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Category:2023-09-24 答疑:修订间差异

添加75字节 、​ 2024年7月9日 (星期二)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行: 第1行:
  '''<small>💡 温馨提示:因为师父问答是针对个人问题,或有不圆满之处,为避免引起非与师父学法人士增生烦恼,档案请勿随意外传。</small>'''
  '''<small>💡 温馨提示:因为师父问答是针对个人问题,或有不圆满之处,为避免引起非与师父学法人士增生烦恼,档案请勿随意外传。</small>'''
*<small>录音连结: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TbwPa8poiOZ6l8p5p8AxKGQ4Zztr-dk/view?usp=drive_link</small>
*<small>录音连结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TbwPa8poiOZ6l8p5p8AxKGQ4Zztr-dk/view?usp=drive_link</small>
*<small>影片连结: https://youtu.be/hvCyRASbmLk</small>
*<small>影片连结 :https://youtu.be/hvCyRASbmLk</small>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font-size:11px;"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font-size:11px;"
第14行: 第14行:
!其它
!其它
!
!
|生活问题: 上周一位居士找到我哭诉,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脑病,为此他们跑遍很多大 医院,花了很多钱,医生都说无法根治,这让他们家人非常难以接受,压力导致她想带着孩子一起轻生。她知道 我是学佛的,问我佛教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助她的孩子? 我旁边的一位居士说,这个是业障病,做几场 法会或者为他诵经也许可以消业。我从师父的《成佛之道》讲解中知道,这个居士的说法和建议是不妥的,因为 师父在视频里面多次告诫我们,业异熟报不可思议,凡夫不可以随便揣测。但我也不知道如何疏导她,请师父 为我,也是为她及家人指点迷津,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佛弟子如何去帮助这种人,减轻她生活压 力下的痛苦,使其不至于走上绝路?
|生活问题 上周一位居士找到我哭诉,她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得了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脑病,为此他们跑遍很多大医院,花了很多钱,医生都说无法根治,这让他们家人非常难以接受,压力导致她想带着孩子一起轻生。她知道我是学佛的,问我佛教里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救助她的孩子 我旁边的一位居士说,这个是业障病,做几场法会或者为他诵经也许可以消业。我从师父的《成佛之道》讲解中知道,这个居士的说法和建议是不妥的,因为师父在视频里面多次告诫我们,业异熟报不可思议,凡夫不可以随便揣测。但我也不知道如何疏导她,请师父为我,也是为她及家人指点迷津,对于一个完全没有学佛的人,我们佛弟子如何去帮助这种人,减轻她生活压力下的痛苦,使其不至于走上绝路
|
|
|0:01:13
|0:01:13
第21行: 第21行:
!摄大乘论
!摄大乘论
!
!
|师父在《摄大乘论》24集,讲到说人与树的区别,人是有生命、有情识的,而树是有生命、无情 识的。请教师父:1) 那水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 是有情识还是无情识? 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无情识的的,那如 何解释那个“水知道答案”的现象?2) 有人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道理,因为他没有做解释,我们不太明白其中的缘故。请师父为我们开示,《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 智”,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师父在《摄大乘论》24集,讲到说人与树的区别,人是有生命、有情识的,而树是有生命、无情识的。请教师父:1 那水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 是有情识还是无情识 水不像树一样,是有生命,无情识的的,那如何解释那个“水知道答案”的现象 ?2) 有人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道理,因为他没有做解释,我们不太明白其中的缘故。请师父为我们开示,《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
|
|0:07:54
|0:07:54
第28行: 第28行:
!俱舍论
!俱舍论
!
!
|《俱舍精要》P111“经论中常将“恶作”和“掉举”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性质基本相同,都是内心 的胡思乱想、心不能集中。”请问师父: 那为什么把“掉举”放在大烦恼地法里面,把“恶作”放在不定地法里面?
|《俱舍精要》P111“经论中常将“恶作”和“掉举”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性质基本相同,都是内心的胡思乱想、心不能集中。”请问师父 那为什么把“掉举”放在大烦恼地法里面,把“恶作”放在不定地法里面
|
|
|0:21:36
|0:21:36
第35行: 第35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成佛之道》里面说,人说是从光音天下来的,有说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是众生的业力导致。请问师父: 这个“众生的业力”指的是这些光音天人的业力,还是还没有在这个地球上出生的人的业力? 那这些 光音天的天人应该不是这个地球的欲界人修成的,那他们是从其它的器世间来的吗? 那这个地球的形成靠的 是谁的业力?
|《成佛之道》里面说,人说是从光音天下来的,有说这个器世间的形成,是众生的业力导致。请问师父 这个“众生的业力”指的是这些光音天人的业力,还是还没有在这个地球上出生的人的业力 那这些光音天的天人应该不是这个地球的欲界人修成的,那他们是从其它的器世间来的吗 那这个地球的形成靠的是谁的业力
|
|
|0:25:54
|0:25:54
第42行: 第42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成佛之道》或者《俱舍论》,师父都谈到器世间的欲界六天,说欲界的最高一层天——他化自 在天,是魔王居住的天。请问师父: 不是说人天三福业果报的因,是布施、持戒、 修定,魔王能够生这个欲界最的高天,他应该也会修这 三福业吧,那他为什么 希望欲界的众生都沉迷在贪嗔痴里面,而不愿有情像他一样去修这三福业呢?
|《成佛之道》或者《俱舍论》,师父都谈到器世间的欲界六天,说欲界的最高一层天——他化自在天,是魔王居住的天。请问师父 不是说人天三福业果报的因,是布施、持戒、修定,魔王能够生这个欲界最的高天,他应该也会修这三福业吧,那他为什么希望欲界的众生都沉迷在贪嗔痴里面,而不愿有情像他一样去修这三福业呢
|
|
|0:27:20
|0:27:20
第49行: 第49行:
!其它
!其它
!
!
|根据缘生缘灭的道理,这个器世间和世界的佛法都会灭,那极乐世界也会灭掉吗? 有人说,只要有人发愿去极 乐世界,那里就不会灭,是这个道理吗?
|根据缘生缘灭的道理,这个器世间和世界的佛法都会灭,那极乐世界也会灭掉吗 有人说,只要有人发愿去极乐世界,那里就不会灭,是这个道理吗
|
|
|0:31:26
|0:31:26
第56行: 第56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不管我们在《成佛之道》还是《俱舍论》,还是《百法明门论》,或者《大乘广五蕴论》,总在分析 各种不同的心所。诵经的时候,经文里面没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分析,那为什么这些论要做如 此详细的心理分析? 因为分析的太细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所学的东西跟自己的 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学一门很枯燥的知识一样。请问师父: 我们如何将这种心理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 如何用它帮助自己修行? 在我们心对境的时 候,修行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不管我们在《成佛之道》还是《俱舍论》,还是《百法明门论》,或者《大乘广五蕴论》,总在分析各种不同的心所。诵经的时候,经文里面没有这些复杂的心理分析,那为什么这些论要做如此详细的心理分析 因为分析的太细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如何把这些所学的东西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学一门很枯燥的知识一样。请问师父 我们如何将这种心理分析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来 如何用它帮助自己修行 在我们心对境的时候,修行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
|
|
|0:36:14
|0:36:14
第63行: 第63行:
!其它
!其它
!
!
|请问师父: 路遇要香火钱的假和尚,我到底要不要给? 有人说不应该给。那么如果从菩萨道的角度,或者与众生 结善缘的角度来给,可以给吗?
|请问师父 路遇要香火钱的假和尚,我到底要不要给 有人说不应该给。那么如果从菩萨道的角度,或者与众生结善缘的角度来给,可以给吗
|
|
|0:43:20
|0:43:20
第70行: 第70行:
!其它
!其它
!
!
|《大乘是佛说论》,导师有一段话: 世谛流布的,是显现于世间的佛法( 佛教) ,就不能违反世谛 流布的一般性。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请问师父: 如何理解“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这句话的含义?
|《大乘是佛说论》,导师有一段话 世谛流布的,是显现于世间的佛法 佛教 ,就不能违反世谛流布的一般性。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请问师父 如何理解“我们不能纯凭信仰或者偏见,应了解世谛流布的种种情况”这句话的含义
|
|
|0:59:55
|0:59:55
第77行: 第77行: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
!
!
|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是这两个图里面的,请师父再作开示: 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世 俗谛分有为、无为,那它这个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的这个无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上次答疑,我有一个地方还是不太明白,就是这两个图里面的,请师父再作开示 为什么在《解深密经》里面,世俗谛分有为、无为,那它这个胜义谛与世俗谛里面的这个无为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
|1:00:20
|1:00:20
第84行: 第84行:
!佛法概论
!佛法概论
!
!
|《佛法概论》第九章第一节,讲到天魔梵与三界,导师说: “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 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 次观但唯有识, 名识无边处; 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 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请教师父: 为什么要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 四无色界不是业力形成的吗? 这里说“立”,那意思四无色 界是没有的,只是安立出来的?
|《佛法概论》第九章第一节,讲到天魔梵与三界,导师说 “又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 即是先观物境空,名空无边处 次观但唯有识,名识无边处 再观识也不可得,名无所有处。这三者,类似唯识学的相似证得三性。”请教师父 为什么要依唯识观的定果,立四无色界 四无色界不是业力形成的吗 这里说“立”,那意思四无色界是没有的,只是安立出来的
|
|
|1:04:13
|1:04:13
第91行: 第91行:
!阿含经
!阿含经
!
!
|请问师父,《杂阿含经解读》中“佛出人间”五天女离开四散。请问师父天女也是天人吗? 她为什么会成为天人旁边的天女( 侍女?) 是因为她们的业力吗?
|请问师父,《杂阿含经解读》中“佛出人间”五天女离开四散。请问师父天女也是天人吗 她为什么会成为天人旁边的天女 侍女 ?) 是因为她们的业力吗
|
|
|1:09:02
|1:09:02
第98行: 第98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请师父开 示 1. 种子性决定阿赖耶识染著的的种子,包括善、恶、无记种子。如果从“心净或不净,利他或损他” 定义来看善恶应该很明确,但对于情绪上的烦恼而言,例如担心亲人朋友的安危幸福等等,是“爱着”,从性决 定的角度来看,是下了贪相应的恶种子吗?
|请师父开 示1.种子性决定 阿赖耶识染著的的种子,包括善、恶、无记种子。如果从“心净或不净,利他或损他”定义来看善恶应该很明确,但对于情绪上的烦恼而言,例如担心亲人朋友的安危幸福等等,是“爱着”,从性决定的角度来看,是下了贪相应的恶种子吗
|
|
|1:10:08
|1:10:08
第105行: 第105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2.清净vs 杂染种子身口意的善行( 世间有漏法) 是下了善种子,但不一定是清净种子要发心,且和出世解脱 或和三心相应,才是清净?
|2.清净vs杂染种子 身口意的善行 世间有漏法 是下了善种子,但不一定是清净种子 要发心,且和出世解脱或和三心相应,才是清净
|
|
|1:11:50
|1:11:50
第112行: 第112行: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
!
!
|3. 一开始心会向外攀缘妄念,之后感觉能渐渐专注呼吸时,心虽不向外攀缘,可是妄念好像在“门外”等候着,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寻vs 伺的感觉?
|3.一开始心会向外攀缘妄念,之后感觉能渐渐专注呼吸时,心虽不向外攀缘,可是妄念好像在“门外”等候着,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寻vs伺的感觉
|
|
|1:13:00
|1:13:00
第126行: 第126行:
!
!
!
!
|外境是增上缘吗?
|外境是增上缘吗
|
|
|1:19:55
|1:19:55
第133行: 第133行:
!
!
!
!
|见惑vs知情意? 利使、顿 使 vs.见惑、思惑
|见惑vs知情意 利使、顿 使vs.见惑、思惑
|
|
|1:22:45
|1:22:45
行政员、​editor、​flow-bot、​界面管理员、​limited、​监督员、​管理员
98,02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