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YQ5」:修訂間差異

增加 31 位元組 、​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334: 行 334:
'''• 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 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陰 保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 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焰摩迦!多聞聖弟 子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 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 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雜阿含》104)'''
'''• 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五受陰作常想、 安隱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於此五受陰 保持護惜,終為此五受陰怨家所害。如彼長者, 為詐親怨家所害而不覺知。焰摩迦!多聞聖弟 子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 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 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雜阿含》104)'''


无我,等于空,焰摩迦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五受阴,作常想,安穏想不病想,我想我所想于此五受阴,保持护惜,终为此,五受阴,怨家所害,这句话应该很清楚了吧,所以从某个意义上来讲,最大的怨家,最会害你的,是谁,我们自己的执着,我们对五蕴的执着,是我们最大的怨家,所以师父不是说,世间相对来讲,可能有些害你的,是外来的,但是到了终极的究竟,会害你万劫不复的,是我们自己的执着,所以他说,如果凡夫众生在,五受阴上,五受阴就叫五蕴,常作常想,安穏想,我觉得这五蕴,就是一直是这样不会变的安穏,我现在身心年轻,过得蛮滋润的,所以就觉得不错,很好,不会去未雨绸缪,但是我们这个五蕴身心会变化的,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快半年过去了,师父,今年,五十六岁,有人说五十七,


  没有 十六而已,那时候刚出家,二十五岁,刚出家二十五岁,那时候, 常碰到一些老和尚,就是师公那种年纪的,那时候老和尚都差 多七十几岁,七十几岁的老和尚, 跟你讲,那些老和尚都是,抗战跟国共内战过来的,师父还碰过国共内战的人,还有,抗日的国共内战,师公就是经历过抗日,北华他应该没见过,北华那时候他可能还小,七八岁而已,抗日的时候他已经是二十几岁了,国共内战他三十岁左右,师父刚出家那时候,他们都七十出头,七十几岁,然后老和尚,碰面的时候,这些老和尚都是那个时候,很多,都是一九四九年五零年从大陆过来的,那时候他们都是,二十几岁,还有十几的也有,十几二十岁三十出头而已,年轻嘛,然后他们去回 ,就像师父现在去回 想, 一九 ,五 零,到一九九三,四十几年,那时那些老和尚是七十出头,四十年前他们那个时候,就是二十几岁,他们回想四十年前,他们逃难过来的,过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大 都很年轻,在他们印象里面,他就是那种二十几岁的出家人,就跟着这样逃难啊什么过来的, 以他们碰面的时候,有时候会说,你老年轻有为啊,那时候确实很多老和尚,都是很有作为的,那个山头都是独霸一方的大山头,然后,另外一个老和尚就说老了,老了,那时候奇怪,他们不是年纪很大的,为什么说老了,但是他们在谈论这个时候,
  【'''焰摩迦比丘!愚癡無聞凡夫於 受陰作 想、 安隱想、 病想、 我想 、我所 想, 於此五受陰 保持護惜 終為此 受陰怨 家所 害。】'''


  印象里面是他们二十几岁,三十岁过来的那个概念 ,所以 他说老了老了,然后,有时候因为跟老和尚常常跟他们出去,有时候在旁边常常听老和尚这样 讲, 然后师父 师兄弟,有时候开玩笑,法师,年轻有为啊,然后 ,我们 就会说,老啦老啦,那时候觉得很好玩很有趣,但是现在呢,真老了,不是假老是真老了,三十几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世间真 是,过得非常非常快 ,我 告诉你 ,你享乐,也是很快就过了,但到最后,你就不知道你 人生为什么,到底目标 什么,到 后就是这样子,你要是真的好好 的, 修行或说,做一 有意义 事情,或学佛或做善事,我告诉你,时间也 很快 的,但是,你 学佛修行,做善事,为 他, 到最后 你年纪大的时候,你 很踏实 的, 不会内 很空虚 会觉 人生很有意义,师父跟大家分享 ,以 前没出家前,真的内心很空虚,不知道到底要干嘛,出家后踏实了,到现在,更 觉得 这条路走来 扎扎实实,当然中间也有起起伏伏,尤其来到卡加利之后,中间有很多也 有困难的地方,包括一天只能吃半条的,或是一条的subway ,但是 呢, 些你只要用功,都 ,过了你再去回想,你会觉得走得很扎实,再来,来看,他说,于此为五受阴,怨家所害,如彼长者,为作亲,怨家所害,
  这句话应该很清楚了吧 ,所以 从某个意义上来 讲, 最大 怨家 最会害你的是谁? 我们 自己 执着 ,我们 对五蕴 执着 我们 怨家。所以世间相对来讲 可能有 害你 的是 外来 的,但是 到了终极的究竟 会害 万劫不复的 我们自 的执着。所以 如果凡夫众生在五受阴上作常想 安穏想。我觉得这五蕴 这样不会变 安穏 我现在身 年轻 蛮滋润的 觉得 不错 去未雨绸缪 ,但是 我们 个五蕴身心 变化


  而不 就是说被欺骗 被亲怨家所害 ,就是跟你, 最亲 的, 害你的 从意义上来讲 最亲 的,从 修行解脱 讲,真的是越害你 的,他 我们一般世间意义 ,而 是你自己执着他 你一执着 他, 变成最大的害处了 我问你 小孩最亲吧 如果有儿女的,很亲吧,你要 能够放下一点, 那就 比较不会那么害,但 如果你放不下 你被 害得可惨了 长大了 奇怪小 时候 那么可爱黏着我 怎么叫 不理我 吃饭,好像跟 他有 什么冤仇一样 感触 ,那 五蕴生心 ,是 我们最亲 的, 五蕴生心害我们最惨 所以放下 该做 做好 了, 他的 放下一点 师父讲经 法给你 听,我也得放下 ,听 不懂就尽力,讲了半天,怎么一直 这样 ,然后 呢,也不懂恭敬 师父 ,买什么好吃 也不会带一些来给 去哪里玩 得很高兴 也不会想说要不要带 父去看看 所以讲经说法 尽能力 要随因缘 尽能力,尽了力度,能讲尽量讲尽量度 ,但是 真的,不能说师父常常有一个观念,慢慢 调整 我告诉你,你能度多少,因缘太多 了,不是 你的口才多好,不 你懂得多好,因为因缘太多 了, 这些因缘和合 是现前的 子,你只能,随因缘尽能力 做而已,有时多,有时少,你不能因多而高兴,因少而跳脚 ,这 个就 因缘法,所以你们也 要这样子,这个经告诉你们,就是这个样子,为怨家所害而不自觉,焰摩迦,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 苦空, 我非我所,于五受阴不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觉涅槃,自觉涅槃就叫做,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不受后有,这就是阿罗汉的通常语,定语,所以这个叫做,无我等于空,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 苦空非我非我所,刚刚那个是杂阿含一零四经,这个是增一阿含三十二经,世尊告曰,
  你们有没有 得时间过得很快?有。师父今年五十六岁 刚出家二十五岁 那时候常常碰到一些老和尚 ,就是 师公那种年纪的老和尚,都差不多七十几岁。我 跟你 那些老和尚都是抗战过来 的, 师公就 经历过抗日,北伐他应该没见过,北伐那时候他可能还小,七八岁而已 抗日的时候他已经 二十几岁了。国共内战他三十岁左右,师父刚出家那时候 他们都七十几岁 然后老和尚们碰面 时候 这些老和尚很多都是一九四九年、五零年 大陆过 来的, 那时候 们都 二十几岁,还有十几 也有 十几二十岁三十出头 年轻嘛。然后 们去回想 ,就 像师父现在去回想 一九五零到一九九三 四十几年 那时那些老和尚 七十出头。四十年前他们 个时候 就是 二十几岁 ,他 们回想四十年前 他们逃难过来的 那个 时候 他们大家都很年轻 ,在他 们印象里面 ,他 就是那种二十几岁的出家人。所以 们碰面的时候 时候会说 你老年轻 为啊 ,那 时候确实很多老和尚都是很有作为的 独霸一方 大山头 然后 另外 个老和尚就说老了、老了。那时候自己奇怪 他们不是年纪很大 ,为什么说老 ?但是他们在谈论这个时候 印象里面是 们二十、三十岁过来 那个概念 所以他 老了、老了。有时候因为常常跟他 出去 有时候在旁边常常 老和尚 这样 ,然后师父的师 兄弟 有时候开 师, 年轻有为啊 然后 我们就会说 老啦、老啦 那时候觉得很好玩很有趣。 但是 真老 了,不是 假老 真老 了, 三十几年 就这样 ,这 世间真的 常非常 快。


  汝今云何见闻佛法,89 而无狐疑 ,就 是见佛闻法而没有任何疑惑 沙弥白佛言 ,就 有一个沙弥,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所,无常是苦 苦无我无我所,无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 有,亦复无我,如是智者所觉 ,其他没问题,可能这一句,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复无我,什么意思,非有非不有叫中 ,为什么叫中道,什么是非有,非有非 的是什么 非有 就是 没有 什么是没有,常恒,不变的,我或常恒不变的,法,是没有的,什么叫非不有,意思就是必须 有的,什么 必须要有,缘起 种种法,是缘起有 的, 这个叫 非不 ,亦复无我, 思就是说,总之,如果能够知有其有,空其空,这个叫做真正 了解无我 所以无我不能落入断灭,这个叫 无我 如是智者所觉知,这个就 有智慧人所觉知 ,痛,这个痛 不同的翻译,想 无常 无常者是苦 苦者无我 无我者,就 空,这是北传杂《阿含经》常说 的, 无我者就是 空, 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 知,此圣渊,这个圣渊就是五渊之圣,无常、苦、空、无我非 有, 多诸苦恼不可疗治,何在臭处不可久保,习观无我,今日观察此法,便伪见如来矣,所 见如来 现见如来,就是见法,见诸法,见诸法无我,见诸法缘起,见诸法无我,见诸法 就叫做见如来,那么其他同样的经典,又叫做 磅如来 不毁如来,就是真 实了 解空性 就是真的见如 来, 所以叫做见法,见缘 即见法,对不对,见缘 即见法 见法即见什么,即见如 ,那个故事,应该都知道吧,什么故事,不是佛陀,听说 ,都到那个道立天去讲经吗,回来 之后 不是大家 排队吗,然后大家不是想第一个见佛,见佛闻法见佛 吗,对不对,那莲花社,莲花社比丘尼他用神通,变成转轮圣王,不 排到第一个吗 然后下来之后他就跟佛陀说,我是 最忠诚 弟子,因为我第一个见到 然后佛陀说,不是,北传说胥菩提,南传说舍利弗,他说,我们以舍利弗好 了, 或是胥菩提也行,
  我告诉你们 你享乐 也是很快 过了 但到最后 就不知道 人生目标 是什么, 到最后 就是 这样子 要是 好好 修行或说 ,做 一些 有意 事情 或学佛或 善事 时间也 很快 。但 是, 你要 学佛修 行, 做善事 为己为他 到最后你年纪大的时候 你一定 很踏实 的, 不会内心很 得人生很 意义。师父跟大家分享 ,以 前没出家前 真的内心很 ,不 知道到底要干嘛 出家后踏 实了, 到现在更觉得这条路走 踏踏实实 当然中间也有 起起 伏伏 尤其 来到 卡加利 之后, 中间有很多也会有困难 地方。但 是, 这些 只要用功都会过 的, 你再去回想 你会觉得走得很踏实。


他说胥菩提是第一个见我的,为什么,因为他在家里,打坐观诸法缘起,观诸法空性,所以他是见法,即见如来,见空性 见缘起 即见如来,他是第一个见我的,那也叫做不傍如来,因为你,不傍如来,你真的知道,如来的教法吗,不会以方便为究竟,叫做不傍如来,在真常的,唯心的经典里面,到最后他讲如来藏字空性的时候,又叫做不傍,不傍什么,真如法性,以空为有而执着有,就叫做傍如来,就傍真如法性,所以能知诸法,毕竟空,缘起无我无我所,叫做见如来,叫做不傍如来,不傍真如法性,这个经已经讲完了,法空我空,法空我空,其实后代有在争论,阿《阿含经》到底有没有讲法空,事实上你从阿《阿含经》,阿《阿含经》很多经典里面,其实你要知道,他确实有讲法空,何使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泽,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他就是法空,色是空,但是能生色的因缘,不管是增上的条件,或是组成色的事大,也必须是什么,必须是无常无我的,也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无常无我的法,组成,现象上的,因缘和合的这样一个我的东西,这些组成的要素,必须是无常无我的,组成这个东西,它才是无常无我,如果这个是无常无我的,背后组成的,它也一定是无常无我,它的意思是说,你不可能说,组成的这个东西,是无常无我,结果背后的这个东西,是常恒的,这样子说不通,背后这个东西,它是无常无我的,变化的,组成的东西,它一定是变化的,这样子才能说得通吗,就是这个经要表达的意思,如是,有没有,受、想、行、是、无、常,


  它都告诉你了,不只是,受、受、想、行、是,组成的这个五蕴和合的,这个我是无常的,连一一的,受、受、想、行、是,每一个,它都是无常变化的,但是是因缘和合,所以有作用,不过都是无常变化,所以这个东西也是无我的,这个叫做什么,法无我,所以,法必定是空,所以人才空,人必既然是空,我必既然是空,法也必定是空,不然如果两个,有一个常一个是空,那就合不来的,就都不在一起了,所以这个叫做法空,如是诸比丘,受、受、想、行、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非我,非我则,则非我所,这个叫做,法空正我空,那反回 ,我既然是空,组成的也必定是空,所以叫做我空正法空,法空正我空,所以叫做,恶空,叫做恶空,这不是恶曲,是恶空,我们把,无我法门给结束,我法恶空,有没有 好,比丘,必如两手和合作身 ,如 是,圆眼,射,身眼识,三和合,怎么样,有触,触俱身,受,想,是,此等诸法非我非,非常,是无常之我,有没有看到,我,是五蕴和合的,叫做我,我,是六根六境,产生的认识,对不对 我的认识叫我 ,我这个六根六境和合的,就是我,那这个我,是无常,非常的我,非粉,非安,安稳,变异之我,遂则合,比丘,谓生老病死,莫受生之法,也就是说, 管是蕴处界,和合的这个我,是有的,但这个我,是怎么样的有,因缘和合,无常变化的,和合我,这纯粹就是和合的一个东西而已,那么,我问你们,眼识,这一些东西,构成了和合的这一些条件,也是什么,无常变化的,这个叫做法无我,和合的这个东西是,
  来看, 他说 【''' 彼長者 為詐親怨家 害而 覺知。】'''


人无我,比丘,诸行如幻,如厌,煞那时请尽朽,不实来,不实来时去,叫做煞那时尽朽,这个就师父常说的,煞那生煞那灭,没有一个常恒的,煞那生所以不会断,煞那灭所以不会长,所以煞那生灭,所以这是什么,不实来不时去,事故比丘,于空诸行当之,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亦法,是空的,无我无我所空,这个经就告诉你,就像是怎么样,第一个他说,两手和合做声,有没有看到,什么叫两手和合做声,拍就有声,那这个声音从哪里来,手拍对不对,是这只手吗,是这只手吗,不是,两个手一拍,但是问题是,你还得有听的声音,你还有其他条件,所以这个声有没有,有,你不能说没有,明明有声音你说没有,但这声的有是什么,因缘合而的有,对不对,所以必须要有这个这个,但是这个这个也是怎么样,缘起合而变化的,所以这样子的一个组合,然后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产生了之后,也一直在什么,刹那变化,为什么刹那变化,因为组合的这个东西,也是刹那变化,所以叫做什么,这句话叫什么,刹那使尽情尽朽,就是这个意思,刹那过去了,但是条件如果还存在的话,那刹那虽然过去,但是现在刹那又生起,所以就不断了,但是条件要不见了,这个东西就什么,不见了,比如说我一直讲话,声音就一直在,但实际上它是断续,断断续续的,但是如果我今天不讲了,下课了不讲,我的声音就怎么样,消失了,这是因为,因缘合而它就有,因缘没有它就没有,一切都是因缘条件,所以这些当中,我们了解的话,就是没有长寒不变异的法,但是我们就是一直执着,所以怎么样,就是生死不尽的痛苦,这个叫做我法二空,


  从《阿含经》里面 确实 可以得到这样 一个 因此师父 一下 后代弟子们在讨论,到底 我空还 法空 是我 法俱空,到了 若中观 怎么样 般若中观 ,就 是说 深入 把《阿含经》 教义 给探究出来之后 切法必竟空 中观也 依这个 所以中观的根本论叫中论, 中论里面都没有引《般若经》 以后师父讲中论的 时候, 就会跟你们讲 中论引的都是《阿含经》,尤其是杂阿含 ,像 这个经就是,它引的 个很重要的,这个就可以见识,诸法的真实义到底是怎么 样, 
  就是说被欺骗,被亲怨家所害 跟你最亲 的, 但是却是害你的。 从修行解脱来 讲, 真的 越害你的 你最亲的 他不 是我 们一 世间意义的害 你自己执着他 你一执着他 变成最大的害处了。我问你 小孩最亲吧 如果有儿女 的, 很亲吧 你要是能够放下 点,那就比较不会那么害 如果你放不下 你被他害得可惨了。长大了 奇怪小 时候 那么可爱黏着我 现在怎么叫他不理我 叫他吃饭 跟他有什么冤仇 一样, 很有感触吧。


那五蕴身心是我们最亲的,五蕴身心害我们最惨,所以该做的做好了,其他的放下一点。师父讲经说法给你们听,我也得放下,听不懂就尽力,讲了半天,怎么一直这样子?然后,也不懂恭敬师父,买什么好吃的也不会带一些来给师父,去哪里玩玩得很高兴,也不会想说要不要带师父去看看。


所以讲经说法,尽能力,要随因缘,尽能力去做,能讲尽量讲、尽量度。师父常常有一个观念慢慢在调整,我告诉你,<u>你能度多少,不是你的口才多好,不是你懂得多好,因为因缘太多了</u>,这些因缘和合就是现前的这个样子,你只能随因缘尽能力去做而已。有时多,有时少,你不能因多而高兴,因少而跳脚,这个就是因缘法,所以这个经告诉你们就是这个样子。


  最后虽然时间到了
  【'''【焰摩迦!多聞聖弟 子於此五受陰 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殺, 無常、苦、空、非我、非我所,於此五受陰不 著、不受、不受故不著,不著故自覺涅槃: 『我生已盡,...』】'''


 我们来 一下,
  这就是阿罗汉的定语,所以这个叫做无我等于空。这个是杂阿含104经,下面这个是增一阿含32经。
 
 
'''•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 疑?」'''
 
'''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 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 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 痛(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是苦,苦 者無我,無我者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 此智者所覺知。此盛陰無常.苦.空.無 我.非有。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在臭 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 法,便為見如來已。」(增.32-6)'''
 
【'''世尊告曰:「汝今云何見佛聞法而無狐 疑?」】'''
 
就是见佛闻法而没有任何疑惑。
 
【'''沙彌白佛言:「色者無常,無常者即是 苦,苦者是無我,無我者即是空。空者非 有.非不有,亦復無我,如是智者所覺知。】'''
 
 
其他没问题,可能这一句,'''【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复无我'''】,什么意思?非有非不有叫中道,为什么叫中道?什么是非有?非有就是没有,什么是没有?常恒不变的我或常恒不变的法是没有的。什么叫非不有?意思就是必须要有的,什么是必须要有?缘起的种种法是缘起有的,这个叫做非不有。
 
'''【亦复无我】''',意思就是说,总之,如果能够知有其有,空其空,这个叫做真正的了解无我。所以无我不能落入断灭,这个叫做无我。
 
【'''如是智者所觉知'''】,这个就是有智慧人所觉知的。
 
'''【 痛(受).】'''
 
这个痛是受,这是不同的翻译。
 
'''【想.行.識無常,無常者是苦,苦 者無我,無我者是空,】'''
 
这是北传杂阿含经常说的,无我者就是空。
 
'''【空者非有.非不有, 此智者所覺知。此盛陰(五蕴炽盛)無常.苦.空.無 我.非有。多諸苦惱,不可療治,恒在臭 處,不可久保,悉觀無有我。今日觀察此 法,便為見如來已。」(增.32-6)】'''
 
所以现见如来就是见法,见诸法无我,见诸法缘起,见诸法空性,就叫做见如来。其他同样的经典,又叫做不谤如来,不毁如来,就是真实了解空性,就是真的见如来,所以叫做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那个故事应该都知道吧?佛陀不是到那个忉立天去讲经吗,回来之后不是大家排队想第一个见佛吗,那莲花社,莲花色比丘尼她用神通把自己变成转轮圣王,排到第一个然后佛陀下来之后她就跟佛陀说,我是你最忠诚的弟子,因为我第一个见到。佛陀说,不是,北传说须菩提,南传说舍利弗。
 
他说,须菩提是第一个见我的,为什么?因为他在家里打坐观诸法缘起,观诸法空性,所以他是见法即见如来,见空性见缘起 即见如来,他是第一个见我的,那也叫做不谤如来。因为你不谤如来,你真的知道如来的教法,不会以方便为究竟,叫做不谤如来。在真常的唯心的经典里面,到最后他讲如来藏字空性的时候,又叫做不谤真如法性,<u>以空为有而执着有,就叫做谤如来,就谤真如法性。</u>所以能知诸法毕竟空,缘起无我无我所,叫做见如来,叫做不谤如来,不谤真如法性,这个经已经讲完了。
 
 
'''3、法空——我空'''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 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 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 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 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如 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 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 則非我所(雜.11)'''
 
 
法空、我空,其实后代有在争论,《阿含经》到底有没有讲法空,事实上你从《阿含经》很多经典里面,其实你要知道,他确实有讲法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 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 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
 
他就是法空,色是空,但是能生色的因缘,不管是增上的条件,或是组成色的四大,也必须是无常无我的,也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无常无我的法,组成现象上的因缘和合的这样一个我的东西,这些组成的要素,必须是无常无我的,组成这个东西,它才是无常无我。如果这个是无常无我的,背后组成的元素,它也一定是无常无我。
 
它的意思是说,你不能说组成的这个东西是无常无我,结果背后的这个东西是常恒的,这样子说不通;背后这个东西,它是无常无我的,变化的,组成的东西,它一定是变化的,这样子才能说得通嘛,就是这个经要表达的意思。
 
'''【如是受、想、行、 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 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它都告诉你了,不只是受、受、想、行、识组成的这个五蕴和合的,这个我是无常的,连一一的色、受、受、想、行、是的每一个,它都是无常变化的,但是是因缘和合,所以有作用,不过都是无常变化,所以这个东西也是无我的,这个叫做法无我。所以,法必定是空,所以人才空,人既然是空,我既然是空,法也必定是空,不然如果两个有一个常一个是空,那就合不来的,就合不在一起了,所以这个叫做法空。
 
'''【如 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 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 則非我所(雜.11)】'''
 
这个叫做法空证我空。那反回来,我既然是空,组成的也必定是空,所以叫做我空证法空,法空证我空,所以叫做二空。
 
 
'''4、我法二空'''
 
'''•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 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 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非 恒、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 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 不實來實去。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 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 易法空,無我、我所。』 (雜273)'''
 
 
'''【比丘!譬如兩手和合相對作聲,如是緣眼、 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觸俱生受、想、 思。此等諸法非我、非常,是無常之我,】'''
 
我是五蕴和合的叫做我,我是六根六境产生的认识,我的认识叫我所,我这个六根六境和合的就是我,那这个我是无常的我。
 
'''【非 恒、非安隱、變易之我。所以者何?比丘! 謂生、老、死、沒、受生之法。】'''
 
也就是说,蕴处界和合的这个我是有的,但这个我是怎么样的有,因缘和合无常变化的和合我,这纯粹就是和合的一个东西而已。那么,我问你们,眼识这一些东西,构成了和合的这一些条件,也是无常变化的,这个叫做法无我,和合的这个东西是人无我。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 不實來實去。】'''
 
这个就师父常说的,煞那生煞那灭,没有一个常恒的。煞那生所以不会断,煞那灭所以不会常,煞那生灭,所以这是什么?不实来不时去。
 
'''【是故,比丘!於空諸行當知、 當喜、當念:『空諸行,常、恒、住、不變 易法空,無我、我所。』 (雜273)】'''
 
这个经就告诉你,第一个他说,两手和合做声,什么叫两手和合做声?拍就有声,那这个声音从哪里来,手拍对不对,是这只手吗?是这只手?不是,两个手一拍,但是问题是,你还得有听声音,你还有其他条件,所以这个声有没有?有,你不能说没有,明明有声音你说没有,但这声的有是什么,因缘合而的有,对不对?所以必须要有这个(左手)这个(右手),但是这个这个也是缘起合而变化的。所以这样子的一个组合,然后有这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产生了之后,也一直在刹那变化,为什么刹那变化?因为组合的这个东西,也是刹那变化,所以叫做什么,这句话叫什么,'''剎那時頃盡朽''',就是这个意思。刹那过去了,但是条件如果还存在的话,那刹那虽然过去,但是现在刹那又生起,所以就不断了。但是条件要不见了,这个东西就不见了。比如说我一直讲话,声音就一直在,但实际上它是断断续续的,但是如果我今天下课了不讲,我的声音就消失了。这是因为因缘合而它就有,因缘没有它就没有,一切都是因缘条件,所以这些当中, 我们 了解的话,就是没有常恒不变异的法,但是我们就是一直执着,所以就是生死不尽的痛苦,这个叫做我法二空。
 
从《阿含经》里面,确实是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因此师父讲一下,后代弟子们在讨论,到底是我空还是法空,还是我法俱空,到了般若中观,它是深入把《阿含经》的教义给探究出 之后,谈一切法毕竟空,中观也是依这个,所以中观的根本论叫《中论》, 《中论》里面都没有引《般若经》。以后师父讲《中论》的时候,就会跟你们讲,《中论》引的都是《阿含经》,尤其是杂阿含,像这个经就是,它引的一个很重要的,这个就可以见识,诸法的真实义到底是怎么样。
 
总结:我与无我
 
图-2
 
大概了解 一下 ,外道讲我跟无我,佛教也讲我跟无我


总结我与无我,大概了解一下,外道讲我跟无我,佛教也讲我跟无我,




editor、​limited
3,6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