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Category:2021-11-21 答疑」:修訂間差異

增加 32 位元組 、​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第1行: 第1行:


'''师父答疑 (2021-11-20)'''
'''师父答疑 (2021-11-20)'''
第65行: 第64行:
E:三摩定作为定,它说是心一境性,那么阿含经里面比起后代的这种包括南传的《清净道论》和《阿毗达磨》的论,它对专注一境,一境的大小,它的范围是不是有不同的理解?
E:三摩定作为定,它说是心一境性,那么阿含经里面比起后代的这种包括南传的《清净道论》和《阿毗达磨》的论,它对专注一境,一境的大小,它的范围是不是有不同的理解?


 师父:其实大小范围确实有一些论都讲的不大一样,因为阿含经并没有讲得很清楚。所以师父这次在讲阿含经的增上定学,所以我在讲所缘的时候,因为阿含经是散说的,它没有很系统的说明。所以你看《阿含要略》里面杨郁文老师他所依的所缘,他是依《清净道论》讲的四十业处。但是我发现四十业处里面有些根本不能当做真正所缘来修定,比如说六念法门。你念佛,刚开始念佛的功德,但是到最后真正修定的是观相,是观佛像他才能修定的,所以四十业处我发现有些地方不合理。那么师父所依的的分类就依《瑜伽师地论》的四种所缘,比如说遍满所缘、 行所缘这一些,然后来来将阿含经里面的各个散说的把它统合起来,来讲它的所缘,这样了解吗?现在就是说阿含经里面散说各式各样,所以说为什么说阿毗达磨论师乃至到《瑜伽师地论》,它要把它整合起来。其实你看《瑜伽师地论》虽然是大乘的,但是它很多修定的所缘讲的、依的,都还是阿含经里面的了 。
 师父:其实大小范围确实有一些论都讲的不大一样,因为阿含经并没有讲得很清楚。所以师父这次在讲阿含经的增上定学,所以我在讲所缘的时候,因为阿含经是散说的,它没有很系统的说明。所以你看《阿含要略》里面杨郁文老师他所依的所缘,他是依《清净道论》讲的四十业处。但是我发现四十业处里面有些根本不能当做真正所缘来修定,比如说六念法门。你念佛,刚开始念佛的功德,但是到最后真正修定的是观相,是观佛像他才能修定的,所以四十业处我发现有些地方不合理。那么师父所依的的分类就依《瑜伽师地论》的四种所缘,比如说遍满所缘、 行所缘 (善巧所缘、净惑所缘) 这一些,然后来来将阿含经里面的各个散说的把它统合起来,来讲它的所缘,这样了解吗?现在就是说阿含经里面散说各式各样,所以说为什么说阿毗达磨论师乃至到《瑜伽师地论》,它要把它整合起来。其实你看《瑜伽师地论》虽然是大乘的,但是它很多修定的所缘讲的、依的,都还是阿含经里面的了 。


'''4. 杂阿含经第57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比丘白佛:“善哉,世 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佛告比丘:“如 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 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请问师父这句话应 该如何理解,尤其是比丘问“二阴相关耶”,'''
'''4. 杂阿含经第57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比丘白佛:“善哉,世 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佛告比丘:“如 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 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请问师父这句话应 该如何理解,尤其是比丘问“二阴相关耶”,'''
第145行: 第144行:
 师父:其实是一样的东西,就是说中阿含讲'''思''',还有'''已思'''。我现在讲业的本质,思心所就是业的本质。我再讲一次:思心所就是业的本质,所以业是什么?业就是思心所,分为'''思跟思已业''','''中阿含是讲以思业''',但是后来的阿毗达磨,尤其是《舍利弗毗昙》里面,它就把它讲为'''思跟思已业''','''已思业跟思业是同样一个''',它只是在翻译上把它颠倒过来翻而已。那么进一步《俱舍论》就是说,思跟思已业怎么说?《俱舍论》说思就是思,思已业叫做思所作。到这里清楚吗?'''思已业叫做思所作''',那么思就是意业,思所作就是身口二业。
 师父:其实是一样的东西,就是说中阿含讲'''思''',还有'''已思'''。我现在讲业的本质,思心所就是业的本质。我再讲一次:思心所就是业的本质,所以业是什么?业就是思心所,分为'''思跟思已业''','''中阿含是讲以思业''',但是后来的阿毗达磨,尤其是《舍利弗毗昙》里面,它就把它讲为'''思跟思已业''','''已思业跟思业是同样一个''',它只是在翻译上把它颠倒过来翻而已。那么进一步《俱舍论》就是说,思跟思已业怎么说?《俱舍论》说思就是思,思已业叫做思所作。到这里清楚吗?'''思已业叫做思所作''',那么思就是意业,思所作就是身口二业。


 所以从《阿含经》到《舍利弗毗昙》一直到《俱舍论》,它的一贯性都是这样子。所以《阿含经》里面讲的'''思跟已思,'''其实还是讲意业跟身口,那《舍利弗毗昙》它讲它就把它说是'''思跟思已''';《俱舍论》的思跟思已,它做解说,它说'''思就是思,思已业叫做思所作'''。然后它进一步说,思就是意业,思已业就是身口业,思所作就是身口业。进一步在《俱舍论》里面,在《大乘 业论》里面都有,它开始讲意业,就是审虑思、决定思。我再讲一次:意业就是审 虑思、决定思;身口业就是动发思,这样三个都清楚了吗?
 所以从《阿含经》到《舍利弗毗昙》一直到《俱舍论》,它的一贯性都是这样子。所以《阿含经》里面讲的'''思跟已思,'''其实还是讲意业跟身口,那《舍利弗毗昙》它讲它就把它说是'''思跟思已''';《俱舍论》的思跟思已,它做解说,它说'''思就是思,思已业叫做思所作'''。然后它进一步说,思就是意业,思已业就是身口业,思所作就是身口业。进一步在《俱舍论》里面,在《大乘 业论》里面都有,它开始讲意业,就是审虑思、决定思。我再讲一次:意业就是审 虑思、决定思;身口业就是动发思,这样三个都清楚了吗?


Y Q:说来说去还是在说身口意三业,就是名相不一样而已。
Y Q:说来说去还是在说身口意三业,就是名相不一样而已。
editor、​limited
3,689

次編輯