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 滅聖諦 - 四沙門果

出自磐中觉道 • Wiki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時,佛陀告訴比丘:「有沙門法和沙門果。你們要注意聽,好好思考,我將為你們解說。

什麼是沙門法呢?就是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乃至正定等等。什麼又是沙門果呢?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什麼是須陀洹果?即三結斷。什麼又是斯陀含果?即三結斷,貪、恚、癡薄。什麼又是阿那含果?即斷盡五下分結。什麼又是阿羅漢?即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

【原文】《雜阿含》797經(T2, 205b)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沙門法及沙門果。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何等為沙門法?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何等為沙門果?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何等為須陀洹果?謂三結斷。何等為斯陀含果?謂三結斷,貪、恚、癡薄。何等為阿那含果?謂五下分結盡。何等為阿羅漢果?謂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析辨】

對於滅聖諦,《阿含經》常稱之為「苦滅聖諦」。可分為兩種狀態:即滅苦的過程 —— 初果、二果和三果;苦滅的究竟狀態 —— 阿羅漢果。苦滅的究竟狀態,從其證得的境界上說,即是涅槃;從修行者的果位上說,即為阿羅漢果。如果證得涅槃後,報身還在,稱為「有餘涅槃」;若連報身也捨掉,就稱為「無餘涅槃」。此外,一切煩惱斷盡的涅槃亦可稱為「無餘涅槃」,即煩惱斷盡而無有遺餘。相對於「無餘涅槃」,斷五下分結的三果聖人,下一生將得「涅槃」,但因煩惱未斷盡而有剩餘,故亦稱為「有餘涅槃」。三果聖人於下一生中得涅槃大致有五種方式,稱為五種般涅槃

上述如圖:

四種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