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第八章 问答集:修订间差异

删除12字节 、​ 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
→‎答:
第54行: 第54行:
 哦!這個也有點混淆。經典是講色界四種禪,阿毘達摩則講五種禪。因為經典是比較粗略說明的,而阿毘達摩是論典,論典會詳細說明經典的義。第一禪定有尋、伺、喜、樂、一境性。第二禪定沒有尋,有伺、有喜、有樂和一境性。第三禪定沒有尋、伺,只有喜、樂和一境性。第四禪定有樂、有一境性。第五禪定有捨、有一境性,就是這樣。所以,若用阿毘達摩,會有五種禪,是色界禪;若根據經典則只有四種禪,色界禪。
 哦!這個也有點混淆。經典是講色界四種禪,阿毘達摩則講五種禪。因為經典是比較粗略說明的,而阿毘達摩是論典,論典會詳細說明經典的義。第一禪定有尋、伺、喜、樂、一境性。第二禪定沒有尋,有伺、有喜、有樂和一境性。第三禪定沒有尋、伺,只有喜、樂和一境性。第四禪定有樂、有一境性。第五禪定有捨、有一境性,就是這樣。所以,若用阿毘達摩,會有五種禪,是色界禪;若根據經典則只有四種禪,色界禪。


=== 三)問 ===
=== 三)問 ===
 請問慈心四願的英文翻譯(原文)為何?(編按:長老逐句檢查同學所提供的網路上流通的英文翻譯,分別予以修正和解說。)是:1)May I be free from danger嗎?
 請問慈心四願的英文翻譯(原文)為何?(編按:長老逐句檢查同學所提供的網路上流通的英文翻譯,分別予以修正和解說。)是:1)May I be free from danger嗎?


===  答: ===
''' 答:'''
不是danger,是enemity,是這樣的:(以下標深色字體為長老之解說)1.May I be free from enemity


 ─巴利文 ''avero homi''。直譯應該是:May I be the one who has no enemies.願我不生敵懟;願我沒有敵害。
  不是danger,是enemity,是這樣的:(以下標深色字體為長老之解說)1.May I be free from enemity ─巴利文 ''avero homi''。直譯應該是:May I be the one who has no enemies.願我不生敵懟;願我沒有敵害 。這樣較長,不好記,所以用 May I be free from enmity 較好,不過還是要瞭解這個意思。巴利文''avero'' 是名詞,意思是May I be the one who has no enemies.願我成為無有敵懟之人


  這樣較長,不好記,所以用 May I be free from
1. 是翻譯成May I be free from mental pain /sufferings 嗎?


enmity 較好,不過還是要瞭解這個意思。巴利文''avero'' 是名詞,意思是May I be the one who has no enemies.願我成為無有敵懟之人。
 哎呀,都亂了。應該是 May I be free from hatred.巴利文 ''abyapajjho homi'':byapajjho 是英文的hate,hatred;''abyapajjho'' 就是沒有hate,hatred。願我不生瞋恨怨惱;願我無有瞋恨怨惱。
 
1. 是翻譯成May I be free from mental pain /
 
sufferings 嗎?
 
 哎呀,都亂了。應該是 May I be free from
 
 
hatred.巴利文 ''abyapajjho homi'':byapajjho 是英文的hate,hatred;''abyapajjho'' 就是沒有hate,hatred。願我不生瞋恨怨惱;願我無有瞋恨怨惱。


2. 是 May I be free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suffering 嗎?
2. 是 May I be free from physical and mental suffering 嗎?
第79行: 第69行:
 巴利文 ''anígho homi'',-''ígha'' 解釋為 ''upaddava'',
 巴利文 ''anígho homi'',-''ígha'' 解釋為 ''upaddava'',


 意思是災難;''anígho'' 就是沒有災難。願我無有災
 意思是災難;''anígho'' 就是沒有災難。願我無有災障、免於一切困頓。就是這樣。
 
障、免於一切困頓。就是這樣。


 要這樣說: May I carry myself around happiness.願我恒處快樂中。直譯是:願我常帶自己在快樂中。
 要這樣說: May I carry myself around happiness.願我恒處快樂中。直譯是:願我常帶自己在快樂中。
第87行: 第75行:
 希望你們離開這裏以後,都能帶自己在快樂裡面,微笑,開懷地笑呵呵,這裏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變成好朋友。
 希望你們離開這裏以後,都能帶自己在快樂裡面,微笑,開懷地笑呵呵,這裏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變成好朋友。


=== 四)問 ===
=== 四)問 ===
 慈心是什麼樣的感覺?
 慈心是什麼樣的感覺?


===  答: ===
''' 答:'''
(長老一笑)慈心是清淨的愛的感覺,沒有煩


(長老一笑)慈心是清淨的愛的感覺,沒有煩惱的愛的感覺,沒有執著的愛;就是友誼。如果你有好朋友,那你一定知道什麼是友誼的感覺。


 惱的愛的 感覺 ,沒有 執著 的愛 ;就 是友誼。 如果 有好朋友 那你 定知道 什麼 是友誼 感覺
  所以,真的慈心的翻譯是friendship-友誼。友誼是真的愛,沒有煩 惱的愛 。為什麼?因為你真心地付出自己而不求取什麼。這是真的愛。同樣地,真 朋友是他要利益你 而不是向你拿什麼東西,這才是真的朋友。若有利益交換,就是有煩惱的愛; 沒有 利益交換 的愛 是友誼 ,是 ''metta'' 。你 們會不會這樣愛?要練習。若能這麼做 生活品質將會不 樣,做 什麼 都好。像Nandi 牛,能把所有 工作做得很好,包括修行在內


 所 真的慈心的翻譯是friendship-友誼。友
=== 五)問 ===
除了放鬆在 四願還有沒有什麼訣竅去體會它?


誼是真的愛,沒有煩惱的愛。為什麼?因為你真心地付出自己而不求取什麼。這是真的愛。同樣地, 真的朋友是他要利益你,而不是向你拿什麼東西, 這才是真的朋友。若有利益交換,就是有煩惱的愛;沒有利益交換的愛才是友誼,是 ''metta'' 。你們會不會這樣愛?要練習。若能這麼做,生活品質將會不一樣,做什麼都好。像Nandi 牛,能把所有的工作做得很好,包括修行在內。
'''答:'''


=== 五)問: ===
  呵呵呵!我已經給 那麼多訣竅 ,還有什麼訣竅 ?學修行就是學智慧,修行是一種智慧,若不運用智慧在你的境界,無法入修行。四願其實不是用來放鬆的,放鬆只是初學的方便,四願是令心統一在同一個感覺中,同一心才能放鬆。
放鬆在所緣 四願 有沒 有什麼訣竅 去體


它?
'''「放鬆」並非「輕安」很恰當的翻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心有輕、有適業、有柔軟、有直接、有練達,這些都是輕安的範圍,不是放鬆'''。若無正念正知,那麼放鬆只是昏沉。你的境界要很清楚、很亮,所緣要能很清楚地顯現,才 有輕安;如果內心不能清楚顯現所緣,那不是真的輕安,這種放鬆沒有什麼用。


=== 答: ===
  你的境界很清楚地呈現在心裡面,你瞭解它,這才是在輕安的狀態,也才能柔軟、直接,沒有昏沉也沒有掉舉。如果所緣不能在內心清楚地呈現, 那你沒有入修行的境界。 們用四願的方便,就是能以它們來清楚地表達內心的境界,若不用它們 你不會感到 什麼 是慈心的感覺。
  呵呵呵! 已經給了那麼多訣竅 還有 什麼


竅?學修行就是學智慧,修行是一種智慧,若不運
 佛法講,在修行過程中有兩種作意:[[胜解作意| 勝解作意]] [[真实作意| 真實作意]] ''' 觀的過程屬於真實作意,定的過程則多半是勝解作意''' 。比如修不淨觀,女眾或男眾不是不淨,而是因為你有淫欲、貪欲的煩惱,所以你須思惟男女為不淨。
 
用智慧在你的境界,無法入修行。四願其實不是用
 
 
來放鬆的,放鬆只是初學的方便,四願是令心統一
 
在同一個感覺中,同一心才能放鬆。
 
「放鬆」並非「輕安」很恰當的翻譯,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心有輕、有適業、有柔軟、有直接、有練達,這些都是輕安的範圍,不是放鬆。若無正念正知,那麼放鬆只是昏沉。你的境界要很清楚、很亮,所緣要能很清楚地顯現,才會有輕安;如果內心不能清楚顯現所緣,那不是真的輕安,這種放鬆沒有什麼用。
 
你的境界很清楚地呈現在心裡面,你瞭解它, 這才是在輕安的狀態,也才能柔軟、直接,沒有昏沉也沒有掉舉。如果所緣不能在內心清楚地呈現, 那你沒有入修行的境界。我們用四願的方便,就是能以它們來清楚地表達內心的境界,若不用它們, 你不會感到什麼是慈心的感覺。
 
 佛法講,在修行過程中有兩種作意:勝解作意和真實作意。觀的過程屬於真實作意,定的過程則多半是勝解作意。比如修不淨觀,女眾或男眾不是
 
 
不淨,而是因為你有淫欲、貪欲的煩惱,所以你須思惟男女為不淨。


 同理,眾生未必有快樂,但因為你思惟他們處於快樂中,則他們都在快樂中。你是以勝解來決定你的境界,這是如法勝解,如法決定,因為「快樂」屬於法,「身不淨」也屬於法,不過,身體屬於四大,它既不是不淨,也不是非不淨,它是「真如」。
 同理,眾生未必有快樂,但因為你思惟他們處於快樂中,則他們都在快樂中。你是以勝解來決定你的境界,這是如法勝解,如法決定,因為「快樂」屬於法,「身不淨」也屬於法,不過,身體屬於四大,它既不是不淨,也不是非不淨,它是「真如」。


 上次我們談到在《教誡羅睺羅大經》中,佛子
 上次我們談到在《教誡羅睺羅大經》中,佛子 羅睺羅請佛教導他安那般念,但佛並沒有先教他安那般念,而是先教他四大分別觀,因為四大為真如。然後佛教他四無量心,再教無常想,即內觀, 最後才教他安那般念。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程序, 羅睺羅對自己的境界將會是模糊的。


羅睺羅請佛教導他安那般念,但佛並沒有先教他安那般念,而是先教他四大分別觀,因為四大為真如。然後佛教他四無量心,再教無常想,即內觀, 最後才教他安那般念。如果沒有經過這樣的程序, 羅睺羅對自己的境界將會是模糊的。
 現在,''' 四願就是來讓修行人瞭解他的境界、與境界相應,而準備好他的境界''' 。否則,雖然他「願一切眾生快樂」,內心其實並不明瞭何謂「令眾生快樂」。他內心並沒有快樂,也不明瞭「一切眾生」何以能變成所緣;他將會模糊不知,而無法令心內轉在這個境界,因為他不瞭解這是定的境界。定的境界是心內轉,不是看外面。你要準備好這個境界,瞭解內外一如,一切眾生也是在裡面。若入止觀的過程,則能將全世界都納攝於心中。
 
 現在,四願就是來讓修行人瞭解他的境界、與境界相應,而準備好他的境界。否則,雖然他「願一切眾生快樂」,內心其實並不明瞭何謂「令眾生快樂」。他內心並沒有快樂,也不明瞭「一切眾生」何以能變成所緣;他將會模糊不知,而無法令心內
 
 
轉在這個境界,因為他不瞭解這是定的境界。定的境界是心內轉,不是看外面。你要準備好這個境界,瞭解內外一如,一切眾生也是在裡面。若入止觀的過程,則能將全世界都納攝於心中。


 所以,這不是一條一條地分析,沒有這樣的道理。你要超越妄想,要在心裡面很清楚地顯現所緣,四願的作用即在於此。如果不用四願,至少先練習一個願─「願快樂」。如果你還無法在內心清楚地顯現境界,對境界還是模糊的,那麼,透過勝解,你就能夠在心中清楚地顯現你的境界。
 所以,這不是一條一條地分析,沒有這樣的道理。你要超越妄想,要在心裡面很清楚地顯現所緣,四願的作用即在於此。如果不用四願,至少先練習一個願─「願快樂」。如果你還無法在內心清楚地顯現境界,對境界還是模糊的,那麼,透過勝解,你就能夠在心中清楚地顯現你的境界。


 「勝解」是讓你入定的過程。在定的過程中沒有妄想;即使有妄想,它也不會影響你在業處上的作意。「業處」就是努力之處,努力來統一心,不讓它跑來跑去,就是克服我們像猴子一樣的心。四願也是用來克服猴子心,那猴子般的心跑來跑去; 若以四願,令心留在一個境界、一個感覺,心力就會強。不然,出現什麼境界,心就跟在後面跑,像猴子一樣,那不是修行。
 「勝解」是讓你入定的過程。在定的過程中沒有妄想;''' 即使有妄想,它也不會影響你在業處上的作意''' ''' 「業處」就是努力之處,努力來統一心,不讓它跑來跑去,就是克服我們像猴子一樣的心。四願也是用來克服猴子心,那猴子般的心跑來跑去; 若以四願,令心留在一個境界、一個感覺,心力就會強。不然,出現什麼境界,心就跟在後面跑,像猴子一樣,那不是修行。'''


=== 六)問 ===
=== 六)問 ===
 弟子每次經過長老身邊,總能感受到長老內心
 弟子每次經過長老身邊,總能感受到長老內心 的柔軟、溫和、慈悲。請問長老,修慈悲觀要修多久才能和您一樣?還有另外其他的修行嗎?


的柔軟、溫和、慈悲。請問長老,修慈悲觀要修多
'''答:'''


久才能和您一樣?還有另外其他的修行嗎?
 阿彌陀佛!妄想有時間,慈心觀沒有時間。呵呵呵,要這樣修。《瑜伽師地論》也是這樣講,在「六種所緣」中,有「時分別」。「時分別」就是在三世:現在、過去、未來都有慈心,要這樣修, 才能出離「心最大的敵人」─瞋恨。
 
=== 答: ===
 阿彌陀佛!妄想有時間,慈心觀沒有時間。呵
 
呵呵,要這樣修。《瑜伽師地論》也是這樣講,在
 
「六種所緣」中,有「時分別」。「時分別」就是在三世:現在、過去、未來都有慈心,要這樣修, 才能出離「心最大的敵人」─瞋恨。


 瞋恨是最黑的心,而慈心是最白的心。在印度南部 ''Madurai'' 有一座瑜伽博物館,你們將來有機會去印度,一定要去看。館內陳列了很多照片,顯示出一件事:有神通的瑜伽士在看眾生時,可以透過對他人心所的瞭解,用他心通看出別人的思想;也可以從顏色看出來。比如,心臟血液的顏色,或是眼睛下面、頭部周圍的顏色。
 瞋恨是最黑的心,而慈心是最白的心。在印度南部 ''Madurai'' 有一座瑜伽博物館,你們將來有機會去印度,一定要去看。館內陳列了很多照片,顯示出一件事:有神通的瑜伽士在看眾生時,可以透過對他人心所的瞭解,用他心通看出別人的思想;也可以從顏色看出來。比如,心臟血液的顏色,或是眼睛下面、頭部周圍的顏色。


 這其中,最清淨的愛是白的顏色,正如慈心觀
 這其中,最清淨的愛是白的顏色,正如慈心觀十一個利益之一所說的:「他容光煥發」;而最黑的、最害眾生的感情是瞋恨,因為瞋恨最大的罪就是殺害眾生。回顧人類歷史,有些居士從高棉來的應該知道。此外,在蘇聯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被殺害,納粹也殺害了很多人,都是因為瞋恨。瞋恨是最黑的心,也是最大的罪,我們一定要多修慈心觀,來減少眾生這個大敵。
 
 
十一個利益之一所說的:「他容光煥發」;而最黑
 
的、最害眾生的感情是瞋恨,因為瞋恨最大的罪就是殺害眾生。回顧人類歷史,有些居士從高棉來的應該知道。此外,在蘇聯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被殺害,納粹也殺害了很多人,都是因為瞋恨。瞋恨是最黑的心,也是最大的罪,我們一定要多修慈心觀,來減少眾生這個大敵。


 因此,第一步是要成為自己的朋友。成為自己的朋友,才能出離瞋恨;若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不能出離瞋恨。怎麼變成自己的朋友呢?就是要努力與慈心觀四願的境界相應,也就是成為自己的朋友的境界。成為自己的朋友,才能學會如何給予全部,否則什麼也給不了。
 因此,第一步是要成為自己的朋友。成為自己的朋友,才能出離瞋恨;若不能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不能出離瞋恨。怎麼變成自己的朋友呢?就是要努力與慈心觀四願的境界相應,也就是成為自己的朋友的境界。成為自己的朋友,才能學會如何給予全部,否則什麼也給不了。
第168行: 第122行:
 我再講一個本生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的「法將軍」舍利弗過去生曾經是獵人;佛,我們的菩薩,那時是一個善於經營的大商人。舍利弗和佛很有緣,過去生常常在一起。
 我再講一個本生故事,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的「法將軍」舍利弗過去生曾經是獵人;佛,我們的菩薩,那時是一個善於經營的大商人。舍利弗和佛很有緣,過去生常常在一起。


 一日,大商人和三個朋友去森林旁邊野餐,坐
 一日,大商人和三個朋友去森林旁邊野餐,坐在路邊欣賞風景。吃飽喝足之後,路上突然出現了坐在牛車上的舍利弗,牛車上裝載著他所有的獵獲物,準備進城交易。當時他是以殺業為生,殺鹿賣鹿肉。
 
 
在路邊欣賞風景。吃飽喝足之後,路上突然出現了
 
坐在牛車上的舍利弗,牛車上裝載著他所有的獵獲物,準備進城交易。當時他是以殺業為生,殺鹿賣鹿肉。
 
三個朋友當中的一個看見了舍利弗,很高興地大叫:「嗨!獵人,你給我一塊肉,好嗎?」因為獵人是未來的舍利弗,所以他的心很柔軟,就說:
 
「好啊!」就給那個人一塊肉。另一個朋友也說:


 「啊!哥哥,你給我一塊肉好不好?這樣我們可以繼續享受野餐。」舍利弗想:「你叫我哥哥,那好, 我們是兄弟。」由於哥哥是家庭的支柱,如同大腿支撐全身一般,於是舍利弗就切了一條鹿腿給他。第三個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就說:「啊!爸爸,給我一塊肉好不好?」舍利弗想:「啊,你叫我爸爸! 那好,我給你心臟。」因為爸爸是家庭的中心,要養一家人,所以舍利弗給他鹿的心臟。
  三個朋友當中的一個看見了舍利弗,很高興地大叫:「嗨!獵人,你給我一塊肉,好嗎?」因為獵人是未來的舍利弗,所以他的心很柔軟,就說:「好啊!」就給那個人一塊肉。另一個朋友也說: 「啊!哥哥,你給我一塊肉好不好?這樣我們可以繼續享受野餐。」舍利弗想:「你叫我哥哥,那好, 我們是兄弟。」由於哥哥是家庭的支柱,如同大腿支撐全身一般,於是舍利弗就切了一條鹿腿給他。第三個朋友看到這種情況,就說:「啊!爸爸,給我一塊肉好不好?」舍利弗想:「啊,你叫我爸爸! 那好,我給你心臟。」因為爸爸是家庭的中心,要養一家人,所以舍利弗給他鹿的心臟。


 然後,我們的菩薩想了想,就說:「老朋友,
 然後,我們的菩薩想了想,就說:「老朋友,你會給我一塊肉吧?」「啊!你叫我朋友?那我給你全部!」舍利弗很高興地把牛車上全部的肉都給了他。於是,我們的菩薩就請舍利弗到他家,為他講説善法,幫他的忙,讓他做生意,並受戒,不再以殺獵為生。從此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你會給我一塊肉吧?」「啊!你叫我朋友?那我給
 
 
你全部!」舍利弗很高興地把牛車上全部的肉都給
 
了他。於是,我們的菩薩就請舍利弗到他家,為他講説善法,幫他的忙,讓他做生意,並受戒,不再以殺獵為生。從此他們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你看! 友誼的力量有這麼大─叫聲「朋友」,要一塊肉,給全部!可見學菩薩道最好的方便就是慈心觀,有慈心觀才能修大悲。慈心觀是大悲的方便,沒有這個方便,無法修大悲。
 你看! 友誼的力量有這麼大─叫聲「朋友」,要一塊肉,給全部!可見學菩薩道最好的方便就是慈心觀,有慈心觀才能修大悲。慈心觀是大悲的方便,沒有這個方便,無法修大悲。


=== 七)問 ===
=== 七)問 ===
 請問長老,既然障礙是修道的助緣,是修忍的
 請問長老,既然障礙是修道的助緣,是修忍的機會,為何四個願當中有一個願說「希望我們沒有障礙」呢?
 
機會,為何四個願當中有一個願說「希望我們沒有
 
障礙」呢?
 
=== 答: ===
呵呵呵!你是修行來出離障礙,可不是來找障
 
礙的。有障礙才修「忍」,障礙是修忍的機會,不過,你不是找障礙。如果找障礙,那就沒有智慧。八)問:


修慈心觀時,到第四願 「願我有快樂」等等
'''答 '''


呵呵呵!你是修行來出離障礙,可不是來找障礙的。有障礙才修「忍」,障礙是修忍的機會,不過,你不是找障礙。如果找障礙,那就沒有智慧。


 好的感受後,是否就該用這個好的覺受為緣,安住其中,當覺受不明顯後,再重新開始念四個願?
=== 八)問 💡 ===
'''修慈心觀時,到第四願:「願我有快樂」等等 好的感受後,是否就該用這個好的覺受為緣,安住其中,當覺受不明顯後,再重新開始念四個願?'''


===  答: ===
''' 答:'''
沒錯,是這樣。境界若已經很清楚、感覺不改


變,就不須一直念四願。如同修安那般念時,若能任運留在入息出息,那數息就變成定的障礙。四願是讓你來統一心留在同一境界,若心已在同一境界,所緣已很清楚,感覺也很清楚,就不須要念四個願。
'''沒錯,是這樣。境界若已經很清楚、感覺不改 變,就不須一直念四願。如同修安那般念時,若能任運留在入息出息,那數息就變成定的障礙。四願是讓你來統一心留在同一境界,若心已在同一境界,所緣已很清楚,感覺也很清楚,就不須要念四個願。'''


=== 九)問: ===
=== 九)問: ===
行政员、​editor、​flow-bot、​界面管理员、​limited、​监督员、​管理员
101,2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