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133經
雜阿含經 第132經 | 雜阿含經 第134經 |
如是我聞: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著,何所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系其首[1],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不知本際?」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願哀愍,廣說其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著,色見我,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系其首,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諸比丘!色為常耶?為非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如是,比丘!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系著、見我[2],令眾生無明所蓋,愛系其頭,長道驅馳,生死輪迴,生死流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諸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如是見、聞、覺、識、得、求、憶、隨覺、隨觀[3],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有見言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4],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5],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6]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7]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8],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9],七有天人往來[10],作苦邊。」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愛繫其首:被貪愛綁著而牽著走(如同牛被軛給拉著走)。
- ↑ 若無常者是苦,是苦有故,是事起、系著、見我:之所以無常是苦,是由於「事起、系著、見我」。ywsz, 7-28-2021
- ↑ 見、聞、覺、識、得、求、憶、隨覺、隨觀:見是眼識的作用,聞是耳識的作用,覺是鼻、舌、身三識的作用,識(知)是意識的作用,得是獲得,求是尋求,憶是憶念,覺、觀是指「尋、伺」,尋是粗的心相,伺是細的心相。
- ↑ 有我、有世間、有此世,常、恆、不變易法:即「常見」,認為身心乃至世界常住不變的見解。例如認為有「真我」或「造物主」永恆不變的見解。即認為我、世間常恆不變。
- ↑ 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非當來我所:沒有此世的我、沒有此世我所擁有的、沒有未來世的我、沒有未來世我所擁有的;在此經特指「斷見」的一種。與佛法的不同在於佛法的「無我」是基於因緣生滅的結論,而不是否定因果的斷滅論。
- ↑ 六見處:六個觀察處。這六個觀察處為「五陰」加上外道虛妄的邊見(常見、斷見)所見,都是無我的。
- ↑ 不復堪任:不再能夠。
- ↑ 正使放逸:縱使懈怠於修行。
- ↑ 決定向三菩提:必定正確地趨向正覺,指初果聖者不會退轉,遲早會證得涅槃。三菩提為音譯,義譯為「正覺」,另譯作「三佛」,指真正的覺悟。
- ↑ 七有天人往來:最多於天界與人間往返七次(為證得「須陀洹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