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 第926经
杂阿含经 第925经 | 杂阿含经 第927经 |
如是我闻:
尔时,世尊告诜陀迦旃延:“当修真实禅[1],莫习强良禅[2],如强良马[3],系槽枥上,彼马不念:‘我所应作、所不应作’,但念谷草。如是,丈夫于
贪欲缠
多所修习故,彼以贪欲心思惟,于出离道不如实知,心常驰骋,随贪欲缠而求正受;瞋恚、睡眠、掉悔、疑多修习故,于出离道不如实知,以疑盖心思惟,以求正受。“诜陀!若真生马[4]系槽枥上,不念水草,但作是念:‘驾乘之事’。如是,丈夫不念贪欲缠,住于出离如实知,不以贪欲缠而求正受,亦不瞋恚、睡眠、掉悔、疑缠,多住于出离;瞋恚、睡眠、掉悔、疑缠如实知,不以疑缠而求正受。
“如是,诜陀!比丘如是禅者,不依地修禅[5],不依水、火、风、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而修禅。不依此世、不依他世,非日、月,非见、闻、觉、识[6],非得非求,非随觉,非随观而修禅[7]。
“诜陀!比丘如是修禅者,诸天主、伊湿波罗、波阇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礼而说偈言:
“‘南无大士夫,
南无士之上,
以我不能知,
依何而禅定?’”
尔时,有尊者跋迦利住于佛后,执扇扇佛。时,跋迦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云何入禅,而不依地、水、火、风,乃至觉观,而修禅定?云何比丘禅,诸天主、伊湿波罗、波阇波提合掌恭敬,稽首作礼而说偈言:
“‘南无大士夫,
南无士之上,
以我不能知,
依何而禅定?’”
佛告跋迦利:“比丘于地想能伏地想,于水、火、风想、无量空入处想、识入处想、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想,此世、他世,日、月、见、闻、觉、识,若得若求,若觉若观,悉伏彼想。跋迦利!比丘如是禅者,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觉、观而修禅。跋迦利!比丘如是禅者,诸天主、伊湿波罗、波阇波提恭敬合掌,稽首作礼而说偈言:
“‘南无大士夫,
南无士之上,
以我不能知,
何所依而禅?’”
佛说此经时,诜陀迦旃延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跋迦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跋迦利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8]
杂阿含经论会编
- ↑ 真实禅:真正的禅;见到事物真实面貌的禅。按:“禅”是“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思惟修、功德丛林等,通常指禅定,这边是采一字多义下的广义用法。
- ↑ 强良禅:刚横、未调伏的禅,在本经中指追随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而修禅,无法解脱。“强良”通“强梁”,指刚强横暴。相当的南传经文作“未调马禅”。
- ↑ 强良马:强横、未调伏的马。
- ↑ 真生马:出生高贵的骏马。
- ↑ 不依地修禅:不依从地大(坚固性)而修真实禅。按:禅定有以地大等对象为所缘(专注的对象)的修法,能提升定力。本段则进一步表示修禅真正重要的是超越各种所缘、不执著一切境界。
- ↑ 非见、闻、觉、识:不依从看、听、感觉、知道(而修真实禅)。其中“见”是眼识的作用,“闻”是耳识的作用,“觉”是鼻舌身三识的作用,“识(知)”是意识的作用。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不依见闻,不依识识”,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凡不依止所见、所闻、所觉、所识”。
- ↑ 非得非求,非随觉,非随观而修禅:不依从所获得的、所寻求的、投向的注意力、持续的注意力而修真实禅。按:“得、求、随觉、随观”是由粗到细列举“意识”相关的造作。其中“得、求”分别是意根缘于过去、未来的法尘而生的意识的造作,“随觉、随观”则分别是意根缘于现在粗、细心相的造作;“觉、观”新译为“寻、伺”。寻是投向的注意力,是粗的心相,伺是持续的注意力,是细的心相。相当的《别译杂阿含经》经文作“不依智知,不依推求心识境界,亦不依止觉知,获得无所依止禅”,相当的南传经文作“(不依止)所得、所求、被意所随行而修禅”。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杂阿含经 第926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