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讲要 第四十六讲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阿含经讲要 第四十六讲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过了四个月,放了四个月的假,不知道大家这四个月里面有没有在用功,有没有该打坐打坐打坐布施持戒,还有没有继续在听经闻法?还是是放四个月里面就真的放了四个月。你爸爸有在听是不是?很好。是很好。好,那么记得上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上到哪里?上道佛的十号,记得。为什么要谈到佛的十号?还没真正进入的时候师父提一下,这个学期因为我们9月8号落成对不对?落成之后,因为后的一两个礼拜会比较忙,所以不可能做成后马上开课,对不对?所以9月的课可能会往后延,那么因此就会减少一些课程,对不对?这些课什么时候补回来?你知道师父在讲什么?9月8号落成,落成之后也一定会很忙,所以9月的课一定会往后延,往后延的课哪里什么时候哪里不回来,前面补回来,这个学期补回来,所以我们这个学期要上到。一般我们都上到6月中,我们这个学期要上到6月底7月初,所以大家心理准备,会多上两堂,这样可以了解。

好,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要跟大家讲的。

阿含经,现在记得这一堂是让阿含经,记得,阿含经当然相对来讲,经文明白容易一点,但是它的启发性很强,启发性很强。也就是说虽然经文明白感觉上容易,但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尤其对现代现在的一些修行的很多观点,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让我们知道说,实际上应该要怎么修才对,你们上到现在阿含经算多久?有两年了吗?没有,一年半,到今年年底才两年是不是?

有没有对阿含经有没有什么感悟?从阿含经里面有没有一些启发到修行应该怎么修?某某有吗?阿含经就给你什么?感触或者是启发吗?

问: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原来对这些就说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阿含经和大乘经的这些,看起来不懂,不知道往哪地方去对应,现在就是听了师父讲那些法以后,就感觉到基础上踏实,

师父:基础上踏实,对不对?你要学大乘什么都好,是要学什么,但是你如果不把这个根本的教法学好,你是没有基础的,没有基础,你说谈说修说什么,那就是谈空说妙而已。阿含经谈的是什么?谈的都是基础的佛教,谈的都是根本的佛法,谈的都是佛对谁说的?佛对人间的弟子说的。这样了解吗?你说很多大乘经,那还不是我们的境界,华严经对谁说的?华严经是对大菩萨,还不是一般初地的菩萨,二地、三地,那是对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说的。所以你说只是观念上理解理解,你要真修还很难的。但是阿含经是对谁说的?是一般大众,尤其是凡夫大众,所以他讲的都是我们内心的我们平时日常生活发生的问题。所以阿含经何等的重要,你把阿含经学好了,以后净土任何的经典,相对来讲有基础也容易,那么要怎么修行也踏实一点。

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谈到佛的十号呢?谁知道?我不是问你说,佛十号是什么,是说为什么现在谈到佛的十号?忘记了?都不知道?

为什么这里谈到佛的十号,海棠,这里为什么谈佛的十号?(答:因为说佛的各种功德),为什么要说佛的各种功德?(答:作为一个榜样),其实现在是在谈什么?现在是要谈善知识,现在在谈善知识知道吗?为什么谈善知识?为什么这里谈善知识?因为我们开始要修行了,对不对?真上信学,一开始修行,就是四预流支,有没有看到?

就是要谈四预流支,四预流支,哪四预流支?亲近善知识,然后听闻正法,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然后怎么样?法随法行,这是跑不掉的,这是跑不掉的。你一定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听经闻法。听经闻法的目的就是什么?为了要修行,为了要修行,但是你要先好好的怎么样?正思维养成正见,对不对?然后最后面才能真正的付诸于行动,对不对?真正付诸于行动,你才能慢慢有成就,才能慢慢在修行上有成就。

所以海鲜你那天问师父说,智慧怎么来?你问师父说有没有捷径?没有。这四个跑不掉,你想要好好的修行,你想要有一个修行的正确的观念跟方法,你要先找到什么?善知识,要找到对的师父了。这样了解吗?对的师父,要听经闻法,而不是跟你灌顶讲神通,告诉你咒怎么念,而是要告诉你,佛法的正统真正的道理到底是什么,然后之后你要去思考这些道理不通不通,真正能用吗?是这样子吗?对我们的身心,对社会,对周遭的人有没有什么帮助?对不对?自利利他。你这些都思考过的,对,没错。

然后有问题再来找师父讨论,或跟你的同参道友讨论,之后你的观念稳固的知见正确的,你才能真正的什么?去修行了。所以四预流支就是在这里非常的重要。好,四预流支,第一支叫做亲近善知识,对不对?我们上个学期是不是讲,亲近到底什么意思,什么叫做亲近?有没有看到,上个学期在讲,然后亲近讲完,再来讲什么,什么是善知识,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对不对?我问你,谁是最圆满的善知识?那是佛陀了,你说师父,佛陀不在了,谁是善知识?僧团。僧团是善知识,这样了解吗?

所以说依佛坨而学,依佛的弟子而学,所以经上说,三处闻法:佛、佛弟子,还有哪里?从佛可以闻法,从佛弟子可以闻法,还有从哪里?从经上对不对?自己去读经也可以,但这三个里面,这三个里面有什么问题?

海宽,这三个里面有什么问题?佛陀已经不在世了,你不可能从他闻法,那就只有从僧闻,还有从经,这两个会有什么问题?(答:在这里面它就需要,有些是你读经未必读得懂的,你需要)读经如果你懂我就失业了。你持戒去读经,我告诉你90%是读不懂的,因为经文都是太深的了,对不对?那要专业的去研究,还要专门去读,你不要以为我诵金刚经。

我问你,如果你从来没有读过经典,没有人跟你解释的话,那什么叫做众生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你用你的逻辑,用你的一切,你如果没有读过经典,没有受过佛学的教育,你用你一切的观念世俗去解,你一辈子也不懂,而且解错的机会百分之99.99。

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你要是没有读过经典,五蕴是什么,就算你读过一阵子的师父讲过好几次了,你都不一定很搞得懂五蕴到底是什么,空更不用讲了。如果你自己真能读懂,那真的是你的根基,是上乘根基,那么你一定会出家,就在僧里面一分子,对不对?古代上上根基的都是出家的,是不是这样子?所以你经典一般来讲是读不懂的,我不能说所有都不会的都读不懂,但是有些根基很高再来的有可能,但是一般来讲是读不懂,那就得从僧出家人来闻法,僧相对来讲,他有一个传承,他有一个训练,所以基本上就是从佛弟子,尤其是僧团来闻法。所以善知识,佛是最圆满的善知识,再来当然是僧了。

当然佛弟子包括在家出家都有,这样了解吗?不可否认有些在家人他当然也相当的优秀,也挺不错的,当然你们同参道友之间,你都可以互相讨论,但如果要正统听经闻法的话说,还是要依僧为主,这样了解吗?因为听经闻法,还有亲近善知识,这里面有讲你不是光听而已,他有讲什么?恭敬承事。刚刚谁讲的?这个念。你念的对。对,有没有看到?

第一节 前言

一、四预流支

净慧眼

  • 第一节有四种法,未净圣慧眼而得清净。云何为四: 亲近善知识,恭敬.承事。闻善法,善思惟。趣向法次法。

这个就是这样,你要恭敬承事,我问你,为什么要恭敬?你如果不恭敬,法不入心的,你对一个老师,不要说对出世间师父,你对一般的老师你爱理不理的,对不对?你也没办法从他学到东西,因为你老是怀疑他,老是对他不公平,他讲的东西你不会在意的。是不是这样子?所以从承事恭敬。还有我跟你讲,你光听经,你不了解师父平时在做什么,有些东西师父也不会把很多东西在课堂上全部跟你讲,对不对?以前某某她就是来承事恭敬了,每天来煮饭,有问题就问,问到最后出家了。是不是?这样就是因为这样子才能得真正得到善知识的手把手的教导。这样各位了解,当然在座的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样子机会,但是现在告诉你就是说善知识的亲近,不能只是说只是听经闻法,因为还有包括这些:

入流分这个就不讲了,多饶益人,这个都是之前讲的。

第二节 亲近善知识

一、亲近善知识的目的

1、植福

亲近善知识的目的,第一个植福,有没有看到?对不对?

在经典阿含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也是大家会常常问的。很久以前,有个同学跑来问说,师父,我在国内常常听到说,人家批评出家人什么都不干,还要接受人家供养,是不是不事生产?你们当然说不会,因为你们都在这里怎么敢这样子讲?但是你们觉得不会,要由心的里面觉得,不是这个样子。但是有没有人,你有没有听有人这样子讲过,多多少少都会有,对不对?

你们觉得,某某你觉得?

我说有人说出家人不事生产,什么都不干,也干什么事,然后就要接受人家供养。

闻:我刚刚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僧人可以说他的职业就是为了传播法在世间,这是他的工作,就要靠其他的信众来布施来供养。

师父:那不事生产,(答:他传播的法就是它最大的destiny,这是它的使命。僧人的使命就是这样的,而这些居士或者是信众就是为了护法来去供养)。所以基本上说出家人不事生产,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跟毛病。你能不能去问坐在办公室的董事长说,你不事生产?你能不能去问学校的老师,大学的教授说,你不事生产,他们生产什么?知识,播种什么?知识的种子。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佛陀出去托钵,有一个农夫就跑来问佛陀说,我每天耕田生产粮食供大家吃饭,你每天在那边都不干什么,你每天都来托钵,你不事生产,我为什么要供养你?佛陀说,我生产了,我种植,我耕心田,我耕法田。我生产什么,我生产出世的知识。

为什么出家人,你感觉上会有这么大的福田呢?为什么?因为他传播的是什么知识?是出世的知识,还不是一般世间知识,是解脱的知识。这样可以让各位了解,所以耕,那就是因为这样子,所以才才值得供养了。他如果打混了那就没话说了。但是如果不管是自修或是利他讲经,还有在法上用功,因为传播的、耕的是心田,耕的是法的种子,所以传播的就是出世的佛法,这个就是值得供养。

所以说叫做亲近善知识的目的,第一个,你除了听经闻法学习很多的一些修行以外,还有植福,对不对?当然佛是最大的福田了,在现在在世的出家都是福田,但是当然没法跟佛比。那佛是最大的福田,再来就是阿罗汉了。然后三果二果初果,再来就是出家有修行的僧众这样子。好,这个是亲近善知识。

2-善知识引导修行,有没有看到?善知识引导修行,这些都是经文,上面都有,你们可以慢慢去看。

你看,佛陀说,若我昔日不与善知识从事,灯光佛就是燃灯佛也不会跟他受记,是因为佛陀跟着善知识,然后亲近恭敬善知识,从事善知识,修行修学修行。所以到最后燃灯佛才为他受记。这个都是上个学期讲的。这样了解吗?

你亲近善知识要得到的是什么?3-究竟涅槃。你唯有这样子,跟这善知识种下出世解脱的种子,然后慢慢修行开花结果,才能最后得到究竟解脱,叫做究竟解脱涅槃。

二、亲近

1、尊重礼拜供养承事

有没有看到,尊重礼拜供养承事,这个叫亲近。

2、承事。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

有没有看到,这个叫做承事,这长阿含经里面的,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为什么要给给侍所须?你自己为什么不去赚钱?为什么人家给侍所须?因为出家众或是佛陀,他重的就是怎么样?每天打坐研究佛法,传播佛法,所以他没有世间去干一些世俗的事情,对不对?如果今天师父要忙着怎么样?出去赚钱养活中道,那师父还有世间研究佛法吗?还有世间做这些甚深法义的探讨吗?不可能的事情。

你不要以为这个研究就容易,所以有时候坐在那边,一个早上可能翻译有可能写什么东西,就写几个句子而已,或是翻译就翻译那么几句,或是终于搞通了一些什么东西的。你不要以为师父在这边讲讲,台上10分钟,台下什么?10年功,这些都是什么?都是世间,世间都是生命,对不对?所以出家人的正命就是什么?不能去什么占相吉凶干,要看风水赚钱,就是靠居士扶持。出家人要做的就是什么?研究佛法,弘法、修行,教大家怎么修行,向各位了解。所以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 。这个要注意,师父常常跟你讲说,你干嘛干嘛,结果下次来都忘光了。

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这个更重要。从师闻法善持不忘,所以师父为什么常常问你们,其实从师闻法善持不忘是你们自己要做的,但是师父也知道,因为师父出家以后做了二十几年学生,对不对?出家到现在应该是 26年有了,出家前不算,出家后做了22~23年的学生,所以师父很清楚学生是什么样的状态。学生的状态叫做,老师教的回去绝对记不住,不然就不叫学生了,这是师父很清楚的,所以上个礼拜讲的礼拜,这个礼拜问,很多都忘了,不过没关系。这个师父有点有个好处了,还蛮慈悲的,师父常常说,我替你记,我替你记。我不问你的话,你忘记了,你就不会觉得你忘记了,过了就算了。我问你才想说,这个师父好像这个礼拜有讲过,师父这个好像哪里有讲过,这个时候你会去想,对不对?所以你的师父帮你忆持不忘。这个就是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对不对?

那么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依法而调整,不是依你的情绪对不对?依佛法来调整,来教导,而不是依于你的情绪。

二者诲其未闻。没有听过的,你要跟他讲。

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有没有看到?师父这一点有没有辜负大家?没有。随其所问令善解义。懂得一定跟你讲,不懂的我就说这个地方我可能不大清楚,我要再去查一查,我不会不懂得的跟你乱编的,不会不懂的跟你瞎扯一番。

还有四者示其善友。示其善友这一点,老实说,师父有时候很为难,有的地方不该去,有些不该亲近,师父也很难跟你讲,等一下你又以为师父有门派知见。因为尤其是现代人,外面的似佛、非佛的太多了,什么上师什么老师什么太多了,仁波切有真有假,真的当然好,真的有学有修的当然好。但有没有自称仁波切、自称活佛的一大堆?太多了,对不对?这个东西,其实有时候师父知道,也要跟你们讲,但是师父会看状况。有时候如果不能接受又引起很大的反弹,师父就是暂时就看吧,等到你发现问题回来问师父,师父会私底下跟你讲,这个示其善友其实蛮重要的。免得你来这边听两个小时的政法,那么怎么样?回去回去跟朋友又去吃喝玩乐,或者去听一些不正当的法,似佛法、非佛法的东西,然后就被拉着走了。是不是这样?

善友当然很多种,比如说会拉着你吃喝玩乐,喝酒吃肉的,那是不是善友?当然不是善友。会拉着你修行很好的,降伏烦恼的,对不对?好好讨论佛法的,能够引导的,对不对?让你好好受持五戒的,找你来皈依的受持五戒的,这是善友。

所以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悋。不能自己藏法,这样了解吗?但是你说师父,那师父,有些东西不教我的东西,有些东西我现在不教,是因为你的修学要有次第,我不能把它砸成一锅,对不对?你现在还没有办法理解的,或是比较深的,你的学习能力还不够的,还不到这个的,师父不会讲,不会讲是因为要次第的教学,但不是说故意意藏着不讲。就像古代教功夫的,每个都留了一手,然后传了十代就什么都没了。师父不会留一手的,师父不会留一手,也会怕你出去比师父更有名,不会这样子。该说的我是怕你不学而已,师父绝对不会暗藏。师父怕的只是你不想学,没有兴趣而已,你有兴趣,程度能力够的,你来问师父,师父一定告诉你。这个就是亲近承事。

3-亲近供养这个都说过了。 26:24

4、供僧=供佛,有没有看到?这个也说过了。

5、善知识教导四法

有没有?若比丘所为众生善知识遇,及一切父母知亲,尽当以四事教令知法,云何为四?一者当恭敬于佛,

善知识一定教导你要对佛恭敬,还有复当方便供养众僧行贤圣法、律,有没有看到?恭敬于佛当于求法,(复当方便供养众僧,复当劝助使行贤圣法、律,)这四个。一个要叫你要恭敬佛。第二个要求法,你来我一定要叫你求法,这样了解,你来我一定要叫你求法,我不是跟你打一些世俗的关系,你是称兄道弟的,出家人跟在家人称兄道弟,一点意义都没有。你得不到他的恭敬,他就对法不恭敬。所以你来第一个,我一定要教导你恭敬,对佛恭敬。

所以师父教你们,你慢慢来到这里,然后对中道认可以后,师父都会教你什么?仪轨,对。都会告诉你,你进来要先礼佛,然后再来问师父,你不要一来,师父好!跑跑跑跑出来。师父都说,你打住,你要先去礼佛,对,当然你要是会通知一下说是师父我来了,没关系。礼佛,就这样了解。

礼完佛,做完事情要走之前要怎么样?要礼佛,也要礼佛,跟佛告假,对不对?

海关,刚来要跟佛怎么样?你要礼佛,然后跟佛跟师父销假。什么叫销假?把假注销,这样知道吗?一般在中国佛教的传统里面,就你学佛来讲,寺院就是你的家,对不对?你回去是怎么样?是请教,你回你家里去是请教,这样了解吗?所以你要走的是要跟佛家跟师父告假,说师父,我请假回去家里。对不对?来,要跟佛跟师父销假,把假注销,说我回来了,我的请假已经到了,我回来了。就有这样的一个意思,这样了解吗?为什么要先去跟佛销假,然后走了要跟佛告假/这样清楚吗?这个就是师父教的,说你们一定要先恭敬佛。

然后你来当然就是求法,来求法,还有供养僧,护持。还有你求法以外,师父要教你戒律,什么行为,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些你要做好。

复当劝助使行贤圣法、律,比如说有些规矩,虽然不是说牵扯到你的解脱杀盗淫妄,但是有些规矩你得学。

某某,规矩是干什么用的?(答:规矩主要是约束一个团体,)约束一个团体,还有吗?约束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才能变成一个有规矩的团体,不然各搞各的。比如说像上课,师父没有很清楚立规矩,但某些规矩大家都知道,对不对?像这样上课,你能不能高不高兴站起来唱首歌?法喜充满唱首歌,但是不行。30:05

而你自己在洗澡,你想唱歌是你的事情。你要走出去了,你要唱歌你的事情,对不对?但是你在上课教室你就得守规矩,比如说是说没关系,因为在座有听不大懂国语的,所以你可以亲切地问旁边是吧?师父允许,但你不要太大声打扰到别人,这也是一个规矩,对不对?规矩规范团体,还有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粗重的习气,是不是这样?

30:41

比如说我习气很重,什么叫习气很重呢?我喜欢蹲在椅子上,这种习气,你说,师父,我进来教室,我蹲在椅子上,我没有干扰到别人,行吗?当然不行。这就是个规矩,是不只是团体,是规范个人的习气,因为我们个人的烦恼重,重到习气外漏,对不对?这由戒律跟规矩必须来规范,这就是对自己粗重烦恼的一种降伏。这个都讲过了。

6-法供养最胜 有没有?讲过

三、善知识(43、44集)

()如来圣众

现在讲亲近,亲近已经讲过了,所以你亲近善知识目的就是要听经闻法,最重要的,当然承事供养这个都是要的。

善知识,如来圣众,四双八辈这讲过的。除了佛以外,还有四双八辈,谁记得四双八辈是什么?

初果向、初果,初果向比初果小,向于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这叫八辈,对不对?四双,就是刚才讲的4×2就是八辈,对不对?四双等于八辈,这等于是重复的。

四双八辈,也就是说佛弟子,这些证果的僧众都是大家的善知识,这样各位了解吗?这个都讲过了。

()佛陀

1、自记

现在已经谈到佛陀,谁是最圆满的善知识?当然是佛陀,这是佛陀,大家都知道了,这些都讲过。

2、佛十号

(1)如来

佛陀的各种果德跟功德,从他的十号来谈。第一号。你有没有听过?如来,你看,什么叫如来?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 。就是佛陀讲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不会骗你。佛陀讲的一切都是对你有帮助的,佛陀讲的一切都是教导你去修行解脱的。佛陀不会跟你讲,张三李四他家媳妇生了小孩,谁的家的猪母猪生了10头小猪,他不跟你讲这些东西,他讲的都是修行解脱有关系的,对于你的烦恼习气能降伏的,所以如来这个叫做如来的意思。

( 2)、应供

应供是什么意思?如来是应该受到我们供养的,除了如来以外,还有佛弟子的四圣众,这个都是应该受到供养的,所以叫做应供。对不对?那么真正的应供,真正的应供就是佛,还有阿罗汉。因为叫做无生,真正烦恼断尽,都是最值得供养的,那么往下推就是如来的其他的弟子。各位了解,这个叫做应供。

(3)、等正觉(第45集)

等正觉就是佛陀真正已经觉悟了,这个叫等正觉。

(4)、明行足

这有没有看过?这个都有,明行足,就是他的知见他的行为都是彻底究竟的。明行足,这个都是上个学期讲了,师父不再重复了。

(5)善逝(sugatā)

Su= Gatā :已去(ppp)

阎浮车问舍利弗:“云何名善说法者?为世间正向?云何名为世间善逝?”舍利弗言:“若说法 调伏欲贪,调伏瞋恚,调伏愚痴,是名世间说法者。若向调伏欲贪,向调伏瞋恚,向调伏愚痴,是名正向。若贪欲已尽,无余断知,瞋恚、愚痴 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逝()。”

有没有看到?所以善逝的逝是什么?断什么?断贪嗔痴所有烦恼,对不对?善断贪嗔痴所有烦恼,这个叫做善逝,这是佛的一个功德,这样了解。

(6)世间解

就是解世间,你有没有看到?

世尊告诸比丘:“如来解自觉世间,亦为他说。如来知世间,如来自觉世间集,亦为他 说。如来断世间集。如来自觉世间灭,亦为他说。如来世间灭作证,如来自觉世间道迹,亦为他说。……世尊说此颂曰:

知一切世间  出一切世间  说一切世间  一切世如真

彼最上尊雄  能解一切缚  得尽一切业  生死悉解脱

所以这里的世间解,意思是什么?36:42

这里的世间解应该怎么解说?解释的意思,世间解就是解世间,了解世间,解释世间,对不对?你从他的经文来看,这里就是世间的是什么?身心生命的轮回叫世间。所以他这里讲的世间不是只是世界而已,不是只说大地图,这里是中国,这里是美国,这里是什么?这个整个叫做世间。他的世间不是这个意思,你们要上过师父的课,已经看过很多了。佛陀很多时候讲的世间是指什么?身心生命的流转叫世间。世间集就是身心生命的流转而来到、产生这样的一个生活,我们的身心生命生在这个世上,这个身心生命就叫做世间。对不对?那么他的世间解就是说,他告诉我们这个身心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他的原因产生到底在哪里?然后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叫做什么?世间解,这个叫做解世间。

这样了解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而且知一切世间,有没有,你不要把这里讲这知一切世间叫,佛陀知道中国、知道美国、知道阿拉伯、知道什么,那不是这个意思,那佛陀就亏大了。因为你要知道那些都是世俗之事,没什么太了不起,要知道这个身心生命的真相是怎么回事,这才是了不得的。佛陀知道,而且他也解决了,他告诉我们,也要我们去解决、去修行,这个叫做解世间。这样了解,

问:对这个世间,您他是身心生命成为世间,那一个人就叫一个世间,那你刚才用的世间,一切世间,那一切世间就说是每个人就是一个世间?

师父:因为所有众生的状况是一样的,(问:就是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间?),一个身心生命就一个世间,它这里指的,你不要把世间放大到,我们(对于世间的)一般概念就是这么多人,这么多什么国家,这个叫做世界,你把它认知到说佛陀重视的是什么?我们这个身心生命,所以这个身心生命就叫做世间。39:30

问:(……听不清),

师父:你可以这样子讲,一切世间对。可以这样子讲。你至于说广大的有情这些世间,其实是这样子。你如果抛开你这个身心生命不谈,去谈外面这些,就阿含经佛陀来讲,没有太大意义,你能解脱吗?师父常讲,你把慧星撞火星搞清楚了,你能解脱吗?当然不可能解脱。你去讨论说地球的生命最早是从什么细胞分化怎么来的,你终于得到诺贝尔奖,你解脱了吗?你能解脱吗?不行了。对不对?你的烦恼还是很重,对不对?你家庭问题还是家庭问题。

所以说,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根本的问题在哪里,要解决的到底在哪里是什么?你不能抛开我们身心生命,然后去谈其他的,你谈你的对象,你所认知的,但是还是在依你的身心生命来谈你的对象,你的认知,然后从中去了解我们到底有什么问题,这个叫做世间。这样明白吗?

所以唯识学的发展也是顺着这样来的,它也不是。所以唯识学才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就谈谈说我们是怎么去认识到的,才会这样子。41:06

这样各位了解吗?有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要把世间这个观念转一下,转到怎么样,频率调到阿含经里面佛陀到底是怎么讲?所以现在很多学佛,怎么样?谈空说妙,说了一大堆怎么样,但是他从来不去观照他自己的身心到底是怎么回事,起了什么变化,烦恼多了还是少了,对不对?有没有用戒来规范自己,有没有打坐禅修来深入的探讨自己内心的这种心的动荡,有没有真正理解佛陀的智慧到底在讲什么?都没有,也不管自己身心。反正师父常讲照见五蕴皆空,老是照见别人的五蕴空,自己五蕴一点都不能空。对不对?

当别人发生事情的时候,你劝别人劝的头头是道,比师父还行,把那个理论讲起来比师父还行,对不对?但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什么都不行。所以这个就是佛陀告诉我们学阿含经就是重在这里,当你开始谈一些,谈空说妙的时候,你去知道你有没有用到你的身心生命上来,这个就是佛陀讲的世间,就叫做世间解。42:20

(7)无上士

颇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中,能于我所具足戒胜、三昧胜、智慧胜、解脱胜、解脱知见胜,令我恭敬宗重,奉 事供养,依彼而住?”

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佛陀就是说,佛陀开悟之后,他想,有没有这个世间持戒的、修定的、智慧的、解脱的、解脱知见,有没有比我高,然后让我可以尊重供养的?佛陀去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

复作是念:“无有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能于我所戒具足胜、三昧胜、智慧胜、解脱胜、解脱知见胜, 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者。

如果有,我愿意,佛陀是这样,他说有,我愿意,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一句很重要:

唯有正法令我自觉,成三藐三佛陀者,我当于彼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所以者何?过去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 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 依彼而住;诸当来世如来、应、等正觉亦于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

这一句什么意思?

哪一个没有被问到?来,海云。这句什么意思?

(答:依法不依人的意思)依法没错了,他倒不是重在依法不依人的意思,是依法没错,然后来,讲完(答:不管佛陀出世不出世,他存在不存在,法是一直都存在。)你要照这里面讲了,你讲的意思是对的,不能说错,但你要照这个讲。(答:我的理解还是他就说有佛无佛出世,他这个法都在,他说依这个法来尊重。)还有谁要补充?(答:我理解就是依法以法为本,)依法为本。还有吗?

就是说,佛陀开悟之后,你们讲的都没错,那师父讲的更圆满完整一点,你要把一些重点比对,当然都是依法。每一个经典它讲出来当然是以法为本,这没错了。

但是这里要有一个比对,怎么比对呢?佛陀开悟之后,他去想一件事情,世间一切的有情,对吧?天、魔、梵、人什么,有没有人比我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修行修为还高,让我值得去拜他当师父的?承事供养供给对不对?有没有这样子的人,或是有没有这样子的有情或众生呢?

佛陀当然神通广大,他想想说,没有。你不要跑来说,三世一切诸佛,我是佛王,没有这种事情。因为外面有人自称是佛王的,是谁你们大家都知道,没有这种事情。这样了解吗?那么都没有,但是有没有什么东西比佛还高的?佛法,正法。所以说佛陀,所以他说他要承事恭敬供养的就是正法。因为过去诸佛依正法而自觉成佛,现在佛他自己也是依法而自觉成佛,未来佛也是怎么样?依法自觉成佛,所以唯有法,能令佛陀承事恭敬供养。法就是佛法,指的就是佛法, 我们现在就在学佛法

问:那么佛法应该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后,弟子集结而后讲经说法的这个

师父:这个叫佛教,(问:佛法就很抽象的,就是在如来之前就有0

刚刚海云你讲的对不对?

你讲什么?佛也是依据经典的

法是什么?法不是佛陀自己创出来的,法是本来就是这样子,对不对?法尔如是。这样了解吗?但由抉择、发掘、修证到之后,依他来把这个法(传给我们)。你讲的法是抽象没错,所以如果佛都不讲,我们根基没那么高,我们不知道,我们没办法领悟到,没办法理解到。这样了解吗?所以法本来如此,有佛没佛,它都是这样。但是你不知道,佛就是创觉悟到,成佛,然后把它宣说讲给我们听,然后我们也依于这样子而学习,最后也能解脱,那么很久很久以后也能成佛。

这样可以吗?好。这个没关系,其实因为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没关系。不懂没关系。

因为师父前面讲了很多,有讲法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做正法?法是法住法界,这个师父都前面有讲,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回去,我们都有。我们录音带都有。如果有兴趣回去从头一点一点慢慢看。师父前面会都有讲得很清楚。后来再来,无上调御丈夫。上个学期(45集)就讲到这里了。49:24

(8)无上调御丈夫

这个丈夫是指“人”,佛陀是最能够怎么样?这个调御是什么意思?教导。对不对?教导的,所以叫做无上调御丈夫,就是佛陀能够,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教导弟子教导众生,所以叫做无上调御丈夫。这个经典里面看,丈夫指的就是人,然后人是被佛陀调御的,但是有其它经典前面这个(丈夫)用来形容是指佛陀,但是这个经典里面是指人,这些人是被佛陀调教的,这样可以吗?这是上个学期讲的,我们花快一个小时来讲,不然你们都忘记了。 天人师,这个是新的,现在这样讲的

(9)天人师

  • 第一节我今出世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足)、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 师,号佛、众祐。我今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我今说法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我今 已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戚,我今已得脱一切苦。(155)

【我今出世如来无所着、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

这个都是佛着十号 ,明行成就是明行足的意思,成就是足,足成就,为善逝,就是成为善逝。

【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 师,号佛、众祐。我今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我今说法得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究竟梵行讫,我今 已离生老病死,啼哭忧戚,我今已得脱一切苦。】

这里讲什么?佛陀说,我已经得究竟离一切苦,对不对?所以他现在要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什么?求利益,我要利益他们,然后饶益他们。因为佛陀他自己得到究竟,他不是自私躲起来就好,他要把他悟道的得到究竟的这些方法,教导天、教导人,所以他叫做什么?天、人、师。这样各位了解吗?后来把这样的一个意义延续下来,所以佛的出家弟子都叫做人天师范,不是吃饭,师就是老师的师,范就是把模范的范,所以出家众都叫做人天师范。不是人天吃饭,人天师范,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教导下来的这些法,然后出家众继承学习之后,他都成为人天的老师。当然一般凡夫僧,像师父这种也只能教人了,我的能力还没大到教导天。这样了解吗?

但这里要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要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出家人不拜天,这样了解吗?出家人不拜天,不拜天,知道师父讲什么?拜就是礼拜了,出家人不拜天,这样了解吗? 依正统的佛教,按阿含经来讲,出家人不拜天,因为你是人天师范。但是你不是很傲慢说我比你大,不是这样,而是说你剃了这个头,你就有负有人天师的这种责任,因为你担的就有这种出世佛法的责任,对不对?这个就是你的规范、你的责任。所以人要向你学,实际上天也得向你学,但是不是说你自己多伟大,而是佛陀把法赋予僧团,你是僧团的一分子,你就有这个责任。

这样各位了解吗?就像是有情操有节制的军人,对不对?当他被敌人围攻包围起来的时候,他怎么样?他不会投降,这是他的使命。是不是?你敌人再多再大,再厉害再怎么样,他有他的使命,他就必须得这个样子。这样了解吗?不是说看到人多就怂了。其实也是这样子,你一个出家人自己要有这种节操了,你不管自己修的好还是怎么样,你总是要有这种责任感,要有这种责任感,自己要好好的修好好学。这种责任感就是说,不管你个人的根基能力有限,对不对?你只要用心尽心去学,你就是人天师范,对不对?不要去求天来保佑你,你要天来保佑你,那就怎么样?颠倒是非了。55:22

你的老师求你来保佑,他来当你老师好了。记得上次还说,人间是什么?天的善趣,天人要死的时候要求生哪里?要求生人间,然后来投身做人,然后投身在善道家,对不对?然后能够听经闻法,然后根基够的话甚至出家。它(经文)不是告诉你,所以天的福报比人大,但是他仅止于福报比人大而已,他的智慧,他的智慧没有比人高的,所以真能学法的还是人。这样了解吗?少数天还多多少少能听经闻法,像释提桓因还是会护持佛法,听经闻法,但是听完回去什么都忘光了。对不对?

所以出家人要记得,依于佛法的传统,佛陀赋予的责任就是人天师范,自己对自己要有这种自觉,所以出家人正统来讲不拜天,但是不是高傲,也不是傲慢。所以师父比如说去哪里经过一些教堂,还是经过一些庙,不是佛教的寺院,经过一些庙什么会怎么样?我不会进去拜、烧香,不是不会,你过去,你经过打个招呼,怎么样?合个掌,打个招呼,就像师父跟你们经过,某某,阿弥陀佛,就打个招呼,互相尊重,但是它不是你拜的对象。这样各位清楚吗?好,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愍伤世间就是治愈世间的一些?

师父:就是哀愍世间。哀愍世间、悲愍世间,怜悯世间也可以。

问:究竟梵行讫,我今 已离生老病死,就是我究竟梵行了,所以我已离生老病死

师父:对。这个就是结束了,完整、完成,不是有银货两讫吗?意思是说他说法得究竟,而且是什么?梵行讫就是梵行已经修好了,他不是正在修,他已经修好了,所以他得究竟解脱。

问:是不是说我们也是应该以就说是学法,而不是说求天保佑,

师父:佛弟子,所以说你们上皈依的时候皈依什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然后不皈依什么?不皈依天魔天魔外道,这样记得吗?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法不皈依什么?外道典籍邪法。这样了解吗?所以佛弟子基本上依法而行,但是佛弟子基本上也不去求天保佑了,这样各位了解吗?明白了吧?

我问你,中国人供天,这是中国的传习俗传统,你要怎么拿捏,你们自己看着办。反正师父这样跟你讲了,师父自己也是这样子做,师父基本上我只拜佛拜菩萨,对不对?我不会去拜什么神拜什么。我说真的就是这样,你问如立师父,我看师父有没有去拜过什么神?没有了。因为你都有最高的,你要去拜那个干嘛?

而且这个告诉你,我跟你讲,神、天,他自己有他的福报,我告诉你,他自己有时候都自顾不暇,他来管你干嘛,而且他有他的福报,你自己有你自己的福报,你该做的是什么?皈依三宝,然后依法而行,对不对?该持戒持戒,该修定修定,该听听经闻法就听经闻法,然后一这样去做,你自然得到了什么?法的庇佑,法的保护,这样了解,如果你持戒清净的话,我告诉你,鬼、天、魔这些也靠不近你。

戒体,不是说这什么神功护体什么,不是这样,而是你记得师父讲什么吗?师父说你持戒久了之后,自然会形成一种什么?戒体跟戒行,这个戒体其实是你的好的习惯,你只要好的习惯久了之后,会防非止恶,就变成你的戒体,对不对?那就变成你的善业。这股善业是你自己的业力所造,所以很难被其他那些靠近你的,也很难去真的破坏你怎么样。你自己的福德功德业力大的话,谁都奈何不了你。除非是你自己胡作非为,你求谁保佑都没有用,你要胡作非为,你求佛保佑,佛都不会保佑,佛都不理你的。因为他告诉你是这个样子,你不照他这样做他怎么办?

佛说我是导人善道,知而不行,非我过也。这《遗教经》上面就这样讲了。我是良医,看病施药,但是你药要是不吃、不管,不照着我(说的)做,那你病医不好,你不要怪我,这样明白吗?01:01:29

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师父唯有个问题,刚才您提到就是说是天人的智慧比不上人的智慧,对吧?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听到你过去讲的事,比方说这个人他修什么定,然后就是说这一辈子死了,死了以后,他升到天道去了,升到天道以后,如果说他进入那个道了,结果他的智慧地方做人的时候还低了,他过去修的这些戒定慧怎么就到了天道就丢了呢?

师父:不是丢了,是它的每一道都有每一道的特性跟个性。我很简单的问你,如果你这辈子虽然有听经闻法,有听经闻法,但是如果你胡作非为,虽然听经闻法道理也懂,但你胡作非为或者入了鬼道,你也不大会成为一个聪明的鬼或有智慧的鬼,有这种事情吗?因为就唯识来讲,你过去学习的这些佛教的认知熏习的种子存在,这样了解吗?但是因为你的业报规范的报体,让你暂时这些种子无法现行,这样了解吗?

你要问这个问题的话,你为什么现在不会飞呢?你知道师父在讲什么?为什么你现在不会飞?以前你当天的时候会飞,为什么我现在变成人不会飞的呢?报,因为这个业报的会规范你成为这一道(的众生),你就是必须是这个样子。这样了解吗?你成为人,他的智慧开发自然就强。

照你这样推下去说,我过去是天人,我会飞,我神通广大,我这辈子再来我应该有(会飞),但是你没有,因为你人的规范就是依你人的业力规范就是规范这样子,你人的种子就是限制你必须是这个样子。这样可以吗?

你说什么时候上天了,以后就等你做人的时候继续修,那就很快了,智慧一下子就开发出来,因为你智慧种子得外缘来刺激,一下子就激发出来。可以吗?这样可以吗?其他同学可以吗?

问:在天道是不是不会造恶?

师父:基本上天道不造恶。(问:然后他如果到人间来就做国王?福报大的话),不一定,有些会,有些还不大会,因为经典上在描述都不大一样。我们是这样讲,你这一生的报尽之后,要看过去生中哪一个引业先成熟,那么他就会引导你。你说,那我做人我就很,不是,你做人,因为要记得一件事情,这是基本观念:唯有人能造大善、大恶,基本上其他道都在干嘛?都在受报,基本上其他都都在受报,大体上唯有人能造业能受报。

所以你这辈子是人,你可以造大善大恶,你这辈子做人的大善大恶直接影响到你死的时候,怎么样?引导你去哪里投胎。就不是说你过去生中来个先成熟就不是这个样子。你说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刚才讲一句很重要的,其他到不造业,大体上已受报为主。唯有人到能造善能受报,这样知道吗?所以人道的众生要死的时候,以他在世的时候造了什么为主,其他道众生要死的时候要投胎的时候,以他过去生中哪个业先成熟,就先受报,所以人生怎么样?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你不要再动不动请假。好,我们先休息一下,10分钟后回来。

01:06:02~ 01:09:13中道丛书免费结缘。

在正式上课之前,师父要宣布一件事情,第一个,我们以前谈过,我讨论我说过有佛法讨论,佛法座谈,那么这个座谈就是看一个月一次,到时候我会请,看海关,到时候看要怎么样都可以这个比较自由。好,你不用报名不用什么,只要接到通知,你时间可以你就过来,基本上一两个小时。这个座谈就是说,你平时在师父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些问题你也不好意思问,或者是跟上课的主题没有太大关系的,你想要问,你这时候想要问你都可以,佛法座谈都可以过来,这个是第一个。

第二个,现在师父开始有一个读书研讨会,跟佛法座谈不一样。现在一个读书研讨会要报名,而且人数不能多,可能最多就是六七个。而且你的程度要相当够,这个师父不好意思,这就非得这样。因为你这样不然就没法讨论。你要是对读书研讨会有兴趣的,等一下,下完课来跟师父讨论一下。我们现在规定现在就是预定要读的第一本,就是印顺导师所写的《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你有兴趣的等一下。可以下完课来师父这边。所以我会问问看看你的意愿,还有你的状况怎么样,因为这个就要做一个比较深入的研讨了,就是这样子。他有兴趣的等一下,到时候下完课到时候这边来要做个报名,而且程度要够。(问:什么程度?)你不能是问师父说阿罗汉是什么?或者是说那三界到底是什么这些。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说要有佛教史的概念,佛教历史的概念,我不是说你要懂的很清楚,背得很清楚,而是说要有佛教史的概念,经典的集结的概念,要有这些概念,这样子会比较好讨论,这样各位了解吗?海关你程度够了,没有问题了,就是这样子。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等一下下课来跟师父来问师父。1:12:09

(10)佛

  • 第一节尔时,世尊说偈答言:

“天龙干闼婆,紧那罗夜叉,无善阿修罗,诸摩睺罗伽,人与非人等,

悉由烦恼生,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 如芬陀利生,

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我虽生世间,不为世间着,历劫常选择,

纯苦无暂乐,一切有为行,悉皆生灭故,离垢不倾动,已拔诸剑刺,

究竟生死除, 故名为佛陀。”

最后一个叫做佛,但是还有一个叫世尊。佛陀的十号里面最普遍的通泛就叫做佛。但是因为我们通泛称呼,其实他是应该两个字叫什么?佛陀。对不对?bodhi 一般要翻成佛陀。01:12:23

好,为什么叫做佛? 内容是什么?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天龙干闼婆,紧那罗夜叉,无善阿修罗,】

无善阿修罗,这个无善不是其中一类,是描述阿修罗是无善的,

【无善阿修罗,诸摩睺罗伽,人与非人等,悉由烦恼生,如是烦恼漏,一切我已舍,】

有没有看到?这一些全部包括就六道众生了,有些是神,有些是天,有些是人,都是烦恼三界流转而来的。但是这些烦恼还有这些众生,我已经不再会成为这些众生了,因为我烦恼断尽,对不对?

【一切我已舍,已破已磨灭,】

就是这些烦恼我已经把它打破了,而且都把它消灭掉了。

如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

这一句什么意思?

芬陀利生,莲花。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讲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而不沾水,对不对?我问你,佛陀烦恼断尽了,对不对?但是佛陀还是还在这个世间,度化世间,但是他不会为世间的这些烦恼,这些七情六欲,这些动不动的各种各式各样的经济的、政治,什么说所污染跟干扰。对不对?就是说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对不对?芬陀利生虽生于水中,而未曾着水,他是防水的。

【我虽生世间,不为世间着,历劫常选择,】

这个选择是智慧的意思,

【纯苦无暂乐,】就是说一切的世间都是纯苦的,

【一切有为行,悉皆生灭故,离垢不倾动,已拔诸剑刺,究竟生死除, 故名为佛陀。”

离垢,然后不倾动,不会被世间这些种种什么,或是被烦恼所影响,然后心动这样子就不倾动。所以他叫做什么?佛陀。所以佛陀的意思,这佛陀本来就是觉悟的意思,佛陀bodhi,是觉者,他觉了什么?觉了世间的这种无常,然后觉到了宇宙的真理,然后断除了一切烦恼,这个就叫做佛陀。佛陀叫做觉者对不对?断除烦恼,觉知世间一切的无常,然后不为世间的种种所干扰所倾动。叫做佛陀。这样了解吗?那么佛陀从它的字义来讲,他就要做觉者,觉悟世间的人,成为正觉的人,就叫做佛陀。

好,有没有问题?来,继续。1:16

(11)世尊(Bhagavant)

  • 第一节神圣的、尊贵的、可敬的、俱福德的
  • 第一节尔时,世尊与波斯匿王而说此偈:

祠祀火为上  诗书颂为尊  人中王为贵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上

光明日为先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载  天及世人民  如来最为尊

其欲求福禄  当供养三佛( 26-6)

  • 第一节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犹如优昙钵花时时乃现。 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趣二处:若在家者当作转轮圣王,七宝具足;若出家学道者,必成无 上道,为三界世祐。( 49-6)

世尊(Bhagavant)

这是从Bhagavant,尊敬的,这个字衍生来的,对一个尊者的尊贵的人的称呼,有没有看到?我们常常说,世尊、世尊,对不对?世尊在台湾后来被滥用,台湾布袋戏把这个世尊去乱用,真正的是尊只能称呼佛陀,这样了解吗?其他不能乱称呼,唯有世尊为人称佛陀。但在印度早期,世尊的意思就是神圣的、尊贵的、可敬的、俱福德的,有这种种意思。所以只要是有这样子的——神圣的、尊贵的、可敬的、聚福德的,在印度他们都可以称为Bhagavant,这样了解吗?所以他们对他们上师,印度教或是印度的信仰,对他们上师,对他们恭敬的人,都可以称为Bhagavant的。尊贵的老师的或者是尊贵的什么?但是在佛教里面,Bhagavant只能用在于什么?佛。记得。连一般的阿罗汉都不能称,所以那些人称呼世尊的都是在称佛。

他的经典,你看,尔时,世尊与波斯匿王而说此偈:他就告诉这个国王,

【祠祀火为上 】

有没有看到?什么叫做祠祀火为上 ?这个是什么?祭祀拜神了,我们先看看后面:

诗书颂为尊  人中王为贵  众流海为首 众星月为上

光明日为先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载  天及世人民  如来最为尊

其欲求福禄  当供养三佛】

为什么祠祀火为上?我跟你讲,火供、用火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对不对?最原始最古老的宗教信仰,用火。所以古代很多原住民,现代也是一样,很多古老的民族,基本上只要做供、做祭祀的话都一定要怎么样?要点火,一定要点火,那么更胜者,点了火之后,把什么东西投进去,把祭品丢进去,有没有把人丢进去?有。古代比较残忍的或者是民智未开的那种,他把动物或者甚至把人丢进去,他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最大的祭祀跟供养。

问你,你求神能不能两手空空的求?因为我们的概念里面是把神当怎么样?人格化,对不对?我今天要求你帮我,比如说你们今天谁要去请某某来帮我做件事情,两手空空、晃晃就去了,人家说叫做两香蕉,对不对?当然不是,你去哪里,你总是要带点水果,带点水果对不对?带个茶带个什么去拜访,然后你能帮我做个什么吗?对不对?

我说,叫他帮忙不用送礼物的,我看只有师父而已。呵呵。而且我要你们帮忙,我还要你们怎么样,你约师父去,还要请师父吃一餐,你看当师父多好,竞品以后有没有兴趣?当师父多好,你看看。人家一般人求人家帮忙要带礼物去,师父请你们帮忙是怎么样?我不用带礼物,你们还要带礼物来,还要请师父吃一餐。

一般来讲,古代的求神就是说,你不能双手空空,那神(那会)理你呢?你要表示一点意思,所以你要给神东西,要贿赂。

印度教里面,人跟神是没办法沟通的,对不对?他要透过祭祀者,祭祀者,一般来讲古代最在印度教叫做婆罗门,婆罗门他就是祭祀者,要透过婆罗门念咒施法,但是这样还不行。还有祭祀主,最大的祭祀的首领,就叫做火神,火神,他是认为,火神是介于人跟天间的沟通,就透过火神,所以这些婆罗门的祭祀者他念咒了,念供养念什么之后呢,你的所有的供品要透过他丢进火里面,火烧了之后,火神会帮你把这些供品,带上天上去,你才能达到祭祀的完整。这样了解吗?

所以要记住:火供不是佛教的,火供是婆罗门的,是印度外道。这样各位了解吗?所以印度外道非常流行火供,这里才会讲说祭祀火为上,有没有看到?就是因为火供。

【诗书颂为尊

因为印度他作诗作书做什么?都会有一个习惯,会做什么?会做颂。所以佛教经典也有很多颂,对不对?很多颂这些颂就是把前面所讲的东西用偈诵把它囊括起来,所以你不用去背那么多,你就背诵就好。颂背起来你理解了就知道依颂来解释,所以叫做诗书颂为尊

【人中王为贵 】 这没问题吧?

【众流海为首 】这没问题吧?

【 众星月为上 】 反正晚上看得到就是月亮最大。

光明日为先】 这没问题吧?到这里为止这是前面的01:23:01

【八方上下中  世界之所载

都是在描述后面的,

【天及世人民  如来最为尊  其欲求福禄  当供养三佛

这个三佛不是三个佛,是sambuddha ,某某了解吗?你以为三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是 sambuddha的意思。我们不是说sammāsambuddha ,无上正等正觉吗?它浓缩为sambuddha,这样子有没有什么问题?他就是说在有情的世界当中,他前面用很多东西都是比喻,八方,哪八方?他已经讲上中下,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样了解吗?这叫八方,还有上下中,对不对?八方上下中,这是八方上下,在这八方上下里面没有加一个中,这样了解吗?不然就变成是十一方世界了。这讲的就是十方,有没有,在这十方里面,世界所拥戴的天还有人民中间,如来最为尊贵,如果要求福禄的话,供养佛陀。

这样各位了解,这个是增一阿含经里面的,叫做世尊,世界所最尊贵的就叫做世尊。

【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

有没有看到?我们都没有福报,遇不到如来,

【犹如优昙钵花时时乃现。】

优昙钵罗花据说很难开花,开花一下,很快就不见了,所以很难看得到它开花,而且更严重的是,据说优昙钵罗花不同季节开的花颜色不一样。

所以经典上有这么一个故事,很多阿罗汉真的证悟了,那么有人去问阿罗汉的很多状况,每个阿罗汉描述的都不大一样,然后他这个人就怀疑,就说奇怪这些人是真的阿罗汉的吗?他就跑去问佛,佛陀说是的,这些人都证阿罗汉,但毕竟他不是佛,所以他们都没办法完整的描述。他就怀疑,怎么是这样子吗?佛陀就说比如优昙钵罗花,对不对?它四季都会开,但是不一定什么时候开。问题是它四季开的花,颜色都不一样,所以有人看到一串钵罗花,因为优昙钵罗花难得一现,但是还是有人看到,但是你去问到,每个人讲的颜色状况不大一样,你就怀疑说,这些人是不是看到了,是看到了。但是怎么样?他描述的都不大一样,因为花本身,四季颜色不同。

那也就告诉你怎么样,唯有佛彻底究竟实相,所以佛能够从各方面各种各式各样来表达,其他的这些阿罗汉尊者,他们见到真理,解脱了,但不圆满,所以他们描述的都只是一方面。

所以说这个是另外一个故事,他就说 如来出世之时,实不可遇,犹如优昙钵花时时乃现。 这个时时不是常常,是偶尔,很少的机会会现。

若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趣二处:】

佛陀很难遇到,就像优昙钵花这样而已。佛陀成就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他出世之后他只有两个最终结果可以选择:

【若在家者当作转轮圣王,七宝具 足;若出家学道者,必成无 上道,为三界世祐。】

如果在家就做什么?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如果出家就怎么样?必成无上道,为三界的世祐世祐是什么?就是世尊的意思了。世尊又称世祐,这样了解吗?所以他说,像释迦太子,他一出生下来他就只有两个可以选择,没出家就是转轮圣王,出了家就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世间所最尊贵的。

好,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吗?可以来

3、佛的能力

(1)自悟、说法、教诫

  • 第一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 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 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 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 有何差别?”()
  • 第一节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 善思, 当为汝说。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谓四念处、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 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阿罗汉差别。”( 75 )

这个就是佛,圆满善知识的能力,但是你要知道,阿含经描述佛的能力越早越朴素,他很多描述没有像大乘经这样,讲到佛的好像神通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它描的蛮朴素的。01:28:27

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 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 厌、离欲、灭、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 罗汉慧解脱。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 有何差别?”】

他说五蕴,五受蕴,对不对?如果对色厌、离欲、灭、不起、解脱,就是不再执着色受蕴,不再执着受想行识,意思简单讲,你要不懂没关系,叫做照见五蕴皆空了,这样明白了吗?这里的意思就是要照见五蕴皆空,就成为佛陀。这样明白了。

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

比丘于色厌,就是不再对色贪染。离欲,离对色的欲望;灭,对色的执着,然后不起贪念,心不再动,然后得解脱

然后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只要对五蕴厌离、观空,照见五蕴皆空,他就成佛,就是如来,受想行识也是这样。

然后他下面又讲:

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名阿 罗汉慧解脱。有没有看到?你会觉得奇怪。他两句描述的都一样,为什么一个成佛一个是阿罗汉呢?有没有这种怀疑?都是离五欲,都是离五蕴的?为什么一个是佛,一个是阿罗汉呢?

所以比丘!如来、应、等正觉,阿罗汉慧解脱, 有何差别?”

佛陀就告诉你说,都是这样子,那么如来来跟阿罗汉慧解脱有什么差别?如果这句经典要讲的白话一点就是说,佛陀照见五蕴皆空,证得解脱。

如果有比丘,有人修行,照见五蕴皆空,结果证得阿罗汉,那描述的都一样,所以佛陀自己问了,你们觉得如来跟阿罗汉有什么差别?对不对?是不是这样?01:31:30

我们来看佛陀怎么回答?

【比丘白佛:“如来为法根、为法眼、为法依,】

如来是法的根本,为什么?法都从如来而来的。法眼,这个就是描述佛的智慧。法依,一切法的所依,因为这些教法都是从佛而来的。

【唯愿世尊为诸比丘广说此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比丘:“谛听, 善思, 当为汝说。】

注意听,好好的思维,我为你们说:

【如来、应、等正觉未曾闻法,能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

有没有看到?通达无上菩提,也就是说佛陀跟你们不一样,你们是听佛陀讲经说法才开悟的,佛陀是自觉法,通达无上菩提的。

【于未来世开觉声闻而为说法,】

有没有看到?所以佛陀第一个他是自觉的,他不是听经闻法而来的,他自己觉悟到正法而成为无上菩提,还有他为声闻而为说法,对不对?

【谓四念处、四正勤、 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八道。】

这个叫做三十七道品,为声闻说三十七道品。

【比丘!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别道、说道、通道,复能成就诸声闻教授教诫;如是说正顺、欣乐善法,是名如来、阿罗汉差别。”】

所以它这里整个的描述,有哪几个差别?

第一个,自觉法,对不对?但是其他的那些佛弟子就不是了,是听闻佛法,听经闻法,而且他不但自觉,而且为人说法。所以开觉声闻,其实上这个声闻,后来就把它定义为小乘的叫声闻。但是实际上声闻他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修解脱道的,不求无上菩提的叫声闻;另外一个意义它意义比较广——凡是受佛教导的,听佛讲经说法的都叫什么?声闻。这是比较广的意义,但是后来的意义都把它定为学解脱道的,不求成佛的。

能自觉法,能说法,再来,教授教诫,教授跟教学差在哪里?谁知道?

某某你知道,你先不用讲。你最近来来亲近师父,可能很多东西你知道,教授教诫,某某,字面上可以看得出来吗?

教授教诫,哪里不懂,(答:教授是传播你的经论知识,教诫就是有所规范的。)差不多,你再讲一次。(答:教授是应该传授佛法知识,教诫就是规范你的一些行为),对没错。就是这样子。

教授跟教诫不同,教授是教导你,授于你佛法,教诫是规范戒律,规范行为,制戒利僧,因为这个教诫的意义很大,你们如果听过师父讲过佛法的基本概念知识,就是说僧团为什么能成为一个僧团?依戒制而立僧团。因为你一个团体必须要守这样的一个戒,对不对?你才能成为一个僧团。所以僧团它的最高指导是佛法,问你,那在家人能不能学佛佛法?当然可以,但你在家人不成为一个僧团,对不对?那差在哪里?差在这个戒律的规范。这样了解吗?所以佛陀教诫教授以外,还要教诫,制戒利僧,建立僧团,然后建立僧团之后,目的在哪里?建立僧团,僧团的用意在哪里?如果在家人学佛,那就不用建立僧团了,都在家去学就好了。为什么佛陀要建立出家僧团?(答:令正法久住)。怎么样令正法久住?在家也可以学习,在家也可以修行,在家也可以传播佛法。僧团是一个楷模,因为他有很多行为规范,规范你成为一个应该有的样子,是不是?

师父跟你讲,你们讲的都对,只是你们没有办法解释。佛陀建立僧团有两个用意,意义很多了,有十大利益,但是里面可以规范成两个最重要的,两个最重要,一个,让愿意修学的人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了解。第二个,令正法久住。对不对?令正法久住,可以传播佛法,延续佛法。

第一个建立清净良好的环境。刚才师父讲说,学佛修行,在家也可以,理想上、理论上,在家出家都可以学,对不对?但是那是理论,现实上你们都是在家过来的,师父也是在家过来的。所以不是说一出娘胎就出家了,所以是在家过来的。

事实上在家人怎么样?真的生活的琐事真的太多了,你要修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是说完全不行了,你可以种种善根,听经闻法慢慢修学都是可以的,但是说你说,我要修到多少程度,要多高,要怎么样,其实在家人非常困难,这是现实的问题,不要骗人。你说有没有在家人根基很高,有,少数,对不对?绝大多数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来修学。

所以佛陀建立僧团,对个人来讲,创造一个愿意修学解脱的人,一个良好的环境,适合的环境来修行。这样各位了解吗?

我问你们,你们要训练奥林匹克冠军,对不对?理论上,需不需要一定要到专业的地方去训练?能不能说他天生天才很好,不用什么训练,他一去就跑冠军了,理论上有没有这种可能? 当然理论上是有的,现实上有可能发生过,但极少极少,绝大多数都得怎么样?不是受过,是必须受非常专业的训练,他才能达到那种专业的程度,是不是这样子?所以你不能说理论上反正你去不去,我自己训练,我都可以让我的儿子得奥运冠军,理论上可不可能?理论上,可能现实上非常难。

同样的,理论上再加出家都是可以修行的,你们都可以修行训练,但是就现实的理想上来讲,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抛开这些琐事,包括你的各种执着,包括你的各种,反正你们比吃不清楚了,你每天眼睛睁开就是什么?才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多了一个东西,什么?手机。手机可能比柴米油盐酱醋茶更重了,所以现在改了,每天一睁开,手机,再来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问题是手机比柴米油盐酱醋茶更干扰,让你更难修行,对不对?所以我告诉你,师父有手机,但是一般我出去才会带在身边,我在寺院我不会带在身边的,太干扰,所以你们不要有什么事传给我,师父是看不到的。

你不要紧急事传了,你有急事打电话来,你不要跟我传,你传传,师父等一下,可能到了什么时候师父想到,或是师父比如说在书房或者在用功的时候,我手机是放别的地方,才不会干扰。这样那样,所以师父一般手机是不会带在身上的,我一出去以后办要什么事才有可能。所以你不要,有重要事情打电话来,你不要打手机来,你不是打手机,你不要传简信过来。

所以佛陀说,虽然说都是一样照见五蕴皆空,都离五蕴的干扰都解脱,但是佛陀,他由于长期以来的训练,他自觉法而且能说法,而且制戒教戒,建立僧团让正法永住,这是一般声闻阿罗汉所做不到的,这个就是佛的能力。

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