速前进,得其大利,非退还也。

复说偈言:

 “金菩阇国女,其数有百人,

 种种众妙宝,璎珞具庄严。

 以是持施与,不及行向佛,

 一步之功德,十六分之一。

是故,长者!当速前进,得其胜利,非退还也。

时,给孤独长者问天神言:“贤者!汝是何人?”

天神答言:“我是摩头息揵大摩那婆,先是长者善知识,于尊者舍利弗大目揵连所起信敬心。缘斯功德,今得生天,典此城门,是故告长者:‘但当进前,慎莫退还。前进得利,非退还也。’”

时,给孤独长者作是念:“佛兴于世,非为小事,得闻正法亦非小事,是故天神劝我令进,往见世尊。”

时,给孤独长者寻其光明,迳至寒林丘冢间。

尔时,世尊出房,露地经行。给孤独长者遥见佛已,即至其前,以俗人礼法,恭敬问讯:“云何,世尊!安隐卧不?”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婆罗门涅槃,是则常安乐,

 爱欲所不染,解脱永无馀。

 断一切希望,调伏心炽燃,

 心得寂止息,止息安隐眠。”

尔时,世尊将给孤独长者往入房中,就座而坐,端身系念。尔时,世尊为其说法,示、教、照、喜已,世尊说诸法无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给孤独长者闻法,见法、得法、入法、解法,度诸疑惑,不由他信,不由他度,入正、法律[9],心得无畏[10]。即从座起,正衣服,为佛作礼,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已度,世尊!已度,善逝!我从今日,尽其寿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为优婆塞,证知我!”

尔时,世尊问给孤独长者:“汝名何等?”

长者白佛:“名须达多,以常给孤贫辛苦故,时人名我为给孤独。”

世尊复问:“汝居何处?”

长者白佛言:“世尊!在拘萨罗人间,城名舍卫。唯愿世尊来舍卫国,我当尽寿供养衣被、饮食、房舍、床卧、随病汤药。”

佛问长者:“舍卫国有精舍不?”

长者白佛:“无也,世尊!”佛告长者:“汝可于彼建立精舍,令诸比丘往来宿止。”

长者白佛:“但使世尊来舍卫国,我当造作精舍、僧房,令诸比丘往来止住。”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时,长者知佛世尊默然受请已,从座起,稽首佛足而去[11]

【析辨】

「善知識」是難能可貴的。很多人初接觸佛法,常因為周遭學佛的朋友的介紹,所以種下了一個入門的因緣,就如給孤獨長者一樣。許多人雖然有機會接觸到佛法,但卻淺嘗則止或「悠悠泛泛」,並不願意真正去學習了解。這時如果有些許福報因緣的話,就會有其他善知識來引導增上(天神象徵著善知識),有些人或許就因為這樣,能進一步學習和實踐。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由於佛法的甚深難懂,學佛人常會產生許多疑惑、害怕、迷茫,並因此裹足不前。此時如果能有善知識的鼓勵,讓其了解到佛法的難能可貴,超越世間的一切財富,或許就能打起精神、生起信心,繼續往前走了。

所以,學佛決不能自己關在家裡自修,一定要到僧寺裡去接觸善知識,而且要發心也能成為別人的善知識。在這種自他相互增上的環境下,菩提道上決不孤獨,就如給孤獨長者,因常幫助孤獨,所以貴人具足。

  1. 這是說因為過去生中種大福德,才有良馬百匹,黃金百斤,騾車馬車,各有百乘,各種珍寶等等的福報。然而這麼大的福報都不及向佛陀走近一步的十六分之一。
  2. 金菩闍國指的應是十六大國中的劍浮沙國,其梵文可能為Kamboja又譯為劍浮、劍摩耆等,在印度西北,犍陀羅(Gandhāra)附近(今阿富汗境內),相傳盛產美女和牛、馬等。因多美女,所以經中才以其國為喻。Barbara A. Encyclopedia of the Peoples of Asia and Oceania, (West, Infobase: Publishing,2009), 359.
  3. 摩頭息揵(巴利māṇava),指年輕的修行人。
  4. 「寒林」(sītavana),為王舍城北方的一個棄屍樹林,《大唐西域記》:「寒林者,棄屍之所,俗謂不祥之地,人絕遊往之迹。」《一切經音義》卷八:「屍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王舍城側。陀者,多也,死人多送其中。今總指棄屍之處,名屍陀林者,取彼名。」
  5. 小因缘:小事?
  6. 晚上九點至十一點。
  7. 无为人:无事生非,或者搞恶作剧的人?
  8. 宗重:尊崇敬重。
  9. 此处疑似笔误,似应断句为:“……入正法、律……”。师父译文亦然。
  10. 以上為得初果的定句。
  11.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