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limited
3,689
个编辑
靖远 (Yanque)(讨论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靖远 (Yanque)(讨论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第159行: | 第159行: | ||
问:这里他的现见法不是说是一种方法吗,还是不是一种方式? | 问:这里他的现见法不是说是一种方法吗,还是不是一种方式? | ||
师父:这个法是指东西,比如说你看见这件事情,然后你意识到这个好吃的,我想去占有,我想吃,那这个是你看到了,然后有贪欲,这整个行为就叫现见法。你看到东西——法,你觉察到我起瞋,这个也可以说是现见法。(问:就是你觉察到你起了这个贪念,或者什么,这个就叫现见法?) | 师父:这个法是指东西,比如说你看见这件事情,然后你意识到这个好吃的,我想去占有,我想吃,那这个是你看到了,然后有贪欲,这整个行为就叫现见法。你看到东西——法,你觉察到我起瞋,这个也可以说是现见法。(问:就是你觉察到你起了这个贪念,或者什么,这个就叫现见法?)对,起了贪念,起了嗔念,起了不贪不嗔。 | ||
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你确认你看到东西,而不是迷迷糊糊的,没有睡醒(的时候起来)看到一个幻影,这个不能算。你要先清楚明白你看到东西,这是正知,因为你要先看到东西,你才能进一步去察觉我到底起了什么心念。你看到东西或是你听到东西,第一步,第二步,你看到这个东西你起了贪,还是起了嗔,这个叫做现见,当下知道的,叫做现见法。(问:也就是说,你的知和觉两步骤?),对,就要清楚明白,因为是现在马上的,你不要过后再去思考,我刚刚到底看到什么,这样就过了。当然这个也不是不行,这样就已经过了,就不是现见了,所以它叫做现见法,当下就要去察觉到,当下就要产生正知正念,这叫现见法。 | 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你确认你看到东西,而不是迷迷糊糊的,没有睡醒(的时候起来)看到一个幻影,这个不能算。你要先清楚明白你看到东西,这是正知,因为你要先看到东西,你才能进一步去察觉我到底起了什么心念。你看到东西或是你听到东西,第一步,第二步,你看到这个东西你起了贪,还是起了嗔,这个叫做现见,当下知道的,叫做现见法。(问:也就是说,你的知和觉两步骤?),对,就要清楚明白,因为是现在马上的,你不要过后再去思考,我刚刚到底看到什么,这样就过了。当然这个也不是不行,这样就已经过了,就不是现见了,所以它叫做现见法,当下就要去察觉到,当下就要产生正知正念,这叫现见法。 | ||
第316行: | 第316行: | ||
所以从认知而引发愿意修行来讲,世间是苦,是四圣谛的第一个因,知道世间是苦,那么接下来讲说,那我世间是苦又怎么样?有它的因,所以你必须先认知世间是苦,你才能去谈它的因,如果一开始你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那你谈因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意义。 | 所以从认知而引发愿意修行来讲,世间是苦,是四圣谛的第一个因,知道世间是苦,那么接下来讲说,那我世间是苦又怎么样?有它的因,所以你必须先认知世间是苦,你才能去谈它的因,如果一开始你都不认为有什么问题,那你谈因的意义在哪里?没有意义。 | ||
接下来,知道因,那我能不能灭苦?可以的,你是可以达到那个境界的。你为什么有癌症,因为你生活几十年来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在长癌症。你说那我怎么办,医生说回家去等死,你一定恨透这个医生了。那你不要跟我讲,你还可以快快乐乐,爱吃爱吃、 爱喝爱喝,要死了就算了,叫我回家去等死,你没办法解决的东西,你不要跟我讲。但是现在不是,我有癌症 那怎么办?医生说可以解决治疗的,你说真的吗?接下来你一定会问什么,你有没有什么仙丹妙药,怎么治?你才会治,如果告诉你没救了,回家等死,那你要是医生 ,求求你跟我讲方法。现在就是可以救,可以治疗好 ,但是很辛苦,你说没关系,我愿意,医生说要花很多钱,你说没关系 ,我愿意。 | |||
所以这个就是从认知而引发,愿意去做的谈因果,那就是苦集灭道,所以它不是在理论上谈生起的因果,生起的因果当然是什么?集、苦,道跟灭,这是产生的因果。但是我们现在是现实上要修行的话,是在谈认知而引发愿意修行的因果,那就是苦集灭道。这个很重要,因为后面我们会讲,而且认知了这样一件事情之后,基本上,就算是你没有很强烈意愿想要修行,基本上不会被糊弄,也不会被忽悠,也不会被一些宗教骗子或外道给随便乱唬乱骗,这个就是三转十二圣谛。刚才是讲三转四圣谛,谛是什么意思?一般来讲就是真实不虚。现在讲圣谛。 | |||
'''二、聖諦''' | |||
'''1、諦:''' | |||
'''爾時 ,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 我 所說四聖諦 不?」時,有比丘從座起 , 整衣服 , 偏袒右肩 , 為佛作禮 , 合掌白佛:「唯然 , 世尊 所 說四聖諦 ,我 悉受持。」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 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 ,我 悉受持。如如、 不離如、不異如 , 真實、審諦、 不 顛倒 , 是聖所諦 , 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 | |||
聖諦 ,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 , 真實、審諦、 不 顛倒 , 是聖所諦 ,是 為世尊說四聖諦 ,我 悉受持。」''' | |||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 諦 ,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 ,真 、實、審諦、不顛倒 , 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雜 417)''' | |||
【'''爾時 , 世尊告諸比丘:「汝等持我所說四聖諦不?」時 , 有比丘從座起 , 整衣服 , 偏袒右肩 , 為佛作禮 , 合掌白佛:「唯然 , 世尊所說四聖諦 ,我 悉受持。」佛 告 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 比丘白佛言:「世尊說 苦 聖諦 , 我悉受持。】''' | |||
佛 问大家说 , 你们有 没 有受持 我 说的四圣谛 , 有比丘起来说,我们有受持四圣谛,佛 就 问说你们 是 怎 么 受持的? | |||
【'''比丘白佛言:「世尊說 苦 聖諦 , 我悉受持。如如、 不離如、 不 異如 , 真實、審諦、不顛倒 ,是 聖所諦 , 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 集 聖諦、 苦 滅聖諦、苦滅 道 跡聖諦 ,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 ,是 聖所諦, 是 為世尊說四聖諦 , 我悉受持。」''' | |||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 諦 ,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 , 真、實、審諦、不顛倒 , 是 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雜 417)】''' | |||
这 里面有两 个重 点 , 一个 , 什么叫做谛? 这 里面哪些字或哪些在描述它是谛,圣所谛?然 后, 圣所谛 是 圣谛 , 【'''四聖 諦 , 如如、 不 離如、 不 異如 , 真、實、審諦、 不 顛倒 , 】''' | |||
我问你 ,这 里面有几 个 字 , 第一个 , 你 们 会比较清楚明白的不用太多翻译的是 ,刚 刚讲的 , 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 , 哪几个字你 一 般会用 , 看了就知道?真实,不颠倒,真实不颠倒 ,一般 会用。不颠倒那 就是 正的 , 真实那就是真实。 | |||
那么现在有一个比较困惑的,審諦也是 真实不虚 的 , 那么现在这边就是「如如、不離如、不異如」,可能会 比 较困惑一点 , 那其实这几个字也是在说明真实的意思 , 那么 你说 他讲那么多 , 【'''「世尊說苦聖諦 , 我悉受持。如如、 不離如、不異如 , 真實、審諦、不顛倒 ,是 聖所諦 , 】'''他讲那么多 , 这个字 ,比 如说『如如、不異如』 , 到底什么意思? 我 们等一下会说。但这里这个弟子所 说 的 ,你 会觉得他好像 有 点在 说 一些好像本 来就 是这样的话 , 但 是 这里在表达一个什 么 东西 , 要表达一个什么意思?真实不虚。 | |||
师父常说一件事情 , 认识知道跟知见是 不 一样的 , 这个弟子 , 他 不是 认识知道而已 , 他 是 把它变成对这个 世 间人生的真实认知,已经是他的知见 , 他认为确实 如 此 , 没有任何怀疑。苦圣谛人生 是 苦 , 他清楚明白,而且肯认人生 是 苦 , 而不会 我 只是知道 , 但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 没有深入我的内心里面去认可它。你 如 果没有深入内心里面去认可它 , 你只 是 知道说好像有 这 么 一 回事而已 , 你不会想要去断烦恼 , 因为你对 它 有 所 疑惑。你对于苦 圣谛 认知的越恳切 , 而且认为它是真实的 , 你越想要知道原因在哪里。你就会愿意说,那灭掉这个原因 , 达到乐的状况 是什么 ? 你 会更想修行。 | |||
就像师父说 的, 很 多 佛教徒讲因果业报,但是还是做了很多不应该做 的 事情,还 是 造了很多恶业 , 喝酒 的 继续喝酒 , 胡说八道的继续胡说八道 , 那你跟他讲因果的道理 , 他讲的比 你 好。问题为什么 会 这样子?这些因果对他来讲是知识 , 他并没有把它当回事。【如如、 | |||
不離如、 不 異如 ,真 實、審諦、不顛 倒, 是聖所諦 | |||
】 , 因为他如果肯认因果业报 是 世间 的真实 ,已经跟他身心结合 在 一起 , 变成 有 知见 的, 他 还 会去做坏事吗?就算 是 违反小的 不 好 的 习惯 ,也不 会做成很恶 的 恶事。哪怕说有烦恼 , 他会造恶 ,会 犯 一 些小错 , 不会犯大过,因为因果业报的真 实, 在他心里面 是真实 产生作用 的 。 | |||
同样的 , 四圣谛 他讲 了这 么多, 有没有真实产生作用 , 从这个弟子的描述里面 , 佛陀认为说 , 他是 真 实这样认知的。所以佛陀认为说 , 很好 , 你不但只 是 知识而已 ,这 已经成为你的人生知见。所以佛陀才说 善哉善哉 ,不 错不错 , 你真实持 我 所 说 四圣谛。那么 这里的 如如、 不异如 , 如 到底 是什么 ? | |||
'''註:''' | |||
'''• 如如''' | |||
'''– tathā(形) 如 , 真實的''' | |||
'''– tathatā(名) , 如如 , 如性 , 真實。''' | |||
'''• 不 離如''' | |||
'''– avitathatā:a-vi-tathatā , – 不離如性—無錯誤''' | |||
'''• 不 異如''' | |||
'''– anaññathatā: a-nañ-ñathatā – 無例外 , 「如」以外''' | |||
如如,梵文字叫做 tathā ,是 形容词 , 就是 如, 或翻成真实的。以前我们在大学跟佛教授翻译的时候 , 我们常常翻译成,T-H-U-S,Thus , 就 是说, 本来就 是 这样子 , 本来就 是 如此。 | |||
第二个字 , 为什么叫如如?tathatā , 第一个 是 形容词 , 第二个 , 加一个tā , 变成名词,变成名词之后 , 它的翻译不 好 翻,名词化之后 , 有时候翻成如如 ,有 时候翻成如性 , 但是它的意义还 是真实 。所以以前如果我们是翻如如 的 话 ,会 翻成什么 , 如果形容词是Thus , 然后如果变成名词 要 翻成 什么, 有时候我们 会 翻成Thus as it is , 或是直接一个叫做Thusness,N-E-S-S,Thusness , 名词化。那么 很多 字在中文里面,名词化之后,它会把它翻成,性,所以空跟空性 ,很多 时候只 是 形容词跟名词而已 , 空叫Śūnya , 空性叫Śūnyatā。 那 个tā , 是名词化之后所变化 的, 所以叫Śūnya , Śūnyatā , 所以Prajñāpāramitā,tā 音译就叫 他 翻成多,Prajñāpāramitā 就 般若波罗密多 , 那很多时候那个tā 没有把它 翻出来 , 就是般若波罗密 , 那么 如果 有把那个tā 翻出来 , 就 是 音译就叫多了。所以不要在般若波罗密 ,跟 般若波罗密多去做文章 , 多一个 “多” , 就是很多 ,就是 什么什么,般若波罗密就是菩萨 的, 般若波罗密多就是佛 的, 那就是胡 说 八道。现在很多注解就是以文解字 这样乱注一通 ,但是 如果你知道梵文 , 它就是名词跟形容词之间的变化。当然经典有时候名词形容词有时候 会 做 些 大同 小 异的解说。 | |||
所以你看,tathā(形) 如 , 真實 的 ,tathatā(名),如如,如性 ,真 實 , 所以有时候如如 就直接换成如性 , 也是 真实的 意思。 | |||
不离如 avitathatā:a-vi-tathatā , — 不離如性—無錯誤 , 阿 是 什么 , 阿 是 没有或否定 , 比如阿弥陀 佛 叫做无量光无量寿,阿罗汉叫做Arhat , 就 是 无 生, 阿就是无 , 或是相反。所以Agama , 阿含 , 但是gama是A+gama,本来是去阿,否定或是相反 , 变来。 这 个avitathatā—— 不 離 如 性 ,vi 什么 意思?分别 , 记得吗 vijna分别认识 , 比对 , 去别别 的 认识 , 所以 叫做 分离。所以a-vi-tathat ā 叫做不分离 , 所以 翻成 不离如 , 没错啊 , 它不离 如 , 那它不离如就 是 跟 真实 并没有两样 , 这 叫 做a-vi-tathatā。 | |||
那如来 Tathāgata ,那 个gata是去 , 前 面a , 是母音分开的,Tata叫做如 ,Tathāgata 如来,不离如,或是我 们 从意思上来讲叫做没有错误的。 | |||
不異如
anaññathatā: a-nañ- ñathatā ,A-Na 这两个是T跟T的结合 , 变成 本来 是T变成N,上面 这 两个 是 音变 , 这整 个 意思叫做如以外的 ,叫 做不例外 , 没有例外的。意思就 是 说 , 没有如以外的东西 , 叫做没有例外。意思就是说 就是如 , 除了这个如以外 , 没有任何东西是离开这个如 , 或这个如以外 的 东西 , 这个叫做不异 如 。不离 如 、不异 如, 反正讲起来就 是真实 的意思。 | |||
这个不異如叫做无例外 , 这个不離 如 叫做无错误。真实 、无错误、无例外 , 審諦不颠倒 , 就是真实。刚才说是谛 , 现在叫做圣所谛。 | |||
'''2、聖所諦:''' | |||
'''諸賢!過去時是苦聖諦 , 未來、現在時是苦聖諦。 真諦不虛,不離於如,亦非顛倒 , 真諦審實。合 如 是 諦 , 聖所有、聖所知、聖所見、聖 所 了、聖 所 得、聖 所 等正覺 ,是 故說 苦聖諦 。(中.分別 聖 諦 經)''' | |||
这里是什么意思,中阿含,他告诉你苦圣谛,是世间的真实,但是,但是什么,一般人,圣人才能 就是佛陀刚刚讲的,此是苦 我已知,此是集 我已断,这个真实 确实是世间的真实,但是一般人不知道,所以才叫凡夫,是不是这样 是圣人告诉我们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叫做圣所知 圣所谛 圣所有,圣所见 圣所了 圣所得,为什么叫圣所得,圣人才能真正证得的,圣所有 是圣人才知道,那你说 那这本来就是大家都是这样,问题是你不知道啊,我们都活在缘起当中,我不知道缘起, 所以这个谛,是真实不虚 但是是圣人 ,告诉我们 才有 我们才能清楚明白,所以这叫做圣所谛,叫做圣所谛 这样知道吗,讲到这里,那个静修有什么问题,(弟子就是想到平时诵心经,揭谛揭谛 不过那个谛应该跟这个谛,不是一个谛),不一样,这个是真实 那个是那个音译 ,那个是梵文音译的 所以不一样,(师父那个 審實 或者審谛,这个審在这里是怎么解),審谛 也就是真实的意思 ,也就是真实的意思 ,当然你也可以想说 经过不断的抉择之后,认知它是真实如此,也可以这样子讲,(弟子也就在想 因为審 有一个就是,你在思考过 再去检查过),对啊 也可以这样子讲,所以他就是说 圣所谛 圣所谛,中阿含分别圣谛经,所以他是真实不虚的,再来,在阿含 经里面,他讲如如 不异如,如的时候,用到两个地方 ,一个是四圣谛的谛 是如,他另外用一个地方,缘起法 也是如,所以我们再讲一个 缘起法也是如,所以缘起法也是真实不虚的,你看,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谓此有故彼有 谓无明缘行,谓无明 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 乃至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 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 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 說,開示顯發,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 如、法爾,有没有看到,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 顛倒,在《阿含经》里面他谈到两个「如」,一个是用来表示缘起法,另外一个来表示四圣谛,那当然缘起法是佛未出世 佛不出世,都是这样子的,没问题,但他也没有说缘起法,你看 你把这两个弄清楚一点,他这个(2)是如,没错,不离如,但是他说是,圣所谛 圣所知 圣所见,这里(3),缘起法他告诉你什么,若佛出世若未出世,不管圣人 不管凡夫,他就是缘起,不管你是流转,不管你是还灭,他就是缘起,不管你知不知道,我们还是在缘起的流转,你知道了,佛陀告诉我们了,我们还是在缘起的流转,你照着去修行的,他就是缘起的还灭,所以这里有两层意思,不管我们知不知道,缘起的流转跟还灭,一直都是如此,所以他就是什么 缘起法,那缘起法用在身心生命上的话,就是苦集灭道,但是这苦集灭道,必须圣人告诉我们,我们才能够去怎么样,清楚认识以及修行,那里面有某一些道理,我们之后后面我们再来谈论,我们再来谈,所以这个叫做缘起法的如,还有四圣谛的如,缘起法的如,还有四圣谛的如,从这个地方,后面会产生出一些更深一步的,不管是哲学,或是教育上的分析跟认识,之后进一步会产生,般若经的思想,我们后面慢慢再来谈,那个静修你在笑什么,(就是您留的这个,让人思考的问题实在是),包袱太大了 ,没关系,现在你先不去思考也没关系,师父在这里做了一个伏笔,你想得到想不到,也就不要想没关系,只是说很多听过师父讲课的,多多少少都会想到一些这个问题,那未来我们慢慢讲完之后,会再来谈到这个问题,这个叫做缘起法的如,还有四圣谛的谛以及缘起法的法则,本来就是如此,师父问你们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们思考看看,这两个的差别在哪里,佛陀开悟了,是不是离苦得乐,没错吧,离苦得乐了,佛陀开悟了,缘起法是不是还是缘起法,没错吧,一个是离苦得乐,一个是缘起法还是缘起法,那这样子可以想,可以思考,去思考看看说,佛陀开悟了,离苦得乐,但是不管佛陀开不开悟,缘起法还是缘起法,我们慢慢可以再来讨论,再来看一下,4、真實無餘 ,为什么讲圣所谛跟 真實無餘 ,因为你前面你看,真實無餘 是如以外,没有以外的东西,什么叫真實無餘 ,一切都是真实的,没有真实以外的东西,就是这里讲的不异如,就是无例外,没有如以外,圣谛就是真实的,他没有跟如不一样,没有在如以外还有什么,他就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师父才会讲说,圣所谛还有缘起法如,以及真實無餘 ,这里的真實無餘 其实就是什么,不异如,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如我所说四圣谛 汝悉持之,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我當捨,更立苦聖諦者,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疑惑,以非其境界故,讲到这一段,什么意思,讲到这里,因为后面就是苦集灭道,都是一样的,我再念一次,你们看看,佛告诸比丘 善哉善哉,如我所说四圣谛,有没有看到,汝悉持之,诸比丘 若沙门婆罗门,沙门是婆罗门以外的修行人,婆罗门是当初的印度,婆罗门教的修行人,这些人都在探求宇宙世间真理,他说如果这些修行人,这样说,作是说 如沙門瞿曇所說苦聖諦,就是世尊佛陀所说的圣谛 我当舍,你说的那种圣谛我不接受,舍,然后我当舍,更立,更立苦圣谛者,你说的那个苦圣谛,我舍掉,其实还有其他的苦圣谛,跟你讲的不一样的,还有其他的苦圣谛,他立了一个这样的一个道理跟教法,你的苦圣谛不是很真实的,我另立一个苦圣谛,那么我当舍 更立苦圣谛者,但有言數 什么意思,但有言數就是说,只是语言上空口说白话,你只是这样讲而已,比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独角兽,独角兽你拿来给我看,我们可以有这个三个字,独角兽,但没有这种东西,这个叫做但有言數,言就是语言,言數就是语言的这一类,只是有这种语眼耳已,但有言數 问已不知,那到底是什么,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增其疑惑,那你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我更疑惑了,你说有但是,你说佛陀教的那些不算 另外有,那我问你 是什么,你也讲不出来,那到底是怎么样,增其疑惑,已非其境界故,什么意思,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怎么样,瞎掰瞎扯,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已,佛陀说四圣谛,我告诉你,你讲的没有,我有另外的,那个讲的不算,是假的 我有另外的,那到底是什么,讲不出一个所以然,为什么,增加了我的疑惑,那到底是什么,因为他自己也没证到 也不知道,所以他没证,那佛陀是怎么样,有证,所以佛陀才会告诉他一个,才会讲出一个所以然来,所以他说,以非其境界故,他根本没有证到那样境界,他只是空口说白话,讲一讲而已,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我今當捨,更立餘四聖諦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其 疑惑,以非其境界故,反正上面弄通了,下面这句你就知道,因为苦圣谛,接下来就苦集灭道,他自己弄了一个四圣谛,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 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这无间等叫现观,没错,叫现观,所以,为什么四圣谛是真實無餘 ,四圣谛是真實無餘 ,因为四圣谛的真實無餘 ,是因为三个圈,三个圈,此緣性 緣起的流轉和還滅
,所以四圣谛,从苦圣谛来讲就是真實無餘 ,就是真的这样子,没有例外的,所以这里你就可以思考那三个圈,师父画过好几次了,就是告诉你,你只要是一个凡夫,我执未破你就是苦,但是你苦了好几辈子你不知道,你是真实苦,但是你不知道,所以佛陀告诉你,佛陀告诉你的东西,是你的真实的东西,这个叫做審實不虚,那你不要想在这三个圈以外,再去弄一个什么东西出来,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子,这个叫做什么,真實無餘 ,苦圣谛就是这样,那为什么人生真实是苦,那三个圈知道了吧,净堂画一下,你下次还是得坐这里,你不要跑到别的地方去坐,(弟子问一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讲的那个如,是不是您曾经讲的那个涅槃,涅槃的可证,一个是证得的境界,还有一个是证的过程,您刚才讲那个如 ,在《阿含经》里面,缘起法和四圣谛都有表述,是这两个方向吗),还不是这样子,那再思考一下,师父给你一个方向,这个苦圣谛到底是相对的存在的圣谛,还是绝对的圣谛,缘起法是绝对的谛,缘起法是绝对的如,我已经讲过一个,不管佛陀出不出世,佛陀在不在,缘起法都是怎么样,非佛作非余人作非什么什么,但苦圣谛,苦集灭道圣谛是圣所谛,它是相对的谛 还是绝对的谛,我要给你们思考的是这样,可以吗,有空再思考思考一下,三个圈,没错吧,所以这里讲的,这个就是四圣谛,没错吧,苦圣谛 集圣谛,然后,灭圣谛,然后,道圣谛,这就是四圣谛,那四圣谛,集圣谛就是我执,那么道圣谛就是怎么样,灭我执,然后可以灭苦的境界,所以这个就是四圣谛,那为什么这个在我们 ,凡夫身心是審實不虚的,是審實不虚吗,是真实的,因为凡夫有这个(我执),这个(无常)是缘起的真实性,所以这个(无常)叫做缘起的如如,这个(我执)叫做四圣谛的如如,这样清楚了吗,我不要讲得太清楚,不然以后没得讲,般若经就是在这个地方 不离《阿含经》,而做一个更深的认识跟分析,所以大乘佛教的般若,它的根本教义跟思想,很多人以前都以为,跟《阿含经》是两个 ,但是从印顺导师开始之后,做更深入的分析,他认为般若经的空性,不离《阿含经》的缘起无我,中阿含确实也是讲缘起性空,中观讲缘起性空,《阿含经》讲缘起无我,所以中观的论师说,如果泛泛说,就是没有谈得很深的话,就是缘起无我,但是如果究竟了意说,就是从这个无我再深入到究竟的话,就是缘起性空,所以无我通与性空,它的本质是一样,这个就是导师抉择般若中观,归向《阿含经》的根本教义,从这里,我们今天剩一分钟,我们今天先谈到这里,先谈到这里,那个此缘性跟三个圈,都已经讲过好多次了,所以我们先来回向,回向完之后,我们下礼拜继续来分析,师父现在要分析的,一定是比之前讲的那个,之前讲的简单一点,现在给大家多一些思考, | |||
中道佛学会 《阿含经》讲要 第九十九讲 | 中道佛学会 《阿含经》讲要 第九十九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