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辩中边论讲记》」:修訂間差異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1: 行 1:
 印度唯识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可说 为无相唯识时代,以唯识三祖即弥勒、无著和世亲为主;后期以有相唯识为主,即十大论师时代。唯识三祖的唯识 学,弥勒唯识为初创,理论朴直,重三乘所共,但系统不 够完整。无著继承并发展弥勒的唯识学,强调大乘不共, 为唯识理论的大成者。世亲则对于无著的唯识学给予更 严缜的叙述,其理论成为了后期唯识发展的开端。弥勒的 唯 识 学 可 以 《 瑜 伽 师 地 论 》“ 本 地 分 ” 和 《 解 深 密 经 》 作 为代表。弥勒另外还有《分别中边论》、《分别法法性论》 和《分别瑜伽论》等称为“分别”(辨)的三论,这三论则 是在三乘所共的基础上成立唯识。
 印度唯识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可说 为无相唯识时代,以唯识三祖即弥勒、无著和世亲为主;后期以有相唯识为主,即十大论师时代。唯识三祖的唯识 学,弥勒唯识为初创,理论朴直,重三乘所共,但系统不 够完整。无著继承并发展弥勒的唯识学,强调大乘不共, 为唯识理论的大成者。世亲则对于无著的唯识学给予更 严缜的叙述,其理论成为了后期唯识发展的开端。弥勒的 唯 识 学 可 以 《 瑜 伽 师 地 论 》“ 本 地 分 ” 和 《 解 深 密 经 》 作 为代表。弥勒另外还有《分别中边论》、《分别法法性论》 和《分别瑜伽论》等称为“分别”(辨)的三论,这三论则 是在三乘所共的基础上成立唯识。


 有关弥勒菩萨的论著,一般而言汉传和藏地都有五 论的传说,但是两边所传有些不同。依据汉传,五部论分 别 是:《 瑜 伽 师 地 论 》“ 本 地 分 ”、《 分 别 瑜 伽 论 》、《 大 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金刚般若经论颂》。藏 传则分别是: 《大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辨法 法性论》、《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颂》。这样汉藏所传 一共有八论。这其中,《辩中边论》无论是汉传或藏传都 说为弥勒菩萨所造,所以本论可确认为弥勒菩萨的论著 无误。然而,本论现存有偈颂与长行,长行是世亲菩萨的 解释,偈颂才是弥勒菩萨所造。
 有关弥勒菩萨的论著,一般而言汉传和藏地都有五 论的传说,但是两边所传有些不同。依据汉传,五部论分 别 是:《 瑜 伽 师 地 论 》“ 本 地 分 ”、《 分 别 瑜 伽 论 》、《 大 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金刚般若经论颂》。藏 传则分别是 《大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辨法 法性论》、《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颂》。这样汉藏所传 一共有八论。这其中,《辩中边论》无论是汉传或藏传都 说为弥勒菩萨所造,所以本论可确认为弥勒菩萨的论著 无误。然而,本论现存有偈颂与长行,长行是世亲菩萨的 解释,偈颂才是弥勒菩萨所造。


 今本讲记是依世亲菩萨的解释为根本,汉译有玄奘 和真谛三藏二译本。参考其他的相关经论如《瑜伽师地 论》、《解深密经》、《分别法法性论》、《摄大乘论》等。 汉传注疏则以窥基《辨中边论述记》为主,并参考其他相 关解释。此外,对安慧注释的参考,主要是引用 Richard S. A study of the Madyāntavibhāga-bhāṣya-ṭikā.;现代著作 则参考太虚大师讲稿、印顺导师《摄大乘论讲记》、谈锡 永《辨中边论释校疏》等。必要之时,会引用偈颂的梵文 做简要分析。1 本书并非纯学术的著作,主要对偈颂做白 话的解说,让大家对《辩中边论》能有一基本的认识。
 今本讲记是依世亲菩萨的解释为根本,汉译有玄奘 和真谛三藏二译本。参考其他的相关经论如《瑜伽师地 论》、《解深密经》、《分别法法性论》、《摄大乘论》等。 汉传注疏则以窥基《辨中边论述记》为主,并参考其他相 关解释。此外,对安慧注释的参考,主要是引用 Richard S. A study of the Madyāntavibhāga-bhāṣya-ṭikā.;现代著作 则参考太虚大师讲稿、印顺导师《摄大乘论讲记》、谈锡 永《辨中边论释校疏》等。必要之时,会引用偈颂的梵文 做简要分析。1 本书并非纯学术的著作,主要对偈颂做白 话的解说,让大家对《辩中边论》能有一基本的认识。
[[Category:《如源法师佛学著作集》]]
[[Category:《如源法师佛学著作集》]]
行政員、​editor、​flow-bot、​介面管理員、​limited、​監督員、​管理員
99,95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