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 道圣谛 - 智慧之根
杂阿含经 第397经 | 杂阿含经 第399经 |
8.07 道圣谛 - 三种作田 | 8.09 道圣谛 - 莫作世间思惟 |
有一次,佛陀住在鹿野苑中。这时,佛陀告诉比丘们:“譬如小棉团或者小木棉花团,将它放在十字路口,四方风一吹,就会随风而飘[1]。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修行人,对四圣谛没有真实的知见,就会随便听人乱说,轻易相信别人所说的。这是因为这个人过去没有修习智慧的缘故。相反的,就像因陀罗柱是铜铁铸成的,基座深埋入地中,四方再强的风都吹不动。同样的道理,一个修行人如果对四圣谛能有如实的知见,对于修行解脱之路,就不会随便听人乱说,轻易相信别人所说的。这是因为过去的熏习,智慧坚固,所以不会道听涂说。因此,比丘们!对四圣谛还没有真正了解学习的,应起精进心,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赶快学习。”
【原文】《杂阿含》398经(T2, 107a)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小绵丸、小劫贝华丸[2],置四衢道头[3],四方风吹,则随风去向于一方。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不如实知,于苦集圣谛、于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当知彼沙门、婆罗门常观他面[4],常随他说,以不如实知故,闻彼所说,趣说而受,当知此人不宿修习智慧故[5]。
譬如因陀罗柱[6],铜铁作之,于深入地中,四方猛风不能令动。如是,沙门、婆罗门于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者,当知是沙门、婆罗门不视他面,不随他语。是沙门、婆罗门智慧坚固,本随习故,不随他语。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勤方便,起增上欲,精进修学。”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析辨】
对照本经,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学佛者的一个大毛病,就是知见不清楚,随便道听涂说。如今社会资讯发达,学佛的环境复杂。除了正统的寺院宗派外,到处充斥着各种邪门歪道,到处自称是活佛、开悟者或佛菩萨再来示现者。当一位学佛者因不听经闻法,导致知见不清时,就很容易受骗上当而误入歧途。就如本经所比喻的,木棉花随风而飘,吹东风就往西边飘,吹西风就往东边飘。那要如何才能知见清净,不受人随便蛊惑呢?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了:对四圣谛还没有真正了解学习的,应起精进心,起强烈的学习欲望,赶快学习。经过对四圣谛的不断学习,当正见如因陀罗柱一样坚固时,就不会再道听涂说,随风摆动了。
- ↑ 这里会特别强调十字路口,意思是指绵花会随任何方向吹来的风而飘,如吹东风就飘向西方。比喻知见不清就会随便听人胡说。
- ↑ 劫贝华(巴利文
kappāsa
)即木棉花(《相应部》56-39)。 - ↑ 四衢道(巴利文
catumahāpathe
)直译为“四大道”,即十字路口的意思。同上 - ↑ “常观他面”一句,南传作“仰视……的脸”( 巴利文
mukhaṃullokenti
),“仰视”(巴利文ullokenti
),也有“期待”、“寻找”的意思(《相应部》56-39)。所以“常观他面”意味着看着对方想从对方身上找到答案。 - ↑ 这里的“宿习”,南传唯作“已见”(
sudiṭṭhatta
)。本经末则作“本随习”,所以并非指过去生中,而是指过去的学习。 - ↑ “因陀罗柱”(
indakhīla
),“因陀罗”(梵语作Indra)即“释提桓因”又译为“王”。“因陀罗柱”依PTS英巴辞典的解说,这是城门前的标竿、桩或圆柱 (A threshold,a large slab of stone let into the ground at the entrance of a house;a pillar in front of a city gate),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