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文字整理-YQ7:修订间差异

删除33,689字节 、​ 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页面内容被替换为“Category:其它整理
无编辑摘要
(页面内容被替换为“Category:其它整理”)
 
第1行: 第1行:
[[Category:其它整理]]
[[Category:其它整理]]
阿含经 讲要-第123讲
我们经过了七年的苦战,经过七年的寒暑,终于来到了《阿含经》的尾声,这七年来历经风霜,有下雪的,有下雨的,更重要是经过一个疫情COVID-19,中间停了一年半,实际讲法是差不多五年半,终于来到了尾声,师父把最后的地方讲一讲,我们就结束。结束大家来欢庆能够学到《阿含经》,而且又把它学完了。
当然这几年来,从《阿含经》最早开始听经闻法的同学,很多不一定在这里,当然有些就回国了,或是出国或是到哪里去,可能少数几个还在。
《阿含经》讲经说法就是这样子,
《阿含经》刚开始的时候,曾经多达四十多人,靖宽你有听到《阿含经》是不是?那时候在107,三十个位子坐到满满的,还拿椅子到外面旁边去坐,那么讲讲讲,少的时候曾经差不多二十个左右,
后来搬到禅修中心来,由于很多同学在白天没办法,因为他们只能晚上有空,尤其是星期天。师父也知道,星期天要陪家人,甚至小孩有很多活动,所以,有一大部分的人是因为这样就没办法参加了,不过这没关系,因缘总是会有变化的。搬过来之后,同时也来了很多的新的同学,也继续来参与,这个叫做前前仆后继,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不过不管是前的仆,还是后的继,不管你有听到前面,还是没听到后面,还是听到后面没听到前面都没关系,至少都听了《阿含经》,而且都有一定的收获。
《阿含经》是诸教之本,是一切教法的根本核心,能听到《阿含经》,对于我们的人间修行,现实的生活又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师父要勉励各位。
我们来看今天要讲的,上个礼拜已经谈到了,3、世尊灭度等于佛灭度,这里的世尊般涅槃等于佛灭度,是指佛舍报身,就一般俗话叫做生命结束,佛陀活到八十岁,生命结束,佛陀已经解决了根本的生老病死问题,烦恼都已经断尽了,所以入了涅槃。
涅槃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贪瞋痴永尽,一个是,连我们这个色身报身都舍报了,所以就叫做般涅槃,或叫做灭度。佛当然他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就已经贪瞋痴永尽了,但这里讲的佛般涅槃,是指佛连色身都舍除了,这个就叫做佛般涅槃。
佛般涅槃上个礼拜,
上个礼拜已经大概讲了佛涅槃相,那就是右胁而卧,那么另外一个经,这个是佛般涅槃,上个礼拜是不是这个经有讲过了?那么
我们这个礼拜继续来讲这个经。
来找一个国语普通话标准一点的志雷你,来念一下,
'''佛告大王:「正使婆羅門大姓、剎利大姓、長者 大姓,生者皆死,無不死者。正使剎利大王灌頂 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於諸敵國無不降伏, 終歸有極,無不死者。若復,大王!生長壽天, 王於天宮,自在快樂,終亦歸盡,無不死者。若 復,大王!羅漢比丘諸漏已盡,離諸重擔,所作 已作,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彼 亦歸盡,捨身涅槃。若復緣覺善調善寂,盡此身 命,終歸涅槃,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無所畏, 勝師子吼,終亦捨身,取般涅槃。」(雜.1127)'''
这个经整体在讲什么?他就讲了有生必有灭,
有起必有灭,没错
就是我们这个身心,既然得人的身心,那就终归于始,终归于灭。
【'''佛告大王:「正使婆羅門大姓、剎利大姓、長者 大姓,】'''
佛陀说,从一般的凡夫,婆罗门大姓,这个是印度四种姓的最高种姓,婆罗门大姓;还有正使刹利,就是刹帝利,刹利大姓就是刹帝利,王公贵族;长者,就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有高地位的长者。
【'''生者皆死,无不死者,正使剎利大王灌顶居位,王四天下,得利自在】'''
什么意思?就算是你得转轮圣王,然后统治四天下,为什么叫王四天下?
当然是对,但问题是他有名字的,其实是四州,
知道四州,就是以须弥山为主,然后南边叫南瞻部洲,然后东胜神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西牛贺州。那么你们一般常听到的是哪一个?南瞻部洲,佛经上就是我们现在人居住的地方。当然,如果是依地球的地理环境来讲,那么如果印度的地理环境来讲,就是西马拉雅山南麓、恒河中下游,恒河中下游是什么地方?佛陀教化的地区。
除了南瞻部洲以外,你们还听比较熟的听过什么?东胜神洲,因为西游记里面讲东胜神洲,那就东部的外海,当然,西游记当然是以佛教的里面的故事,所以拿佛教的地理来看,那么王四天下意思就是说,统治四天下。
【'''得力自在,於諸敵國無不降伏, 終歸有極,無不死者。'''】
意思就是说,你就算是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到最后,还是得死,无不死者,这是一般的凡夫,
从一般的凡夫到转论圣王。
接下来【'''若復,大王!生長壽天,】'''
这个生长寿天,就是天道众生。
'''【 王於天宮,自在快樂,終亦歸盡,無不死者。】'''
记得吗?师父说过天人五衰,他到最后要死的时候,五衰相开始现起,然后其他天人来跟他劝告说要生善道。那么对天人来讲,哪一道是善道?人道是善道,所以你们是人道,你不要想生天,因为他说生善道,然后生积善有福之家,能够修行,然后进一步能够出家,那就是最好的善道。
那么对于比丘,最好的善道是哪里?对比丘比丘尼或是修行人,最好的善道是哪里?涅槃为善道。所以,佛教里面从根本来讲,人道是最好的善道,因为可以修行得解脱,所以千万不要想要去生天,天是福报大,但是从修行来讲,是一个大障碍。所以福报要大,但是要有智慧怎么去运用福报,如果有福报没智慧,你可能不懂得修行,你更可能用福报去造恶,所以要福慧两足。
接下来呢,从一般的人道,然后到人道里面的转轮圣王、四大王都会死,然后接下来,天道生命再长,终归于尽,接下来讲出世无漏的。
【'''若 復,大王!羅漢比丘諸漏已盡,離諸重擔,所作 已作,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彼 亦歸盡,捨身涅槃。】'''
(阿罗汉)还是会死,但是跟一般凡夫这些人的死是不一样,阿罗汉是诸漏已尽,不再后有,一直不会再来生死苦迫了,那凡夫呢,凡夫轮回永无尽期,除非你修行,这个是阿罗汉。接下来讲谁?
【'''若復緣覺善調善寂,盡此身 命,終歸涅槃,】'''
接下来,'''【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無所畏, 勝師子吼,終亦捨身,取般涅槃。」】'''
佛的这种能力很大,除了自利以外还利他,然后勝師子吼,为什么叫師子吼?讲经说法,一切无碍,一切无惧,降伏外道,所以就像師子吼一样。師子一吼万兽皆伏,那就是折服其他外道,終亦捨身取般涅槃。意思就是说,你不管是谁,有生就必有死。
所以我们生在这个世间,千万不要去追求长生不老,也不要去追求永远不死,而是要追求什么?追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这一辈子来这边到底要干什么?终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这一辈子所必须要追求的。
那当然,你们既然来这边,而且听《阿含经》,假设你们听了七年了,那么这一辈子活得要有意义,
要怎么活?活得要有意义,
要有终极的追求,那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怎么活?依法而活,依法的终极追求而活着,就是什么?追求佛法,用佛法来做我们生命的最终依托,那才是真实的意义。而且也可以让你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这种快乐的人生,不是那种暂时的快乐,也不是那种快乐过后痛苦随之来的快乐,而是顺着诸法的真实义,而得到相应于永久真实快乐的那一种,相对的真实快乐。
这样各位了解,
这就是依佛法而生活。《阿含经》听那么久了应该了解,我们的终极的生活意义在哪里,当你有这样的一个终极的意义的时候,相对来讲,你的内心的心境比较不会受外面动荡的影响。师父前不久是不是说过,如果你把一切东西都放在对外的追求上,而不是寻求真实的意义,寻求内心的那种安稳的话,你很容易受外面世界的影响,而生活动荡,而身心动荡。
有人问我说,师父,有什么事在打仗了,打仗怎么样?会打到这里来吗?如果你打到这里来,那你真得担心了,我说不会啦,
不是打到这里来,打仗了,股票要掉了怎么办?我说,那你问我,我能怎么办吗?我又不是股票分析师。
那我问你,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把一切都放在外在的上面,那外在是不是一直在变化的?那任何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你内心的动荡。
我告诉你,
如果你是这样子,世界要变化的东西太多了,太平盛世,你怕维持不久;打仗了,你怕影响到你的各种;天气好了,太热了怕火灾,天气不好,怕太冷怕水灾。太热说太热,太冷说太冷,如果你把这些都放在外面,那外面有太多的东西的动荡让你可以为它担忧,所以你一辈子担忧不完。
举个例子,你有父母亲,那有可能你有公公婆婆,也有岳父岳母,那么你还有四个孩子,你还有兄弟姐妹,你还有先生,先生也有可能有他的兄弟姐妹,那这周围起来有多少人?你能担保这所有人都没有事吗?不可能嘛。我弟弟或是我哥哥,前不久COVID-19之前,生意做得多好,我替他高兴,疫情一来,结果现在破产了,那你是不是替他高兴替他忧?姐姐呢?丈夫呢?丈夫的妹妹呢?哥哥呢?弟弟呢?老人年纪大的会不会有生病?生老病死,如果你把你的寄托还有你的一切都放在外面这些,所有的任何时候都有你可以担心的动荡,这样各位了解吗?
我不是说不用去关心周遭,我的意思是说,你不能把所有的寄托放在这些,然后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事情发生,那个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你说那怎么办?那唯有依佛法来,面对一切,然后师父所说的,依无我的精神,然后去随因缘尽人事,尽人事随因缘。以无我的认识跟立场,尽我们所能做到的,随顺因缘尽我们能做到的,尽我们能做到的,做到哪里,哪里就是完成,哪里就得放下,那这样的话才能是一个真实有意义,而且相对快乐幸福的人生,这是《阿含经》所告诉我们的。
'''4、五種般涅槃'''
'''•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 差別者:「若比丘修習七覺分,多修習已, 當得七種果、七種福利。何等為七?是比 丘得現法智證樂,若命終時若不得現法智 證樂,及命終時,而得五下分結盡,中般 涅槃。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 若不得生般涅槃,而得無行般涅槃。若不 得無行般涅槃,而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得 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雜.736)'''
''' 上流:投生天道的上一階'''
你要不要大概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答:这是佛说法的话呢,对于修习七觉分,然后能够得到的这几种果,进行了一下解说,其中对于比较详细的,就说了一下,就是五种般涅槃的这种分类。第一种是得現法智證樂,没有得到这种乐的话,下面根据自己这个修行的层次,然后会得到几种不同的若盘,按从高到低的话呢,是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和上流般涅槃这五种。
师父:当然它不是五种般涅槃,般涅槃只有一种,它是指在什么时候。第一个,他说得到三果的圣人,或是说你现在认真修行,这当然要有因缘具足,第一个可以得到什么?
【'''比丘得現法智證樂''',】
这里的現法智證樂就是指贪瞋痴永尽得阿罗汉,得涅槃,那这里的涅槃,現法智證樂是指贪瞋痴永尽。
【'''若命終时不得現法智證樂】'''
如果你用功修行,那么三果,如果你命終,你现在不能得涅槃,一直到命終,你都不能得涅槃,那么你命終的时候是五下分结断,
那你命終的时候,五下分结断,
接下来会有五种情况,三果圣人用心修行,这辈子可能可以得到阿罗汉,但是如果你这辈子没有得到阿罗汉的话,至少你是什么?你是五下分结断。
这样了解吗?
那如果你在这辈子命終的时候没得阿罗汉,但是你却断了五下分结的话,接下来就会有五种状况。
这五种状况,第一个叫做中般涅槃,你们那个中是什么?因为既然都要死了,那这个中应该是中阴身,没错。现在死掉,下辈子还没出生之前的这种中间状况会得涅槃,这个叫做中般涅槃,所以叫做中阴身得涅槃。但是要记得,不是用中阴身去修行,这样了解吗?他是因为你在这一辈子烦恼已经断得差不多了,其实快得阿罗汉,只是刚好没得,所以一死还没投胎前,马上得阿罗汉,这个叫做中般涅槃。
第二种,【'''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
那这个应该很好猜吧,如果你这辈子死了,中阴身很快,也没有得到般涅槃,
中阴身很快,
你就下辈子就出生了,那你会出生在哪里?会生在色无色界,为什么?因为你的五下分结断尽,没有欲界的烦恼会让你再来润,所以唯有上二界的。所以你会变成一出生得涅槃,这样了解吗?这个叫做生般涅槃。
【'''如果不得生般涅槃,就会得无行般涅槃,】'''
无行般涅槃形是什么?行是修行,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一出生没有得涅槃,就是你虽然说出生没得涅槃,但是接下来这一辈子的时间,你不用用功,随时有机会得涅槃,因为你烦恼已经快断尽了,这个叫做无行般涅槃。
接下来是【'''有行般涅槃】'''
你要稍微用功一点,稍微修一下。那么有人会说,师父,你不是说修行在人间吗?对,<u>未得圣人之前的根本修行是以人间为主</u>,但是像这一种的是比较特殊的,但是他不需要很用功,他只要稍微用点心,因为他烦恼几乎都差不多断了,这个叫无行般涅槃。
接下来最后,【'''若不得 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
如果有行般还是不能得涅槃,那就叫做上流般涅槃,这个上流是怎么样?流到上一层。一般是流到下一层,水往下处流嘛,一般是往下流嘛,但是这个是往上流,它为什么往上流?比如说他五下分结尽,他下一辈子出生在初禅天。那么这一辈子结束死掉之后,初禅天的烦恼断尽,所以唯有初禅以上的(烦恼),所以他不会再到初禅来,他下辈子绝对到二禅或是以上的,这样各位了解吗?看他死掉的时候,上二道的烦恼断多少,但是初禅(的烦恼)一定不会再有了,因为初禅这一辈子来,已经把他初禅的相应的烦恼磨掉了。所以这个叫做上流般,他一定是生到上面去了,生到在上面去,那就不知道是哪一个,反正是天道,看他烦恼断多少。至于烦恼断多少,《阿含经》没有讲得很清楚,阿毗达磨还有《俱舍论》上面讲得非常清楚,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谈一谈。
所以如果他下一辈子生到天上去,没有得阿罗汉,没有般涅槃的话,他再下一辈子往上,基本上就会得涅槃。不会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已经润的够多了,这个叫做五种般涅槃。所以他五种般涅槃,不是说真的五种,而是得三果后,这一辈子得般涅槃,还是死掉之后得般涅槃。死掉后得般涅槃,就会有五种情形,这个叫做五种般涅槃。
后面会有些说法,中阴身成就,在《阿含经》里面或是在根本佛教里面,中阴身是不能修行的 。所以后面的某些说法,就可以另外再讨论,但是根本来讲,只有人道能修行。如果依《阿含经》或是阿毗达摩来讲,中阴身(的意识)是模模糊糊的,甚至他自己是怎么样,是不是死掉的他都搞不清楚,所以中阴身依阿毗达摩,以及初期佛教来讲,是不可能修行的。
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
'''七、有餘、無餘涅槃''' '''1、無餘涅槃=捨報身(死亡)'''
'''上述《雜阿含》1197:「佛無餘涅槃而般 涅槃」。'''
无余涅槃等于舍报身死亡,这是一种说法,上述《杂阿含经》说,佛无余涅槃而般涅槃是指什么?舍报身。无余涅槃,第一个上面那个经讲,无余涅槃而般涅槃,其实这里的无余涅槃就是舍报身的,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经。
* '''爾時,尊者富樓那夜過晨朝,著衣持鉢, 入舍衛城乞食,食已還出,付囑臥具,持 衣鉢去,至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到已, 夏安居,為五百優婆塞說法,建立五百僧 伽藍,繩床、臥褥、供養眾具悉皆備足。 三月過已,具足三明,即於彼處入無餘涅 槃(雜.311)。'''
这个经在讲什么?
答:这个主要讲尊者富楼那,到了西方輸盧那人間遊行,然后為五百優婆塞說法,然后供养,最后经过三个月以后,他自己具足三明,然后证得阿罗汉果,入无余涅槃,就是往生。
师父:我先问你,富楼那是谁?有没有印象?谁要讲一下。
答:富楼那尊者是作为十大弟子里边讲法第一的,然后他从西方的輸盧那区域过来的,而那个区域的话,人们比较野蛮,所以当初他想去弘法的时候,佛陀专门告诉他,说那边的话,人比较野蛮,如果你要是被打了怎么办,然后的话你要被砍了怎么办,等等。輸盧那当时那个反应就是说,他们如果要是拿石头砸我的话,我就想还没有拿刀砍我,如果要是拿刀砍我,我还没死,我还能讲法,这样很好。佛说如果把你杀死了怎么办,我正好就解脱了,就入涅槃了。整个就是感觉那种菩萨的那种精神的话,展现的非常好,在这的话,我想就是说,富楼那尊者过去了之后,然后就是讲经说法完了,看起来还建立了僧团,然后讲法等等,传播了三个月之后,就无余涅槃,舍报圆寂了。
师父:记得很清楚,富楼那是佛的弟子,而且确实传说他是从西方輸盧那,而且西方輸盧那是哪里呢?
当然我忘记它现在的位置,但是它现在地理位置,它是靠海,师父这本书里面有讲它的地方。
印度不是这个样子吗?这样子过来,我画一下,画的可能不是很准。
师父画白板图35:00
印度基本上不是这个样子吗?这边是尼泊尔,这个地方靠海,这个就是輸盧那,现在有一个很大的港口。为什么说他西方比较野蛮呢?这个相对于佛陀的教化区,这里是比较没开化的地方。
印度当初有两个文明区,第一个是恒河流域,是最早的,还有一个叫做印度河流域,是比较靠北方的,所以这两个是他的文明区,其他的南方,还有这个地方西方,都是比较落后的,但是他那时候南方也不是指这里,其实它那时候南方有可能是指这里。
所以都是相对来讲比较落后的,但是恒河中下游是印度文明的发展区,那么佛陀就在印度文明的最发展的地方讲经说法,所以他认为说西方輸盧那的地方是相对来讲比较野蛮。这个尊者跟佛陀说,他要去那边,佛陀就说,
好没关系,就刚才靖慧所讲的,
佛陀说你已经具备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这样的一个条件了,所以就让他去。结果輸盧那在那边度了很多人,建立僧团,然后可能他能力蛮大的,或许是他家里本来就很有钱,因为他是从那边过来的,然后再回去,所以可能家族是蛮不错的。所以他在那边就建立了僧团,度了很多人,结果最后入涅槃,这个就叫做无余涅槃。
这里不是说入无余涅槃吗?所以舍报身叫做无余涅槃,那么相对来讲报身还在,就叫做有余涅槃。三明就是六通里面的其中三个,
自己去看看,师父讲过好几次了,
一个是指知过去,一个是指未来,一个是漏尽,一个知过去,一个知未来,然后一个是漏尽。
那知过去知未来是什么通?漏尽通是根本的。为什么会一个重过去一个重未来?因为三世轮回是佛教很重视的,过去造了什么业现在受什么报,以及说未来能不能脱离生死,那都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三明里面才有漏尽,还有知过去知未来为三明,六通里面的三通特立为明,这个师父在成佛之道里面讲过。
再来,这是另外一个经:
再找另外一个来读一下,靖舍来读,
'''• 爾時,尊者陀驃摩羅子詣佛所,稽首佛足,退 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願於佛前取般涅 槃。」 世尊默然。如是三啟,佛告陀驃摩羅子:「此有為諸行,法應如是!」'''
'''爾時,尊者陀驃摩羅子即於佛前,入於三 昧,如其正受,向於東方,昇虛空行,現四威 儀,行、住、坐、臥,入火三昧,身下出火, 舉身洞然,光焰四布,青、黃、赤、白、頗梨 紅色。身下出火,還燒其身,身上出水,以灑 其身,或身上出火,下燒其身,身下出水,上 灑其身。周向十方,種種現化已,即於空中, 內身出火,還自焚其身,取無餘涅槃,消盡寂 滅,令無遺塵(雜.1067)。'''
这个是一个阿罗汉,而且是有神通的阿罗汉,然后他跑来佛前说,要取般涅槃,
那么有人记得
这个陀嫖摩罗子是谁吗?有人有印象吗?他是一个阿罗汉,他是佛陀的总库头,你知道总库头是什么吗?就是有人来挂单,然后他要分房间。那时候当然没有豪宅那种房间,就是一个一个小的那个茅棚,然后给卧具分房给卧具,比如说结夏安居结束,大家供养的东西,他要负责分给大家,那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等于是总务总库头,这个就是这个阿罗汉的工作。
这个阿罗汉,他后来生病比较重,那生病比较重,他也觉得说这个身体也差不多了,所以他就觉得说也不需要再继续苟延下去,因为他已经证了阿罗汉。所以他就跑到佛陀说,
【'''白佛言:「世尊!我願於佛前取般涅 槃。」】'''
什么意思?在佛面前舍报身,在佛面前自我安乐死。你看,这里很有趣,【'''世尊默然'''】,(佛陀)都没有讲好或讲不好。【'''如是三啟'''】,第一次奇怪,佛没有讲;第二次再讲,佛是不是没听到,我再讲一次,佛还是都不讲话,第三遍还是一样。第三遍之后,【'''佛告陀驃摩羅子'''
】。
所以你这里第一个,
你看很多事情,佛陀会到第三遍。记得有一次,佛陀去一个鬼家里挂单,一个修罗家里挂单,第一次修罗跟你开玩笑,说好结果把你赶出去,佛陀说你的地方,当然我出去,
佛陀出去,他又说来来来,我后悔了,进来进来,佛陀一进来,他又请出去,有听过这个故事吗?
佛陀说好,既然你的地方,我虽然是佛陀,但是我要讲道理,没关系,我就走,要走的话,对不起,对不起,你进来进来,
佛陀一进来,不好意思,我又后悔了,来请出去,这第三次,佛陀不出去了。
佛陀说,你第一次,我可能当成你心里有点状态,第二次,你就知道你在干什么,第三次,你就是耍我玩的,那就不行了,所以佛陀说,我就不出去了。然后修罗说,我告诉你,你要不出去,我是修罗王,我就把你的头捏碎,佛陀说,天上天下,我还没有见过有人有办法把佛陀的头捏碎的,不然你试试看,看你捏得碎捏不碎。结果他知道佛的大神力,然后他就跟佛忏悔,然后佛就开始讲经说法给他听,所以佛是有他的原则的,大慈大悲,但是他有教化众生的原则。
所以三次,第三次就表示你是闹着玩的,我不能随着你乱闹,
一样的,第一次佛陀可能讲说,你到底是真的还假的;第二次,你可能是真的,但是你可能还没有真正下决心;第三次就表示你是真的。
然后佛就告诉他说,【'''「此有為諸行法應如是」''',】
什么意思?有生必有灭。你说师父,那这样的话,那我能不能也来一个,有生有灭我来自杀?佛陀说不行,为什么呢?你没有断烦恼前,你自杀有大过,因为会自杀的人,我快快乐乐的,我自杀干什么?你心里舒畅快乐,善根增长,你自杀干什么?一般会自杀的都一定是怎么样?一般都是烦恼太痛,不管是病的烦恼,或是人生没办法解决的烦恼,或是被赌债追到没办法了,那些一定是起重烦恼自杀的,下恶道的机会非常高。所以一般来讲佛陀是不允许你自杀,所以佛说你没断烦恼前,你自杀有大过,但是断了烦恼之后,佛陀说无大过,只有小过失。为什么是小过失?因为毕竟无用的过失,去结束自己生命总是不好的,所以断了烦恼之后(自杀)有小过失,但是你证了阿罗汉,证了阿罗汉,如果你还能度众生,佛陀会劝你度众生,但是他已经身体败坏到不行了。佛陀说什么?有为诸行,法应如是,所以佛陀的这种智慧,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样。
接下来,这个尊者是有神通的,所以他以我们常说的三昧真火,所以你不要以为三昧真火(是火),三昧是什么意思?Samadhi是定,所以他依定入神通,然后把自己的报身灭尽。很多有神通的阿罗汉都会有这种情形,但是这不是一种必须要的,你看佛陀入灭就没有这样子做。所以他说叫什么?'''【取无余涅槃,消尽寂灭,令无遗尘。】'''他是连自己的色身都把它烧掉了,这个叫无余涅槃。
'''2、不來此世(欲界)'''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 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彼 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 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 為有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無餘涅槃界?於是,比丘盡 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 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 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涅槃界。此 二涅槃界,當求方便,至無餘涅槃界。 (增.「火滅品」2)'''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 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彼 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於是。比丘滅五下 分結,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 為有餘涅槃界。】'''
所以这里有余涅槃跟无余依涅槃,跟前面讲的不一样,这里的有余是什么有余?还有烦恼未断尽,但是已经快断尽了。他说什么?五下分结断尽,但是还有五上分结还没断,但是已经很快了,所以他不来此世,哪一个世?欲界。因为他五下分结断三果了,他不会来欲界,但是不来欲界接下来怎么样?就是刚刚讲的五种般涅槃,因为他还没完全般涅槃,烦恼还有一点,那么最后的这些,所以叫做有余涅槃界。所以这里的有余涅槃界,跟刚刚讲的不大一样,定义不同。
'''【彼云何名為無餘涅槃界?於是,比丘盡 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 證而自遊戲,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 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涅槃界。】'''
这里指什么?阿罗汉,为什么是无余涅槃?因为阿罗汉的涅槃是贪瞋痴永尽,没有任何的烦恼留下,所以叫做无余涅槃界。所以这里的有余无余,跟上面的讲的有余无余不大一样,所以他的有余无余有两种定义,一个是有没有报身存在,一个是指烦恼有没有断尽,这个就是两种界。
接下来说,'''【此 二涅槃界,當求方便,至無餘涅槃界。】'''
意思是什么?希望你修行能够断一切烦恼,到达无余涅槃,烦恼尽,这个就叫做无余涅槃界,这个是究竟的断。
最后,刚好刚刚停了一下,所以我们刚好到两点半,等一下休息回来,我们办个毕业典礼,结业式,
最后师父拿《遗教经》里面的说法,《遗教经》里面的说法是非常符合《阿含经》的,来勉励大家,佛陀在入涅槃的时候,佛说教诫遗教经,
'''總結:'''
'''• 「汝等比丘,勿懷憂惱。若我住世一劫會 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人 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 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 作得度因緣。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 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遺教 經)'''
'''【汝等比丘,勿怀忧恼。】'''
为什么比丘会怀忧恼呢?因为佛陀要入灭了。
【'''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
有没有看到,就算是佛陀住世一劫,还是会走,两千五百年前,如果佛陀说,好吧,那我再多留一百年,还是得走。佛陀说好吧,我再多留五百年,还是会走。
【'''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
有聚就有散,有散就有聚,聚散本是平常事,所以不要在聚散里面去忧怀苦恼。
佛陀【'''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意思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自利利他,该做的都已做。
【'''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这句话真的是心有戚戚怨,人总是这个样子,常在旁边的再好都不会珍惜,等到走了,再来作诗吟对,叹圣人不在,再来惆怅,再来思古幽情。
讲一个历史故事,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明朝有一个明末的大臣,抗清的名将,叫袁崇焕,袁崇焕后来被崇祯皇帝杀了,还是凌迟。但是崇祯皇帝曾经感叹说,为什么我的手下没有一个像岳飞这样的人?如果我的手下有岳飞这样的人,我今天不至于这样子。那人家说,你手下有一个袁崇焕,你都把他杀了,你还能要怎么样?要是岳飞那不是更惨?要是岳飞在你手上,那可不是十二道金牌,那到底谁比较惨?袁崇焕比较惨吧,岳飞只是被砍头而已,那袁崇焕是被凌迟而死,人都是这样子。
所以佛陀说,如果我久住,但是你们会觉得我都一直在,所以大家就不会珍惜,也不会好好的去学佛。
所以佛陀说,【'''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 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 作得度因緣。】'''
所以种下种子了。
'''【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 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
所以佛陀说,我的色身有他的因缘存在,所以色身留不留其实不重要,因为会亦当灭,但是最重要是,我们要让佛的法身常住而不灭。但是这里讲的法身常住而不灭,必须靠谁去努力?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这样了解吗?他的弟子可以包括四众,当然是以比丘比丘尼为主,但是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如果大家都能护持正法,好好听经闻法,好好修行,不要偷鸡摸狗,不要偷懒,然后要对正法的觉悟做深入的理解研究,然后修行这样子。不要老是常用一些方便之法,不要老是讲一些旁门左道,不要老是找一些快速的成佛之法,那些是不存在的。好好的做,脚踏十地的做,每一个人都尽他的一分能力做,作为师父的好好修行,讲经说法,住持道场,法师们。居士们,好好的听经闻法,依法而行,好好的护持正法,好好的护持道场,各做该做的事情,正法就能永住了。所以每一个人对于正法的永住,都有一分的责任。所以印顺导师说,为佛教、为众生,不忍正法衰,不忍众生苦,所以缘起于大悲,希望正法能久住。
讲了七年的《阿含经》,今天终于结束了。
我们下个学期,九月师父如果顺利回来,我们会继续开课,会开印顺导师的《佛法概论》。星期天早上会讲《学佛三要》,师父的未来的计划是,星期天早上接下来讲学佛三要,九月开始,学佛三要讲完之后,师父会慢慢再讲类似一些唯识的教法,下午《佛法概论》讲完,开始来讲印顺导师的中观经论,接下来再讲中观论颂的解说,这是未来的课程。
回向!
editor、​limited
3,68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