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6 集圣谛 - 恶业无法用水洗
杂阿含经 第1184经 | 杂阿含经 第1186经 |
6.2.05 火供不能消灾 | 6.2.07 宿命论 |
有一次,佛陀在拘萨罗国游化,在孙陀利河岸落脚。河岸住了一位婆罗门,来拜访佛陀,在向佛陀请安之后,问佛陀:“你是否要下河去沐浴?”
佛陀问:“下这河中沐浴有何好处?”婆罗门回答:“这条河是救渡之河、吉祥之河、清净之河,若能在河中洗浴,就能清除一切罪恶。”
听完后,佛陀便用偈颂来纠正其观念:“如果有人造了不善业的话,无论是孙陀利河、婆休多、伽耶或萨罗河等,都无法帮他们洗清罪恶。许多愚痴之人常在这些河中洗浴,也没看见有任何除恶的功能。一个清净之人,为何还要用这些河水来清洗?一个清净之人,为何还要布萨[1]?一个清净之人用的是清净的业来清净自己,即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即是在净业中洗浴,并要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如果能做到这些,用一般水来洗身体就可以了,为何还非得用伽耶等河水来清洗不可呢?只要内心清净,不须用水洗外在。低下的田夫,浑身污垢,虽能用水洗去身上的尘秽,但却无法清净内心。”
【原文】《杂阿含》1185经(T2, 321b)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住孙陀利河侧丛林中。
时,有孙陀利河侧住止婆罗门来诣佛所,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问佛言:“瞿昙!至孙陀利河中洗浴不?”
佛告婆罗门:“何用于孙陀利河中洗浴为?”
婆罗门白佛:“瞿昙!孙陀利河是济度之数[2],是吉祥之数,是清净之数,若有于中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诸恶。”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非孙陀利河,亦非婆休多,非伽耶萨罗,
如是诸河等,作诸恶不善,能令其清净[3]。
恒河婆休多、孙陀利河等,愚者常居中,
不能除众恶。其清净之人,何用洗浴为?
其清净之人,何用布萨为?净业以自净,
是生于受持,不杀亦不盗,不淫不妄语,
信施除悭垢,于斯而洗浴。于一切众生,
常起慈悲心,井水以洗浴,用伽耶等为?
内心自清净,不待洗于外。下贱田舍儿,
身体多污垢,以水洗尘秽,不能净其内。”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析辨】
在许多宗教仪式中,火和水是最常被作为清净和除恶之用的。在印度教中用圣河的水来洗清罪恶,在基督教中用圣水来洗礼,在佛教中也有用大悲水来洒净的仪式。那么这些水洗火烤的仪式到底能否达到清净罪业的作用呢?佛陀在本经中已经明确地告诫,印度教用圣河的水来洗清罪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同样的道理,基督教的圣水当然也是行不通的。那么佛教的大悲水行得通吗?或许有些佛教徒会认为大悲水有咒语的力量,有佛菩萨的加持,当然可以。如果这样说合理的话,那印度教徒和基督徒也可以宣称他们的水是神加持过的。所以单用水是加持过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大悲水在佛教中的真义。本经中佛陀说,净戒中洗浴,于一切众生常起慈悲心。所以水只是清净的表征,表示愿意受持净戒,并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如果平时能受持净戒,有过则忏悔,并对一切众生起慈悲心,那大悲水才是名副其实的大悲水,也才能真正达到清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