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揭陀國
摩揭陀(梵語巴利語:मगध,Magādha,或譯為摩揭、摩竭陀、摩羯陀),古代中印度十六強國之一,後成四大強國,最後更統一全印度。擴張前,其位置在恆河平源東部比哈爾邦南部。摩揭陀國由比哈堆王朝,柏拉沃達王朝(公元前682-544)、及[[訶黎王朝|漢仁迦王朝](公元前544-413年)及幼龍王朝(公元前413-345年)統治。印度北部的最重要三個王朝繼承了摩揭陀:難陀王朝(公元前345-322年),孔雀王朝(公元前322-185年)及芨多王朝(公元前319-公元後550年)。佛陀一生多半在摩揭陀:佛教史上的王舍城結集,華氏城結集,都在摩揭陀,因此摩揭陀是印度重要佛教聖地之一。唐朝貞觀年間,高僧玄奘往印度取經,曾路經此地,在《大唐西域記》一書中專辟二卷詳述。而菩提迦耶的比迪帕提稱他們自己為摩揭陀國主,統治部分摩揭陀地區直至十三世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