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263經
雜阿含經 第262經 | 雜阿含經 第264經 |
如是我聞:
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云何以知見故,得諸漏盡,非不知見?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不修方便隨順成就,而用心求[1]:『令我諸漏盡,心得解脫。』當知彼比丘終不能得漏盡解脫。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習何等?謂不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譬如伏雞[2],生子眾多[3],不能隨時蔭餾[4],消息冷暖[5],而欲令子以觜、以爪啄卵自生,安隱出㲉,當知彼子無有自力,堪能方便以觜、以爪安隱出㲉。所以者何?以彼雞母不能隨時蔭餾,冷暖長養子故。
「如是,比丘不勤修習隨順成就,而欲令得漏盡解脫,無有是處。所以者何?不修習故。不修何等?謂不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若比丘修習隨順成就者,雖不欲令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正復[6]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7]。所以者何?以彼伏雞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故。
「如是,比丘善修方便,正復不欲漏盡解脫,而彼比丘自然漏盡,心得解脫。所以者何?以勤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譬如巧師、巧師弟子,手執斧柯[8],捉之不已[9],漸漸微盡手指處現[10],然彼不覺斧柯微盡而盡處現[11]。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盡,然彼比丘知有漏盡[12]。所以者何?以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譬如大舶,在於海邊,經夏六月,風飄日暴,藤綴[13]漸斷。
「如是,比丘精勤修習隨順成就,一切結縛、使、煩惱、纏,漸得解脫。所以者何?善修習故,何所修習?謂修習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
說是法時,六十比丘不起諸漏,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不修方便隨順成就,而用心求:若不精進地依照修法的順序修習,而只是在心裡空想。
- ↑ 伏鷄:孵蛋的母雞。
- ↑ 生子雖多:比喻雖然有很多好的想法或者解脫的願望。
- ↑ 蔭餾:覆蓋加溫,指孵蛋。
- ↑ 消息冷暖:照顧每顆蛋的冷、暖狀態。「消」是減少,「息」是生長、增加,「消息」是「(視情況)適當地減少或增加」,引申為「照顧」的意思。
- ↑ 正復:縱使,即使。
- ↑ 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縱使母雞不想讓小雞出殼,小雞自然也會順利出殼。
- ↑ 斧柯:斧頭的握柄。
- ↑ 捉之不已:操持使用不停歇。
- ↑ 漸漸微盡手指處現:斧柄被手指握住的地方會漸漸磨損,久而久之,斧柄上手指的握痕就愈來愈明顯。
- ↑ 這裡也告訴我們,日常修行中不要急切地想在短時間內看到修行的成果,比如每天都在比較打坐是否比昨天有進步,或者有了進步就希望自己進步更快一些,雖然從態度上看這也是精進的表現,但實際上反而是對結果的執着,會障礙修行。12-17-2021,靖定
- ↑ 不自知見今日爾所漏盡,明日爾所漏盡,然彼比丘知有漏盡:不要執着、糾結於是今天還是明天漏盡解脫,只要知道精進修行就會一定會在某一天漏盡解脫,這樣就足夠了。2/19/24 11:29:54 AM, 靖定
- ↑ 藤綴:繫住船舶的繩子。呼應下文的「結縛、使、煩惱、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