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概论 第七讲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佛法概论 第六讲 本讲视频 Youtube [|腾讯] 佛法概论 第八讲

前言

我们今天要来谈第10章,还有第11章,那么我们佛法概论讲到现在,也差不多有第7次了,那么慢慢的进入我们佛法概论的核心。那么第10章、第11章、第12章,是我们佛法概论里面最重要的几个章节,那么也是佛法最根本的教理。这个是最重要的根本教理,如果你对这个不懂的话,以后你要学其它的教理会很难,而且会跳空或跳过,所以你要这几个礼拜,把佛教根本的教理给弄清楚了之后,以后要学任何佛法都很快。因为一切的佛法都是从缘起而生,未来很多的大乘佛教的教理也立足于基本的缘起教理上而发挥或是发展的。

今天我们要讲是第10章、第11章,但是因为这个内容比较复杂,而且很重要,所以我会慢慢讲,那么讲不完我会下礼拜会继续讲,所以第10章、第11章、第12章是最重要的。第10章我论因说因,第11章缘起,然后第12章三法印,都是最重要的教理。

第十章 我论因说因

第一节 佛法以因缘为立义大本

一、“因”与“缘”的定义

我常常跟各位谈到一件事情说,你学佛学了很久,拜佛也拜了好几年,但你对于佛法的基本教理一定要清楚,你不要你去寺院拜了几十年的佛,也跟人家说你是佛教徒,然后皈依了好几年,但是人家像基督教天主教,或是其他没有信佛教的人问你说,佛教基本教理在讲什么?你却不知道,讲不出一个所以然,回答不出来,那就真的很抱歉了。我今天在这边跟各位讲,佛教最根本的教理在讲因缘,我们也可以叫做缘起法。我再讲一次,佛教最根本的教理在讲缘起法或是因缘。所有的教法,不管是哪一个宗哪一个派教,只要是佛教绝对离不开缘起法,只是说解释上各有一些细节不一样,但是整体的教理的总纲是一样的,就是缘起法。 那么缘起法到底是讲什么,或是因缘法在讲什么呢?

我们讲的缘起法是以有情为中心,虽然缘起法它的用途很广,它可以用到一切万事万法,宇宙万事万有的一切,都是缘起所成,但是我们佛法概论、阿含经所要谈的基本的缘起法,是在谈人类的有情,有情身心的缘起,也就是生命的扭转,身心的缘起。尤其是有情、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怎么在三界六道轮回,然后轮回之后他的状况又是怎么样。也就是说我们谈缘起法,要以有情,尤其是人类为中心,那么我这里谈的有情主要就是指人类。

总说: 以有情为中心,论到自他、心境、物我的佛法,唯一的特色,是因缘论。

一、定义:凡是能为某法“生起”或“灭除”的条件,就称为此法的“因缘”。

二、“因”与“缘”的区分

总说:以有情为中心,论到自他、心境、物我的佛法,唯一的特色,是因缘论,我们叫做缘起法,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因缘法或叫缘起法,因缘法它的定义是什么?在这里我最简单的说,接下来我会更详细的去说明。“定义: 凡是能为某法生起”或灭除”的条件,就称为此法的因缘””,也就是说一切的存在都是以各种条件因缘而存在,也以这些条件因缘的灭去而灭去,所以一切存在皆以各种因缘条件而存在,这个叫做缘起法,或者叫做因缘法,这个就是最根本的解说跟定义。这个缘起法,当然我们必须用在有情人类身心上。

这里有一个名相你们要稍微了解一下,印顺导师这个书上常常用“有情”,但是你们要知道,“有情”广义可以包括三界六道,但是印顺导师常常指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缘起法或者叫做因缘法,分因跟缘两个大部分。

二、“因”与“缘”的区分

首先我们所谓的因是指一种特性,特殊的功能,特殊的人生功能我们叫“因”,然后缘就是助缘或是帮助的条件,就是一种力用或作用,我们叫做缘,这是第一组解释。

“因”与“缘”的区分

什么叫做特性?特性是因,什么叫做特殊的功能呢?用一个浅显的例子,种子能够具有生起一定果实的特性,这个叫做因。比如说苹果的种子,能够生出苹果的果实;橘子的种子能够生出橘子;西瓜的种子生出西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特殊的具有能生的功能性,就像种子一样的,我们叫做因。那么其他的助缘,其他的力用,帮助的,我们叫做。那么如像我们种子种下去之后,必须要有水、阳光、肥沃的土壤、空气,然后还有肥料等等,这一些就叫做缘。所以因跟缘,有特性和力用的不同,这是第一组解释。

第二组解释:一件事情生起的主要的条件叫做因,辅助的条件叫做缘。 比如说我们眼睛能看到东西,在佛教讲,因为能见的主要原因是眼识 ,那么其他辅助的条件,帮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东西的,比如说眼根,我们一般讲的眼睛。那么还要有对象,但是你眼睛要看到东西,除了眼跟、对象以外,还不够。要有光线,如果没有光线,乌漆抹黑的,你也看不到东西;但是还要有距离,然后这些辅助的条件全部具足了之后,我们就能够看到东西。最重要的主因要有眼识,然后再有这些辅助条件,在这些条件具足的状况之下,我们就能够看到东西,这个叫做因跟缘。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就是:

三、用于有情的因缘论

从世间生灭因缘的把握中,指导人生的方向与实践——离苦得乐。

如来为医王

就是用于我们人身的身心与生命,也就是说从这个世间生灭的因缘中,去把握人生的方向,然后去实践离苦得乐。因为我们的身心生命都依于这个缘起/因缘而生。

因缘,或者是叫缘起,那么它的因缘可以分成缘生,既条件具足,那么某法就生起,存在就现起,那么当这些条件灭掉之后,这一个存在也不见了。所以我们因缘可以分成缘生的具足面生起,还有缘灭的消灭面,某些法当它的因缘不具足的时候,它就会消失。那么这样的因缘论必须用在我们身心生命上,那就是我们讲的四圣谛,就是苦、集、灭、道。

也就是说佛陀讲的因缘论,不是空谈,不是泛谈,最主要是用在于我们的身心生命上,去发现我们身心生命有什么问题,进了一步去发现他的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然后进一步想办法找出解决之道,最后到达痛苦解决的的一个境地,那个叫做涅槃。

人生绝对是苦,这个人生是苦是就我们未解脱的凡夫而言,人生绝对是苦。这个苦呢,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表面的苦乐,而是深一层生命的真相。讲人生绝对是苦,是深一层的探讨。

佛陀提出因缘法,其实是要治疗我们凡夫众生的病, 这个是生死之病, 并不是我们一般的生病,当然了我们一般的病也可以用因缘法来说明。那么从这样的一个立场来讲,佛陀提出因缘法, 告诉我们我们众生有病, 接下来佛陀就告诉我们, 我们众生的病因在哪里? 那么 找到这个病因之后,接下来 佛陀就去告诉我们解决之道,就是怎么治疗。 佛陀告诉我们药方,那么你照佛陀所讲的方法去做,就像吃药一样,到最后就能离苦得乐,就好像病愈了一样。

所以就佛法来讲,我们要知道根本的教理。佛陀像一个医生一样,能指出我们身心生命的问题在哪里,指出问题之后告诉我们原因,知道原因之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说,我们一定要照着佛陀指示的方法去做,这样才能达到离苦得乐的究竟境地,所以我们应该把佛陀当成像一个医生一样,那么依他所提出的教说、教法,依教奉行,这样才是佛教的根本教义跟教理。不要把佛当神一样的崇拜,以为说拜佛、念佛,那么佛就会替我们解决问题,佛法的教理不在这里。佛法是一种比较重在自力论,我们是主要的因缘,上面不是讲了吗?有因有缘吗? 修行离苦得乐,我们众生是主要的因,佛陀的教法以及佛菩萨的加持,只是一种助缘,帮助我们,推我们一把而已。就像医生一样,我们生病的时候,医生帮助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病,但是医生只是告诉我们他的方法,开了一个药。但是要不要去吃,怎么吃?平时要不要做运动,要不要照这个方法去做?重点就在于我们。

所以修学佛法重要的因缘在于我们,自己是主因。佛菩萨只是一个助缘而已,这个要很清楚明白的了解,这样子去修行,才能走一个正常之道。不然动不动就会走错路,然后去信一些其他的神通、神力的,然后鬼鬼怪怪的事情,千万不要这样去信仰。

所以懂教理,养成正知正见,就绝对不会走错路。现在这个时代要学佛有时候有点困难,为什么?除了自己的心力不足以外,最重要就是说,外面乱七八糟的附佛外道很多,自称是佛法,自称是活佛,自称是上师一大堆,然后不动不动就用神通加持、用灌顶,然后认为说帮你灌了几次,就能什么消灾结业,然后离苦得乐的,常常会用这种神通式的方法。那么很多人如果对佛法没有正知正见的话,往往依于内心的需求,想要走最接近的路,其实上最大的当 。轻的话钱(骗财骗色),重的话可能就走火入魔,很多信徒跟居士都常常跟我提过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也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你们要小心,学佛一定要养成正知正见。现在我就要告诉你们,佛教的最根本教理,由这里一步一步建立起我们的知见。

四、对因果论对错误认知

从宗教的观点来讨论生命的生起因缘,纠正错误的观念,进而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1. 宿作论: (宿命论)一切境遇皆由过去业力所感招。如: 印度四种姓论。 佛法虽也说由前生行为的好恶,影响今生的苦乐果报 (宿缘),但更重视现生的因缘力 (现缘)。

2. 尊祐论: 人生一切境遇由上帝或梵天所安排。

佛法否认决定一切命运的主宰,人世的好坏,不是外来的,须由自己(主因)与大家(助缘)来决定。

这里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从宗教的观点来探讨生命的缘起,纠正了错误观点,进而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以下我们来分析几个非因果论的错误观念,还有对因果论的误解。首先第一个我们要谈的就是说,很多其他宗教、外道谈的是宿命论。宿命论,佛教上面常常又叫做宿作论。那么宿命论就会讲说,我们一切境遇的好坏是由过去的业力所感召。比如说印度的四种姓论,他们认为说我们生下来,我们就可以分成几个种性,比如说有婆罗门,有刹帝利, 就是王公贵族,然后有一般的平民百姓(吠舍),然后接下来有奴隶(首陀罗)。他们这种宿命就是说,你之所以会生下来,生在这种家族/家庭, 就是由于过去的业力所感招,那么你这辈子如果是奴隶的话,你一辈子没有(机会)翻身的,你就好好做你的奴隶,把奴隶做完,因为这是你的业。

所以像这样的理论,其实在民间很多,到处都是,然后动不动就说,这个就是你过去的业所造成的,然后发生车祸说这个就是你的业了,生病了就是也说这是你的业了,钱被骗的,也说这是你的业了,所以动不动就很轻易的说把业广泛的模糊的乱解释,这个是我们常常会发生的一个问题。

那么佛教讲说的业是这样子,就说佛法虽然也说,我们现在的遇到的事情,由于前生行为的好和坏,确实会影响这个叫做宿缘,但是佛教更重视现在的因缘力,也就是现缘。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遭遇到的,不完全是过去的业力所招感或影响,更重要是我们现在怎么做才是最主要的因。过去的业或是影响,那只是一个缘而已,所以更重视现在你的发心,现在应该怎么做,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佛教虽然讲过去业的影响,但是更重视现在的行为跟作为。

第二个叫做尊祐论,这个“祐”是“神”的意思,有些宗教不谈业力,他们谈说人生的一切境遇,由上天上帝或是梵天所安排好的,当我们遇到任何灾难、生病、苦厄,运气不好的时候,有些人说:上帝一切都有安排,或者是说冥冥中上天都注定好了,所以常常会这样子讲。这个叫做尊祐论。那么佛法是否定这样的尊祐论的,佛教认为说一切的命运主宰,不是外来的,是因缘,自己是主因。“缘”就是大家、周遭一起跟你共同生活、做事的这些,是你的助缘,所以我们的这一生的好坏由自己是主因,然后周遭人为助缘,这样一起来共同承担。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两个都是错误的观点。那么接下来我要谈到的是印顺导师说:

以上所说的两类思想,在佛法长期流变中,多少混杂在佛法中,我们必须认清拣别才好!

1) 混杂的宿命论:如说:我们一生中能吃多少、能用多少都是注定好的...

2) 混杂的尊祐论:发生事故时,常说: 佛菩萨自有安排或佛菩萨在考验我们...

其实这种宿业论或者是叫做宿命论,跟这种上帝论或者是说尊佑论,在长期的演变当中,已经慢慢的也混到佛法里面来,所以佛教里面某些人也常常会谈到类似有宿命论或尊佑论这样的一个观念,那么这个是我们要注意的。

什么叫做混杂在佛教里面的宿命论呢?我们常常会听有些佛教徒他讲说,我们一生中能够吃多少,能够用多少,其实都注定好了。我们常常会这样讲,很多佛教徒也会这样讲,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不知道你们在你们的生活当中,或是在你们去寺院还是佛教团体,是不是会听到有些人这样子讲,我们一生中吃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好的,你就不要太计较了,常常会这样讲。这个对于发生某些事情的时候,当然是有一种激励、一种安慰的作用,但实际上已经有宿命论的倾向在里面。

我再举一个混杂的尊佑论,比如说有人发生车祸,活发生什么事故,或家里有人往生的时候,那么有些佛教徒要安慰人家,当然这也是一种安慰跟鼓励的作用,就是说一切佛菩萨自有安排,或是会说这个都是佛菩萨在考验我们。比如说你车祸了,他就跟你说,其实这是佛菩萨在考验我们。

以前有人开始学佛,然后皈依三宝,常常去寺院,结果不久之后发生车祸,然后就跑来问师父或者问某些人,说为什么我没有皈依前没事,皈依之后却发生车祸?我常常来寺院,为什么没有得到佛菩萨的保佑?某些师父或者是有些佛教徒就安慰他说,其实这是佛菩萨在考验我们,我们就是要通过这关考验。

其实就佛教教理来讲,佛菩萨哪里会考验我们?佛菩萨哪会想办法让你去发生车祸?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无稽之谈。只是说在这样的一个长期的发展中,这种尊佑论常常会混到佛法里面来,所以我们学佛的时候必须要留意这些尊佑论和宿命论。

JQ:印度四种种姓里面的首陀罗,印度教的教法就是说你只要乖乖的做奴隶的消业,等到你这生过去之后,来生的时候,你可以分到比较好的种姓。让人有一个希望安于低贱的生活的层次,让他们有一个希望能够修来世,还是说来来回回老是当贱民?

师父: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就是说他生生世世就是一直当贱民,但是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说,你这辈子会当贱民会当奴隶,是因为过去的业力所造成的。所以说你这辈子就乖乖的把奴隶做好,这样就能消你的业。那么如果你不乖不做的话,那就是造业。如果你这辈子把奴隶该做的做好,这样就能够消业,你往生的时候你就能够依于过去的业,然后再看往生哪一道。

3. 非因计因论: 错误因果观念,推论不相关的因果,如印度的苦行外道、持牛戒、持狗等。 佛说:一切现象无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可拢统的讲因缘。

很多人学佛,但是对因果观念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跟了解,所以常常会有那种错误的因果观念。那么什么叫做错误的因果观念?就是说把不相干的因跟果,或不相干的两件事情,动不动就把它推论在一起,这个叫做错误的因果观念或叫做非因计因,有时候也叫做非果计果

比如说印度外道,古代有些人修禅定,那么他修禅定的时候,常常因为有神通有天眼通,可以看到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什么东西?比如说他修禅定的时候,他就看到一支牛死掉之后升天,那么他就去乱推。因为他没有佛法的知见,没有佛菩萨的那种神通,所以他会自己去乱推,他就观察说牛为什么会生天呢?他就认为说,牛平时做什么事?平时除了睡觉以外就是吃草,那么(因为)睡觉当然不会升天,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睡觉,所以他就推论说牛会升天,因为牛平时都在吃草,因此他推出来说,吃草可以升天,因此他会就叫做持牛戒。他就学牛吃草,然后他以为这样就会升天,这个就是很明显的叫做非因计因。因为他不知道说这只牛死后升天其实是因为它过去的业力所引导的,并不是他这一辈子吃草所造成的,这个叫做非因计因

那么像很多持牛戒、持狗戒的,还有苦修,因为印度很多外道他认为说,我们的业力要把它磨掉,你这辈子吃的越少,越磨练自己,然后活得越苦,这种状况之下,当然我们就会消业。这种也是一种非因计因的因果论。

这样子的非因计因其实我们在生活上很多,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上会把两件不相干的事情推在一起。比如说发生车祸或今天在公司的时候跌倒,然后就想说,是不是我今天没有拜拜?还是说今天十五我没有烧香?常常会这样子把它乱推一通。

佛陀要告诉我们因果之间,只是一个它的重要的一种原则的相应,而不是告诉我们随便去推哪一件事情跟哪一件事情(的因果关系)。因为业异熟报不可思议,因果间有太多复杂的因缘,所以一件事情为因,另外一件事情为果,它中间的因缘牵扯的太复杂,不是我们一般人可以推得出来的。

我们当然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推得出来,比如说你吃坏肚子那么生病,你就可以说我吃的什么,当然这是很明显的因果论,那当然可以吹得出来。但是深细而复杂的这些,我们是推不出来的。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因缘论,只是叫我们相信因果间有一定的关系,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叫我们去乱推一些因果。印顺导师在这里就用一个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宿作论/宿业论,什么叫做尊佑论,还有什么叫做非因计因论:

事例: 如人生病,宿作论者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尊祐论者说:这是神的惩罚,惟有祈祷上帝。(非因计因论) 有的虽说病由身体失调所致,可以找方法来治,但又不认清病因,不了解药性,不以正当的方法来医治,以为胡乱吃点什么,或者画符念咒,病就会好了。

有一个人生病,那么宿业论的人就是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相信你们常常会有听到这样的说法,生病不用看医生,这是命中注定,这是业力所牵,所以你赶快去忏悔这样就好了。就说这是宿业,然后叫他去就叫他去理佛、拜佛、忏悔,消业。那么尊佑论就是说这是神的惩罚,然后就赶快祈祷,祈祷上帝。那么非因计因论就会乱推,就是说生病可能是身体失调,然后随便乱找一些方法,去求神问卦,然后划一些符来吃一吃,这个叫做非因计因论

所以这些尊佑论宿命论非因计因论,在我们生活上常看得到,所以各位同学学了佛法的正知正见之后,不要这样乱推。

五、结论

佛法所说因果,范围非常广泛,一切都在因果法则中。但佛法所重的,在乎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律,指导人该怎样做,怎样才能做得好。小呢,自己得到安乐; 大之,使世界都得到安乐,得到究竟的解脱。

佛法所说的因果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宇宙万物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因果法则当中,但是我们要记住:佛法所重的是行为,思想与行为的因果律,是用在我们身心生命的,用在我们内心的思考发出来的动作,我们到底在做些什么,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才能做得好?

所以这里说,从小的地方来看可以得到自己安乐,然后从大的地方来看,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样的因果论,能够用合乎行为道德理论的标准去看去做,那么世界当然得到安乐。所以从小而大,从自己扩大到别人,这就是因果论我们要注意的事项。

JQ:刚刚师父提到比如我们生病的时候,有些人就说赶快要去消业障,那就去拜佛什么的,其实还是应该去看医生,对不对?生病的时候,尽人事,就是自己要去找医生看。可是另外一方面,因为凡事都有因果,这个病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得上的,所以你一方面看医生,一方面反省自己,忏悔。

师父: 我们生病来讲,就我们这辈子所遇到的有两个状况:一个就是宿缘,一个叫做现缘。我们生病首先当然是看医生,因为很多病实际上可能是现缘所造成的,比如说吃坏东西或是说生活不调,当然不可否认我们有些病是叫做宿业,对不对?所以如果是宿业的病,当然我们就是要忏悔消业,这个也是当然是应该的。但这里主要讲的就是说,不要把一切的病或什么东西,动不动就把它推到是过去的(宿业导致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去把握现在到底做了些什么。

我们就是说宿业跟现缘两个都要重视,常常有人说问我说,我生病很久都不会好,怎么办?那么我说两种方法:第一个还是继续的找医生看,因为这是现缘,那么有些是宿业病,这是真实会有的,那么你看医生的同时,你还是要从你的行为上去调整。 我讲过,业主要是行为,过去的恶业依于现在的行为为缘,可以润生,也可以截止。那么拜佛、念佛这些当然也是一种方法,除了这个以外,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行为。

JQ:民间有一些行为,比如说家里小孩子受惊了,大人到寺庙去求一些香灰回来,好像是有效用。那么这种民间的各种信仰是不是真的有这种功效,不然为什么这么兴盛?

师父:因为我们现在要讲的是说要认清因果间的关系,不要胡乱去推,不要一遇到什么就把他推说是被(什么东西)卡到了,不要随便就把因缘推到这边来,这个是第一点我要讲的。第二点就是说那些有没有效?就宗教的立场来讲,当然在某个方面上会有相对的效应跟效果。这就像说你肚子痛,你随便吃一点止痛药当然也会好,但是你真正治肚子痛的方法,当然要去找正统的医生,找出他(肚子痛)根本的原因在哪里。通过我举的这个例子,现在我要告诉你佛法正确的因缘跟正确的知见,就是告诉你说你肚子痛,不要随便乱吃止痛药,而是要真的去看医生,(由医生)告诉你说痛的因缘在哪里,然后针对他的痛来下药来(彻底)解决这样子。所以你吃止痛药当然多多少少会有效,问题是他有真正解决问题吗?没有。

现在我们要告诉你的因缘法,就是说我们佛法是从他最根本彻底的(地方下手),就是说治它的本,不是只是标上来治而已。 也就是说这些符咒什么的我不是说完全没效,有它相对的效果,但就好像随便吃一点止痛药一样。

问:您的意思是现缘比宿缘更重要?

师父:基本上是这样的。

问:关于香灰的问题,很多人就说佛教很好,但是(服用)这些香灰它是不是迷信?佛教就是等同于迷信呢?

师父:基本上会用香灰治病或什么的,这个(做法)不是佛教的,这个是道教的,佛教基本上是不会用这样的一个方法的。那么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因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更重要是我们不是道学,而是说把一般的民间信仰又把它融入佛教来,所以说会弄得所谓的神佛不分。所以一般像用什么香灰来治病,这个基本上不是佛教的。很多不懂佛教的人,会把中国的民间信仰把它当成是佛教,就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JQ:其实到庙里面去求神问卦之类的,那些神的保佑都是不究竟的……

师父:这个就好像说你发生问题,你欠人家钱,结果你还不出来,然后你去找黑道来解决,结果越搞越大,是不是这样子?就是会有这样的问题。

JQ:有时候一开始看起来好像很有帮助,其实是惹祸上身。

第二节 因缘的类别

佛法的主要方法,在观察现象而探求他的因缘。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必有所以如此的原因。佛法的一切深义、大行,都是由于观察因缘(缘起)而发见的。

佛法的主要方法,在观察现象而探求他的因缘,内在的因缘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的生起?那么它生起的主要的原因在怎么样?是什么?

佛法的一切深义、大行,都是由于观察因缘(缘起) 而发见的。那么佛法也是经由佛陀无始以来的这样探求,然后依于这样的探求分析,然后发现之后,然后借由修行去体悟。所以佛教佛陀发现这个因缘法之后,然后就告诉我们教导我们,那么我们当然也就去学习这个因缘法,因为佛陀教我们的方法,然后跟着去做,我们当然也可以成佛,也可以离苦得乐、断烦恼。

但是这个因缘法却非常的不容易了解,因为是宇宙万法的主要的原则跟原理,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了解的,所以我们今天要谈的因缘法,它有怎么样的深浅的程度,还有它有怎么样的类别,这是我们第二节要谈的。

我们这里首先要谈三重因果,什么三重因果?三重因果第一个——果从因生,第二个——事待理成,第三个——有依空立,这个就是我们要谈的三重因果,那么一层比一层更深。

一、三重因缘

果从因生

1、果从因生: 相关之因待性

1) 对因名果,果与因的因待性。有果生必有其特定之因缘条件。

2) 对治:无因论或邪因论

3) 例子:果实必由种子、肥料、水等...,由浅例见深理。

我们要谈的叫做相关的因待性,“因”就是因缘、主因的意思。

首先谈因果,果从因生,果跟因之间有一个相关的因待性,首先第一个叫做:对因名果,果与因的因待性。有果生必有其特定之因缘条件。那么针对这些生起法的因缘条件,我们就称作为因,我们就称作原因。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肯定因果间有一定的关系,果一定是从因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东西不从因生然后自己生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说果一定从因生,那么对因就叫做果,对果,生起那个果的主要原因跟条件,我们叫做因、跟缘。那么这个要对治:所谓的无因论或邪因论,举的例子就是说一个果实一定是从种子,这个是主因,然后有肥料有水、土地这些,从浅显的例子来表达,就是要让我们去慢慢去体味甚深的道理,就是果一定是从因生。

因为其他很多宗教会谈所谓的无因论,什么叫无因论?就是说没有什么因缘,他/它自己就是出生在那里。比如说其他宗教的上帝,或是我们谈的灵魂,这个都不是靠因缘所生的,都是自生。万事万物没有一个是自生的,绝对是从果从因生,一切无不会是因果法中间的成立。下一个更深:

事待理成

2、事待理成: 因果之必然性

1) 此缘性 (idappaccayatā/ the nature of causation): 一定的因缘条件必性成一种特定的结果,不多也不少,不偏也不差。因果间的必然理则。

2) 佛法称此必然理则(idappaccayatā)为法 (dharma) 。

3) 例子:

  • a) 如: 吃过度、不运动、身体代谢又不好
  • b) 没读书,参加考试,题目很难、没作弊
  • c) “生缘死”,有生 → 有死

我们谈到事还有谈到理,事待理成,我们谈因果谈因缘,不只在现象上谈探讨,我们一定要探讨说因与果之间的必然性,或叫做必然理则。也就是说某一些条件、因缘生成之后,在一定特定的因缘条件下,某些果、怎么样的果就一定会产生,就一定会产生,这个叫做此缘性

那么英文叫做the nature of causation。一定的因缘条件必定产生一定的果,不多也不少,不偏也不差,这个叫做因果间的必然理则。那么佛法称必然的理则叫做法,也叫“此缘性”。那么同学如果到现在不很清楚,下面有两个例子,比如说吃过度,一直吃,没有节制的吃,然后不运动,身体代谢又不好,那么它所造成的结果一定是肥胖。我再讲一次:吃过度、不运动,身体代谢又不好,在这样的几个条件因缘的主导之下,它必然的导向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肥胖。

所以我现在要谈的就是说,在某些因缘条件具足的状况之下,它所导致的一定是某一个特定的结果,我就要谈的这个因果间的必然特性叫做此缘性”又叫做法”

我再举另外一个例子,没有读书,然后去参加很难的考试,题目又很难,你又没有作弊,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考试当然一定是考不好。所以我要谈的就是,当因果之间某些因缘条件具足了之后,必定产生某一个果,跑不掉就是那样子。

那么当用到我们身心生命的一个例子就是说,生缘死,十二缘起支的最后两支,有生、必定会老、必定会死,有生必定会死。因为你生的条件不管长或短,到最后所导致的一定是死,所以不要想说什么要长生不老,然后去找一些莫名其妙的药或者方法,让他长生不老,学佛的人绝对不能有这样的一个观念。我们不要去避免死亡,每个人到最后一定会死,我们要学习的最重要是怎么样去面对,而不是去逃避,这个就是我要谈的因果间的必然理则。

刚刚我们谈到说因缘法的三重因缘,有果从因生,就是强调说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果一定是因生不会自己生。那么第二层就是说我们谈因缘论,并不只是重视上事相上的因果这样而已,看到有种子种下去,然后有果实慢慢生出来,不是这样而已。我们谈因果论最重要是要谈因跟果之间的一个必然关系,了解它的必然关系之后,才能进一步去了解我们身心生命的一个循环跟状况。

有依空立

3、有依空立: 自性之空性

1) 一切法性空,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自性),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一切法才能从众缘中合和而成。

性空 → 缘起 → 缘起 → 性空

第三个,有依空立,就是说缘起的一切法绝对是空性,绝对是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空,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个不变的本质叫自性。所以只要是缘起法的,绝对是没有自性,绝对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这样子一切法才能从众因缘中和合而成,也就是说必须是性空,才能是缘起;只要是缘起,那一定是性空。所以万事万物一切法不外乎也不离这个性空跟缘起,所以叫做有依空立。一切法必须要缘起,它就一定得性空,性空才能缘起,缘起有一定是自性空,这个就是有依空立要谈的一个最重要的因果。

2) 浅喩: 盖房子:

  • 果从因生: 房子的存在,要从种种的──木、石、瓦、匠人等因缘合成。
  • 事待理成: 房子有成为房子的基本原则,如违反这房屋的原则,即不能成为房子。
  • 有依空立: 房子必依空间而建立,如此处已有房子,那就不能在同一空间再建一所房子,这譬如。

印顺导师用一个例子,比如说盖房子:

果从因生:就是说,房子的存在必须要依从种种的条件跟因缘,房子不会自己跑来,不会自己存在,它必须要有木、石、瓦,然后还有工人、设计师等等的组合,然后去建造这样来构成的,所以房子不会自己存在。

事待理成:就是说经由这样的木、石、瓦,然后设计师,然后工匠这样去盖,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会形成某一个特定种类的房子。这就是因果间的必然理则。设计成什么样的房子,配合他的设计、施工、材料,就会成为某一类型的房子。比如说木屋,它是用木头盖的,设计的屋顶是尖的。在这样的一个状况跟条件下,所盖造成的而成的必然是尖顶的木屋。如果你所有的材料都是用石头盖的,你盖成的是平房,那么在这样设计、施工配合之下,盖成的一定是石头的平房,这个就是事待理成,因果间一定的条件。

有依空立:这里是比较浅显的例子就是说,房子必依空间而建立,如果此处又有房子,那就不能通过空间再造一间房子,这个就是说,我们一切万事万法要从缘起而有,毕竟是性空。

二、二大理则

我们谈到缘起法或因缘法的两大理则,这两大理则其实是用在我们的生命身心生命上来谈的。

一切法的普遍定律

两大理则叫做:缘起支性(一切性),一个叫做圣道支性(检择性),这是所谓的两大理则。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缘起支性:叫做一切法的普遍定律。

生命的因缘律

缘起等于“此缘性”,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事待理成,也就是说一个有为法,一切因缘法中的因果律,必然的理则。那么这个必然的理则可以分成:缘生的流转,就是一切法的现起;缘灭,依缘而灭。就是说当因缘条件不足的时候,或是说在某些因缘条件之下,某些法就会消失。比如说刚才说盖房子,房子有很多的材料,石头、木头、钢筋、水泥,那么再经过设计师以及施工的工人盖起了一栋房子,这个叫做依缘而生。

但是这些石头、木头、钢筋、水泥所有的,经过了10年、20年、3 0年、40年,这些材料木头虫蛀坏掉了,石头了也慢慢松动了,再加上一次的地震,这个房子就垮了,这个叫做依缘而灭。什么缘呢?第一个时间的摧残,第二个这些物质的变化,木头坏掉,石头也慢慢磨灭掉,然后又加上台风或者地震的外力,这些房子就没有了。所以缘灭也是依缘而灭,缘生也是依缘而生,所以这个叫做流转与还灭。

这个是我举的一个一般的例子,但是我们要谈到的就是说,佛陀谈这样的缘起法则,其实是要解决我们人身心生命的问题,我们生活上的问题,不是去空谈宇宙万有的一切,而是重点放在身心生命上来谈,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佛法的很多理论,很多重点都是放在有情的身心生命上来说,绝对不能够离开有情身心生命,然后空谈、泛谈一切。 把这样的一个缘起法则,也就是我们这里讲的事待理成,“此缘性”用到我们的生命的因果律来看,就会产生所谓的缘起性支跟圣道性支。

生命的因缘律
  • 1)缘起支性(一切性): 因果间之必然理则,通流转”与还灭”,从生命因缘现像说,是杂染。十二有支
  • 2)圣道支性(简择性): 依于还灭”的原理去简择,使之生命之杂染缘缺不生而达清净涅槃。八正道

缘起性支要谈的就是因果间之必然理则,然后这个必然理则是通“流转”与“还灭”,这是我们上面所谈的。这里因果间之必然理则,但是从生命的因缘现象说,它的流转是杂染性的,也就是第11章我会解释这个。这个是我们生命的流转现象,也就是说当缘起法则用到我们身心生命来说明,虽然它是通流转一方面,但是它是杂染的,也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有情、人生这些众生为什么会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谈的就是十二有支。

这个圣道支性我们叫做简择性,前面的缘起性知我们叫做一切性,因为它普遍共通于一切法,那只是说用到我们的身心生命,它是只有讲杂染。

那么简择性,依于缘起还灭”的原理去简择,使之生命之杂染缘缺不生而达清净涅槃。就是说从依于缘起的这种还灭的原理,把造成我们三界六道众生轮回的最基本的原因,给它把它去除掉,去除掉之后,我们就不会在三界六道里面继续轮回。那么我们要去除三界六道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要通过智慧的简择,我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就不会再轮回,然后自然而然的就解脱,我们不会这样子。

因为造成我们轮回的因,也就是烦恼杂染,它一直存在,依于各种因缘条件它一直存在,那么它的存在就会造成我们众生的造业,然后造业就会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它而不会无缘无故的就解脱,这个爱染烦恼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因为它的因缘一直在。既然因缘 一直在,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透过缘起的还灭原则,想办法去除掉它,去除掉它之后,我们当然就不会再造成这三界六道的轮回,这个就是我们圣道支性的简择性,也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怎么样离苦得乐的方法,他所提出来的就是八正道。 WJ:事待理成,您能不能再解释一下? 师父:事待理成就是说这个事必须依于理,事的现象才会发生。什么理?理,就是因果间的必然理则,我们叫做“此缘性”,也就是说在某些因缘条件的状况形成(具足)之下,某些果一定会产生,这个叫做事待理成,也就是事必须依理而成。 WJ: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或者说这个结果,是因为符合规律的理,才能够结这个果。 师父:可以这样子讲,它果形成一定是某些特定的因,才会造成这样的果。这样的道理我们就叫做事待理成,也就是因果间的必然性,或者叫做“此缘性”。 WJ:比如说你种瓜得瓜,瓜的种子一定能长成瓜,这就是理。而这个事就是说要想得到瓜,你是必须得种下瓜的种子,这个意思? 师父:“事”我们看到的种子跟瓜,我们种的是瓜的种子,然后看到了瓜生出来;那“理”就是说,你种的是瓜的种子,它的道理它必须就生出瓜,这样子不变的道理,不变的理则,这个叫做事待理成的“理”。事是表象,理是原则、定律、法则。 问:这个“圣道支性”的“支”是什么? 师父:圣道支性就是一支、一支的,比如说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每一个都叫做“支”。圣道指的就是八正道,这里所要强调的就是说,依于缘起的还灭这样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去想办法移除造成三界轮回的这个因。那么怎么样去修行,或者怎么去智慧的抉择,这个就叫做圣道支性,这个就是佛陀教我们的八正道。 WJ:缘起支性是一个基本的法则,圣道支性就是把人的简择,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放进来了? 师父:对,没错。 WJ:就是说你可以选择是种瓜的种子,还是种这个花的种子?这是你自己的选择了。 师父:是。所以我们要选择,就是说智慧的选择,就是去了解在我们身心生命的轮回当中,到底是什么样主要的因造成我们这样的轮回,所以我们就要去简择它问题在哪里。 WJ:那这样的话又回到跟刚才说的宿缘,就是说对于现缘来讲,你有圣道支性的简择性,由你去选择,你是选择在现缘之中去行善缘,还是去继续你的恶缘,是吧?你有命,你也有机会去运。 师父:是没错,可以这样子讲,你有选择性。你有命,命就是宿业;你有运,运就是现缘,就是你现生的行为,你可以学习,智慧怎么样去挑选,怎么样去做,说白了你还有希望。这个地方比较深不容易懂,但是我慢慢解说,如果是第一次接触的同学,你不懂没关系,以后多听久了就会懂。

四圣谛
四圣谛

我们来讲四圣谛。刚刚讲到的所谓的缘起支性,就是一切法普遍的原理,因果的原理,我们叫做一切性。简择性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我们的选择去筛选,看是要继续这样的轮回,还是要以佛所讲的法去修行实践,然后去消除我们日常生活上的痛苦,进一步能够解脱,脱离这三界六道轮回,叫做简择性。我们接下来看所谓的四圣谛,因为缘起支性其实配合的,就是我们进一步要谈的四圣谛,这个是要解决我们生死轮回的问题。

四圣谛,首先由于因缘它通于杂染跟清净,那么因缘,它有所谓的缘起支性,圣道支性这两个。那么缘起支性它通于流转,缘聚、还灭。那么我们身心生命依于缘起的流转就会有苦,然后有苦的因,苦因就是烦恼,那么烦恼就会造成轮回受苦,这个叫做世间因果。

这个还灭,也就是说一切,有它的缘起造成,但是相同的,当因缘不足的时候,或是有其他因缘形成的时候,我们存在的法就会消灭,有这样的还灭原理,那么我们的圣道支性就是依于这个还灭原理,借由正常的修行、恰当的修行方法,然后把造成我们痛苦的因给消灭掉,这个就叫做是出世间的因果。那么这里,我画出来的就叫做苦集灭道,就是我们所谓的四圣谛。

生活实例

各位同学讲到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们不是很清楚的话,没关系,我这里有个浅显的生活实例,我们就来可以了解深的轮回现象,以及它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缘起支性,它有流转,还有还灭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有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吃过度又不运动,那么天生的身体代谢又不好,或长期连续的代谢又不好,那么在这些因缘条件状况之下,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过胖,过胖之后,各种疾病就产生了,这就是所谓的苦跟集。苦,因为我们过胖,活动不方便,随便动一下,全身是汗,或是太重,那么过胖之后血压也高,胆固醇高,然后就会产生各种疾病,这个就是所谓我们的吃过度不运动,身体代谢不好,就产生过胖各种疾病。

四圣谛:生活中的实例

那么现在有一个还灭的方法,你只要找出我们过胖的原因,就是吃过度不运动,身体代谢不好,那么现在就是说你想办法把这个原因去除掉,你就可以恢复原来的身材,健康的体魄。因为这个吃过度不运动,身体代谢不好也是因缘所成,所以它也可以随因缘而灭,那么这个就是还灭的原理。我们知道之后我们就要智慧的去抉择,那么就是你选不选择,医生告诉你,你的问题在哪里:吃过度不运动,身体又代谢又不好。医生跟你讲的叫你移除及过胖的原因就是要做适当运动,然后要适当的饮食,增加新陈代谢度。

医生告诉你这样子,这个叫做简择性,告诉你怎么样去去除那些问题,现在接下来就是说你要不要去做,你如果能够照医生讲的方法,开的药方去做,那么你就可以恢复适当的体重,然后让身体更加健康。

现在重点就是说,我们有这样的一个缘起性质的理则,一切无非在缘起法当中去形成。现在佛陀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问题在这里,那么他提出来的治疗方法就是这样,现在重点是我们选择要不要去做,就是这样。那么三界六道轮回也是这样子,由于我们有烦恼,我执然后造业,造业就会随业力在三界六道轮回。那么佛陀经过他无始的观察跟修行,就发现说我们的轮回根本不是在业,我们的轮回根本是在烦恼,就是这个集(因)。那么佛陀就告诉我们,解决烦恼的办法就是八正道,那我们接下来要不要做,真的是靠我们了。

佛陀有说,如果他开的这个药方,告诉我们怎么做,但是我们不做,他也拿我们没办法。因为佛陀是一个医生,医生只能告诉你问题在哪里,然后开出药方给你,医生没办法去替你吃药,他只能告诉你怎么治病,你要不要去配合(那就是个人的选择了)。

三、结论

1. 观察现象: 佛法不是泛谈因果,是要在现实的杂染事象中,把握因果的必然性。

2. 体悟法理: 这必然理则,佛也不能使他改变,成佛也只是悟到这必然理则,依着清净的必然的因缘法去实行完成。

3. 依法而行: 佛说此两大理则,即对于“ 现实人间”以及“向上净化”,提供了一种必然的理则,使人心能有所着落,依着去实践,舍染从净。

4. 证悟正法: 如学者能确认此必然理则,即是得“法住智”; 进一步的实证,即是经中所说的“见法涅槃”(涅槃智 )了。

1. 观察现象: 佛法不是泛谈因果,是要在现实的杂染事象中,就是我们在生生灭灭的轮回当中,把握因果的必然性,就是事待理成因果的必然性,体悟法理。

2. 体悟法理:这个是必然理则,佛陀是不能让它改变的,因为这是万事万物的必然法则,叫做缘起法,也叫做因缘法。那么成佛只是悟到这个必然法则,依着清净的圣道支性,然后去实行、完成。佛陀依着这个清净的圣道支性,去筛选、去修去行,然后到达了恢复身体健康的境界,也就是涅槃境界。

他把这样的药方、方法告诉我们,接下来最重要重点就是我们要不要依他所教的去做,那么做了当然就能慢慢一步一步就能朝往涅槃,脱离三界六道轮回,离苦得乐的最终目标去前进。这个路当然很慢很遥远,但是因为我们的病已经累积很久了,要治愈没那么容易。但是如果你不做,那永远就是在那边受苦,你愿意做一步,离快乐的境界就去就进了一步,痛苦就减轻了一些。

一切问题的来源,痛苦烦恼无外乎就是我们的我执跟烦恼,我们把它扩大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就是一种纷争。如果你能够把这个问题的根本烦恼慢慢了解厘清之后,一步一步的去做,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解脱。但是现生现前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生活更快乐一点,让我们生活更适度一点,跟别人的冲突减少一点,是现生就可以用的。

3. 依法而行: 佛说此两大理则,即对于“现实人间”以及向上净化”,提供了一种必然的理则,使人心能有所着落,依着去实践,舍染从净。

这个我刚才讲过了,那么:

4. 证悟正法: 如学者能确认此必然理则, 即是得法住智”; 进一步的实证,即是经中所说的见法涅槃”(涅槃智)了。

这个就是《阿含经》里面讲的法住智还有涅槃智法住智就是了解因果的缘起法则,然后依着圣道支性去实践,如果证悟的话就叫涅槃智

第10章讲完了,各位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还是说如果你们还是不很清楚很模糊,没关系,我们第11章还是在讲缘起法,因为我们第10章讲因缘法,它的因缘是普遍一切的因缘,一切的必然法则,缘起法是依于必然的法则,里面专门谈的是杂染的缘起。但是这个杂染的缘起法,它在后代当中就等于是因缘法,两个名称是没有变的,是可以互换对调、互用的。我会把第10章、第11章、第12章好好的讲清楚,因为这是根本的教理,你一定要弄清楚缘起法,首先来看缘起法到底是什么?

第十一章 缘起法

第一节 定义与内容

一、定义

缘起法通染净

我们之前不是谈到因缘法吗?缘起法它有杂染的,有清净的。缘起法的杂染就是我们世间的流转,它叫做缘起支性,但是在后面的大乘学派中,通染净。也就是说在后面的学派或者经典上,除了《阿含经》以外的后面的经典,因缘法就等于缘起法。圣道性支就是指清净的,可以通向涅槃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上面刚刚谈过的。

名称

1. 名称: 缘起 pratityasamutpāda:

1) Interdependent co-arising/ 依众缘而起

2) pratitya: 依于、依靠、凭藉/ on the basis of, by means of

3) sam + ud: together/ (各种条件)一起

4) √pad: arise/ 生起

现在来谈缘起叫什么?你看这边有一个梵文字,它叫pratityasamutpāda,英文叫做Interdependent co-arising,那么翻译成中文就是“依众缘而生/起”,这个叫做缘起法的意思。也就是说很多东西,一切法的现起必须依靠各种因缘一起组合而成,这个叫做缘起法。

我们万事万物,任何一个东西都是由各种因缘组合成,绝对没有一个东西是自己存在,或是靠一个单一因缘所生成的。谁有办法举一个例子说一个东西它只是一个因所造成的?绝对没有,都是各式各样复杂的因缘和合起来所组成的。

以前他们就常常讨论一个例子说婴孩baby是妈妈生出来的,那么有人就会笑,这是一个以前的笑话,他说没有父亲,妈妈自己可以生吗?当然不行,当然了这是表面上而已,父母亲生出孩子。但是如果更复杂的因缘,里面具备的各种因缘条件那就更多了,所以信手拈来,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由单一因缘所组成的。所以因缘法,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由各种因缘条件所组成的,这个叫做pratityasamutpāda。

那么pratitya: 就是依靠、凭借的意思, sam + ud 就是together,一起的意思, pad:就是arise升起的意思。这个字依众缘而生,就是缘起的意思。这个是名相上的分析,它定义是什么呢?

定义
  • 1) 经上的描述: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依“此”为条件所以有“彼”的生起。
  • 2) “此故彼”(idappaccayatā/此缘性): 因果间的必然性 、必然秩序。

要注意,那个地方就是经上对缘起法[1]的特别解释,缘起法经上的描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可解说为缘此故彼起”,依此”为条件所以有彼”的生起。所以此故彼,依这些因缘跟条件,果就生起,也就是我上面讲的“此缘性”,也就是说因果间的必然理则、必然程序,这个叫做“此缘性”。 所以如果人家问你说,缘起法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缘起法就是说依因待缘,以各种因缘条件而生起。但是更重要是“此故彼”,也就是说因跟果中间的必然系列,必然性和必然秩序,这个就是缘起法所要解释的,也就是我上面讲的因果间的必然性,还有一个必然秩序。怎么解释呢?

因果间的必然性 (ME) If and only if p then q (p ≡ q)

  • a) 当有 p(因)时,一定会导至q(果)
  • b) 当有(果) q,p(因)一定先有了
  • c) 就发生先后而言: p 必先 q
  • d) p & q 可同时 or 异时存在(以后《俱舍论》中谈)

这牵扯到一个最基本的逻辑问题,因果的必然性,我用一个逻辑是简单的来说明,Only if p等于q,就是说当只有p为主为因的条件下,q会产生。也就是说p是q的因,只有p能够产生q,我现在是在表达必然的理则性。这个 p不是说只是单一个而已,而是说在p的这种条件下,一定有q这样的果产生,也就是说q的果一定就只有 p的这些条件才能产生。我讲的因果间的必然性,这个必然性有三个:

  • 第一个,当有因的时候,一定会导致果。当有这些因 p为条件产生的时候,不管早或晚一定会造成q的这个果。
  • 第二个,当有这个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推论一定有因的存在,因为果既然发生了,那么它的因一定已经存在的。
  • 第三个,就发生的先后程序而言,因,一定在果之前,那么因果也可以同时,但是也可以不同时?异时的存在,这个我们可以慢慢再谈。

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比如说在一个逻辑的条件当中,我们这样讲,在一片没有人烟的沙漠,那么要让干的沙变成一大片湿的沙漠,要什么条件?唯一的就是说下大雨的条件之下,这片沙漠才会变成是湿的。那么现在下大雨了,所以它导致的必然结果,绝对这片沙漠就会变湿。那么相同的,如果我们发现这片沙漠是湿的,我们就可以推论到,它一定下过雨。所以下雨跟沙漠湿这中间,必定有它一定的因果必然性,下了雨这片沙漠一定会湿。那么如果我们看到这片沙漠湿的话,那就推论到它一定下过雨,或许现在不下,但是刚刚一定下过。所以我要表达就是因果间的必然性,因果间的必然理则,这个叫做“此缘性”,也就是缘起,也就是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因果间的必然秩序

当然了,这个普遍理则当然可以用到一切万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用在我们的身心生命上。这个是因果间的必然性,还有一个必然秩序,什么叫做必然性?必然性就是讲说a跟b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就是说因跟果之间它存在一个必然性,但是在一系列的因果之下,比如说,从a为b的因,然后b为果,然后b又为c的因,然后c为果,然后c又成为d的因,d为果。这样的一系列的必然性跟因果性之下,这样的排列就会变成它的必然秩序。

在一系列的因果间的必然性组成之下,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秩序。你们先了解这些,因为等一下我们会用到我们身心生命上去谈缘起,因为这里比较深比较难一点。 继续来谈:

3) 有情生死为重点: 佛陀在这世间复杂纷繁中,悟到一遍通而必然的法则。观察到有情在无限生死延续中的必然过程,知道一切有情莫不如此,于是就在不离这一切现象中,得到必然的理则,这即是缘起法。

因为我们谈到必然性跟它的必然秩序,不是去泛谈外面的一切,因为外面的万事万法太复杂太多,但是跟我们的生死相续没有太大的关系。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缘起法,最重要是要解决我们有情生死的问题。所以佛陀在这世间复杂纷繁中,悟到一遍通而必然的法则。观察到有情在无限生死延续中的必然过程,知道一切有情莫不如此,于是就在不离这一切现象中,得到必然的理则,这即是缘起法。观察我们的身心生命。 那么我们谈缘起法,就会知道说,这样的一系列的缘起,有种种复杂的因缘条件而成,那么用在我们的身心生命上,当然我们的身心生命并没有一个绝对主宰的灵魂,或是“我”。所以佛陀谈缘起法。

4) 归结于无我”: 在这此故彼”的定义中,没有一些绝对的东西,一切要在相对的关系下才能存在,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的结论。

那么用在我们人身上,就破除有一个“我”的这种执着,要破除内在有一个“灵魂”的这种执着,这是三界六道轮回的一个根,也就是我执,执着有一个不变常住的“我”。那么如果我们了解缘起法的话,也知道说我们身心生命都是在相对不断往前推移的状况之下,并没有一个内在不变的本质,如果能够了解这样的话,能够就能破我执。接下来很重要:

5) 正见不移: 能彻了这缘起法,即对因果间的必然性,确实印定,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了。

无论什么邪说也不能动摇我们的知见。所以如果能够正见养成的话,我们的知见清楚,就不会让一些邪魔外道或是其他外道的一些思想给左右或影响,这个就是我们缘起法这边重点真要谈的。你们思考看看,刚才是讲缘起的定义,接下来我们要谈的就是说缘起的内容,缘起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我们缘起的定义叫做“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对不对?那么也就要谈“此故彼”,因果间的一个必然性,这个是缘起的定义。那么用在我们身心生命的时候,缘起的内容是什么?就是讲的十二缘起。

二、内容

十二缘起: 生死轮回的现象 生命奥秘

我们讲的十二有支,也就是我身心生命的轮回现象,也就是说生命的奥秘,轮回的奥秘。什么是轮回的奥秘?也就是我们讲的十二缘起,或是讲的十二有支,这十二有支是什么呢?爱、取、有、生、老死,这是五支;然后另外的五支就是识、名色、六入、触、受,这是另外五支。我念一下这十二有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个地方,有没有看到红线画地方,这个就是我们身心生命轮回的十二缘起或叫做十二有支。有支第一支叫做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一共是十二有支,这十二有支就是说明我们轮回,我们无时以来身心生命轮回的一个奥秘跟一个现象和过程。

这个十二有支,印顺导师把它分成三个部分来解释,第一个部分就是后面的五支,爱、取、有、生、老死。最后面的五支在谈什么?在谈所谓的:

1. 逐物流转: 爱、取、有、生、老死 1) 说明苦、集的过程与意义

逐物流转: 爱、取、有、生、老死

这五支在说明我们人是怎么样随着世间外在的东西,然后随着它去流转,因为我们的“我执”向外所造成的“我所取”,或是“我所有”,也是“我所”,然后依于以对外面的境界所染着,然后随着外面去流转,那么就会产生所谓的爱、取、有、生、老死。那么这五支就在说明苦跟集的过程与意义。

那么首先就是我们会生,然后就会老、会死,我们为什么会生下来?就是因为说我们有业力。我们过去造作种种的业力,所以有业力,我们就必须会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那么只要你有生有业力,你就会出生在三界六道,你出生在三界六道就一定会有老死,所以说在三界受身,必定有老死。

我们为什么会在三界受身?因为我们有过去的业力,那么业力是从哪里来呢?业力就是我们对外的执取,所以会造作身口意三业,造作业就必定有业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对外执取?因为我们内心有我执、爱染,所以有我执爱染,染着自体、境界,所以当我们接触在外境的时候就会随波漂流,随波逐流,就会对外境去执取,然后逐物的去流转。然后执取就会造业,就会有业力的存在,有业力的存在,你就会在三界受身。在三界受身,就一定生下来,不管多长多短,一定会老、会死,所以生是老、死的因缘;那么业力是受身的因缘。

那么业力由哪里来?由造业执取而来,所以造业执取是业力的因缘,我们为什么会造业执取?是因为我内心有我执、有爱染,这个就是我刚才讲的缘起的必然性和缘起的秩序。你看这每一支之间都有它的一个必然性,比如说我执爱染跟向外执取,这两支之间它有一个必然性,因为有我执爱染,他一定会向外去执取造业。因为以我执爱染为因,就一定会有这样向外执取为果,所以这就是我刚才一直强调的“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果之中的必然性。有这样的一个因,一定会造成这样的一个果,一定非有不可。

有我执爱染就会有向外执取,向外执取造业,就一定会有业力的存在。你看这两只又是一个必然性,你不会说我造作没有业力,不会的,有爱染造作一定有业力,那个叫做杂染业或是有漏业。有业力的存在就一定会来三界受身,逃不了,绝对会。有生必有老死,所以你看这个 A,B,C,还有D,就是我上面画的。有没有看到必然性?所以 ABC的有没有必然性?这ABCD中间整个加起来,就是它的秩序性。它的秩序性有我执爱染,然后执取、造业有业力,然后三界受身,老死,这个秩序不能变化,它的秩序性,必然的系列性一定是这个样子。这个就是我们谈生命身心的缘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课上到这里,下礼拜我们继续把缘起讲完,第12章三大理则也是要谈三法印。我们来回向。


  1. 参考: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杂阿含296白话解释
    不论诸如来出现,或诸如来不出现,那个界住立、法安住性、法决定性、特定条件性...凡真实性、无误性、无例外性、特定的缘性者,比丘们!这被称为缘起。相应部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