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5
个编辑
小无编辑摘要 |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168行: | 第168行: | ||
'''提问=3,''' | '''提问=3,''' | ||
师父:如果就戒的这个字义来讲的话都一样。戒的字义是什么?sila,是善习、善性的意思,要是sammarua的话,就是防非止恶,保护我们,如果从这样意义上是一样的。不管五乘,不管三乘,不管大乘,如果就这个善性善习以及防非止恶保护我们都一样,但是它的内容不同。什么叫内容不同?因为五乘共法是增上,未来会过得更好。三乘共法是是为了解脱而真上,目的是为了解脱;大乘不共法,它是为了成佛,度一切众生,慈悲一切众生。所有的他的发心根本上就已经不一样,目的也都不一样了。再来,五乘跟三乘重在摄律仪戒。你知道有三具净戒吗?三具净戒叫做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那么五乘跟三乘,重在摄律仪戒,重在于防非止恶。 | 师父:如果就戒的这个字义来讲的话都一样。戒的字义是什么?sila,是善习、善性的意思,要是sammarua的话,就是防非止恶,保护我们,如果从这样意义上是一样的。不管五乘,不管三乘,不管大乘,如果就这个善性善习以及防非止恶保护我们都一样,但是它的内容不同。什么叫内容不同?因为五乘共法是增上,未来会过得更好。三乘共法是是为了解脱而真上,目的是为了解脱;大乘不共法,它是为了成佛,度一切众生,慈悲一切众生。所有的他的发心根本上就已经不一样,目的也都不一样了。再来,五乘跟三乘重在摄律仪戒。你知道有三具净戒吗?三具净戒叫做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那么五乘跟三乘,重在摄律仪戒,重在于防非止恶。 | ||
第194行: | 第190行: | ||
'''提问=4''', | '''提问=4''', | ||
师父:我简单的回答,因为其实对习气,大乘经教讲的都不太一样。在唯识里面,它认为习气就是所知障,至于哪一些是所知障的,师父的《成唯识论概要》里面,有提到什么叫做所知障。 | 师父:我简单的回答,因为其实对习气,大乘经教讲的都不太一样。在唯识里面,它认为习气就是所知障,至于哪一些是所知障的,师父的《成唯识论概要》里面,有提到什么叫做所知障。 | ||
弟子: 二果圣人断了什么烦恼?和初果圣人在断烦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
二果圣人断了什么烦恼?和初果圣人在断烦恼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 |||
师父:这个时候师父在成佛之道有讲,你看这个二果斯陀含,一往来人天,他是薄欲界的贪嗔痴,间断修道之惑。此又初果断修惑六返人天,什么意思?就是说其实二果来讲它没有断什么。但是初果断三结,二果是薄欲界的贪嗔痴。所以二果真正来讲,他没有断,当然从俱舍论来讲,还有几品断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其它就是薄界的贪嗔痴,那就是慢慢在降低欲界的这些修惑。 | 师父:这个时候师父在成佛之道有讲,你看这个二果斯陀含,一往来人天,他是薄欲界的贪嗔痴,间断修道之惑。此又初果断修惑六返人天,什么意思?就是说其实二果来讲它没有断什么。但是初果断三结,二果是薄欲界的贪嗔痴。所以二果真正来讲,他没有断,当然从俱舍论来讲,还有几品断是没问题的,但是从其它就是薄界的贪嗔痴,那就是慢慢在降低欲界的这些修惑。 | ||
'''提问=5''', | |||
'''提问= | |||
师父:不一样,上座部分别说,这个分别说是叫说假部,所以是两个不一样,这是大众,不一样的部派。 | 师父:不一样,上座部分别说,这个分别说是叫说假部,所以是两个不一样,这是大众,不一样的部派。 | ||
'''提问= | '''提问=6''', | ||
弟子:有几个问题,它讲假法和实法的时候,它讲五蕴是实有,因为它是那个集聚,那十二处和十八界,因为分为所依和所缘,所以它是假法假设施。那如果是处的话,我觉得好像还好理解一点……这一块我不理解。 | 弟子:有几个问题,它讲假法和实法的时候,它讲五蕴是实有,因为它是那个集聚,那十二处和十八界,因为分为所依和所缘,所以它是假法假设施。那如果是处的话,我觉得好像还好理解一点……这一块我不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