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辨學佛論壇總則

出自磐中觉道 • Wiki

設立初衷及功能

該論壇由一群學習印順導師思想、中道佛學會佛法課程的佛弟子自發維護、籌建,我們歡迎所有正在學習或者願意學習印順導師思想的佛弟子加入討論,但是如果您反對印順導師思想,或者不願意抱著開放的態度學習印順導師思想,請另覓他處,以避免無謂的爭執。另外,請注意此論壇所有發言不代表任何官方機構,僅代表此用戶其個人觀點。

討論原則

  1. 【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該論壇提倡在不詆毀正法的前提下暢所欲言,只要與佛法修行相關,不限主題。
  2. 【接地氣,講白話】。討論時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理解消化後的佛法,如需引用請儘量附上自己的理解,請避免大量、直接的引用堆砌。討論佛法的目的是為了加深理解,而不是論文答辯證明「我」。
  3. 【依法不依人】。在討論任何主題時,目的不是為了分出高低上下或你贏我輸,而是為了通過討論、思辨等引發更多的思考,從而幫助自己修行。《瑜伽師地論》講:「於非真實勝、劣性中,分別勝、劣,稱量自他,謂己為勝,是名第一愚夫之相」,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引以為戒。
  4. 【六根門頭好修行】。討論時出現爭論在所難免,希望大家在出現爭論時能做到檢視自己的貪嗔痴,以儘量保持言論的客觀。對治自己在爭論中出現的情緒,也正是一個對治我執、檢驗自己修行的良機!畢竟咱們都是煩惱具足凡夫,《雜阿含經 第1170經》講:「愚痴無聞凡夫心如癩瘡」,讓我們引以為戒。
  5. 【對事不對人】。文字表達無論如何「完美」總會有其局限性(比如有時語氣難以把握),所以請大家討論時務必認識到文字表達的局限性有時在所難免,做到相互體諒,避免觸惱他人,也避免自己被觸惱,【對事不對人】,是論壇討論的基本原則。由於個人的根性、經歷以及習慣的不同,同樣是文字表達,也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習慣,所以一方面要準確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問題,另一方面又要用柔軟語,在這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肯定是一個挑戰,一個好辦法就是時刻檢視自己的情緒,把貪嗔痴作為自己的警鈴,一旦警鈴響作,就提醒自己學會剎車,點剎,記住有貪嗔痴必有我,也就是說,只要有貪嗔痴出現,「我」這裡肯定出問題了,無論「我」的言論正確與否!咱們不能學佛反而學出更多的貪嗔痴。
  6. 【點到為止】。觀點有分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很多問題很可能並沒有唯一正確答案,所以原則上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充分準確即可,請避免咄咄逼人,試圖說服他人,或者轉移話題等「世俗法」。
  7. 【辨而不諍】,印順導師言「無諍之辯」,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楷模。如何知道我在辨而不是諍?六根門頭好修行,檢視自己發言時有沒有貪嗔痴,也檢視自己的發言有沒有激起對方貪嗔痴的發心,如果有,則多是「有諍之辯」。
  8. 【開放,包容】。討論佛法內容只要不是有意挑釁等,無須避諱尖銳的問題,甚至對權威的質疑。請大家討論時儘量避免門戶之見,抱著開放包容的心態。

論壇與微信、Line等討論群有何不同?

  • 微信、Line等在線聊天群適應了現代人「快餐化」的交流需求,其目的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的溝通、聊天需要,但並不適合相對深入的相關主題討論,比如佛法的討論,有時未必立刻有答案,需要有足夠的時間思辨。論壇可以為這種較長時間跨度的討論提供方便的平台。

討論內容

不可接受的討論內容

有如下討論的帖子將會被禁言或者刪除帳戶:

  • 涉嫌政治、種族歧視、色情、暴力等的相關內容。
  • 抨擊印順導師思想的內容。(我們歡迎抱著開放的學習態度而對權威的質疑,但不歡迎抱著門戶之見而固執己見,攻擊印順導師以及其他高僧大德的言論)

可接受的討論內容

原則上除了上述不可接受的討論之外,其餘都屬於可接受討論,但原則上請大家儘量圍繞如下內容展開討論:

  • 中道佛學會的課程、書籍、答疑等。
  • 印順導師的思想、著作等。

其次,佛法所有經律論三藏均可為討論內容,不過佛法廣博似海,初學者還是應以上述中道佛學會課程以及印順導師著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