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2023-06-11 答疑

出自思辨与信仰
💡 温馨提示:因为师父问答是针对个人问题,或有不圆满之处,为避免引起非与师父学法人士增生烦恼,档案请勿随意外传。
編號 相關課程 相關主題 您的問題 問題標題 問題時間
1 成佛之道 阿賴耶種子,因果業力 成佛之道第93講,唯識認識論,師父提到有二或三種薰習,是不是「名言」有不同的定義?不明白為什麼名言薰習不造業力?如果指的是表義、顯境名言,那麼所熏的名言如果是害人的知識,這不也是惡因,終將造惡業? 名言有不同定義嗎?為何名言薰習不造業力?害人知識的名言薰習會造惡業嗎? 0:00:58
2 成佛之道 阿賴耶種子 師父圖解阿賴耶現行而生的相/似境。對似境的認識也會引發自身身口意業的造作,身口造作也必須經由能知/內識回熏阿賴耶嗎,還是可以直接儲存在阿賴耶識?我的疑問就是說,比如說我們能知所知造出來的那一個境,這個境比如說其實是我們的一個業障的話,那如果我們能夠用如法的轉念的方式,去面對它,而不是用貪瞋痴去面對它的話,那這個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善的薰習。師父就是提到說,這個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所以這個能知所知的部分其實會有這個動態。如果是身口的話也是要經過這個過程嗎? 對似境的身口意造作需經內識回熏阿賴耶嗎?還是直接儲存於阿賴耶識? 0:05:07
3 成佛之道 因果業力 「有起心動念,有意的善惡才會造成業力?」酒醉駕車它如果不是蓄意要撞人,不小心對別人造成的傷害,不也造業,只是業相對小些嗎? 是否只有起心動念,有意的善惡才會造成業力? 0:07:36
4 成佛之道 如來藏,阿賴耶種子 成佛之道100集,講到如來藏思想早期、後期的區別,外圍的都是雜染法,但是後期的這個雜染法,它用阿賴耶來表示。如果就唯識的阿賴耶來說,是有漏種子現行後消失,無漏種子進了阿賴耶識,整個阿賴耶識轉成清淨,阿賴耶轉成大圓鏡智。那麼,在講如來藏藏識的這個時候,師父說,如果就如來藏的理論,雜染沒辦法轉成清淨的,雜染的就是雜染的,雜染的就讓它消失,不雜染的就消失。如果是這樣說的話,這裏雖然用的是阿賴耶識,但沒有用唯識學的種現互熏的原理來說明。請問:當聽聞正法或者修行,就是無漏種子產生的時候,它不可能到裏面的如來藏去,這個無漏種子存到哪裏去了?師父又說:如果是清淨的,它不往回熏,它就把你雜染的打消掉。感覺這個無漏種子就像個擋板,目的就是不讓有漏種子再進來,這樣的話,有漏種子越來越少,直到沒有,最後這個如來藏就顯現出來了,就是成佛。是這樣理解嗎? 無漏種子存在哪?為何清淨種子不回熏卻能消雜染?成佛是如來藏顯現嗎? 0:08:46
5 成佛之道 止觀打坐 成佛之道-102集講,在般若慧,大悲願的資持下,能入滅盡定,而且於定中現證法性。師父說,這時候的滅盡定跟一般講的滅盡定不一樣。請問:怎麼不一樣?俱舍論講的滅盡定,不是三果聖人才能修的嗎? 般若慧、大悲願支持的滅盡定與一般滅盡定有何不同?三果聖人才可修嗎? 0:14:39
6 成佛之道 佛法修學次第 成佛之道-28集講到「繫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如入光明聚,陰暗一時失」,導師說:深信三寶的攝護,深信善因善果的必然,堅定不疑,自然是如入大光明聚,而怯畏憂悔的陰暗,一下子就會立時消失了。法之研究「法與律答對立」中導師說:「我曾比喻為:法如光明的顯發,毘尼如陰暗的消除:法與毘尼,是同一內容的兩面。」師父說:這個就是的戒定慧的戒跟慧的直接關係。請問:都是用"光明聚,陰暗失",那成佛之道裏面說的光明聚,陰暗失,指的是什麼? 如何理解《成佛之道》裏的這句話「如入光明聚,陰暗一時失」? 0:19:52
7 其它 其它 浴佛節時有一尊手指天的佛像,弟子對手指天不是太明白,所以請教了其他師兄。回答是:手指天代表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弟子不明白,佛教一直講平等心,慈悲心,要去除我執,我慢等等。所以弟子請師父開示,如何正確理解「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含義? 如何理解「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含義? 0:30:46
8 其它 佛法修學次第 常常聽說初學者重在戒,久學者重在定慧,那如何界定初學者、久學者?戒定慧,是有一個修學次第嗎?對於一個初學者,是不是先持好戒,而不是直接去修定?有正定和邪定之分,那有沒有正戒和邪戒之說? 初學者和久學者如何界定?初學者應先持戒再修定嗎? 0:33:42
9 佛法概論 一切法 佛法概論中講到:「二、「一切法」:意識,不但了知受、想、行——別法,眼等所知的色等,也是意識所能了知的;所知的——就是能知也可以成為所知的一切,都是意識所了知的,都是軌生他解,任持自性的,所以泛稱為「一切法」。」(《佛法概論》,pp.6-7),這一段的「能知」是指「識蘊」還是「受想行三蘊」?其次,書中講到「為什麼這三者(受蘊、想蘊、行蘊)屬於所識知呢?這三者是內心對境所起的活動形態,雖是能識,但也是所覺識的,在反省的觀察時,才發現這相對差別的心態。如直從能識說,即是識蘊。識是明了識別,從能知得名。」(《佛法概論》,p.五9),請問師父受蘊、想蘊、行蘊這三者是能識可以說是站在六處法門來說的嗎?另外,「……不問是內是外,它都是識的所知,而識也是所知的,所以經中說:「一切所知是五陰」。……」(《性空學探源》,pp.48-49),這裏的「識」成為所知的時候,是指被後念所識的前一念嗎?這前一念是不是就是無間滅意? 如何理解《佛法概論中》講到受想行可以同時即是「所知」也是「能知」? 0:44:55
10 其它 其它 師父,如果想在在中道出家有什麼要求嗎?又要做什麼準備,還有平時是怎麼學習,生活的。還有福嚴佛學院的入學要求是什麼呢? 如果想在中道出家有什麼要求? 0:55:52
11 心經 一切法 (心經講記)意根,也有說為微細物質的,這如生理學家所說的腦神經,是一切神經系的總樞。據實說,此意根,和我們的肉體──前五根有密切的關係,他接受五根的取得,也能使五根起用;他與物質的根身不相離,但他不僅是物質的,他是精神活動的根源。《佛法概論》第六章,說意根是前五根的所依,身根的範圍比前四根,有前四根必有身根。這裏導師並沒有說意根是色法——腦神經。請問:意根到底是不是腦神經?如果是,那意根豈不是也屬於色法了嗎?那它和身根又有什麼區別?難道腦神經不是身根嗎? 意根是腦神經嗎?如果是,意根算色法嗎?它與身根有何區別?腦神經是身根嗎? 0:58:01
12 佛法概論 一切法 《佛法概論》第四章處觀導師說:依意處生意識,能知受、想、行——別法處,也能遍知過去未來、假實等一切法。請問:這個「假、實、一切法」分別指什麼?當佛教在講「龜毛兔角」是假法的時候,是站在哪個層面講的?阿含經裏面會講到「龜毛兔角」嗎? 《佛法概論》第四章處觀,「假、實、一切法」指什麼?「龜毛兔角」是假法的層面是什麼?阿含經提及嗎? 1:04:13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 4 個子分類,共 4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