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916經
雜阿含經 第915經 | 雜阿含經 第917經 |
如是我闻: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尼揵弟子,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告聚落主:“欲何所论?尼揵若提子为何所说?”
聚落主言:“彼尼揵若提子说:‘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以多行故,则将至彼[1];如是盗、邪淫、妄语皆堕泥犁中,以多行故,则将至彼。’”
佛告聚落主:“若如尼犍若提子说杀生者堕泥犁中,以多行故,而往生彼者,则无有众生堕泥犁中[2]。聚落主!于意云何?何等众生于一切时有心杀生?复于何时有心不杀生,乃至何时有心妄语,何时有心不妄语?”
聚落主白佛言:“世尊!人于昼夜,少时有心杀生,乃至少时有心妄语,而多时不有心杀生,乃至妄语。”
佛告聚落主:“若如是者,岂非无有人堕于泥犁中耶?如尼揵所说:‘有人杀生者,一切堕泥犁中,多习行[3]者将往生彼,乃至妄语亦复如是。’聚落主!彼大师出兴于世,觉想筹量,入觉想地住,于凡夫地自辩所说,随意筹量[4],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法,言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多习行故将往生彼,乃至妄语亦复如是。彼诸弟子若信其说,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能为弟子作如是说:“若杀生者,一切皆堕泥犁中,多习行故,将往生彼。”我本有心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当堕泥犁中。’得如是见,乃至不舍此见,不厌彼业,不觉彼悔,于未来世,不舍杀生[5],乃至不舍妄语,彼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亦不满足。意解脱不满足、慧解脱不满足故,则为谤圣邪见;邪见因缘故,身坏命终,生恶趣泥犁中。如是,聚落主!有因、有缘众生烦恼,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
“聚落主!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兴于世,常为众生呵责杀生,赞叹不杀;呵责偷盗、邪淫、妄语,赞叹不盗、不淫、不妄语。常以此法,化诸声闻,令念、乐、信、重,言:‘我大师知其所知,见其所见,呵责杀生,赞叹不杀,乃至呵责妄语,赞叹不妄语,我从昔来,以愚痴无慧,有心杀生,我缘是故,今自悔责。’虽不能令彼业不为,且因此悔责故,于未来世,得离杀生[6],乃至得离盗、淫、妄语,亦得满足正意解脱[7],满足慧解脱,意解脱、慧解脱满足已,得不谤贤圣,正见成就;正见因缘故,得生善趣天上。如是,聚落主!有因、有缘众生业烦恼清净[8]。
“聚落主!彼多闻圣弟子作如是学:‘随时昼夜观察所起少有心杀生、多有心不杀生。’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9]。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随喜已,欢喜生;欢喜已,心猗息;心猗息已,心受乐;受乐已,则心定;心定已,圣弟子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满于一方,正受住。二方、三方,乃至四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无有瞋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诸方,具足正受住。”
尔时,世尊以爪甲抄少土,语刀师氏聚落主言:“云何?聚落主!我爪甲土多?大地为多?”
聚落主白佛言:“世尊!爪甲土少少耳,大地土无量无数。”
佛告聚落主:“如甲上之土甚少,大地之土其数无量。如是心与慈俱,修习多修习,诸有量业[10]者,如甲上土,不能将去[11],不能令住。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不得为比。”
说是语时,刀师氏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聚落主见法、得法、觉法、知法、深入于法,离诸狐疑不由于他、不随于他,于正法、律得无所畏。从坐起,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白佛:“我已度,世尊!已越,世尊!我今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尽其寿命为优婆塞。世尊!譬如士夫欲求灯明,取其马尾,以为灯炷,欲吹令燃,终不得明,徒自疲劳,灯竟不然。我亦如是,欲求明智,于诸愚痴尼揵子所,愚痴习近,愚痴和合,愚痴奉事,徒自劳苦,不得明智,是故我今重归依佛、归法、归僧。从今以去,于彼尼揵愚痴、不善、不辩者所,少信、少敬、少爱、少念,于今远离。是故,我今第三归佛、归法、归僧,乃至尽寿为优婆塞,自净其心。”
时,刀师氏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12]
杂阿含经论会编
- ↑ 殺生者,一切皆墮泥犁中,以多行故,則將至彼:殺生的人都一定會墮地獄中,因為自然會習慣多殺生,則將到地獄。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若作殺業,隨殺時多,必墮惡趣,入于地獄[……]隨作時多,必墮地獄」,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凡任何殺生者,一切都是墮惡趣、地獄者[……]凡住於屢屢如此者,因為那樣而被引導[往生]」。
- ↑ 以多行故,而往生彼者,則無有眾生墮泥犁中:(尼犍外道說)殺生的人自然會習慣多殺生,並因此而往生地獄。如果這個敘述是正確的,那麼沒有眾生會墮地獄。(因為縱使是殺生的人,一天中不殺生的時間通常比殺生的時間多。)
- ↑ 習行:常行;習慣做。
- ↑ 彼大師出興于世,覺想籌量,入覺想地住,於凡夫地自辯所說,隨意籌量:那外道的大師尼揵若提子出現於世間,透過思想、思量,保持在思想的層次(而沒有達到證知的層次)。他以凡夫的層次自己辯說,隨著自己的意思而思量。按:這是形容外道大師自己想了一套看似合理的講法,實則沒有證量。
- ↑ 得如是见,乃至不舍此见,不厌彼业,不觉彼悔,于未来世,不舍杀生:尼揵外道主张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须以苦行(如裸形、涂灰等)偿还,要脱离轮回,必须修苦行,等苦行成就、旧业消灭,新业不生时,生命就回复清净,舍离肉体、获得解脱。因此,他们也就不会认为忏悔等会有任何用处,既然不会为自己杀生忏悔,未来世也就很可能不会舍弃杀生。
- ↑ 雖不能令彼業不為,且因此悔責故,於未來世,得離殺生:雖然不能讓那過去的惡業變成沒作過,但因為有這樣悔過自責的關係,在未來得以離於殺生。
- ↑ 正意解脫:正確地心解脫。
- ↑ 此段佛陀主要在强调忏悔的重要。
- ↑ 不是不類:不對、不像樣。
- ↑ 有量業:指惡業,以惡業的有限制(有量)對應於四無量心的沒有限制。
- ↑ 將去:支使;支配。
- ↑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杂阿含经 第916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