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 第八十七講
成佛之道-87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我們繼續來看中觀的勝義觀,勝義觀是在萬法中尋求其自性,然後發現自性不可得。自性從理論上來講就是一個獨一、不變、恆常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做自性。
那麼就佛教來講,尤其是中觀學派般若中觀來講,萬事萬物並沒有這樣一個東西,可惜我們無始以來的無明或煩惱,自然而然的都會執著有這麼樣一個東西,這樣的一個東西的執著就根本上來講就是我執。那麼有我執,經典上又叫做無明,那麼有這個我執放到現實的生活上來講,就會有自性執,就是我執,就會有貪嗔痴的生起。那麼一旦有貪嗔痴的生起,這個叫做煩惱,有煩惱就會造業,然後造業的當下又會執著,那個就叫苦。
所以觀勝義諦,無外乎就是要觀無自性,對治我們的自性執,那麼由我們的自性執就可以破,可以消除苦。因為你要知道惑、業、苦,這個惑是什麼?惑是煩惱,又叫做無明,最根本的煩惱叫無明。那麼無明到底是什麼?無明可以是貪嗔痴的痴,但是在比較廣泛的定義來講,代表一切煩惱或是最根本的煩惱。那麼為什麼叫無明?明是可以代表光明代表智慧,無明代表沒有智慧。你看佛教講無明很有趣,無明不是不知道的意思,你看佛教的根本煩惱叫做無明,無明有二個意思,一個可以是貪嗔痴的痴,一個是煩惱的總稱,或是最根本的煩惱就叫做無明。
你看無明這個明可以是智慧,無明就是沒有智慧,但是這個無明他沒有智慧,他不是說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錯誤的知道,錯誤的認知,錯誤的執著。
沒有智慧,並不是說你什麼都不懂,在世間當然很多很聰明的人,好像什麼都懂,但是在佛教來講那個不叫智慧,反而因為他(世俗的)什麼都懂,但是最根本的(實相)不懂,所以就造成生死輪迴。所以無明不是什麼都不知道,而是錯誤的認知,錯誤的執著。
那麼就佛教來講,錯誤的執著什麼,錯誤的認知什麼,執我為實,執有一個自性,所以自性執就是根本的無明,這樣了解嗎?自性執就是根本的無明,那麼如果這個自性執用在自我身上就叫做我執。那麼有根本煩惱就是無明,那麼有無明有我執的存在,你就會造業,造的這個業就叫做有漏業,因為有煩惱,有漏業有煩惱。
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因為有漏業有煩惱,你的煩惱會再去執著,就會苦。再者,業受報的時候,由於你有煩惱你就會苦,業受報有煩惱就會苦。問題是業有善業惡業,你說師父,我造善業我受到好報,我會不會苦?受好報會不會苦?也會。因為你會執著,因為你的重點不在你受什麼報,重點在你受報的時候你會執著,好的你會執著,不好的你也會執著。好的執著就是希望越多越好,不好的執著意思就是說最好是不要發生,好的壞的都會執著,所以你就會苦。所以苦的根本因就是個無明,而不是這個業。因為業我們過去造太多了,但是現在佛教要破的不是破這個業,佛教要破的是要你除去這個無明,那無明既然是自性執,你要對治的就是什麼?自性執。
2、苦集
- 勝義觀:是尋求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而依之悟入勝義的。
- 惑→業→苦
- 惑→無明:我我所見為主的煩惱
- 妄分別:對外境實有自性的分別心。
- 戲論:分別心對外境起自性分別時,起心境皆俱自性的錯覺。
- 空對治:
- 以尋求自性的正理觀察,層層剖析,要他還出究竟的著落,就顯出是並無真實自性的。
- 一切法無自性,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空。依於尋求自性不可得的空觀,不斷修習而能夠滅除戲論。
那麼破無明,這個我們上禮拜講過了,那這個自然而然的自性執,如果就經驗上來談,你就會把自性執往外投射之後,就會想要把周遭的一切納入你所有的控制的範圍裡面,所以只要周遭的這一切產生一點變化,就會跟你的自性執產生衝突,所以周遭的一切產生變化,你就會產生痛苦。那麼越苦的人,一方面他很執著,一方面他想要控制的範圍東西太多了。
所以你會發現管太多事情的人他一定很煩惱,他大大小小什麼都要管的一定很煩惱,尤其是住在海邊的人更煩惱,為什麼說住在海邊更煩惱?那只是比喻開玩笑,海上路上都要管。
我們以前開玩笑,住在海邊管最寬,因為海一望無際,你什麼都想管,因為你的自性執往外擴散,你管的越多(問:越苦),為什麼你管的越多痛苦煩惱越多?這個自性執放在現實人間的經驗上來談的,自性執不是一種理論而已,為什麼?因為萬事萬物的一切是變幻無常的,是緣起的,是沒有自性的,你用自性執去投射在那邊,一定產生矛盾,一定產生衝突,一旦產生衝突不如你意的你就會苦,這樣的話問題根源就在煩惱自性。所以既然是煩惱自性的話,我們就要用空來對治,
【以尋求自性的正理觀察,層層披析,還出究竟的著 落,就顯出是並無真實自性的。】
一切法沒有自性,就用這樣的無自性來對治你的自性執。
所以【一切法無自性,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空 。依於尋求 自性不可得的空觀,不斷修習而能夠滅除戲論。】
所以現在學習佛法修學的第一步要做什麼?聽經聞法,告訴你自己自性不可得,而且這個告訴你自己不是只是說三言兩語,師父今天講講自性不可得,你明天馬上真的自性不可得,遇到事情都不會生氣,不可能。因為你現在師父講的自性不可得,只是知識上告訴你,現在就連知識上自性不可得是什麼,你都還有問題,更何況自性不可得到最後,它不是只是知識而已,它要從知識熏成觀念,然後配合你的行為變成一種行為的自然反應,更進一步要在止觀禪定中去觀照。你必須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這個自性不可得,一定要不斷的強調不斷的薰習,不斷的薰習。
以前古代中國有講「三人成虎」諦故事,第一個人跟你講說街上來了一隻老虎不相信,第二人告訴你市集裡面來只老虎你還是不相信,第三人講講,你就可能覺得是真的,是不是這樣子?這個叫做熏修。佛教也是一樣,他告訴你一個真理實相你看不到,你可能或許不認可,你看不到,你說沒有自性。第一步是從理論上,還有從佛陀的證量上來告訴你的,但是說你不相信,但是問題是說你這種不相信,當然沒辦法解決你的問題。你說那我相信了,但問題是你相信了就解決問題了,還沒有那麼容易,你相信只是口頭上,可能只是一些知識上覺得說師父講的有道理,好像邏輯上也推得過去,你只是這個樣子而已,它不是你的真正的觀念,也不是你的思維模式。這必須要通過不斷的熏修,不斷的熏修,各種方面的不斷熏修,然後慢慢變成你的一種人生觀,慢慢變成你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跟思維模式,這樣子才能慢慢去解決你所產生的這種自性。
有沒有人常這樣講,這個人比較不執著,什麼叫做比較不執著?如果就佛教真實的定義來講比較不執著,就是自性執比較弱,比較沒那麼強,自性執比較弱,比較沒那麼強。他怎麼樣?他對周遭的執著就比較少,他自然就比較放得下了,是不是這樣?但放得下不等於什麼事都不管了,這個東西還是要記清楚。所以必須要透過不斷的熏修。
不斷的熏修的第一步聽經聞法,如果你不聽經聞法,你連這個東西道理是怎麼樣你都搞不清楚,你根本不可能(實踐)的。那麼很多時候這種聽經聞法,你必須要師父講過好幾次,你必須要透過其他的相應其他的訓練。比如說什麼?師父講過好幾次,你必須要透過其它的訓練。
比如說你必須三皈,必須五戒,必須持戒。那麼還有必須要有宗教行為,不管是誦經念經拜佛都好,為什麼?因為這些在情感意志力上在加強你的某些觀念。如果你不聽經聞法,你每天猛拜佛猛念經什麼的話,我不能說完全沒用,但是這樣的話只能熏修點善根,培養點善根而已。你說要利用這樣來降伏煩惱?早得很。如果你知見不懂,很多人念咒念多越念脾氣越大,看過太多了。
你不是學佛的嗎?你不是每天念什麼咒念的一百八十遍幾千遍的,你不是拜什麼東西拜了幾千遍的,為什麼你脾氣那麼差?為什麼你還這麼多貪,還喜歡什麼貪小便宜,看到什麼都喜歡拿一點弄一點,占人家一些便宜,怎麼會這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子?
Hd:有的時候覺得他念的咒特別多,或者是他的福報應該很大,應該得到的更多。
師父: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是觀念錯誤,沒有正確的觀念。所以師父說佛教有很多類似其他宗教的這些宗教行為跟宗教儀式,但是端看你有沒有跟佛教的真正知見相應,你真正的這種知見相應了,那一些都是輔助你培養知見的方法。如果沒有相應,有時候反而越走越糟,因為你把佛教當成一般的拜神或求神保佑或一般宗教的這種信仰,你把它當成那種信仰,當然你會產生很多莫名其妙的觀念的。所以現在師父要談的就是說,這種基本的觀念必須要透過不斷的熏修,才能夠滅除你的錯誤知見,這個叫做(滅除)戲論。上個禮拜講到這裡。14:30
壬一、緣起性空:49-【諸法因緣生,緣生無性空
空故不生滅,常住寂靜相】
3、道:空對治
3.1總觀:緣起性空:
*「諸法因緣生,緣生無性空:空故不生滅,常住寂靜相 」
*緣起→無自性→空→緣起有
- 緣起:萬事依因待緣而有→假有
- 無自性→空(自性(我):自有、獨存、不變)
- 一切法常住寂滅
- 生滅即不生滅
剛剛講說自性執要用空觀來對治,那麼我們現在來細談什麼叫空觀對治。首先總觀,由空觀來對治,我們的問題既然是自性執,那麼諸法實相自然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所以我們現在要用空無自性來對治我們的自性執,所以我們要總觀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簡單講一句話叫做緣起就是萬事萬物的一切,都是依因待緣而形成的,叫做緣起。那麼一切萬事萬物依因待緣形成,當下並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在裡面,這個叫做性空,所以叫做總觀緣起性空來對治我們的自性執。
當然,我說緣起性空,那麼緣起是不是無常的?當然是無常,緣起是不是無我的?當然緣起是無我的,緣起是涅槃寂靜的。
有聽過緣起是涅槃寂靜的舉手,只有幾個其他都沒聽過?佛教裡面有一個三法印,聽過三法印的舉手,可能更多了,沒有聽過三法印的舉手,
佛教裡面有一個東西叫三法印,為什麼叫法印?就是印證你這個東西講出來的道理是佛教非佛教,如果符合了就是佛教,如果不符合有可能是方便說,有可能不是符合佛教的教理。
什麼叫做三法印呢?第一個叫什麼?諸行無常,第二個叫什麼?諸法無我,(第三個)涅槃寂靜。緣起在哪裡?17:56
諸行無常
緣起| | 涅槃寂靜
諸法無我
我問你,緣起的是不是無常?緣起的是不是無我?緣起的當下是涅槃寂靜,所以緣起就是涅盤寂靜。萬事萬物的緣起從時間相上來講,諸行就是一切的過程都是無常的。從空間的複合體上來講,沒有一個本質,從緣起本身的生生滅滅來講,就是寂靜的,不生不滅,這三個就叫做三法印,這三法印無非就是緣起。當然你可以講說,緣起所以性空,涅槃寂靜就是性空,所以緣起性空。
Xy:諸法因緣生,那如果要是緣起性空的話,因怎麼辦?因和緣有什麼區別?
師父:因也是空的,因和緣簡單的講因是主因,緣是助緣,輔助的條件。如果因都空的話,果當然也是空,
不過我不想跟你打啞謎,因為我這樣講有點像在講禪宗的東西,你對、你對、你也對。師父剛才講的有沒有道理?老實說是真的是這個樣子,
但是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一定要弄清楚,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如果空的定義是什麼都沒有,師父剛才講的話就有問題。空的意思是什麼?是緣起無自性,所以因是無自性,緣也是無自性,果也是無自性,這樣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嗎?
Xy:假如說你看我今天往這來,因為我上星期來過,我感覺挺歡喜,把這當成原因,如果緣來講應該是個條件,第一我也能來,我身體也沒生病,因也挺好,我覺得大家也都不錯,各方面的因緣應該都有,因緣具足才能到這。如果我再深究一下,這個緣像您說的是緣起性空,但它本質上來講應該是無自性。這說起來的話,反正我就理論上可以這麼講,但如果實踐推起來的話,實際上來說我身體好就是因為我平常鍛鍊身體,怎麼可能沒自性?是因為平時身體經常堅持鍛鍊,我意志很堅強,(師父:21.01 但是你的身體好是沒有原因的嗎)?當然有原因。(師父:是這樣就好了,這樣你明白了嗎)?就這樣是的,如果往後追,我會追到上一個星期的原因,這星期我到這裡來。
師父:師父這樣講了,就是說一件事情有無限的因緣來促成,但這無限的因緣裡面有主因有助緣。這樣了解嗎,那麼在這些主因跟助緣裡面,有些緣不具備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但是如果主因變了或是主因不在,那可能整個就影響。比如說把這個課今天會這樣子,剛剛好這個樣子,無限的因緣所成,多一個少一個跟現在就不一樣了,但是你說多一個少一個會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會,但是有沒有不一樣?有。
那在什麼狀況下這個課可能開不成?師父今天頭痛倒了,如立師父又沒辦法講,如學師父也有事,課就開不成了。那麼就你的聽經來講,你本身是主因,師父這邊是助緣,你本身的主因,比如說你的身體健康還是什麼都是這都是造成你主因的一些因緣。大概你師父在講什麼你知道嗎?
Xy:我理解你想分清楚主因跟助緣的區別,但是本質上,像您剛才說都是無自性的,不管是主因還是助緣都應該無自性,從某些立場來說因也是緣。
師父:在某些立場,你要看什麼立場,立場不一樣,因可能就變成緣,緣可能就變成因,這樣子這樣你知道嗎?所以因跟緣,也是沒有實質自性的。比如說這個課就針對你來講,你能不能來講你是主因,其他的這些就是助緣。但是針對這個課整個開不開的成,中道的師父可能是主因,大家可能是助緣。你不要以為說助緣不重要,也是很重要,只是你一個兩個人沒來沒關係,今天忽然間大家都不來,我只好坐在這邊叫人家拍了。
你的問題都不錯,但是有些細節方面,以後師父有機會可以跟你討論討論,因為這方面有時候還蠻有趣的東西。
Xy:如果我再耽誤您一點時間,我的意思就是說他說
這無自性是把所有的因緣最後往前推,推到最開始那個起點是無自性的,但是起點到這個點這過程當中,這些東西它它有沒有自性?
師父:還是無自性,基本上是沒辦法推到起點,你有起點那就問題就大了,你既然有一個點,那就有前跟後了,中觀來講有一個點一定有前跟後,你沒辦法找到一個前,說只有後沒有前了,這個邏輯上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但是不過師父可以跟你好好討論,但是我們先到這裡,不然有些人可能會對這個比較沒有那麼大的探究的興趣,但是師父有空可以跟你好好討論,來繼續。
茶沒有倒,蓋子掉了而已,所以是助緣掉了,茶杯倒了,那就是主因倒了,那問題就大了。
總觀緣起性空,這一定要記得,你知道有些人他聽到緣起性空之後,他的受用很大。因為他以前常常會覺得說他有責任,然後他做很多事情,但是他老是覺得說,他做了那麼多事情就具備那麼多東西,為什麼結果老是不是他想要的?
比如說一個還不錯的生意人,然後還是說他是一個主管,老是會什麼事情一來,他馬上安排的很好,什麼東西怎麼做做,但是老是達不到他的要求。然後他去檢討的時候就說,要造成這個結果,我管控的什麼管控什麼什麼,都在掌握之中,為什麼結果沒有向他要求的這個樣子?他常常很苦惱,然後後來來跟師父討論。師父是說,因為你列出來這些東西,都是你的知識能力範圍裡面所(能夠控制)的,但是要成就這件事情有太多不是你思考得到的原因,那這些當然就會造成這個事情沒有辦法達到你要求的。我們有沒有辦法說把所有的會變化的都列出來?不可能!今天我要求20個一定要來聽經,每天打電話催,有一個同學說師父,百分百一定到,問題他在路上堵住了呢?我怎麼知道你平時不會塞車,今天忽然附近一間房子燒了,結果救護車什麼車(堵住了)。這個東西我能控制嗎?不可能,有太多的因緣不是我們能掌控的。
我們只是說一件事情,我們盡我們的能力,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去成就他而已,這樣子之後談過之後就一句話,緣起性空,既然是性空的,就必須無常性,既然是性空的,就是這個東西的很多是你沒辦法掌握到的,你只要盡了你的能力之後,接下來性空你就得放下。他忽然間就豁然開朗,從此以後他只盡力去做,不會再去非常的執著結果是怎麼樣。
所以性空其實是很好用的,你要是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就記住這個話,這個緣起性空後面有太多你必須要了解,等到你這些都弄通了之後,緣起性空對你就不是一個知識或一個概念而已,是你真正能讓安身立命,立身處事的根本原則。
諸法因緣生,緣生無性空,無性空就是無自性,空故不生滅,常住寂靜相。這句話深,我再念一次,諸法因緣生懂嗎?可以,緣生無性空,可以嗎?就是無自性空,空故不生滅,懂嗎?怎麼解釋?
空故不生滅,我相信你可能懂,只是可能沒辦法表達,(問: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存在就存在,不存在就不存在。)講得很好,以前廣欽老和尚講緣起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叫「沒來、沒去、沒有什麼事」。這句話我覺得就算是沒有開悟也將近了,他要死的時候可以講說「沒來、沒去,什麼事都沒有」。他真的就是空故不生滅,人生不過就是來了一場,生生滅滅來了,演了一場戲,到最後死的時候叫做沒來沒去,什麼事都沒發生,這是他的境界上的體悟。其實真理也是這樣,所以叫做常住寂靜相。
就是三法印裡面的什麼?涅槃寂靜,我相信你可能有抓住了,不過要表達上還是有點難,不過沒關係。師父等一下慢慢講,你們可能就更明白。
所以它的整個道理就是說,緣起無自性,無自性空,空故緣起有,緣起萬物依因待緣而有。沒問題吧?
一切東西都是有主因,有附屬的緣,有附屬的條件,那麼在這樣的無限因緣裡面促成這樣一件事情。那麼這件事情形成了之後,這個「有」不是不變的,這個有叫做「假有」。這個「假有」是佛教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說暫時存在以因緣而有的存在,就叫做假有,這個假跟我們一般的假,概念有一些相似,但不要把它當成好像是我變魔術這樣子,還不至於,但是它有它緣起相對的真實性。
Az:是不是臨時性的、暫時性的?
師父:臨時性的暫時性的或是現象上是這個樣子。
無自性—— 空 (自性(我):自有、獨存、不變)
無自性就是空,自性跟我,什麼叫做自性?這個自性有時候又稱作我,自性就是自己生成的;沒有因,獨自存在的,沒有其他附帶的條件;還有時間上它是長恆的,這個就是自性的意思。
因為師父上次定義過自性,為什麼要一直定義自性?因為這個是我們的根本錯誤,我們的根本錯誤就是執著我們自己有一個不變的自性,有一個不變的Identety,但是這個就是生死輪胎的根本.所以自性叫做獨有,自有獨存不變,但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其實是不存在的,這個東西不存在就叫做空。
那麼【緣起性空當下叫做一切法常住寂滅,生滅即是不生不滅。】
什麼叫生滅即是不生不滅?誰可以來解說一下生滅即是不生不滅?所以大乘佛教講生滅的當下即是不生不滅,諸法常寂靜。不生不滅你們在哪裡常聽到?《心經》講什麼?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人誦到這裡,誦歸誦,但是從來不想去了解這到底什麼意思。
是諸法空相,有沒有?是諸法空相,所以一切法是常住寂滅,常住寂滅就是生滅即不生滅,所以一切法的生滅即是不生不滅,一切法的垢淨既是不垢不淨。生滅就是從法的形成,還有法的消失,一個東西出現一個東西消失叫生滅。垢淨就是有煩惱沒煩惱,有煩惱叫垢,沒煩惱就叫淨。一般我們講說有煩惱跟沒有煩惱差很多了,聖人沒煩惱,我們是凡夫有煩惱,但是他說不垢不淨,有煩惱就是沒煩惱,沒煩惱就是有煩惱。
師父又在講禪宗的一些東西了,又有人搞得一個頭兩個頭大的,其實這是就從諸法的實相本身上來看,一切法的當下實相是沒有所謂煩惱不煩惱的。
你說師父,我是不是開悟了?你還沒有,為什麼會這樣子?你不是說有煩惱,照說我實相還是沒煩惱,實相是沒煩惱,問題是在緣起相上你是虛妄錯誤的。本來無一事,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是無一物,但是問題是你惹了一大堆塵埃,那問題諸法就不是那個樣子,諸法沒有所謂生滅,所謂的寂靜不寂靜的,問題是我們自己的錯誤,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這樣各位了解嗎?從法本身來講它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現在我們就是要了解一切法的本然自性空,來對治我們這個錯誤的觀念跟煩惱。一切法是寂靜,但是我們自己的錯誤觀念執著造成了生死的輪迴。這個有點深,我後面會慢慢再講。
Az:他說一切法原本的樣子就是生滅就不生滅,是一切法原本的樣子。
師父:原本的,無所謂生不生滅的問題,所以叫做一切法寂靜。講到這裡同學大概可以知道,Hx你這樣大概可以知道吧,
大乘佛教其實就在講這個,禪宗很多時候也在講這樣的東西,但是這不等於說你已經開悟了。因為萬法不生滅,但是你自己的自性執讓你自己生死輪迴,生死輪迴當中實相上來講有沒有一個東西在輪迴?沒有,但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痛苦煩惱的執著,對我們來講還是痛苦煩惱。所以這個就是大乘佛教般若中觀他深不容易懂的地方,很多人就會誤解。這樣的無自性空它還要從理論上知道了,但是我說理論歸理論,但是實際上用到日常生活上,用到你的身心上,你還要從聞思修這樣一步一步來做。
你不要以為我理論知道,每天就談空說妙,生滅即不生滅,生死即涅槃,所以我可以躺著,有一天忽然間開悟了,不可能這個樣子的。因為要記得一切法雖然性空,一切法還是緣起有的,緣起有裡面你還是煩惱凡夫一個。更深一層我們來談,因為現在講生滅及不生滅,你們可能還有一點點抓到,但是細節上如果只是抓到就好,那如源師父就不叫如源師父,因為我喜歡把東西講清楚,我不喜歡弄得模模糊糊有點不清楚這個樣子。
Xy:生滅是指的緣起上的生滅,不生滅就是空上無生滅是吧?(問:你可以這樣子講),緣起即性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表達這個。
師父:本來就是在講這樣,緣起的生滅但是緣起的生滅當下即是不生不滅。這是中觀般若比較難懂的地方,不然有時候是不懂,不然有時候就是抓錯了。
- 依此觀察:世俗假施設的一切,是這樣的有了,無了,生了,滅了,前後延續,展轉相關,成為現實的一切。透過無性空而深觀一切法的底里時,知道現實的一切是無自性的假有,有無、生滅,並沒有真實的有無、生滅。
- 儘管萬化的生生滅滅,生滅不息,而以空無自性故,一切是假生假滅,而實是不生滅的。
- 一切法本來是這樣的不生不滅,是如如不動的常住。這不是離生滅而別說不生滅,是直指生滅的當體──本性,就是不生滅的
- 因此,世相儘管是這樣的生滅不息,動亂不已,而其實是常自「寂靜相」的。動亂的當體是寂靜,也不是離動亂的一切而別說寂靜的。
- 這樣,依緣起法,作尋求自性的勝義觀時,就逐漸揭開了一切法的本性,如經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盤」。
我們繼續來看,38:03 這個都是書上的,這個不是師父自己編出來的,都是印順導師的智慧。印順導師也不是自己瞎編的,是中觀般若的智慧,那中觀般若這些哪裡來?般若經當然是佛講的,中觀是龍樹菩薩對佛般若經的詮釋,就是這些諸聖佛菩薩的這些智慧,導師把它詮釋出來而已。我們來講為什麼叫做生滅即不生不滅?這個地方印順導師講得非常好,最好是把它背起來。
1、依此觀察:世俗假施設的一切,剛才假施設就是假名,這個世間上世俗上的這些依因待緣的一切是這樣的有了,怎麼樣的有了?因緣具足就這樣的有了,因緣具足就產生了,所以你說它生有點怪怪,像從什麼東西沒有變出來,你要講生當然是可以,但是講生有點好像小孩從娘胎裡面出生,從沒有突然變成有了,當然現象上有好像是這個樣子。但是是不是本來都沒有忽然間冒出來?不是,而是他的因緣本來就一直在具足當中,以前曾經討論,有個比喻說比如說化學變化,以前我們讀國中的時候都有在做(化學)滴定。我們不是說滴一滴沒變,兩滴、三滴、四滴到第五滴忽然整個改變了,你是不是說第五滴整個改變了?不是,其實它前面幾滴它在裡面已經產生變化,你觀察不到,它不是忽然間改變的。我們萬事萬物的一切也不是忽然間改變的,只是在某些時候你觀察不到而已。
所以世間世俗上的一切是這樣的有了,怎麼樣有了?依因待緣,因緣和和他就有了。這樣的無了,怎麼樣的無了?因緣散了他就無了。但是我問你因緣散了的無,他也不可能忽然間「砰」一聲沒了,有時候我們以為是這樣,但不是。只是說它的消失散去,其實之前的因緣已經在具備了。只是說我們的觀察觀察不到,但是我們觀察只是觀察到最後的那個結果而已。
前面那一段我們可能觀察不到,因為我們沒有能耐跟能力。凡是事情都是這個樣子發生的,都是這樣子的,因緣在慢慢轉換具備當中。在座都年紀比較大,所以對世間的某些東西看得比較透,在座最近沒有比較年輕的人,如果有年輕人就說,如果你要談戀愛失敗,不要以為忽然間或是被拋棄的,不要以為忽然間或是男朋友女朋友跟人家跑了,不要以為是忽然間,那都是一段時間慢慢具備的因緣。師父這樣講幹什麼?發生了不要太難過,如果交到好的男朋友,交到女朋友也不要太高興,也不是一時忽然看對眼了,這些都是這樣子的因緣推移當中,慢慢慢慢往前。
那麼你們年紀比較大的,師父可以用另外例子來講,你們這個年紀來講,你們的小孩可能是你們最重要的一切,不一定是一切了,但是是最重要的,小孩有一天離開我們不要太難過。小時候爸爸媽媽是小孩的最愛,但是慢慢長大之後怎麼樣?對父母親講話開始不耐煩了,小時候差不多二三年級爸爸媽媽來放學去接他很高興,到了四五年級,看到爸爸媽媽來接就說我自己會走路回家,你不要來找我。到了五六年級,爸爸媽媽一出現覺得自己好像受了多大的傷害這樣,好像到了這個年紀還要爸爸媽媽來接回家,好像爸爸媽媽不要出現在學校。他在家裡面還是很高興,到了十八二十歲的時候,連在家裡看到你都不大高興,巴不得趕快搬出去。
這個就是因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所以說一切都是這樣子有了,因緣的有了;這樣的無了,生了滅了前後延續。我們從小到大前後延續,很多事情都是前後延續,我們這個課從過去2006年開始到現在10年了,也是前後延續,好像沒斷過了,有斷就是放假休息而已,因緣還聚足了,所以還可以繼續下去的。它就這樣子一直這樣延續前後延續,輾轉相關。
有趣了這個輾轉相關,什麼叫輾轉相關?很簡單,你比如說Wz你現在跟十年前有沒有關係?一定有關係,是不是完全一樣?不可能!中間有沒有改變?有。這個叫輾轉,輾轉不是沒關係,輾轉相關,這樣子延續下去,輾轉相關,就這樣不斷的演變。可能你們以為說十年前的我總是一個我,我現在用一個例子,十年前這個中道佛學會跟十年後的中道佛學會,有人會認為說還是一個中道佛學會,你會說它的主要因素在哪裡?你們會覺得師父是不是?問題是你們都不來,師父一個能夠成立中道佛學會嗎?不可能的。那十年前中道佛學會的構成成分跟現在有沒有一樣?改變很大,成分人員聽經的就完全不一樣。十年前一開始Dz就在了,但是他今天沒來,所以十年前的那些在座沒有一個,Jq快到八年,他資格最老,Dz十年前就來了,一開始他就來了,那變化很大,全部改變了,連地方都改變了,連師父都改變了。
師父怎麼改變?瘦瘦的,你看到我的時候是瘦的嗎?我以為你看到我的時候是瘦的,那就有問題了。我看到你的時候已經是胖的了,你看到師父瘦瘦是從影片上看到的,十年前師父一定改變了,很多地方都改變了,外貌當然也改變,至少變老了不會變年輕了,變老了,知識觀念當然也不一樣了,至少帶大家修行說法的某些經驗也比較具足一點了。十幾年來的用功對佛法更進一步的認識了,這個都改變了,但有沒有相關?
今天中道佛學會還是一個延續性的中道佛學會,所以叫做輾轉相關,成為現實的一切。現實萬事萬物一切都是這個樣子,【透過無性空而深觀一切法的底里時,知道現實的一切是無自性的假有,所以既然假有它的生它的有無、生滅,並沒有真實的有無、生滅。】
並不真實,都是在因緣的推移當中起伏、生滅、有無,都是這個樣子,中間裡面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這個叫做無性。
【儘管萬化的生生滅滅,】什麼萬化?萬事萬物的一切,萬事萬事是不是生生滅滅?隔壁老王前幾天死了,後院的老張前天娶了媳婦搬家了,這萬物萬物不是生生滅滅?你在公司裡面一下子這個來了一下子這個走了,一下子公司怎麼樣,到最後我也不想做,走了,是不是就這樣生生滅滅?萬事萬物就是在這樣子萬化裡面有無、生滅,儘管萬化的生生滅滅,生滅不息,而以空無自性故,一切是假生假滅,不真實,它只是現象上是這個樣子而已,而實在就真實來講的性空,就緣起的當下來講,它叫做不生滅的,它是不生不滅的。
剛才你要講的應該就是這個樣子,所以萬事的生滅當中都是因緣形成的假生假滅的,現象上是這樣,但就實你去觀察它的真實來講的話,沒有一法是生,沒有一法 是滅,生滅都是現象上的假有而已。
如果你用這個立場來觀察你的人生,老實說真的你會放下很多,真的,你也不大會太多細節上的計較,因為一切萬事萬物的這樣生生滅滅,你去計較什麼?你要得到什麼呢?
這個世間的東西,能保你現在有錢,能保你未來十年都沒問題嗎?有些人說我現在趁年輕多賺點錢把它存起來,就可以早點退休,然後五十歲到活到八十過三十年無憂無慮的日子,有人這樣計算的。我說你不要想太多,你現在五十歲退休存了一筆錢,(萬一)明天這筆錢沒了。師父不是說叫你悲觀,師父是叫你認清實相啊,看破現實的實相,你說那師父,我不要賺錢了,算了,每天躺著看(TV)。那也不是,因為記得,性空還有緣起,因為你的煩惱沒斷,你還必須生活在世間上,只是叫你要看破而已,看破之後你遇到事情比較容易放得下,放得下就比較沒有苦惱。
一切法本來是這樣的不生不滅,是如如不動的常住。為什麼是如如不動的常住?你看用這種如如不動常住,因為誤會有一個什麼東西在那邊不變,它意思是不生不滅,那就是萬法常住相。所以你們不要以為講到萬法常住,就以為有一個什麼東西這邊留著不變這樣子。所以就中觀講的萬法常住,它指的是緣起性空,萬事萬物的當下性空,當下的不生不滅,這個叫做萬法常住。因為萬法不動,萬法不生不滅,萬法不增不減。
接下來這句話很重要,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要麼落到生滅邊,要麼落到執著性空邊,但是你要知道,緣起生滅跟性空它是一而二,二而一,它是在一起的,所以現在要記得接下來這句話,
【這是不離生滅而別說不生滅,】
這不是離生滅而說不生滅的。很多人談到如如不動相,就會以為離開生滅相有一個如如不動的東西,這樣子錯誤的理解。它是在生滅的當下觀察一切法的生滅只是現象,只是假有而已,所以一切法的當下如如不動,是這樣觀的。所以不是離開生滅,而另有一個常住的東西。
所以這句話【不是離開生滅而別說不生滅,是指生滅的當下本性就是不生不滅,】
所以生滅跟不生不滅是一體的,我們觀一切法,空,不是在一切法外面在弄一個什麼空,而是一切法的當下觀他的緣起無自性空,觀他當下的涅槃寂靜。所以從這邊了解到這個:
緣起的當下,生滅無常無我生生滅滅,但是生生滅滅的當下就是常住如如的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叫做寂滅涅槃。所以緣起的當下就是性空,性空的當下就是緣起的涅槃寂靜。
講到這裡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休息一下,回來再來看。
Hx:萬事萬五是緣生的,緣是誰生的?就說緣的成熟的意思,比方說是一個東西產生了,過去咱們經常說是要結緣什麼的,促進這個善業早形成對吧?
師父:那種緣跟這種緣有點不大一樣,性質一樣,但是在範圍上還是理念上有點不大一樣。
Hx:這個緣本身就是漂浮不定,沒有人可以左右,也不是阿賴耶產生的,它只是說明這個道理,就是萬事萬物。他不是說原來就有或者是永遠存在,他是在各種各樣的不可知的條件下匯聚的時候產生的。
師父:你說不可知的條件對也錯了,師父舉個例子,中道佛學會的形成,其實師父也不一定是主因,就好像說師父是主因好了,就這樣想好了。但問題是在座各位都是什麼?很重要的助緣。那問題是就單一,比如說你現在來到這邊,你成為一個助緣來講,你本身會來到這裡,你是主因,那有沒有讓你來到這裡的其他助緣?你還是有其他很多因緣構成的。
Hx:那就說是研究這個緣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是這個意思吧?比方我來到這地方肯定你得有車,然後飯吃飽了,然後等等各種各樣的,就是那個東西,只是說明我在這個地方的出現是有其他的緣促成的,但是研究那個緣是沒有太大意義,是不是?你肯定不是說是你說來就來了,肯定有好多他的條件具備了才行,你不可能左右那個緣,然後產生這個東西。
師父:那些也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在某些狀況下有可控性,但是不是完全,相對的可控制性,但是不是完全,這是一個,有太多東西可以談的。那麼但是現在我要談一個重點,你剛才有問到一個東西,其實是又要回歸到佛法的主題在談的因緣到底在談什麼?你談到說那去研究那些因緣就是沒有意義的東西,研究哪一個是哪一個就沒有太大意義,你講的對也不對。
你們記得師父在講中觀般若還是佛法,在談因緣的時候在談什麼呢?在談因緣的時候在談什麼東西的因緣?我們在談因緣的時候他不是泛談外面一切跟什麼沒有關係的因緣,他不是在談跟身心生命沒有相關的因緣,他的重點還是在於談身心生命,在談煩惱是怎麼來的,生死是怎麼來的,還是在談生死煩惱的因緣,他不是在談慧星怎麼撞地球的,然後火山是怎麼爆發的。
當然那一些全部都是在因緣的範圍裡面,但是佛教不是泛談那些跟生死沒有關係的,它的重點還是放在於生死怎麼輪迴的,他的因緣是怎麼樣。從生死輪迴的因緣裡面,我們了解之後,我們怎麼從中去找出他的問題,然後去切斷生死輪迴的根本,這個是重點。這樣明白了嗎?
Hx:明白了,就等於說是我們剛才探討這個問題,就說是關於因和緣需要不需要區分的問題,我就說你看這個椅子產生,肯定是有好多條件具備對吧?有市場,有工程師的設計。
師父:然後到最後我們去消費,然後看到適合的我們就買了,這是無限因緣促成的。它和生死沒關系所以就佛教來講你去探討那些,除非說跟你的生活工作有關係,但跟生死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佛教一般來講不去廣談那些東西的。所以要先把生死的東西弄清楚了,你說那麼以後有機會能不能談?可以,為什麼呢?因為你把根本抓住了,你再來懂那些,你對弘法利生,對跟其他某些人的溝通有相對的助益。但是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學佛學到最後根本生死的這些因緣沒有去抓,沒有去了解,然後老師是泛泛談那些跟生死沒有關係的,那就本末倒置。你如果了解因緣是在談生死因緣的時候把本給立足了,弄清楚弄明白了,那些世俗的廣泛智慧,你能學多就多去學嗎?有用的,但是不要本末倒置就好。
Hx:如果那樣說還有一層問題,這個人出門了今天,結果出去以後讓車撞死了,這肯定也是有好多因緣,好多條件產生,這個東西的出現,嚴格來講是按我們這個條件具備的話,就沒有人能預測到。
師父:基本上像這種生死無常的事情很難去預料,就是不可知的,也沒有必要去預料,你預料的話你談不完的。今天走出去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那麼佛陀講諸行無常就要告訴你幹嘛?破我們的我執跟執著,你去預料那個沒有用。
Hx:您剛才說小年輕談個戀愛談崩了是吧?實際上也不是註定,說是命中注定?
師父:沒有命中注定這件事情對不對?還是一種無常性的,(問:誰都不可能遇測出他們兩個今天挺好的,然後過三個月然後分手)。所以經典上有一個會預測命運的,人家跑來問佛陀,佛陀問他說諸行是不是無常?是。無常你去預定這些幹嘛呢?佛教裡面有太多是這樣子的。
Hd:但是師父要是說的這樣,我有點糊塗了,我們為什麼要積德行善,我們就是說為以後來積集資糧,如果淺層次的或者是成佛,但是就跟您說這要是都是無常的話,何必要這樣做呢?因為就是咱們現在做了半天根本都是無常的,根本都是不可預料,現在做的跟未來。
師父:無常,並不是沒有因緣,無常還是有它的緣起因緣。
Hd:應該就是說今天就是那個人一出去被車撞死了,誰這麼倒霉被做了例子了,但是就是說那說明還不是無常,還是有原因的。
師父:無常的當然還是有原因的,無常並不是告訴你沒原因,只是告訴你有太多不可測的因緣,有些你可以掌握,有些你不可以掌握。
Hd:比如說如果有是有神通的人,但是如果有真的能知道他前面以前很多事,肯定就是說尤其是我覺得生死這麼大的一件事,不是說他突然飄下來了,我覺得應該肯定還是有一個很大的因緣。
師父:有些因緣,但是這些因緣不能夠完全決定一件事情,你沒辦法完全去看出它的。,所以說你所以這個東西要回到佛教的根本的重點在講什麼,佛教有講因果業力,但是佛教講因果業力它是存在的,你修善因積善德它善的福報是有的啊,但問題是如果就佛教來講,這樣子的東西,它還是世間法而已,你要弄清楚。師父現在是在講出世間大乘最勝的勝義諦法,但是他最聖的勝義諦法不是告訴你沒有因緣,也不是告訴你沒有因果,是告訴你這些因果跟因緣裡面它是沒有實質自性的。
因為因緣跟因果福德業報這些,難道它是自己產生的嗎?不是,是你造作才有這樣的因緣的,你了解嗎?
所以說為什麼成佛之道裡面,他從歸依三寶,聽經聞法然後從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最後到大乘不共法,這個地方是在談大乘不共法。那麼我們講因果業報,這個在哪裡講?五乘共法裡面講因緣,但是五乘共法裡面沒有告訴你性空,也沒有告訴你無自性,他積極的要你要皈依三寶,要持五戒,然後要造善因,然後要造福德造業報。因為什麼?
世間四大正見,第一個正見是什麼?第一個有善有惡,第二個有業有報,第三個有三世輪迴,然後有凡有聖。還是有業報因緣的,所以說我說這個東西生深就深在這裡,它不是離生滅。有沒有緣起的生滅現象?有,緣起的生滅現象裡面有沒有福德?有沒有業報?有,不能說沒有。那麼這個福德業報是不是性空?是。既然性空的話,你可以不執著,但是你要不要說既然性空我可以為非作歹?為非作歹是有業報的。既然是性空的,現在跳到比較高的層次上說,你要積極修福造業,修善因善緣。問題是你在積極發願修福造業的時候,能不能去執著?無所得,因為一切法空,所以叫做三輪體空。
《金剛經》有沒有說,要發大菩提心度盡一切眾生?有,緣起的,下一句有沒有告訴你無一眾生可度,性空!所以我說中觀難就難在這裡了。你一方面要有重視緣起的生滅現象,緣起是有生滅現象的,但是當下就要了解他一切法空,讓你不產生執著。我問你,一般來講,如果你可以執著有緣起相,你有善惡的觀念是不是好事?當然是好事,你就會積極的去造善行善,然後會有好的業報,就有福德,布施會有福德。但是如果你只是這樣做好事,但是你的層次就低,五乘共法的世間善法層次而已。
但是佛教難道只是這樣而已嗎?如果根基好的可以往上的,那麼進一步就要告訴他,布施行善的時候必須三輪體空。那麼師父剛才講說,你從因緣報來講的話,過去生中造作了某些業,或是惡業或是善業,成熟會不會影響這輩子?可以。會有的。那麼有些人就會從這樣子來看天眼通,或是在看一些什麼東西會怎麼樣,但是如果就更高層次來講,這些都是無自性的。你要學的是不能去執著,一切都是無自性的,不能去執著那些東西。這樣子有沒有回答到的問題?
Hd:因為我覺得緣起,但是最後由緣起覺悟到了所有的都是無常,但是我總覺得本身為什麼叫緣起?他就是說很多因緣結合成的有了今天的果,還是有因有果的東西,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它是非常規律可循的,甚至說包括你的身材相貌,包括你財富,你全部都是由於你過去的業造成的。
師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它是有規律可循的。所以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沒關係師父私底下再跟你談,你一定要抓住師父講什麼呢?生滅。因為你一直沒有辦法在生滅的當下去理解不生不滅。生滅的當下緣起的性空性。緣起性還容易了解,性空性有時候就不容易了解。你說過去的因緣業報或是過去造的業,有時候會造成這輩子的影響,有沒有?有。有沒有規矩可循?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是善惡之間如果究實真正來講,它有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沒有。如果就諸法的生滅相來講,有沒有不變的本質?沒有。不是什麼都沒有,是它的本質並不是不變的本質。但是問題是你不能因為不變的本質,所以就無性空來否定緣起相,不行的,緣起相它還是歷歷在目的,什麼因會造成什麼果,它中間有它的一定規律的。他不會你造惡以後受到善報,不可能的。
但這一些還是因為你的造作,還有你的因緣條件附帶上去的,而不是你沒事忽然間我也沒造什麼惡,過去也沒有忽然間就嘣,跑出一個東西來,不可能。這樣大概各位同學了解嗎?所以緣起很多時候還好了解,但是性空的無自性就比較難了解,那麼現在師父談無自性,並不是去破壞它的緣起有,所以師父談無自性是諸法的實相,而且這個諸法的實相用來對治什麼?對治我們的執著。
你說我要執著有善有惡,然後我要修福造業,可以,但是這個就是在五乘共法的層次,就是在三界輪迴,你造的再好,如果你沒有破我執,你還是在三界輪迴裡面。現在是在講大乘不共法,談的是一定要怎麼樣讓你在世間的修福造德裡面,進一步能夠跳脫出三界的輪迴,也就是《金剛經》講的,你要度盡一切眾生,要發願度一切眾生,而且你在緣起相上,你確實有在度眾生,有在積極福德資糧。但是在當下你必須要了解一切法的緣起性空性,因為知道他的性空性,所以不能產生任何的執著。
Az:是不是說我們如果跳過輪迴之後,再往進一步修行的話,那個時候我們回頭再看,我們這一些所做的善惡標準,實際上功德是無自性的。就是說我們現在目前在這個層面上來修行的話,我們執著的一些善惡可能到了下一個階段的話,是空無自性。
師父:是空無自性,但並不是沒有,下一個階段他還是有,但是你了解他的有的當下是無自性的,你不會再執著。善惡肯定還是有,但是你了解他的性空性,所以你不會再執著。
那麼從善惡的進一步,你不執著了,進一步的推論是在說,因為這些善惡都是在這樣的生滅起伏當中,往前的因緣的這種推移。所以你知道他當下的不生不滅,所以你就不會再執著,但是從不執著再推回來的緣起現象的生滅是有的。在五乘共法的這個階段,有因果有業報,你也可以去執著因果業報都沒關係,但是你要造善,要行善,因為他有因果業報的,所以你可以積極福德可以布施,但這些布施積極福德,你再有怎麼樣的福德,因為你有執著,所以這些再怎麼造怎麼好,修了多大的福報都是在三界裡面輪迴。
你跳到更高的層次,包括三乘共法或現在大乘共法裡面,緣起上有沒有因果業報?有,但是因果業報的當下是不是性空?是。性空的當下,你是不是不能執著?因為唯有你不能執著破我的自性執,你才可以跳出三界輪迴。那麼你知道它的性空,還有你不執著,不等於你去否定有緣起的這種因緣現象,這樣大概可以了解嗎?
所以我說這句話重要就是這樣,不是在離生滅,你不能拋開生滅,你的性空也不能拋開緣起,因為它是一件事情。
這樣來Az可以嗎?可以再思考看看沒關係,因為你才來不久,所以師父說中觀這個概念不容易懂,
因為般若中觀這個概念不容易懂,不是說因為緣起不容易懂,緣起大概可以知道,但是緣起你要懂到深,透入到性空這一塊不容易懂,這一塊很多時候就會落入斷滅。
Sw:我覺得是不是因為時間的問題,因為這個時間是無限時間,所以在人生一點這太小,所以空的意思就是因為人生八十年,放到歷史的長河裡頭,無始無終於非常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是空的。
師父:不是因為他小就是空的了,而是當下,你不用放在時間裡面,當下,當下的複合性它就是無我性,所以就是空性,不一定從大的歷史裡面。因為放到大的歷史裡頭它也是空性的,(問:不是說不離生滅,別說不生滅)。對!不是離開生滅來說不生滅,而是生滅的當下。生滅不只是時間,你可以在一個空間裡面切斷,就這樣子的來看。
比如說中道佛學會從以前發展到現在十年,每一天的這個你都可以說是一個小小的,你可以說它無自性,但是不是從這樣來看。你從現在當下這個階段來看,這個課他還是無自性的,而不是把它放在十年裡面的發展。
HD:那個一句話,這不是離生滅而別說不生滅,前面的滅是指緣起的生滅現象,後面是指性空的本性,不生不滅,所以它是兩個概念,其實不是同樣的。
師父:它兩個概念,但是合起來它就是一件事情,這個沒錯,不是離生滅,不是離開緣起的生滅相,而另外談一個什麼叫做不生滅的。它是依於緣起的生滅推移的當下,當下就是性空就是不生不滅。
Rrk:我這個問題不是離生滅而說不生滅,我們談的比方我說我們佛學班,我去了佛學班,我進來看到師父桌子椅子,我找不到一點東西叫做佛學班,(師父:沒有一個佛學班的本質,這個叫做諸法無我),就是因緣到了和合我們就出現了,無生亦無滅。
師父:就像這個佛學班,你說佛學班的這一堂課,今天是2016年6月5號,6月5號的這一堂課,七點大家來了,(這個佛學課)生了。九點走了,滅了。是不是這樣?但實際上你去觀察你們有沒有來?有。有沒有這個佛學課師父在講課?有。表面上看生了,你們走了散了好像是滅了,就這堂課來講,但是實際上它只是無限的因緣,你們大家來師父這樣講的一個現象而已,你找不到一個叫做2016年的這個班的一個本質到底是什麼。所以它的生跟他滅只是現象上的而已,它不是真的生,不是真的生也沒有真的滅,它就是這些因緣的現象產生了它就這樣形成了。因緣具足產生了,然後因緣滅了它就滅了,就是這樣子而已,所以它叫不生不滅。
Zr:還是您剛才說這個問題,忽然想到了和我剛才一開始想到的問題不太一樣,分兩個問題來說,第一個就是像他剛才說的,佛學班或者2016佛學班,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問題,有什麼問題?
我覺得這個似乎和空性還不是非常的(切合),像從本質上講。您說2016年佛學班有沒有?有。為什麼沒有?每個人都在,緣起相上來講,如果你把它當成緣起的這麼一個現象,本質是空的,但是如果在這名字下面有沒有它真正的載體?肯定有,就是說這個班,真正的內容有沒有?
師父:有,但是有沒有一個叫做佛學班的這個東西的實體到底是什麼?
Zr:為什麼沒有?(師父:你說大家所以說因緣所成的),如果具體到每一個人,比如說我是這裡面成員之一,我也是內容之一,為什麼能說沒有?肯定有。
師父:但是分一分,有沒有一個叫佛學班,你不能代表佛學班,你不能代表,你是其中之一,但是你不是他最終有深刻的了解對吧?
Zr:我既然能夠了解他,你說他不存在?存在。而且這不光是深刻的了解,我面對面的和以後在座的每一個人可以交流可以談話,這個和空性就不一樣了。(師父:這個當下就是空性)。不過看你怎麼看,你要這麼說的話,每一個都是空性的,都是空的,不管是2016佛學班,還是什麼班都是空的,全部都是空的,具體我只談的這些東西的話,(師父:它還是空的還是緣起的,只要是緣起的必定是空的)。我的意思是說什麼呢?生滅或者不生滅,生滅的這東西大家經常都能看到的,可能都可以理解。關鍵就是它的另外一面就不生滅,這個東西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在座沒開悟的人應該誰也不知道。
師父:可以這樣子講,誰也不知道了。但是問題是說語言能不能指示出一個方向?當然可以。
Zr:那指示出一個方向,他能不能指出具體這東西是什麼?
師父:我們要必須照這個方向去走,等到你達到了你就完全證悟了,(問:要不然的話也不會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個是指你真正證悟的時候的。(問:但是方向我怎麼也應該有,我連指都不指)。所以現在就是用語言告訴你一切法畢竟空。
Zr:所以要是這樣的話,您看要是舉這麼幾個例子來看如果說是空性的話,從純粹的物質角度來講的話,反正楞嚴經上舉了這麼一個例子,我覺得相對比較有道理,他說有一個空的是個盒子,這個盒子是空的,現在我把它盒子拆了,我把它變成圓的,既然這盒子以前是方的,現在變成圓的,為什麼它能方又能圓?或者說以前是圓的現在是方的,現在又以前不是圓的,現在是圓的,但是它又不是方的,那是因為這裡面是空的。1.20
師父:不是裡面是空的,(問:不管是裡面還是外邊,有這麼一個空的東西存在)。為什麼呢?不是空的東西存在,我問你,為什麼盒子可以這樣變來變去呢?因為它沒有一個本質不變的自性,所以它可以變,因緣變它就變了,所以楞嚴經講的就是佐證這裡講的。
Zr:這畢竟還是我身外的東西,如果我要用自己身體做比喻的話,吃飯喝水對我們生存很重要,我想更重要的是呼吸,如果要從呼吸的角度來說的話,如果你想呼吸的話,你身體裡面你的氣能進來,比如說你進到肺泡裡面去,肺泡壁也是空的,他一開始不空的話,你這氣也進不來,是吧?或者你用丹田呼吸的話丹田也得控制,要不然他也進不來,那您說這空似乎是和我們身體相關,但這個空它也不是絕對的空的。(師父:那個空是空間的空,不是自性空的空)。但是可以類比是不是?如果這方向上來講的話,但是畢竟比氣它要更近了一步,更像於真正的空一點。
師父:還是不大一樣,本質上不一樣,本質上如果要講空的話,你身體還有你的呼吸,就是很多的這一些因緣所構成的。那麼這個東西構成因緣,你們找不到一個你的這個東西的本質到底指的是什麼?(問:但是這個東西對有些人包括我來講太高,我很難理解,達不到。我想找一個至少離我近的有一個空的東西,我先得到這個空,我再去。)我知道你要怎麼了。中觀裡面會講說,簡單容易懂的空來比喻不容易懂的空,你要講的是這個樣子。但現在你要理解一件事情,師父現在已經在講大乘佛教裡面最深的東西,你知道嗎?(問:問題是不能因為他深,所以就沒有用)。不是他沒用,師父沒有說他沒用。(問:你說有些東西非常好吃在哪在哪,但是每個人都吃不著,但這東西再好吃也沒用)。師父剛剛有講什麼?所以你要把師父講過的從頭到尾整套講清楚,講說因為我們的痛苦煩惱最根本的關鍵在哪裡?我執性執,自性執用到我身上就叫做我執。
那麼執著這一切都叫做我所執,那麼這些我執跟我所執它的關鍵根本就是不了解自性空。所以師父前面一直在談,不能了解自性空我執必須要用實相的自性空把它弄明白弄清楚了,變成你的根本觀念,你才能去對治與生俱來好幾輩子一直以來的自性執,它的作用就是在這裡。
問:我理解了,畢竟這些東西還是停留在文字上,劃到你自己身體,你日常生活中不管怎麼樣都是思考)。師父:當然師父都一直講的都是這個。(問:我知道您講的也沒錯)。不是沒錯,師父講的一直都是你現在要講的東西。
Zr:我的感覺這些東西像這些理論上給人的感覺,他有但抓不到。
師父:不能這樣子講,你要修行你這個東西沒弄清楚,我問你,你日常生活上你如果沒有把自性空弄清楚,你誤解了,以為自性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你修行會不會產生一個很大的錯誤呢?會。那麼你如果把自性空執著成一個什麼東西能生萬法,那是不是又落入常見了呢?如果就中觀來講,有這種常見你是沒辦法解脫的,你最多就是修修福報而已。1:23
現在師父明白了一個問題,前面有一個東西你沒有弄清楚了,我們講的勝義你知道嗎?勝義這個東西言語道斷,諸佛菩薩見道之後,當下所證悟到境界, 這是唯言語道斷的,什麼東西都沒辦法談的,因為那是最高境界上的東西,我們要求的也是這個。你悟了勝義,當然見道位斷根本煩惱。但是你有沒有辦法一下子達到這個?沒有。(從勝義諦)拉下來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都叫做什麼?聞思修戒定慧。那麼這聞思修戒定慧往勝義上面講都是什麼?八正道的道,但是跟這個勝義有關係。
我問你,下面這些東西(八正道)是不是勝義?隨順勝義。所以你說它不是這個勝義是沒錯,但是因為它是引導我們到這裡(勝義諦)來的,所以它(八正道)叫做隨順勝義。意思說它不是真實的勝義,但是它是引導我們到勝義的方向,這個叫做隨順勝義。
隨勝義裡面是有層次的,有次第的,基本上的次第,如果就慧學上來講叫做什麼?聞、思、修成了就是證勝義。可能你在這個過程上面,因為你可能以前有看或是以前有聽了都好,可能在這個過程上你可能不是弄得很清楚。聞的第一步是什麼?聽經聞法把理論搞懂,這樣知道嗎?所以現在師父在教什麼?在聽經聞法想辦法讓你弄成聞所成慧,我不是讓你馬上證得這個(勝義),這樣知道他的次第了嗎?你們現在來聽經聞法師父講那麼多,其實我是在講聞慧的第一步。你聞慧沒有的話,你不要想說思慧,更不要想說會有修慧了,這樣子有沒有讓你釐清一些觀念?
所以師父現在在講無自性,講那麼一大堆,我不是在講這個地方(勝義)的,他是從這個地方(勝義諦),佛陀依證出教,這些(八正道)都是教,告訴我們怎麼從一步一步往上(勝義諦)走。
Hx:師父現在講的是緣起性空本身就是勝義,它本身就是勝義的道理,只是說現在您給我們講我們聽我們然後思一思想一想,然後最後如果能證到一切法空,一看任何東西就覺得一下子看到他實相了,就等於說是已經是證到了勝義了,那就結束了。
師父:還沒結束。那個東西你證到了只是如果就三乘來講,第一個叫什麼?初果須陀洹,證一分的勝義。如果就菩薩來講,入初地證一分的勝義,當然都是證到他的實相了,只是還沒圓滿而已。(問:不是說一切法空就是勝義的小部分?)是從語言上來描述一切法空,是一個道理,一切法空緣起無自性空,這是一個實相的道理。
現在我們兩個東西要搞清楚:道理跟實證兩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佛教不會單談一個沒有實證東西的道理。但是你在實證這個東西的之前,你要先把諸法實相這個道理到底是什麼弄清楚。所以我們現在是在聞思修上了解勝義的道理,這個勝義的道理,未來作為你指導的方針,不斷的去熏修熏修,到最後證悟這個勝義的道理,就是證悟一切法空。所以我們現在是在聞上了解一切法空,然後未來慢慢熏修成思上一切法空,但是這個程度就深了。最後在止觀相應依定中起一切法空的觀照,成就了就證了初果或是初地。你不經過初地你哪裡成佛?還是十地要一地一地的修,你說這未來會講?會。成佛之道他後面就是先把緣起性空道理講清楚,然後告訴你為什麼要講這個,然後告訴你怎麼對治,到最後他會告訴你在修慧的時候,怎麼樣依緣起性空來做止觀相應,這是印順導師特別在裡面談的。
你們有沒有聽過定慧雙修止觀相應?一般常講,但是實際上定慧怎麼雙修怎麼相應,一般講不出來的,印順導師在這裡面講得非常清楚,師父以前也講過,但是這次我要到最後才跟你講。所以印順順導師還是從聞思修,現在先把道理弄清楚,聞慧、思慧、修慧這樣上去。這樣可以嗎?
沒關係,Zr你慢慢思考,因為師父講的這個是有一套完整的體系的,你現在可能這邊一點、這邊一點,那沒關係,久了之後你慢慢可以形成一套體系的,它有一個次第的。
其他同學有問題儘量來問師父,師父想辦法來回答你,你們這個地方如果不懂沒關係再思考,回去也可以把這個錄影帶再思考、再放,所以師父說中觀沒有很多名相,沒有像唯識這樣一套複雜的認識論什麼,但是中觀就是它的觀念不容易抓,要麼落入常,要麼落入斷,很多都落入斷了。
談了空就以為緣起什麼都沒有了,就沒有因,沒有果什麼,然後就錯了。所以禪宗有一個故事,叫什麼故事?野狐禪,他就是在談對般若沒有了解,一個禪師忘了他叫什麼名字,好像百丈禪師,因為禪宗太多故事,有時候會搞不大清楚。他問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他不小心不能說他不懂,他不小心跟他說不落因果,後來人家才說其實不能這樣回答,應該講什麼?不昧因果,昧就是不愚昧,不會誤解。大修行人問題是因果還是這個樣子的,只是你不執著,你了解一切法空不執著,但是不執著是不是等於你可以胡作非為?不是。
那問題說那些大修行人為什麼不會胡作非為?因為斷了煩惱他怎麼會去胡作非為,這樣了解嗎?所以佛制定的戒律,佛本身會不會持戒?會。你不要以為說佛最大,所以佛不會持戒,佛當然有戒無戒,戒即是無戒,無戒即是戒,但是問題是緣起相上的僧團的運作還是依於戒律,每個人要持戒,阿羅漢要持戒,佛也持戒,因為緣起相上就是這個樣子。
那問題是他們持戒的時候會不會去執著?會不會去看不起不持戒的人?會不會執著說持這個戒多偉大多偉大?不會。所以中觀難就難在觀念不容易抓,尤其是生滅即是不生滅,(問:佛陀也持戒)?當然也持,阿羅漢證到最究竟全部持戒。
Hx:如果說持戒這個意義上來講,不管是五乘裡頭還是三乘裡面都一樣,是吧?
師父:不是都一樣,意義上不大一樣。
Hx:就說是持這個不殺的話,就不殺。(問:就是不殺)。他一般人不殺大動物,他們連小的都不殺,(問:他們盡他的能力)。他基本上是不變的,但我是想問的問題是,一個善惡的標準對五乘裡面講到上頭會發現他原來善的結果會不善了,然後惡的又不變善了,會不會出現這種錯誤?(問:師父:不會)。善的不管在哪一乘都是善。
師父:因為它的緣起的相對道理,就它的一定善性,它的善性。緣起相對的道理,但是就緣起的無自性來講,它也是一切法無自性空的,但是就緣起相上來講,它還是有善惡的區別跟標準。
Hx:底層說,就是說是做人的時候是善的。
師父:你到了大乘佛法,它在觀緣起的時候,那個還是善的,但是善的當下他是無自性的。(問:區別在這裡)。那五乘共法裡面他不用去談無自性了,他就知道它是善的,應該要布施,應該要持戒,然後布施有福德,持五戒可以保人身,也是基本的,他只要這樣懂這樣就好了。他不需要去什麼三輪體空,不需要去什麼無自性空,不需要這樣子。
【因此,世相儘管是這樣的生滅不息,動亂不已,而其實是常自「寂靜相」的。】
這樣知道嗎?生滅的當下不生不滅,所以是常住寂滅相,動亂的當體是寂靜,也不是離動亂的一切而別說寂靜。所以他深就生深這裡。他在生滅動亂的當下,觀他的無自性,所以一切法不就是因緣的推移而已,所以一切法本不生、本不滅,所以是當下寂靜。所以它不是拋開一個東西說這個是空,它是在萬事萬物這個東西當下,去理解它的不生不滅,理解他的空性。
Hx:師父如果是按這個理解,像真如那種東西就不應該去想超越什麼桌子椅子之上還有一個真如這種東西,就應該想就說是桌子也好椅子也好。
師父:如果就中觀來講,無自性就是真理,但無自性不是一個東西,它是對自性的否定。那麼你說諸佛菩薩怎麼成佛?諸佛菩薩怎麼證悟怎麼成佛,菩薩怎麼成佛的,他就是悟解無自性,般若的觀就是觀一切法無自性,所以般若是諸佛之母。你說般若要懂的內容是什麼?就是觀一切法無自性,不能跳脫法再去尋找一個什麼不生不滅的東西。法的當下,生滅的當下,緣起的當下,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性空。
HD:這裡基本上是不生不滅的另外一種講法。
師父:就是不生不滅的另外一種講法,不是說不生不滅另外還有一個寂靜相,寂靜相就是不生不滅。
HD:所以說這個能不能理解,比如說這他們有這種說法叫水波同體,不管你是雲還是冰還是大海波濤,但是所有的動盪不已,但它是本體都是水的特性是吧?
師父:如果你拿這個當比喻可以,但是你不要誤會說還有一個水的本體,(問:本體是水,水就相當於空,然後他那些霧、冰,相當於是色?)。所以這種比喻的話有時候誤解說還有一個水的本體就是這樣,所以比喻有好的地方可以容易理解,比喻弄不好的地方就容易誤解了。因為有人就會認為說,是不是有一個水的本體,所以它幻化成各式各樣的現象,那是它水的本體不變,所以叫做不生不滅。如果比喻可以,但是如果你認為會讓人家誤會還有一個說,就好像說大梵記得嗎?大梵本身是超越一切的,不生不滅的,是離言道斷的,但是大梵變身下來的這一切生滅就是現象,那就變成印度教了。
那麼佛教裡面也很多用這種比喻,但是如果你沒弄好的,你會把這種比喻當成還有一個水的性、本質,那就又落入另外一個常見。所以我說比喻可以,但是千萬不要又落入另外一個常見裡面去了。
【這樣,依緣起法,作尋求自性的勝義觀時,就逐漸揭開了一切法的本性,】
一切法的本性不是有一個本性,而是一切法的本性就是無自性。
【如經上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中觀不容易理解就是在這個概念上,緣起性空上,本來以為緣起性空很好理解,經過這樣子是不是覺得緣起性空很好理解,其實也不難,你把那個觀念轉一下就好。
Xy:這樣了解不生不滅,萬事都是緣起,生也是一個緣起,滅也是一個緣起,他們都是一樣,所以就不分生不分滅?
師父:生滅就是一個緣起的現象而已。
Xy:我可以不叫他做生,也不用叫他做滅,不就是一個緣嗎?
師父:生滅只是我們給他的一些觀念跟看法,就是緣聚緣散,緣聚緣散當下沒有所謂的生跟滅了。
Hx:關於一切法,你有沒有一個實體的例子,比方早晨看著早餐的時候,你怎麼觀一切法空?
師父:一般這樣子了,到最後你要觀到我們自己的身心了,以後慢慢再跟你講,他到最後是在觀我身心的了。
你說早餐那可以,我早餐空,好吃沒關係,但是有沒有人說我早餐就非得吃那個,我非得喝咖啡,不喝我今天會一天到晚或是不高興,今天怎麼沒有咖啡?不好意思,昨天煮晚了,為什麼不去買?有沒有人會在的早餐上面起這樣子?那就不叫觀一切法空。沒有,沒關係,改天,我今天有先吃這個,就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
我們的自性執不是理論上,是我們都會,上個禮拜以前還會在日常生活上一直起這些,我非得吃什麼不可,我非得用什麼不可,今天先講到這裡。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