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2022-04-10 答疑」:修訂間差異

增加 14 位元組 、​ 2022年5月8日 (星期日)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4行: 第4行:


 在回答问题之前要跟大家说明一下,第一个就是说你问这个问题大家尽量是听师父讲课,就是录音的讲课,从这些课中如果有不懂的然后来提问为主,这样比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如果你没有听课,然后你纯粹的问,不是说不行,而是说师父的回答可能不会很完整,因为回答问题毕竟时间短,师父在上课的时候会针对很多问题花很多时间去解释说明,如果你没有看的话,你光用问的,师父现在的回答可能花5分钟10分钟来把重点回答,但是可能很不完善,或是没有办法很圆满或周全。所以这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的误会,所以一定要以上课(内容提问)为主。第二点,师父回答问题是以你不懂的来解答,不是针对你不同意或反对(的意见),了解吗?我再讲一次是针对你不懂,想要理解,师父帮你说清楚讲明白,不是针对你反对,或者是你不认同,(你)要不认同(或)反对,不是说不好了,是说我们每次没那么多时间来说服你,这样了解吗?因为我们这个课不是用来说服你的,是用来让你观念上有一些改变跟认知,然后形成一个佛教的正确的认识。你不要跟我讨论说到底有没有轮回,我不同意有轮回,然后我不同意有阿赖耶什么,因为这些以后有机会师父愿意当面跟你讨论或是辩论都没问题,但是在这个课堂里面,我们因为有很多人是想厘清问题,这样各位了解吗?
 在回答问题之前要跟大家说明一下,第一个就是说你问这个问题大家尽量是听师父讲课,就是录音的讲课,从这些课中如果有不懂的然后来提问为主,这样比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如果你没有听课,然后你纯粹的问,不是说不行,而是说师父的回答可能不会很完整,因为回答问题毕竟时间短,师父在上课的时候会针对很多问题花很多时间去解释说明,如果你没有看的话,你光用问的,师父现在的回答可能花5分钟10分钟来把重点回答,但是可能很不完善,或是没有办法很圆满或周全。所以这可能会造成一些人的误会,所以一定要以上课(内容提问)为主。第二点,师父回答问题是以你不懂的来解答,不是针对你不同意或反对(的意见),了解吗?我再讲一次是针对你不懂,想要理解,师父帮你说清楚讲明白,不是针对你反对,或者是你不认同,(你)要不认同(或)反对,不是说不好了,是说我们每次没那么多时间来说服你,这样了解吗?因为我们这个课不是用来说服你的,是用来让你观念上有一些改变跟认知,然后形成一个佛教的正确的认识。你不要跟我讨论说到底有没有轮回,我不同意有轮回,然后我不同意有阿赖耶什么,因为这些以后有机会师父愿意当面跟你讨论或是辩论都没问题,但是在这个课堂里面,我们因为有很多人是想厘清问题,这样各位了解吗?
== 数息的一个问题 ==
  问题1,我平时就是根据师父教导的数息方法,我静坐的时候我偶尔就会顺利的从1数到10,但是我发现在中间我会有一个吸气的,就是吐气的时候特别或者吸气时候特别深,所以我怀疑自己会不会在其实就算是顺利从1数到10,其实自己也处在昏沉的状态,会不会有可能这种现象?
  问题1,我平时就是根据师父教导的数息方法,我静坐的时候我偶尔就会顺利的从1数到10,但是我发现在中间我会有一个吸气的,就是吐气的时候特别或者吸气时候特别深,所以我怀疑自己会不会在其实就算是顺利从1数到10,其实自己也处在昏沉的状态,会不会有可能这种现象?
 师父:有可能。你说我怎么察觉?讲起来有点困难了,简单说重点在于平时的训练,有时候你还没打坐之前,有没有比较注重,比如说四念处的身念出,有没有办法在平时尽量的保持正知正念。也就是说平时就要对身心有些观照,你平时对身心观照久了之后,你的心到底在哪里?起伏昏沉还是跑掉了,你的觉照力会比较强,平时的时候就要观照了。当然平时不是说训练心一境性,平时是训练正知正念,所以平时正知正念就说你要训练平时在做事的某些时候,就是说工作比较不繁忙,或你在专注做某单一事件的时候,尽量训练正知正念。比如说有没有清楚明白你现在的心,还有你的身到底在做什么?要察觉到心的起伏,现在是高兴、不高兴,现在是昏沉还是现在是妄念很多?这个都是要先察觉到。你平时要做这样的训练,你真正打坐的时候,到底你的心有没有在数息上,有没有办法从1 数到10?都是专注的,你才能有办法去查觉。
 师父:有可能。你说我怎么察觉?讲起来有点困难了,简单说重点在于平时的训练,有时候你还没打坐之前,有没有比较注重,比如说四念处的身念出,有没有办法在平时尽量的保持正知正念。也就是说平时就要对身心有些观照,你平时对身心观照久了之后,你的心到底在哪里?起伏昏沉还是跑掉了,你的觉照力会比较强,平时的时候就要观照了。当然平时不是说训练心一境性,平时是训练正知正念,所以平时正知正念就说你要训练平时在做事的某些时候,就是说工作比较不繁忙,或你在专注做某单一事件的时候,尽量训练正知正念。比如说有没有清楚明白你现在的心,还有你的身到底在做什么?要察觉到心的起伏,现在是高兴、不高兴,现在是昏沉还是现在是妄念很多?这个都是要先察觉到。你平时要做这样的训练,你真正打坐的时候,到底你的心有没有在数息上,有没有办法从1 数到10?都是专注的,你才能有办法去查觉。
第9行: 第11行:
 另外一个,师父的建议,就是说如果你是刚坐不久,你不要一次数到10,你先数到5就好。数到10是训练很久的,就是说从1数到5没问题了,觉得很简单轻松了,你再来训练数到10,不要超过10,就一直到10这样子。因为你毕竟才学不久,学不久就不要这样。
 另外一个,师父的建议,就是说如果你是刚坐不久,你不要一次数到10,你先数到5就好。数到10是训练很久的,就是说从1数到5没问题了,觉得很简单轻松了,你再来训练数到10,不要超过10,就一直到10这样子。因为你毕竟才学不久,学不久就不要这样。


'''问题2'''
== 如何理解“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 ==
 
  《成佛之道》五乘共法P64(简体版P42)(1) 请问为什麽会说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 (2) [所以,要将正确的知识,时时修习,养成坚定的正見。] 请问这里的修习是指什麽?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导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因为接下来他的说明,就算是他说了这段解释我还是无法理解,然后他说 [所以,要将正确的知识,时时修习,养成坚定的正見。] 然后所谓的时时修习是怎么修习法?
''' 《成佛之道》五乘共法P64(简体版P42)'''
 
'''(1) 请问为什麽会说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
 
'''(2) [所以,要将正确的知识,时时修习,养成坚定 的正見。]'''
 
''' 请问这里的修习是指什麽?'''
 
问: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 导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因为接下来他的说明,就算是他说了这段解释我还是无法理解,然后他说 '''[所以,要将正确的知识,时时修习,养成坚定 的正見。]''' 然后所谓的''' 时时修习''' 是怎么修习法?
 
 师父:你的第一个问题: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正确的认识,如果不是养成你的人生观,那就不是正见。什么叫正确的认识?比如说师父以前也学过基督教,就是在大学里面修过基督教,那么对于基督教的历史,还有他的一些教义,也就是说有一定的认识跟清楚,那这些是知识,不是瞎说,是正确的认识了这些知识。问题是这些知识我没有把它当成是我的人生观,因为我不信仰他。
 师父:你的第一个问题: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成为正見],'''正确的认识,如果不是养成你的人生观,那就不是正见。什么叫正确的认识?比如说师父以前也学过基督教,就是在大学里面修过基督教,那么对于基督教的历史,还有他的一些教义,也就是说有一定的认识跟清楚,那这些是知识,不是瞎说,是正确的认识了这些知识。问题是这些知识我没有把它当成是我的人生观,因为我不信仰他。


第28行: 第20行:


 问题3(道明)
 问题3(道明)
 请问: 1、为什麽宗教行为就能够提高宗教信念? 这二者之间有什麽内在的联系吗? 因为所有宗教都可以通过宗教行为提高宗教信仰,是因为感应存在吗? 如果有感应,那感应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另外,法师讲经说法也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是不是宗教行为? 法师的讲经说法在解脱道里面,属于正命,是戒学,但讲经说法明明是法布施,怎麽变成戒学呢?成佛之道的五乘共法和大乘不共法都有讲布施,但三乘共法没有讲布施,讲的是缘起、四圣谛,十二因缘,戒定慧,难道三乘共法不重视布施?


'''请问: 1、为什麽宗教行为就能够提高宗教信念?这二者之间有什麽内在的联系吗? 因为所有宗教都可以 通过宗教行为提高宗教信仰,是因为感应存在吗?如果有感应,那感应的原理又是怎样的?另 外,法师讲 经说法也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是不是宗教行为?法师的讲经说法在解脱道里面,属于正命,是戒学,但 讲经说法明明是法布施,怎麽变成戒学呢?成佛之道的五乘共法和大乘不共法都有讲布施,但三乘共法没 有讲布施,讲的是缘起、四圣谛,十二因缘,戒定慧,难道三乘共法不重视布施'''?
  问:我们在没有办法调伏自己(烦恼)的同时,就是礼佛拜佛,通过这些行为能使自己具足这种让心调伏具足这种正见,这也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师父说我们学佛不只是诵经拜佛,这种宗教行为能不能提升宗教的这种信念,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刚才师父也讲了,让我们不至于乱来,我也听明白了。但是师父我想问一下,在我们大陆这边还有放焰口这些,它有一种感应,它这种感应的原理我不太明白。还想问一下,师父您讲讲经说法是不是也是一种宗教行为?
 
问:我们在没有办法调伏自己(烦恼)的同时,就是礼佛拜佛,通过这些行为能使自己具足这种让心调伏具足这种正见,这也是我的第一个问题。师父说我们学佛不只是诵经拜佛,这种宗教行为能不能提升宗教的这种信念,二者之间存在的这种联系,刚才师父也讲了,让我们不至于乱来,我也听明白了。但是师父我想问一下,在我们大陆这边还有放焰口这些,它有一种感应,它这种感应的原理我不太明白。还想问一下,师父您讲讲经说法是不是也是一种宗教行为?
 
 师父:师父先跟你讲一件事情,对“宗教行为”跟“宗教实践”,这个是师父提出来,从宗教学,因为毕竟师父训练过长期的宗教学,所以这是师父提出来厘清问题的两个概念,宗教行为跟宗教实践是不一样的。这样了解吗?这边所谓的宗教行为就是说,类似于各个宗教都有的一种,特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宗教,然后呢,一些比如拜佛礼佛念佛,这些都是所谓的宗教行为,这样了解吗?师父讲经说法是一种宗教实践,你持戒也是一种宗教实践,你布施也是一种宗教实践,你自利利他,戒定慧三学都是一种宗教实践,六度波罗蜜是一种宗教实践。
 师父:师父先跟你讲一件事情,对“宗教行为”跟“宗教实践”,这个是师父提出来,从宗教学,因为毕竟师父训练过长期的宗教学,所以这是师父提出来厘清问题的两个概念,宗教行为跟宗教实践是不一样的。这样了解吗?这边所谓的宗教行为就是说,类似于各个宗教都有的一种,特定场合、特定对象、特定宗教,然后呢,一些比如拜佛礼佛念佛,这些都是所谓的宗教行为,这样了解吗?师父讲经说法是一种宗教实践,你持戒也是一种宗教实践,你布施也是一种宗教实践,你自利利他,戒定慧三学都是一种宗教实践,六度波罗蜜是一种宗教实践。


行政員、​editor、​flow-bot、​介面管理員、​limited、​監督員、​管理員
101,0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