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5 集圣谛 - 火供不能消灾

来自磐中觉道 • Wiki
杂阿含经 第1183经 杂阿含经 第1185经
6.2.04 祈愿不能除业 6.2.06 恶业无法用水洗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拘萨罗,落脚在孙陀利河旁。这时,佛陀半夜起来打坐,因刚剃完发不久怕受凉,就以衣覆头。同时,河边住了一位婆罗门,也刚好半夜起来作祭祀(火供)。他做完仪式后,想将剩馀的食物拿到河边,供养有德行的婆罗门。

这时,佛陀听到有声音,就将盖头的衣拿下,想看看是谁。婆罗门看到佛陀时,心想:“原来是个剃头的沙门。”就在转身想离开时,忽然想到:“婆罗门也有剃头的。”于是就走向佛陀问道:“你是什么种姓的?”

佛陀很有智慧地回答:“你别问一个人的出生,你应问这个人到底做了什么事。就像钻木也能取火一样,下贱种中也能出生圣人。最主要是要有智慧,心怀惭愧,精进于调伏烦恼,清净修梵行,证得究竟真理。你想要供养的话,这是最好的时刻。”

婆罗门回答:“我以前祭祀完后,都将剩下的食物布施给其他人。从来没见过如此的圣人,这真是最好的供养时机。”

这时,婆罗门信心增长,就想拿刚才的食物供养佛陀,佛陀却拒绝了。那是因为在乞食受供时,不能宣说供养的福德[1]

婆罗门问佛陀:“那这些食物应该如何处理?”

佛陀就让他将食物丢进没有虫蚁的水中。

当婆罗门把食物放进水中时,水中冒烟沸腾,啾啾作声,就像将烧热的铁球投入冷水中一样。婆罗门看了之后惊慌害怕,以为会发生什么灾难。便收集了一些干柴准备火供,期望能消灾解厄。佛陀见了便以偈颂劝告婆罗门:

“婆罗门以烧干草木来作火供,

千万别认为这是清净之道,而能消灾除难。

火供本是错误的供养,被误认为是聪明的方法,

外道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修行,误以为能得清净。

你们要放弃这种形式的火供,而生起内心的火供,

即是常不放逸地修行,常常修真实的供养,

随时生起清净信,起广大布施。

如果只是作形式的火供,而不知内心的清净,

那内心的贪欲就像火供的干柴,

瞋恚就像生起的黑烟,妄语就是烧焦味。

舌头是火供用的杓子,胸内就是起火处,火常烧不息。

一个修行人应自我调伏,消灭内心的火。

正信就像大河的水一样,持净戒能得济度,

澄净的流水能灭心中的火,这才是智者所赞扬的。

想要得到清净法的智者,应在信戒的河中洗浴,

水浅不湿身,能安然地渡到对岸。

正法就像一池清水,福德能济度众人,

澄净的法功德水,智者所赞叹。

想要得到清净法的智者,应在正法的池水中洗净,

水浅不湿身,能安然地渡到对岸。

以真理做为调整自我的目标,并依此来摄导梵行,

慈悲才是真正的苦行,

以正法的水来清净我们的心,

这才是智者所赞叹的。”

【原文】《杂阿含》1184 经(T2, 320b)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萨罗人间游行,宿于孙陀利河侧[2]

尔时,世尊剃发未久,于后夜时,结跏趺坐,正身思惟,系念在前,以衣覆头。时,孙陀利河侧有婆罗门住止,夜起持祠,馀食不尽,时至河边,欲求大德婆罗门以奉之。尔时,世尊闻河边婆罗门声,闻已,謦咳[3]作声,却衣现头。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见佛已,作是念:“是剃头沙门,非婆罗门。”欲持食还去。彼婆罗门复作是念:“非独沙门是剃头者,婆罗门中亦有剃头,应往至彼,问其所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诣世尊所,而问之言:“为何姓生?”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汝莫问所生,但当问所行。

刻木为钻燧,亦能生于火;

下贱种姓中,生坚固牟尼。

智慧有惭愧,精进善调伏,

究竟大明际,清净修梵行。

而今正是时,应奉施馀食。”

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复说偈言:

“我今吉良日,求福修供养,

遇得见大士,三时最胜尊,

若不见佛者,当更施馀人。”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转得信心,即持馀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说偈得故,如上因说偈而得食广说。孙陀利河侧婆罗门白佛言:“世尊!今此施食当置何所?”

佛告婆罗门:“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隐者。汝持此食去著无虫水中,及少生草地。”

时,婆罗门即持此食著无虫水中,水即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烧铁丸投之冷水,烟起涌沸,啾啾作声。如是彼食著无虫水中,烟起涌沸,啾啾作声[4]。孙陀利河侧婆罗门心欲恐怖,身毛皆竖,谓为灾变,驰走上岸,集聚干木,供养祠火,令息灾怪。

世尊见彼集聚干木,供养祠火,望息灾怪。见已,即说偈言:

“婆罗门祠火,焚烧干草木,莫呼是净道,能却诸灾患。

此则恶供养,而谓为黠慧;作如是因缘,外道取修净。

汝今弃薪火,起内火炽然,常修不放逸,常富于供养,

处处兴净信,广施设大会。心意为束薪,瞋恚黑烟起,

妄语为尘味,口舌为木杓,胸怀燃火处,欲火常炽然。

当善自调伏,消灭士夫火,正信为大河,净戒为度济,

澄净清流水,智者之所叹!人中净天德,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乐度彼岸。正法为深渊[5],福德为下济[6]

澄净水充满,智者所赞叹!人中天净德,当于中洗浴,

涉水不著身,安乐度彼岸。真谛善调御,摄护修梵行,

慈悲为苦行,真实心清净,沐浴以正法,智者所称叹。”

尔时,孙陀利河侧婆罗门闻佛所说,欢喜随喜,复道[7]而去。

【析辨】

“火供”梵文homa,音译为护摩,是印度教传统的修行方法。在原始的印度吠陀(Veda)中,人们经由祭祀来求得诸神的护佑。在祭祀时,婆罗门(brāhman)祭司将所有的供品投入火中(配合咒语),再经由火神(agni)传递给天神,这样神才能享用到供祭品[8]。这些吠陀的祭祀方法,在大小乘经典中曾不断地被佛所呵责,本经就是最好的范例。佛陀认为这些祭祀方法不但没有任何意义,如若因此而杀生则更造种种罪。佛也在《法句经》中告诉罗摩达长者,百年事奉诸天祭祀火神(以火供祭神),不如须臾布施众生供养有德者[9]。由此可知,佛教强调的是善恶行为的业感相应论。要想消灾解难,与其祭供诸神不如多行善事造善业。

令人扼腕的是,在印度佛教发展的后期,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许多印度教的仪式被吸收到密教中来。其形式不变,只是将祭奉的对象由神改为佛菩萨而已。如今许多弘法者不了解“火供”被吸收进佛教只是一种方便的适应,还特别强调“火供”的效用和功德,而到处去做火供。近年来由于藏传佛教在各地传播,藏密中的火供也慢慢流行起来,进而受到不恰当的利用。听说几年前在大陆,有台湾的法师烧了几百斤的白米做火供,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百姓的不满。要知道,现今粮食缺乏,几百斤的白米可以救助多少的贫民。这种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做法不仅会引起民怨,也丑累了佛教。想想看,如果这位法师能有些许的正见,将白米转为对贫民的救助,那应该是多大的功德!学佛的出家在家大德们,还是应以正见为导,以苍生为念吧!

  1. 《杂阿含》98经:“时,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白佛言:‘善耕田!瞿昙!极善耕田!瞿昙!’于是耕田婆罗豆婆遮婆罗门闻世尊说偈,心转增信,以满钵香美饮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因说偈得故,即说偈言:‘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T2,27a) 
  2. 孙陀利河(巴利Sundarikā)为㤭萨罗国境内的一条河,传说在河中洗浴能洗去罪业。Dictionary of Pali Proper Names, II-1251.
  3. 謦咳:轻咳。“謦”,读音同“庆”。
  4. 此处佛陀的用意是在施展神通教导此婆罗门吗?可能是由于佛陀想借此作为一个机缘告诉此婆罗门火供是不正确的行为。
  5. 深渊:水。
  6. 下济:救济,济度。
  7. 复道:照原先来的道路回去。
  8. Bodewitz, H W. The daily evening and morning offering(Agnihotra)according to the Brāhmaṇas(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2003)1-15.
  9. “虽终百岁,奉事火祠,不如须臾,供养三尊,一供养福,胜彼百年”。(T4,56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