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924經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雜阿含經 第923經 雜阿含經 第925經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间马有八态。何等为八?谓恶马临驾车时,后脚蹹人[1],前脚跪地,奋头啮人[2],是名世间马第一态。复次,恶马就驾[3]车时,低头振轭[4],是名世间恶马第二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车时,下道而去,或复偏厉车[5],令其翻覆,是名第三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车时,仰头却行[6],是名世间恶马第四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车时,小得鞭杖[7],或断缰折勒,纵横驰走[8],是名第五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车时,举前两足,而作人立,是名第六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之时,加之鞭杖,安住不动,是名第七之态。复次,世间恶马就驾之时,丛聚四脚[9],伏地不起,是名第八之态。

“如是,世间恶丈夫于正法、律有八种过。何等为八?若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罪[10]发举时,彼则瞋恚,反呵责彼言:‘汝愚痴,不辩不善,他立举汝,汝云何举我[11]?’如彼恶马,后脚双蹹,前脚跪地,断鞅折,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一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反出他罪[12],犹如恶马怒项折轭,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二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不以正答,横说馀事,瞋恚㤭慢,隐覆嫌恨,不忍,无所由作[13],如彼恶马不由正路,令车翻覆,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三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令其忆念,而作是言:‘我不忆念。’抵突不伏[14],如彼恶马却缩转退,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四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轻蔑不数其人,亦不数僧[15],摄持衣钵,随意而去,如彼恶马加以鞭杖,纵横驰走,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五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自处高床、与诸上座共诤曲直,如彼恶马双脚人立,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六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默然不应,以恼大众,如彼恶马加其鞭杖,兀然不动,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七之过。

“复次,比丘!诸梵行者以见闻疑举时,则便舍戒,自生退没,到于寺门,而作是言:‘汝默然快喜安住,我自舍戒退没。’如彼恶马丛聚四足,伏地不动,是名丈夫于正法、律第八之过。是名比丘于正法、律有八种丈夫过恶。”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6]

杂阿含经论会编

  1. 後脚蹹人:後腳踏人。「蹹」同「踏」。
  2. 奮頭齧人:拼命咬人。
  3. 就駕:將馬套上車轅(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以出行。
  4. 低頭振軛:低著頭試圖甩掉套在頸背上的軛。「軛」是在車衡兩端扼住牛、馬等頸背上的曲木,讀音同「餓」。
  5. 下道而去,或復偏厲車:離開道路,或是甚至使車偏離道路。
  6. 仰頭却行:抬起頭、倒退著走。
  7. 小得鞭杖:轻微的鞭杖?
  8. 斷韁折勒,縱橫馳走:破壞拴繫的繩索,四處奔跑。「韁」和「勒」皆為拴繫馬匹的繩索。
  9. 叢聚四脚:把四隻腿彎曲聚在一起。
  10. 見聞疑罪:親自看到、聽別人說、或合理懷疑,而認為他人犯戒。
  11. 他立舉汝,汝云何舉我:別人應該要檢舉你才對,你哪有資格來檢舉我?
  12. 反出他罪:反而說對方犯戒而應該懺悔。「出罪」指犯戒後向未犯戒的僧眾懺悔。
  13. 不以正答,橫說餘事,瞋恚憍慢,隱覆嫌恨,不忍,無所由作:不正面回答,離題而說著不相干的事,忿怒又傲慢,掩蓋過錯,怨恨,不接受,消極不配合。
  14. 觝突不伏:頂撞不服,不認錯。「觝」讀音同「抵」。
  15. 輕蔑不數其人,亦不數僧:藐視、不理會檢舉人、也不理會僧團。相當的南傳經文作「不理會僧團、不理會責備者」。
  16.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杂阿含经 第924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