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因为师父问答是针对个人问题,或有不圆满之处,为避免引起非与师父学法人士增生烦恼,档案请勿随意外传。
編號
|
相關課程
|
相關主題
|
您的問題
|
問題時間
|
1
|
其他
|
其他
|
最早的阿毗達磨是佛在世就有的嗎?第一次集結的時候有阿毗達磨嗎?
|
0:01:46
|
2
|
其他
|
其他
|
為啥大小乘佛的造像都有肉髻呢?我記得師父講阿含的時候佛陀在河邊沒被人認出來,說明他也是光頭才對的。
|
0:05:35
|
3
|
解深密經
|
其他
|
解深密經里譴除法相跟義相也包括整個唯識學嗎?或者說包括安立的這個阿賴耶識的名和義,這是在初地就要這樣譴除還是要到十地呢?
|
0:10:27
|
4
|
其他
|
止觀打坐
|
請問菩薩道的上品的止觀雙運,止觀均等,這是在加行道四善根的哪裏?忍位嗎?如果是忍位,是下忍?中忍?上忍?解脫道呢?小乘的止觀雙運和大乘的止觀雙運有什麼不同?暖位的明得定、下品尋思,頂位的明增定、上品尋思,忍位的印順定、下品如實智,世第一法位的無間定、上品如實智,下品尋思和上品尋思的觀所取空,下品如實智的下忍(印所取空)中忍(樂能取空)上忍(印能取空) 上品如實智(印二取空),這些可以請法師解釋嗎?
|
0:17:43
|
5
|
其他
|
止觀打坐
|
請問師父,對於無想定和四禪八定,我的理解是它們都是純粹的「止」,那麼現在的一個問題是,純粹從「止」的角度看,無想定的止的深度究竟是在第四禪之上、空無邊處定之下,屬於色界定呢,還是在非想非非想處定之上,屬於無色界定呢?如果是後者,為何修無想定的人會投生無想天,而不是無色界?如果是前者,無想定為何可以滅掉想?因為如果無想定是屬於色界定,那它最多只能滅掉色界的想,是無法滅無色界的想的,對嗎?另外,師父在俱舍精要里提到,唯識理論認為滅盡定是無漏定,滅掉了第七識,這可以很好地解釋滅盡定和無想定的不同,但是說一切有部認為滅盡定屬於有漏定,也就是說有部認為的滅盡定是純粹的止,那麼現在的問題是:有部認為無想定和滅盡定的區別是什麼?
|
0:32:25
|
6
|
其他
|
其他
|
佛弟子及在家居士若遇附近寺院有講師開示時,聽聞中無法生起法喜或不相應,該如何正確處理?誦經、禮佛、持咒等宗教行為可以培養我們的信心,那法會的存在是否也是類似於增加我們的信心,也算是一種方便道?跟道友們一起學習完初級課中的《回向的意義》,有道友提到說:如果把回向比喻為存錢,那不回向或者忘了回向就等於錢沒存進去?可以這樣去理解嗎?
|
0:43:03
|
7
|
成佛之道
|
止觀打坐
|
在成佛之道,俱舍論,攝大乘論,還有其他地方,師父都談到見到需要『定中起觀』才能見道。弟子只是好奇,在佛陀時代很多證初果二果都只是聽佛說法,那樣他們是在『定』的狀態下見道嗎?像須達多長者的兒子去聽佛陀說法,像舍利弗遇見馬勝比丘聽他說諸法因緣生就證初果。
|
1:01:27
|
8
|
攝大乘論
|
心意識等一切法
|
師父在講攝大乘論的時候有講一意識師,他們的比喻是六個洞裏只有一隻猴子。那他們是否認為六識不能同時生起呢?雖然是無間滅意,但六識之間也有先後順序
|
1:06:40
|
9
|
解深密經
|
其他
|
解深密經師父講的很清楚是為五事不具足者說,彌勒菩薩認為一切法無自性太過於深奧,請教世尊解釋密意,世尊也說以三無性闡釋一切法無自性。世尊自己也說,二轉的甚深,不夠了義,所以這次他再轉法論,三乘都可以靠這次轉法論的一乘所渡。這些都能說明解深密經自己的態度還是認為二轉的中觀更究竟的。所以解深密經就是解般若中觀甚深密意。可為何最後如來說此經名為瑜伽了義之教,這和解深密名字不一樣?是因為解深密這個名字是玄奘大師自己取的,他認為經以此命名會更貼切?
|
1:12:07
|
10
|
其他
|
菩薩道成佛
|
行菩薩道一定要經過華嚴的初地歡喜地嗎?般若經是不是有其他的過程?要怎麼知道自己行的菩薩道是依着華嚴經的,還是般若經的? 要怎麼知道自己以後證悟的是華嚴的初地還是般若的?發起世俗菩提心就是進入資糧位,那發起世俗菩提心的標準是什麼?心念都要一直想成佛?那一下想成佛一下不想成佛呢?要有屢試看爽的菩提心?發心一定要堅固,還有資糧一定要夠,才有辦法止觀雙運?
|
1:15:21
|
11
|
其他
|
忍而不證
|
忍而不證一定是指般若經接近七住地的菩薩嗎(解脫境界相當於華嚴經的八地菩薩)?接近華嚴經初地菩薩的人,可以叫忍而不證嗎?入初禪前的未到地定,入二禪前的未到地定,入三禪前的未到地定,入四禪前的未到地定。這些有什麼差別?這樣去作觀會有什麼差別?初果或華嚴初地,會不會下一世忘記自己是初果或初地?
|
1:25:09
|
子分類
此分類包含以下 4 個子分類,共 4 個。
「2024-09-21 答疑」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1 個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