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Test:文字整理-K4」:修訂間差異

移除 54 位元組 、​ 2024年7月10日 (星期三)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行 97: 行 97:
 【 在发菩提心时,即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舍与众生。虽然还在保有,使用一切,但菩萨不再作自己私有想,觉得这是一切众生的。】
 【 在发菩提心时,即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舍与众生。虽然还在保有,使用一切,但菩萨不再作自己私有想,觉得这是一切众生的。】


 所以 在发菩提心时,即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舍与众生。但菩萨不再做自己私有之想,觉得这是一切众生的。其实这个也像解脱道中,心住非家之想,感觉世间无常,一切 的这个集 聚皆消散,都是五家所共,他像看破红尘,一切都是一切众生的,前边菩萨观到自己诸受用,自己的身心,自己所得财物的这些外缘,社会、法律,各行各业,都提供种种的因缘,让我们去获得这些资具,他不视为都是自己的,但我们一般人,当然了,都是凭我自己能力赚取 ,但菩萨观世俗法,观的就非常透彻,所以说「知空未必能知有」这就是菩萨,要二谛并观,不但要观賸义谛,一切法无自性空,还要观一切有的因缘法,所以,菩萨之所以能胜过二乘,他把世间的世俗有,观察的非常细致,然后才能知道这些因缘,我们所生存的一切,都离不开因缘,从空中去成立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就是如幻如画,一切的世俗假有。
 所以 在发菩提心时,即将自己所有的一切,无条件的舍与众生。但菩萨不再做自己私有之想,觉得这是一切众生的。其实这个也像解脱道中,心住非家之想,感觉世间无常,一切 聚皆消散,都是五家所共,他像看破红尘,一切都是一切众生的,前边菩萨观到自己诸受用,自己的身心,自己所得财物的这些外缘,社会、法律,各行各业,都提供种种的因缘,让我们去获得这些资具,他不视为都是自己的,但我们一般人,当然了,都是凭我自己能力赚取,但菩萨观世俗法,观的就非常透彻,所以说「知空未必能知有」这就是菩萨,要二谛并观,不但要观賸义谛,一切法无自性空,还要观一切有的因缘法,所以,菩萨之所以能胜过二乘,他把世间的世俗有,观察的非常细致,然后才能知道这些因缘,我们所生存的一切,都离不开因缘,从空中去成立一切法,所以一切法就是如幻如画,一切的世俗假有。


 这些世俗家有的,无论是财物,身心,种种的知识,技能,都不是自己凭自己得来的,都是众缘和合,各种因缘互相促成,互相的依存,其中是没有我的,所以,他深观到这种程度,才知道这些都无自性,都没有自我,也就不做自己的私有之想,一切来自于大众,一切再归还给大众,所以说一切归于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世俗家有的,无论是财物,身心,种种的知识,技能,都不是自己凭自己得来的,都是众缘和合,各种因缘互相促成,互相的依存,其中是没有我的,所以,他深观到这种程度,才知道这些都无自性,都没有自我,也就不做自己的私有之想,一切来自于大众,一切再归还给大众,所以说一切归于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行 135: 行 135:
 【 以自己所解所行的佛法,教化众生;或以医药,工巧,文学等种种有益的知识技能,教授别人,都叫法施。】
 【 以自己所解所行的佛法,教化众生;或以医药,工巧,文学等种种有益的知识技能,教授别人,都叫法施。】


 这些当然是属于世间的 ,也称为法施。法施包括世间的,和出世间的,前边这个属于出世间的,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法更侧重在出世间的法施,当然世间也属于法施的一种。
 这些当然是属于世间的,也称为法施。法施包括世间的,和出世间的,前边这个属于出世间的,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法更侧重在出世间的法施,当然世间也属于法施的一种。


'''3、无畏施:'''
'''3、无畏施:'''
行 143: 行 143:
 【 或是恶王,盗贼,流氓等威胁迫害的怖畏;或是狮子,虎,狼,毒蛇等威胁伤害的怖畏;】
 【 或是恶王,盗贼,流氓等威胁迫害的怖畏;或是狮子,虎,狼,毒蛇等威胁伤害的怖畏;】


 就像现在很多发达国家侵略那些弱小的国家,这就是恶王,怎么样能够免除他们的怖畏呢?    或是狮子,虎,狼,毒蛇等,这些属于动物之类的,怎么能够免除这些怖畏呢?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可能还很少有这种伤害了,这都是社会的发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化,像农村也都建设的比较好,这些就少一点,天灾可能是还是难免。
 就像现在很多发达国家侵略那些弱小的国家,这就是恶王,怎么样能够免除他们的怖畏呢?或是狮子,虎,狼,毒蛇等,这些属于动物之类的,怎么能够免除这些怖畏呢?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可能还很少有这种伤害了,这都是社会的发达,基础设施的建设,城镇化,像农村也都建设的比较好,这些就少一点,天灾可能是还是难免。


  【  或是水灾,风灾,地震,瘟疫等伤财失命的怖畏。】
  【  或是水灾,风灾,地震,瘟疫等伤财失命的怖畏。】
行 169: 行 169:
   【 或是自己还不够用的财物,或是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或是以极大努力与牺牲而得来的东西,菩萨也能乐意的施舍出去,所以是不容易的布施。】
   【 或是自己还不够用的财物,或是自己最心爱的物品,或是以极大努力与牺牲而得来的东西,菩萨也能乐意的施舍出去,所以是不容易的布施。】


 这个难施是指你自己最珍爱的,可能是冒着种种危险所得来的东西,这样你能够真正的布施出去,才是菩萨的这种无我的大捨,所以这个叫难施。就像我们现在最宝贵的东西是啥?我们失去要命的东西,肯定是最宝贵的,失去就没办法活了的东西,所以菩萨 那种 施,可以舍身饲虎,宁可失去自己生命,去成全动物的 一个 生存,当然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这个难施是指你自己最珍爱的,可能是冒着种种危险所得来的东西,这样你能够真正的布施出去,才是菩萨的这种无我的大捨,所以这个叫难施。就像我们现在最宝贵的东西是啥?我们失去要命的东西,肯定是最宝贵的,失去就没办法活了的东西,所以菩萨 施,可以舍身饲虎,宁可失去自己生命,去成全动物的生存,当然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不用说生命,就是拿我们物质的东西,不用说失去它就要失去生存了,就是我们最珍爱的,都很难施舍出去,所以我们一般的,可能是有所剩余的,去施一施,自己都不够用,哪舍得去施?初学来说也是正常,我们现在学到大乘菩萨道了,我们这个第一个台阶还没有做好,第三个台阶可能是望尘莫及了。
 不用说生命,就是拿我们物质的东西,不用说失去它就要失去生存了,就是我们最珍爱的,都很难施舍出去,所以我们一般的,可能是有所剩余的,去施一施,自己都不够用,哪舍得去施?初学来说也是正常,我们现在学到大乘菩萨道了,我们这个第一个台阶还没有做好,第三个台阶可能是望尘莫及了。
行 185: 行 185:
 或是冷讥热讽的说上一顿,再给他多少,这不是如法的布施。讥讽人家,就是瞧不起。
 或是冷讥热讽的说上一顿,再给他多少,这不是如法的布施。讥讽人家,就是瞧不起。


 菩萨总是以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来布施,这就是菩萨的一种净施,前面学到;菩萨的一切施就是净施,和三心相应,和大悲愿,和坚定的意愿, 纯正的动机, 方便的善巧相应的,而且亲手布施,决不使人有难堪的感觉。
 菩萨总是以清净心,恭敬心,欢喜心来布施,这就是菩萨的一种净施,前面学到;菩萨的一切施就是净施,和三心相应,和大悲愿,和坚定的意愿,纯正的动机,方便的善巧相应的,而且亲手布施,决不使人有难堪的感觉。


 这种亲手布施,就表示自己能够对他非常非常的尊敬,尊重,这样可能不会引起人家难堪的感觉,态度非常的和蔼可亲,非常的温和,不会那种高高在上,瞧不起的 那种 态度。
 这种亲手布施,就表示自己能够对他非常非常的尊敬,尊重,这样可能不会引起人家难堪的感觉,态度非常的和蔼可亲,非常的温和,不会那种高高在上,瞧不起的态度。


'''三、闻施心欢喜'''
'''三、闻施心欢喜'''
行 193: 行 193:
      【 凡不知积聚的过失,布施的功德,在布施时,每有舍不得的心情,或者心里不乐意,特别是比较重大的布施。】
      【 凡不知积聚的过失,布施的功德,在布施时,每有舍不得的心情,或者心里不乐意,特别是比较重大的布施。】


   这个前面也学到;积聚的过失, 你就 不能知道布施的种种功德,知道了之后,你可能就没有这种难舍之心了,或者有那种不情愿,很勉强的布施,何况比较重大的布施,更是像割块肉一样难受。
   这个前面也学到;积聚的过失,不能知道布施的种种功德,知道了之后,你可能就没有这种难舍之心了,或者有那种不情愿,很勉强的布施,何况比较重大的布施,更是像割块肉一样难受。


   【   而菩萨却是:一听闻到求施的人来了,要求什么,心里就欢喜得了不得。这种欢喜,不要说胜过世间的「第三禅乐」【1】,也胜过了二乘圣者证得的寂灭乐,可说是无上的欢喜。因为菩萨觉得:功德送上门来了!没有乞施的,就不能圆成布施功德;由于来人的乞求,才使自己的功德增长。】
   【   而菩萨却是:一听闻到求施的人来了,要求什么,心里就欢喜得了不得。这种欢喜,不要说胜过世间的「第三禅乐」【1】,也胜过了二乘圣者证得的寂灭乐,可说是无上的欢喜。因为菩萨觉得:功德送上门来了!没有乞施的,就不能圆成布施功德;由于来人的乞求,才使自己的功德增长。】
行 199: 行 199:
 菩萨为什么这么欢喜?下边介绍说;
 菩萨为什么这么欢喜?下边介绍说;


 因为菩萨觉得功德送上门儿来了,如果没有这些乞施的,我就不能缘成布施的功德,因为菩萨要有这种慈悲,有这种布施的功德,布施的功德前面我们学到;最后要舍掉我与我所,最大的舍是要舍掉我见和我爱,这样就是一种波罗蜜,才能达到 施不罗蜜。如果布施总是有那种难施难舍的心境,这个我我所我爱,怎么能够去除掉呢?所以,来求布施的,那真的是功德送上门来了,没有这些乞食的人,我就没有功德可做,也没有功德可成就,因为来人的祈求,才使自己有做功德的机 缘因 缘,这样使自己功德才能增长。
 因为菩萨觉得功德送上门儿来了,如果没有这些乞施的,我就不能缘成布施的功德,因为菩萨要有这种慈悲,有这种布施的功德,布施的功德前面我们学到;最后要舍掉我与我所,最大的舍是要舍掉我见和我爱,这样就是一种波罗蜜,才能达到 施不罗蜜。如果布施总是有那种难施难舍的心境,这个我我所我爱,怎么能够去除掉呢?所以,来求布施的,那真的是功德送上门来了,没有这些乞食的人,我就没有功德可做,也没有功德可成就,因为来人的祈求,才使自己有做功德的机缘,这样使自己功德才能增长。


  【  而且自己的财物,身体,知识,技能,如不能好好地使用,一旦损失,死亡了,岂不可惜!】
  【  而且自己的财物,身体,知识,技能,如不能好好地使用,一旦损失,死亡了,岂不可惜!】
行 211: 行 211:
 波罗蜜蜜就是前面所说的;到彼岸,或者是度生死之大海,波罗蜜是向彼岸的大海,或者叫智慧的大海,或者叫功德的大海,这些无常物,都投入了波罗蜜的大海,成为成佛的资粮,无穷无尽,这真是世间第一等好事!所以菩萨闻施心喜,真能体验到『为善最乐』的境界。
 波罗蜜蜜就是前面所说的;到彼岸,或者是度生死之大海,波罗蜜是向彼岸的大海,或者叫智慧的大海,或者叫功德的大海,这些无常物,都投入了波罗蜜的大海,成为成佛的资粮,无穷无尽,这真是世间第一等好事!所以菩萨闻施心喜,真能体验到『为善最乐』的境界。


 菩萨当然了,都是以三心相应,一切功德也都是回向给无上菩提,这些都可以作为成佛的资粮 ,成佛的善法功德,善法资粮。
 菩萨当然了,都是以三心相应,一切功德也都是回向给无上菩提,这些都可以作为成佛的资粮,成佛的善法功德,善法资粮。


 这块有个三禅乐,我们时间还来得及,大概参考一下:
 这块有个三禅乐,我们时间还来得及,大概参考一下:
editor
2,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