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6
个编辑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3行: | 第13行: | ||
|- | |- | ||
!1 | !1 | ||
!成佛之道 | |||
! | ! | ||
|成佛之道100集,讲到如来藏思想早期、后期的区别,外围的都是杂染法,但是后期的这个杂染法,它用阿赖耶来表示。如果就唯识的阿赖耶来说,是有漏种子现行后消失,无漏种子进了阿赖耶识,整个阿赖耶识转成清净,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那么,在讲如来藏藏识的这个时候,师父说,如果就如来藏的理论,杂染没办法转成清净的,杂染的就是杂染的,杂染的就让它消失,不杂染的就消失。如果是这样说的话,这里虽然用的是阿赖耶识, 但没有用唯识学的种现互熏的原理来说明。 | |||
'''''请问:当听闻正法或者修行,就是无漏种子产生的时候,它不可能到里面的如来藏去,这个无漏种子存到哪里去了?''''' 师父又说:如果是清净的,它不往回熏,它就把你杂染的打消掉。 '''''感觉这个无漏种子就像个挡板,目的就是不让有漏种子再进来,这样的话,有漏种子越来越少,直到没有,最后这个如来藏就显现出来了,就是成佛。是这样理解吗?''''' | |||
| | | | ||
|0:01:12 | |0:01:12 | ||
|- | |- | ||
!2 | !2 | ||
!成佛之道 | |||
! | ! | ||
|成佛之道-102集。在般若慧,大悲愿的资持下,能入灭尽定,而且于定中现证法性。师父说,这时候的灭尽定跟一般讲的灭尽定不一样。 | |||
'''''请问:怎么不一样?俱舍论讲的灭尽定,不是三果圣人才能修的吗?''''' | |||
| | | | ||
|0:02:40 | |0:02:40 | ||
|- | |- | ||
!3 | !3 | ||
!成佛之道 | |||
! | ! | ||
|成佛之道-28集【系念佛法僧,戒施天功德。】 【如入光明聚,阴暗一时失。】导师说:深信三宝的摄护,深信善因善果的必然,坚定不疑,自然是如入大光明聚,而怯畏忧悔的阴暗,一下子就会立时消失了。法之研究「法与律答对立」导师说:「我曾比喻为:法如光明的显发,毘尼如阴暗的消除:法与毘尼,是同一内容的两面。」师父说:这个就是的戒定慧的戒跟慧的直接关系。 | |||
'''''请问:都是用光明聚,阴暗失,那成佛之道里面说的光明聚,阴暗失,指的是什么?''''' | |||
| | | | ||
|0:03:45 | |0:03:45 | ||
|- | |- | ||
!4 | !4 | ||
!其它 | |||
! | ! | ||
|浴佛节时有一尊手指天的佛像,弟子对手指天不是太明白,所以请教了其他师兄。回答是:手指天代表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弟子不明白,佛教一直讲平等心,慈悲心,要去除我执,我慢等等。 | |||
'''''所以弟子请师父开示,如何正确理解“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含义?''''' | |||
| | | | ||
|0:09:23 | |0:09:23 | ||
|- | |- | ||
!5 | !5 | ||
!其它 | |||
! | ! | ||
| 常常听说初学者重在戒,久学者重在定慧,那如何界定初学者、久学者?戒定慧,是有一个修学次第吗?对于一个初学者,是不是先持好戒,而不是直接去修定?有正定和邪定之分那有没有正戒和邪戒之说? | |||
| | |||
| | | | ||
|0:12:18 | |0:12:18 | ||
|- | |- | ||
!6 | !6 | ||
!佛法概論 | |||
! | ! | ||
|「二、「一切法」:意識,不但了知受、想、行——別法,眼等所知的色等,也是意識所能了知的;所知的——就是能知也可以成為所知的一切,都是意識所了知的,都是軌生他解,任持自性的,所以泛稱為「一切法」。」(《佛法概論》,pp.6-7) | |||
'''''请教师父:1、这一段的“能知”是指“识蕴”还是“受想行三蕴”?''''' | |||
| | | | ||
|0:18:30 | |0:18:30 | ||
|- | |- | ||
!7 | !7 | ||
!佛法概論 | |||
! | ! | ||
|「为什么这三者(受蕴、想蕴、行蕴)属于所识知?这三者是内心对境所起的活动形态,虽是能识,但也是所觉识的,在反省的观察时,才发现这相对差别的心态。如直从能识说,即是识蕴。识是明了识别,从能知得名。」(《佛法概论》,p.59) | |||
'''''请问师父:2、受蕴、想蕴、行蕴这三者是能识时可以说是站在六处法门来说的吗?''''' | |||
| | | | ||
|0:25:12 | |0:25:12 | ||
|- | |- | ||
!8 | !8 | ||
!佛法概論 | |||
! | ! | ||
|“……不问是内是外,它都是识的所知,而识也是所知的,所以经中说:「一切所知是五阴」。……”(《性空学探源》,pp.48-49) | |||
'''''请问师父:3、这里的“识”成为所知的时候,是指被后念所识的前一念吗?这前一念是不是就是无间灭意?''''' | |||
| | | | ||
|0:32:57 | |0:3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