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2021-06-27 答疑:修订间差异

删除1,474字节 、​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4行: 第4行:


 解深密经-7
 解深密经-7




第19行: 第18行:
 唯识学尤其是《解深密经》讲得更详细,缘起用什么来解说?依他起,这个“他”是指什么,讲得最精确就是阿赖耶,但是这样子并不非常正确,这个“他”是指各式各样的因缘,里面的主因,在唯识学指的是什么?阿赖耶。我们认识的产生(需要)四缘——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我们的认识就在这四缘里面产生。佛教就是告诉我们说,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问题,这是佛教要讲的。问题怎么来,怎么解决,就是这里来的,从唯识学来讲根本的因缘就是阿赖耶。苦集用什么来解说?苦集用遍计所执;灭道用圆成实,这样整个说明生死流转,怎么样修行、还灭,就叫做一切法相。
 唯识学尤其是《解深密经》讲得更详细,缘起用什么来解说?依他起,这个“他”是指什么,讲得最精确就是阿赖耶,但是这样子并不非常正确,这个“他”是指各式各样的因缘,里面的主因,在唯识学指的是什么?阿赖耶。我们认识的产生(需要)四缘——亲因缘、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我们的认识就在这四缘里面产生。佛教就是告诉我们说,我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问题,这是佛教要讲的。问题怎么来,怎么解决,就是这里来的,从唯识学来讲根本的因缘就是阿赖耶。苦集用什么来解说?苦集用遍计所执;灭道用圆成实,这样整个说明生死流转,怎么样修行、还灭,就叫做一切法相。


 接下来我们讲「无自性相品」,就是在讲一切法的共相,讲一切法的无自性,就《般若经》来解说,《般若经》说这一切,这样的流转跟还灭 其实我们要认知到,一件事情就叫做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 ,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的话,因为 苦集灭道这个根本的教理,是佛在 基本的教法里面, 《阿含经》所讲的,后来《般若经》讲一切法缘起,所以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无自性,所以一切法空 到了《解深密经》,他说一切法空,从这个图里面怎么解说一切法空 ,既然唯识讲三性 ,唯识既然讲三性,他的一切法空当然从三性里面去下手 所以他说依他起是什么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依他起 的另 是生无自性, 为什么他 自性, 为什么 依他起叫生无自性 生无自性,就是一切法生起不是自生的,是 有实 质性 的,因为他是依他起, 当然 无自性, 是什么 意思 各种各 样的因 缘, 一切法依 的, 不是自己生的, 是自己 莫名其妙 产生的,所以生是 没有 自性的。所以我们要 观察 的是,观 察依 的另外一个 叫做 无自性。
 接下来我们讲「无自性相品」,就是在讲一切法的共相,讲一切法的无自性,就《般若经》来解说,《般若经》说这一切,这样的流转跟还灭 其实我们要认知到,一件事情就叫做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空 苦集灭道这个根本的教理,是佛在《阿含经》所讲的,后来《般若经》讲一切法缘起,所以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无自性,所以一切法空 到了《解深密经》,他说一切法空,从这个图里面怎么解说一切法空,唯识既然讲三性,他的一切法空当然从三性里面去下手 所以他说依他起是什么无自性?依他起是生无自性, 为什么 依他起 叫生无自性?生无自性,就是 切法生起不 的,是没有实质性的,因为他是依他起,当然 无自性 。既然一切法依因跟缘起的 就不 自己生的,所以 (起的法)是没有 自性 所以我们观察 依他起 的另外一个面 生无自性
 
(YQ问:有外道认为法可以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中观破之。那么,这里说 生无自性,就是一切法生起不是自生的,是 依他起,那就是他生的了。那么唯识的“依他起和他生”有什么不同呢?2023-8-23)
 
但是师父 讲过一句话要记得,依他起虽然通染净,但是在凡夫面,在凡夫面是哪一个?凡夫面是这一个(苦集),我们一直在苦集里面。所以在现 实的 凡夫面,依他起就是在这一面(苦集),而且依他起的当下就是遍计 ,因为 我们凡夫的依 绝对 遍计的。因为我们 依他起 的种子还有因,都是染的 都是我执所系缚的,所以依他起是杂染的。但是生 无自性 的这个理解 这个是清净的。
 
遍计所执 是什么 无自性?是相无自性。为什么相无自性?因为遍计所执是虚妄的相,不是真实的相,不是缘起所成的相
 
(YQ:不是说四缘生起我们的认识吗?)
 
是我们自己在缘起的事物上面,加入我们自己错误的认知,这个错误的认知不是缘起的,这个错误的认知,是我们自己的我执妄念产生的,所以依他起是相无自性。
 
所以你们如果还记得ABC图的话 定义好了,第一组的ABC,叫做A跟B冲突,所以有C,那个是第一组ABC是在讲人生是苦;
 
第二组的ABC叫做,A是我们 心,B是 因缘 所成的外境,我们的心去认识外境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认识到外境(B),我们认识外境的当下我们又产生一个C,叫做妄境或幻境,就是妄境(C),这个C就是这里的遍计所执相。这个遍计所执相,它并不是缘起而生的,这个是缘起的B 在这个B上面我们加一个错误的认知,所以它叫做妄相,妄相当 是没有自性的,叫做相无自性。
 
这个B是 因缘 所生的,这自相安立 的, 但是这个C它跟B 一样,这个C 我们 自己 生的 妄相。
 
就好像说一条绳子,它的因缘组合是B,但是我们看到绳子的时候,我们把它当成是蛇,所以蛇是妄相 ,是自己 错认而 产生的 虚妄的产物,不是因缘和合的东西,所以这个蛇叫做相无自性,那个绳子叫做依他起性。
 
有一点师父一直要强调的,在凡夫的阶段,依他起就是遍计所执,因为在凡夫的阶段绳子就绝对是蛇 ,所以 在凡夫的阶段依他起绝对是遍计所执。但是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从空性来讲,它是相无自性,因为是妄相。
 
圆成实,圆成实叫做胜义无自性,为什么圆成实叫做胜义无自性呢?因为它是无自性所显,在依他起上了解我们这个遍计所执的错误,然后去除遍计所执。知道说 生是 无自性,相是虚妄的也是无 自性的 ,我们就能了解依他起
 
所以 第一个胜义本身就是无自性的,第二个胜义本身是由无自性所显的,就是说当我们了解一切法无自性的时候, 我们 就能够证悟圆成实,这个就是《解深密经》 讲的。
 
《解深密经》有一个重点,就是这个三性三无性和阿赖耶的成立,最早我们都可以在《解深密经》里面发现,也就是说,它可以说是唯识的鼻祖经典。后面解说的还是依他所说 轨迹上面来谈,只 谈得更复杂 讲得更详细。但是他的初型已经在《解深密经》里面,阿赖耶三性三无性都是在这里面看得到。后面师父要讲的,包括《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最后的《成唯识论》,全部都是立足在这样的基本教理 念下,讲得更微细。所以你只要把《解深密经》的通遍的道理,弄通了以后,学唯识很容易,如果这个地方没弄通,以后学唯识会,越来越搞到最后不知道在学什么,因为后面的唯识会更复杂,怎么复杂法,我先提一下你们不要吓到,我大概讲一下。
 
在《成唯识论》或《唯识三十颂》, 会说当我们见到B产生C,还不止,C的妄相,还是阿赖耶所现出来的没问题,A会显出第六识,然后有第七识,第七识会执着第八识 见分,第六识看到的C时候会 另外 再产生D出来。所以师父这里不讲这个,因为讲了你们会头昏脑胀,后面他们还会讲,如果圆实成佛,我们能不能真的见到B?他说还是不行,但是我们会显出一个相C,但是这时候是清净的C,这个C,百分之百相似于B,那个东西叫做带相真如,
 
所以不管你成不成佛,还是凡夫你都没有办法真正认识到外境,只是你带的这个相是跟外境有扭曲的,还是跟外境一模一样的。所以你们记得,我们转第八识成什么智?大圆镜智。为什么叫做大圆镜智?为什么用镜子来比喻呢,百分之百,reflection(反射),你不要跟我说这个玻璃有问题,我们是比喻,你不要说那个哈哈镜瘦的变胖的,不要扯这些,用比喻。比喻就是取他要告诉我们的地方,百分之百,reflection(反射),一盆花来它就显现出花,一只狗来它显现出来的就是狗,它不会把它扭曲。但是我们在凡夫,它会把B扭曲,C跟B,很多时候是不大相似的,但是在成佛的时候C跟B是百分之百的相似度,但是本身还不是C。
 
你以前问过师父,只是师父那时候不提,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弄到这边,你下次可能不敢来了,下次不想来了,但是师父现在为什么要提?我会每个时候放一点给你们,等到你回头一望,我已经学那么多东西了。如果我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丢给你们,你们一定学不起来的,所以我每到一个时间差不多了,你理解到 一个 程度,我就把稍微复杂的东西再丢一点,过一阵子再丢一点,然后你就发现其实你回头一望,发现你已经学了很多东西了。如果刚开始一大堆你一定觉得说,我不想学这个太复杂了。
 
佛陀转第八识 叫做 大圆镜智,他还不是真正见到B,他是带B的真如相,B是怎么样,反应在他的认知里面就是怎么样,不过知道就好。
 
 
 
'''4、解深密的意趣'''
 
'''1) 密意:善男子! 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2) 三性三无性的圆观: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
 
'''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三种 无自 性。 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


但是师父有讲过一句话要记得,依他起虽然通染净,但是在凡夫面,在凡夫面是哪一个,凡夫面是这一个(苦集),我们一直在苦集里面,所以在现 的凡夫面,依他起就是在这一面(苦集),而且依他起的当下就是遍计,因为我们的依他绝对是遍计的,因为我们依他起的种子还有因,都是染的,都是我执所系缚的,所以依他起是杂染的;但是生无 自性 的这个理解,这个是清净的 ,遍计所执 是什么无自性?是相无 自性 。为什么相无自性?因为遍计所执是妄相,是虚妄的相,不是真实的相,不是缘起所成的相,是我们自己在缘起的事物上面,加入我们自己错误的认知,这个错误的认知不是缘起的,这个错误的认知,是我们自己的我执妄念产生的,所以依他起是相无自性。所以你们如果还记得ABC的话,这样定义好了,第一组的ABC,叫做A跟B冲突所以有C,那个是第一组是在讲人生是苦,第二组的ABC叫做,A跟B认识产生C,你觉得现在师父要画哪一组,第二组的ABC是什么?A是我们的心,B是因缘所成的外境,我们的心去认识外境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认识到外境(B),我们认识外境的当下我们又产生一个C,叫做妄境或幻境,就是妄境(C),这个C就是这里的遍计所执相,这个遍计所执相,它并不是缘起而生的 这个是缘起的B,在这个B上面 们加一个错误的认知,所以它叫做妄相,妄相当然是没有自性的,叫做相无自性,这个B因缘所生的,这自相安 的,但是这个C,它跟B不一样,这个C是我们自己产生的妄相,就好像师父说一条绳子,它的因缘组合是B,但是我们看到绳子的时候,我们把它当成是蛇,所以蛇它是妄相,是自己错认而产生的虚妄的产物,不是因缘和合的东西,所以这个蛇叫做相 无自性 ,那个绳子叫做依他起 。有一点师父一直要强调的,在凡夫的阶段,依他起就是遍计所执,因为在凡夫的阶段绳子就绝对是蛇,在凡夫的阶段绳子绝对是蛇,所以在凡夫的阶段依他起绝对是遍计所执,但是我们现在要强调的是说从空性来讲,它是相无自性,因为是妄相。
'''性及圆成 实自性 增益 遍计所执自性 ,我立 三种 无自性性'''


圆成实呢,圆成实叫做胜义无自性,为什么圆成实叫做胜义无自性呢?因为它是无自性所显,在依他起上了解我们这个遍计所执的错误,然后去除遍计所执,知道说,生是无自性,相是虚妄的也是无自性的,我们就能了解依他起,所以第一个胜义本身就是无自性的,第二个胜义本身是由无自性所显的,就是说当我们了解一切法无自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证悟圆成实,这个就是《解深密经》要讲的。


  《解深密经》有一个 重点, 是这个 三性三无性和阿赖耶的成立,最早我们都可以在《解深密经》里面发现 就是 ,他 可以 是唯识的鼻祖经典 后面解说的还是 他所说的轨迹上面来谈,只 谈得更复杂,讲得更详细,但是他的初型已经在《解深密经》里面,可以看得到了,阿赖耶 三性 三无 都是在这里面看得到。后面师父要讲的,包括《摄大乘论》,唯识三十颂,最后的《成唯识论》,全部都是立足在这样的基本教理观念下,讲得更微细。所以你只要把《解深 经》的通遍的道理 弄通了以后,学唯识很容易,如果这个地方没弄通,以后学唯识会,越来越搞到最后不知道在学什么,因为后面的唯识会更复杂,怎么复杂 ,我先提一下你们不要吓到,我大概讲一下
  现在 重点 在哪里 师父这边讲那么多不 这个 没关系 ,就是 在讲这个 讲什么?密意。 他说 【'''善男子 是三 种无自 性性密 说言一切 皆无自性 】'''


  成唯识论 或唯识三十颂 他会说当我们见到B产生C,还不止,C的妄 相, 阿赖耶所现出来的没问题,A会显出第六识,然后有第七识,第七识会执着第八识的见分,第六识看到的C时候会另外再产生D出来,所以师父这 不讲 因为讲了你们会头昏脑胀 后面他们还会讲 如果圆 成佛 我们能不能真的见到B ,他 说还是不行, 但是 我们会显出 个相C 这时候 清净的C,这个C,百分 百相似于B 那个东西叫做带相真如 所以不管你成不成佛 凡夫你都没有办 真正认识到外境,只是你带 这个相 跟外境有扭曲的 还是跟外境 模一样的,所以 们记得,我们转第八识成什么智?大圆镜智。为 什么叫 做大圆镜智 为什么用镜子来比喻呢 百分之百,reflection(反射),你不要跟我说这个玻璃 问题,我们是比喻,你不要 那个哈哈镜瘦的变胖的,不要扯这些,用比喻,比喻就是取 要告诉我们的地方,百分之百,reflection(反射), 盆花 它就显现出花 一只狗来它显现出来的就是狗 他不会把它扭曲 但是我们在凡夫 他会把B扭曲,C跟B 很多时候是不大相似的 但是在成佛的时候C跟B,是百分之百 ,reflection(反射), 似度百分之百,但 本身还不是C 你以前问过师父,只 师父那时候不提 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弄到 边,你下次 能不敢 下次不想来了,但是师父现 为什么要提 我会每 时候放一点给你们,等到你回头一望,我已经学那么多 东西 如果我一下子把 所有 东西 丢给你们 你们一定学不起来的,所以我每到一个时间差 多了,你理解到一个程度,我就把稍微复杂的东西再丢一点,过一阵子再丢一点,然后你就发现其实你回头一望,发现你已经学了很多东西了,如果刚 始一大堆你一定觉得说,我不想学这个太复杂了
  讲一切法皆无自性是哪一部经里面讲的? 金刚经 虽然没有讲一切法无自性 但是《金刚经》是用无 相, 在《般若经》 种通用名称很多,「无相 无自性 ,实 涅槃」 ,他 都用这些。 但是 他总说 切法无自性 《般若经》里面讲的,《金刚经》当然 《般若经》 《心经》也是 《心经》第一句话就说“照见五蕴皆空” 其实就 讲一切 无自性。《心经》 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 讲一切法无自性 《心经》讲 切法有没有告诉 你什么叫 一切法 《心经》第一句说「照见五蕴皆空」 后面有没 一切法? 切法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接下 来, 有没有讲十二因缘 有没有讲十二入处?有。有没有讲四圣谛?有 「眼耳鼻舌身意 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十八界 这个苦集 的相 生就 在讲十二因缘 苦就 五蕴 ,这 个苦也 以用十二入处 解说 所以《心经》 这整 个东西 是无自性的 他举例的 所有东西 都包括在这里面 不开。


佛陀转第八识叫做大 镜智,他还不是真正见到B,他是带B的真如相,B是怎么样,反应在他的认知里面就是怎么样,不过知道就好,暂时不去谈这个,谈这个等一下又有同学要晕了,我大概提一下就好
2)接下来说'''三性三无性的 '''


  目录
  所以我们在解说三性三无性的时候,可以分开解说,因为不分开解说你一定搞不清楚,但是实际上他说三性三无性是圆观的,他这样讲


  )解深密的意趣
  【'''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别观遍计所执自性为自性故,亦非由彼别观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我立 种无自性性。'''】


  )解深密 意趣
  他就是说你不能把遍计所执、依他起还有圆成实,独立起来去看,他不是别观,他是圆观。我们在说明的时候当然是一个一个来说,但是真正在观的时候, 者是一体


1) :善男子!  我依 是三 种无自性性密意 ,说 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
  所谓的圆观就是这整个圆圈,他是整个一体的,你不能把他独立起来看,你独立起来看 义就不存在了。 们在谈依他起的时候,能不能忽略遍计执还有圆成实?依他起要是离开的遍计所执,那依他起到底是什么?依他起不是遍计执,就是圆成实,没有独立的依他起。遍计所执是怎么回事?遍计所执是在 他起相上错误的认知,圆成实 在依他起相上正确的认知, 个有没有很深的关系?讲来讲去是一件事,都在认知上的对跟错 所以 他是圆观不是别观


2) 三性三无性的圆观:非 由有情 界中诸有情类 别观 遍计所执自性 自性 故;亦非由
  所以下面是【'''然 由有情 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 增益 遍计所执自性 故,我立三种无 自性 性。】'''


  彼别观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 性故 ,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然由有情于 依他起
  怎么回事?然由有情,有情就是我们,在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 上,增益遍计所执——就是在没有的东西上,加上我们 己的错误认知。“增益”,这个是古文,增益就是没有的你把它当有 增加的。他说 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什么叫增益?在 依他起 上的B上面增加了C,这个就叫做增益。本来B就是B,你增加了C这个叫做增益,但是(经过修行你的)这个C不见了,你能确切认识到B,没有多没有少,这个就叫圆成实。


  性及 圆成实 自性上 增益遍计 执自性故 我立三种无自性性
  所以他只是要让你认识到说B就是B,你不要(在B上面)再加上C,所以依他起的清净本身就是 圆成实 。圆成实是你正确认识到B,他就是清净的依他 就是圆成。 以讲来讲去,你只要记住C是错的就好了 这个就是叫做修行。


  现在重点在哪里,我讲了那么 其实是在讲这个, 师父 这边 讲那么多 不是跟这个没关系,就是在讲这个,讲什么?密意,他说善男子,我依如是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法皆无自性。讲一切法皆无自性是哪一部经里面讲的,《金刚经》虽然没有讲一切法无自性,但是《金刚经》是用无相,但是在《般若经》里面这种通用名称很多,无相,无自性,空,他用的都是这些,实际,涅槃,他都用这些,但是他总说一切法无自性,就是《般若经》里面讲的,《金刚经》当然是《般若经》之一,《心经》也是,《心经》第一句话就说“照见五蕴皆空”,其实就是讲一切法无自性,《心经》的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讲,一切法无自性,《心经》讲一切法 有没有告诉 什么叫 一切法,《心经》第一句说照见五蕴皆空,但是实际上师父说,《心经》其实是在讲一切法无自性,空是无自性,他有没有在讲一切法,后面有没有解说一切法,他讲一切法是受想 识亦复如是,然后接下来, 没有讲十二因缘,有没有讲十二入处?有。有没有讲四圣谛?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十八界,这个 是十二因缘 苦集的相生就是 讲十二因缘,苦就是五蕴,这个苦可以用十二入处来解说,所以《心经》在讲,这整个东西是无自性 ,他举例的所有东西都包括在这里 ,离
  所以很 人问说 师父 ,你 讲那么多有没有告诉 我们 什么叫 / ,就 告诉你 一切 认知上 面不 要加上C(就是修行)


  他接下来说三性三无性的圆观 所以 们在解说三性三无性 时候,可以分开解说,因为不分开解说你 定搞不清楚 ,但是 实际上他说三性三无性是圆观 的, 他这样讲非由有情界中诸有情类 别观遍计所 自性为自性故 亦非由彼别观依 起自性 及圆成实自性为自性故 我立三 无自性性。他 是说你不能把遍计所执,依他起还 圆成 ,独立起来去看,别观,他不是别观,他 圆观,你不能把他独立起来看, 我们 在说明 时候 当然 是一个一个来说,但是真正 时候,他是 体的,所以我说三性三无 性的 圆观 所谓的圆观就 这整个圆圈,他 整个一体的你 能把他独立起来看,你独立起来看意义就不存在了, 我们 在谈依他起的时候,能不能忽略遍计执还有圆成实,依他起要是离开 遍计所执, 依他起到底是什么,依他起 不是 遍计执 圆成实,没有独立 依他起 遍计所执 回事 遍计所执是在依他起相上错误 的认 圆成实是在依他起相上正确 认知 有没有很深的关系,讲来讲去是一件事,都在认知上的对跟错 ,所 以说他是圆观不是别观
  很多同学叫师父举例子 你们谁跟 举例子,生活上 例子把这个ABC套进去用:一辆车本身就是 个交通工具 ,但是 有些人就喜欢好牌子 的, 例如宝马、奔驰 然后产生 的他就讨厌 就只有那个才行 所以这 种就有 增益上去的好跟坏。其 很多东西 是我们 自己认知 当然在 缘起上面它有它 的一 能( 好坏) 是是不 我们 认知 的那 种好恶? 不是, 好恶 我们自己加上去 的。 从这个图上来讲说,B就 么? 宝马 车子,当我们 识到宝马车子的时候 我们产生喜欢、不喜欢 感觉 就是C 从这个C 引生就会有烦恼痛苦


  所以下面 是, 然由有情于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 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 我立三种 自性性 怎么回事,然由有情,有情 是我们 ,在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 ,就是 在没有 东西上 加上我们自己的错误认知,“增益” ,这个 是古文,增益 就是 没有 你把它当有 增加 ,他说 立三种无自性性,什么叫增益?本 依他起上的B,你在B上面增加了C ,这个就叫做 增益 你增加了C就叫增益 本来B就是B,你增加了C 这个 叫做增益 但是 个C不见了, 能确切认识到B,没有多没有少 ,这个 就叫圆成实。所以他只是要让你说B就是B,你 要再加上C,所以依他起的清净本身就 圆成实,圆成实你正确认识到B,他就是清净 依他 就是圆成。 所以 讲来讲去,你只要记住C是错 就好了,这个就是修行,这个就是叫做修行
  如果只 一台普普通通的车子你开出去 被人家不小心K了一个洞 没关系 所谓 但是宝马的 不行 你可能 那边骂了半天 这个 就是 由C所引生来 贪嗔痴 那就造口业了。意业先对人家不满、不爽 然后口业开始造了。 这个就是 我们生活上 很多种种 这个东西其实真 可以运用到 们日常生活里面 来,这个就叫做 修行跟检讨。现在讲得简单 但是说简单也不简单 师父花了好几个礼拜在解释 这个 三性三无性 ,这 整个 要把它弄通 ,这 个不是 别开来去谈 的,所以 师父说三性三无性 圆观


所以很多人问说师父,你讲那么多有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叫修行,有啊,就告诉你,你在一切的认知上面不要加上C,很多同学叫师父举例子,现在师父举得也累了,你们谁跟我举例子,生活上的例子把这个ABC套进去用:一辆车本身就是一个交通工具,但是有些人就喜欢好牌子的,例如宝马、奔驰,然后产生执着,其他的他就讨厌,就只有那个才行,所以这种就有增益上去的好跟坏。其实很多东西是我们自己认知的,当然在缘起上面它有它的一定性能,但是是不是我们认知的那种好恶,好恶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从这个图上来讲说,B就是什么,宝马的车子,当我们认识到宝马车子的时候,我们产生好坏,喜欢不喜欢的厌恶,这个就是C,从这个C所引生就会有烦恼痛苦,如果只是一台普普通通的车子你开出去,被人家不小心K了一个洞,没关系,这无所谓,但是宝马的不行,进去办公室出来,被挖一个,你可能在那边骂了半天。有一次我开车去买菜,隔壁一个年轻人开了一台非常好的车子,有时候富二代,非常好的车子,他要回来之前,我刚好看到一个老太太,停车停的非常的近但是没有碰到,就是对面这样停进来,两个相对,停的非常非常近,但是我知道没碰到,那个年轻人一来看那么近以为撞到了,他不先看看到底有没有撞到,先在那边骂人家祖宗十八代之后,然后他看我出来,我想说应该是没碰到,我就去看怎么回事,他问我说那老太太有没有碰到我的车,我说没有,我在旁边,真的没碰到,你看看,这个就是由C所引生来的贪嗔痴,那就造口业了,意业先对人家不满,不爽,然后口业开始造了,还好老太太不在,老太太要是慢走一步可能会被他K一顿,这个就是我们生活上的很多种种,你把它想想这个东西,其实真的可以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来,这个就叫做修行跟检讨。讲得简单,但是说简单也不简单,师父花了很多时间好几个礼拜,在解释这个三性三无性,所以三性三无性是圆观的,是这整个你要把它弄通,不是别开来去谈的,所以师父说三性三无性的圆观。


 问:如果 刚才那个 小伙子皈依您了,您怎么教育他呢?
 问:如果 开宝马的 小伙子皈依您了,您怎么教育他呢?


 师父: 我就叫他说,你首先把宝马车卖掉,买一台普通的车子,不会增益你的遍计所执,然后剩下的钱做些功德,当然师父不会说剩下的钱做些功德,就是捐到中道来, 师父会跟他讲说你一个年轻人,我知道这个钱绝对不是你自己的,绝对是父母亲的 他看起来十七八九岁而已 ,如果他愿意听,我会跟他讲说,你年纪轻轻不要开那么好的车子。
 师父:师父会跟他讲说你一个年轻人,我知道这个钱绝对不是你自己的,绝对是父母亲的,如果他愿意听,我会跟他讲说,你年纪轻轻不要开那么好的车子。


  增益,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因为我们凡夫会受到外境的影响,所以外境的东西会增益我们的贪嗔痴,不然就是执着,不然就是起嗔,这是现实,如果他真的愿意听,来这边听经闻法一阵子我就会跟他这样讲,这整个里面包括了有依他,有遍计,有圆成,有生无自性,有相无自性,有胜义无自性,整个这样圆观起来的。
  依他起自性及圆成实自性上,增益遍计所执自性故 ,因为我们凡夫会受到外境的影响,所以外境的东西会增益我们的贪嗔痴,不然就是执着,不然就是起嗔,这是现实,如果他真的愿意听,来这边听经闻法一阵子我就会跟他这样讲,这整个里面包括了有依他,有遍计,有圆成,有生无自性,有相无自性,有胜义无自性,整个这样圆观起来的。


 你跟师父解说一下,怎么用这个来讲叶公好龙,一开始他很喜欢龙,他想的那条龙跟真实的龙不一样,真实的龙是B,他想的那个龙是C,但是他见了真的龙之后他就害怕了,那个C就幻灭了,从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常常把一个东西,没有经过特别思考,产生好恶,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妄想,那个龙之前在他心里面的概念,就是那个C,因为龙实际上不是那个样子,不是他想像的那个样子,是他自己想像创造出来的,所以会对龙非常的喜欢。
 你跟师父解说一下,怎么用这个来讲叶公好龙,一开始他很喜欢龙,他想的那条龙跟真实的龙不一样,真实的龙是B,他想的那个龙是C,但是他见了真的龙之后他就害怕了,那个C就幻灭了,从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我们常常把一个东西,没有经过特别思考,产生好恶,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妄想,那个龙之前在他心里面的概念,就是那个C,因为龙实际上不是那个样子,不是他想像的那个样子,是他自己想像创造出来的,所以会对龙非常的喜欢。
editor、​limited
3,62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