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 第936經
雜阿含經 第935經 | 雜阿含經 第937經 |
如是我聞:
時,有迦毘羅衛釋氏集供養堂,作如是論,問:「摩訶男!云何最後記說彼
百手释氏
命終,世尊記彼得須陀洹,不墮惡趣法,決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邊。然彼百手釋氏犯戒飲酒,而復世尊記彼得須陀洹,乃至究竟苦邊。汝摩訶男,當往問佛,如佛所說,我等奉持。」爾時,摩訶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等迦毘羅衛諸釋氏集供養堂,作如是論,摩訶男:『云何最後記說,是中百手釋氏命終,世尊記說得須陀洹,乃至究竟苦邊。汝今當往重問世尊,如世尊所說,我等奉持。』我今問佛,唯願解說。」
佛告摩訶男:「『善逝大師、善逝大師』者,聖弟子所說,口說善逝,而心正念、直見,悉入善逝。
「『正法律、正法律』者,聖弟子所說,口說正法,發心正念、直見,悉入正法。
「『善向僧、善向僧』者,聖弟子所說,口說善向,發心正念、直見,悉入善向。
「如是,摩訶男!聖弟子於佛一向淨信,於法、僧一向淨信,於法利智、出智、決定智[1],八解脫具足身作證,以智慧見,有漏斷知。如是聖弟子不趣地獄、畜生、餓鬼,不墮惡趣,說阿羅漢俱解脫。[2]
「複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彼知見有漏斷[3],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慧解脫。[4]
「複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而不見有漏斷,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身證。[5]
「複次,摩訶男!若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不得八解脫身作證具足住,然於正法、律如實知見[6],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見到。
「複次,摩訶男!聖弟子一向於佛清淨信,乃至決定智慧,於正法、律如實知見,不得見到,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信解脫。
「複次,摩訶男!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於五法[7]增上智慧,審諦堪忍[8],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法行。
「複次,摩訶男!聖弟子信於佛言說清淨,信法、信僧言說清淨,乃至五法少慧,審諦堪忍,謂信、精進、念、定、慧,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隨信行。
「摩訶男!此堅固樹[9],於我所說能知義者,無有是處。若能知者,我則記說[10],況復百手釋氏而不記說得須陀洹?摩訶男,百手釋氏臨命終時,受持淨戒,舍離飲酒,然後命終,我記說彼得須陀洹,乃至究竟苦邊。」
摩訶男釋氏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作禮而去。 [11]
雜阿含經論會編
- ↑ 於法利智、出智、決定智:對於法有犀利的智慧、出離的智慧、徹底不疑的智慧。
- ↑ 即俱解脫阿羅漢。
- ↑ 知見有漏斷:了知、見到煩惱斷了。
- ↑ 即慧解脫阿羅漢。
- ↑ 即能達到滅盡定的阿那含果聖人。
- ↑ 於正法、律如實知見:清楚明白地見到佛陀所教的真理(四聖諦)和戒律,即初果聖者有的「法眼淨」。
- ↑ 五法:即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
- ↑ 審諦堪忍:明白道理然後接受、忍可。
- ↑ 本經中自「善逝大師」起描述聖弟子皈依佛、法、僧的三個段落,在相當的南傳經文中作「凡長久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團的那位優婆塞,他如何會走入下界呢?」這段相當的南傳經文,有助於讓我們理解為何本經中突然出現描述聖弟子皈依佛、法、僧這三個段落。
- ↑ 此堅固樹,於我所說能知義者,無有是處。若能知者,我則記說:這棵品種為「堅固」的樹,當然不可能瞭解我所說的佛法,但是假如這棵樹能清楚明白地見到真理,我也會記說這棵樹證果了。按:這是比喻證果的判定有客觀的標準,只要達到標準即證果,不因人而異。其中「堅固樹」在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中作「娑羅樹林」,相當的南傳經文中作「大娑羅(樹)」。也就是說,百手釋氏即使生前飲酒破戒,但命終時能夠「受持淨戒,舍離飲酒」,即達到了證果的標準,那佛陀也就記說他證果。
-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雜阿含經 第936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