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8 集聖諦 - 貪愛

出自磐中觉道 • Wiki
(重新導向自雜阿含經 第275經
雜阿含經 第274經 雜阿含經 第276經
6.1.07 無明與明 6.1.09 食子喻

有一次,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這時,佛陀告訴比丘們:「就實而說,如果要說力氣最大的人,那非難陀莫屬[1][2]。如果要說誰是最莊嚴的,那也是難陀;要說離貪欲精進的,那也是難陀。

比丘們!難陀閉護根門、飲食知節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盡一輩子修持完全的清淨梵行。由於難陀小心守護根門,眼見色時,不會執取色相,不會隨色相的好壞而起心動念。所以無明闇障、世間的貪愛、惡不善法不會污染他的內心,防護其他諸根也是一樣,這就是所謂的難陀守護根門。

飲食知節量:難陀比丘在吃東西時,做如此的省察:不高慢、不放逸、不著美味、不為身形健美,只是維持身體的需要而已。適量飲食,只為止飢渴,為能修行,去除飢餓之苦,也不會生起過度飲食所產生的問題,一切只是隨宜而行。就如同在機件上塗潤滑油,或在傷口上塗藥,是一樣的道理。這就是難陀飲食知節量,不好樂名聲而喜好獨住。

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行:難陀白天常正念經行、打坐,去五蓋,讓身心清淨。初夜也是經行、打坐,去五蓋,讓身心清淨。到了中夜就洗腳入室內,準備睡覺。睡時右脇而臥,做光明想,作覺醒想。到了後夜醒來時,慢慢起身,還是經行、坐禪。這就是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習。

難陀正念而住:難陀無論是朝着東方看,或是南、西、北方看時,都是正知正念,這世間貪愛和其他惡不善法就不會染污他的內心。正知時,無論是各種覺受的生起、停留、滅去,都要清楚明白,並起正念而令心不散亂。對其他的想等心念的觀察也是一樣。所以比丘們!大家要像難陀一樣,精進用功。」

【原文】《雜阿含》275經(T2,73b)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其有說言有大力者,其唯難陀!此是正說[3]。其有說言最端正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其有說言愛欲重[4]者,其唯難陀!是則正說。

諸比丘!而今難陀關閉根門,飲食知量,初夜後夜精勤修習,正智成就,堪能盡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彼難陀比丘關閉根門故,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若諸眼根增不律儀[5],無明闇障、世間貪愛、惡不善法不漏其心,生諸律儀;防護於眼、耳、鼻、舌、身、意根,生諸律儀,是名難陀比丘關閉根門。

飲食知量者,難陀比丘於食繫數[6]。不自高、不放逸、不着色、不著莊嚴,支身而已[7]。任其所得[8],為止飢渴,修梵行故。故起苦覺[9]令息滅,未起苦覺[10]令不起故[11],成其崇向故[12]。氣力安樂,無聞獨住(無罪觸住)故[13]。如人乘車,塗以膏油,不為自高,乃至莊嚴,為載運故。又如塗瘡,不貪其味,為息苦故。如是,善男子難陀知量而食,乃至無聞獨住(無罪觸住),是名難陀知量而食。

彼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者,彼難陀晝則經行、坐禪,除去陰障[14],以淨其身。於初夜時,經行、坐禪,除去陰障,以淨其身。於中夜時,房外洗足,入於室中,右脇而臥,屈膝累足,繫念明相,作起覺想[15]。於後夜時,徐覺徐起,經行、坐禪,是名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習。

彼善男子難陀勝念正知者,是善男子難陀觀察東方,一心正念,安住觀察;觀察南、西、北方,亦復如是[16]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彼善男子难陀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

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關閉根門,如善男子難陀;飲食知量,如善男子難陀;初夜、後夜精勤修業,如善男子難陀;正念正智成就,如善男子難陀。如教授難陀法,亦當持是為其餘人說。」

時,有異比丘而說偈言:

「善關閉根門,正念攝心住,

飲食知節量,覺知諸心相,

善男子難陀,世尊之所歎。」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17]

【析辨】

煩惱的根源是無明與貪愛。無明乃知見上的錯謬,貪愛則是行為、情感上的染著。我們要斷除煩惱,解脫生死之苦,在知見上,就必須要時常聽經聞法,不斷地熏習緣起無常、無我等法義,開發智慧。而在具體的事行上,佛陀在本經中,以難陀為典範,提出了幾個修持清淨梵行的基本行持方法,即:關閉根門、飲食知量、精勤修業、正念而住。

1、關閉根門:即上章苦聖諦中的六根門頭好修行。當見色聞聲時,能正知自己是否起了貪染或瞋惡。如果起了不善心,就必須以無常、無我正觀來降伏。

2、飲食知量:即在日常飲食上去觀照、降伏對吃的貪染。飲食時,要持平等心,即食時要作平等觀想。無論好吃與否,不要有分別心,唯以能維持色身的運作為主。只要吃得健康、營養均衡即可,不要貪著在美味上。漢傳佛教的飲食觀重點雖然放在慈悲觀上,即「不食眾生肉,長養慈悲心」。但也不能忽略了佛陀所教導的平等觀,而一味地強調素食的美味、可口。按照佛陀的完整教法,在佛教的飲食觀上,平等觀能降伏煩惱,慈悲觀長養大悲心,兩者應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精勤修業:即日夜六時除了中夜可睡覺外,其餘時間都必須用功修行。這裏的用功修行,主要是指經行與禪修,當然也包括了乞食、講法、聽法、論法等。其中中夜大約指晚上十點至次日凌晨兩點,這是睡覺的時間。就算是睡覺也必須保持警覺,即右脇而臥並做光明想,不因睡眠而放逸。這裏要特別注意的是,縱使像難陀這樣為佛陀所讚嘆的精進之人,睡眠時也還是躺臥而睡,並沒有所謂的「不倒單」(坐着睡)。「不倒單」並非佛陀所要求的睡眠方式,也不符合身心的休息原理。

4、正知而住:這是一切修行的法則,即常說的正知正念。正知是清楚明白自己現在正在做什麼,清楚明白是起善的心、還是起不善的心。正念就是心念時時與佛法相應,以佛法為準則來應對進退,即常念緣起、無常、無我。

以上幾點,不僅是觀念上的正確認知,更是行為上離愛染的入手修行處,也是修定的前方便。因此修行者應銘記於心,精勤修習。

  1. 難陀為佛陀的同父異母兄弟,其母為大愛道,跟隨佛陀出家而證得阿羅漢。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II-10
  2. 佛陀有兩個很容易令信徒或外人搞混的兄弟,一個叫阿難陀(Ānanda),一個叫難陀(Nanda)。阿難陀就是阿難,是佛陀的堂弟兼侍者,十大弟子之一;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胞弟。(引用
  3. 正說:確實是這樣的。
  4. 《雜阿含經》卷三十八第1067經記載難陀剛出家時喜歡衣着光鮮亮麗、嬉戲調笑,經過佛陀告誡後才一改態度,用心修行。《增一阿含經》卷九〈慚愧品18〉第7經也記載,難陀修行一陣子後還是無法忘懷他美豔的妻子,甚至想要還俗,因此佛陀善巧引導,讓他上天看天女、下地看油鍋,他瞭解了因果,也就調伏了心念,好好修行。獅子吼站
  5. 「諸眼根增不律儀」此句比對經的上下文、別譯雜阿含和南傳相應經典文,句中的「不」要去除才合理,而作「諸根律儀」或則整句去掉。「律儀」梵文saṃvara有等護、守護之義,守護諸根,防非止惡就是律儀。簡要地說,就是處處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合於道德的規範。
  6. 繫數(巴利語paṭisaṅkhā)是觀察、省察的意思,「於食繫數」意為吃東西時,要作如此的省察。
  7. 支身而已:只是為了維持生命。
  8. 任其所得:無論得到什麼食物。
  9. 起苦覺:已經升起的苦受。
  10. 未起苦覺:尚未升起的苦受。
  11. 《舍利弗阿毘曇論》說,云何斷故受不生新受?若飢,緣飢故生身心苦受,是名故受。何謂新受?若食過度,緣過度故生身心苦受,是名新受。
  12. 成其崇向故:成就他崇高的志向。
  13. 氣力安樂、無罪觸住故:為了保持體力安穩喜樂、沒有過失。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健康、無過失,住於安樂」。獅子吼站
  14. 《十誦律》卷2:「如是行者則能捨離瞋恚、睡眠、調戲、疑、悔。是諸陰蓋能煩惱心,使慧力羸不至涅槃,是故當除。」(T23,7b)
  15. 作起覺想:作要醒起來的想法,不貪睡。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意念作起身想」。獅子吼站
  16. 難陀為何要觀察四方?這可能只是在形容難陀無論做何事都是一心正念,安住觀察,不會因為方位而有差別,但似乎也有一些修定的方法是要觀察不同的方向,有興趣可以參考獅子吼站有關此問題的討論
  17. 此經文的白話文亦可參考莊春江 雜阿含經二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